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及离心式旋转机械

文档序号:1713218 发布日期:2019-12-13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及离心式旋转机械 (Impeller of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and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 是由 本田浩范 岩切健一郎 于 2017-10-1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具备:轮毂,其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部的小径部、以及位于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部且直径比所述小径部大的大径部;叶片,其具有位于所述小径部的轴向位置的第一边缘以及位于所述大径部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边缘,且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所述叶轮的经过所述第一边缘的末梢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一半径方向截面中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An impeller of a centrifugal rotary machine according to som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ncludes: a hub having a small diameter portion located at one end in an axial direction and a large diameter portion located at the other end in the axial direction and having a diameter larger than the small diameter portion; and a blade that has a first edge located at an axial position of the small diameter portion and a second edge located at an axial position of the large diameter portion, and that is provided on an out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hub, wherein at least a part of a blade height range of 50% or more in a first radial direction cross section of the impeller passing through a tip of the first edge at the axial position is inclined to a downstream side in a rotation direction of the impeller with respect to a radial direction.)

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及离心式旋转机械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和具备该叶轮的离心式旋转机械。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涡轮机等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随着转速的增加,在叶表面和叶端部处产生的离心应力趋于增加。针对该应力增加,通过调整叶厚度或增加圆角直径来提高叶轮强度的方法有可能导致喉部面积的减少或性能降低。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动叶的叶端部(通过施加高的离心应力而变形较大的部分)安装圆环来提高强度,降低因离心应力引起的变形的方法。但是,由于该方法的结构复杂,因此存在制造和组装所需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612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以往的叶轮,典型地是经过轮毂小径部侧的边缘(在压缩机的情况下为前缘,在涡轮机的情况下为后缘)的末梢(チップ,tip)的轴向位置处的叶轮的半径方向截面为沿径向延伸的直线叶。

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三维叶设计的实现性提高,本发明人对三维叶的期望形状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该研究,得到了在三维叶的情况下,在叶末梢侧可能产生在以往的直线叶中几乎不成为问题的应力的见解。即,在动叶末梢(叶端部)的中央部,作为由于离心应力而使前缘和后缘变形的结果,产生拉伸应力和弯曲力矩。

作为其对策,有增加叶厚度或扩大圆角直径的方法,但存在叶轮的构造变得复杂且制造、组装的成本增加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的目的为减小在叶轮的叶片的叶末梢侧产生的拉伸应力和弯曲力矩。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1)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其具备:

轮毂,其具有位于轴向的一端部的小径部、及位于所述轴向的另一端部且直径比所述小径部大的大径部;

叶片,其具有位于所述小径部的轴向位置的第一边缘、以及位于所述大径部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边缘,且设置在所述轮毂的外周面,

就所述叶轮而言,经过所述第一边缘的末梢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一半径方向截面中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本发明人等的锐意研究的结果是,发现由于伴随叶轮的旋转的离心应力,轮毂小径部侧的第一边缘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要向彼此相反的方向变形,其结果是,在两边缘间的中央部区域产生拉伸应力。特别是,在沿袭在直线叶中具有成果的设计方法(关于离心应力为最大的最大外径部分,决定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倾斜的倾斜角,以与最大外径部分对应地形成平滑的叶形状的方式决定小径部侧边缘的形状的方法)来设计三维叶的情况下,由于与轮毂大径部侧的边缘的倾斜方向对应地,使轮毂小径部侧的第一边缘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倾斜,因此导致上述拉伸应力变大了。

根据上述(1)的结构,在上述第一半径方向截面中,使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倾斜,因此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的结构中,

在将所述第一半径方向截面的叶厚方向的中点连结的第一基准线上,

在定义了位于所述轮毂的轮毂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第一轮毂侧基准点、

和位于所述末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第一末梢侧基准点时,

所述第一末梢侧基准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侧基准点位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

根据上述(2)的结构,由于第一末梢侧基准点相对于所述第一轮毂侧基准点位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因此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的结构中,

所述第一基准线包括弯曲部,该弯曲部在所述第一半径方向截面,在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具有曲率中心。

根据上述(3)的结构,由于上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位于旋转方向下游侧,因此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或(3)的结构中,

所述第一基准线包括直线部。

根据上述(4)的结构,通过第一基准线包括直线部,从而能够使叶片的形状成为简单的形状,叶片的制作变得容易。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4)的任一项结构中,

