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

文档序号:1726438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 (Central water outlet main shaft with oil cylinder oil discharge gas path ) 是由 农乃昌 于 2019-06-0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包括转子组件、中心出水装置、夹刀机构、液压排油装置、前端气封组件、冷却装置和后端气封组件,该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上的液压油通过用于松刀油口,进入到油缸一侧型腔中,活塞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推动拉杆移动,拉杆的前端连接撑杆,在拉爪和拉爪座的作用下,松开刀柄,反之,液压油通过夹刀油口,液压油进入到活塞的另一型腔中,推动活塞后移,使得拉杆后移,从而拉紧刀柄,活塞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渗油,且背盖靠近型腔的端面为台阶结构,内侧的端面比外侧的端面要高台阶结构,这样可以当活塞下压时,产生的少量渗油能从排油孔排出,避免型腔内残留渗油。(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entral water outlet main shaft with an oil cylinder oil discharge gas path, which comprises a rotor assembly, a central water outlet device, a cutter clamping mechanism, a hydraulic oil discharge device, a front end air seal assembly, a cooling device and a rear end air seal assembly, wherein hydraulic oil on the central water outlet main shaft with the oil cylinder oil discharge gas path enters a cavity on one side of an oil cylinder through a cutter releasing oil port, a piston moves forwards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hydraulic oil to push a pull rod to move, the front end of the pull rod is connected with a support rod, a cutter handle is loosened under the action of a pull claw and a pull claw seat, otherwise, the hydraulic oil enters another cavity of the piston through the cutter releasing oil port to push the piston to move backwards, so that the cutter handle is tensioned, a small amount of oil seepage can be generated during the working process of the piston, the end face of a back cover close to the cavity is of a step structure, and the end face on the inner side is higher than the end face on the outer side, therefore, when the piston is pressed down, a small amount of produced oil leakage can be discharged from the oil discharge hole, and the residual oil leakage in the cavity is avoided.)

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NC数控主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

背景技术

CNC数控主轴是指机床上带动工件或刀具旋转的轴,带有中心出水的电主轴在市面上也比较少见的,且一般会通过液压驱动,带动拉爪的运动,从而实现对刀具的夹、松刀过程中,但是目前的目前用于液压驱动的油缸排油气路在使用中仍有些许不足之处。

活塞在型腔内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渗油,而这些渗油会残留在型腔中,渗出的油入不能排出主轴内部,就会倒流到主轴内部轴承导致轴承污染,减少轴承使用寿命、恶化主轴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活塞在型腔内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渗油,会渗入到主轴机构内部,污染主轴内部轴承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包括转子组件、中心出水装置、夹刀机构、液压排油装置、前端气封组件、冷却装置和后端气封组件。

所述转子组件包括转子、后轴承、鼠笼、前轴承、紧固螺母、编码器齿轮、限位块、防水盖、防尘盖,所述紧固螺母设置在转子上,所述编码器齿轮设置在紧固螺母的底端,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编码器齿轮的底端,所述紧固螺母和限位块均与转子外圆螺纹连接,所述编码器齿轮与转子套接连接,所述后轴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后轴承设置在限位块的底端,所述后轴承与转子的外圆套接连接,且后轴承座分别套接在后轴承和碟片垫片的外圆上,所述鼠笼套接在转子中心处的外圆上,所述定子套设在鼠笼的外圆上,所述防水盖设置在转子底端的外圆上,所述防水盖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环套设在防尘盖的外圆上,所述轴承压板嵌合在防尘盖的顶端上,所述防水盖与防尘盖均与转子的外圆螺纹连接,所述前轴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前轴承均设置在轴承压板的顶端,所述铜环设置在前轴承座的顶端中心处,所述前轴承座分别套设在铜环、前轴承和轴承压板的外圆上,其飞盘端面抵接在钢筒端面。

所述中心出水装置安装在转子的内腔中,所述中心出水装置包括拉杆、撑杆、内冷管、导向块、连接杆和旋转接头,所述拉杆外圆套装碟片、滑块嵌合在转子的内圆上,所述拉杆固定块螺纹连接在拉杆的外圆上,且拉杆固定块靠近碟片的底端设置,所述撑杆套接在拉杆的底端上,且导向块紧贴在撑杆底面的内环槽上并抵住U型密封圈,所述内冷管插接在撑杆底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连接杆插接在拉杆顶端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旋转接头套接在连接杆的顶端上。

