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散煎方法

文档序号:1823025 发布日期:2021-11-12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中药散煎方法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owder decoction method ) 是由 颜志红 杨盆盆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中药煎熬、混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散煎方法,包括上桶、加水煎药、平移、出液及二煎混液等步骤,其中,通过在药液输出保持的过程中,利用将煎药机进行阶梯设置,配合能堆叠设置进行药液输出的煎药容器与保温容器,实现药液煎熬后的煎药容器可以直接通过平移至保温容器上方后,就能直接通过煎药容器底部的单向装置进行输出,无需抓取倾倒,大大的简化了一煎、二煎药液过滤、输出、混合的工作过程,更加的快速、便捷。(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and mixing processing, in particular to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lk deco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feeding a barrel, adding water for decoction, translating, discharging liquid, mixing the liquid with two decoctions and the like, wherein in the process of outputting and maintaining the liquid medicine, the decoction machine is arranged in a ladder way, and a decoction container and a heat insulation container which can output the liquid medicine are arranged in a stacking way in a matched way, so that the decoction container after the liquid medicine is decocted can be directly translated to the upper part of the heat insulation container, and then can be directly output through a one-way device at the bottom of the decoction container without grabbing and dumping, the working processes of filtering, outputting and mixing the first decoction and the second decoction are greatly simplified, and the method is quicker and more convenient.)

一种中药散煎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煎熬、混药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中药散煎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煎药过程中需要使用煎药机将煎药锅里的药材和清水进行加热,煎煮出汤剂,但是现有的煎药锅在完成煎药后,需要将煎煮好的汤剂从煎药锅内倒出,然后再次加入清水与原有的药材进行二次的煎煮,在二次煎煮完成后,将一次、二次煎煮后的汤剂进行混合,而在两次的煎煮汤剂倾倒过程中,现有的方式是直接将煎药锅提起进行倾倒,并且在倾倒过程中,还要避免煎药锅内的药材随汤剂流出,整个过程操作起来非常的麻烦,并且现有的煎药机只用于进行中药的煎煮,结构功能简单,无法运用于中药的自动煎煮工作。

申请人于2020年12月30日申请了一件专利申请号为CN202011625982.5的发明专利,该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模块式煎药机,包括:操作台和支架组件;操作台上设置第一传送机构和第二传送机构;操作台上还设置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旁侧设置有上水清洁装置;支架组件位于操作台的旁侧,并在位于操作台的上方设有沿操作台长度方向的横向滑轨和沿操作台的宽度方向的纵向滑轨;纵向滑轨与横向滑轨滑动连接,以使纵向滑轨能够沿横向滑轨在操作台的上方移动;其中,纵向滑轨上滑动安装有夹持装置和转桶装置;夹持装置具有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适用于夹持煎药容器;转桶装置具有第二夹持部,第二夹持部适用于夹持煎药容器并控制煎药容器倾斜;操作台上还设置有用于盛装由煎药容器煎制的汤剂的暂存桶。

申请人通过利用夹持装置与转桶装置进行汤剂的输出转存,结构繁琐,且整个工作过程十分的麻烦,大大的降低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散煎方法,其通过在汤剂输出保持的过程中,利用将煎药机进行阶梯设置,配合能堆叠设置进行汤剂输出的煎药容器与储液容器,实现汤剂煎熬后的煎药容器可以直接通过平移至储液容器上方后,就能直接通过煎药容器底部的单向装置进行输出,无需抓取倾倒,大大的简化了一煎、二煎汤剂过滤、输出、混合的工作过程,更加的快速、便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药散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上装容器,将盛装有中药材的煎药容器及空白的储液容器呈高低错落姿态上装到煎药机上;

步骤b、加热煎药,由所述煎药机对所述煎药容器进行加热煎煮形成一煎汤剂;

步骤c、平移,将完成煎煮的所述煎药容器移动堆叠到所述储液容器的上方;

步骤d、出液,所述煎药容器内一煎汤剂输入到储液容器,所述煎药机对所述储液容器进行加热保温;