所述第一末梢侧基准点与所述第一轮毂侧基准点之间的相位角差Δθ1为20度以上。

随着以直线叶为基准的弯曲程度变大,三维叶难以在强度上成立。

关于这一点,根据上述(5)的结构,通过在使第一半径方向截面的至少末梢侧向在上述(1)的结构中所述的方向倾斜的基础上,确保上述相位角差Δθ1,从而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另外,即使在三维叶的弯曲程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强度上的成立性。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2)~(5)的任一项结构中,

就所述第一基准线而言,在对该第一基准线上的各点的第一切线与经过该各点的半径方向线之间的角度θ1进行了如下定义的情况下,即,在定义为所述角度θ1的符号在从所述各点朝向径向外侧的所述第一切线相对于所述半径方向线位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下游侧时为正的情况下,

所述θ1的最大值为20度以上。

根据上述(6)的结构,由于上述θ1的最大值为20度以上,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可靠地相对于第二边缘侧向反方向、即向不使拉伸应力增加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6)的任一项结构中,

就所述叶轮而言,在经过所述第二边缘末梢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二半径方向截面中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所述叶轮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根据上述(7)的结构,由于在上述第二半径方向截面中第二边缘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叶轮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倾斜,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7)的结构中,

在将所述第二半径方向截面的叶厚方向的中点连结的第二基准线上,

在定义了位于所述轮毂的轮毂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第二轮毂侧基准点、和位于所述末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第二末梢侧基准点时,

所述第二末梢侧基准点相对于所述第二轮毂侧基准点位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

根据上述(8)的结构,由于第二边缘的第二末梢侧基准点相对于第二轮毂侧基准点位于旋转方向上游侧,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侧向旋转方向上游侧位移。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8)的结构中,

所述第二基准线包括弯曲部,该弯曲部在所述第二半径方向截面,在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具有曲率中心。

根据上述(9)的结构,由于上述弯曲部的曲率中心位于叶轮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侧向旋转方向上游侧位移。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8)或(9)的结构中,

所述第二基准线包括直线部。

根据上述(10)的结构,通过使第二基准线包括直线部,从而能够使叶片的形状成为简单的形状,制作变得容易。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8)~(10)的任一项结构中,

所述第二末梢侧基准点与所述第二轮毂侧基准点之间的相位角差Δθ2为20度以上。

根据上述(11)的结构,通过在使第二半径方向截面的至少末梢侧向上述(7)的结构中所述的方向倾斜的基础上,确保上述相位角差Δθ2,从而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另外,即使在三维叶的弯曲程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强度上的成立性。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8)~(11)的任一项结构中,

就所述第二基准线而言,在对该第二基准线上各点的第二切线与经过该各点的半径方向线之间的角度θ2进行了如下定义的情况下,即,在定义为所述角度θ2的符号在所述各点朝向径向外侧的所述第二切线相对于所述半径方向线位于所述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时为正的情况下,

所述θ2最大值为30度以上。

根据上述(12)的结构,由于上述θ2的最大值为30度以上,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侧可靠地相对于第一边缘侧向反方向、即向不使拉伸应力增加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13)在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中,其具备:

具有上述(1)至(12)的任一项的结构的叶轮;

壳体,其以覆盖所述叶轮的方式设置。

根据上述(13)的结构,通过叶轮旋转时施加的离心应力,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之间在末梢侧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上述(13)的结构中,

所述叶轮包括:

作为所述第一边缘的前缘;

作为所述第二边缘的后缘;

所述离心式旋转机械是离心式压缩机。

根据上述(14)的结构,在离心式旋转机械为离心式压缩机时,在叶轮旋转时,能够降低在叶片的中央部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发明效果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减小在叶轮旋转时在叶片末梢侧的中心区域产生的拉伸应力和弯曲力矩。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侧视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的侧面剖视图。

图5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9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叶轮的叶片形状的主视图。

图10是现有的叶轮的侧视图。

图11是现有的叶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是,作为实施方式记载或附图所示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质、形状、其相对配置等并不是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定于此,只不过是说明例。

例如,表示"在某个方向上"、"沿着某个方向"、"平行"、"正交"、"中心"、"同心"或"同轴"等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达,不仅严格地表示这样的配置,还表示以公差或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例如,表示"相同"、"相等"和"均匀"等事物为相等状态的表述不仅表示严格相等的状态,而且也表示存在公差或能够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差的状态。

