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扣

文档序号:1850314 发布日期:2021-11-16 浏览:2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带扣 (Belt buckle ) 是由 伊藤直幸 于 2019-04-1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各部分彼此相互连结及解除连结的带扣,其包括插头(12、76)和插座(14、78)。插头(12、76)包括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突片(32、80)。插座(14、78)包括可压紧于一对突片(32、80)的突条(66、82)。一对突片(32、80)在与插头(12、76)的插入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并列。突条(66、82)的、与插座(14、78)的插入口(40a)相反一侧的基部(66b、82b),与靠近插入口(66、82)的顶端部(66c、82c)相比向左右方向突出。在插头(12、76)与插座(14、78)卡合的状态下,突片(32、80)与突条(66、82)的基部(66、82)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能够抑制插头(14、78)与插座(14、78)的卡合的晃动。(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uckle capable of mutually connecting and disconnecting various parts, which comprises plugs (12, 76) and sockets (14, 78). The plug (12, 76) includes a pair of elastically deformable tabs (32, 80). The socket (14, 78) includes a tab (66, 82) that is compressible against a pair of tabs (32, 80). The pair of protruding pieces (32, 80) are arranged in the left-right direction intersecting the insertion direction of the plug (12, 76). Base portions (66b, 82b) of the projections (66, 82)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insertion opening (40a) of the receptacle (14, 78) protrude in the left-right direction from tip portions (66c, 82c) near the insertion opening (66, 82). When the plug (12, 76) is engaged with the socket (14, 78), the protruding pieces (32, 80) are in contact with the base portions (66, 82) of the protruding strips (66, 82) and elastically deformed, and play in the engagement between the plug (14, 78) and the socket (14, 78) can be suppressed.)

带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皮带或带状物等各部分彼此相互连结及解除连结的带扣。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将两个连结对象物以装卸自由的方式连结的带扣,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带扣。该带扣包括带扣主体和插入体,在带扣主体具有供插入体插入进行卡合的收容空间。在收容空间内设置有朝向供带扣主体插入的插入口突出的突条部。在插入体设置有插入带扣主体的收容空间内进行卡合的一对操作杆,在一对操作杆之间设置有夹着突条部的一对突片。根据该带扣,在将插入体插入带扣主体时,由于突片沿着突条部的两侧,所以插入动作的导向性良好,能够消除插入时的晃动,此外在卡合状态下也比较稳定。

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带扣包括插头和插座,在插座中,在供插头插入进行卡合的收容空间内设置有朝向插入口突出的三角形的按压部件,按压部件经由朝向插通口进行伸缩的螺旋弹簧而安装。在插头设置有插入插座的收容空间内而被卡合的一对腿部,在一对腿部之间设置有一对突片。一对突片的顶端是以朝向外侧彼此逐渐远离的方式开放的形状,在插头与插座卡合时,在一对突片之间插座的按压部件的顶端被施力而以被弹性地夹持的方式抵接。根据该带扣,在插头与插座卡合时,通过弹性地抵接的按压部件,无晃动且稳定。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25910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845376号

发明内容

在上述任一背景技术的情况下,带扣均由树脂一体成形,在成形后树脂稍稍收缩。该收缩的收缩率因带扣的树脂的颜色等变更所引起的材料变更而稍稍不同,特别是,在带扣的插座的情况下,其整体地进行收缩并且壁厚的部分收缩得更多,从而难以在设计阶段精确地预想因收缩而产生的变形情况。进而,插头与插座的尺寸误差对卡合时的晃动或操作性有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将因该收缩而产生的尺寸误差也抑制为最小限度,预估有该收缩的插座用成形模具的制造难以通过一次设计来完成。

为了消除插头与插座卡合时的晃动,专利文献1的带扣通过使插头的腿部的一部分与插座的侧壁弹性地抵接并且使插座内的突条部由插头的一对突片夹持来消除晃动。但是,在如上述那样改变成形材料或条件时,难以预想收缩量会如何变化,从而每次改变成形材料或条件时都需要进行大量的试制,模具的设计及制造、乃至制品的量产都需要大量的工时。另外,为了收敛在尺寸公差内,需要对成形后的带扣进行加工。

