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超声波牙科治疗设备的梢端元件、这种牙科治疗设备的运动转换部段、具有这种梢端元件的牙科治疗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梢端元件的梢端卡设备

文档序号:173447 发布日期:2021-10-29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超声波牙科治疗设备的梢端元件、这种牙科治疗设备的运动转换部段、具有这种梢端元件的牙科治疗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梢端元件的梢端卡设备 (Tip element for an ultrasonic dental treatment device, motion conversion section of such a dental treatment device, dental treatment device with such a tip element and tip fastening device for such a ) 是由 罗曼·维耶 亚历克斯·比安奈梅 于 2020-03-0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优选地用于牙科治疗设备、特别是用于刮疗器的梢端元件(1),其中,梢端元件(1)在其使用期间执行超声波振动,该梢端元件包括用于将梢端元件(1)可逆地附接至手持件的第一端部部段(10)、形成牙科工具的第二端部部段(20)以及布置在第一端部部段(10)与第二端部部段(20)之间的运动转换部段(30),其中,为了将具有第一振动方向(V1)的超声波振动转换为具有第二振动方向(V2)的超声波振动,运动转换部段(30)具有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A tip element (1), preferably for a dental treatment apparatus, in particular for a curette, wherein the tip element (1) performs ultrasonic vibrations during its use, comprising a first end section (10) for reversibly attaching the tip element (1) to a handpiece, a second end section (20) forming a dental tool, and a motion conversion section (30) arranged between the first end section (10) and the second end section (20), wherein, for converting ultrasonic vibrations having a first vibration direction (V1) into ultrasonic vibrations having a second vibration direction (V2), the motion conversion section (30) has a first bending section (31) and a second bending section (32).)

用于超声波牙科治疗设备的梢端元件、这种牙科治疗设备的 运动转换部段、具有这种梢端元件的牙科治疗设备以及用于 这种梢端元件的梢端卡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超声波牙科治疗设备的梢端元件、这种牙科治疗设备的运动转换部段、具有这种梢端元件的牙科治疗设备以及用于这种梢端元件的梢端卡设备。

背景技术

牙结石主要发生在难以触及、特别是在家庭护理治疗期间比如刷牙或喷水治疗期间难以触及的口腔区域中。这些区域在专业护理治疗期间、尤其是在刮疗期间同样难以触及,并且形成的牙石是坚硬的并且牢固地附着在牙齿上。

众所周知超声波刮疗器因其超声波振动的动力以及对牙齿较低的冲击而能够有效地去除坚硬的结石。超声波刮疗器的去除能力通过它们的超声波振动动力实现,对于给定刚度的梢端元件,超声波振动动力可以近似为与振幅、即振动振幅成比例。因此,当确定梢端元件的几何形状时,在仪器阻力的限制内需要优化振幅以确保梢端元件的效率。

通过在一维方向或平移方向上的受控的超声波振动确保了梢端元件的低侵入性。结石由于超声波运动的下述力被踢除而不是被切除:该力具有低振幅,但是由于超声波运动的高频率而具有较高的速度和较高的加速度。这确保了牙齿与器械之间的低接触力。

为了在对牙齿进行低冲击或没有冲击的情况下踢除结石,梢端元件的特有的平面挠曲运动必须与牙齿表面完美地相切。对于难以触及的区域、特别地对于臼齿和前臼齿的近中和远端触及,使用传统的直的梢端元件更难保证梢端元件的切向定位。

为了适当地去除这些区域中的结石,结果表明梢端元件需要倾斜至特定的角度,优选地倾斜至35°。然而,已知这些仪器具有低效率,并且进一步表明振动运动不能被恰当地控制。例如,完全运动时实际的振幅小于30μm,并且无法保证平面挠曲运动。特别地由于其特定的几何形状,无法将超声波振动传递至牙结石以去除它。

其他解决方案、包括例如用于平面运动的不同角度,无法确保振动运动的适当的路线变更。确保振动运动的适当的路线变更的解决方案又无法保证梢端元件相对于牙齿的适当对准,从而增加了损坏牙齿的风险。