例如,表示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的表现,不仅表示几何学上严格意义上的四边形状或圆筒形状等形状,也表示在能够得到相同效果的范围内包含凹凸部或倒角部等的形状。

另一方面,"具备"、"具有"、"具备"、"包括"或"包含"一个构成要件这样的表达并不是排除其它构成要件的存在的排他性表达。

图10及图11表示现有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

在图10及图11中,现有的离心式压缩机的叶轮100具备轮毂部102、和在轮毂部102的外周面设置的多个叶片104。轮毂部102具有位于轴向a的一端部的小径部106及位于轴向a的另外一端部且直径比小径部106大的大径部108。叶片104具有位于小径部106的轴向位置的前缘110、及位于大径部108的轴向位置的后缘112。图中,b表示叶轮100的旋转方向。

如图11所示,前缘110和后缘112在径向上向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

如图10所示,众所周知,当叶轮100旋转时,在叶片104的中间高度位置周围A1产生大的离心应力。

本发明人等分析的结果是,由离心力引起的叶片104的变形在前缘侧和后缘侧变大,在前缘侧,向叶片104的周向倾斜缓和的方向(朝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的箭头X方向)变形,在后缘侧,总的来说,从上方向下方(从前缘侧朝向后缘侧的箭头Y方向)变形。其结果是,在叶片104的叶弦114的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拉伸应力和弯曲力矩M。

在离心式的旋转机械中,以往,直线叶(前缘沿径向直线延伸的叶)是主流,但近年来,能够进行三维加工。因此,本发明人等在三维叶的研究过程中,设计了使前缘相对于半径方向向旋转方向上游侧翘起的三维形状,但如上所述,已知导致了有拉伸应力作用在动叶末梢的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

图1~图3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的叶轮10。图1是叶轮10的侧视图,图2是叶轮10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后述的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中的叶轮10的叶片14的形状的主视图。

在图1及图2中,叶轮10具备轮毂部12、和在轮毂部12的外周面设置的多个叶片14。轮毂部12具有位于轴向a的一端部的小径部16及位于轴向a的另一端部且直径比小径部16大的大径部18。叶片14具有位于小径部16的轴向位置的第一边缘20、及位于大径部18的轴向位置的第二边缘22。

如图3所示,叶轮10的在经过第一边缘20的末梢26、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中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c向叶轮10的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

根据上述结构,如图2所示,由于使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c向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倾斜,因此即使在使轮毂大径部侧的第二边缘22相对于半径方向c向旋转方向上游侧倾斜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具体而言,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接近的方向、或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压缩应力的方向位移。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与第二边缘22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图1和图2中,在轮毂部12的中心具有旋转轴28,旋转轴28以旋转中心O为中心向箭头b方向旋转。

如图4所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离心式旋转机械50具备具有上述结构的叶轮10和以覆盖叶轮10的方式设置的壳体52。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在叶轮10旋转时施加在叶片14的离心力,叶片14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和第二边缘22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离心式旋转机械50是离心式压缩机,其中叶轮10包括具有作为第一边缘20的前缘和作为第二边缘22的后缘的叶片14。通过叶轮10的旋转,被压缩气体G从进入通路54经过在叶片间形成的流路56并被压缩,向排出通路58排出。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叶轮10旋转时,能够降低在前缘与后缘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在将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的叶厚方向的中点连结的第一基准线L1上,在将位于轮毂部12的轮毂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点作为第一轮毂侧基准点Ph1、将位于末梢26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点作为第一末梢侧基准点Pt1时,第一末梢侧基准点Pt1相对于第一轮毂侧基准点Ph1位于叶轮10的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第一末梢侧基准点Pt1相对于第一轮毂侧基准点Ph1位于叶轮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因此,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和第二边缘22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上述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准线L1包括弯曲部30,弯曲部30在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中比第一基准线L1更靠叶轮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的位置具有曲率中心C1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弯曲部30的曲率中心C1位于叶轮旋转方向下游侧,因此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和第二边缘22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基准线L1包括直线部分32。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第一基准线L1包括直线部32,能够使叶片14的局面形状为简单的形状,叶片14的制作变得容易。

