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75394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备方法 (Disinfection spray applicable to high-speed rail compartment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钱鹏 查进 黄世伟 陈海亮 吴玄峰 刘慧梅 李萌 于 2021-06-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微乳液法制备粒径在10nm~600nm的锌粒子;S2:将制得的锌粒子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利用空蚀效应,制得微纳锌溶液,备用;S3:取300-2500ppm预配好的微纳锌溶液,加入100-300ppm季铵盐和纯净水,搅拌均匀,制得消杀喷剂。本发明将微纳米粒子,复配成为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杀喷剂,应用在高铁车厢、飞机客舱、地铁车厢、公共汽车车厢、机场、高铁站、公共环境等密闭和人群相对集中地区域,可以减少致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为大家营造安全卫生的公共环境。(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terilizing spray applicable to high-speed rail compartments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sterilizing spray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preparing zinc particles with the particle size of 10 nm-600 nm by using a microemulsion method; s2: transferring the prepared zinc particles to the next reaction kettle, and preparing a micro-nano zinc solution for later use by utilizing a cavitation effect; s3: and (3) adding 100-2500 ppm quaternary ammonium salt and purified water into the prepared micro-nano zinc solution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300-2500ppm, and uniformly stirring to prepare the sterilizing spray. The micro-nano particles are compounded into a safe and efficient disinfecting spray, and the safe and efficient disinfecting spray is applied to closed and crowd-concentrated areas such as high-speed rail carriages, airplane passenger cabins, subway carriages, bus carriages, airports, high-speed rail stations, public environments and the like, can reduce the propag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viruses, and creates a safe and sanitary public environment for people.)

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抗菌消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车室卫生是高铁产品质量的反映和乘客的直接体验。密闭的车室内细菌、霉 菌及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威胁乘客健康,尤其是新冠病毒的爆发,严重危害人体健 康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现在大多数人都已经习惯乘坐快速便捷的高铁出行, 车厢环境的卫生程度,直接影响出行的质量和心情,需要尽可能减少微生物、致 病菌甚至病毒的滋生繁殖,以保障卫生安全的乘车环境。国内外的研究虽已关注 到公共交通工具及公共室内空间的空气微生物数量这一室内卫生的重要因素,并 制订了相应的空气卫生标准,但对整车环境的卫生状况及其保障方法的研究很少, 当然也缺少科学完整的车室卫生标准。致病微生物是引起疾病的来源,目前高铁 等交通工具中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微生物的办法,只是在传染病、流感等发生 后,被动地采取消毒措施,以阻止疫情扩散。因此,需要选择更好的控制微生物 的对策,对乘客身体健康及乘坐的舒适性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及制备方法,以解 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包括如下成分:300-2500ppm的预配微 纳锌溶液、100-300ppm的季铵盐溶液和水。微纳锌溶液、季铵盐溶液及水的质 量比为0.2~1.5:2~4:94.5~97.8;季铵盐溶液为苯扎氯铵溶液或者苯扎溴铵溶液 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一种所述的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使用微乳液法制备粒径在10nm~600nm的锌粒子;

S2:将制得的锌粒子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利用空蚀效应,制得微纳锌溶 液,备用;

S3:取300-2500ppm预配好的微纳锌溶液,加入100-300ppm季铵盐溶液和 纯净水,搅拌均匀,制得消杀喷剂。

进一步地,所述S1还包括S1.1:将微乳液调制形成WPO反相微乳液体系; 所述微乳液由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有机溶剂和去离子水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S1.1还包括:将所述表面活性剂溶解在所述有机溶剂中, 与所述助表面活性剂和去离子水混合,搅拌制成WPO反相微乳液体系;所述表 面活性剂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进一步地,所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的总体积与去离子水 的体积比为1-4:1,所述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与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 1-5:1:2-4。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烷烃、环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非离子表面 活性剂为聚环氧乙烯基壬苯醚、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和高碳脂 肪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脂肪醇。

进一步地,所述有机溶剂为环己烷;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异戊醇、正庚醇、 正辛醇、正壬醇、正癸醇和鲸蜡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的S1还包括S1.2:

将浓度为400~600g/L的锌盐水溶液和水合肼溶液分别加入所述WPO反相 微乳液体系中搅拌混合,反应5-8h后,制得粒径在10nm~600nm的锌粒子溶液; 所述反应温度为40-80℃,所述搅拌转速为2000-5000rpm。

