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

文档序号:1761605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3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 (The magnetic-type tail of zipper stops the zipper of component and its application ) 是由 陈昌华 于 2019-09-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以XYZ坐标为参考,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右链带,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第一尾止元件与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第一磁吸体与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磁吸力用于驱动迎合部在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迎合部结合到X轴向阻挡部。(The magnetic-type tail of zipper stops the zipper of compon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t is reference with XYZ coordinate, zipper includes the left side extended respectively along Y-axis direction, right chain belt, it includes that the first tail of the first magnetic absorbing mass stops element and includes that the second tail of the second magnetic absorbing mass stops element that magnetic-type tail, which stops component and includes, first tail stops element, and with the second tail to stop element left in the X-axis direction, the right side is split, there is magnetic attraction between first magnetic absorbing mass and the second magnetic absorbing mass, first tail stops element, second tail, which stops element, to be interconnected by means of magnetic attraction, first tail stops element, second tail stops the left side that element is connected to zipper along Y-axis direction respectively, the tail end of right chain belt;It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second tail, which stops, is provided with the portion of catering on element, stops in the first tail and be additionally provided with X axis blocking portion on element, magnetic attraction moves on element for driving the portion that caters to stop in the first tail and the portion of catering to is allowed to be integrated to X axis blocking portion.)

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第一尾止元件和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和第二尾止元件能够相互磁吸一起,从而便于引导拉链的链带进入拉头内。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有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拉链。

背景技术

拉链包括轴向延伸的左拉链布带和右拉链布带,在所述拉链布带的内侧布置有轴向延伸的链牙列,在所述右拉链布带的后端部设置有插座,在所述插座的左侧部设置有轴向延伸的插槽,在左拉链布带的后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插槽适配设置的插管。在拉合拉链前,需要先把设置所述左侧拉链链带上的插管穿过拉头的左侧链牙通道插接到设置在所述插座的插槽中。上述***操作对于一般人来说是轻易而举的事,但对于高龄者、身体有不便者来说却是非常困难的。特别是随着对拉链小巧外观的追求,所述拉头、插管、插座设计得越来越小型化,上述***操作就更加困难了。专利200410005486.4中公开了一种拉链,其包括一对对置的拉链纵条和一个可反复安装在拉链纵条上用于打开和闭合拉链纵条的滑扣;一个可分式底端止动件,其包括安装在拉链纵条的底端并使其在拉链平面上彼此开合的固定元件和***元件,固定元件和***元件各自的底端一体形成第一和第二旋转板,适用彼此相互旋转,以使固定元件和***元件彼此相对转动,第一和第二板上分别具有第一和第二磁性元件,用于通过磁力将旋转板放入适合彼此旋转的适当位置。

发明内容

专利200410005486.4中公开了一种旋转式磁吸拉链尾止组件,而仅凭上述一种方式并不能适用于所有拉链的应用场合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研发另一种同样能够实现自动对准的拉链尾止组件。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以XYZ坐标为参考,所述拉链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左、右链带,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包括包含有第一磁吸体的第一尾止元件和包含有第二磁吸体的第二尾止元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X轴方向上左、右分置,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能够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X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其中,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的尾端,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第二尾止元件的中轴线是沿Y轴向延伸的。

其中,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永磁体或软磁体用作所述第一磁吸体。所述第二磁吸体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之间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亦可以为一体式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永磁体或软磁体用作所述第二磁吸体。

其中,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迎合部是可以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移动的,即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至少可以依靠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提供动力源而自动配置运动势能。

其中,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X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这样在使用者手握持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时会感受到无形力的牵引而获取操作指引,从而有利于顺利并准确地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上;又或者,使用者在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后松手释放所述迎合部,让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自动滑行而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可见,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第二尾止元件的对准操作是非常便捷的。另外,通过所述X轴向阻挡部可以防止所述迎合部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避免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非正常分离而导致拉链被意外拉开。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Z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其中,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Z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

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可以为相互独立并分隔布置的两个构造体,亦可以进一步采用如下的结构形式,所述Z轴向阻挡部与所述X轴向阻挡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的空缺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部分或全部所述迎合部***到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就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其中,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是指所述Y轴线的正方向或负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Y轴向阻挡部上。如此在所述迎合部被接纳于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上,不仅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的结构,还进一步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之间的对准操作。

