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文档序号:1772886 发布日期:2019-12-03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For the method for payment of intelligent terminal, device,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equipment ) 是由 许仿珍 向勇阳 于 2019-08-2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揭示了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包括: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若支付事件被触发,则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若否,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在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智能终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会自动响应保护机制,判断当前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若智能终端识别到当前网络不是预设网络时,智能终端会切断当前连接的网络,通过当前存在的SIM卡,按照预设规则,连接符合预设要求的移动网络,使得智能终端达到移动支付所需的网络条件和安全条件,避免陌生网络监听用户的金融账户信息,解决了用户金融账户信息泄密的问题,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财产安全。(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the methods of payment for intelligent terminal, comprising: judges whether payment events are triggered;If payment events are triggered, judge whether the data network currently connected is default network;If it is not, the data network that cutting currently connects;According to preset rules, the corresponding data network of SIM card is accessed;Under the corresponding data network of SIM card, the amount of money to be paid is paid.Intelligent terminal can automated to respond to protection mechanism when carrying out mobile payment, judge whether current network is default network.If it is when presetting network that intelligent terminal, which recognizes current network not, intelligent terminal can cut off the network currently connected, by there is currently SIM card, according to preset rules, connection meets the mobile network of preset requirement so that intelligent terminal reach mobile payment needed for network condition and safety condition, avoid the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of strange network monitoring user, it solves the problems, such as that user&#39;s financial account information is divulged a secret, has greatly ensured the property safety of user.)

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到智能终端支付领域,特别是涉及到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上的移动支付由于其便捷性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智能终端的使用过程中,用户为了节省移动流量或移动网络不稳定,使用当前环境存在的陌生WiFi上网或者移动支付。在陌生WiFi环境下,通过使用金融账户App来执行支付操作时(如支付宝、银行App),用户输入金融账户的账号、密码等,极易被陌生WiFi监听,造成信息泄露,给用户造成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支付方法安全性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智能终端具有SIM卡,该支付方法包括:

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若所述支付事件被触发,则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

若否,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

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

优选的,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包括:

获取智能终端中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其中,SIM卡的数量至少为两张;

选取各个所述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

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优选的,选取各个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的步骤之后,包括:

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

判断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若是,则生成用于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指令信息。

优选的,按照预设规则,接入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支付金额,其中,待支付金额为从支付事件中获取的待支付信息;

按照信号强度,由强到弱,对所述智能终端中的各个SIM卡进行排序,生成SIM卡网络切换名单;

依次判断在所述SIM卡网络切换名单中是否搜寻到金融账户余额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的第二SIM卡,其中,所述金融账户余额为与所述第二SIM卡关联的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

若是,则停止搜寻,并将所述当前连接的网络切换成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网络。

优选的,按照预设规则,接入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包括:

获取所述待支付金额,其中,所述待支付金额从所述支付事件中获取得到;

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所对应的SIM卡,并获取与该SIM卡对应的第一金融账户余额;

判断所述第一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若否,则切换至指定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优选的,切换至指定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包括:

提醒用户切换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并弹出输入框;

接收用户在所述输入框中输入的参数项;

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的参数项和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对应的参数项是否相同;

若否,则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参数项对应的第二金融账户余额;

判断所述第二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若是,则将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切换成参数项对应的指定SIM卡的数据网络。

优选地,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的步骤,包括:

获取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其中,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包括登录信息和支付密码;

根据所述登录信息登录与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

通过所述支付密码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

获取并缓存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后与所述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信息。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装置,智能终端具有SIM卡,其特征在于,该支付装置包括:

支付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网络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支付事件被触发,则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

切断模块,用于若否,切断当前连接的网络;

连接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网络;

支付模块,用于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为计算机可读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其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于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在于:智能终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会自动响应保护机制,判断当前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若智能终端识别到当前网络不是预设网络时,智能终端会切断当前连接的网络,通过当前存在的SIM卡,按照预设规则,连接符合预设要求的移动网络,由于重新切换连接的数据网络为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不是公共WIFI网络,因而使得智能终端能够达到移动支付所需的网络条件和安全条件。通过上述操作,避免陌生网络监听用户的金融账户信息,解决了用户金融账户信息泄密的问题,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财产安全,提高了移动终端的支付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的支付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的网络选择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支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存储介质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计算机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参照图1至图2,本申请提出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智能终端具有SIM卡,该支付方法包括:

