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

文档序号:1724478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 (Large capacity drug storage mixes multicavity infusion bag ) 是由 张国荣 张晁玮 魏玉辉 秦红岩 周燕 张建萍 王晓华 武新安 何忠芳 于 2019-10-2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本结构包括输液袋和液路装置,所述液路装置包括加药管和输液管;所述输液袋与输液管之间设置有针筒状混药结构;所述针筒状混药结构由针筒状外管及与其紧密配合的两端未封闭的活塞式内管组成。本发明袋体各腔室之间设有虚焊分隔,采用严实、密封的分隔,不会产生因虚焊不严导致的容易开裂,或者虚焊太牢固导致的挤压时不易开裂问题;且加药口采用螺母式连接附属加药管,能够依据药液的不同性质,灵活方便地大剂量灌装注入相应腔室,供临用前混合使用,还能够提前预灌入基础需求的药液,临用前根据病情个体化补充加入,节约配制时间,提高工作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arge-capacity medicine storage and mixing multi-cavity infusion bag. The structure comprises an infusion bag and a liquid path device, wherein the liquid path device comprises a dosing pipe and an infusion pipe; a syringe-shaped medicine mixing structur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fusion bag and the infusion tube; the needle-shaped medicine mixing structure consists of a needle cylinder-shaped outer tube and a piston-type inner tube which is tightly matched with the needle cylinder-shaped outer tube and has two unsealed end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cold solder joints are arranged among the cavities of the bag body, tight and sealed separation is adopted, the problem that the bag body is easy to crack due to poor cold solder joints or is difficult to crack during extrusion due to too firm cold solder joints is solved; and the medicine feeding po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medicine feeding pipe in a nut type, so that large-dose filling can be flexibly and conveniently carried out into corresponding caviti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perties of liquid medicines, the liquid medicines can be mixed and used before use, the liquid medicines with basic requirements can be pre-filled in advance, the liquid medicines can be added according to individual patient conditions before use, the preparation time is saved, and the working efficiency is improved.)

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不同性质的多种药物临用前混合调配装置,具体地说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

背景技术

目前,大容量输液尤其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已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由于肠外营养处方通常由十几种药物组成,为防止化学性质不同的各组分药物预混后储存发生配伍变化,常常采用临用前根据药物理化性质临时配置于大容量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中。也有药企为提高配置工作效率,依照标准体重患者的能量需求方案,采用将性质不同的药物分别预装在虚焊分隔的多腔袋中作为基底液,使用时通过挤压临时混合来解决此类问题,但此办法不能满足不同疾病,不同体重的临床患者个体化的营养需求。

授权公告号为CN 204864006 U(申请号为201520613822.7)的中国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折叠式液液双腔袋,授权公告号为CN 103932887 A(申请号为201410159714.7)的发明专利也提供了一种底部设有加药和出药口,采用虚焊条相互隔离的大容量多腔输液袋。但这种多腔袋对虚焊技术要求高,虚焊过于牢固,使用时很难通过挤压使虚焊条裂开而将相邻腔室药物混合;虚焊过弱,在运输的过程中极易因挤压使虚焊条裂开,导致药物过早混合,相互发生作用而变质失效。此外这种多腔袋提供的加药口很小,对于个性化用药需求补充的大量葡糖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很难快速补充加入,通过一次性注射器频繁加药很容易因多次穿刺导致渗漏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本发明所述输液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运输方便、使用时可以根据患者个体化需求、灵活方便的加入所需各种药物的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的多腔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包括输液袋和液路装置,所述液路装置包括加药管和输液管;所述输液袋与输液管之间设置有针筒状混药结构;所述针筒状混药结构由针筒状外管及与其紧密配合的两端未封闭的活塞式内管组成;

所述输液袋由两条焊接线分隔为第Ⅰ腔室、第Ⅱ腔室、第Ⅲ腔室;

所述针筒状外管壁上开设有两侧对称的右开口和左开口,左开口和第Ⅰ腔室相通,右开口和第Ⅲ腔室相通,顶端封闭的针筒状外管能够和第Ⅱ腔室相通;活塞式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管开口;