为了能够给予使用者进一步的操作指引,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的第一衔接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滑行通道,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所述滑行通道的外观特征可让使用者直观、明确地获知所述迎合部的滑行位置、空间,提高一次性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的成功率。其中,可以是部分或者整体所述迎合部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滑行通道的通道入口呈喇叭状。这样,喇叭状的所述通道入口能够为所述迎合部顺畅地滑进所述滑行通道提供运动导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磁吸体设置在第一尾部上并对应所述滑行通道布置。

为了形成所述滑行通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分别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在Y轴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分别构成所述Y轴向阻挡部,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或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上,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和所述第一尾部的底壁体围成所述滑行通道。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明确地界定了所述迎合部的移动范围,并能够为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提供明确的导向进而使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准确、快捷地***到所述空缺部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还包括有盖板,所述盖板连接于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和后竖立凸起壁体之间并遮盖在所述滑行通道的上方。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盖板的设置让使用者从视觉观察可更明确地直接判断出所述滑行通道的入口,即所述迎合部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的首次着陆位置,引导使用者不要沿Z轴方向放置所述迎合部,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而减损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良好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尾止元件还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右链带的第二衔接体,所述迎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衔接体的尾端,所述迎合部包括有第二迎合主体和凸出角部,所述第二磁吸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上,所述凸出角部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上沿Y轴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凸出角部能够***到所述空缺部位中。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部分或全部所述迎合部***到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就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上。

本发明还提出采用另一种结构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其中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所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X轴向阻挡部与所述Y轴向阻挡部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的空缺部位。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部分或全部所述迎合部***到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就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Y轴向阻挡部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还设置有Z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Z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空缺部位设置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如此在所述迎合部被接纳于所述空缺部位时,所述迎合部也结合到Z轴向阻挡部上,不仅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的结构,还进一步简化了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之间的对准操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的第一衔接体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所述Z轴向阻挡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上,在所述Z轴向阻挡部上设置有滑行通道,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上滑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所述滑行通道的外观特征可让使用者直观、明确地获知所述迎合部的滑行位置、空间,提高一次性把所述迎合部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Y轴向阻挡部和Z轴向阻挡部上的成功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部大致呈L形,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尾部主体和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第一衔接体连接;所述第一承载台构成所述Z轴向阻挡部,所述第一磁吸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二尾止元件还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右链带的第二衔接体,所述迎合部连接在所述第二衔接体的尾端,所述迎合部呈L形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迎合主体和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磁吸体设置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上,在所述第二凸出部上设置有沿Z轴向方向凸出设置的凸出角部,所述凸出角部能够***到所述空缺部位中;在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凸出部叠置到所述第一承载台上并且所述凸出角部***到所述空缺部位中,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左右并排布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拼接一起。这样,所述磁吸尾止元件可以形成类似拼图的外观效果,外观新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Z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台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尾部主体的厚度;当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拼接一起后,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迎合部的外表面平齐布置。这样,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迎合部的外表面可拼接为大面积的装饰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配置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并利用这种拼接结构让它们拼接出大面积的、平整的装饰面,优化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整体外观效果。其中,所述外表面是把所述磁吸尾止组件应用于织物上时朝向织物外部的表面。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所述凸出角部上分别设置有上钩部和下钩部,当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拼接一起后,所述上钩部与下钩部能够钩接一起从而能够阻止所述凸出角部沿所述Z轴向移动脱离所述X轴向阻挡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凸出角部的下钩部上的靠近所述第二迎合主体的上转角为直线角。这样,所述拉链上的拉头向下滑行到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上让所述第一衔接体与所述第二衔接体分开时,所述迎合部也同时相对所述第一尾部向外旋转,借助所述上转角可以减少所述凸出角部能够脱离所述X轴向阻挡部所需的旋转角,从而便于所述迎合部与所述第一尾部的分离。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第一尾部还包括有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承载台,在Z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台和所述第二承载台上下间隔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有夹层空间;在所述第一磁吸体与所述第二磁吸体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凸出部能够***到所述夹层空间中并且所述凸出角部***到所述空缺部位中,所述第一尾部主体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左右并排布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拼接一起。这样,所述磁吸尾止元件可以形成类似拼图的外观效果,外观新颖。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衔接体上设置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侧槽部,所述侧槽部的槽口朝向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在所述第二衔接体上设置有能够插接到所述侧槽部内的侧插部,所述侧插部用于插接到所述侧槽部上让所述第二衔接体不能沿Z轴线的正、负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衔接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二衔接体的首端部上设置有防脱部,当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结合一起后,所述防脱部延伸到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前方位置;所述防脱部呈链牙状,所述防脱部用于与所述左链带上的链牙扣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脱部与所述左链带上的链牙扣合后,在X轴向拉扯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衔接体的首端部也不容易与所述左链带分离,在此基础上,所述防脱部延伸到所述第一衔接体的前方位置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阻止所述第二衔接体沿Y轴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衔接体。