所述夹刀机构安装在中心出水装置的底端上,所述夹刀机构包括拉爪座、拉爪、刀柄组件,所述拉爪座安装于HSK转子内孔机构的顶端,所述拉爪卡接在拉爪座的底端斜面上,所述刀柄组件卡接在拉爪的底端上。

所述液压排油装置安装在后轴承座的顶端,所述液压排油装置包括油缸、活塞、背盖、夹刀油口、松刀油口、回路、型腔、排油孔和储油槽,所述背盖对应螺钉连接在后轴承座的顶面上,所述油缸对应螺钉连接在背盖的顶面上,所述型腔开设在油缸底面的中心位置处,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型腔的内部,所述活塞的两端分别与油缸与背盖的内腔有缝插接,且活塞的内腔有缝套接在连接杆的外侧,所述夹刀油口与松刀油口分别对应安装在油缸的顶面上,所述回路开设在油缸的内部,且回路设置有两条,一条所述回路分别与夹刀油口和型腔的底端连接,另一条所述回路分别与松刀油口和型腔的顶端连接,所述储油槽开设在油缸的内孔上,所述排油通道开设在储油槽的底面上,且排油通道贯穿油缸的外壁。

所述后端气封组件包括气封接头、后端气封气路、气孔、后端气封腔体,所述气封接头安装在油缸的表面上,所述气封气路分别对应开设在油缸和背盖的内部,所述后端气封腔体开设在背盖的底端,且后端气封腔体关于紧固螺母、编码器齿轮和限位块相对应设置,所述背盖内的气封气路与后端气封腔体之间开设有气孔。

所述冷却装置包括钢筒、密封圈、挡水片、连接螺钉、冷却进口、冷却出口、冷却回路、冷却通道和冷却单道,所述钢筒套接在定子的外圆上,通过侧面螺孔固定定子,且钢筒的两端与前轴承座与后轴承座无缝对接,所述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分别卡接在油缸的顶面上,所述冷却单道开设在油缸,且冷却单道分别与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对应位置处开设,所述钢筒的体壁内部开设有冷却回路,所述冷却通道开设在前轴承座的内部,所述挡水片安装在前轴承座的底端与冷却通道相对应位置处,所述密封圈无缝设置在前轴承座与钢筒接触面上,且密封圈关于冷却通道对称设置,所述钢筒通过连接螺钉与前轴承座固定连接。

所述前端气封组件包括气环、前端气封气路、气封间隙、前端气封腔体和气封出气口,所述前端气封气路分别对应开设在钢筒和前轴承座的体壁内部,所述气环套设在防尘环的内环上,所述气封间隙开设在气环的体壁上,所述前端气封腔体开设在防尘环的内壁上,所述气封出气口设置在方防尘环与防水盖。