专利文献2的带扣因按压部件被螺旋弹簧施力,所以即使收缩量发生变化也能够无晃动且稳定。但是,需要螺旋弹簧或按压部件,从而部件数量多、构造复杂且组装工序多,成本也较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计及制造容易并且能够抑制插头与插座卡合时的晃动从而稳定地进行卡合的带扣。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将各部分彼此相互连结及解除连结的带扣,其包括插头和插座,在所述插头以朝向所述插座突出的方式形成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突片,在所述插座以朝向所述插头突出的方式形成有压紧于所述一对突片的突条。所述一对突片在与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交叉的左右方向上并列设置。所述突条的与所述插座的所述插入口相反一侧的基部以与靠近所述插入口的顶端部相比向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形成。在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卡合的状态下,所述突片与所述突条的所述基部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抑制了晃动的卡合状态。所述一对突片和所述突条也可以是,在所述插头形成有所述突条,在所述插座形成有所述一对突片。

所述突条被插入所述一对突片之间,所述突条的左右一对外侧的面中,所述基部向左右方向突出而变粗,并且比所述一对突片的内侧的间隔粗,所述一对突片与所述基部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并压紧于该基部。

所述突条以沿着所述一对突片的左右方向的外侧安装的方式设置有一对,所述突条的左右一对内侧的面中,所述基部向左右方向突出并且比所述一对突片的左右方向的外侧面之间的宽度窄,所述一对突片与所述基部抵接而发生弹性变形并压紧于该基部。

一对突片的间隔随着靠近所述突片的顶端而变大。因此,在卡合状态下所述插头承受朝向使其远离所述插座的方向的力,但是所述插头与所述插座卡合,故无法远离,以抑制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

所述插座的上表面部和下表面部以彼此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相对地设置,形成供所述插头插入的嵌合部,以一定的深度设置有与供所述插头插入的所述插入口连通并沿着所述插头的插入方向的直线状的导向槽。在将所述插头插入所述插座时,所述突片以该突片的一部分与所述上表面部的所述导向槽和所述下表面部的所述导向槽嵌合的方式被可靠地沿着插入方向导向而进入。在所述下表面部的所述导向槽设置有所述突条,所述突条也可以与上表面部连接,但是优选为不与所述上表面部抵接的形状。

在所述突条,在所述突条和与所述基部相比靠突出侧的较细的顶端部之间设置有所述突条的粗细发生变化的台阶部,所述台阶部由与所述顶端部和所述基部连续的锥面形成。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带扣能够高效地进行设计及制造,在卡合时能够抑制插头和插座的晃动,稳定地进行卡合。进而,在进行卡合时,通过插头的突片和插座的突条,插头被可靠地沿着朝向插座的插入方向进行导向,从而能够顺畅地进行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非卡合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3(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主视图。

图3(b)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右视图。

图3(c)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后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俯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主视图。

图4(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右视图。

图4(d)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后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头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非卡合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卡合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8(a)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俯视图。

图8(b)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主视图。

图8(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右视图。

图8(d)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带扣的插座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74 带扣

12、76 插头

14、78 插座

20 腿部

22 卡合突起

24、42 带状物穿通部

30 桥接部

32、80 突片

34 第1杆

36 第2杆

40 嵌合部

40a 插入口

44 连结杆

46 上表面部

48 下表面部

58、64 导向槽

66、82 突条

66a、82a 台阶部

66b、82b 基部

66c、82c 顶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图5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0包括插头12和通过与插头12嵌合而被卡合的插座14,它们分别被安装于彼此任意地连结及解除连结的皮带或带状物等部件。在以后的说明中,将插头12的后述的一对腿部20的延伸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一对腿部20彼此相向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表背方向或厚度方向。

插头12例如通过采用乙缩醛、聚酰胺、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形成。如图5所示,插头12包括:带状物穿通部24,其为安装皮带或带状物等部件的基部;一对腿部20,其以远离带状物穿通部24的方式延伸;以及卡合突起22,其在腿部20的靠近顶端部20a的位置一体地设置。