除此之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左链带和右链带,所述左链带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排列的左链牙列和位于所述左链牙列尾端的所述第一尾止元件,所述右链带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排列的右链牙列和位于所述右链牙列尾端的所述第二尾止元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可在所述左链带和所述右链带上滑行的拉头,所述拉头上设置有链牙通道和设置在所述链牙通道左、右两侧的侧开口部,所述链牙通道呈Y形从而具有链牙总出口和一对左、右分置的链牙入口,所述链牙总出口朝向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的第一衔接体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凸起设置的凸起台,所述凸起台还沿Y轴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尾止元件的侧插部和防脱部能够穿过所述拉头的右侧开口部***到所述拉头内,所述凸起台和所述防脱部用于在所述拉头向上滑行时分别与所述链牙总出口的左、右口侧壁配合校正所述拉头的滑行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左链带还包括有挡块,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面,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适配设置的第二倾斜导向面,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承受朝向右侧的拉扯分离力时与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配合引导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Y轴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尾止元件顶靠到所述挡块上。这样,借助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与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的配合,可把朝向右侧的所述拉扯分离力进行分解从而使部分的拉扯分离力作用到所述挡块上而不会全部作用于所述X轴向阻挡部上,有利于保护所述X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向上”是指朝向所述链带首端的方向。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挡块为所述左链带上的链牙,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用于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承受朝向右侧的所述拉扯分离力时与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配合引导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在Y轴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尾止元件的防脱部顶靠到所述挡块上。这样有利于简化所述拉链的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第一尾部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凸起设置的引导块,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设置在所述引导块上;在所述迎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块适配设置的凹坑,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设置在所述凹坑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相互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引导块将收藏于所述凹坑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拉链还包括有可在所述左链带和所述右链带上滑行的拉头;在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之间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包括有凹陷部和能够伸入到所述凹陷部中的凸柱体,所述凸柱体与所述凹陷部可互换性地分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上,所述凸柱体用于伸入到所述凹陷部上阻碍所述拉头向上滑行时拉扯所述第二尾止元件向上移动而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分离。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所述保持机构可使所述第二尾止元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上而不会随所述拉头的向上滑行而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分离。其中,所述凸柱体与所述凹陷部可互换性地分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迎合部上,上述特征定义了,所述凸柱体可以是设置在所述迎合部上,而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上;又或者是,所述凹陷部设置在所述迎合部上,而所述凸柱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上。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特点和优点,为此可以应用到拉链的磁吸式尾止组件及其应用的拉链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含有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采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的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即沿图2中Y轴线的负方向观察所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对准操作步骤示意图;

图7是对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稍作修改后得出的另一种磁吸式尾止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是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基础上增加了盖板34;

图9是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处于分开状态;

图10是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a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a处于连接状态;

图11是图10中B-B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C-C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处于即将分离状态;

图14是采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处于分开状态;

图15是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b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b处于连接状态;

图16是图15中D-D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5中E-E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采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的背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含有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的拉链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如图1所示是一种应用磁吸式尾止组件的拉链,以XYZ坐标为参考,包括分别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所述左链带1和右链带1a,所述左链带1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排列的左链牙列11和位于所述左链牙列11尾端的第一尾止元件100,所述右链带1a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排列的右链牙列11a和位于所述右链牙列11a尾端的第二尾止元件200。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和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组成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包含有第一磁吸体33,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包含有第二磁吸体52,所述第一磁吸体33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之间具有磁吸力,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第二尾止元件200能够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第二尾止元件200分别沿Y轴向方向连接在所述拉链的左、右链带(1、1a)的尾端,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在X轴方向上左、右并排布置;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上设置有迎合部5,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Z轴向阻挡部311,所述磁吸力用于驱动所述迎合部5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移动并让所述迎合部5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所述Z轴向阻挡部311;其中,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用于让所述迎合部5不能沿X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所述Z轴向阻挡部311用于让所述迎合部5不能沿Z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还设置有Y轴向阻挡部,所述迎合部5还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结合到Y轴向阻挡部;其中,所述Y轴向阻挡部用于让所述迎合部5不能沿Y轴线的其中一个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