此外,DE 42 38 384 C1涉及运动转换,该运动转换将第一线性振动转换为垂直于第一线性振动的另一第二线性振动。它使用径向振动模式,径向振动模式在没有任何增幅的情况下使振动重新定向。因此,DE 42 38 384 C1的系统不意在用于刮疗,而是用于具有低振幅和低效率的仪器。此外,实现运动转换的元件布置在手持件和能够可逆地附接的梢端元件之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的梢端元件,该梢端元件在梢端元件的使用期间执行超声波振动,特别地在梢端元件的效率、对梢端元件的沿着倾斜方向的运动的控制以及梢端元件低侵入性方面得到改善。

该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梢端元件、根据权利要求13的运动转换部段、根据权利要求14的牙科治疗设备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5的梢端卡设备实现。优选的实施方式包含在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牙科治疗设备、特别是刮疗器的梢端元件,其中,梢端元件在其使用期间执行超声波振动,该梢端元件包括:

-用于将梢端元件可逆地附接至手持件的第一端部部段,

-用于形成牙科工具的第二端部部段,以及

-布置在第一端部部段与第二端部部段之间的运动转换部段,

其中,为了将具有第一振动方向的超声波振动转换为具有第二振动方向的超声波振动,运动转换部段具有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

第一端部部段形成梢端元件的近端端部,并且第二端部部段形成梢端元件的远端端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根据本发明的梢端元件包括具有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的运动转换部段,该运动转换部段用于将超声波振动转换成具有第二振动方向,即梢端元件在运动转换部段中是至少双弯折的。由于运动转换部段,有利的是可以阻挡梢端元件的前后运动——即,特别地在其第一端部部段处的具有第一方向的超声波振动——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能够将这种前后运动至少部分地转换为上下运动、即运动转换部段的端部处的具有第二方向的超声波振动。例如,前后运动平行于纵向方向进行,并且上下运动垂直于前后运动定向。

此外,有利的是可以微调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特别地运动转换部段的端部处的振幅。这允许调整效率以适当地去除结石。这进一步表明通过运动转换部段控制运动转换可以应用于不同形式的第二端部部段、特别地应用于设计成用于去除难以触及的区域中的结石的第二端部部段。因此,第二端部部段的受控运动、特别地在一个特定平面中的受控运动能够有利地用于避免在其使用期间锤击牙齿。

特别地,设置成梢端元件不含钛或者梢端元件仅含有少于80重量%、优选地少于60重量%并且最优选地少于40重量%的钛的量的梢端元件。因此,可以设想的是,梢端元件包括由钛制成的部段。例如,梢端元件的前端部由钛制成。也可考虑的是,仅芯部部段或套筒部段由钛制成。例如,梢端元件仅涂覆有钛层。优选地,不含钛是指钛的量小于0.1重量%、优选地小于0.05重量%并且更优选地小于0.02重量%。

此外,优选地设置成梢端元件不是仅在一个平面中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端部部段、第二端部部段和运动转换部段的延伸限定了一体积,因为它们没有位于或布置在共同平面中,在该体积中,第一端部部段、第二端部部段和运动转换部段可以延伸。换句话说:第一端部部段、第二端部部段和运动转换部段限定了一组三个独立的向量。

此外,优选地设置成梢端元件不呈球状、特别地在尖的梢端的区域中不呈球状,即梢端元件仅渐缩成前端部,而不具有球状前端部。

优选地,设置成梢端元件能够可逆地附接至包括激活器单元的手持件,激活器单元将超声波振动引至梢端元件、特别地引至梢端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例如,激活器单元包括压电换能器。此外,为了确保手持件(手持件包括压电换能器)与梢端元件之间的超声波振动的连续性,手持件和梢端元件具有用于将梢端元件插入至手持件的相应凹部的接合部,该接合部优选地位于手持件和第一(近端)端部部段的前侧。例如,梢端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可以被旋拧至手持件,或者手持件和第一端部部段构造为形成钥匙锁紧原理机构。优选地,梢端元件的第一端部部段旋拧至手持件。

特别地,激活单元引起第一端部部段中的具有第一振动方向的超声波振动,其中,第一振动方向平行于手持件的纵向方向,该超声波振动通常由纵向堆叠在手持件的致动器中的压电换能器引发。第二端部部段特别地渐缩成尖的端部,该尖的端部在其使用期间与牙齿接触。为了避免损坏牙齿,优选地设置成梢端元件——特别是梢端元件的第二(远端)端部部段——具有光滑的边缘。优选地,梢端元件在第一端部部段中的横截面大于梢端元件在第二端部部段中的横截面。

