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振装置

文档序号:1821324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防振装置 (Vibration-proof device ) 是由 林和宏 宫原亮 柴田治久 土方康种 多田和弘 于 2020-02-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振动发生源(10),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30a、30b),该防振橡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40),该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20)。振动发生源和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A vibration isolation device for suppressing transmission of vibration from a vibration generation source to a transmission target member is provided with: a vibration generation source (10) that generates vibration; and one or more vibration-proof rubbers (30a, 30b) fixed to the vibration generation source. The vibration generation source is supported by one or more support members (40) via each of the one or more vibration-proof rubbers, and the support members are fixed to the transmission target member (20). The vibration generation source and the one or more vibration-proof rubbers are set to: when the vibration generating source vibrates in six degrees of freed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aximum value and the minimum value of the resonance frequency of the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vibration generating source, one or more vibration-proof rubbers, and one or more support members is within 10 Hz. Each of the one or more vibration-proof rubbers contains 100 parts by mass of a silicone rubber and more than 0 part by mass and 3 parts by mass or less of a carbon nanotube.)

防振装置

关联申请的相互参照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28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编号2019-63334号,在此通过参照编入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振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对于氢化丁腈橡胶的含有碳纳米管的密封部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1/077596号公报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提高防振装置的防振效果而研究了下述结构的防振装置。以下,将该防振装置称作研究例的防振装置。

研究例的防振装置是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振动的传递被抑制的装置。该防振装置具备振动发生源和固定在振动发生源上的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固定在被传递部件上的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并且,振动发生源和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包含在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

根据该研究例的防振装置,与构造体的共振频率没有被汇集的以往的防振装置相比,能够提高在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更高的频率范围的防振效果。但是,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研究例的防振装置中,与以往的防振装置相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恶化。

此外,该技术问题不限于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被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的情况。可以认为,在汇集为此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处于比以往的防振装置小的规定的数值以内的情况下也同样会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的防振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观点,

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

振动发生源,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以及

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

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

振动发生源和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

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

由此,在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被汇集。因此,能够提高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范围内的防振效果。

而且,由此,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在从-100℃到80℃的温度范围中,该防振橡胶的衰减率tanδ比由天然橡胶构成的防振橡胶的衰减率tanδ大。因此,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被汇集,与防振橡胶由天然橡胶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动传递率,能够提高防振效果。

另外,根据其他观点,

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

振动发生源,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

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并支承振动发生源;以及

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固定于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中的与振动发生源相反的一侧,

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

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

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

由此,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被汇集。因此,能够提高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

而且,由此,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比0质量份大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在从-10℃到80℃的温度范围中,该防振橡胶的衰减率tanδ比由天然橡胶构成的防振橡胶的衰减率tanδ小。因此,使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被汇集,与防振橡胶由天然橡胶构成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动传递率,能够提高防振效果。

此外,对各结构要素等标注的带括弧的参照符号表示该结构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具体的结构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的左侧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3A是图1中的防振橡胶和接合于防振橡胶的螺纹部件的侧视图。

图3B是图3A中的IIIB-IIIB剖视图。

图3C是图1中的防振橡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中的四个防振橡胶的配置、重心位置G、弹性中心Sa、点P、点Q、点A、点B、点C、点D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5是用于表示图4中的点A与点D之间的距离、点B与点C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用于表示图4中的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点C与点D之间的距离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Ya、XYa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a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Ya、ZXa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a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Yb、XYb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b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Yb、ZXb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b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XYd、ZYd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d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Xd、ZYd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d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XYc、ZYc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c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ZXc、ZYc与防振橡胶的轴线Xc之间所形成的设置角度的图。

图15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的弹性中心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6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的弹性中心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7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的弹性中心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8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的弹性中心和重心位置的配置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19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中的振动方向Y、Z、Ψ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20是用于辅助图1的压缩机中的振动方向X、θ的说明的示意图。

图21是表示比较例1的装置和比较例2的装置的各自的振动传递率与频率的关系的图。

图22是表示CNT的混合比例分别为0phr、1phr、2phr时对硅酮橡胶的交变疲劳评价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23是表示CNT的混合比例分别为0phr、1phr、2phr时对硅酮橡胶和天然橡胶的粘弹性评价实验的结果的图。

图24是表示CNT的混合比例与防振橡胶的形状比a1/h的关系的图。

图25A是形状比a1/h较大的情况的防振橡胶的侧视图。

图25B是与图25A的防振橡胶相比形状比a1/h较小的情况的防振橡胶的侧视图。

图26是表示形状比a1/h与刚性恒定范围的最大负荷的关系的图。

图27是表示形状比a1/h比0.65大的情况和比0.65小的情况下的各自的负荷与位移的关系的图。

图28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29是从图28的左侧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侧视图。

图30是图28中的上侧支承部件的俯视图。

图31是表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中,用于说明六个振动模式下的共振频率的设定范围的频率与振动传递率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对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间彼此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2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是从压缩机10向车身20的振动的传递被抑制的装置。压缩机10是产生振动的振动发生源。压缩机10是车载空调装置用的压缩机。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压缩机10,使用了通过内置的电动机来驱动压缩机构的电动压缩机。车身20是从振动发生源被传递振动的被传递部件。

如图1、图2、图3A、图3B、图3C、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具备一个压缩机10和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防振橡胶30c未在图1、2中示出,而在图3A、图3B、图3C、图4中示出。以下,将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仅记载为防振橡胶30a、30b、30c、30d。