下面结合图2~图4,对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左链带1的第一衔接体2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2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3。在所述第一尾部3上设置有分别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前竖立凸起壁体32和后竖立凸起壁体31,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和后竖立凸起壁体31在Y轴方向上前后间隔布置,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和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分别构成所述Y轴向阻挡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和所述第一尾部3的底壁体30围成滑行通道36。所述第一磁吸体33设置在第一尾部3上并对应所述滑行通道36布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磁吸体33为方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磁吸体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图7所示,第一磁吸体33'为圆形。所述迎合部5能够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36上滑行。这样通过所述滑行通道36的外观特征让使用者直观、明确地获知所述迎合部5的滑行位置、空间,提高一次性把所述迎合部5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Z轴向阻挡部311上的成功率。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的右端设置有斜坡面321,在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的右端也设置有斜坡面315,所述斜坡面(315、321)使所述滑行通道36的通道入口呈喇叭状。这样,喇叭状的所述通道入口能够为所述迎合部5顺畅地滑进所述滑行通道36提供移动导向。在所述第一衔接体2的外侧边上还设置有沿Y轴向延伸的第一限位凸起22,所述第一限位凸起22用于限制下面将要论述到的拉头6的偏转角度。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对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进行改进得出第一尾止元件100',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结构类似,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还包括有盖板34,所述盖板34连接于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和后竖立凸起壁体31之间并遮盖在所述滑行通道36的上方。这样从视觉观察可更明确地直接判断出所述滑行通道36的入口即所述迎合部5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的首次着陆位置,引导使用者不要沿Z轴方向放置所述迎合部5,避免不必要的错误操作减损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的良好的使用体验。

如图5所示,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Z轴向阻挡部311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所述迎合部5的空缺部位313,所述空缺部位313呈窗口状。具体说所述空缺部位313能够接纳所述迎合部5的凸出角部51。所述空缺部位313设置在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上,这样便于在所述滑行通道36中滑行的所述凸出角部51***到所述空缺部位313中,从而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Z轴向阻挡部311上。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缺部位313还可以选择设置在所述前竖立凸起壁体32上,另外,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和Z轴向阻挡部311还可以为相互独立并分隔布置的三个构造体。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的结构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还包含有用于衔接所述右链带1a的第二衔接体4,所述迎合部5连接在所述第二衔接体4的尾端部上,所述迎合部5包括有第二迎合主体50和凸出角部51,所述第二磁吸体52设置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0上,所述凸出角部51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0上沿Y轴方向凸出设置,所述凸出角部51能够***到所述空缺部位313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磁吸体52为方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磁吸体的形状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图7所示,第二磁吸体52'为圆形。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0能够带着所述凸出角部51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在所述滑行通道36上滑行。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所述第一衔接体2上设置有侧槽部20,所述侧槽部20的槽口朝向X轴的正方向,在所述第二衔接体4上设置有能够插接到所述侧槽部20内的侧插部43,所述侧插部43用于插接到所述侧槽部20上让所述第二衔接体4不能沿Z轴线正、负方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衔接体2。在所述第二衔接体4的首端部上设置有防脱部42,当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结合一起后,所述防脱部42延伸到所述第一衔接体2的前方位置;所述防脱部42呈链牙状,所述防脱部42用于与所述左链带1上的链牙扣合。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防脱部42与所述左链带1上的链牙扣合后,在X轴向拉扯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衔接体4的首端部也不容易与所述左链带1分离,在此基础上,所述防脱部42延伸到所述第一衔接体2的前方位置的设置方式,还可以阻止所述第二衔接体4沿Y轴向移动脱离所述第一衔接体2。在所述第二衔接体4的外侧边上还设置有沿Y轴向延伸的第二限位凸起41,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1用于限制下面将要论述到的拉头6的偏转角度。

如图1所示,所述拉链还包括可在所述左链带1和所述右链带1a上滑行的拉头6,所述拉头6上设置有链牙通道60和设置在所述链牙通道60左、右两侧的侧开口部(图中未画出),所述链牙通道60呈Y形从而具有链牙总出口61和一对左、右分置的链牙入口(62、63),所述链牙总出口61朝向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的第一衔接体2的内侧边上设置有沿Z轴方向凸起设置的凸起台21,所述凸起台21还沿Y轴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的侧插部43和防脱部42能够穿过所述拉头6的右侧开口部***到所述拉头6内,所述凸起台21和所述防脱部42用于在所述拉头6向上滑行时分别与所述链牙总出口61的左、右口侧壁(611、612)配合校正所述拉头6的滑行方向。

