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

文档序号:1781583 发布日期:2019-12-06 浏览:2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 (Double reheat boiler tail three-flue and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张凯 安宝宏 姬闯闯 于 2019-09-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的前后顺序:从靠近锅炉一端到背离锅炉的一端依次为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步骤2:确定前烟道内设置:一次再热器;步骤3:确定中烟道内设置:二次再热器;步骤4:将低温过热器设置在后烟道内;步骤5:分别在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中每个烟道的尾部内均设置一组可开合的烟气调节挡板;步骤6:确定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每个烟道出口处的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借此,本发明能较为及时准确的控制从三烟道内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避免过高的再热烟气直接从三烟道尾部排出的情况出现。(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uble reheat boiler tail three-flue and an install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the front and back sequence of the three flues at the tail part of the secondary reheating boiler is as follows: a front flue, a middle flue and a rear flue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from one end close to the boiler to one end far away from the boiler; step 2: determining the arrangement in the front flue: a primary reheater; and step 3: and (3) determining the arrangement in the middle flue: a secondary reheater; and 4, step 4: arranging a low-temperature superheater in a back flue; and 5: a group of openable flue gas adjusting baffles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in the tail part of each of the front flue, the middle flue and the rear flue; step 6: the opening degree of the flue gas adjusting baffle at the outlet of each of the front flue, the middle flue and the rear flue is determined, so that the invention can timely and accurately control the temperature of the reheated flue gas discharged from the three flues and avoid the situation that the overhigh reheated flue gas is directly discharged from the tail parts of the three flues.)

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站二次再热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电站二次再热锅炉尾部烟道多设置为单烟道或者双烟道,在二次再热锅炉中,不仅需要布置第一次再热的再热器受热面而且需要布置第二次再热的再热器受热面,如果仍采用现有技术中双烟道的布置方式,存在三个问题:1.受热面布置空间有限,第二次再热管排布置困难;2.增加一级再热器,再热器汽温调节更加复杂;3.再热汽温调节方式的可靠性、灵活性、经济性不够强,因此为了规避现有技术中双烟道应用存在的这些问题,大多数发电厂均设计了用在二次再热锅炉尾部烟道的三烟道结构,三烟道结构一方面便于布置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低温过热器等受热面,使得第二次再热管排布更加方便。

现有技术中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通过增加受热面积解决了再热烟气的受热面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使得第二次再热管排布更加方便,但是,二次再热锅炉尾部的三烟道如何将从二次再热锅炉内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进行调节,是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设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特再提供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能较为准确实现对二次再热锅炉排放的再热烟气的气温进行调节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及其安装方法,能较为准确实现对二次再热锅炉排放的再热烟气的气温进行调节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固定设置在二次再热锅炉尾部,包括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其中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首部均与二次再热锅炉尾部连通,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尾部均开放设置,前烟道内固定设置有一次再热器,中烟道内固定设置有二次再热器,后烟道内设置有低温过热器,前烟道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一烟气调节挡板,中烟道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后烟道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三烟气调节挡板,中烟道和后烟道的结构均与前烟道相同,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均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的结构相同且均采用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设置在前烟道内相同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中烟道和后烟道内。

