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

文档序号:1777446 发布日期:2019-12-06 浏览:1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 (monopolar electric coagulation catheter for varicose vein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 是由 李昭辉 于 2019-10-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涉及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领域的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包括导管外壳,所述导管外壳的内部包裹有电凝导芯,电凝导芯充满导管外壳的内部并从导管外壳其中的一端端部延伸至导管外壳之外,电凝导芯位于导管外壳之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表面圆滑的电凝头,在所述导管外壳的外表面设有能够沿着导管外壳滑动的送管机构;通过送管组件的运送向患者体内有控制的匀速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穿管的力度与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onopolar electrocoagulation catheter for varicos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varicose 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and comprises a catheter shell, wherein an electrocoagulation guide core is wrapped in the catheter shell, the electrocoagulation guide core is filled in the catheter shell and extends out of the catheter shell from one end part of the catheter shell, the part of the electrocoagulation guide core, which is positioned outside the catheter shell,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n electrocoagulation head with a smooth surface, and a tube delivery mechanism capable of sliding along the catheter shell is arrang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catheter shell; the force and the speed of tube penetration are effectively controlled by a controlled mode of uniformly feeding the electrocoagulation catheter into the body of a patient through the delivery of the tube delivery assembl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reduced.)

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

背景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静脉曲张是指由于血液淤滞、静脉管壁薄弱等因素,导致的静脉迂曲、扩张,导致下肢静脉曲张的原因很多,最多见的为单纯性下肢浅静脉曲张,其主要病因为股隐静脉瓣膜的功能不全。另外一种重要病因见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DVI),因其往往合并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多表现出浅表静脉的迂曲扩张。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因为深静脉回流不畅,发生浅静脉代偿性的迂曲扩张;下肢动静脉瘘、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也可有下肢浅静脉曲张表现;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如布加综合征,也可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对于下肢静脉曲张,目前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压迫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三大类型,传统手术为大隐静脉主干剥除术,在进行传统手术时,需要在下肢皮肤上做多个切口,将大隐静脉一段接一段的用抽剥器抽取出来,术后疼痛明显,很多病人因为术后疼痛两三天不能下地行走,并且术后往往会遗留大片的疤痕,传统手术术后还容易感染,所以现在普遍采用微创手术代替传统手术,微创手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便是采用热消融技术进行治疗,热消融技术主要包括激光,微波,射频,这些热消融的方式通过破坏血管达到封闭血管的目的,这些热消融的方式功率消耗还较大,并且治疗效果也不及电凝治疗的方式。

虽然电凝治疗的方式效果更好,但是电凝治疗目前还没有在静脉曲张中广泛应用,相应的成熟的产品更是少见,现有的设备在采用电凝术进行治疗时,采用电凝导管对静脉进行电灼,电灼后的静脉萎缩,从而达到治疗静脉曲张的目的,现在电凝导管由于需要***静脉血管中,导致电凝导管的端部直径大多小于静脉血管内径,电凝导管往往不能全面有效的接触静脉壁,导致电灼效果降低,并且手术时***导管的方式主要还是依靠医护人员手动送管,而由于医护人员的资质参差不齐,在穿管时的经验不足的医生很容易由于控制不好穿管力度和速度而对患者人体造成损伤,而手术中还很难发现其中一些失误,在术后就会产生一些并发症,并发症发病后轻则需要康复治疗,重则需要重新进行手术,鉴于上述现有设备进行电凝治疗的不成熟之处,如何有效的控制穿管力度和速度便成为了静脉曲张微创治疗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在采用电凝导管进行手术时由于部分医护人员穿管的经验不足而不能有效控制穿管的力度和速度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通过向患者体内有控制的匀速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穿管的力度与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包括导管外壳,所述导管外壳的内部包裹有电凝导芯,电凝导芯充满导管外壳的内部并从导管外壳其中的一端端部延伸至导管外壳之外,电凝导芯位于导管外壳之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表面圆滑的电凝头,在所述导管外壳的外表面设有能够沿着导管外壳滑动的送管机构。