下面结合附图6对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的对准操作过程作进一步的说明。当使用者一手握持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另一手握持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让所述迎合部5沿X轴线的负方向进入到所述滑行通道36内并支承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时,所述迎合部5贴靠在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上。所述第一磁吸体33的磁吸力作用点A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的磁吸力作用点B在Y轴线方向上具有间距L从而产生能够驱动所述迎合部5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不仅沿X轴线的负方向滑动而且还能沿Y轴线的正方向滑动的磁吸力。在所述磁吸力的作用下所述迎合部5的凸出角部51准确地***到所述空缺部位313内,所述凸出角部51同时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Z轴向阻挡部311上和Y轴向阻挡部。可见所述迎合部5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至少可以依靠所述第一磁吸体33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提供动力源而自动配置运动趋势。这样在使用者手握持所述迎合部5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时会感受到无形力的牵引而获取操作指引,从而有利于顺利并准确地把所述迎合部5的凸出角部51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Y轴向阻挡部和所述Z轴向阻挡部311上;又或者,使用者在把所述迎合部5结合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上后松手释放所述迎合部5,让所述迎合部5的凸出角部51在所述磁吸力的驱动下自动滑行而结合到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所述Y轴向阻挡部和所述Z轴向阻挡部311上。在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312')、所述X轴向阻挡部和所述Z轴向阻挡部311的阻挡作用下,可避免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非正常分离而导致拉链被意外拉开。

下面结合附图9至图13对采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作说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与图1~图8所示的磁吸式尾止组件300具有类似的结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同样包有括第一尾止元件100a和第二尾止元件200a,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a包含有第一衔接体2a和连接在所述第一衔接体2a的尾端部上的第一尾部3a;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a包含有第二衔接体4a和连接在所述第二衔接体4a的尾端部上的迎合部5a。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的主要区别是所述第一尾部3a与所述迎合部5a的结构不同。

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尾部3a大致呈L形,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尾部主体32a和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31a,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与所述第一衔接体2a连接,在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体33a。在Z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台31a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的厚度。所述第一承载台31a构成所述Z轴向阻挡部,在所述第一承载台31a上设置有滑行通道。在所述第一承载台31a上还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312a、312a')和Y轴向阻挡部(314a、314a'),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a、312a')和Y轴向阻挡部(314a、314a')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至少部分的迎合部5a的空缺部位313a。所述迎合部5a呈L形包括有沿Y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迎合主体53a和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凸出部50a。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3a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体52a。在所述第二凸出部50a上设置有沿Z轴向方向凸出设置的凸出角部51a,所述凸出角部51a能够***到所述空缺部位313a中。所述第一磁吸体33a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a之间的磁吸力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出部50a在所述第一承载台31a的所述滑行通道上移动并让所述第二凸出部50a的凸出角部51a结合到所述空缺部位313a中。在对准操作的过程中,在所述第一磁吸体33a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a的磁吸力作用下,所述第二凸出部50a叠置到所述第一承载台31a上并且所述凸出角部51a***到所述空缺部位313a中,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3a左右并排布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尾部3a与所述迎合部5a拼接一起,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与所述迎合部5a的外表面平齐布置。这样,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a与所述迎合部5a的外表面可拼接为大面积的、平整的装饰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所述第一尾部3a与所述迎合部5a配置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并利用这种拼接结构让它们拼接出大面积的、平整的装饰面,优化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的整体外观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1所示,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a和所述凸出角部51a上分别设置有上钩部3120a和下钩部510a,当所述第一尾部3a与所述迎合部5a拼接一起后,所述上钩部3120a与下钩部510a能够钩接一起从而能够阻止所述凸出角部51a沿所述Z轴向移动脱离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a。在所述下钩部510a上靠近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3a的上转角511a为直线角,这样所述拉链上的拉头向下滑行到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上让所述第一衔接体2a与所述第二衔接体4a分开时,所述迎合部5a同时也相对所述第一尾部3a向外旋转,借助所述上转角511a可以减少所述凸出角部51a能够脱离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a所需的旋转角,从而便于所述迎合部5a与所述第一尾部3a的分离。