步骤f、汤剂混合,完成出液后的所述煎药容器逆向平移复位,加水后复步骤b至步骤d,将煎煮形成的二煎汤剂输入到所述储液容器内与一煎汤剂混合。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c中,所述煎药容器通过横向平移的方式堆叠到所述储液容器的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a至步骤f中,所述煎药机上设置有呈阶梯分布的煎药平台与保温平台,所述煎药平台用于加热置于其上的所述煎药容器,所述保温平台用于加热保温置于其上的所述储液容器。

作为改进,所述煎药平台水平高度大于等于所述保温平台上的煎药容器顶部的水平高度。

作为改进,所述煎药平台上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煎药容器进行加热的加热模块围绕所述加热模块设置有若干的用于对所述煎药容器的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所述保温平台上置有用于对所述储液容器进行加热保温的保温模块。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b及步骤f中,所述煎药容器通过设置于所述煎药机上的加注机构进行清水加注。

作为改进,所述加注机构包括对所述煎药容器进行清水加注的加液管,该加液管的进液端连接用于供应清水的供液设备。

作为该所述步骤b及步骤f中,所述加液管由升降器带动沿竖直方向下降后,对所述煎药容器进行清水加注。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b及所述步骤f中,所述煎药容器进行煎煮时,安装于所述加液管的出液端上的密封盖密封所述煎药容器顶部开口。

作为改进,所述密封盖的下方正对所述加液管的出液端位置处安装有碗状的对冲器,该对冲器的碗状空间正对所述加液管设置,所述步骤b及所述步骤f中,加水时,所述对冲器对加注到所述煎药容器内的清水进行缓冲,煎煮时,所述对冲器对所述煎药容器内的汤剂蒸汽进行导向。

作为改进,所述步骤c及所述步骤f中,堆叠设置的所述煎药容器与所述储液容器之间设置有连通装置,所述煎药容器通过所述连通装置将汤剂输入到所述储液容器内。

作为改进,所述连通装置包括位于煎药容器底部的单向装置,该单向装置处罩设有滤芯;

所述储液容器的顶部设置有开启所述单向装置的开阀装置,所述煎药容器与所述储液容器堆叠时,所述开阀装置开启所述单向装置,所述煎药容器内的汤剂输入向所述储液容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利用将煎药机进行阶梯设置,配合能堆叠设置进行汤剂输出的煎药容器与储液容器,实现汤剂煎熬后的煎药容器可以直接通过平移至储液容器上方后,就能直接通过煎药容器底部的单向装置进行输出,无需抓取后提升进行倾倒,大大的简化了中药一煎、二煎汤剂过滤、输出、混合的工作过程,更加的快速、便捷;

(2)本发明通过设置加注机构,利用加注机构对煎药容器进行清水的自动加注,且在清水加注的过程中,在煎药容器的顶部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盖进行密封,保证加注的清水不会飞溅到桶外;

(3)本发明通过在密封盖上设置了碗状的对冲器,利用对冲器对加注机构加注的清水进行平缓的分散,使得清水能平缓且分散的加注到煎药容器内,避免加注清水时,造成清水在煎药容器内飞溅;

(4)本发明通过设置对冲器的碗状空间对准加液管的出液端,在煎药容器进行中药汤剂煎煮的过程中,产生的汤剂蒸气,可以通过对冲器的导向,使得汤剂蒸汽在煎药容器内进行循环流转,保证汤剂的药效的留存。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汤剂保温效果好,汤剂药效锁定效果好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药煎熬、混药加工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位本发明实施例一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煎药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煎药容器与储液容器堆叠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煎药容器底部的单向装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煎药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加注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密封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煎药容器上对冲器缓冲清水加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煎药容器上对冲器导向汤剂蒸汽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保温模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八储液容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储液容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储液容器上对冲器导向汤剂蒸汽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中药散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上装容器,将盛装有中药材的煎药容器2及空白的储液容器3呈高低错落姿态上装到煎药机1上;

步骤b、加热煎药,由所述煎药机1对所述煎药容器2进行加热煎煮形成一煎汤剂;

步骤c、平移,将完成煎煮的所述煎药容器2移动堆叠到所述储液容器3的上方;

步骤d、出液,所述煎药容器2内一煎汤剂输入到储液容器3,所述煎药机1对所述储液容器3进行加热保温;