压缩机10经由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而支承于一个支承部件40。支承部件40经由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而支承于压缩机10。支承部件40包含四个脚部40a、40b、40c、40d和一个板状的固定部40e。四个脚部40a、40b、40c、40d和固定部40e构成为一体的部件。此外,四个脚部40a、40b、40c、40d也可以分别构成为单独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四个脚部40a、40b、40c、40d相当于多个支承部件。

防振橡胶30a、30b、30c、30d通过弹性变形来抑制来自压缩机10的振动经由支承部件40向车身20的传递。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分别由相同的材料构成。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含有硅酮橡胶和碳纳米管。即,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主要由硅酮橡胶和碳纳米管构成。以下,将碳纳米管记作CNT。CNT是carbon nanotube的简称。

硅酮橡胶是硅酮树脂中的橡胶状的材料。硅酮橡胶也被称为硅橡胶、硅元素橡胶的名称。硅酮橡胶从液状的状态通过硅酮的聚合反应而硬化来得到。硅酮橡胶根据反应的种类不同大致分为附加反应型和缩合反应型,但可以使用附加反应型和缩合反应型中的任一种。

CNT是相同的平面形状的石墨烯片成为单层或多层的同轴管状的物质。石墨烯片是由碳做成的六圆环网状组织。CNT也被称作碳纤维、石墨原纤维纳米管等名称。CNT的平均直径为10nm以上20nm以下。CNT的平均直径通过使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来测量。

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也可以包含与CNT不同的填充剂。作为填充材料,能够列举出二氧化硅、粘土、滑石等。

CNT分散于硅酮橡胶的未交联体。由此,形成了硅酮橡胶与CNT的混合物。该混合物中添加有交联剂,从而与硅酮橡胶交联。此时,成形为所希望的形状。由此制造防振橡胶30a、30b、30c、30d。

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分别是圆柱。圆柱是具有轴线的柱状。与轴线平行的轴线方向是圆柱的高度方向。与圆柱的轴线正交的横截面的形状是圆。此外,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也可以分别是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柱状。

在防振橡胶30a中的轴线方向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1a。螺纹部件112a粘接于防振橡胶30a的端面31a。螺纹部件112a紧固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a的内螺纹孔。这样,防振橡胶30a被固定于压缩机10。防振橡胶30a通过其端面31a支承压缩机10的脚部11a。

在防振橡胶30a中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2a。螺纹部件12a粘接于防振橡胶30a的端面32a。螺纹部件12a在穿过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a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42a紧固。这样,防振橡胶30a配置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a与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a之间。

在防振橡胶30b中的轴线方向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1b。螺纹部件112b粘接于防振橡胶30b的端面31b。螺纹部件112b紧固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b的内螺纹孔。这样,防振橡胶30b被固定于压缩机10。防振橡胶30b通过其端面31b支承压缩机10的脚部11b。

在防振橡胶30b中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2b。螺纹部件12b粘接于防振橡胶30b的端面32b。螺纹部件12b在穿过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b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42b紧固。这样,防振橡胶30b配置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b与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b之间。

在防振橡胶30c中的轴线方向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1c。螺纹部件112c粘接于防振橡胶30c的端面31c。螺纹部件112c紧固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c的内螺纹孔。这样,防振橡胶30c被固定于压缩机10。防振橡胶30c通过其端面31c支承压缩机10的脚部11c。

在防振橡胶30c中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2c。螺纹部件12c粘接于防振橡胶30c的端面32c。螺纹部件12c在穿过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c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未图示的螺母紧固。这样,防振橡胶30c配置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c与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c之间。

在防振橡胶30d中的轴线方向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1d。螺纹部件112d粘接于防振橡胶30d的端面31d。螺纹部件112d紧固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d的内螺纹孔。这样,防振橡胶30d被固定于压缩机10。防振橡胶30d通过其端面31d支承压缩机10的脚部11d。

在防振橡胶30d中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设置有端面32d。螺纹部件12d粘接于防振橡胶30d的端面32d。螺纹部件12d在穿过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d的贯通孔的状态下紧固于螺母42d。这样,防振橡胶30d配置于压缩机10的脚部11d与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d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40中,固定部40e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43固定于车身20。由此,支承部件40被固定于车身20。

接着,对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重心的位置的重心位置G与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XYZ坐标中的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1、2所示,XYZ坐标的Z轴与压缩机10设置于车身20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一致。此外,Z轴也可以不与压缩机10设置于车身20的状态下的上下方向一致。

如图4所示,将防振橡胶30a的轴线设为Xa。将防振橡胶30a的端面31a中的与Xa重合的点设为基准点A。基准点A是Xa与端面31a交差的交差点。将防振橡胶30b的轴线设为Xb。将防振橡胶30b的端面31b中的与Xb重合的点设为基准点B。基准点B是Xb与端面31b交差的交差点。将防振橡胶30c的轴线设为Xc。将防振橡胶30c的端面31c中的与Xc重合的点设为基准点C。基准点C是Xc与端面31c交差的交差点。将防振橡胶30d的轴线设为Xd。将防振橡胶30d的端面31d中的与Xd重合的点设为基准点D。基准点D是Xd与端面31d交差的交差点。

