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

文档序号:1721881 发布日期:2019-12-17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打印机 (Printer with a movable platen ) 是由 前田英幸 阵内孝贤 于 2018-09-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打印机具备:印字部,其在印字介质进行印字;带供给轴,其保持向印字部供给的墨带;以及带卷绕轴,其卷绕使用完毕的墨带,带供给轴被设置为能够在将墨带向印字部供给的带供给位置、与能够向打印机进行装卸的带更换位置之间自如地移动,并在从带更换位置向带供给位置移动的途中,向卷绕墨带的方向旋转。(The printer includes: a printing unit that prints on a printing medium; a tape supply shaft that holds an ink ribbon supplied to the print section; and a tape winding shaft around which a used ink ribbon is wound, the tape supply shaft being provided to be movable between a tape supply position at which the ink ribbon is supplied to the printing section and a tape replacement position at which the tape replacement shaft is detachable from the printer, and being rotatable in a direction in which the ink ribbon is wound while moving from the tape replacement position to the tape supply position.)

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JP2009-179010A中公开有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其具备将向印字部供给的墨带保持为辊状的带供给轴、和卷绕使用完毕的墨带的带卷绕轴,将墨带加热并将墨带的墨转印至印字介质来印字。

在上述的打印机中,在进行墨带的更换时,需要使带供给轴或带卷绕轴旋转来消除墨带的松动。因此,墨带的更换作业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技术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能够高效地进行墨带的更换作业。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提供一种打印机,该打印机具备:印字部,其在印字介质进行印字;带供给轴,其保持向上述印字部供给的墨带;以及带卷绕轴,其卷绕使用完毕的上述墨带,上述带供给轴被设置为能够在将上述墨带向上述印字部供给的带供给位置、与能够向上述打印机进行装卸的带更换位置之间自如地移动,并在从上述带更换位置向上述带供给位置移动的途中,向卷绕上述墨带的方向旋转。

根据该结构,若将带供给轴从带更换位置变为带供给位置,则带供给轴自动地旋转来卷绕墨带。因此,无需为了消除墨带的松动而进行使带供给轴或带卷绕轴旋转的作业,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墨带的更换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简要结构图。

图3是分隔部件和带供给轴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敞开了罩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使带供给轴处于带更换位置的状态的图。

图6是用于对印字单元进行说明的图。

图7是用于对将分隔部件从敞开位置变为关闭位置的情况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用于对印字单元的变形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00进行说明。

打印机100是通过加热墨带R并将墨带R的墨转印至印字介质M从而进行印字的热转印方式的打印机。印字介质M例如是在带状的底纸上连续地临时附着了多个标签的标签连续体。

如图1、图2所示,打印机100具备壳体10和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的罩11。

如图2所示,印字介质M在卷绕为辊状的状态下保持于介质供给轴12。此外,作为印字介质M,也能够使用无底纸标签、折叠式介质。

由设置于壳体10的支承轴13摆动自如地支承罩11的一端侧的端部。通过以支承轴13为支点使罩11进行摆动,能够切换敞开壳体10的开口部的敞开状态(参照图4)、与关闭壳体10的开口部的关闭状态(参照图2)。

在壳体10设置有将罩11维持在关闭状态的锁止机构(未图示)。通过操作图1所示的手柄14来解除锁止机构。

在罩11的另一端侧的端部与壳体10之间形成有将在图2所示的印字部15印字的印字介质M从打印机100排出的排出口16。

在本实施方式的罩11安装有面向排出口16的剪切器17。由此,能够切断从排出口16排出的印字完毕的印字介质M。此外,在罩11能够代替剪切器17而安装其他的各种单元。

另外,在罩11设置有用于操作打印机100的操作单元19。操作单元19具有各种操作按钮、显示器、近距离无线通信模块以及LED等。显示器也可以是触摸面板。

在打印机100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在印字介质M进行印字的印字单元30、和控制打印机100的动作的控制器40等。