特别地,梢端元件是单个件,即梢端元件是整体构造的。特别地,第一端部部段合并到运动转换部段中并且/或者运动转换部段合并到第二端部部段中。此外,设置成第二端部部段构造为执行平面挠曲运动,特别地在其尖的端部处执行平面挠曲运动。“平面”是指该运动是在单个平面、即二维平面中执行,而没有垂直于该平面的运动分量。

根据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成梢端元件的路线:

-在第一弯折子部段中弯折约第一角度,并且

-在第二弯折子部段中弯折约第二角度,其中,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的差小于15°、更优选地小于5°并且最优选地小于2°。特别地,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沿着彼此相反但在同一平面上的方向弯折。因此能够设象的是,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形成一平面,优选地没有任何扭转。优选地,第一角度和第二角度形成为彼此尽可能地相等,以实现梢端元件的路线在梢端元件于运动转换部段前面的路线和梢端元件于运动转换部段后面的路线之间的平行横向偏移。优选地,运动转换部段由梢端元件的路线指定,使得运动转换部段不平行于第一振动方向和/或手持件的纵向方向。运动转换部段优选地具有“S”形。

优选地,设置成第一角度和/或第二角度在80°与140°之间、更优选地在85°与125°之间、并且最优选地在90°与100°之间或甚至为大致90°。通过选择尽可能接近90°的第一角度,有利的是可以几乎阻挡具有第一振动方向的整个超声波振动,并且将能量基本完全转换成运动转换部段的结束部处的具有第二振动方向的振动。

特别地,设置成将第一曲率半径Rα1分配给第一弯折子部段,第一曲率半径Rα1满足:

其中,D1在1.2mm与4mm之间的范围内。分配给第二弯折子部段的第二曲率半径Rα2由长度L1和L2以及角度α1决定。

特别地,设置成运动转换部段具有第一长度,并且梢端元件在运动转换部段中的路线引起具有第二长度的横向移位,其中,第一长度比第二长度更长。通过选择长于第二长度的第一长度,有利的是可以增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特别是在第二端部部段的尖的端部处的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优选地,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尺寸被设定为形成椭圆形共振器,其中,第一长度形成椭圆形共振器的长轴并且第二长度形成椭圆形共振器的短轴。

优选地,第一长度和/或第二长度在3mm至8mm之间的范围内。因此,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尺寸被设定成用于将具有第一振动方向的超声波振动转换成具有第二振动方向的超声波振动。同时,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是足够小的,以便用于简化将梢端元件附接至手持件的操作。

此外,特别地设置成第一长度等于或长于第二长度度,并且/或者第一横截面面积等于或大于第二横截面面积。因此,可以例如通过相应地改变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的比率和/或改变第一横截面面积与第二横截面面积的比率来调整振幅。

此外,特别地设置成梢端元件具有芯部区域和覆盖区域,其中,覆盖区域包围芯部区域,其中,沿着梢端元件的路线,覆盖区域沿垂直于梢端元件的路线的方向改变其延伸,特别地在运动转换部段中改变其延伸。因此,通过改变覆盖区域的尺寸提供了用于改变梢端元件在尖的端部处的振幅的另一种可能性。优选地,芯部区域和覆盖区域彼此同心。优选地,覆盖区域尺寸的改变在运动转换部段内实现。优选地,芯部区域是筒形的并且形成用于输送流体、优选地输送水的通道。

优选地,设置成在运动转换部段中,覆盖区域在垂直于梢端元件的路线的第一横截面中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第一横截面面积特别地在运动转换部段的起始部处测量,并且/或者在垂直于运动转换部段中的梢端元件的路线的第二横截面中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第二横截面面积特别地在运动转换部段的结束部处测量,其中,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横截面面积。芯部区域的尺寸保持不变。尤其是对于第一横截面面积大于第二横截面面积,有利的是能够放大超声波振动在第二端部部段的尖的端部处的振幅。实际上,结果可以达到全功率处215μm的振幅(当水通过芯部区域时),特别是在尺寸修改与形成为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的椭圆共振器相结合的情况下。作为比较,相同类型的梢端元件——不具有运动转换部段、该运动转换部段具有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在相同条件下提供60μm的振幅。因此,通过相应地调整运动转换部段可以将振幅放大至少2.5倍。