所述针筒状外管顶端与活塞式内管顶部设有针筒状外管开口件。

所述针筒状外管开口件包括针筒状外管顶端下表面设有圆环状虚切的环状虚切线,环状虚切线上设有固定于环状虚切线下表面的拉环;活塞式内管的环状顶端设有凸出拉钩,凸出拉钩与拉环能够相互配合嵌套。

所述针筒状外管开口件包括针筒状外管顶端下表面设有圆环状虚切的环状虚切线,活塞式内管的环状顶端延伸设有弧形凸刺,弧形凸刺与环状虚切线对应。

所述活塞式内管的底部设有内管喇叭状手柄,内管喇叭状手柄底部设置有内管螺旋状丝扣,所述针筒状外管的尾端外壁设有外管喇叭状手柄,所述针筒状外管的尾端内壁设有凹陷的第一环状导轨和第二环状导轨、以及与第一环状导轨、第二环状导轨相通的直线导轨;

所述活塞式内管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凸出的引导点,所述引导点能沿直线导轨以及第一环状导轨、第二环状导轨顺利滑动。

所述针筒状混药结构配合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卡件以及与卡件配合的螺杆;所述卡件包括通过上螺母与螺杆连接的环状套卡,通过下螺母与螺杆连接的螺母状套管;

所述环状套卡能够与针筒状外管夹紧,所述内管螺旋状丝扣与螺母状套管相配合旋紧。

所述螺母状套管的下侧设有螺旋状丝扣,所述螺旋状丝扣外接输液管或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所述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上设有3个夹扣状开关;所述3个夹扣状开关分别连接第一加药管、第二加药管、第三加药管。

所述螺杆顶部设有旋转手柄。

所述袋体顶部中央设有挂钩孔。

所述针筒状外管与活塞式内管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上设有3个夹扣状开关,便于灵活控制各管路的开闭状态。

所述环状虚切线的形状为椭圆或圆环状,为避免堵塞活塞式内管,环状虚切线面积应该绝对小于活塞式内管端口的表面积。

所述环状虚切线的形状为圆环状,则该圆环圆心应该偏离针筒状外管上表面的圆心。

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袋体各腔室之间没有虚焊分隔,采用严实、密封的分隔,不会产生因虚焊不严导致的容易开裂,或者虚焊太牢固导致的挤压混合困难问题;

2、本发明加药口采用螺母式连接附属加药管,可以依据药液的不同性质,灵活方便地大剂量灌装注入相应腔室,供临用前混合使用,也可提前预灌入基础需求的药液,临用前根据病情个体化补充加入,节约了配制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针筒状混药结构及锁定装置;

图4为本发明的针筒状混药结构及锁定装置;

图5为本发明中的附属加药连接管;

图中:1-输液袋、2-第Ⅰ腔室、3-第Ⅱ腔室、4-挂钩孔、5-焊接线、6-第Ⅲ腔室、7-右开口、8-内管开口、9-内管螺旋状丝扣、10-内管喇叭状手柄、11-外管喇叭状手柄、12-针筒状外管、13-左开口、14-第一环状导轨、15-第二环状导轨、16-直线导轨、17-引导点、18-活塞式内管、19-环状虚切线、20-拉环、21-凸出拉钩、21-1弧形凸刺、22-环状套卡、23-旋转手柄、24-上螺母、25-螺杆、26-下螺母、27-螺旋状丝扣、28-螺母状套管、29-输液管、29-1-上端加药口、30-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1-第一加药管、32-第二加药管、33-第三加药管、34-夹扣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3、5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包括输液袋1和液路装置,所述液路装置包括加药管29-1和输液管29;所述输液袋1与输液管29之间设置有针筒状混药结构;所述针筒状混药结构由针筒状外管12及与其紧密配合的两端未封闭的活塞式内管18组成;