进一步地,所述锌盐水溶液和水合肼溶液的体积比为1:1,所述水合肼溶液 与WPO反相微乳液体系的体积比为1:3.5-4;所述锌盐为硫酸锌、硝酸锌、柠檬 酸锌和葡萄糖酸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S2还包括:

步骤2.1:将S1制得的锌粒子溶液,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在60℃下搅 拌,搅拌转速为2000-5000rpm,同时通入高速空气气流,形成空蚀现象;

步骤2.2:反应5小时,制得微纳锌溶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微纳米粒子复配成一种安全高效的消杀喷剂, 应用在高铁车厢、飞机客舱、地铁车厢、公共汽车车厢、机场、高铁站、公共环 境等密闭和人群相对集中地区域,可以减少致病菌和病毒的传播,为大家营造安 全卫生的公共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消杀喷剂制备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未进行空蚀效应之前的微纳锌的微观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利用空蚀效应得到的有蚀坑的微纳锌的微观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利用空蚀效应得到的有蚀坑的微纳锌灭菌灭病毒的作用原理 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微纳锌的粒径分布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微纳锌溶液作用2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微纳锌溶液作用3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微纳锌溶液作用6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消杀喷剂中的微纳锌的制备方法及性能测试实验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步骤流程图,一种可灭杀细菌灭活病毒的微纳锌的制备方法,包 括如下步骤:

步骤1.1:将50mL壬基酚聚氧乙烯醚、30mL正辛醇溶解在120mL环己烷 中,与20mL异戊醇和200mL去离子水搅拌制成WPO反相微乳液体系;

步骤1.2:将1000mL浓度为450g/L的锌盐水溶液(柠檬酸锌和硝酸锌的混 合液)和1000mL水合肼溶液加入3600mL WPO反相微乳液中混合,在65℃, 转速4600rpm下反应6.5h,制得粒径在10nm~600nm的锌粒子溶液;

步骤2.1:将制得的锌粒子溶液,转移到下一个反应釜中,在60℃,4600rpm 转速下搅拌,同时通入高速空气气流,形成空蚀现象;

步骤2.2:反应时间为5小时,制得微纳锌溶液。

制备的锌粒子的TEM图如图2所示,制备的微纳锌的TEM图如图3所示。

如图5所示,用微乳液法制备粒径介于微米级和纳米级的锌,控制反应条件, 制得锌粒子粒径:10nm<φ<600nm;

优选结果:10nm<φ<100nm的锌粒子占总数的50%,锌粒子的粒径100nm <φ<600nm占总数的30%。

实施例2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微纳锌溶液配置成浓度为1000mg/kg的微纳锌水溶液, 然后依次稀释成浓度为: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的微纳 锌水溶液,浓度为1000mg/kg、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 的微纳锌水溶液依次标记为组5、组4、组3、组2、组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 悬液定量法测定微纳锌水溶液的杀菌率,测试菌种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测试时间分别为20s、30s、60s;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组1至组5不同浓度的微纳锌水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 绿脓杆菌作用2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如图6所示,作用3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如 图7所示,作用60s后的培养菌落形态如图8所示。

表1微纳锌溶液作用不同时间下的杀菌效果

实施例3

将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微纳锌溶液配置成浓度为1000mg/kg的微纳锌水溶液, 然后依次稀释成浓度为: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的微纳 锌水溶液,浓度为1000mg/kg、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 的微纳锌水溶液依次标记为组5、组4、组3、组2、组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 测定微纳锌水溶液的病毒灭活率,测试病毒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 H1N1、肠道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测试时间分别为10s、20s、30s;测试结 果如表2所示。

表2微纳锌溶液作用不同时间灭活病毒效果

将市售3%双氧水消毒液进行稀释,依次稀释成浓度为:1000mg/kg、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的双氧水水溶液,浓度为1000mg/kg、800mg/kg、500mg/kg、400mg/kg、300mg/kg的双氧水水溶液依次标记为组5、组4、组3、 组2、组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测定双氧水水溶液的病毒灭活率,测试病毒 为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流感病毒H1N1、肠道病毒、禽流感病毒H5N1,测试 时间分别为10s、20s、30s;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双氧水作用不同时间灭活病毒效果