S1: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通过判断当前界面是否存在待支付金额,以及是否弹出输入支付密码对话框,来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S2:若所述支付事件被触发,则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微信扫码支付,智能终端当前界面显示待支付金额以及输入支付密码的对话框,则智能终端判定有支付事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连接的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其中,预设网络为用户常用网络,比如家里和公司的WiFi,以及智能终端搭载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S3:若否,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智能终端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为非预设网络,则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比如智能终端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为陌生WiFi,则智能终端切断与陌生WiFi的连接。

S4: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S5: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智能终端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因此,智能终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会自动响应保护机制,判断当前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若智能终端识别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不是预设网络时,智能终端会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通过当前存在的SIM卡,按照预设规则,连接符合预设要求的移动网络,使得智能终端达到移动支付所需的网络条件和安全条件。通过上述操作,避免陌生网络监听用户的金融账户信息,解决了用户金融账户信息泄密的问题,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财产安全。

参照图3,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网络的步骤S4,包括:

S41:获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其中,SIM卡的数量至少为两张;

S42:选取各个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

S43: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即智能终端获取***、***、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分别对应的基站信号强度。选取当前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为第一SIM卡,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如当前***SIM卡对应的基站信号强度最强,则智能终端连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国电信SIM卡对应的网络处于待连接的状态。通过上述操作,确保智能终端的移动信号处于最佳状态,使得智能终端能与外界正常地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地,选取各个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的步骤S42之后,包括:

S44: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

S45:判断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S46:若是,则生成用于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指令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上述预存费用余额包括话费余额和/或流量套餐余额等。如预存费用余额为话费余额,智能终端选取***SIM卡为第一SIM卡,则智能终端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话费余额。判断第一SIM卡对应的话费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判断***SIM卡的话费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20元。若***SIM卡的话费大于20元,则生成用于连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指令信息。通过上述操作,避免智能终端因SIM卡欠费,导致终止流量,无法正常上网。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规则,接入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S4,包括:

S401:获取待支付金额,其中,待支付金额为从支付事件中获取的待支付信息;

S402:按照信号强度,由强到弱,对所述智能终端中的各个SIM卡进行排序,生成SIM卡网络切换名单;

S403:依次判断在所述SIM卡网络切换名单中是否搜寻到金融账户余额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的第二SIM卡,其中,所述金融账户余额为与所述第二SIM卡关联的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

S404:若是,则停止搜寻,并将所述当前连接的网络切换成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网络。

本实施例通过优选满足待支付金额需求且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优选,提高支付业务的顺畅性。金融账户余额为与SIM卡关联的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本实施例中不同的SIM卡对应关联不同的金融账户,比如手机支付应用里,不同的SIM卡对应着不同的金融账户,只有连接这个SIM卡的数据网络时,才能够使用这个金融账户执行支付。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规则,接入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S4,包括:

S405:获取所述待支付金额,其中,所述待支付金额从所述支付事件中获取得到;

S406: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所对应的SIM卡,并获取与该SIM卡对应的第一金融账户余额;

S407:判断所述第一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S408:若否,则切换至指定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进一步地,切换至指定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步骤S408,包括:

S408a:提醒用户切换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并弹出输入框;

S408b:接收用户在所述输入框中输入的参数项;

S408c: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的参数项和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对应的参数项是否相同;

S408d:若否,则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参数项对应的第二金融账户余额;

S408e:判断所述第二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S408f:若是,则将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切换成所述参数项对应的指定SIM卡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的硬盘和云盘。用户输入的参数项包括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手机号码、PIN码以及金融账户余额,各个参数项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获取待支付金额,即智能终端从支付事件中获取的待支付金额。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所对应的SIM卡为***SIM卡。智能终端根据***SIM卡对应的PIN码,在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其中,金融账户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宝账户、微信支付账户、银行卡账户。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如30元。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小于30元,则智能终端界面显示“余额不足,请输入另一账号支付”,以及弹出手机号码输入框和PIN码输入框。用户在输入框中输入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智能终端判断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是否分别与***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PIN码一一对应相同,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如用户输入***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判断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与***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PIN码不同,则查找出与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PIN码相对应的SIM卡,即查找出***SIM卡。此时,获取***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即30元。若是,则将智能终端的当前连接的网络从***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成***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通过上述操作,确保当前连接的网络对应的手机号码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满足支付要求,避免一卡余额不足无法支付的问题。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参数项时,若检测到智能终端中存在与该参数项匹配的SIM卡,则确认该SIM卡认证成功。智能终端对认证成功的各SIM卡所对应的参数项进行缓存。其中,参数项包括手机号码以及PIN码。在后续通过输入框再次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项时,若参数项中仅包含PIN码,则通过预先缓存的参数项,检测是否存在与该PIN码对应的手机号码。若是,则直接将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切换为该手机号码所对应SIM卡的数据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非首次切换使用指定SIM卡所对应的数据网络时,由于用户无需再重新输入指定SIM卡的手机号码,只需输入PIN码即可实现合法性验证,因而降低了操作繁琐度,避免了因同时输入手机号码与PIN码时而造成用户账号信息容易泄露的问题,由此也提高了终端的支付安全。