优选地,覆盖区域沿着梢端元件的路线具有锥形、阶梯形和/或指数形状,特别是在运动转换部段中。有利地,可以通过沿着梢端元件的路线调整覆盖区域的形状来调整梢端元件的尖端处的超声振动的振幅。

此外,优选地,设置成优选地在第二端部部段中,梢端元件的路线相对于包括第一弯折子部段和第二弯折子部段的主平面沿倾斜方向弯折大约第三角度,其中,第三角度在-75°与+75°之间、优选地在-35°与35°之间或者为约0°。特别地,第三角度和/或第三曲率半径根据其计划应用进行调整。例如,用于直的梢端元件,第三角度为0°。对于弯曲的仪器,优选地对于磨牙或前磨牙的近中和远端治疗,第三角度适应于待治疗的区域。例如,根据口腔象限,第三角度的范围在-75°与75°之间。对于-35°至35°之间的第三角度,简化了原本对于梢端元件而言难以触及的区域的触及。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设置成在第二端部部段中,梢端元件的路线在包括第二端部部段的沿倾斜方向延伸的部分的平面中弯折大约第四角度。这特别地对于牙科应用而言是有用的。特别地,第二端部部段弯折使得第二端部部段限定一平面,特别地倾斜约第三角度。在其使用期间,尖的端部在所述平面中执行超声波振动以去除牙齿上的结石。因此,第二端部部段、特别地第二端部部段的尖的端部执行平面挠曲运动,例如与牙齿表面相切的运动。有利地,运动转换部段的几何形状确保了尖的端部不执行原本将锤击牙齿并且可能造成损坏的超出所述平面的额外运动。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运动转换部段,该运动转换部段用于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权利要求的梢端元件。以上关于梢端元件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运动转换部段中,并且关于运动转换部段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梢端元件。甚至能够考虑的是,可以将第一端部部段、第二端部部段和/或转换部段布置在一起形成所需的梢端元件。例如,转换部段和第二端部部段提供接合部以将第二端部部段可逆地附接至运动转换部段。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另一不同地弯折的第二端部部段来互换第二端部区域并且例如改变第三角度和/或第四角度。

此外,本发明涉及具有根据本发明的梢端元件的牙科治疗设备。在梢端元件的背景下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牙科治疗设备,并且在牙科治疗设备的背景下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梢端元件。优选地,牙科治疗设备包括用于引起梢端元件的线性超声波振动的激活器单元,其中,梢端元件特别地为能够可逆地附接至激活器单元的梢端元件。特别地,梢端元件在其前侧部处旋拧至牙科治疗设备。

优选地,牙科治疗设备构造为建立梢端元件的下述线性振动:该线性振动具有小于30Hz的频率的、优选地在20Hz与30Hz之间的频率。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检查根据本发明的梢端元件的状况的梢端卡设备,该梢端卡设备包括用于将梢端元件相对于投射区域布置在固定取向上的保持元件。因此,有利的是可以检查转换部段和/或第二端部部段是否在其使用期间已经变形,并且告知用户其是否需要更换梢端元件。因此,保持元件构造成使得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例如通过将梢端元件转换至允许检查梢端元件在同一投射区域上的几何形状的特定取向来检查稍端元件。还可以想到的是,投射区域形成盒,特别是敞开的盒或透明盒,这允许从不同的视角检查梢端元件的几何形状。在梢端元件的背景下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梢端卡设备,并且在梢端卡设备的背景下描述的所有特征和益处可以类似地应用于梢端元件。

在尚未明确描述的任何地方,在不限制或扩大所描述的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各个实施方式或它们的各个方面和特征可以彼此组合或交换,只要这样的组合或交换是有意义的并且在本发明的意义中。在适用的情况下,关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描述的优点也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优点。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以第一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优选实施方式的梢端元件,

图2以第二立体图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的梢端元件,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和图2中示出的梢端元件的第二端部部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梢端元件1。例如,梢端元件1是刮疗梢端件,即用来通过刮疗以清洁牙齿的梢端元件1。优选地,在其使用期间,梢端元件1可逆地附接至手持件(未示出),并且特别地,手持件和梢端元件1在安装状态下形成医疗器械,优选地形成牙科器械。特别地,梢端元件1和手持件经由分别被分配给手持件和梢端元件1的对应连接部而连接至彼此。