印字单元30具备一端侧摆动自如地支承于支承轴13的主体部31、和安装于主体部31的热敏头32。

热敏头32与设置于壳体10侧的压纸辊20一起构成在印字介质M上进行印字的印字部15。

另外,印字单元30具备:带供给轴33,其将向印字部15供给的墨带R保持为辊状;带卷绕轴34,其卷绕使用完毕的墨带R;分隔部件35,其将墨带R与印字介质M之间隔开;导轴36,其规定墨带R从带供给轴33向印字部15的输送通路;以及导轴37,其规定墨带R从印字部15向带卷绕轴34的输送通路。带供给轴33可装卸地安装于分隔部件35。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墨带R是涂覆了墨的面为外侧的外卷的墨带。

印字介质M从介质供给轴12向印字部15供给,并与墨带R一起被夹持在热敏头32与压纸辊20之间。

若在印字介质M和墨带R被夹持在热敏头32与压纸辊20之间的状态下进行向热敏头32的发热元件的通电,则利用发热元件的热将墨带R的墨转印至印字介质M,从而进行向印字介质M的印字。

另外,若通过压纸驱动马达(未图示)使压纸辊20正转,则将印字介质M和墨带R向输送方向下游侧输送,并将印字介质M从排出口16向打印机100的外部排出。

如图3所示,分隔部件35具有基座部35a、设置于基座部35a的一端侧的轴部35b、与轴部35b平行地且转动自如地支承带供给轴33的支承部35c、35d、以及形成于轴部35b的中央部的卡合部35e。

分隔部件35由轴部35b摆动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31。

如图2所示,卡合部35e构成为与设置于罩11的被卡合部11a卡合。若使分隔部件35处于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卡合的位置(关闭位置),则带供给轴33收纳于主体部31内。由此,带供给轴33变为向印字部15供给墨带R的带供给位置。

这样,通过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卡合,从而将分隔部件35维持在带供给轴33变为带供给位置的关闭位置。另外,成为印字单元30与罩11结合的状态。

在进行打印机100的印字时,罩11处于关闭状态,并且处于分隔部件35的卡合部35e与罩11的被卡合部11a卡合的状态。

因此,若使罩11从关闭状态变为敞开状态,则印字单元30与罩11成为一体并摆动,如图4所示,从而敞开壳体10的开口部。

由此,能够进行印字介质M向打印机100的设置、壳体10内的各部的维护。

并且,若从图4所示的状态中解除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的卡合,并使分隔部件35朝向壳体10侧摆动,则分隔部件35变为图5所示的敞开位置。

伴随着分隔部件35变为敞开位置,带供给轴33和保持于带供给轴33的辊状的墨带R相对于带卷绕轴34相对地进行移动,并在印字介质M的排出口16侧露出。此外,带卷绕轴34安装于主体部31,且无法相对于印字单元30移动。

由此,带供给轴33变为能够从打印机100装卸的带更换位置,从而能够进行墨带R的更换作业。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带供给轴33能够相对于带卷绕轴34自如地相对移动,从而能够在进行墨带R的更换时,使带供给轴33向可以容易地进行作业的带更换位置移动。

另外,带供给轴33在印字介质M的排出口16侧、即用户的作业位置侧露出。根据该结构,能够使操作性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带供给轴33处于带更换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墨带R从带供给轴33到带卷绕轴34的输送通路全部露出。因此,从带供给轴33到带卷绕轴34架设墨带R的作业也变得容易。

若以规定扭矩以上的扭矩使分隔部件35向壳体10侧摆动,则卡合部35e和被卡合部11a弹性变形从而解除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的卡合。

此外,通过解除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的卡合,印字单元30本身也朝向壳体10侧摆动至规定的位置。规定的位置是壳体10中的设置于支承轴13的附近的摆动限制部(未图示)与主体部31抵接的位置。

若以规定扭矩以上的扭矩使印字单元30向壳体10侧摆动,则摆动限制部弹性变形并且主体部31越过摆动限制部,从而解除基于摆动限制部的印字单元30的定位。

另外,如图2所示,分隔部件35的基座部35a延伸至与设置于壳体10的反射传感器21对置的位置。由此,在反射传感器21、与分隔部件35中的与反射传感器21对置的部位之间,形成印字介质M的输送通路。

反射传感器21是检测在与实施印字介质M的印字的面相反的一侧的面上以规定的间隔预先打印的对准标记的传感器。由此,能够检测印字介质M的在输送方向上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分隔部件35引导印字介质M,从而在距反射传感器21一定的距离内稳定地输送印字介质M。由此,能够使反射传感器21的检测精度提高。