一对腿部20从与带状物穿通部24连续的基端部20b朝向顶端部20a的延伸方向彼此平行且彼此长度相同。各腿部20的、位于顶端部20a与基端部20b的大致中间的中间部20c以彼此远离的方式向左右方向的外侧弯曲地鼓出。一对腿部20的彼此不相对的外侧的面成为呈向外侧隆起的形状的操作部19。一对腿部20的彼此相对的内侧的面在中间部20c附近也以向外侧弯曲的方式彼此远离。在各腿部20的中心,设置有在表背方向上贯穿的缝隙21。缝隙21通过腿部20的中心,沿着腿部20的延伸方向形成为较细的曲线状,使腿部20的弹性变形变得容易。

卡合突起22分别以向靠近腿部20的顶端部20a的位置的表背方向的两方突出的方式设置,卡合突起22形成为能够与后述的插座14的被卡止部50或收容凹部62卡合。

一对腿部20的基端部20b一体地设置有1个呈直线棒状的桥接部30,所述桥接部30连结一对腿部20。桥接部30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形成,在与一对腿部20连续的内侧面30a设置有与腿部20的突出方向平行地突出的一对突片32。突片32为沿着腿部20突出的直线棒状,与突出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是在表背方向上较长的矩形。一对突片32的左右方向的侧面中的、彼此相对一侧的侧面以随着靠近突片32的顶端而彼此远离的方式稍稍倾斜。在突片32的彼此相对的侧面的顶端部分,形成有随着靠近顶端而彼此远离的锥面32a。此外,一对突片32优选是彼此线对称的相同形状,但不需要一定是线对称,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形状。

带状物穿通部24设置有:第1杆34,其与桥接部30平行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形成;以及第2杆36,其位于第1杆34的与腿部20相反的一侧,与第1杆34平行。第1杆34和第2杆36的两端部分别由侧面部38相互连结。在第1杆34与第2杆36之间形成有带状物插通孔24a。在由第1杆34和桥接部30包围的部分也设置有空间,形成带状物插通孔24b。

接着,对插头12的各部的表背方向的厚度进行说明。腿部20的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得比带状物穿通部24的侧面部38薄,桥接部30以与腿部20大致相同的表背方向的厚度形成。腿部20的顶端部20a的、稍稍远离卡合突起22的部分比其周边部薄。卡合突起22的突出的面较为平坦,厚度与腿部20的其他的部分相同。突片32形成得比腿部20厚,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从腿部20沿表背方向突出。

接着,对插座14进行说明。插座14例如也通过采用聚缩醛、聚酰胺、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一体成形而形成。插座14包括:嵌合部40,其供插头12的腿部20插入;以及带状物穿通部42,其用于安装皮带或带状物等部件。在带状物穿通部42设置有供带状物部件等插通的带状物插通孔42a、以及连结带状物部件等的连结杆44,连结杆44的两端部与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一对侧面部45连结。

在侧面部45的与连结杆44相反的一侧,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以彼此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在表背方向上相对地设置,形成供插头12插入的嵌合部40。上表面部46为鼓形状的板体,其随着在前后方向上远离侧面部45而稍稍变细,在靠近与带状物穿通部42相反一侧的端部时宽度逐渐变大,变成与一对侧面部45之间的宽度相同。下表面部48为形状与上表面部46大致相同的板体,通过将带状物插通孔42a的周缘部的角部切成矩形而设置有被卡止部50。

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隔开规定间隔而彼此相对,在与带状物穿通部42相反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连结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的侧面部52。侧面部52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在前后方向上为规定的长度,嵌合部40呈筒状,在上表面部46与下表面部48之间形成供插头12插入的收容空间40b。收容空间40b的与带状物穿通部42相反的一侧成为由一对侧面部52、以及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包围的供插头12插入的插入口40a。侧面部52自插入口40a起达到规定的长度,侧面部52与侧面部45之间为缝隙56并开口。

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各自的外表面平坦地形成。在上表面部46的彼此相对的内表面,如图4(b)所示那样以一定的深度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纵贯的直线状的导向槽58。导向槽58以通过上表面部46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方式形成,一个端部到达插入口40a,另一个端部到达与上表面部46的前后方向的中心相比稍稍靠近带状物穿通部42的位置。在插头12与插座14进行卡合时,插头12的突片32的表背方向的端部被插入导向槽58,导向槽58在插入方向即前后方向上对插头12进行导向。