下面结合附图14~图17对采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的结构作说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具有类似的结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同样包括第一尾止元件100b和第二尾止元件200b,其中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b包含有第一衔接体2b和第一尾部3b。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b包含有第二衔接体4b和迎合部5b。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a的主要区别是所述第一尾部3b与所述迎合部5b的结构不同。

如图14所示,所述第一尾部3b包括有第一尾部主体32b以及分布连接于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b上并分别沿X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承载台31b和第二承载台34b。在Z轴方向上,所述第一承载台31b和所述第二承载台34b上下间隔布置从而在它们之间有夹层空间35b。在所述第一承载台31b上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312b、312b')和Y轴向阻挡部(314b、314b'),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b、312 b')和Y轴向阻挡部(314b、314b')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下面将要论述到的凸出角部51b的空缺部位313b。所述第一磁吸体33b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b上。所述迎合部5b包括有第二迎合主体55b和连接在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5b上的T形头部,所述T形头部包括有横向挡臂53b和第二凸出部54b,在所述竖向插接臂54b上设置有凸出角部51b。所述第二磁吸体52b设置在所述结合主体部55b上。所述第一磁吸体33b与所述第二磁吸体52b之间的磁吸力能够驱动所述第二凸出部54b移动并***到所述夹层空间35b中并让所述凸出角部51a***到所述空缺部位313b中,所述第一尾部主体32b与所述第二迎合主体55b左右并排布置从而使所述第一尾部3b与所述迎合部5b拼接一起,所述第一尾部3b与所述迎合部5b的外表面平齐布置。这样,所述第一尾部3b与所述迎合部5b借助于所述磁吸力相互连接在一起后形成拼接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为所述第一尾部3b与所述迎合部5b配置不同材质、不同色彩并利用这种拼接结构让它们拼接出大面积的、平整的装饰面,优化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b的整体外观效果。

下面结合附图18、图19和图20对采用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的结构作说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与图1~图8所示的磁吸式尾止组件300具有类似的结构,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同样包括有第一尾止元件100c和第二尾止元件200c。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与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的主要区别点包括有: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的空缺部位313c的结构,在所述磁吸式尾止组件300c上设置有倾斜导向面结构以及保持机构。

如图18所示,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的第一尾部3c上设置有后竖立凸起壁体31c,所述后竖立凸起壁体31c上设置有X轴向阻挡部312c和Z轴向阻挡部311c,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c和Z轴向阻挡部311c连接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一个能够接纳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的凸出角部51c的空缺部位313c,所述空缺部位313c呈凹口状。

如图19和图20所示,在所述左链带1上设置有挡块,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块为设置在所述左链带1上的链牙11',所述链牙11'紧邻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上设置有第一倾斜导向面371c,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的迎合部5c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371c适配设置的第二倾斜导向面571c,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371c用于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承受朝向右侧的拉扯分离力F1时与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571c配合引导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在Y轴方向上向上移动从而使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的防脱部42c顶靠到所述链牙11'上。这样,借助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371c与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571c的配合,可把所述拉扯分离力F1进行分解从而使部分的拉扯分离力作用到所述链牙11'上而不会全部作用于所述X轴向阻挡部312c上。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上还设置有沿Z轴方向凸起设置的引导块37c,所述第一倾斜导向面371c设置在所述引导块37c上;在所述迎合部5c上设置有与所述引导块37c适配设置的凹坑57c,所述第二倾斜导向面571c设置在所述凹坑57c上。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当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相互连接在一起时,所述引导块37c将收藏于所述凹坑57c内。

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与所述迎合部5c之间设置有保持机构,所述保持机构包括有凹陷部38c和能够伸入到所述凹陷部38c中的凸柱体56c,所述凸柱体56c与所述凹陷部38c可互换性地分置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与所述迎合部5c上,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凸柱体56c设置在所述迎合部5c上,而所述凹陷部38c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上并其凹口朝下布置。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是所述凹陷部38c设置在所述迎合部5c上并其凹口朝上布置,而所述凸柱体56c设置在所述第一尾部3c上。所述凸柱体56c用于伸入到所述凹陷部38c上阻碍所述拉头6向上(图20中箭头T所指方向)滑行时拉扯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向上移动而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分离。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初步连接到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后,利用所述保持机构可使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保持在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上而不会随所述拉头6的向上滑行而与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分离,从而为所述第一尾止元件100c与所述第二尾止元件200c能够进一步稳固的连接一起提供基础条件。

3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具有定位功能的运动手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