实施例4

将制备得到的微纳锌配置成浓度为1000mg/kg的水溶液,再将该微纳锌水溶 液稀释10000倍,得到浓度为100μg/kg的微纳锌水溶液,取5个平行样标记为: 组1、组2、组3、组4和组5,组1至组5分别与浓度为106.0TCID50/ml的伪狂 犬病毒、冠状病毒(PEDV)接触混合30min,测定病毒灭活率;测试结果如表 4所示。

表4微纳锌溶液灭活病毒效果

将市售戊二醛消毒液进行稀释,得到浓度为100μg/kg的戊二醛水溶液,取5 个平行样标记为:组1、组2、组3、组4和组5,组1至组5分别与浓度为 106.0TCID50/ml的伪狂犬病毒、冠状病毒(PEDV)接触混合30min,测定病毒灭 活率;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戊二醛灭活病毒效果

由上述实施例的实验数据可知,本法制得的微纳锌溶液可以实现快速杀菌杀 毒的效果。

参考图4,本发明所制得的微纳锌溶液杀菌杀病毒机理:

由于微纳锌粒径小以及表面不规则形状导致颗粒表面反应性、活性增强,而 许多微生物的存在范围从几百纳米到几十微米不等,纳米级的金属粒子具有较大 的比表面积,积累了较高的势能,总体来说有纳米粒子效应、比表面积效应和量 子隧道效应,还有活性氧ROS效应等,各种效应协同作用,形成了较好的抗菌 活性。

微纳锌在接触细菌或病毒时,显示出正电荷效应,与显示负电荷效应的细菌 细胞壁或病毒细胞产生库仑力,可以刺破细菌的细胞壁以及病毒的蛋白质外壳, 使得细胞质流出或发生变化,从而细菌和病毒不能继续存活或者繁殖;

微纳锌粒子和释放的锌离子与细菌中的-NH、-COOH、-SH等反应,从而破 坏细胞的结构组成,阻止其繁殖,达到杀灭细菌和霉菌的作用;释放的锌离子对 活性转运抑制以及氨基酸代谢和酶系统均有显著影响;

微纳锌从死亡的菌体中游离出来,进行新一轮杀菌,周而复始。

另外,微纳锌诱导产生活性氧ROS,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产生大量的羟 基自由基、过氧化氢H2O2、导致细菌凋谢死亡。

如果没有微纳锌类似刺突的边缘,仅库仑力不足以短时间内刺破细胞壁,但 当微纳锌的表面被空蚀后,形成了不规则形状的刺突,库仑力的吸引再加上刺突, 可以迅速杀死细菌和病毒,使细菌和病毒不能继续繁殖或转移。

微纳锌在杀死细菌或病毒的过程中,并没有被消耗,可以持续导致细菌和病 毒死亡,因此,微纳锌可以持续持久地杀死细菌和病毒。

消杀喷剂的制备方法、毒性、杀菌效果实施例:

实施例5

一种可在高铁车厢应用的消杀喷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实施例1制 备的800ppm的微纳锌溶液,加入200ppm苯扎氯铵溶液和纯净水,搅拌均匀, 制得消杀喷剂,其中,实施例1制备的微纳锌溶液、苯扎氯铵溶液及水的质量比 为0.3:2.6:97.1。

实施例6

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小鼠

1、材料和动物

受试样品:称取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10000mg,加纯净水至 20ml配制成受试物。

动物和饲料:清洁级健康ICR小鼠20只,雌雄各半,体重18.1-21.6g,上 海斯莱克实验动物有限责任。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40-70%。

主要仪器:电子秤(编号05-902),电子天平(编号05-268)。

2、方法

检测依据:参照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第二部分,消毒 产品检验技术规范,2.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一次最大限度试验。设计剂量为10000mg/kg b.wt.,小鼠禁食过 夜后,经口一次灌胃给予,灌胃容量为20ml/kg b.wt.。灌胃后4h给食,观察期 14d。

3、试验结果

雌、雄小鼠灌胃后未见明显中毒表现,观察期内无死亡,试验结束大体解剖 未见明显异常。试验动物死亡结果见表6:

表6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结论:样品对雌、雄小鼠急性经口LDs。值均大于10000mg/kg b.wt,属实 际无毒级。

实施例7

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大鼠

1、材料和动物

受试样品:取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作为受试物。

动物:清洁级健康SD大鼠20只,体重180-200g,雌雄各半。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40-70%。

