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底模结构及楼板浇筑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42791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1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底模结构及楼板浇筑施工方法 (Bottom die structure and floor slab pou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 是由 何洪 陈韬 周磊 张瑜 季泽华 黄航斌 郝寅森 王晓明 洪小龙 于 2021-09-2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底模结构及楼板浇筑施工方法,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其中,底模结构包括支撑梁及设于支撑梁一侧的支撑组件,支撑梁具有上翼缘,支撑组件具有高度可调的支撑端,底模铺设于支撑端上并位于上翼缘下方,在上翼缘上铺设第一钢筋组,并在底模上铺设第二钢筋组,第一钢筋组和第二钢筋组的捆扎厚度相同,以使底模和上翼缘对应的浇筑高度形成落差。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有利于满足不同高低落差的楼板浇筑需求,同时,有利于进行楼板支撑体系的安装和拆除工作,提升工作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ottom die structure and a floor slab pouring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 bottom die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meeting the floor slab pouring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heights and different falls, and meanwhile, is beneficial to the installation and removal work of a floor slab supporting system, and improves the working efficiency.)

一种底模结构及楼板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模结构及楼板浇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楼板的施工流程为先测量放线,确定楼板施工平面,再搭设支撑体系,包括纵横杆、扫地杆、斜撑和剪刀撑,再在支撑体系上方搭设模板,再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其整体拆除工序繁琐。

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采用在钢梁上设置托杆,在托杆上搭设模板,通过钢梁和托杆的组合来替代传统的支撑体系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传统支撑体系拆除工序繁琐的问题。

然而,采用上述改进后的方案,支撑体系的标高仍然不便于调整,当楼板要求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标高时,例如在浇筑卫生间底面的楼板时,采用该支撑体系支撑的模板不容易浇筑形成具有高低落差的楼板结构,不利于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模板支撑体系不便于进行调整标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底模结构及采用上述底模结构进行楼板浇筑施工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底模结构,包括:

支撑梁,具有上翼缘和下翼缘,所述上翼缘的上方适于支撑浇筑楼板;

支撑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梁一侧,所述支撑组件具有高度可调的支撑端;

底模,铺设于所述支撑端上,并位于所述上翼缘下方;

第一钢筋组,铺设于所述浇筑楼板上;

第二钢筋组,铺设于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的捆扎厚度相同,以使所述底模和所述上翼缘对应的浇筑高度形成落差。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端上铺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托杆,所述底模设于所述托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杆包括托体,及可动的套设于所述托体中的套杆,所述套杆为分设于所述托体两端的两个。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支撑梁的下翼缘上,所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支撑所述底模上,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通过驱动进行轴向相对移动,从而对所述底模的高度进行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通过螺纹结构配合进行高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柱上螺接有与所述连接件的顶部上表面抵紧的紧固件。

进一步地,各所述托杆之间固定连接有约束所述托杆运动的预制连接杆。

进一步地,所述托杆上设有若干沿所述托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楼板浇筑施工方法,采用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底模结构,并包括以下步骤:

将支撑组件固设于支撑梁的下翼缘上,在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底模;

调整所述支撑组件,使所述底模位于所述上翼缘下方;

将捆扎的第一钢筋组铺设于上翼缘上,将捆扎的第二钢筋组铺设于底模上,所述第一钢筋组和所述第二钢筋组的捆扎厚度相同;

进行浇筑工作。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由于在支撑梁上设置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的支撑端高度可调,底模铺设于支撑端上而可对底模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对不同高度楼板进行浇筑,此底模结构替代使用传统大型立柱支撑,也避免为适应不同浇筑高度需要而进行多次的组装和拆卸工作,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

此外,第一钢筋组和第二钢筋组的捆扎高度相同,在进行浇筑时,由于需要对钢筋组的浇筑高度相同,从而便于使待浇筑楼层高度和浇筑楼板的高度形成落差,高度落差的楼板有利于避免卫生间等使用环境下的积水外流,从而有利于形成理想的施工效果。

2.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在底模和支撑端之间设置有托杆,由于该托杆包括托体及可动的套设于托体中的套杆,当实际浇筑跨度过长时,可将套杆滑出托体固定,实现托杆的长度调节,从而有利于节省大尺寸支撑材料的使用,并有利于适配不同跨度需求,保证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

3.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第一支撑柱上连接有连接件,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有与第一支撑柱同轴设置的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在连接件内上下可动设置,经由此设置,可便于对任一支撑柱调节以实现支撑组件支撑端的高度调节,调节方式简单可靠,并具有稳固的支撑效果。

4.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第二支撑柱上设有与连接件的顶部上表面抵紧的紧固件,紧固件可进一步增强第二支撑柱和连接件的连接效果,提升第二支撑柱的支撑强度。

5.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在底模和支撑梁之间固连有抗剪件,可增强底模模板在浇筑过程中的抗剪作用力,防止底模上进行浇筑的楼板变形,保证正常的施工效果。

6.本发明提供的底模结构,在托杆上设置有支撑件,由于支撑件对应底模的抵接面为平面,而可进一步提升对底模的支撑效果,防止底模偏移变形影响正常的浇筑工序。

7.本发明提供的楼板浇筑施工方法,由于采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底模结构,因此具有底模结构所有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模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梁;2、底模;3、第一钢筋组;4、第二钢筋组;5、托杆;

101、上翼缘;102、下翼缘;

201、第一支撑柱;202、第二支撑柱;203、连接件;204、紧固件;205、抗剪件;

301、预制连接杆;302、支撑件;303、托体;304、套杆;305、预制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底模结构,用于对需要形成高度落差的楼板进行浇筑。