如图5所示,在从Y轴方向看防振橡胶30a、30d时,防振橡胶30a、30d以在防振橡胶30a、30d之间与Z轴平行且与重心位置G重合的假想线Ma作为中心线而成为线对称。因此,防振橡胶30a和假想线Ma之间的尺寸b与防振橡胶30d和假想线Ma之间的尺寸b一致。

如图5所示,在从Y轴方向看防振橡胶30b、30c时,防振橡胶30b、30c以在防振橡胶30b、30c之间与Z轴平行且与重心位置G重合的假想线Mb为中心线而成为线对称。因此,防振橡胶30b和假想线Mb之间的尺寸b与防振橡胶30c和假想线Mb之间的尺寸b一致。

如图6所示,在从X轴方向看防振橡胶30a、30b时,防振橡胶30a、30b以在防振橡胶30a、30b之间与Z轴平行且与重心位置G重合的假想线Mc为中心线而成为线对称。因此,防振橡胶30a和假想线Mc之间的尺寸a与防振橡胶30b和假想线Mc之间的尺寸a一致。

如图6所示,在从X轴方向看防振橡胶30c、30d时,防振橡胶30c、30d以在防振橡胶30c、30d之间与Z轴平行且与重心位置G重合的假想线Md为中心线而成为线对称。因此,防振橡胶30c和假想线Md之间的尺寸a与防振橡胶30d和假想线Md之间的尺寸a一致。

在本实施方式中,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基准点A、B、C、D配置在与X轴和Y轴平行的一个平面上。如图6所示,将这样的配置有基准点A、B、C、D的平面与重心位置G之间的最短距离设为尺寸c。以下,将像这样设定的尺寸a、b、c称作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搭载位置(a、b、c)。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A且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XYa。以下,将包含基准点A且与Z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a。如图7所示,将Xa与XYa之间从Xa到XYa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ZYa与Xa之间从ZYa到Xa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A且与Y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a。以下,将包含基准点A且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Xa。如图8所示,将Xa与ZYa之间从ZYa到Xa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Xa与ZXa之间从Xa到ZXa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B且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XYb。以下,将包含基准点B且与Z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b。如图9所示,将Xb与XYb之间从Xb到XYb平行面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ZYb与Xb之间从ZYb到Xb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B且与Y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b。以下,将包含基准点B且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Xb。如图10所示,将Xb与ZYb之间从ZYb到Xb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Xb与ZXb之间从Xb到ZXb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D且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XYd。以下,将包含基准点D且与Z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d。如图11所示,将Xd与XYd之间从Xd到XYd平行面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ZYd与Xd之间从ZYd到Xd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D且与Y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d。以下,将包含基准点D且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Xd。如图12所示,将Xd与ZYd之间从ZYd到Xd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Xd与ZXd之间从Xd到ZXd沿逆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C且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XYc。以下,将包含基准点C且与Z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c。如图13所示,将Xc与XYc之间从Xc到XYc平行面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ZYc与Xc之间从ZYc到Xc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以下,将包含基准点C且与Y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Yc。以下,将包含基准点A且与X轴和Z轴平行的平面称作ZXc。如图14所示,将Xc与ZYc之间从ZYc到Xc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将Xc与ZXc之间从Xc到ZXc沿顺时针方向形成的角度设为45度。

这样,Xa、Xb、Xc、Xd的设置角度被设定。

接着,如图4所示,在防振橡胶30a中,将在基准点A与Xa正交的线设为Ya。Ya是以Xa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线。在防振橡胶30b中,将在基准点B与Xb正交的线设为Yb。Yb是以Xb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线。在防振橡胶30c中,将在基准点C与Xc正交的线设为Yc。Yc是以Xc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线。在防振橡胶30d中,将在基准点D与Xd正交的线设为Yd。Yd是以Xd为中心沿径向延伸的线。

包含基准点A且与Xa正交的假想平面、包含基准点B且与Xb正交的假想平面、包含基准点C且与Xc正交的假想平面、包含基准点D且与Xd正交的假想平面这四个平面的交点是点Q。Ya是在基准点A与Xa正交的假想的直线中的通过点Q的线。Yb是在基准点B与Xb正交的假想的直线中的通过点Q的线。Yc是在基准点C与Xc正交的假想的直线中的通过点Q的线。Yd是在基准点D与Xd正交的假想的直线中的通过点Q的线。

这里,防振橡胶30a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防振橡胶30b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防振橡胶30c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以及防振橡胶30d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成为相同。以下,如图3C所示,将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称作刚性k1。

在防振橡胶30a中,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遍及以Xa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成为相同。在防振橡胶30b中,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遍及以Xb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成为相同。在防振橡胶30c中,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遍及以Xc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成为相同。在防振橡胶30d中,与轴线方向正交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遍及以Xd为中心的旋转方向而成为相同。

如图3C所示,防振橡胶30a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防振橡胶30b的径向的剪切刚性、防振橡胶30c的径向的剪切刚性以及防振橡胶30d的径向的剪切刚性是相同的刚性k2。换言之,在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每一个中,与轴线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剪切刚性和与轴线方向及第一方向这两方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剪切刚性都是相同的刚性k2。这点在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形状不限于圆柱状的情况,而是横截面的形状为正方形的柱状的情况下也是相同地。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配置和朝向,以使Xa、Xb、Xc、Xd在点P交差,并且Ya、Yb、Yc、Yd在点Q交差。此时,点P、点A、点B、点C、点D形成作为以它们各自为顶点的第一五面体的四角锥(以下,称作上侧四角锥)。点Q、点A、点B、点C、点D形成作为以它们各自为顶点的第二五面体的四角锥(以下,称作下侧四角锥)。

