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文档序号:1733670 发布日期:2019-12-20 浏览:1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Centrifugal fan and range hood ) 是由 霍星凯 于 2019-09-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离心风机包括:蜗壳;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以及限流件,安装在所述蜗壳的内侧,所述限流件对应所述叶轮的端面,并与所述叶轮的端面间隔设置。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改善蜗壳和叶轮端面之间的回流现象。(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entrifugal fan and a range hood, wherein the centrifugal fan comprises: a volute; an impeller disposed within the volute; and the flow limiting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inner side of the volute and corresponds to the end surface of the impeller, and the flow limiting piece and the end surface of the impeller are arranged at intervals.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backflow phenomenon between the volute and the end surface of the impeller.)

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离心风机和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多翼离心风机由叶轮10'、蜗壳30'、进风圈、电机20'等部件组成,电机20'通过电机支架安装在蜗壳背板处,进风圈安装在蜗壳前板处。叶轮10'高速运转时,在叶轮10'内部产生较大的负压区,在压差作用下,一部分气流从进风圈进入叶轮10'内部,一部风从蜗壳背板的开孔(后进风口35')处进入。气流流经叶轮10'叶片做功,然后在叶轮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蜗壳,最后经蜗壳出口排出。

由于叶片出口的气流压力往往是较大的,进风圈(即蜗壳前板处)以及蜗壳背板开孔处的气流压力较小,在压差作用下,叶片出口的气流往往在靠近蜗壳背板以及在靠近蜗壳前板的区域产生回流,影响风机噪音和风机进气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离心风机,旨在改善蜗壳和叶轮端面之间的回流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离心风机,包括

蜗壳;

叶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以及

限流件,安装在所述蜗壳的内侧,所述限流件对应所述叶轮的端面,并与所述叶轮的端面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限流件包括第一环形段,在沿所述叶轮的径向且朝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环形段的内径呈变小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段在所述叶轮端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叶轮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段的外周缘与所述叶轮的叶片外缘平齐。

可选地,以过所述叶轮的叶片内周缘的圆为内圆,过所述叶轮的叶片外周缘的圆为外圆;

所述第一环形段在沿所述离心风机径向方向上的宽度等于所述内圆和所述外圆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段的外周缘与所述叶轮端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或等于5mm。

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段包括圆弧段或直线段。

可选地,所述限流件包括第二环形段,所述第二环形段位于所述叶轮的外周,在沿所述叶轮的径向且朝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段的内径呈变大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二环形段包括圆弧段或直线段。

可选地,所述限流件还包括位于外周缘的第三环形段,所述第三环形段与所述蜗壳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

可选地,所述增压环还包括位于内周缘的第四环形段,所述第四环形段与所述蜗壳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

可选地,所述限流件朝所述叶轮的端面凹陷形成。

可选地,所述限流件与所述蜗壳分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叶轮包括前盘、后盘和多个叶片,所述前盘和所述后盘间隔设置,多个所述叶片分别连接所述前盘和所述后盘,多个所述叶片沿所述前盘的周向间隔排布;

所述蜗壳的朝向所述后盘的表面开设有后进风口,所述限流件设置在所述蜗壳的朝向所述后盘的表面;和/或,所述限流件设置在所述蜗壳的朝向所述前盘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油烟机,所述吸油烟机包括离心风机。

本发明中,通过在蜗壳和叶轮端面之间设置限流件,改变了蜗壳和叶轮端面之间的间距,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在远离叶轮轴线的方向(即从内到外的方向)上逐渐变小,在从内到外的方向上形成渐缩流道,能够加快气流从蜗壳进入的速度,能够有效防止叶轮出口的气流回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进气效率,改善了风机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传统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离心风机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离心风机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离心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离心风机的剖切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限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限流件的平面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限流件的剖切示意图;

图11图10中C处的放大图;

图12为图4中离心风机的另一剖切示意图;

图13图本发明离心风机另一实施例中限流件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离心风机。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离心风机包括叶轮10、电机20和蜗壳30,所述电机20与所述蜗壳30固定,所述叶轮10设置在所述蜗壳30内,且所述叶轮10安装在所述电机20的驱动轴上。

叶轮10包括前盘11、后盘13和多个叶片12,前盘11和后盘13间隔设置,多个叶片12沿所述前盘1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叶片12分别连接所述前盘11和所述后盘13。即叶片12在垂直于前盘11和后盘13的平面上周向均布且各叶片12间相互平行。

其中,前盘11大体呈圆环状,前盘11所在的一端为离心风机的进风端,通常在前盘11处还安装有进风圈40。该叶轮10可为单层叶轮,对于单层叶轮10而言,后盘13上设有供电机20的驱动轴伸入并适配的让位孔。该叶轮10也可为双层叶轮,对于双层叶轮10而言,双层叶轮10还包括中盘,中盘位于前盘11和后盘13之间,中盘上设有供电机20的驱动轴伸入并适配的让位孔。

