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机构

文档序号:1794872 发布日期:2021-11-05 浏览: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基坑支护机构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mechanism ) 是由 黄俊光 赵松林 万志勇 王伟江 王松帆 李磊 李伟科 陈香波 张帅 李健斌 梁永 于 2021-07-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机构,包括,多个灌注桩,沿基坑的边沿具有虚拟的曲线路径,曲线路径包括多个向靠近基坑中心的方向凸起的单位凸曲线,多个单位凸曲线依次首尾连接,多个灌注桩沿曲线路径依次间隔布置;前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近的灌注桩为前端桩,前端冠梁与多个前端桩连接;后端冠梁,位于同一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灌注桩中,距离基坑中心最远的灌注桩为后端桩,后端冠梁与多个后端桩连接;中间冠梁,沿曲线路径相邻的前端桩和后端桩,以及位于此前端桩与后端桩之间的各个灌注桩均与中间冠梁连接。在提升侧向抗弯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mechanism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cast-in-place piles,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ods and a plurality of supporting rods, wherein a virtual curve path is arranged along the edge of a foundation pit, the curve pat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unit convex curves protruding towards the direction close to the cent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unit convex curves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end to end, and the cast-in-place piles are sequentially arranged at intervals along the curve path; the front-end crown beam is positioned in the plurality of cast-in-place piles on the same unit convex curve, the cast-in-place pile closest to the cent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a front-end pile, and the front-end crow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urality of front-end piles; the rear-end crown beam is positioned in the plurality of cast-in-place piles on the same unit convex curve, the cast-in-place pile farthest away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oundation pit is a rear-end pile, and the rear-end crow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lurality of rear-end piles; the middle crown beam, the front end pile and the rear end pile which are adjacent along the curved path, and each cast-in-place pile positioned between the front end pile and the rear end pile are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crown beam. The cost is effectively controlled while the lateral bending resistance is improved.)

基坑支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坑围护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基坑支护机构。

背景技术

在土木工程建造过程中,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会采用基坑支护结构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进行支挡和加固,从而提升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侧向抗弯能力。对于变形要求较严格或者地质较松软的情况,需要采用支护能力较强的基坑支护结构。此时,一般会增加基坑支护结构中灌注桩桩径和长度,或者减少桩间间距。另外也可以采用双排的设置方式,增加基坑支护结构侧向抗弯能力。但是以上方式均存在造价昂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在提升基坑支护侧向抗变形能力时造价昂贵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坑支护机构,以有效控制成本,同时提升侧向抗弯能力。

一种基坑支护机构,包括,

多个灌注桩,沿基坑的边沿具有虚拟的曲线路径,所述曲线路径包括多个向靠近所述基坑中心的方向凸起的单位凸曲线,多个所述单位凸曲线依次首尾连接,多个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曲线路径依次间隔布置;

前端冠梁,位于同一所述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所述灌注桩中,距离所述基坑中心最近的灌注桩为前端桩,所述前端冠梁与多个所述前端桩连接;

后端冠梁,位于同一所述单位凸曲线上的多个所述灌注桩中,距离所述基坑中心最远的灌注桩为后端桩,所述后端冠梁与多个所述后端桩连接;

中间冠梁,沿所述曲线路径相邻的所述前端桩和后端桩,以及位于此前端桩与后端桩之间的各个灌注桩均与所述中间冠梁连接。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机构,通过将多个所述灌注桩沿所述曲线路径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利用所述前端冠梁、后端冠梁和中间冠梁将各个所述灌注桩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单位凸曲线内侧的土体和此单位凸曲线上的各个灌注桩能够构成一个受力整体,进而整体上提升所述基坑支护机构的抗弯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所述灌注桩仍然按照单排布置,有效控制成本。综合而言,在提升侧向抗弯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曲线路径相邻所述灌注桩之间设有搅拌桩,且所述搅拌桩与相邻所述灌注桩之间相互部分嵌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注桩的桩径与所述搅拌桩的桩径一致;

和/或,所述灌注桩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搅拌桩的轴向长度;

和/或,所述灌注桩与所述搅拌桩在径向上的嵌套深度不小于150mm,且所述嵌套深度不小于所述灌注桩桩径的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后端冠梁的长度方向相邻所述后端桩之间设有搅拌桩,且多个所述搅拌桩彼此间相互嵌套,所述后端桩与相邻的所述搅拌桩之间也相互嵌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平行于所述后端冠梁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搅拌桩,且多个所述搅拌桩彼此间相互嵌套形成止水帷幕,在所述后端冠梁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帷幕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后端冠梁的长度,且所述止水帷幕与所述后端冠梁间隔布置,所述止水帷幕位于所述后端冠梁远离所述基坑中心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止水帷幕与所述后端冠梁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搅拌桩的桩径;

或者,所述搅拌桩与所述后端冠梁相切;