本实施方式的压缩机10的重心位置G配置在将上侧四角锥和下侧四角锥合在一起的区域内。具体而言,将点P和点Q连接的线段Sb包含重心位置G。在将沿着线段Sb测定的点P和重心位置G之间的距离设为Z2,并将沿着线段Sb测定的重心位置G和点Q之间的距离设为Z1时,Z1/Z2与k1/k2一致。由此,能够使压缩机10的重心位置G与压缩机10的弹性中心Sa一致。

接着,对压缩机10的弹性中心Sa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5所示,对压缩机10中的特定部位施加平移振动。此时,虽然压缩机10产生平移振动,但在不产生摆动振动的情况下,该特定部位是弹性中心Sa。

另一方面,如图16、图17所示,对压缩机10中的除弹性中心以外的部位施加平移振动。此时,压缩机10产生平移振动和摆动振动。

例如图16所示,对压缩机10中的与弹性中心Sa相比的上侧施加平移振动。此时,压缩机10产生平移振动和如箭头Ya那样以弹性中心Sa为中心的摆动振动。

如图17所示,对压缩机10中的与弹性中心Sa相的下侧施加平移振动。此时,压缩机10产生平移振动和如箭头Yb那样以弹性中心Sa为中心的摆动振动。

这样,即使对压缩机10中的特定部位施加平移振动,但在虽然压缩机10产生平移振动,而不产生摆动振动的情况下,该特定部位是弹性中心Sa。

这里,压缩机10的弹性中心Sa的位置由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搭载位置(a、b、c)、刚性k1、k2决定。如图18所示,使像这样决定的弹性中心Sa与重心位置G一致。

由此,在六个方向上,抑制了平移振动与摆动振动耦合,在六个方向上,独立地产生平移振动和摆动振动。其结果是,六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成为下述那样。

具体而言,如图19所示,共振频率fy是沿着从弹性中心Sa(即,重心位置G)向Y方向延伸的Y轴平移的平移振动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是以Y轴为中心向方向旋转(即,摆动)的振动的共振频率。

如图19所示,共振频率fz是沿着从弹性中心Sa(即,重心位置G)向Z方向延伸的Z轴平移的振动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fΨ是以Z轴为中心向Ψ方向旋转(即,摆动)的振动的共振频率。

如图20所示,共振频率fx是沿着从弹性中心Sa(即,重心位置G)向X方向延伸的X轴平移的振动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fθ是以X轴为中心向θ方向旋转(即,摆动)的振动的共振频率。

这里,在将Xa、Xb、Xc、Xd中的任意一个轴线作为Xa时,将Xa的方向向量设为(i、j、h)。以下,通过方向向量(i、j、h)、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搭载位置(a、b、c)以及刚性k1、k2来表示共振频率fx、fy、fzfΨ、fθ

首先,通过使用方向向量(i、j、h)的数式1的公式和数式2的公式来定义p、q。将m设为压缩机10的质量、将压缩机10的X方向的惯性力矩设为Ix、将压缩机10的Y方向的惯性力矩设为Iy、将压缩机10的Z方向的惯性力矩设为Iz

[数式1]

[数式2]

接着,通过数式3的公式和数式4的公式来表示p、q、搭载位置(a、b、c)以及刚性k1、k2的关系。

[数式3]

[数式4]

进而,用数式5表示p、q的关系。

[数式5]

R=p2+q2+1

这里,通过p、q、数式5的公式的R、搭载位置(a、b、c)以及刚性k1、k2,由数式6~数式11各自的公式表示共振频率fx、fy、fzfΨ、fθ

[数式6]

[数式7]

[数式8]

[数式9]

[数式10]

[数式11]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方向向量(i、h、j)、位置(a、b、c)、p、q、压缩机10的质量m、惯性力矩Ix、Iy、Iz、刚性k1、k2设定为最优值。由此,如数式12的公式表示的那样,使共振频率fx、fy、fzfΨ、fθ一致。

[数式12]

fx=fy=fz=fθ=fφ=fψ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设定为用于同时实现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耐久性和防振性能的频率。防振性能是指,对从压缩机10产生的振动传递至车身20的情况加以抑制的性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14所示,Xa、Xb、Xc、Xd的设置角度被设定为45度,因此数式13、数式14、数式15的每一个公式成立。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数式9、数式10、数式11、数式15这四个公式中,方向向量(i、h、j)、位置(a、b、c)、p、q、压缩机10的质量m、惯性力矩Ix、Iy、Iz、刚性k1、k2被设定为最优值。

[数式13]

p=q=1

[数式14]

R=3

[数式15]

“Xa、Xb、Xc、Xd的设置角度被设定为45度”也能够像如下那样说明。如图4所示,设定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配置和朝向,以使Xa、Xb、Xc、Xd在点P交差。此时,在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每一个中,将线Xa、Xb、Xc、Xd在与Z轴平行的方向上向包含基准点A、B、C、D且与X轴和Y轴平行的XY平面投影。此时,轴线Xa、Xb、Xc、Xd与X轴所成的角度为45度。同样地,将轴线Xa、Xb、Xc、Xd在与X轴平行的方向上向包含基准点A、B、C、D且与Y轴和Z轴平行的YZ平面投影。此时,轴线Xa、Xb、Xc、Xd与Y轴所成的角度为45度。同样地,将轴线Xa、Xb、Xc、Xd在与Y轴平行的方向上向包含基准点A、B、C、D且与Z轴和X轴平行的ZX平面投影。此时,轴线Xa、Xb、Xc、Xd与Z轴所成的角度为45度。