蜗壳30的朝向前盘11的表面开设有前进风口34,该前进风口34作为主进风口;蜗壳30的朝向后盘13的表面开设有后进风口35。具体地,蜗壳30通常包括蜗壳前板31、蜗壳围板32和蜗壳背板33,蜗壳前板31和蜗壳背板33分别盖设于蜗壳围板32的两相对端,前盘11靠近蜗壳前板31设置,后盘13靠近蜗壳背板33设置,蜗壳前板31上开设前进风口34,蜗壳30后板上开设后进风口35,电机20通常固定在蜗壳背板33。

一般地,当电机20高速运转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出,将会影响电机20性能和电机20寿命。针对此,常见的形式是在叶轮10后盘13(单层叶轮10)或是中盘(双层叶轮10)上开散热孔,而蜗壳背板33同样也是开孔(后进风口35)的,通过气流引射作用,形成强制对流对电机20端盖进行散热。

叶轮10为离心风机的做功部件,电机20为叶轮10的驱动源。叶轮10在电机20的驱动下高速运转时,在叶轮10内部产生较大的负压区,在压差作用下,一部分气流从进风圈40进入叶轮10内部,一部分气流从蜗壳背板33的开孔处进入。在叶轮10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蜗壳30,最后经蜗壳30出口排出。

由于叶片12出口的气流压力往往是较大的,进风圈40(即蜗壳前板31处)以及蜗壳背板33开孔处的气流压力较小,在压差作用下,叶片12出口的气流往往在靠近蜗壳背板33以及在靠近蜗壳前板31的区域产生回流,影响风机噪音和风机进气效率。

请结合参考图7至图9,针对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离心风机还包括限流件50,限流件50安装在所述蜗壳30的内侧,限流件50对应所述叶轮10的端面设置,所述限流件50与所述叶轮10的端面间隔设置。

具体而言,叶轮10的端面指的是叶轮10的沿轴向分布的两端的端面,即前端面或后端面,该前端面为前盘11形成的端面,后端面为后盘13形成的端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件50设置在所述蜗壳30的朝向所述后盘13的表面,即限流件50设置在蜗壳背板33上,并位于后盘13和蜗壳背板33之间。由于该风机进气以进风圈40(即蜗壳前板31处的前进风口34)为主,蜗壳背板33处的进气相对较少,因此,在压差作用下,叶片12出口的气流往往在蜗壳背板33与叶轮10后盘13之间的区域产生回流,影响风机噪音和风机进气效率。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蜗壳背板33和叶轮10后盘13之间设置限流件50,改变了蜗壳背板33和叶轮10后盘13之间的间距,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在设置有限流件50的位置处为最小,因此能够使流道大小发生改变,在气流从蜗壳背板33进入并经过限流件50时,气流的压力变大,从而能够加快气流从蜗壳背板33进入的速度,能够有效防止叶轮10出口的气流回流,极大地提高进气效率,改善风机噪音。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限流件50设置在所述蜗壳30的朝向所述前盘11的表面,即限流件50设置在蜗壳前板31上,并位于前盘11和蜗壳前板31之间。由于叶轮10出口的气压受到叶片12做功,其气压是远大于叶轮10进口(即蜗壳前板31的前进风口34)处的气压的,因此气流流出叶片12后在压差的作用下很容易回流到前盘11和蜗壳前板31之间的间隙,并在前盘11和蜗壳前板31之间的间隙形成旋涡产生噪音。同时,从导风圈进入到蜗壳前板31和叶轮10前盘11之间的气体的压力较小,也较难将回流的气体带离前盘11和蜗壳30之间,故难以改善前盘11和蜗壳30之间的旋涡。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蜗壳前板31和叶轮10前盘11之间设置限流件50,改变了蜗壳前板31和叶轮10前盘11之间的间距,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在设置有限流件50的位置处为最小,因此能够使流道大小发生改变,在气流从蜗壳前板31进入并经过限流件50时,气流的压力变大,从而能够有效防止叶轮10出口的气流回流,极大地提高进气效率,改善风机噪音。

此外,其它实施例中,所述蜗壳30的朝向所述后盘13的表面以及所述蜗壳30的朝向所述前盘11的表面均设有一限流件50。

限流件50大体呈环状,并沿叶轮10的周向延伸。在限流件50设置在蜗壳背板33和叶轮10后盘13之间的实施例中,限流件50环绕后进风口35设置。在限流件50设置在蜗壳前板31和叶轮10前盘11之间的实施例中,限流件50环绕前进风口34设置。可选地,限流件50与叶轮10同轴设置,如此限流件50和叶轮10之间形成的流道是对称的。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件50包括第一环形段51,自所述叶轮10的轴线朝所述叶轮10的外周缘的方向上(即在沿叶轮10的径向且朝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内径呈变小趋势。可选地,第一环形段51的内径逐渐变小,如此使得在沿着叶轮10径向方向且从内到外,蜗壳30和叶轮10端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段51也可呈阶梯状,而使得第一环形段51的内径具有变小的趋势。