现有技术中静脉曲张微创治疗中使用的电凝导管一般仅采用外壳包裹电凝导芯的方式设置电凝导管,进行静脉曲张微创手术时医疗人员通过微创切口将电凝导管手动塞入,并通过手动控制在电凝时将其拉出,由于医疗人员的资质存在差异,在经验不丰富的医疗人员手中该手术往往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并且还容易由于穿管的力度和速度控制的问题而对患者人体造成伤害,静脉曲张微创治疗很多并发症便是由此产生,而这些并发症发生后轻则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治疗,重则需要进行二次手术,并且发现不及时还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并且现有技术中的电凝导管通常采取将电凝导芯伸出外壳之外的方式接触血管壁,而单纯的电凝导芯治疗效果较差,在血管内运动也不顺畅,往往需要多次电凝才能完成手术,而电凝次数的增加又会增大患者皮肤灼伤的风险;本发明中通过在导管外壳上设置送管机构,有效的将送入电凝导管的速度和力度控制下来,替代了手动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并且在电凝导芯的端部设置电凝头,通过表面圆滑的电凝头有效的降低了电凝导管在静脉血管内运动的难度,并且增强了电凝导管电凝治疗的效率,同时本发明中的送管机构还能够沿着导管外壳的外表面滑动,医疗人员能够及时的将送管机构调整到最合适用力的位置和角度将导管送入患者体内,位置可变的送管机构有效的提高了医疗人员的穿管效率并避免了固定位置的力度和角度不适宜所有患者的问题,通过向患者体内有控制的匀速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穿管的力度与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送管机构包括机构外壳,所述导管外壳贯穿机构外壳相对的两侧壁,机构外壳上方设有按压板,按压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推杆贯穿机构外壳的顶壁并延伸至机构外壳的内部,机构外壳内设有若干动力轮,动力轮位于导管外壳的上方,动力轮之间设有上连接杆,动力轮之间通过上连接杆连接,上连接杆与推杆固定连接,机构外壳与动力轮之间设有能够抬起上连接杆的复位组件,导管外壳的下方设有支撑导管外壳的承接组件。导管外壳贯穿机构外壳,并且在导管外壳的上方和下方均留有一定的空间,通过动力轮与承接组件的挤压推送,将导管外壳向患者体内运送,动力轮表面设有防滑层,避免在送管过程中动力轮打滑,动理论的动力由动力机构提供,本发明中在送管机构的侧面设有动力机构,采用电机作为动力结构,电机与动力轮连接贯穿机构外壳处设有缺口以供动力机构跟随动力轮在纵向上进行位移,本发明中的按压板下压后会推动推杆下压上连接杆,上连接杆会对动力轮施加向下的压力,动力轮下移并与承接组件共同挤压导管外壳,在动力轮的转动下便能够运送导管外壳产生位移,在电凝导管需要送入或拉出时,按下按压板即可完成导管的运送,而当导管需要停留时,松开按压板复位组件便会带动动力轮回弹,使得动力轮离开导管外壳而停止对导管的运送作用,使得医疗人员穿管的过程操作简单并且能够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的控制了穿管的速度和力度,降低了由于穿管的速度和力度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复位板位于上连接杆与机构外壳顶壁之间,所述推杆贯穿复位板并与复位板固定连接,复位板与机构外壳的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簧。通过复位板的设置,避免了复位拉簧与动力轮和上连接杆的直接接触,同时也避免了复位拉簧影响动力轮的转动,同时复位板也有效的保持了复位拉簧的稳定,避免在复位组件带动动力轮回弹时产生剧烈的晃动,有效的保护了推杆,避免其在外力或错位的内部零件的作用下折断,复位拉簧的弹力应控制在能够较为轻松的压下按压板又能够有效提起动力轮的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承接组件包括若干辅助轮,辅助轮位于导管外壳的下方并分别与导管外壳和机构外壳的底部相接触,辅助轮之间设有下连接杆,辅助轮之间通过下连接杆连接。当动力轮下压时,是通过辅助轮和动力轮共同形成挤压,辅助轮的上端与导管外壳接触,辅助轮的下端与机构外壳的内壁接触,通过辅助轮和动理论的挤压和转动,有效的运送了电凝导管,并且辅助轮将导管在送管机构内的滑动摩擦转换为滚动摩擦,使得送管效率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导管外壳相对于电凝头一端的末端设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固定在导管外壳的外表面上并贯穿导管外壳与电凝导芯连接,通过调节组件能够调节电凝导芯伸出导管外壳自由端的长度。采用调节组件使得电凝导芯在导管外壳内部的位置可调节,电凝头伸出导管外壳的距离可调节,不仅能够有效的调节电凝时与静脉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也能够有效的对电凝位置进行微调,避免电凝导管的整体移动而造成位置调整较大,从而对电凝位置的选择造成较大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导管外壳固定连接的调节外壳,调节外壳的上方设有旋钮,旋钮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贯穿调节外壳延伸到调节外壳的内部,转动轴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齿轮,位于调节外壳内的导管外壳上表面设有开口,开口位置处的电凝导芯表面设有调节齿,调节齿与水平齿轮之间设有调节齿轮,水平齿轮、调节齿轮、调节齿依次啮合。所述电凝导芯上调节齿的分布长度应比电凝导芯伸出导管外壳之外的长度长,能够保证将电凝导芯伸出导管外壳外的部分完整的收回导管外壳,通过水平齿轮和调节齿轮的作用,使得电凝导芯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能够直观的控制其移动的距离,并且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可控的速度,也避免了医疗人员与电凝导芯的直接接触,在有效的控制电凝导芯伸出导管外壳的距离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了医疗人员对电凝导芯的影响。