进一步地,判断第二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的步骤S408e之后,包括:

SJ1:若否,循环检索各SIM卡,直至判定第二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

SJ2:提醒用户是否选择检索到的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

SJ3: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用于切换至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的指令;

SJ4:若是,则切换连接至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和***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即30元,则智能终端会循环检索,即分别获取并判断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则智能终端停止循环检索。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循环检索直至判定智能终端中各SIM卡分别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则终止检索。比如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则智能终端也停止循环检索。通过上述循环检索操作,确保智能终端充分利用当前SIM卡分别对应的金融账户,避免智能终端遗漏满足支付要求的金融账户,导致智能终端无法支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按照信号强度,由强到弱,对当前智能终端中的各张SIM卡进行排序,生成SIM卡网络切换名单。如***SIM卡的信号强度最强,序号为1,***SIM卡的信号强度第二强,序号为2,依此类推。智能终端选取***SIM卡为第一SIM卡,根据***SIM卡对应的PIN码获取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小于待支付金额,则按照信号强度,依次获取SIM卡网络切换名单中各个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即依次获取***SIM卡、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依次判断***SIM卡、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则停止判断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将当前连接的网络从***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成***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通过上述操作,确保智能终端在移动支付时,切换移动网络后,移动信号仍处于最佳水平,确保智能终端能与外界正常通信。

进一步地,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的步骤S5,包括:

S51:获取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其中,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包括登录信息和支付密码;

S52:根据所述登录信息登录与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

S53:通过所述支付密码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

S54:获取并缓存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后与所述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接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获取***SIM卡对应的信息,如手机号码、支付密码和金融账户登录验证码。根据***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金融账户登录验证码,用户登录金融账户。智能终端获取与金融账户对应的支付密码,然后将支付密码发送至与金融账户关联的服务器,服务器校验支付密码并扣款,完成支付。智能终端获取并保存服务器反馈的扣款后的金融账户余额信息。通过上述操作,使得保存于智能终端的各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与服务器的金融账户余额同步更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判断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步骤中,金融账户余额可以从缓存数据中获取,以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或网络不佳的情况下也能执行判断过程,使得在支付期间存在短暂的网络连接,也能完成支付。但由于可从缓存中读取数据,会发生智能终端保存的金融账户余额与实际金融账户余额不一致的情况,为避免因智能终端保存的金融账户余额与实际金融账户余额不一致,导致金融账户扣款失败,智能终端无法完成支付,需要在有网络时实现金融账户余额同步更新。

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装置,智能终端具有SIM卡,该支付装置包括:

支付判断模块1,用于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通过判断当前界面是否存在待支付金额,以及是否弹出输入支付密码对话框,来判断支付事件是否被触发。

网络判断模块2,用于若所述支付事件被触发,则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微信扫码支付,智能终端当前界面显示待支付金额以及输入支付密码的对话框,则智能终端判定有支付事件,则进一步判断当前连接的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其中,预设网络为用户常用网络,比如家里和公司的WiFi,以及智能终端搭载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

切断模块3,用于若否,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智能终端判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为非预设网络,则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比如智能终端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为陌生WiFi,则智能终端切断与陌生WiFi的连接。

连接模块4,用于按照预设规则,接入SIM卡对应的网络。

支付模块5,用于在所述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下,支付待支付金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按照预设规则,智能终端接入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因此,智能终端在进行移动支付时,会自动响应保护机制,判断当前网络是否为预设网络。若智能终端识别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不是预设网络时,智能终端会切断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通过当前存在的SIM卡,按照预设规则,连接符合预设要求的移动网络,使得智能终端达到移动支付所需的网络条件和安全条件。通过上述操作,避免陌生网络监听用户的金融账户信息,解决了用户金融账户信息泄密的问题,极大地保障了用户的财产安全。

参照图5,连接模块4包括第一获取子模块41、第一选取子模块42和第一连接子模块43。

第一获取子模块41,用于获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其中,SIM卡的数量至少为两张;