为了从牙齿去除牙垢、结石和/或牙菌斑,具有梢端元件1的手持件被引导至牙齿,使得梢端元件1与牙齿的表面接触。优选地,手持件包括激活器单元,该激活器单元用于激活连接至手持件的梢端元件1的运动、特别是超声波运动。这种超声波运动支持去除斑点、牙菌斑和/或牙垢。梢端元件1可以用于龈下或龈上的治疗。

特别地,梢端元件1包括第一端部部段10和沿着梢端元件1的路线与第一端部部段10相反的第二端部部段20。第一近端端部部段10构造为用于例如通过将梢端元件1插入手持件的对应凹槽中而附接至手持件。在其使用中,激活器单元将超声波振动传递或诱导至第一端部部段10,从而引起沿着第一振动方向V1的超声波振动。例如,激活器单元包括用于实现这种超声波运动的压电换能器。手持件还可以包括冷却单元、例如包括进水口和/或出水口的冷却回路,以用于在其操作期间冷却手持件。

第二远端端部部段20形成在使用梢端元件1期间优选地与牙齿接触的工具。在图1的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部段20设置成沿着路线或梢端元件1渐缩以用于在其下述前侧部处形成尖的梢端40:该梢端在其使用期间面向牙齿。

为了改变超声波振动的振幅、特别是梢端元件1的位于第二端部部段20中的尖的端部40处的振幅,梢端元件1的几何形状对应地进行适配。特别地,在第一端部部段10与第二端部部段20之间设置有运动转换部段30。运动转换部段30优选地呈S形并且包括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优选地,第二弯折子部段32沿着梢端元件1的路线直接地跟随第一弯折子部段31。特别地,梢端元件1在第一子部段31中弯折约第一角度α1并且在第二弯折子部段32中弯折约第二角度α2,其中,第一角度α1与第二角度α2之间的差小于15°、更优选地小于5°并且最优选地小于2°。特别地,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沿相反方向弯折以形成S形几何形状。

此外,第一角度α1和/或第二角度α2在80°与140°之间、更优选地在85°与125°之间、并且最优选地在90°与100°之间或甚至为大致90°。特别地,梢端元件1在第一弯折子部段31中的路线主要改变其方向大约90°。结果,可以阻挡具有第一振动方向V1的超声波振动,并且可以将梢端元件1的第一端部部段10中的具有第一振动方向V1的超声波振动转换为运动转换部段30的端部处的具有第二振动方向V2的超声波振动,其中,第二振动方向V2主要垂直于第一振动方向V1延伸。因此,实现了运动转换。特别地,平行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超声波振动、即向后-向前运动被转换为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超声波振动、即梢端元件1在运动转换部段30的端部处的向上-向下运动。

实际上,第一曲率半径Rα1可以分配给第一弯折子部段31,其中,曲率半径Rα1满足

其中,D1在1.2mm与4mm之间的范围内,并且对应于在第一横截面中梢端元件的覆盖区域与芯部区域的长度。这同样适用于可以被分配给第二弯折子部段32的第二曲率半径Rα2。

此外,优选地设置的是,运动转换部段30延伸约第一长度L1,第一长度L1是沿着平行于第一振动方向V1的方向测量的。由于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的形式,梢端元件1在第二弯折子部段32后面的路线横向地或径向地相对于梢端元件1在第一弯折子部段31前面的路线(沿从第一端部部段10至第二端部部段20的方向观察)移位。优选地,第二长度L2分配给由运动转换部段30引起的径向移位。

通过选择第一长度L1与第二长度L2之间的特定比率,可以有利地改变超声波振动的振幅。例如,如果第二长度L2小于第一长度L1,则振幅被放大,并且如果第二长度L2大于第一长度L1,则振幅被减小。特别地,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形成椭圆形共振器的轴。如果第二长度L2等于第一长度L1,则振幅大体上保持恒定。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代表圆的半径。