所述输液袋1由两条焊接线5分隔为第Ⅰ腔室2、第Ⅱ腔室3、第Ⅲ腔室6;

所述针筒状外管12壁上开设有两侧对称的右开口7和左开口13,左开口13和第Ⅰ腔室2相通,右开口7和第Ⅲ腔室6相通,顶端封闭的针筒状外管12能够和第Ⅱ腔室3相通;活塞式内管18的侧壁上开设有内管开口8;

所述针筒状外管12顶端与活塞式内管18顶部设有针筒状外管开口件。

所述针筒状外管开口件包括针筒状外管12顶端下表面设有圆环状虚切的环状虚切线19,环状虚切线19上设有固定于环状虚切线19下表面的拉环20;活塞式内管18的环状顶端设有凸出拉钩21,凸出拉钩21与拉环20能够相互配合嵌套。

所述活塞式内管18的底部设有内管喇叭状手柄10,内管喇叭状手柄10底部设置有内管螺旋状丝扣9,所述针筒状外管12的尾端外壁设有外管喇叭状手柄11,所述针筒状外管12的尾端内壁设有凹陷的第一环状导轨14和第二环状导轨15、以及与第一环状导轨14、第二环状导轨15相通的直线导轨16;

所述活塞式内管18的下部外壁上设有凸出的引导点17,所述引导点17能沿直线导轨16以及第一环状导轨14、第二环状导轨15顺利滑动。

所述针筒状混药结构配合有锁定结构,所述锁定结构包括卡件以及与卡件配合的螺杆25;所述卡件包括通过上螺母24与螺杆25连接的环状套卡22,通过下螺母26与螺杆25连接的螺母状套管28;

所述环状套卡22能够与针筒状外管12夹紧,所述内管螺旋状丝扣9与螺母状套管28相配合拧紧。

所述螺母状套管28的下侧设有螺旋状丝扣27,所述螺旋状丝扣27外接输液管29或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所述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上设有3个夹扣状开关34;所述3个夹扣状开关34分别连接第一加药管31、第二加药管32、第三加药管33。

所述螺杆25顶部设有旋转手柄23。

所述袋体1顶部中央设有挂钩孔4。

所述针筒状外管12与活塞式内管18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所述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上设有3个夹扣状开关34,便于灵活控制各管路的开闭状态,所述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为螺母状。

所述环状虚切线19的形状为椭圆或圆环状,为避免堵塞活塞式内管18,面积应该绝对小于活塞式内管18端口的表面积;

所述环状虚切线19的形状为圆环状,则该圆环圆心应该偏离针筒状外管12上表面的圆心。

在使用时,依据基础用量分别预装输液袋1的第Ⅰ腔室2、第Ⅱ腔室3、第Ⅲ腔室6不同性质的药物,因针筒状外管12顶端环状虚切线19默认封闭状态,因此最初状态输液袋1的第Ⅱ腔室3为密封状态;当活塞式内管18的上端移动到针筒状外管12的顶端附近,即内管喇叭状手柄10和外管喇叭状手柄11距离相对较小,并且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没有与右开口7、左开口13相对应,此时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处于针筒状外管12的封闭内侧,左开口13、右开口7处于活塞式内管18的封闭外侧,活塞式内管18上的引导点17位于外管直线导轨16位置处,因活塞式内管18的外侧和针筒状外管12的内侧紧密配合,第Ⅰ腔室2、第Ⅲ腔室6呈相对密闭状态,此时输液袋1的第Ⅰ腔室2、第Ⅱ腔室3、第Ⅲ腔室6各自分隔呈密闭状态。

当需要往输液袋1的第Ⅰ腔室2加入药物时,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一环状导轨14位置处,再向左旋转内管喇叭状手柄10,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对准针筒状外管12上的左开口13,此时,药液就会沿内管开口8、左开口13流入输液袋1的第Ⅰ腔室2;

当需要往输液袋1的第Ⅲ腔室6加入药物时,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一环状导轨14位置处,再向右旋转内管喇叭状手柄10,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对准针筒状外管12上的右开口7,此时,药液就会沿内管开口8、右开口7流入输液袋1的第Ⅲ腔室6;