图5及图6表示第一径向截面S1中各实施方式的叶片14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末梢侧基准点Pt1和第一轮毂侧基准点Ph1之间的相位角差Δθ1为20度以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在使第一半径方向截面S1的至少末梢侧向叶轮旋转方向下游侧倾斜的基础上,确保上述相位角差Δθ1,而能够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另外,即使在三维叶的弯曲程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强度上的成立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就第一基准线L1而言,在对该第一基准线上各点的第一切线34与经过第一基准线上的各点的半径方向线36之间的角度θ1进行如下定义的情况下,即,在定义为角度θ1的符号在从上述各点朝向径向外侧的第一切线34相对于半径方向线36位于叶轮旋转方向b的下游侧时为正的情况下,构成为θ1的最大值为20度以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θ1的最大值为20度以上,因此在叶轮10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可靠地相对于第二边缘22侧向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图7~图9表示后述的第二半径方向截面S2中的各实施方式的叶片14的形状。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叶轮10的经过第二边缘22的末梢38、的轴向位置处的第二半径方向截面S2(参照图1)中的、50%以上的叶高度范围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半径方向向叶轮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倾斜。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叶轮10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和第二边缘22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即,使第一边缘侧和第二边缘侧向相对接近的方向、或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压缩应力的方向位移。

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在将第二半径方向截面S2的叶厚方向的中点连结的第二基准线L2上,在将位于轮毂部12的轮毂面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点作为第二轮毂侧基准点Ph2、将位于末梢38的半径方向位置的点作为第二末梢侧基准点Pt2时,第二末梢侧基准点Pt2相对于第二轮毂侧基准点Ph2位于叶轮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第二边缘22的第二叶端侧基准点Pt2相对于第二轮毂侧基准点Ph2位于旋转方向上游侧,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22侧向旋转方向上游侧位移。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与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基准线L2包括弯曲部40,该弯曲部40在第二半径方向截面S2的叶轮旋转方向b的上游侧具有曲率中心C2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弯曲部40的曲率中心C2位于叶轮旋转方向上游侧,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22侧向旋转方向上游侧位移。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与第二边缘22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基准线L2包括直线部42。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第二基准线L2包含直线部42,而能够使叶片14的局面形状为简单的形状,制作变得容易。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第二末梢侧基准点Pt2和第二轮毂侧基准点Ph2之间的相位角差Δθ2为20度以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通过在使第二半径方向截面S2的至少末梢侧向叶轮旋转方向上游侧倾斜的基础上,确保20度以上的相位角差Δθ2,而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一边缘20侧和第二边缘22侧向相对地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降低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另外,即使在三维叶的弯曲程度大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强度上的成立性。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就第二基准线L2而言,在将该第二基准线上各点P的第二切线44与经过各点P的半径方向线36之间的角度θ2进行如下定义的情况下,即,在定义为角度θ2的符号在从各点P朝向径向外侧的第二切线44相对于半径方向线36位于叶轮旋转方向的上游侧时为正的情况下,构成为θ2的最大值为30度以上。

根据该实施方式,由于角度θ2的最大值为30度以上,因此在叶轮旋转时,能够使第二边缘22侧可靠地相对于第一边缘20侧向不增加拉伸应力的方向变形。由此,能够可靠地降低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当Δθ1和Δθ2为相同程度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在第一边缘20和第二边缘22之间在末梢侧区域中央部A2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M的降低效果。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一些实施方式,能够降低在离心式旋转机械例如汽车、船舶的涡轮增压器、燃气轮机、汽轮机等的叶轮的叶片的叶末梢侧产生的拉伸应力及弯曲力矩。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叶轮

12、102轮毂部

14、104叶片

16、106小径部

18、108大径部

20第一边缘

22第二边缘

24、114叶弦

26、38末梢

28旋转轴

30、40弯曲部

32、42直线部

34第一切线

36半径方向线

44第二切线

50离心式旋转机械

52壳体

54进入通道

56流路

58排出通路

110前缘

112后缘

A2末梢侧区域中央部

L1第一基准线

L2第二基准线

M弯曲力矩

Ph1第一轮毂侧基准点

Ph2第二轮毂侧基准点

Pt1第一末梢侧基准点

Pt2第二末梢侧基准点

S1第一半径方向截面

S2第二半径方向截面

a轴向

b旋转方向

c径向

Δθ1、Δθ2相位角差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螺旋桨式风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