在压缩机10的动作时,压缩机10以六自由度产生振动。即,压缩机10产生沿着X轴平移的振动、以X轴为中心摆动的振动、沿着Y轴平移的振动、以Y轴为中心摆动的振动以及沿着Z轴平移的振动、以Z轴为中心摆动的振动。另外,在车辆行驶时,从车身20侧向压缩机10以六自由度施加振动。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的重心位置G与压缩机10的弹性中心Sa一致。因此,在六个方向上,独立地产生平移振动和摆动振动。由此,能够通过上述的公式表示六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

并且,压缩机10和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被设定为:六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即,设定压缩机10的质量、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刚性及配置。更详细地说,通过将方向向量(i、h、j)、位置(a、b、c)、p、q、质量m、惯性力矩Ix、Iy、Iz、刚性k1、k2设定为最优值,而使共振频率fx、fy、fzfΨ、fθ一致而成为一个规定频率fa。在压缩机10的质量m的设定中,可以通过对压缩机10附加锤,而经压缩机10的质量m设定为最优值。

此外,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是使压缩机10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该构造体包含压缩机10、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以及支承部件40。以六自由度使压缩机10振动是指,相对于压缩机10,在与彼此正交的三个轴的每一个平行的方向和以该三个轴的每一个为中心旋转的旋转方向这六个方向上使压缩机10振动。使压缩机10振动包含通过压缩机10自身的加振力使压缩机10振动和通过来自外部的加振力使压缩机10振动这两方。

这里,对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由天然橡胶构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1示出了比较例1的装置和比较例2的装置各自的频率与振动传递率的关系。

比较例1的装置在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由天然橡胶构成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不同。比较例1的装置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相同。

在比较例2的装置中,多个防振橡胶由天然橡胶构成,多个防振橡胶的配置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比较例2的装置中,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没有汇集为一个频率。在比较例2的装置中,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是25、33、47Hz等。

在比较例1的装置中,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具体而言,该规定频率fa是17Hz。能够在比共振频率高的频率下降低振动传递率。因此,如图21所示,在比17Hz高的频率范围中比较振动传递率,比较例1的装置的振动传递率比比较例2的装置的振动传递率低。因此,根据比较例1的装置,与比较例2的装置相比,能够优化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

但是,通过降低比较例2的装置的共振频率,也能够提高目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但是,为了降低共振频率,需要降低弹性部件的刚性。当降低弹性部件的刚性时,弹性部件的位移变大,弹性部件的耐久性降低。

与此相对,比较例1的装置的规定频率fa是17Hz,接近作为比较例2的装置所具有的共振频率中的振动传递率最高的共振频率的20Hz。根据比较例1的装置,能够不大幅降低共振频率而提高目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刚性的降低低下,从而抑制弹性部件的耐久性的降低。

但是,如图21所示,在比较例1的装置中,频率为17Hz时的振动传递率T1比比较例2的装置中的频率为20Hz附近时的振动传递率T2高。这样,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在比较例1的装置中,与比较例2的装置相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降低。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提高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作为各防振橡胶30a、30b、30c、30d,采用了含有硅酮橡胶和CNT的材料。相对于硅酮橡胶100质量份,CNT的混合比例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质量份”表示添加物相对于橡胶的质量的百分率,也记作“phr”。“phr”是parts per hundred ofrubber的省略记载。

采用硅酮橡胶作为橡胶材料的理由是,在使用温度范围的整体中,硅酮橡胶衰减性高,且弹性率的温度依存性低。使用温度范围是使用压缩机10的环境的温度范围,具体而言,是从-20℃到80℃的温度。向硅酮橡胶添加CNT的理由是为了提高硅酮橡胶的疲劳强度。另外,向硅酮橡胶添加CNT的理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硅酮橡胶的衰减性。

(相对于硅酮橡胶100质量份,CNT的混合比例大于0质量份的理由)

图22是CNT的混合比例分别为0phr、1phr、2phr时对硅酮橡胶的交变疲劳评价实验的结果。使用的硅酮橡胶、CNT、装置以及实验条件如下所述。

硅酮橡胶:信越化学公司的“KE-5540-U”

CNT:Nanocyl公司的“NC-7000”

装置:动态疲劳实验机

样本形状:JIS K6251中规定的哑铃状3号形

最大振幅应变:50~250%

如图22所示,在断裂次数为100000时,在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的硅酮橡胶(即,CNT0phr)中,推测为没有满足作为实际的使用时所要求的交变疲劳的条件的断裂应力σ≥0.5MPa。但是,在断裂次数为100000时,CNT的混合比例为1phr、2phr的硅酮橡胶(即,CNT1phr、CNT2phr)满足了断裂应力σ≥0.5MPa。实际的使用时所要求的交变疲劳的条件是指,在压缩机1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对各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要求的条件。断裂应力σ≥0.5MPa是根据以下公式和实际的使用时的条件计算出的值。在该计算中,防振橡胶的横截面的形状是正方形。

σ=MG/(a1 2·n)×S=0.5MPa

σ:断裂应力(即,施加于防振橡胶的最大应力)