前烟道内固定设置一次再热器,中烟道内设置二次再热器,后烟道内设置低温过热器,在二次再热锅炉工作产生再热烟气时,再热烟气分别流动到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内,再热烟气在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内被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进行降温处理,处理后的烟气流经烟气调节挡板从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尾部流出,此时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分别对再热烟气的流出量进行阻挡,使得再热烟气可以在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内进行充分降温。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烟气调节挡板包括金属圈和设置在金属圈内的叶片,金属圈的外表面贴合前烟道内壁且与前烟道内壁固定连接,叶片设置有对开的两个且分别与安装圈的左右两侧壁铰接,对开的两个叶片的长度和宽度均与金属圈的长度和宽度相同,金属圈的周边焊接在前烟道内,两个叶片分别与金属圈的左右两侧铰接,当叶片对开从小到大,使得前烟道尾部的开口也从小到大,便于调整叶片在前烟道内进行转动,使得叶片更有效的对再热烟气进行阻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前烟道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第一筒体设置为方形,第二筒体设置在第一筒体底部且为棱台状,第二筒体顶部的面积大于底部的面积,安装圈与第二筒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流经前烟道、中烟道或者后烟道内部的再热烟气均能实现有效的停留,便于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对再热烟气进行降温。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叶片为流线型平板叶片,便于更好的实现对再热烟气的阻挡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烟气调节挡板设置在中烟道内的高度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设置在后烟道内的高度均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设置在前烟道内的高度相同,使得对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更加方便。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低温过热器设置在后烟道内的高度和一次再热器设置在前烟道内的高度均与二次再热器设置在中烟道内的高度相同,避免再热烟气在某个烟道内还未被调节时流入到另外的烟道内,使得再热烟气的调节更及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范围均在10°~40°之间,此时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对再热烟气的调节特性最佳,如果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叶片角度太大,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对再热烟气的阻力影响不大,再热烟气直接从叶片中间流走,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就不起作用;反之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太小,就会使得流经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再热烟气的阻力过大,再热烟气可能会从前烟道、中烟道或者后烟道内的其他缝隙处流走而导致挡板失效。

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二次再热锅炉设置的方向,确定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的前后顺序:从靠近锅炉的一端到背离锅炉的一端依次为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

步骤2:将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单独轮流放入到前烟道内,并在前烟道的出口处分别测量前烟道内设置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时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行记录分析,确定前烟道内设置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中的任一个;

步骤3:将步骤2中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中剩下的两个单独轮流放入到中烟道内,并在中烟道的出口处分别测量中烟道内设置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时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并进行记录,确定中烟道内设置步骤2中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中剩下的两个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4:将步骤3中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中剩下的一个放入到后烟道内;

步骤5:在步骤4完成之后,分别在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尾部内分别固定设置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

步骤6:分别将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尾部内的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观测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不同时受到的再热烟气的阻力系数,确定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尾部出口处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

先在步骤1中确定二次再热锅炉尾部设置的三烟道的前后顺序,从左到右分别为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将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分别放置到相对应烟道内时,先从前烟道开始确定,分别将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单独放置到前烟道内,在低温过热器放入到前烟道内时,在前烟道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然后再将一次再热器放入到前烟道内时,在前烟道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最后再将二次再热器放入到前烟道内时,在前烟道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以此来确定低温过热器、一次再热器和二次再热器中的哪一个放入到前烟道内时,前烟道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最低,因此可以确定前烟道内放置一次再热器;将剩下的低温过热器和二次再热器分别单独放置到中间烟道内,当低温过热器放入到中烟道内时,在中烟道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然后再将二次再热器系统放入到中烟道内时,在中烟道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以此来确定中间烟道内放置二次再热器时,从中烟道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最低;最后再将剩下的低温过热器放入到后烟道内,在前烟道内设置一次再热器、中烟道设置二次再热器和后烟道设置低温过热器之后,在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尾部内固定设置烟气调节挡板,并将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以此确定烟道尾部的烟气调节挡板开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5中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同步运行,可以同时对进入到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内部的再热烟气进行调节,避免再热烟气在某个烟道内还未被调节时流入到另外的烟道内,使得再热烟气的调节更及时。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6中将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的过程同步进行,避免烟气调节挡板不同时开合造成的前烟道中烟道或者后烟道中的任意一个烟道内部的再热烟气流量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使得流经前烟道中烟道或后烟道内部的再热烟气的流量较为平均。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确定一次在热系统、二次再热器和第二低温过热器与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再热烟气的气温能受到最高效的调节;

2、确定烟气调节挡板最佳开度,使得烟气调节挡板能更好的对流经前烟道、中烟道或者后烟道内的再热烟气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烟道、中烟道和后烟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次再热器、二次再热器和低温过热器的吸热比例的线形图;

图5为本发明中第一烟气调节挡板、第二烟气调节挡板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阻力系数随开度的变化图;