步骤f、汤剂混合,完成出液后的所述煎药容器2逆向平移复位,加水后复步骤b至步骤d,将煎煮形成的二煎汤剂输入到所述储液容器3内与一煎汤剂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至步骤f中,所述煎药机1上设置有呈阶梯分布的煎药平台11与保温平台12,所述煎药平台11用于加热置于其上的所述煎药容器2,所述保温平台12用于加热保温置于其上的所述储液容器3。

所述煎药平台11高度大于所述保温平台12上的煎药容器2顶部的高度。

所述煎药平台11上设置有加热模块111,所述煎药平台11上围绕所述加热模块111设置有若干的用于对所述煎药容器2的底部进行限位的限位块112。

加热模块111及保温模块121均优选采用电磁加热机构。

所述保温平台12上向内凹陷设置有用于对所述储液容器3进行加热保温的保温模块121。

所述煎药容器2的底部安装有排出汤剂的单向装置21,该单向装置21处罩设有滤芯22;

所述储液容器3的顶部设置有开启所述单向装置21的开阀装置31,所述煎药容器2与所述储液容器3堆叠时,所述开阀装置31开启所述单向装置21。

其中,所述单向装置21由阀门嘴211及阀芯212组成,所述阀门嘴211固定安装于所述煎药容器2的底部,该阀门嘴211上的阀门孔213贯通所述煎药容器2的底部;

所述阀芯212通过固定设置的安装板214安装于所述阀门孔213处,该阀芯212用于密封所述阀门孔213,所述阀芯212吊设于所述安装板214上,且该阀芯212与所述安装板214之间抵触安装有驱动所述阀芯212复位的弹性件215。

需要说明的是,煎药容器2置于煎药平台11上,储液容器3置于保温平台12上,在进行第一煎煮之前,煎药容器2内加入中药材已经注入清水进行浸泡,因此不需再进行加水,煎药平台11对煎药容器2进行加热,使得中药与清水煎煮成一煎汤剂,完成一次煎煮后,通过抓料机械手抓取煎药容器2,将煎药容器2平移到储液容器3的正上方,使得煎药容器2与储液容器3堆叠,堆叠时,煎药容器2下移,储液容器3上呈杆状设置的开阀装置31上顶煎药容器2上的单向装置21中的阀芯212,使得阀芯212上移,打开阀门孔213,使得煎药容器2内的汤剂通过滤芯22的过滤后,通过阀门孔213流道储液容器3内进行加热保温存储。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一煎汤剂完成输出后,抓料机械手抓取煎药容器2平移回煎药平台11上,一旦煎药容器2平移回煎药平台11,在弹性件215的作用下,阀芯复位,重新密封阀门孔213,之后再次向煎药容器2内加注清水与原有的药材,进行煎煮,形成二煎汤剂,再将二煎汤剂与一煎汤剂进行混合,获得最终的中药汤剂。

在此着重强调的是,本发明中的煎药容器2与储液容器3的具体数量可以依据实际生产加工状况进行调整,相应的煎药平台11与保温平台12的数量可以依据实际生产加工状况进行调整,且本发明中煎药容器2的单向装置21与开阀装置31数量及结构并不仅局限于本实施例中记载的数量及结构,凡是能满足本发明数量及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参考实施例1,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二一种中药煎药、混药系统,如图2与图6所示,所述步骤b及步骤f中,所述煎药容器2通过设置于所述煎药机1上的加注机构4进行清水加注。

其中,所述加注机构4包括对所述煎药容器2进行清水加注的加液管42,该加液管42的进液端连接用于供应清水的供液设备。

所述步骤b及步骤f中,所述加液管42由升降器41带动沿竖直方向下降后,对所述煎药容器2进行清水加注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加注机构4的设置,使得煎药容器2在进行一煎、二煎的过程中,可以自动对煎药容器2进行清水的加注,无需人工操作,工作过程更加的快捷、顺畅。

进一步说明的是,加注机构4升降调节设置是为了使得加注清水时,加注的清水,加液管42可以伸入到煎药容器2的内部进行加液,不会导致清水四溅,并且在完成加注后,汤剂煎煮完成后,加液管42上升后,可以使得抓料机械手可以顺畅的抓取煎药容器2进行转移,不会导致加液管42与煎药容器2的转移出现干涉。

其中,升降器41优选为电动推杆。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一种中药煎药、混药系统的实施例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二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二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二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三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7所示,所述步骤b及所述步骤f中,所述煎药容器2进行煎煮时,安装于所述加液管42的出液端上的密封盖421密封所述煎药容器2顶部开口。