M:压缩机的质量

G:最大振动

a1:作为防振橡胶的横截面的形状的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

n:橡胶的数量

S:安全率

M=6kg、G=40m/sec 2、a1=15mm、n=4、S=2

如图22所示,CNT的混合比例为1phr、2phr的硅酮橡胶与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的硅酮橡胶相比,断裂应力σ增大。由此可以推测,即使在CNT的混合比例比0phr大且小于1phr的情况下,与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的硅酮橡胶相比,断裂应力σ也增大。这样,通过向硅酮橡胶添加CNT,能够提高硅酮橡胶的疲劳强度。通过向硅酮橡胶添加CNT,存在满足实际的使用时所要求的交变疲劳的条件的可能性。

图23是CNT的混合比例分别为0phr、1phr、2phr时对硅酮橡胶的粘弹性评价实验的结果。使用的硅酮橡胶、CNT、装置和实验条件如下所述。

硅酮橡胶:信越化学公司制的“KE-5540-U”

CNT:Nanocyl公司制的“NC-7000”

装置:动态粘弹性装置

样本形状:宽度2mm、厚度1mm、长度10mm的竹简形状

应变:1%

频率:10Hz

如图23所示,天然橡胶的衰减率tanδ在从-20℃到20℃的温度范围中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少至从约0.6到约0.1。在从20℃到80℃的温度范围中,天然橡胶的衰减率tanδ为约0.1。这样,天然橡胶在使用温度范围的一部分中,衰减率tanδ低,在使用温度范围的整体中,衰减性的温度依存性高。

与此相对,在从-20℃到80℃的温度范围中,CNT的混合比例分别为1phr、2phr时的硅酮橡胶的衰减率tanδ为0.3以上。

此外,在从-20℃到80℃的温度范围中,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的硅酮橡胶的衰减率tanδ比0.25高。因此,推测为,即使在CNT的混合比例大于0phr且小于1phr的情况下,在从-20℃到80℃的温度范围中,衰减率tanδ也比0.25高。

这样,在添加了CNT的硅酮橡胶中,在使用温度范围的整体中,衰减性高,并且衰减性的温度依存性低。

根据以上可知,相对于硅酮橡胶100质量份,CNT的混合比例大于0质量份即可。

(相对于硅酮橡胶100质量份,CNT的混合比例为3质量份以下的理由)

图24示出了CNT的混合比例与防振橡胶的形状比a1/h的关系。如图25A、25B所示,形状比a1/h是横截面的一边a1与防振橡胶的高度h的比。防振橡胶的形状是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柱状。在高度h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当形状比a1/h变小时,横截面的一边a1变小。即,当形状比a1/h变小时,防振橡胶变细。

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时的形状比a1/h由为了使共振频率一致所需的防振橡胶的刚性决定。将CNT的混合比例从0起增大时的防振橡胶的刚性设为与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时的防振橡胶的刚性相同的大小。为此,如图24所示,随着CNT的混合比例变大,需要减小形状比a1/h。这是由于,当相对于硅酮橡胶的CNT的混合比例增大时,防振橡胶的硬度变大。

图26示出了形状比与刚性恒定范围的最大负荷的关系。刚性恒定范围是对防振橡胶施加负荷而使其变形时,防振橡胶的刚性为恒定的负荷的范围。即,如图27所示,刚性恒定范围是在表示负荷与位移的关系的曲线中,斜率恒定时的负荷的范围。

在压缩机10搭载于车辆的状态下,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从压缩机10或车身20受到的负荷的最大值是70N。负荷大于0且负荷为70N以下的范围是实际使用区域。如图26所示,在最大负荷为70N时,刚性为恒定的形状比a1/h是0.65。因此,需要形状比a1/h为0.65以上。如图27所示,在形状比a1/h大于0.65的情况下,即使刚性超过70N也是恒定的。但是,在形状比a1/h比0.65小的情况下,刚性在70N以下发生变化。在刚性恒定的情况下,通过使共振频率汇集,能够达成防振橡胶的耐久性和防振性的提高这两个目标。但是,在刚性变化的情况下,两个目标都不可能达成。

如图24所示,当CNT的混合比例大于3phr时,形状比a1/h为0.65以下。因此,在实际使用区域中,在CNT的混合比例为3phr以下时,能够实现与CNT的混合比例为0phr时的防振橡胶的刚性相同的大小。

因此,相对于硅酮橡胶100质量份,CNT的混合比例需要比3质量份小。

如以上的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中,与比较例1的装置相同地,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被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该规定频率fa是17Hz。因此,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中,与比较例1的装置相同地,也能够使比17Hz高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动传递率比比较例2的装置低。即,与比较例2的装置相比,能够提高比汇集后的共振频率高的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与比较例1的装置相同地,与比较例2的装置相比,能够不大幅降低共振频率而提高目标频率范围中的防振效果。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刚性的降低,能够抑制弹性部件的耐久性的降低。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分别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CNT。

这里,比较例1的装置的防振橡胶由天然橡胶构成。如图23所示,在从-10℃到80℃的温度范围中,CNT的混合比例为0质量份、1质量份、2质量份(即,0phr、1phr、2phr)的硅酮橡胶的衰减率tanδ大于天然橡胶的衰减率tanδ。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装置,在从-10℃到80℃的温度范围中,能够使频率为17Hz时的振动传递率降低至比频率为17Hz时的比较例1的装置的振动传递率低。