进一步的,所述电凝头靠近导管外壳一端直径较小,电凝头远离导管外壳的一端直径较大,电凝头的截面直径从直径较小端到直径较大端均匀变大,导管外壳自由端与电凝头之间设有扩张组件,扩张组件能够在电凝头的运动下进行扩张,电凝头直径较大端设有阻挡圈,阻挡圈固定在电凝头的外表面。由于电凝导管要在静脉血管内移动,所以电凝导管的导管外壳的直径会略小于静脉血管的内径,这样会导致电凝头与静脉血管的接触不够充分,为了增大电凝的接触面积,设置了扩张组件,当调节组件调节电凝导芯的位置时,便会通过电凝头作用于扩张组件使得扩张组件能够扩张开,从而使得电凝导管产生电凝作用的接触更加充分,电凝效果更好,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电凝不充分而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扩张组件包括若干弧形的扩张板和回弹拉簧,相邻的扩张板之间通过回弹拉簧固定连接。当调节组件回调电凝导芯时,电凝头以均匀的速度将扩张组件张开,扩张组件在接触阻挡圈处停止扩张,扩张板和电凝头采用同种原料,当电凝头外伸时,回弹拉簧回拉扩张板收缩扩张组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送管组件的运送向患者体内有控制的匀速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穿管的力度与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2)通过调节组件能够有效的调节电凝时与静脉血管内壁的接触面积,也能够有效的对电凝位置进行微调,避免电凝导管的整体移动而造成位置调整较大,从而对电凝位置的选择造成较大的影响。

(3)通过电凝头作用于扩张组件使得扩张组件能够扩张开,从而使得电凝导管产生电凝作用的接触更加充分,电凝效果更好,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电凝不充分而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扩张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动力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上/下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1-导管外壳,2-电凝导芯,3-调节齿,4-调节组件,5-送管机构,6-扩张组件,7-阻挡圈,8-电凝头,9-动力机构,401-旋钮,402-转动轴,403-调节外壳,404-水平齿轮,405-调节齿轮,501-按压板,502-推杆,503-复位拉簧,504-机构外壳,505-复位板,506-动力轮,507-上连接杆,508-辅助轮,509-下连接杆,601-扩张板,602-回弹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2和图5~6所示,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单极电凝导管,包括导管外壳1,所述导管外壳1的内部包裹有电凝导芯2,电凝导芯2充满导管外壳1的内部并从导管外壳1其中的一端端部延伸至导管外壳1之外,电凝导芯2位于导管外壳1之外的部分固定连接有表面圆滑的电凝头8,在所述导管外壳1的外表面设有能够沿着导管外壳1滑动的送管机构5。

本发明在具体应用时,先在患者腹股沟下沿皮纹切微创切口,游离大隐静脉,于汇入股静脉前0.5cm处切断并结扎,离断所遇属支,向远端***电凝导管,通过送管机构5运送电凝导管至膝下,在电凝静脉的同时将电凝导管通过送管机构5缓缓推出患者体内,直至电凝导管完全退出,缝合伤口,送管机构5的送管速度经过多次试验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有效的降低了由于穿管而造成并发症的概率。