其中,该底模结构包括支撑梁1,及设于支撑梁1一侧的支撑组件,底模2支设于支撑组件上,支撑梁1上铺设第一钢筋组3,并在底模2上铺设第二钢筋组4,第一钢筋组3和第二钢筋组4的捆扎厚度相同,以使底模2和上翼缘101对应的浇筑高度形成落差。

具体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梁1可采用现有成熟工艺制作的工字梁,其具有上方的上翼缘101和底面的下翼缘102,支撑组件经螺栓固连于支撑梁1的下翼缘102上,在此,支撑梁1为相对布置的两个,支撑组件分设于各支撑梁1对应内侧面所在的下翼缘102位置,以便于搭设底模2。作为可替换的一种实施方式,支撑组件和下翼缘102之间也可通过点焊固定。

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具有高度可调的支撑端,作为其中的一种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该支撑组件包括固定安装于下翼缘102上的第一支撑柱201,及连接于第一支撑柱201上端的连接件203,连接件203的上端连接有与第一支撑柱201同轴设置的第二支撑柱202,部分第一支撑柱201和部分第二支撑柱202位于连接件203内,且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2在连接件203内上下可动设置。

作为可替换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支撑柱201和第二支撑柱202的尺寸相同,并均为带有螺纹的圆柱形,连接件20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螺纹孔,其内部镂空以便于观察,第一安装柱和第二安装柱分别螺接与连接件203的上下端,第二支撑柱202的顶端作为支撑组件的支撑端。当需要进行高度调节时,调节第一支撑柱201或第二支撑柱202使其相对连接件203上下动作。

此外,于第二支撑柱202上螺接有与连接件203的顶部上表面抵紧的紧固件204,由于第二支撑柱202受底模2等上部组件的压力强度较大,设置的紧固件204可进一步增强第二支撑柱202在连接件203上的螺接稳固效果,防止第二支撑柱202相对连接件203滑动,产生“滑扣”现象。当然,也可在第一支撑柱201上螺接紧固件204,该紧固件204与连接件203的底端下表面抵紧,以防止第一支撑柱201相对连接件203滑动。

作为另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该支撑组件也可只由第一支撑柱201和连接件203螺接,连接件203的上端面作为支撑组件的支撑端;对应的,紧固件204设于第一安装柱上,并抵紧于连接件203的下端面即可。

本实施例中,仍如图1和图2所示,于支撑组件的支撑端上铺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托杆5,该托杆5的跨度可调。具体的,托杆5包括托体303,及可动的套设于托体303中的套杆304,套杆304为分设于托体303两端的两个。在此,套杆304和托体303上分别布置有若干预制螺栓孔305,预制螺栓孔305沿托杆5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当调整套杆304在托体303中的套设长度时,将套杆304上的预制螺栓孔305移动至与托体303同轴的预制螺栓孔305位置,并经共同穿设与二者的螺栓件进行固连,从而实现套杆304和托体303的紧固。将托杆5的跨度可调设置,当实际浇筑跨度过长时,可将套杆304滑出托体303固定,实现托杆5的长度调节,从而有利于节省大尺寸支撑材料的使用,并有利于适配不同跨度需求,保证浇筑工作的正常进行。

前述的托杆5为沿支撑梁1长度方向布置的若干个,各托杆5之间固定连接有预制连接杆301,以用于约束各托杆5发生偏移或歪斜。进一步地,该预制连接杆301为角钢,其一段端面经穿设与托杆5内部的螺栓件与各托杆5固连。在此,预制连接件203为间隔设于各托杆5上的若干个,以进一步增强对各托杆5的限位约束效果。除了图示中相对托杆5垂直布置的方式以外,作为可替换的一种实施方式,该预制连接件203也可相对托杆5呈一定角度固定。

本实施例中,于托杆5上还设有若干沿托杆5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支撑件302,该支撑件302优选的采用木模,底模2支设于木模上,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同时减少底模2和支撑件302之间的磨损,降低噪音,保证正常的施工工作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托杆5和支撑件302均采用方形管状,钢管桩的支撑件302和托杆5更有利于对底模2构成支撑状态,减少底模2的晃动和偏移,并有利于保持稳定的浇筑状态。另外,在支撑梁1和上翼缘101之间还固连有抗剪件205,以提升底模结构的抗剪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底模结构,由于在支撑梁1上设置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的支撑端高度可调,底模2铺设于支撑端后可对底模2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有利于进行不同高度的楼板浇筑,替代使用传统大型立柱支撑,也避免需要进行多次的组装和拆卸工作,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

此外,第一钢筋组3和第二钢筋组4的捆扎厚度相同,在进行浇筑时,由于需要对钢筋组的浇筑厚度相同,底模2和支撑梁1的上翼缘的高度存在落差,从而使待浇筑楼层的高度形成落差,高度落差的楼板有利于避免卫生间等使用环境下的积水外流,从而形成较好的施工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楼板浇筑施工方法,采用了如实施例1中所述的底模结构,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支撑组件固设于支撑梁1的下翼缘102上,在所述支撑组件上设置底模2;

调整所述支撑组件,使所述底模2位于所述上翼缘101下方;

将捆扎的第一钢筋组3铺设于上翼缘101上,将捆扎的第二钢筋组4铺设于底模2上,所述第一钢筋组3和所述第二钢筋组4的捆扎厚度相同;

进行浇筑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施工步骤顺序不作绝对限定;由于施工过程中对浇筑厚度的施工要求,本实施例中第一钢筋组3和第二钢筋组4中的捆扎厚度相同,从而在实际施工浇筑层的浇筑厚度一致的情况下,使支撑梁1和底模2对应的浇筑楼板形成高度落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可调节梁模板支撑架横杆标高的联接机构及梁模板支撑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