在缝隙56的靠近带状物穿通部42的侧缘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导向突起60。关于导向突起60,如图4(b)所示其从表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沿着缝隙56的侧缘部细长地形成,靠近插入口40a的端部形成为三角形,所述导向突起60形成有:随着从插入口40a朝向带状物穿通部42而趋向上表面部46的中心的导向面60a、以及面向带状物穿通部42且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壁面60b。内壁面60b的带状物穿通部42侧的空间成为收容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的收容凹部62。收容凹部62在插头12与插座14进行卡合时收容插头12的卡合突起22,卡合突起22的一部分面对内壁面60b而无法拉出。一对导向突起60的彼此相对的导向面60a使腿部20发生弹性变形,被插入插入口40a的一对腿部20在插入量增加时以沿着导向突起60彼此靠近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弹性变形在收容凹部62复原,卡合突起22被插入收容凹部62并且无法拉出。此外,收容凹部62位于与下表面部48的被卡止部50相向的位置,形状与被卡止部50大致相同。在导向突起60的与缝隙56的侧缘部连续的一部分,形成有供腿部20的操作部19的下端附近的较厚的部分嵌合的切缺部63。

在下表面部48的内表面,与上表面部46的导向槽58同样地以一定的深度设置有导向槽64。导向槽64以通过下表面部48的左右方向的中心的方式形成,一个端部到达插入口40a,另一个端部到达被卡止部50的附近。在插头12与插座14进行卡合时,插头12的突片32的表背方向的端部被插入导向槽64,导向槽64在插入方向上、即在前后方向上对插头12进行导向。

在导向槽64的中心形成有突条66。突条66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小的板状,前后方向的一个端部到达被卡止部50,另一个端部到达插入口40a的附近。在表背方向上,从导向槽64的底部朝向上表面部46突出,以与上表面部46之间具有间隙的方式靠近。突条6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随着靠近插入口40a而逐渐变细。在突条66的左右一对外侧的面上,在与前后方向的中心相比稍稍靠近被卡止部50的位置,沿着左右方向设置有宽度变大的台阶部66a。与台阶部66a相比靠近被卡止部50的部分为基部66b,与台阶部66a相比靠近插入口40a的部分为顶端部66c,顶端部66c比基部66b细。台阶部66a由从宽度较大的基部66b至宽度较窄的顶端部66c连续的锥面形成,基部66b和顶端部66c分别随着靠近插入口40a而稍稍在左右方向上变细。突条66被插入插头12的一对突片32之间,顶端部66c形成得比一对突片32的间隔细,基部66b形成得比一对突片32的间隔稍粗。此外,顶端部66c优选随着靠近插入口而在左右方向上变窄,但只要是比一对突片32间的宽度细的形状则也可以是相同的粗细。

在下表面部48的缝隙56的靠近带状物穿通部42的侧缘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导向突起68。导向突起68的如图4(c)所示从表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是与上表面部46的导向突起60相同的形状,沿着缝隙56的侧缘部细长地形成,靠近插入口40a的端部形成为三角形,所述导向突起68形成有:随着从插入口40a朝向带状物穿通部42而趋向下表面部48的中心的导向面68a、以及面向带状物穿通部42而位于左右方向上的内壁面68b。内壁面68b与被卡止部50的端缘部一致,在插头12与插座14进行卡合之际当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被收容于被卡止部50时所述内壁面68b与卡合突起22相对。一对导向突起68的彼此相对的导向面68a与导向突起60的导向面60a同样地,使腿部20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弹性变形在被卡止部50复原,卡合突起22被插入被卡止部50而无法拉出。在导向突起68的与缝隙56的侧缘部连续的一部分,形成有供腿部20的操作部19的下端附近的较厚的部分嵌合的切缺部63。