另外,如图23所示,在使用温度范围的全部的范围中,CNT的混合比例为1质量份以上且2质量份以下时的硅酮橡胶的衰减率tanδ都为0.3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装置中,CNT的混合比例优选1质量份以上且2质量份以下。由此,如图21所示,能够使频率为17Hz时的振动传递率从比较例1的振动传递率T1降低至比比较例2的振动传递率T2稍低的振动传递率T3。此外,图21中的T1是衰减率tanδ为0.1时的振动传递率。图21中的T3是衰减率tanδ为0.3时的振动传递率。这样,能够将共振频率下的防振效果提高至与比较例2的装置相同的等级。

(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压缩机10的脚部11a、11b、11c、11d与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a、40b、40c、40d之间配置有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8、29所示,在压缩机10的下侧配置有一个上侧支承部件50。在上侧支承部件50与下侧支承部件40之间配置有防振橡胶30a、30b、30c、30d。本实施方式的下侧支承部件40相当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40。另外,上侧支承部件50相当于第一支承部件。下侧支承部件40相当于第二支承部件。

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结构除了具备上侧支承部件50这点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相同。以下,以关于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中的上侧支承部件50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

上侧支承部件50相对于压缩机10配置在上下方向下侧。上侧支承部件50通过螺栓等紧固部件固定于压缩机10。如图30所示,上侧支承部件50是包含四个脚部51a、51b、51c、51d的一体的部件。此外,四个脚部51a、51b、51c、51d也可以分别构成为不同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四个脚部51a、51b、51c、51d相当于多个第一支承部件。

如有图28、29所示,防振橡胶30a固定于上侧支承部件50中的与压缩机10侧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防振橡胶30a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12a紧固于上侧支承部件50的脚部51a的内螺纹孔。另外,防振橡胶30a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2a在穿过下侧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a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42a紧固。

防振橡胶30b固定于上侧支承部件50中的与压缩机10侧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防振橡胶30b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12b紧固于上侧支承部件50的脚部51b的内螺纹孔。另外,防振橡胶30b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2b在穿过下侧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b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42b紧固。

防振橡胶30d固定于上侧支承部件50中的与压缩机10侧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防振橡胶30d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12d紧固于上侧支承部件50的脚部51d的内螺纹孔。另外,防振橡胶30d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2d在穿过下侧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d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42d紧固。

虽然图28、29中未示出,但图3A中的防振橡胶30c固定于上侧支承部件50中的与压缩机10侧相反的一侧。具体而言,图3A中的防振橡胶30c的轴线方向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12c紧固于上侧支承部件50的脚部51c的内螺纹孔。另外,图3A中的防振橡胶30c的轴线方向另一方侧的螺纹部件12c在穿过下侧支承部件40的脚部40c的贯通孔的状态下与螺母紧固。

这样,压缩机10经由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而支承于下侧支承部件40。

在本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的重心位置G与该物体的弹性中心Sa一致。由此,在六个方向上,独立地产生平移振动和摆动振动。

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通过p、q、数式5的公式的R、搭载位置(a、b、c)以及刚性k1、k2,分别由上述数式6~数式11各自的公式表示六个振动模式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是使压缩机10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该构造体包含压缩机10、上侧支承部件50、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以及下侧支承部件40。

这里,数式6、数式7、数式8各自的公式所含的“m”是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的质量。数式9的公式所含的“Ix”是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中的X方向的惯性力。数式10的公式所含的“Iy”是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中的Y方向的惯性力矩。数式11的公式所含的“Iz”是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中的Z方向的惯性力矩。

并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压缩机10、上侧支承部件50以及防振橡胶30a、30b、30c、30d被设定为: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即,设定压缩机10的质量、上侧支承部件50的质量、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刚性及配置。

而且,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CNT。

因此,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同时实现防振橡胶的耐久性和防振效果,而设定为共振频率与17Hz一致。但是,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共振频率也可以如下述那样,设定为与17Hz以外的规定的频率一致。

以负荷F对压缩机10施加振动时的防振橡胶的应变ε由数式16表示。数式16中的F由数式17表示。另外,共振频率由数式18表示。

[数式16]

[数式17]

[数式18]

ε:防振橡胶的应变

F:施加于压缩机的力

k:防振橡胶的刚性

L:防振橡胶的长度

εtrg:应变的耐久临界值

G:加速度

n:防振橡胶的数

式中“m”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是压缩机10的质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是压缩机10和上侧支承部件50合在一起后的物体的质量。

如数式16那样,为了确保防振橡胶的耐久性,应变ε被设为εtrg以下。根据数式16、数式17能够求出该情况下所需的刚性k的最小值。而且,根据求出的刚性k的最小值和数式18能够求出该情况下所需的共振频率fr的最小频率fmin

具体而言,m=6.0kg、n=4、G=40m/sec2、εtrg=30%、L=30mm时,fmin=15Hz。因此,为了确保防振橡胶的耐久性,需要将共振频率设为15Hz以上。

另外,频率f中的振动传递率H(f)能够通过数式19的公式求出。数式19的公式是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时的公式。

[数式19]

fr:共振频率

tanδ:防振橡胶的衰减率

如图31所示,为了使比共振频率fr高的频率f1中的振动传递率为目标值Htrg以下,需要使共振频率fr为fmax以下。在实际使用时,要求使f1=83Hz下的振动传递率为Htrg=-20dB以下。根据数式19,该情况下所需的共振频率fr为25Hz以下。