试验前动物在饲养环境中检疫适应3d以上。给予灭菌的常规动物饲料和灭 菌水自由饮用。

主要仪器:电子秤(编号05-193),电子天平(编号05-315),染毒柜(编 号05-238)。

2、试验方法

检验依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第二部分2.3.2急性吸入 毒性试验。

试验方法:一次最大限度试验法,1m2染毒柜静式染毒,雌雄分别染毒,染 毒空间50L/h/鼠。将样品原液置于喷雾器中直接喷入染毒柜中染毒,同时开启 染毒柜搅拌系统,使受试物均匀散布,用减量法求得每次染毒浓度。2h后取出 动物,观察2w。

3、试验结果

雌、雄大鼠染毒后未见明显中毒表现,观察期内动物无死亡,大体解剖未见 明显异常。

表7试验动物死亡数及LC50(2h)值

结论:样品对雌、雄大鼠急性经呼吸道LC50(2h)值均大于10000mg/m3, 属实际无毒级。

实施例8

一次完整皮肤刺激试验:5倍最高应用浓度

1、材料和动物

受试样品: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最高应用浓度是与水以1:20 稀释后使用。取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5ml,加纯净水至20ml配成 5倍最高应用浓度溶液,作为受试物。

动物:健康无皮疾新西兰白兔4只,普通级,体重2.8-3.5kg;

试验条件:环境温度:22±2℃;相对湿度:40-70%;

主要仪器:婴儿秤(05-324)。

2、方法

检验依据:卫生部(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第二部分2.3.3皮肤刺 激试验。

试验方法:动物试验前24h脊柱两侧剪毛备皮各约3cm×3cm,次日取受试 物0.5ml涂抹于面积为2.5cm×2.5cm的一侧去毛完整皮肤上,用2层纱布和1 层玻璃纸覆盖,然后以无刺激胶布固定,另一侧不处理作空白对照,敷用4h后 以温水洗去残余受试物,于1h、24h、48h后观察并记录皮肤反应。

3、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受试物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评分

结论:样品5倍最高应用浓度溶液对家兔一次完整皮肤刺激反应最高积分均 值为0,刺激强度为无刺激性。

实施例9

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1、材料和动物

受试物:取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作为受试物。分别称取实施例 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1250、2500、5000mg加纯净水至20ml,配制成以表 9内剂量。

阳性对照物:环磷酰胺,由Sigma—Aldrich公司提供,以纯净水配制2mg/ml 浓度备用。

动物:清洁级健康ICR小鼠50只,体重25.0-27.8g,雌雄各半。给予灭菌 鼠饲料和灭菌水自由取用。主要仪器:电子秤(05-902),电子天平(05-268)。

2、方法:

检验依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第二部分2.3.8.4小鼠骨 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

试验方法: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纯净水)和各剂量组均用30h两次 灌胃法,每次灌胃容量均为20ml/kg,第2次灌胃后6h杀鼠,取股骨骨髓悬于 小牛血清中直接涂片、固定、染色,每鼠镜检嗜多染红细胞1000个,计数具有 微核的细胞,观察200个嗜多染红细胞并同时计数所见正染红细胞,计算嗜多染 红细胞和正染红细胞比率(PCE/NCE),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3、试验结果

染毒后各剂量组动物未见明显中毒表现,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微核细胞 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结果见表9。

表9小鼠骨髓细胞核试验结果

注:微核细胞率(‰)和PCE/NCE均以小鼠为统计单位,表示为均值±标 准差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P<0.01。

结论:样品受试剂量达5000mg/kg b.wt.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无致微核 作用。

实施例10

空气消毒效果现场试验

1、实验条件:

试验室:20m3空间。

中和剂成分及浓度:3%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0.5%L-组氨酸、0.5%蛋 白胨、0.85%氯化钠、1.43%卵磷脂、0.1%半胱氨酸的溶液。