所述油缸的顶端安装有线缆接头和信号接头,所述后轴承座靠近编码器齿轮的端面上安装有过线套,所述背盖的内壁上安装有传感器组件。

优选的,所述背盖靠近型腔的端面为台阶结构,且内侧的端面比外侧的端面要高。

优选的,两个所述前轴承之间分别设置有外隔环和内隔环,所述内隔环与转子的外圆套接连接,且外隔环套接在内隔环的外圆上。

优选的,油缸底面设置有排油槽,排油通道。更优的,排油的端面设有导入角。

优选的,活塞退回状态时,中心插接于油缸的圆柱端面略高与油缸端面,且活塞的插接为倒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筒内的冷却回路与前轴承座内的冷却通道组成S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防尘环和轴承压板均为L形结构,且防尘环与轴承压板之间的间隙构成迷宫结构,气封气流从径向吹出,借转子前端的防水盖旋转有离心甩水作用,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该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上的液压油通过用于松刀油口,穿过油缸和油缸中的回路,进入到油缸一侧型腔中,活塞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活塞的一端与拉杆相连接,推动拉杆移动,拉杆的前端连接撑杆,在拉爪和拉爪座的作用下,松开刀柄,反之,液压油通过夹刀油口,穿过油缸,背盖中的液压回路,液压油进入到活塞的另一型腔中,推动活塞后移,这样,活塞离开拉杆,拉杆在碟片组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拉杆后移,从而拉紧刀柄,活塞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渗油,且背盖靠近型腔的端面为台阶结构,且内侧的端面比外侧的端面要高台阶结构,同时油缸腔体需要的回程进油路设在外侧的端面上,这样可以当活塞下压时,产生的少量渗油能从排油孔排出,避免型腔内残留渗油到主轴内部轴承及电机组件。

2.该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上的入水接头注入的水依次穿过旋转接头、连接杆、拉杆、撑杆、内冷管,刀柄组件,最后从刀柄的中心喷出,强制性的对刀柄组件的内部降温冷却,预防刀具热变形产生的误差,大大的提高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零件的精度以及表面光洁度。且连接座内藏与油缸中,减少了其他支撑零件的安装和加工。

3.该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上的冷却系统主要为钢筒、前轴承座相结合的S形冷却回路,且冷却回路的端面设有挡水片,用防水胶将挡水片密封固定,由此连接冷却回路的端面,如此循环,冷却液会均匀的分布与钢筒壁,直接给钢筒内部的发热原件定子组件降温,且前轴承座内的斜端面开设有相同的冷却通道,且前轴承的端面和钢筒端面螺钉连接,同时冷却回路与冷却通道首尾相连接,且连接部分增加密封圈槽,配合密封圈,使得冷却通道贯通钢筒和前轴承座,使得钢筒和前轴承座的冷却系统变成一个整体,前轴承和钢筒实现同时降温,然后再给后轴承座降温。

4.该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上的油缸,该零件融合了固定旋转接头用的固定支架,合为一体机构,具备更好的同轴度,同时油缸尾端用于安装旋转接头的内孔设有3处密封槽,下端的两密封的间距设有气封所需的环形通路,起到调心和减震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轴剖视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轴冷却水路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夹刀油路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松刀油路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排油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钢套***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冷却回路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转子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前轴承座实体效果图;

图11为本发明的夹刀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松刀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的主轴中心出水装置剖视图。

图中:101-转子、102-后轴承、103-预紧碟片、104-后轴承座、105-鼠笼、 106-铜环、107-前轴承、108-轴承压板、109-前轴承座、1010-紧固螺母、1011- 编码器齿轮、1012-限位块、1013-防水盖、1014-防尘盖、1015-防尘环、1016- 定子;

201-碟片、202-滑块、203-拉杆、204-拉杆固定块、205-撑杆、206-内冷管、207-导向块、208-连接杆、209-旋转接头;

301-拉爪座、302-拉爪、303-刀柄组件;

401-油缸、402-活塞、403-背盖、404-夹刀油口、405-松刀油口、406-回路、407-型腔、408-排油孔、409-储油槽、4010-排油通道;

501-气封接头、502-后端气封气路、503-气孔、504-后端气封腔体;

601-钢筒、602-密封圈、603-挡水片、604-连接螺钉、605-冷却进口、606- 冷却出口、607-冷却回路、608-冷却通道、609-冷却单道;

701-气环、702-前端气封气路、703-气封间隙、704-前端气封腔体、705- 气封出气口;

8-线缆接头、9-信号接头、10-过线套、11-外隔环、12-内隔环、13-碟片垫片、15-传感器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备油缸排油气路的中心出水主轴,包括转子组件、中心出水装置、夹刀机构、液压排油装置、前端气封组件、冷却装置和后端气封组件。