图6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图中,1-二次再热锅炉;2-前烟道;3-中烟道;4-后烟道;5-一次再热器;6-二次再热器;7-低温过热器;8-第一烟气调节挡板;9-第二烟气调节挡板;10-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1-金属圈;12-叶片;13-第一筒体;14-第二筒体;15-开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6所示,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固定设置在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包括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首部均与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连通,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尾部均开放设置,前烟道2内固定设置有一次再热器5,中烟道3内固定设置有二次再热器6,后烟道4内设置有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和低温过热器7分别通过路沃恩连接固定在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前烟道2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中烟道3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后烟道4的尾部内设置有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结构均与前烟道2相同,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均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的结构相同且均采用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设置在前烟道2内相同的方式固定设置在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

前烟道2内固定设置一次再热器5,中烟道3内设置二次再热器6,后烟道4内设置低温过热器7,在二次再热锅炉1工作产生再热烟气时,再热烟气分别流动到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再热烟气在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被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和低温过热器7进行降温处理,处理后的烟气流经烟气调节挡板从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尾部流出,此时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分别对再热烟气的流出量进行阻挡,使得再热烟气可以在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进行充分降温。

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包括金属圈11和设置在金属圈11内的叶片12,金属圈11的外表面贴合前烟道2内壁且与前烟道2内壁固定连接,叶片12设置有对开的两个且分别与安装圈的左右两侧壁铰接,对开的两个叶片12的长度和宽度均与金属圈11的长度和宽度相同,金属圈11的周边焊接在前烟道2内,两个叶片12分别与金属圈11的左右两侧铰接,当叶片12对开从小到大,使得前烟道2尾部的开口也从小到大,便于调整叶片12在前烟道2内进行转动,使得叶片12更有效的对再热烟气进行阻挡。

前烟道2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筒体13和第二筒体14,第一筒体13设置为方形,第二筒体14设置在第一筒体13底部且为棱台状,第二筒体14顶部的面积大于底部的面积,安装圈与第二筒体1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流经前烟道2、中烟道3或者后烟道4内部的再热烟气均能实现有效的停留,便于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和低温过热器7对再热烟气进行降温。叶片12为流线型平板叶片12,便于更好的实现对再热烟气的阻挡

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设置在中烟道3内的高度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设置在后烟道4内的高度均与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设置在前烟道2内的高度相同,使得对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进行调节更加方便。低温过热器7设置在后烟道4内的高度和一次再热器5设置在前烟道2内的高度均与二次再热器6设置在中烟道3内的高度相同,避免再热烟气在某个烟道内还未被调节时流入到另外的烟道内,使得再热烟气的调节更及时。

一种二次再热锅炉尾部三烟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根据二次再热锅炉1设置的方向,确定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三烟道的前后顺序:从靠近锅炉的1一端到背离锅炉1的一端依次为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

步骤2:将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单独轮流放入到前烟道2内,并在前烟道2的出口处分别测量前烟道2内设置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时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行记录分析,确定前烟道2内设置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中的任一个;

步骤3:将步骤2中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中剩下的两个单独轮流放入到中烟道3内,并在中烟道3的出口处分别测量中烟道3内设置低温过热器7和二次再热器6时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并进行记录,确定中烟道3内设置步骤2中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中剩下的两个装置中的任意一个;

步骤4:将步骤3中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中剩下的一个放入到后烟道4内;

下面以一个具体630℃机组热平衡为例,在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的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如何设置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以及二次再热器6,数值参见下表1所示:

由上表可知,高负荷下低温过热器7吸热占二次再热锅炉1吸热的76%左右,低负荷时会有所升高;其中高负荷时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吸热均占12%左右,低负荷是有所降低,合理分配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以及二次再热器6是影响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排出再热烟气温度的关键的因素,并同时再热系统各级受热面之间温升和吸热比例的分配综合考虑了壁温、保再热汽温以及变负荷调节再热汽温等因素,以本630℃机组热平衡为例,低温过热器7吸热仅占过热器系统吸热的5%左右,对再热烟气几乎无影响,而其绝对值与一次低温再热器5、二次低温再热器6吸热相比却相当可观,为平衡、调节再热烟气温度创造有利条件;一次再热器5吸热中低温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吸热之比为6:4左右,有利于保证一次再热器5汽温并可确保一次高温再热器5壁温可控;二次再热器6吸热低温再热器与高温再热器之比为5:5左右,二次高温再热器吸热比例有所上升,主要是因为二次再热器6运行压力低、受热面壁温裕度相当充足,可提高二次高温再热器6的温升,在保证二次再热器6汽温的同时,也有利于一次再热器5汽温达到额定参数,有利于对再热烟气进行温度调节,因此一次再热器5设置在前烟道2、二次再热器6设置在中烟道内,低温过热器7设置在后烟道4内,能对再热烟气的气温进行最高效的调节。