培养基:含中和剂的营养琼脂培养基(批号:20210315)。

使用仪器:生化培养箱(编号:QFM-B-SO01),BY-300空气微生物采样 器(编号:QFM-B-SO46)。

2.方法

检测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3。

检测环境:温度25.1℃,湿度60%。

方法简述:试验时按要求的剂量将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与水按 1:20稀释后,取200mL雾化到试验空间内空气中,作用60min后在采样器中 装入含3%吐温-80、0.5%硫代硫酸钠、0.5%L-组氨酸、0.5%蛋白胨、0.85%氯化 钠、1.43%卵磷脂、0.1%半胱氨酸溶液的中和剂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平板,在相同 的采样点位置对空间的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将BY-300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放置 在室内中央1m高处,设置一个点采样,以28.3升/分钟的流量进行采样,采样 时间为5min,试验重复3次。

采样后平板于36.0℃培养48h。

2.结果

见表10

表10

结论:将稀释后的200mL样品雾化到20m2试验空间内作用60min,试验 重复3次,空气中自然菌消亡率的检测结果>9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 年版-2.1.3.5标准要求(自然菌消亡率均≥90%),为消毒合格。

实施例11

对细菌繁殖体的杀灭试验

1、器材

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第5代(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第5代(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 通微生物中心);

大肠杆菌(8099)第5代(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 心);

中和剂:1%卵磷脂、1%吐温-80TSB;

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

恒温培养箱;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

可调恒温水浴箱(型号:SD28R-30-A12Y)(编号:11-508)

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2、方法

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5、2.1.1.7.4。

中和剂鉴定试验:

试验菌:铜绿假单胞菌;

消毒剂浓度:1:20稀释液;

作用时间:3min试验温度20℃试验重复3次;

定量杀菌试验:

消毒剂浓度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的1:20稀释液;

作用时间:7.5min、15min、22.5min试验温度20℃试验重复3次。

3、结果

表11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注: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第3、4、5组三组间误差率分别为5.67%、6.06%、5.70%;

表12对试验菌的杀灭效果

注: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

结论:

1、1%卵磷脂、1%吐温-80TSB能有效的中止样品1:20稀释液的残留毒性, 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和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故判其为该样品定量杀菌试 验的中和剂。

2、试验温度为20℃时,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1:20稀释液作 用15分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均>5.00。 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

实施例12

对白色念珠菌的杀灭试验

1、器材

试验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第5代(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 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

中和剂:1%卵磷脂、1%吐温-80TSB;

有机干扰物:3%牛血清白蛋白;

恒温培养箱(型号:404L)(编号:11-528)

培养基:沙氏培养基;

可调恒温水浴箱(型号:SD28R-30-A12Y)(编号:11-508)

标准硬水:硬度342mg/L。

2、方法

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2.1.1.5.5、2.1.1.9

中和剂鉴定试验:

消毒剂浓度:1:20稀释液;

作用时间:1min试验温度20℃试验重复3次;

定量杀菌试验:

消毒剂浓度: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的1:20稀释液;

作用时间:7.5min、15min、22.5min试验温度20℃试验重复3次。

3、结果

表13中和剂鉴定试验结果

注: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第3、4、5组三组间误差率分别为7.18%、2.64%、5.21%。

表14对试验菌的杀灭效果

注:阴性对照均无菌生长。

结论:

1、1%卵磷脂、1%吐温-80TSB能有效的中止样品1:20稀释液的残留毒性, 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试验菌和培养基均无不良影响,故判其为该样品定量杀菌试 验的中和剂。

2、试验温度为20℃时,样品1:20稀释液作用15分钟对白色念珠菌的杀 灭对数值>4.00。符合《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

实施例13

对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

1、器材:

中和剂:1%卵磷脂、1%吐温-80TSB;

培养基:普通营养琼脂;

恒温培养箱(型号:404L)(编号:11-528);

机械秒表(504型);

灭菌棉签,规格板:5cm×5cm;

2、方法

检验依据:《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2.1.2.10;

消毒对象:木质油漆表面;

消毒方式:涂擦1遍;

采样方式:棉拭涂抹法;

样品浓度:实施例5制备得到的消杀喷剂原液的1:20稀释液;

消毒时间:15min;

试验环境温度:21℃;

相对湿度:58%。

3、结果

表15对物体表面消毒现场试验结果

注:阴性对照无菌生长

结论:21℃试验环境温度、58%相对湿度条件下,样品1:20稀释液涂擦1 遍消毒15分钟,对木质油漆表面自然菌的平均杀灭对数值为>1.00。符合《消 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的要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 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仅为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新型精神和范围的 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 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细菌纤维素负载金纳米片的抗菌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