转子组件包括转子101、后轴承102、鼠笼105、前轴承107、紧固螺母1010、编码器齿轮1011、限位块1012、防水盖1013,紧固螺母1010设置在转子101 上,编码器齿轮1011设置在紧固螺母1010的底端,限位块1012设置在编码器齿轮1011的底端,紧固螺母1010和限位块1012均与转子101外圆螺纹连接,编码器齿轮1011与转子1015套接连接,该限位块1012用于限位编码器齿轮 1011,同时通过紧固螺母1010将编码器齿轮1011进行固定,当转子101高速转动时,会产生离心力,使得紧固螺母1010达到自锁的功效,后轴承102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后轴承102设置在限位块1012的底端,后轴承102与预紧碟片 103之间套接有碟片垫片13,碟片垫片13与预紧碟片103构成线接触处结构,该碟片垫片13的存在可以把预紧碟片103与碟片垫片13的线接触变更为面接触,能有效的保护后轴承102的端面,并提供稳定的预紧力,且还可以通过调整碟片垫片13的厚度来调整预紧力的大小,灵活性更强,后轴承102和预紧碟片103均与转子101的外圆套接连接,且后轴承座104分别套接在后轴承102 和碟片垫片103的外圆上,鼠笼105套接在转子101中心处的外圆上,定子1016 套设在鼠笼105的外圆上,防水盖1013设置在转子101底端的外圆上,防水盖 1013的顶端设置有防尘盖1014,防尘环1015套设在防尘盖1014的外圆上,轴承压板108嵌合在防尘盖1014的顶端上,防尘环1015和轴承压板108均为L 形结构,且防尘环1015与轴承压板108之间的间隙构成迷宫结构,同时防尘环 1015的外圆配合有防尘环组件,同时防尘环1015的端面连接有防水盖1013,且防尘环1015、防水盖1013和防尘环组件之间有间隙,气封的气流从气封接头 501进入到油缸401和旋转接头209之间的间隙中,然后进入油缸401另一端的倒L型气路中,穿过背盖403、后轴承座104、钢筒601、前轴承座109、防尘环1015和气环701的内壁气路,对主轴前端面进行吹气,然后气流由防尘环1015 和防水盖1014的端面间隙排出,通过迷宫式的间隙设计,能有效的防止水气,尘污进入主轴内部,保护了主轴机构,防水盖1013与防尘盖1014均与转子1 的外圆螺纹连接,前轴承107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前轴承107均设置在轴承压板108的顶端,两个前轴承107之间分别设置有外隔环11和内隔环12,内隔环 12与转子101的外圆套接连接,且外隔环11套接在内隔环12的外圆上,外隔环11和内隔环12能够提高前轴承107的刚性,从而提供前轴承107的使用寿命,相对应的增加主轴的刚性,铜环106设置在前轴承107的顶端,前轴承107 和铜环106均与转子101套接连接,前轴承座109分别套设在铜环106、前轴承 107和轴承压板108的外圆上。

中心出水装置安装在转子101的内腔中,中心出水装置包括拉杆203、撑杆 205、内冷管206、导向块207、连接杆208和旋转接头209,碟片201、滑块202 套装在拉杆203外圆上成组件嵌合在转子101的内圆上,拉杆固定块204螺纹连接在拉杆203的外圆上,且拉杆固定块204靠近碟片201的底端设置,撑杆205套接在拉杆203的底端上,且导向块207紧贴在撑杆205底面的内环槽上并抵住U型密封圈,内冷管206插接在撑杆205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连接杆208 插接在拉杆203顶端的中心位置处,旋转接头208套接在连接杆208的顶端上。

夹刀机构安装在中心出水装置的底端上,夹刀机构包括拉爪座301、拉爪 302、刀柄组件303,拉爪座301安装在转子101前端内孔HSK夹刀系统型腔顶端,间隙滑动配合,其内腔设有压簧,拉爪302卡接在拉爪座301的底端斜面上,刀柄组件303卡接在拉爪302的底端上,拉杆203在活塞40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由于拉杆203的前端和撑杆205螺纹连接,撑杆205位移,拉爪302 在拉爪座301压簧的作用下,使拉爪302收缩到位,最终顶到刀柄组件303的内孔端面,使刀柄组件303中顺利脱出,完成松刀的过程;当活塞402退回时,拉杆203在碟片201的作用下后移动,同时拉动撑杆205后移,使得拉爪302 张开,卡入刀柄组件303内孔斜面上,从而拉紧刀柄组件303,实现拉刀的过程,且拉杆203、撑杆205、内冷管206和刀柄组件303中为中空结构,方便中心出水。刀柄组件303与转子1的内锥面相匹配。通过拉杆的移动,在拉爪的作用下,实现自动夹刀,松刀的过程。