第一选取子模块42,用于选取各个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第一SIM卡;

第一连接子模块43,用于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获取所述智能终端中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信号强度,即智能终端获取***、***、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分别对应的基站信号强度。选取当前SIM卡中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为第一SIM卡,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如当前***SIM卡对应的基站信号强度最强,则智能终端连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中国电信SIM卡对应的网络处于待连接的状态。通过上述操作,确保智能终端的移动信号处于最佳状态,使得智能终端能与外界正常地进行信息交互。

进一步地,连接模块4还包括:

第二获取子模块44,用于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

第一判断子模块45,用于判断第一SIM卡对应的预存费用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

第二连接子模块46,用于若是,则生成用于连接第一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的指令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上述预存费用余额包括话费余额和/或流量套餐余额等。如预存费用余额为话费余额,智能终端选取***SIM卡为第一SIM卡,则智能终端获取第一SIM卡对应的话费余额。判断第一SIM卡对应的话费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判断***SIM卡的话费是否大于预设阈值,即20元。若***SIM卡的话费大于20元,则生成用于连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的指令信息。通过上述操作,避免智能终端因SIM卡欠费,导致终止流量,无法正常上网。

参照图6,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4,包括:

第三获取子模块401,用于获取待支付金额,其中,待支付金额为从支付事件中获取的待支付信息;

排序子模块402,用于按照信号强度,由强到弱,对所述智能终端中的各个SIM卡进行排序,生成SIM卡网络切换名单;

搜寻子模块403,用于依次判断在所述SIM卡网络切换名中是否搜寻到金融账户余额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的第二SIM卡,其中,所述金融账户余额为与所述第二SIM卡关联的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

第一切换子模块404:用于若是,则停止搜寻,并将所述当前连接的网络切换成所述第二SIM卡对应的网络。

本实施例通过优选满足待支付金额需求且信号强度最强的SIM卡作为优选,提高支付业务的顺畅性。金融账户余额为与SIM卡关联的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本实施例中不同的SIM卡对应关联不同的金融账户,比如手机支付应用里,不同的SIM卡对应着不同的金融账户,只有连接这个SIM卡的数据网络时,才能够使用这个金融账户执行支付。

参照图7,本申请再一实施例的连接模块4,包括:

第四获取子模块405:用于获取所述待支付金额,其中,所述待支付金额从所述支付事件中获取得到;

第五获取子模块406:用于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所对应的SIM卡,并获取与该SIM卡对应的第一金融账户余额;

第二判断子模块407:用于判断所述第一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第二切换子模块408:用于若否,则切换至指定SIM卡对应的数据网络。

进一步地,第二切换子模块408,包括:

提醒单元408a:用于提醒用户切换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并弹出输入框;

接收单元408b:用于接收用户在所述输入框中输入的参数项;

第一判断单元408c:用于判断所述用户输入的参数项和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对应的参数项是否相同;

获取单元408d:用于若否,则从所述数据库中获取所述参数项对应的第二金融账户余额;

第二判断单元408e:用于判断所述第二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所述待支付金额;

第一切换单元408f:用于若是,则将所述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切换成所述参数项对应的指定SIM卡的数据网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数据库包括但不限于智能终端的硬盘和云盘。用户输入的参数项包括每一SIM卡分别对应的手机号码、PIN码以及金融账户余额,各个参数项的对应关系以表格的形式存储在数据库中。获取第一待支付金额,即智能终端从支付事件中获取的待支付金额。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若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所对应的SIM卡为***SIM卡。智能终端根据***SIM卡对应的PIN码,在数据库中查询并获取***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其中,金融账户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宝账户、微信支付账户、银行卡账户。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第一待支付金额,如30元。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小于30元,则智能终端界面显示“余额不足,请输入另一账号支付”,以及弹出手机号码输入框和PIN码输入框。用户在输入框中输入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智能终端判断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是否分别与***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PIN码一一对应相同,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如用户输入***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判断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对应的PIN码与***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PIN码不同,则查找出与用户输入的手机号码以及PIN码相对应的SIM卡,即查找出***SIM卡。此时,获取***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第一待支付金额,即30元。若是,则将智能终端的当前连接的网络从***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成***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通过上述操作,确保当前连接的网络对应的手机号码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满足支付要求,避免一卡余额不足无法支付的问题。