当需要混合输液袋1的第Ⅰ腔室2和第Ⅲ腔室6中加入的药物时,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二环状导轨15位置处,这时活塞式内管18的顶端位于左开口13、右开口7的下端,内管开口8位于针筒状外管12中下端封闭而且紧密配合的管腔内侧,此时,第Ⅰ腔室2、左开口13、活塞式内管18、右开口7、第Ⅲ腔室6形成通道,关闭连接的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上的所有夹扣状开关34,使左开口13、右开口7保持最低位置,晃动输液袋1实现第Ⅰ腔室2和第Ⅲ腔室6中药物的混合;

当需要输液袋1的第Ⅱ腔室3中药物和第Ⅰ腔室2、第Ⅲ腔室6相混合或加药时,首先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顶端,此时活塞式内管18的顶端和针筒状外管12的顶端接触,内管喇叭状手柄10和外管喇叭状手柄11距离最小,旋转活塞式内管18,移动至活塞式内管18顶端T型的凸出拉钩21,正好穿套在拉环20中呈钳套状,再通过向下用力拉动活塞式内管18,使环状虚切线19开裂而打开,使第Ⅱ腔室3和针筒状外管12相联通。

当移动活塞式内管18,使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一环状导轨14位置处,再向左旋转内管喇叭状手柄10,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对准左开口13时,第Ⅱ腔室3、环状虚切线19、内管开口8、左开口13、第Ⅰ腔室2形成通道,这时药物能沿此通道混合;

当移动活塞式内管18,使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一环状导轨14位置处,再向右旋转内管喇叭状手柄10,使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对准右开口7时,第Ⅱ腔室3、环状虚切线19、内管开口8、右开口7、第Ⅲ腔室6形成通道,这时药物能沿此通道混合;

当移动活塞式内管18,使引导点17沿直线导轨16移动到第二环状导轨15位置处,这时活塞式内管18的顶端位于左开口13、右开口7的下端,活塞式内管18上的内管开口8位于针筒状外管12中下端封闭而且紧密配合的管腔内侧,此时,第Ⅰ腔室2、第Ⅱ腔室3、左开口13、活塞式内管18、右开口7,第Ⅲ腔室6形成通道,这时药物能沿此通道混合或加入;

加药时,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和螺旋状丝扣27相连,螺母状套管28和内管螺旋状丝扣9相连,当移动活塞式内管18至相应位置,关闭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上任意两个夹扣状开关34,和开放一个夹扣状开关34相通的药物就会流入相应输液袋1的不同腔室;当加药混合完成后,将附属加药连接管接口30更换成输液管29螺母状接口,输液管29螺母状接口与输液器联通,就能实现给患者输液。

当加药完成输液时,或者加入剂量较多药物时,将环状套卡22紧密卡夹在外管喇叭状手柄11处,用螺杆25连接上螺母24和下螺母26,通过旋转手柄23,调整上螺母24和下螺母26之间的距离,达到锁定针筒状外管12和活塞式内管18的距离,避免活塞式内管18从针筒状外管12上滑脱、位置变化导致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2、4、5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如实施例1。

所述针筒状外管开口件包括针筒状外管12顶端下表面设有圆环状虚切的环状虚切线19,活塞式内管18的环状顶端延伸设有弧形凸刺21-1,弧形凸刺21-1与环状虚切线19对应。

使用时,活塞式内管18移动,弧形凸刺21-1刺破环状虚切线19,第Ⅱ腔室3、活塞式内管18形成通道,这时药物能沿此通道混合或加入。

实施例3

如图1、2、4、5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大容量药物储存混合多腔输液袋,如实施例1。

所述输液袋1的第Ⅱ腔室3上设置有上端加药口29-1,以便于在第Ⅱ腔室3中灵活方便的加入与第Ⅰ腔室2、第Ⅲ腔室6理化性质不同的药物。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降低重金属残留的中药煎制加工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