步骤5:在步骤4完成之后,在前烟道2内设置一次再热器5、中烟道3内设置二次再热器6和后烟道4内设置低温过热器7之后,分别在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尾部内分别固定设置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

步骤6:分别将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尾部内的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进行调节,观测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不同时受到的再热烟气的阻力系数,确定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尾部出口处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

先在步骤1中确定二次再热锅炉1尾部设置的三烟道的前后顺序,从左到右分别为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将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分别放置到相对应烟道内时,先从前烟道2开始确定,分别将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单独放置到前烟道2内,在低温过热器7放入到前烟道2内时,在前烟道2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然后再将一次再热器5放入到前烟道2内时,在前烟道2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最后再将二次再热器6放入到前烟道2内时,在前烟道2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以此来确定低温过热器7、一次再热器5和二次再热器6中的哪一个放入到前烟道2内时,前烟道2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最低,因此可以确定前烟道2内放置一次再热器5;将剩下的低温过热器7和二次再热器6分别单独放置到中间烟道内,当低温过热器7放入到中烟道3内时,在中烟道3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然后再将二次再热器6系统放入到中烟道3内时,在中烟道3的出口处测量再热烟气的温度参数、压力参数、吸热参数及流量参数进并行记录分析,以此来确定中间烟道内放置二次再热器6时,从中烟道3排出的再热烟气的气温最低;最后再将剩下的低温过热器7放入到后烟道4内,在前烟道2内设置一次再热器5、中烟道3设置二次再热器6和后烟道4设置低温过热器7之后,在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的尾部内固定设置烟气调节挡板,并将烟气调节挡板的开度进行调节,以此确定烟道尾部的烟气调节挡板开度。

步骤5中一次再热器5、二次再热器6和低温过热器7同步运行,可以同时对进入到前烟道2、中烟道3和后烟道4内部的再热烟气进行调节,避免再热烟气在某个烟道内还未被调节时流入到另外的烟道内,使得再热烟气的调节更及时。

步骤6中将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进行调节的过程同步进行,避免烟气调节挡板不同时开合造成的前烟道2中烟道3或者后烟道4中的任意一个烟道内部的再热烟气流量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使得流经前烟道2中烟道3或后烟道4内部的再热烟气的流量较为平均。

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中任意一个烟气调节挡板的叶片开度与叶片受到的阻力如下表所示:

叶片开度(°) 进出口压差(Pa) 局部阻力系数
10 1.55E+05 621.4
15 9.87E+04 394.4
20 5.84E+04 233.4
25 3.05E+04 122
30 1.74E+04 69.5
40 6.24E+03 24.9
45 3.88E+03 15.5
60 9.81E+02 3.9

从上表可以看出,叶片12开度10~40°区间是叶片12调节特性最佳范围,叶片12角度太大,叶片12调节对阻力影响不大;反之角度太小,阻力过大,流体可能会从烟道内的其他缝隙处流走而导致叶片12失效,因此步骤6中所述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范围均在10°~40°之间,此时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对再热烟气的调节特性最佳,如果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叶片12角度太大,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对再热烟气的阻力影响不大,再热烟气直接从叶片12中间流走,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就不起作用;反之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开度太小,就会使得流经第一烟气调节挡板8、第二烟气调节挡板9和第三烟气调节挡板10的再热烟气的阻力过大,再热烟气可能会从前烟道2、中烟道3或者后烟道4内的其他缝隙处流走而导致挡板失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烟气余热回收用于电厂烟气超净排放和废水零排放的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