或者,所述搅拌桩之间在径向上的嵌套深度不小于150mm,且所述嵌套深度不小于所述搅拌桩桩径的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曲线路径位于相邻所述后端桩与所述前端桩之间的灌注桩为侧边桩,所述侧边桩的桩径小于所述前端桩的桩径和/或所述后端桩的桩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位凸曲线与所述后端冠梁所围形状为三角形;

或者,所述单位凸曲线为以自身中点为对称点的对称曲线;

或者,所述曲线路径上所述前端桩所在位置的法向方向为第一方向,相邻所述前端桩与所述后端桩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H,所述前端桩的桩径为R,H为2×R~4×R,且H不大于4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曲线路径与一所述前端桩相邻的两后端桩分别为左后端桩和右后端桩,所述前端桩与所述左后端桩之间的连线为侧边线,所述左后端桩与所述右后端桩之间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小于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布置的平面图;

图2为图1所述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和各个冠梁布置的平面图;

图3为另一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布置的平面图;

图4为图3所述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和各个冠梁布置的平面图;

图5为又一实施例所述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布置的平面图;

图6为图5所述实施例的基坑支护机构中桩基和各个冠梁布置的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基坑支护机构;11、灌注桩;111、前端桩;112、后端桩;113、侧边桩;12、前端冠梁;13、后端冠梁;14、中间冠梁;15、搅拌桩;151、止水帷幕;20、曲线路径;21、单位凸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基坑支护机构10,包括,

多个灌注桩11,沿基坑的边沿具有虚拟的曲线路径20,所述曲线路径20包括多个向靠近所述基坑中心的方向凸起的单位凸曲线21,多个所述单位凸曲线21依次首尾连接,多个所述灌注桩11沿所述曲线路径20依次间隔布置;

前端冠梁12,位于同一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上的多个所述灌注桩11中,距离所述基坑中心最近的灌注桩11为前端桩111,所述前端冠梁12与多个所述前端桩111连接;

后端冠梁13,位于同一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上的多个所述灌注桩11中,距离所述基坑中心最远的灌注桩11为后端桩112,所述后端冠梁13与多个所述后端桩112连接;

中间冠梁14,沿所述曲线路径20相邻的所述前端桩111和后端桩112,以及位于此前端桩111与后端桩112之间的各个灌注桩11均与所述中间冠梁14连接。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基坑支护机构10,通过将多个所述灌注桩11沿所述曲线路径20依次间隔布置,进一步利用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将各个所述灌注桩11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位于所述单位凸曲线21内侧的土体和此单位凸曲线21上的各个灌注桩11能够构成一个受力整体,进而整体上提升所述基坑支护机构10的抗弯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所述灌注桩11仍然按照单排布置,有效控制成本。综合而言,在提升侧向抗弯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与所述后端冠梁13所围形状为三角形。各个所述单位凸曲线21依次首尾连接后形成如图1至图6所示的具有多个弯折点的折线。

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曲线路径20可以为波浪形曲线。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为以自身中点为对称点的对称曲线。换言之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为以经过自身中点的法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曲线。使得由所述灌注桩11和土体所形成的受力较对称,从而整体稳定性更高。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曲线路径20与一所述前端桩111相邻的两后端桩112分别为左后端桩和右后端桩,所述前端桩111与所述左后端桩之间的连线为侧边线,所述左后端桩与所述右后端桩112之间的连线为基准线,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a小于90°。

当所述基坑支护机构10受到来至内侧的侧向挤压力时,基于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a小于90°,从而由单位凸曲线21上布置的灌注桩11在受到侧向力时,能够将侧向力进行一定的分解,分解为一个沿单位凸曲线21切向的第一分力,以及沿单位凸曲线21法向的第二分力,灌注桩11所需要承受具有主要破坏力的分力为第二分力,第二分力小于侧向力。而且,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a小于90°时,在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的连接作用下,灌注桩11与土体所构成的受力整体的形状稳定性更强,不易变形垮塌,从而整体上使得所述基坑支护机构10的侧向抗弯能力增强。

进一步优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为30°~60°。在此范围内,基坑深度越深,土质越松软,则所述侧边线与所述基准线之间的夹角可以设置的越大,使得各个所述灌注桩11形成的虚拟墙体能够包络较多土体。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与所述后端冠梁13所围形状为三角形,且此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曲线路径20相邻所述灌注桩11之间设有搅拌桩15,且所述搅拌桩15与相邻所述灌注桩11之间相互部分嵌套。搅拌桩15与灌注桩11一起组成止水帷幕151,不仅能够起到较好的挡水效果,而且对于土体的阻挡和密封效果也更强。中间冠梁14在连接各个灌注桩11的同时也与各个所述搅拌桩15连接。

进一步地,在建造过程中,可以先根据以上搅拌桩15和灌注桩11的布置方式,在场地上确定好各个所述搅拌桩15的位置和灌注桩11的位置,然后先施打搅拌桩15。搅拌桩15施工完后,在混凝土凝固前设置灌注桩11,使得灌注桩11与搅拌桩15嵌套在一起。优选在搅拌桩15施工后一周内设置所述灌注桩11。当灌注桩11施工完后,再布置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