液压排油装置安装在后轴承座104的顶端,液压排油装置包括油缸401、活塞402、背盖403、夹刀油口404、松刀油口405、回路406、型腔407、排油孔 408和储油槽409,背盖403对应螺钉连接在后轴承座104的顶面上,油缸401 对应螺钉连接在背盖403的顶面上,型腔407开设在油缸401底面的中心位置处,背盖403靠近型腔407的端面为台阶结构,且内侧的端面比外侧的端面要高,背盖403内的油缸401腔体端面设有的两台阶面其往里的内端面比外侧的端面高,且油缸401腔体需要的回程进油路设在外侧的端面上,这样设计有优点在于,当活塞402下压时,产生的少量渗油能从排油孔408排出,且活塞402 为台阶结构,向下移动时,油会储存在活塞402底面的台阶处,当活塞402向上移动时,油会挤压到油缸401上端的储油槽409中,活塞402滑动连接在型腔407的内部,活塞402的两端分别与油缸401与背盖 403的内腔有缝插接,且活塞402的内腔有缝套接在连接杆208的外侧,夹刀油口404与松刀油口405分别对应安装在油缸401的顶面上,回路406开设在油缸401的内部,且回路406设置有两条,一条回路406分别与夹刀油口404和型腔407的底端连接,另一条回路406分别与松刀油口405和型腔408的顶端连接,储油槽409开设在油缸401的内孔上,排油通道4010开设在储油槽409 的底面上,且排油通道4010贯穿油缸401的外壁。

活塞402退回状态时,中心插接于油缸401的圆柱端面略高与油缸401端面,且活塞402的插接部分为倒角结构。

油缸401底面设置有排油槽和排油通道4010,且排油通道4010的端面设有导入角。

后端气封组件包括气封接头501、后端气封气路502、气孔503、后端气封腔体504,气封接头501安装在油缸401的表面上,气封气路502分别对应开设在油缸401和背盖403的内部,后端气封腔体504开设在背盖403的底端,且后端气封腔体504关于紧固螺母1010、编码器齿轮1011和限位块1012相对应设置,背盖403内的气封气路502与后端气封腔体504之间开设有气孔503,这个气孔503跟气封为同一气路,用于排除活塞402的渗油,同时也有前后腔气压相同。

冷却装置包括钢筒601、密封圈602、挡水片603、连接螺钉604、冷却进口605、冷却出口606、冷却回路607、冷却通道608和冷却单道609,钢筒601 螺钉连接在定子1016的外圆上,且钢筒601的两端与前轴承座109与后轴承座104无缝对接,冷却进口605和冷却出口606分别卡接在油缸401的顶面上,冷却单道609开设在油缸401和前轴承座109的内部,且冷却单道609分别与冷却进口605和冷却出口606对应位置处开设,钢筒601的体壁内部开设有冷却回路607,冷却通道608开设在前轴承座109的内部,钢筒601内的冷却回路 607与前轴承座109内的冷却通道608组成环轴向S型结构,且冷却回路607的端面设有挡水片603,用防水胶将挡水片603密封固定,由此连接冷却回路607 的端面,如此循环,冷却液会均匀的分布与钢筒601壁,直接给钢筒601内部的发热原件定子组件降温,且前轴承座109内的斜端面开设有相同的冷却通道 608,且前轴承107的端面和钢筒601端面螺钉连接,同时冷却回路607与冷却通道608首尾相连接,且连接部分增加密封圈槽,配合密封圈602,使得冷却通道608贯通钢筒601和前轴承座109,使得钢筒601和前轴承座109的冷却系统变成一个整体,前轴承107和钢筒601实现同时降温,挡水片603安装在前轴承座109的底端与冷却通道608相对应位置处,密封圈602无缝设置在前轴承座109与钢筒601接触面上,且密封圈602关于冷却通道608对称设置,钢筒 601通过连接螺钉604与前轴承座109固定连接。