此外,若使打印机100处于能够印字的状态即图2所示的状态,则自动地成为分隔部件35引导印字介质M的状态。

这样,通过分隔部件35引导印字介质M,因此无需另外设置用于在距反射传感器21一定的距离内输送印字介质M的引导部件,也无需进行在引导部件插通印字介质M的作业。

另外,打印机100具备透过传感器22,该透过传感器22检测在输送方向上的印字介质M的位置。

透过传感器22是具有作为射出规定的光的发光部的发光单元22a、和作为接收从发光单元22a射出的光并输出与接收的光的强度对应的电信号的受光部的受光单元22b的传感器。

例如,在印字介质M是在带状的底纸上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地临时附着了多个标签的标签连续体的情况下,在相邻的两个标签之间,存在仅有底纸的部分。

在存在标签的部分与仅有底纸的部分处,从发光单元22a射出的光的透过量不同,因此受光单元22b接收的光的强度进行变化。由此,透过传感器22能够检测在输送方向上的印字介质M的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图3所示,发光单元22a设置于基座部35a中的与印字介质M的输送通路相反的一侧,即,设置于基座部35a的上表面侧。另外,在基座部35a形成有使从发光单元22a射出的光穿过的贯通孔35g。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受光单元22b隔着输送通路而设置于壳体10侧。

如上述那样,在使印字单元30处于非印字位置并且敞开了壳体10的开口部的状态下,进行将印字介质M设置于打印机100的作业。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较大地敞开了发光单元22a与受光单元22b之间的状态下,将印字介质M设置于打印机100,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印字介质M设置于打印机100的作业。此外,也可以互换发光单元22a与受光单元22b的位置。

打印机100形成为根据使用的印字介质M的形态,使反射传感器21与透过传感器22中的任一个工作并检测在输送方向上的印字介质M的位置。

例如,在使用未设置有对准标记的印字介质M的情况下,打印机100通过透过传感器22检测印字介质M的位置。

控制器40由微处理器、ROM、RAM等存储装置、输入输出接口以及连接这些的总线等构成。经由输入输出接口向控制器40输入来自外部计算机的印字数据、来自反射传感器21的信号、以及来自透过传感器22的信号等。

控制器40通过微处理器执行储存于存储装置的印字控制程序,并控制向热敏头32的发热元件的通电、和向压纸驱动马达的通电等。

接着,主要参照图6、图7对印字单元30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图6、图7为了易于理解而省略了墨带R进行记载。

如图3、图6所示,带供给轴33具有在一端侧形成的齿轮33a。

另外,如图6所示,印字单元30具备在带供给轴33处于带供给位置的状态(双点划线)下与齿轮33a啮合的齿轮38。带供给轴33经由齿轮38由供给轴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

另外,如图6所示,带卷绕轴34具有在一端侧形成的齿轮34a。带卷绕轴34经由齿轮(未图示)由卷绕轴驱动马达(未图示)驱动。

带供给轴33和带卷绕轴34的旋转由控制器40控制为与压纸辊20的旋转同步。此外,也可以构成为带供给轴33和带卷绕轴34由一个驱动马达驱动。

如上述那样,印字单元30具备通过轴部35b一端侧摆动自如地支承于主体部31的分隔部件35。另外,带供给轴33安装于分隔部件35。

由此,图6所示,若使分隔部件35处于关闭位置(双点划线),则带供给轴33变为向印字部15供给墨带R的带供给位置(双点划线),若处于敞开位置(实线),则带供给轴33变为能够向打印机100装卸的带更换位置(实线)。此外,在分隔部件35设置有用于保持带供给轴33的锁止机构(未图示)。通过在带更换位置解除锁止机构的锁止,从而能够从打印机100取下带供给轴33。

另外,如图6、图7所示,在主体部31设置有齿条31a。

如图7所示,齿条31a在分隔部件35从敞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移动的途中与齿轮33a啮合,并使带供给轴33向卷绕墨带R的方向旋转。