进一步说明的是,密封盖421弹性浮动安装于所述加液管42上,在密封盖421下降盖在煎药容器2上时,安装于密封盖421上方的加压弹性件压缩,将密封盖421压紧在所述煎药容器2的顶部。

需要说明的是,在煎药容器2进行中药汤剂的煎煮过程中,需要使用密封盖将煎药容器2的顶部开口进行密封,使得煎药容器2在进行汤剂煎煮过程中,温度保持的更好,同时,密封盖421安装于加液管42的出液端上,在加液管42抬升时,密封盖421也随之抬升,使得后续煎药容器2完成汤剂煎煮后,密封盖421仍能在该处与其他的煎药容器2进行配合,避免了过多的密封盖的投入使用。

实施例四:

图8为本发明一种中药煎药、混药系统的实施例四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三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三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三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四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8与图9所示,所述密封盖421的下方正对所述加液管42的出液端位置处安装有碗状的对冲器422,该对冲器422的碗状空间正对所述加液管42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盖421上设置了对冲器422,利用对冲器422可以在加注机构4对煎药容器2进行清水加注时,清水首先流通到对冲器422的碗状空间内,在从对冲器422的碗状空间慢慢的向外平衡的漫流,使得清水平缓的加注到煎药容器2内,避免了煎药容器2加水时,清水四散,导致水分飞溅。

并且,在煎药容器2进行汤剂的蒸煮过程中,对冲器422对煎药容器2内产生的汤剂蒸汽进行导向,使得汤剂蒸汽在煎药容器2内进行循环流转,使得煎药容器2内的汤剂的药效能得到更好的保存,且汤剂蒸汽不会灌入到加液管42内,导致药效的流失。

实施例五:

图10为本发明一种中药煎药、混药系统的实施例五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其中与实施例四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四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四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五与实施例四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0所示,所述保温模块121包括固定支架1211、称重器1212、隔热板1213及加热器1214,所述称重器1212固定安装在固定支架1211上,所述隔热板1213安装于称重器1212的上方,分隔所述称重器1212与加热器1214,所述加热器1214通过导轴与导套组成的升降滑动组滑动安装于所述隔热板1213上,且加热器1214与隔热板1213之间设置弹性支撑件1215,利用弹性支撑件1215达到加热器1214升降调节的目的。

进一步的,储液容器3的下部设置有与煎药容器2的下部单向装置21相似的出料装置30,该出料装置30用于输出储液容器3内的汤剂。

更进一步的,加热器1214呈环形设置,所述隔热板1213上正对所述加热器1214中心通孔的位置处设置于接液盒1216,该接液盒1216的底部设置有输液管1217。

需要说明的是,储液容器3直接置于加热器1214上,该加热器1214为电磁加热装置,加热器1214通过弹性支撑件1215的弹性支撑,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调节,同时也对储液容器3进行缓冲,称重器1212用于称量储液容器3及桶内汤剂的质量,为了避免加热器1214与称重器1212的直接接触,通过设置隔热板1213进行隔离设置。

进一步说明的是,接液盒1216用于接取所述储液容器3的出料装置30在泄露时,漏出的汤剂,对储液容器3起到进一步的保障作用。

实施例六:

图11为本发明一种中药煎药、混药系统的实施例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1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七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七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七的区别点。该实施例八与实施例七的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11至图15所示,所述储液容器3的顶部开口处覆盖设置有保温盖32,保温盖32上凸起设置有接料嘴321,该接料嘴321与所述单向装置21上的阀门嘴211穿插配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盖32的下方正对所述接料嘴221的部位处设置有对冲器422。

并且,所述对冲器422的碗状空间正对所述接料嘴321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煎药容器1内的汤剂向储液容器3内输入时,利用对冲器422,将汤剂进行分散,使得汤剂平缓的输入到储液容器3内,此外,利用对冲器422的设置,使得储液容器3内的汤剂在进行保温过程中,汤剂产生的蒸汽到底对冲器422的位置处时,蒸汽会依靠对冲器422的导向,避免汤剂蒸汽从接料嘴221处向外排出,锁住了汤剂的药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制作新工艺及打孔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