具体地,可以在灌注桩11施工完28天后布置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

在设置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时,先对各个所述灌注桩11实施破桩头处理,然后将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分别与对应的灌注桩11的主筋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的宽度一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灌注桩11的桩径和所述搅拌桩15的桩径一致。从而使得所述灌注桩11与所述搅拌桩15所形成的制水帷幕151的各个部分的厚度较一致。

优选所述前端冠梁12、后端冠梁13和中间冠梁14的宽度与所述灌注桩11的桩径一致。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灌注桩11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搅拌桩15的轴向长度。使得所述灌注桩11能够与所述搅拌桩15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止水帷幕151,不会因为所述灌注桩11与所述搅拌桩15轴向长度不一致而无法充分发挥制水作用。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灌注桩11与所述搅拌桩15在径向上的嵌套深度不小于150mm,且所述嵌套深度不小于所述灌注桩11桩径的1/6。使得所述灌注桩11与所述搅拌桩15之间连接更加紧密,止水效果和挡土效果更佳。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后端冠梁13的长度方向相邻所述后端桩112之间设有搅拌桩15,且多个所述搅拌桩15彼此间相互嵌套,所述后端桩112与相邻的所述搅拌桩15之间也相互嵌套,所述后端桩112与所述搅拌桩15形成止水帷幕151。

在建造此类基坑支护机构10时,相较于前述搅拌桩15沿曲线路径20布置与各个灌注桩11形成止水帷幕151的基坑支护机构10(图1和图2所示)的建造过程而言,各个灌注桩11中除了后端桩112需要与搅拌桩15之间进行嵌套外,其他各个灌注桩11无需等待搅拌桩15设置后再布置。换言之,在施打各个所述搅拌桩15时,可以同步施工除后端桩112以外的其他各个所述灌注桩11。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后端桩112与所述搅拌桩15在径向上的嵌套深度不小于150mm,且所述嵌套深度不小于所述后端桩112的桩径的1/6。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后端桩112的桩径与所述搅拌桩15的桩径一致。所述后端桩112的轴向长度不小于所述搅拌桩15的轴向长度。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沿平行于所述后端冠梁13长度方向的方向上设有多个搅拌桩15,且多个所述搅拌桩15彼此间相互嵌套形成止水帷幕151,在所述后端冠梁13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止水帷幕151的长度不小于所述后端冠梁13的长度,且所述止水帷幕151与所述后端冠梁13间隔布置,所述止水帷幕151位于所述后端冠梁13远离所述基坑中心的一侧。

此类基坑支护机构10在建造过程中,事先在场地上确定好搅拌桩15和灌注桩11的位置后,可以同步布置所述搅拌桩15和所述灌注桩11。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止水帷幕151与所述后端冠梁1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搅拌桩15的桩径;或者,所述搅拌桩15与所述后端冠梁13相切。使得止水帷幕151能够对所述灌注桩11起到较好的保护效果,而且止水帷幕151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土体能够更加可靠的位于所述单向凸曲线所包络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同理,所述搅拌桩15之间在径向上的嵌套深度不小于150mm,且所述嵌套深度不小于所述搅拌桩15桩径的1/6。

优选的,搅拌桩15的桩径可以设置为800mm~1600mm。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当所述搅拌桩15与后端桩112一起形成止水帷幕151,或者所述搅拌桩15自身相互嵌套形成止水帷幕151时。沿所述曲线路径20位于相邻所述后端桩112与所述前端桩111之间的灌注桩11为侧边桩113,所述侧边桩113的桩径可以设置的小于所述前端桩111的桩径和/或所述后端桩112的桩径。从而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具体地,各个所述侧边桩113之间间隔布置,相邻所述侧边桩113之间的间距不大于所述侧边桩113的桩径;

或,各个所述侧边桩113之间相切。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曲线路径20上所述前端桩111所在位置的法向方向为第一方向,相邻所述前端桩111与所述后端桩112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为H,所述前端桩111的桩径为R,H为2×R~4×R,且H不大于4m。这里所述间距H是指此前端桩111的轴线与后端桩112的轴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间距,可以理解为当所述单位凸曲线21与后端冠梁13所围图形为三角形时,间距H为此三角形的高。

使得单位凸曲线21内侧具有足够空间容纳土体,确保灌注桩11与土体之间能够形成受力整体。同时也能够节约成本。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4和6所示,所述前冠梁与所述后冠梁平行。

本申请中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中,止水帷幕151由所述搅拌桩15与所有灌注桩11一起相互嵌套而成,止水帷幕151为沿所述曲线路径20弯曲的墙体;

本申请中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中,止水帷幕151由所述搅拌桩15与后端桩112一起沿所述后端冠梁13的长度方向依次嵌套形成,止水帷幕151为平行于所述后端冠梁13的纵向墙体;

本申请中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相交于图3和图4所示实施例的主要差别在于,止水帷幕151完全由各个搅拌桩15组成,且止水帷幕151与后端桩112之间间隔布置或相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基坑支护内支撑的连接装置及自调节轴力控制机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