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参数项时,若检测到智能终端中存在与该参数项匹配的SIM卡,则确认该SIM卡认证成功。智能终端对认证成功的各SIM卡所对应的参数项进行缓存。其中,参数项包括手机号码以及PIN码。在后续通过输入框再次接收用户输入的参数项时,若参数项中仅包含PIN码,则通过预先缓存的参数项,检测是否存在与该PIN码对应的手机号码。若是,则直接将当前连接的数据网络切换为该手机号码所对应SIM卡的数据网络。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非首次切换使用指定SIM卡所对应的数据网络时,由于用户无需再重新输入指定SIM卡的手机号码,只需输入PIN码即可实现合法性验证,因而降低了操作繁琐度,避免了因同时输入手机号码与PIN码时而造成用户账号信息容易泄露的问题,由此也提高了终端的支付安全。

进一步地,第二切换子模块408,还包括:

第二切换单元,用于若否,循环检索各SIM卡,直至判定第二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

检索单元,用于提醒用户是否选择检索到的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

指令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接收到用户输入的用于切换至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的指令;

连接单元,用于若是,则切换连接至第二金融账户对应的SIM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和***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即30元,则智能终端会循环检索,即分别获取并判断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则智能终端停止循环检索。在本申请其他实施例中,循环检索直至判定智能终端中各SIM卡分别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则终止检索。比如中国电信SIM卡以及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均小于待支付金额,则智能终端也停止循环检索。通过上述循环检索操作,确保智能终端充分利用当前SIM卡分别对应的金融账户,避免智能终端遗漏满足支付要求的金融账户,导致智能终端无法支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按照信号强度,由强到弱,对当前智能终端中的各张SIM卡进行排序,生成SIM卡网络切换名单。如***SIM卡的信号强度最强,序号为1,***SIM卡的信号强度第二强,序号为2,依此类推。智能终端选取***SIM卡为第一SIM卡,根据***SIM卡对应的PIN码获取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判断***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小于待支付金额,则按照信号强度,依次获取SIM卡网络切换名单中各个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即依次获取***SIM卡、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智能终端依次判断***SIM卡、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若***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大于待支付金额,则停止判断中国电信SIM卡和中国铁通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待支付金额,将当前连接的网络从***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切换成***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通过上述操作,确保智能终端在移动支付时,切换移动网络后,移动信号仍处于最佳水平,确保智能终端能与外界正常通信。

参照图8,支付模块5,包括:

第六获取子模块51:用于获取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其中,所述SIM卡对应的信息包括登录信息和支付密码;

登录子模块52:用于根据所述登录信息登录与接入数据网络的所述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

支付子模块53:用于通过所述支付密码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

第七获取子模块54:用于获取并缓存支付所述待支付金额后与所述金融账户对应的余额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终端为四卡四待手机,四张SIM卡对应的运营商分别为***、***、中国电信和中国铁通。智能终端接入***SIM卡对应的移动网络,获取***SIM卡对应的信息,如手机号码、支付密码和金融账户登录验证码。根据***SIM卡对应的手机号码和金融账户登录验证码,用户登录金融账户。智能终端获取与金融账户对应的支付密码,然后将支付密码发送至与金融账户关联的服务器,服务器校验支付密码并扣款,完成支付。智能终端获取并保存服务器反馈的扣款后的金融账户余额信息。通过上述操作,使得保存于智能终端的各SIM卡对应的金融账户余额与服务器的金融账户余额同步更新。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判断金融账户余额是否大于预设阈值的步骤中,金融账户余额可以从缓存数据中获取,以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或网络不佳的情况下也能执行判断过程,使得在支付期间存在短暂的网络连接,也能完成支付。但由于可从缓存中读取数据,会发生智能终端保存的金融账户余额与实际金融账户余额不一致的情况,为避免因智能终端保存的金融账户余额与实际金融账户余额不一致,导致金融账户扣款失败,智能终端无法完成支付,需要在有网络时实现金融账户余额同步更新。

参考图9,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100,存储介质100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00,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

参考图10,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设备300,当其在计算机设备300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设备300通过其内部设置的处理器400执行以上实施例所描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所述的用于智能终端的支付装置和上述所涉及用于执行本申请中所述方法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设备。这些设备可以为所需的目的而专门设计和制造,或者也可以包括通用计算机中的已知设备。这些设备具有存储在其内的计算机程序或应用程序,这些计算机程序选择性地激活或重构。这样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被存储在设备(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存储在适于存储电子指令并分别耦联到总线的任何类型的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硬盘、光盘、CD-ROM、和磁光盘)、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磁性卡片或光线卡片。也就是,可读介质包括由设备(例如,计算机)以能够读的形式存储或传输信息的任何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业务执行的系统、方法及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