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段51在所述叶轮10端面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叶轮10内。本实施例中,限流件50的逐渐凸起的表面即第一环形段51是整个位于叶轮10的外周缘内的,即仅叶轮10端面和蜗壳30之间的距离是逐渐变小的,故避免了在叶轮10外周面以外的位置的流道渐缩现象。可选地,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与所述叶轮10的叶片12外缘平齐,即限流件50的最高点P与叶片12的外缘平齐。由于气流是经叶片12做功后流出的,即从叶片12外缘流出后的气流是刚好完成做功,此时在叶片12外缘处的流速是最大的。同样的,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与叶轮10端面之间的距离L最小,即两者之间的流道在第一环形段51外周缘处是最小的,此处的气流流速也是最快的。故通过将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与叶片12外缘对齐,从叶轮10端面和蜗壳30之间流出的气流在流速最快的时候与从叶片12流出的气流碰撞汇合,能够大大减少从叶片12流出的气流回流到叶轮10端面和蜗壳30之间,从而可以起到更好的改善回流的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可位于叶轮10的外侧,或者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可位于叶轮10的内侧。

请结合参考图10至12,一实施例中,以过所述叶轮10的叶片12内周缘的圆为内圆r,过所述叶轮10的叶片12外周缘的圆为外圆R;所述第一环形段51在沿所述离心风机径向方向上的宽度H等于所述内圆r和所述外圆R之间的距离,如此该第一环形段51与叶片12流道相对应,第一环形段51处对气流的加速距离等于叶片12对气流的加速距离,能够让分别经由两者做功后的气流流速更加接近,从而改善回流现象。此外,所述第一环形段51在沿所述离心风机径向方向上的宽度也可小于或大于所述内圆r和所述外圆R之间的距离,同样可起到改善回流的作用。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7,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与所述叶轮10端面之间的间距L大于或等于5mm,即蜗壳30和叶轮10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L大于或等于5mm,例如,蜗壳30和叶轮10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L可为5mm、6mm、10mm等等。若蜗壳30和叶轮10端面之间的最小距离L过小,则导致对气流加速过快,从第一环形段51和叶轮10端面之间流出的气流又尖又细,且速度非常快,尖细且快速的气流容易产生啸叫现象,噪音较大。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与所述叶轮10端面之间的间距L限定为大于或等于5mm,能防止气流啸叫。

所述限流件50还包括第二环形段52,所述第二环形段52位于叶轮10的外周。在设置有第一环形段51的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段52与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外周缘连接,在沿叶轮10的径向且朝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段52的内径呈变大趋势。如此使得经叶片12流道加速后流出的气流,顺着限流件50第二环形段52流动时流速具有变缓的趋势,促使动能逐渐转化为风机的静压势能,即,渐变扩压,减小气流流速的区域突变,明显提升风机静压。

可选地,在沿叶轮10的径向且朝外的方向上,所述第二环形段52的内径逐渐变大,即所述第二环形段52在远离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方向上逐渐朝远离所述叶轮10的方向倾斜,从而使得气体流动更加顺畅。此外,其它实施例中,第二环形段52也可呈阶梯状。

上述中,所述第一环形段51包括圆弧段或直线段;和/或,所述第二环形段52包括圆弧段或直线段。可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段51和所述第二环形段52均为圆弧段,如此使得形成的流道更加顺滑柔和,风压损失更小。当然,所述第一环形段51和所述第二环形段也可为圆弧段和直线段的组合等等。

另外,限流件50朝所述叶轮10的端面凹陷形成。具体地,所述第一环形段51和所述第二环形段52由限流件50朝靠近叶轮10的方向凹陷所形成,则第一环形段51和第二环形段52为光滑连接,整个流道更加平滑。当然,其它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第一环形段51和第二环形段52也可为直线段。

请再次结合参考图11,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件50还包括位于外周缘的第三环形段53,即该第三环形段53位于限流件50的最外侧。可选地,所述第三环形段53连接在所述第二环形段52的外周缘,所述第三环形段53与所述蜗壳30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可选地,第三环形段53为直线段,该第三环形段53作为固定段,能够提高与蜗壳30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并且第三环形段53与蜗壳30贴平,能够防止风机运转时气流流入限流件50和蜗壳30之间而产生啸叫。

一实施例中,所述限流件50还包括位于内周缘的第四环形段54,即该第四环形段54位于限流件50的最内侧。可选地,所述第四环形段54连接在所述第一环形段51的内周缘,所述第四环形段54与所述蜗壳30的内表面贴合并固定。同样地,第四环形段54为直线段,该第四环形段54作为固定段,能够提高与蜗壳30的接触面积,提高固定效果。并且第四环形段54与蜗壳30贴平,能够防止风机运转时气流流入限流件50和蜗壳30之间而产生啸叫。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限流件50可与蜗壳30分体设置,当然,限流件50也可与蜗壳30一体成型。一实施例中,限流件50和蜗壳30分别单独成型,两者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连接,例如所述限流件50与所述蜗壳30通过螺钉连接,或者,所述限流件50与所述蜗壳30焊接,或者,所述限流件50与所述蜗壳30通过卡扣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限流件50和蜗壳30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上述几种。具体地,在第三环形段53以及第四环形段54上均开设有安装孔,螺钉或螺栓等紧固件穿过安装孔而与蜗壳30固定。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吸油烟机,该吸油烟机包括离心风机,该吸油烟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吸油烟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叶片角度可调的进气预旋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