此外,梢端元件1具有芯部区域D和覆盖区域S,其中,在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第一横截面I-I中,芯部区域D被覆盖区域S包围、优选地在第一横截面I-I中被完全包围。优选地,芯部区域呈筒形并且形成用于输送流体、优选地输送水的通道。通过在运动转换部段30中沿其路线改变覆盖区域S的尺寸,可以有利地调整超声波振动的振幅。这可以在通过第一长度L1和第二长度L2的比率来改变振幅之外附加地被实施。特别地,覆盖区域S在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第一横截面I-I中具有第一横截面面积S1,并且在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第二横截面H-H中具有第二横截面面积S2。优选地,第一横截面面积S1被分配给运动转换部段30的起始部,并且第二横截面面积S2被分配给运动转换部段30的结束部。因此,运动转换部段30的起始部优选地由梢端元件1的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最后横截面(沿从第一端部部段10至第二端部部段20的方向观察)限定,该最后横截面垂直于第一振动方向V1。运动转换部段30的结束部优选地由垂直于梢端元件1的路线的横截面限定,其中,所述横截面(沿从第一端部部段10至第二端部部段20的方向观察):

-跟随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并且

-在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后面首次再垂直于第一振动方向V1。

此外,第一长度D1被分配给第一横截面I-I中的覆盖区域S和芯部区域D,并且第二长度D2被分配给第二横截面H-H中的覆盖区域S和芯部区域D。当覆盖区域S和芯部区域D呈筒形时,D1和D2两者代表芯部区域的直径加上覆盖区域的直径。芯部区域的直径优选地沿着梢端元件是恒定的。

通过选择覆盖区域S的比第一横截面面积S1小的第二横截面面积S2,可以有利地增大超声波振动的振幅。替代地,可以通过选择等于第一横截面面积S1的第二横截面面积S2来保持振幅,或者通过选择大于第一横截面面积S1的第二横截面面积S2来减小振幅。

优选地,覆盖部段S在运动转换部段30中沿着梢端元件1的路线具有锥形形状、指数形状和/或阶梯形状。

图2以平行于包括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的主平面M的立体图示出了梢端元件1。由于该立体图,不能在该视图中观察到运动转换部段30的双弯折结构。在图2中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梢端元件1的第二端部部段20相对于包括第一弯折子部段31和第二弯折子部段32的主平面M弯折成处于大约第三角度α3的倾斜方向T,其中,第三角度α3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是35°。由于弯折约该第三角度α3,第二端部部段20的至少一部分沿着倾斜方向T延伸,以在使用梢端元件1的期间进行平面挠曲运动。第三角度α3或对应的第三曲率半径Rα3取决于梢端元件1的计划应用,特别是梢端元件1预期所应用的口腔的区域。

图3示出了在图1和图2中图示的梢端元件1的第二端部部段20。特别地,第二端部部段20的沿着倾斜方向T延伸的部分弯折约第四角度α4并且形成具有倾斜方向T的平面。第四角度α4或对应的第四曲率半径Rα4根据要触及的表面调整并且优选地在90°与135°之间的范围、更优选地在110°与120°之间的范围、并且最优选地为大体117°。优选地,第二端部部段20的路线中的约第三角度α3的弯折部垂直于第二端部部段20的路线中的约第四角度α4的弯折部。

除了运动转换部段30之外,梢端元件1的应用部分(部段20)的几何形状对振动方向具有显著的影响。为了确保正确的定向,保留抗轴对称结构以限制当超声波振动不受控制时可能由寄生运动引入的锤击运动。由于特定的二次矩、即选择性刚度,抗轴对称结构通过过滤寄生运动为振动提供优选的方向,并且仅选择变更路线方向上的振动。

附图标记:

1 梢端元件

10 第一端部部段

20 第二端部部段

30 运动转换部段

31 第一弯折子部段

32 第二弯折子部段

40 尖的梢端

V1 第一振动方向

V2 第二振动方向

α1 第一角度

α2 第二角度

α3 第三角度

α4 第四角度

I-I 第一横截面

H-H 第二横截面

L1 第一长度

L2 第二长度

S 芯部区域

D 覆盖区域

S1 第一横截面面积

S2 第二横截面面积

D1 第一附加长度

D2 第二附加长度

Rα1 第一曲率半径

Rα2 第二曲率半径

Rα3 第三曲率半径

Rα4 第四曲率半径

M 主平面

T 倾斜方向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指导外假肢用户的肌电图控制系统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