前端气封组件包括气环701、前端气封气路702、气封间隙703、前端气封腔体704和气封出气口705,前端气封气路702分别对应开设在钢筒601和前轴承座109的体壁内部,气环701套设在防尘环1015的内环上,气封间隙703开设在气环701的体壁上,前端气封腔体704开设在防尘环1015的内壁上,气封出气口705设置在方防尘环1015与防水盖1013。

油缸401的顶端安装有线缆接头8和信号接头9,后轴承座104靠近编码器齿轮1011的端面上安装有过线套10,背盖403的内壁上安装有传感器组件15,三组传感器组件15可以按照顺序分布安装在背盖403中,拉杆203在油缸401 和碟片201的配合作用力下,无刀、夹刀和松动所产生的不同的距离,相对应的位置配合有传感器,这样可以真实的反馈出主轴无刀、夹刀、松刀的三种状态。

工作原理:本发明使用时,液压油通过用于松刀油口405,穿过油缸401和油缸401中的回路406,进入到油缸401一侧的型腔407中,活塞402在液压油的作用下,向前移动,活塞402的一端与拉杆203相连接,推动拉杆203移动,拉杆203的前端连接撑杆205,在拉爪302和拉爪座301的作用下,松开刀柄组件303,反之,液压油通过夹刀油口404,穿过油缸401,背盖403中的液压回路406,液压油进入到活塞402的另一型腔407中,推动活塞402后移,这样,活塞402离开拉杆,拉杆203在碟片201组件的回弹力作用下,使得拉杆203 后移,从而拉紧刀柄组件303,活塞402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渗油,且背盖403靠近型腔407的端面为台阶结构,且内侧的端面比外侧的端面要高台阶结构,同时油缸401腔体需要的回程进油路设在外侧的端面上,这样可以当活塞402下压时,产生的少量渗油能从排油孔408排出,避免型腔407内残留渗油,同时拉杆203在活塞402的作用下,向前移动,由于拉杆203的前端和撑杆205螺纹连接,撑杆205同步位移,拉爪302在拉爪座301压簧的作用下,使拉爪302收缩到位,最终顶到刀柄组件303的内孔端面,使刀柄组件303 中顺利脱出,完成松刀的过程;当活塞402退回时,拉杆203在碟片201的作用下后移动,同时拉动撑杆205后移,使得拉爪302张开,卡入刀柄组件303 内孔斜面上,从而拉紧刀柄组件303,实现拉刀的过程,且拉杆203、撑杆205、内冷管206和刀柄组件303中为中空结构,方便中心出水,钢筒601内的冷却回路607与前轴承座109内的冷却通道608组成S型结构,且冷却回路607的端面设有挡水片603,用防水胶将挡水片603密封固定,由此连接冷却回路607 的端面,如此循环,冷却液会均匀的分布与钢筒601壁,直接给钢筒601内部的发热原件和定子组件降温,且前轴承座109内的斜端面开设有相同的冷却通道608,且前轴承107的端面和钢筒601端面螺钉连接,同时冷却回路607与冷却通道608首尾相连接,且连接部分增加密封圈槽,配合密封圈602,使得冷却通道608贯通钢筒601和前轴承座109,使得钢筒601和前轴承座109的冷却系统变成一个整体,前轴承107和钢筒601实现同时降温,且防尘环1015和轴承压板108均为L形结构,且防尘环1015与轴承压板108之间的间隙构成迷宫结构,同时防尘环1015的外圆配合有防尘环组件,同时防尘环1015的端面连接有防水盖1013,且防尘环1015、防水盖1013和防尘环组件之间有间隙,气封的气流从气封接头501进入到油缸401和旋转接头209之间的间隙中,然后进入油缸401另一端的倒L型气路中,穿过背盖403、后轴承座104、钢筒601、前轴承座109、防尘环1015和气环701,对主轴前端面进行吹气,然后气流由防尘环1015和防水盖1014的端面间隙排出,通过迷宫式的间隙设计,能有效的防止水气,尘污进入主轴内部,保护了主轴机构,整个工作流程结束。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拉杆结构和主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