因此,为了同时实现防振橡胶的耐久性和防振效果,将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设定为与从15Hz到25Hz的范围内的17Hz以外的规定频率一致即可。只要像这样设定,就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但是,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也可以不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汇集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从15Hz到25Hz的10Hz的范围内即可。即,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10Hz以内即可。即使在该情况下,推测也能够得到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2)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用了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但是,也可以使用四个以外的数量的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成为一个规定频率,或这些共振频率fx、fy、fzfΨ、f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下即可。简单地说,在本发明中,使用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即可。

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承部件40的脚部的数量随着防振橡胶的数量的变更而变更。同样地,第二实施方式的下侧支承部件40的脚部的数量和上侧支承部件50的脚部的数量随着防振橡胶的数量的变更而变更。

(3)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一致。但是,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也可以不一致。即使在该情况下,只要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成为一个规定频率,或这些共振频率fx、fy、fzfΨ、fθ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下即可。

即使在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不一致的情况下,也优选设定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以使压缩机10的重心位于图4所示的第一五面体和第二五面体合在一起后的假想区域的内部。图4所示的第一五面体和第二五面体如以下那样决定。在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的每一个中,将轴线Xa、Xb、Xc、Xd设为第一线Xa、Xb、Xc、Xd。将第一线Xa、Xb、Xc、Xd与端面31a、31b、31c、31d交差的点设为基准点A、B、C、D。将在基准点A、B、C、D与轴线Xa、Xb、Xc、Xd正交的假想的直线Ya、Yb、Yc、Yd设为第二线Ya、Yb、Yc、Yd。然后,设定防振橡胶30a、30b、30c、30d,以使第一线Xa、Xb、Xc、Xd在点P交差,且第二线Ya、Yb、Yc、Yd在点Q交差。此时,形成了以基准点A、B、C、D、以及P点为顶点的假想的第一五面体。形成了以基准点A、B、C、D、以及Q点为顶点的假想的第二五面体。

但是,优选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一致。在该情况下,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如数式6~数式11的公式那样,由和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不一致的情况相比简单化了的公式表示。因此,和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不一致的情况相比,容易使这些共振频率fx、fy、fzfΨ、fθ一致。

为了使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一致,具体而言,如以下那样设定压缩机10和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四个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相同。与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轴线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的剪切刚性和与防振橡胶30a、30b、30c、30d各自的轴线方向和第一方向这两方正交的第二方向的剪切刚性相同。在四个弹性部件的每一个中,将轴线方向的剪切刚性设为k1,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剪切刚性设为k2。在将压缩机10的重心的位置设为重心位置G时,将P点与Q点连结的线段Sb包含重心位置。在将沿着线段Sb测定的重心位置与Q点的距离设为Z1,并将沿着线段Sb测定的重心位置G与P点的距离设为Z2时,Z1/Z2与k1/k2一致。由此,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一致。

(4)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重心位置G与弹性中心Sa一致。而且,如图7~图14所示,Xa、Xb、Xc、Xd的设置角度被设定为45度。由此,能够用同一个公式表示共振频率fx、fy、fz。但是,如果六个振动模式中的共振频率fx、fy、fzfΨ、fθ汇集为一个规定频率fa,则Xa、Xb、Xc、Xd的设置角度也可以不是45度。

(5)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防振橡胶的形状是圆柱或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方柱。但是,防振橡胶的形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作为其他形状,能够列举出横截面为多边形的柱状等。

(6)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压缩机10配置于车身20的上侧。但是,压缩机10也可以配置于车身20的下侧。

(7)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发生源使用了压缩机10。但是,作为振动发生源,也可以将压缩机10以外的机器用作振动发生源。另外,从振动发生源被传递振动的被传递部件也可以是车身20以外的物体。作为被传递部件,能够列举出火车、飞机等移动体的部件或非移动体的部件。

(8)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而能够适当变更,还包含各种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另外,上述各实施方式并不是相互无关的,除了明确不能组合的情况之外,能够适当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认为是必须的情况等之外,并不一定是必须的。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的个数、数值、量、范围等数值的情况下,除了特别明示为必须的情况以及原理上明确地限定于特定的数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特定的数。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提及构成要素等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时,除了特别明示的情况以及原理上限定于特定的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的情况等之外,并不限定于该材质、形状、位置关系等。

(总结)

根据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一部分或全部所示的第一观点,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振动发生源,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该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振动发生源和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

另外,根据第二观点,抑制振动从振动发生源向被传递部件的传递的防振装置具备:振动发生源,该振动发生源产生振动;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该第一支承部件固定于振动发生源,并支承振动发生源;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该防振橡胶固定于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中的与振动发生源相反的一侧。振动发生源经由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而支承于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承部件,该第二支承部件固定于被传递部件。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以及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被设定为:振动发生源以六自由度振动时的包含振动发生源、一个以上的第一支承部件、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以及一个以上的第二支承部件的构造体的共振频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为10Hz以内。一个以上的防振橡胶的每一个含有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和大于0质量份且为3质量份以下的碳纳米管。

另外,根据第三观点,相对于100质量份的硅酮橡胶,防振橡胶所含的碳纳米管的混合比例为1质量份以上且2质量份以下。由此,能够在从-20℃到80℃的温度范围中使硅酮橡胶的衰减率tanδ为0.3以上。因此,能够进一步降低汇集后的共振频率的频率范围中的振动传递率,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振效果。

3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安全系统和包括安全系统的材料测试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