在进行了墨带R的更换的情况下等,如图5所示,存在在墨带R发生松弛的情况。在墨带R发生了松弛的情况下,需要使带供给轴33或带卷绕轴34旋转来去除墨带R的松弛的作业。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若使分隔部件35从敞开位置变为关闭位置,并使带供给轴33从带更换位置变为带供给位置,则带供给轴33向卷绕墨带R的方向自动地旋转来卷绕墨带R,从而去除墨带R的松弛。

根据该结构,无需为了消除墨带R的松弛而进行使带供给轴33或带卷绕轴34旋转的作业,因此能够高效地进行墨带R的更换作业。另外,墨带R的松弛被消除,因此能够防止墨带R的松弛所引起的印字不良的产生。

此外,在带供给轴33变为带供给位置之前解除齿轮33a与齿条31a的啮合。即,齿条31a形成为在带供给轴33处于带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不与齿轮33a啮合。因此,在印字时齿条31a不会阻碍带供给轴33的旋转。

另外,解除齿轮33a与齿条31a的啮合后,齿轮33a与齿轮38立即啮合,因此能够在从解除齿轮33a与齿条31a的啮合开始到齿轮33a与齿轮38啮合为止的期间,抑制带供给轴33朝将墨带R向印字部15供给的方向旋转。

如以上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00具备:印字部15,其在印字介质M上进行印字;带供给轴33,其保持向印字部15供给的墨带R;以及带卷绕轴34,其卷绕使用完毕的墨带R,带供给轴33设置为能够在将墨带R向印字部15供给的带供给位置、与能够向打印机100装卸的带更换位置之间自如地移动,并在从带更换位置向带供给位置移动的途中,向卷绕墨带R的方向旋转。

具体而言,在带供给轴33设置有齿轮33a,并且打印机100具备在带供给轴33从带更换位置向带供给位置移动的途中与齿轮33a啮合的齿条31a。

根据该结构,若使带供给轴33从带更换位置变为带供给位置,则带供给轴33自如地旋转并卷绕墨带R。因此,无需为了消除墨带R的松弛而进行使带供给轴33或带卷绕轴34旋转的作业,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墨带R的更换作业。

另外,齿条31a在带供给轴33处于带供给位置的状态下不与齿轮33a啮合。

因此,在印字时齿条31a不会阻碍带供给轴33的旋转。

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分隔部件35,分隔部件35以自如摆动的方式设置,将墨带R与印字介质M之间隔开,带供给轴33安装于分隔部件35。

根据该结构,在进行墨带R的更换时,能够使带供给轴33向可以容易地进行作业的带更换位置移动。

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印字单元30,该印字单元30以自如摆动的方式设置,并具有构成印字部15的热敏头32,带供给轴33、带卷绕轴34、以及分隔部件35设置于印字单元30,带卷绕轴34不能相对于印字单元30移动。

根据该结构,带卷绕轴34不相对于印字单元30移动,因此若使带供给轴33处于带供给位置并卷绕墨带R,则能够高效地消除墨带R的松弛。

另外,打印机100具备壳体10和覆盖壳体10的开口部的罩11,分隔部件35具有与设置于罩11的被卡合部11a卡合的卡合部35e,若卡合部35e与被卡合部11a卡合,则将分隔部件35维持在带供给轴33处于带供给位置的关闭位置,并且印字单元30与罩11结合。

根据该结构,若使罩11从关闭状态变为敞开状态,则印字单元30与罩11成为一体并摆动。因此,在进行印字介质M的设置、壳体10内的各部的维护时,无需另行地打开罩11和印字单元30,从而能够高效地进行作业。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只不过示出了本发明的应用例之一,并不旨在将本发明的技术范围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的结构。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通过在印字单元30摆动自如地设置分隔部件35,从而安装于分隔部件35的带供给轴33相对于带卷绕轴34进行相对移动。然而,也可以构成为:如图8所示的印字单元50那样,通过设置使分隔部件55滑动的滑动机构56,带供给轴33进行移动。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00具备罩11,但也可以构成为:不具备罩11,而印字单元30作为罩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与分隔部件35的卡合部35e卡合的被卡合部设置于印字单元30的主体部31等。

本申请主张基于在2017年9月26日向日本国专利局申请的专利2017-185378的优先权,该申请的所有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至本说明书中。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聚氨酯树脂在纺织品上的旋转筛网图案印花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