作为优选的,所述送管机构5包括机构外壳504,所述导管外壳1贯穿机构外壳504相对的两侧壁,机构外壳504上方设有按压板501,按压板50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推杆502,推杆502贯穿机构外壳504的顶壁并延伸至机构外壳504的内部,机构外壳504内设有若干动力轮506,动力轮506位于导管外壳1的上方,动力轮506之间设有上连接杆507,动力轮506之间通过上连接杆507连接,上连接杆507与推杆502固定连接,机构外壳504与动力轮506之间设有能够抬起上连接杆507的复位组件,导管外壳1的下方设有支撑导管外壳1的承接组件。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复位板505,复位板505位于上连接杆507与机构外壳504顶壁之间,所述推杆502贯穿复位板505并与复位板505固定连接,复位板505与机构外壳504的顶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复位拉簧503。所述承接组件包括若干辅助轮508,辅助轮508位于导管外壳1的下方并分别与导管外壳1和机构外壳504的底部相接触,辅助轮508之间设有下连接杆509,辅助轮508之间通过下连接杆509连接。

通过动力轮506与承接组件的挤压推送,将导管外壳1向患者体内运送,动力轮506表面设有防滑层,避免在送管过程中动力轮506打滑,动力轮506的动力由动力机构9提供,本发明中在送管机构5的侧面设有动力机构9,采用电机作为动力结构9,电机与动力轮506连接贯穿机构外壳504处设有缺口以供动力机构9跟随动力轮506在纵向上进行位移,本发明中的按压板501下压后会推动推杆502下压上连接杆507,上连接杆507会对动力轮506施加向下的压力,动力轮506下移并与承接组件共同挤压导管外壳1,在动力轮506的转动下便能够运送导管外壳1产生位移,在电凝导管需要送入或拉出时,按下按压板501即可完成导管的运送,而当导管需要停留时,松开按压板501复位组件便会带动动力轮506回弹,使得动力轮506离开导管外壳1而停止对导管的运送作用,本发明中的电机采用Y系列的电动机,有效的完成了送管的动作,同时为避免影响动力轮506的转动,本发明中的上连接杆507为设有多个通孔的长杆,动力轮506与电机之间的输出轴贯穿上连接杆507上的通孔,并且上连接杆507位于动力轮506的侧面,以达到动力轮506与导管外壳1的全面接触,避免接触面积不够而造成的打滑。

本发明经过超过1年的临床试验,共26例临床病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采用本实施例所述电凝导管进行了静脉曲张微创治疗手术后,跟踪观察一年,并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平均7天就能痊愈出院,本发明通过向患者体内有控制的匀速送入电凝导管的方式有效的控制穿管的力度与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实施例2:

如图1~6所示,所述导管外壳1相对于电凝头8一端的末端设有调节组件4,调节组件4固定在导管外壳1的外表面上并贯穿导管外壳1与电凝导芯2连接,通过调节组件4能够调节电凝导芯2伸出导管外壳1自由端的长度。所述调节组件4包括与所述导管外壳1固定连接的调节外壳403,调节外壳403的上方设有旋钮401,旋钮401下方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02,转动轴402贯穿调节外壳403延伸到调节外壳403的内部,转动轴402下方固定连接有水平齿轮404,位于调节外壳403内的导管外壳1上表面设有开口,开口位置处的电凝导芯2表面设有调节齿3,调节齿3与水平齿轮404之间设有调节齿轮405,水平齿轮404、调节齿轮405、调节齿3依次啮合。所述电凝头8靠近导管外壳1一端直径较小,电凝头8远离导管外壳1的一端直径较大,电凝头8的截面直径从直径较小端到直径较大端均匀变大,导管外壳1自由端与电凝头8之间设有扩张组件6,扩张组件6能够在电凝头8的运动下进行扩张,电凝头8直径较大端设有阻挡圈7,阻挡圈7固定在电凝头8的外表面。所述扩张组件6包括若干弧形的扩张板601和回弹拉簧602,相邻的扩张板601之间通过回弹拉簧602固定连接。

当调节组件调节电凝导芯的位置时,通过水平齿轮404驱动调节齿轮405转动带动调节齿3带动电凝导芯进行移动,电凝导芯移动便会带动电凝头运动,通过电凝头作用于扩张组件使得扩张组件6能够扩张开,扩张组件6中的扩张板601抵抗回弹拉簧602的拉力进行张开,从而使得电凝导管产生电凝作用的接触更加充分,电凝效果更好,同时也避免了由于电凝不充分而产生的并发症的发生,外伸电凝导芯后导致电凝头的外伸,扩张板601便会在回弹拉簧602的作用下收紧,达到回收扩张组件6的目的。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静脉曲张微创治疗的双极电凝导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