接着,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0的卡合动作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关于该带扣10的插头12,对带状物部件70、72的安装方法简单地进行说明。在插头12的带状物穿通部24设置有第1杆34和第2杆36,连结用的带状物部件70从插头12的背面侧被插入带状物插通孔24b,经过第1杆34的外周后,从带状物插通孔24a的表面侧向背面侧被插入带状物插通孔24a,与自身的带状物部件重叠,以长度调节自由的方式被拉出。另一方面,被安装于插座14的带状物部件72以无法调节的方式与1个连结杆44连结。

关于插头12与插座14的卡合动作,使插头12的腿部20与插座14的插入口40a相向,将插头12向插座14内压入。在腿部20被插入收容空间40b内时,被上下左右的导向突起60、68包围,随着插头12的插入,导向面60a、68a的左右间隔变窄,因此腿部20以彼此靠近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在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到达上表面部46的收容凹部62或下表面部48的被卡止部50时弹性变形复原,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与收容凹部62或被卡止部50嵌合。卡合突起22与导向突起60、68的内壁面60b、内壁面68b抵接,无法拉出并卡合,插头12与插座14被可靠地连结,成为图2、图3所示的卡合状态。

此时,插头12的一对突片32沿着插座14的突条66的左右一对外侧的面,突条66被插入一对突片32之间,在将插头12插入时该一对突片32被沿着插入方向进行导向。由于突片32的锥面32a以向插入口40a侧开放的方式形成,所以突条66被可靠地插入内侧。突片32以该突片32的一部分与上表面部46的导向槽58和下表面部48的导向槽64嵌合的方式可靠地沿着插入方向进入。由于突条66的顶端部66c形成得比一对突片32的间隔细,所以突片32以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进入,由于基部66b形成得比一对突片32的间隔粗,所以在突片32的顶端到达突条66的台阶部66a时,突片32被台阶部66a推压,发生弹性变形而变宽,一边压紧于基部66b一边进入。在卡合状态下,突片32压紧于基部66b,在左右方向上无晃动地卡合。一对突片32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以随着靠近突片32的顶端而彼此远离的方式稍稍倾斜,因此在卡合状态下插头12稍稍承受朝向使其远离插座14的方向的力,但是由于插头12的卡合突起22与插座14的被卡止部50和收容凹部62卡合,故不会远离,以抑制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此外,插头12的操作部19从插座14的缝隙56向外侧突出,一部分被收容在导向突起60、68的切缺部63。

为了解除插头12与插座14的连结,将一对操作部19从外侧方压入,使插头12的腿部20发生弹性变形至使卡合突起22不与插座14的导向突起60、68的内壁面60b、68b相对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当使插头12和插座14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稍稍相对地移动时,卡合被容易地解除。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扣10,在插头12与插座14进行卡合时,插头12的腿部20被沿着插入方向进行导向而可靠地进入,能够顺畅地卡合。在卡合时,插头12的突片32压紧于插座14的突条66的基部66b,因此无晃动并且卡合稳定。插头12和插座14采用树脂一体地成形,在成形后即使树脂收缩,突条66的基部66b也能够容易地设定为预估有收缩误差的尺寸,由于突片32发生弹性变形地压紧于突条66的基部66b,所以不会产生晃动。因此,能够将插头12和插座14的形状的尺寸公差设定得较大,在变更成形材料或条件时,不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来测试收缩量如何变化,不需要设计或试制、不花费加工的工时,效率高。由于能够通过突片32的弹性变形来抑制晃动,所以能够使插座14侧的尺寸公差取值较大,从而使设计及制造容易。而且,构造简单,不会增加弹簧等部件。在进行卡合时,插头12的突片32以该突片32的一部分与插座14的上表面部46的导向槽58和下表面部48的导向槽64嵌合的方式可靠地沿着插入方向进入,能够顺畅地到达卡合位置。整体上构造简单、紧凑且容易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插座14的突条66未到达上表面部46,因此即使成形材料的树脂收缩,上表面部46也没有缩痕,能够使表面更光滑地制成。此外,虽然更优选突条66未到达上表面部46,但是突条66也可以是到达上表面部46并与其连接的形状。

接着,基于图6~图8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这里对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部件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带扣74包括插头76和插座78。

插头76的一对腿部20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与1个呈直线棒状的桥接部30一体地设置,在桥接部30的与一对腿部20的突出方向交叉的内侧面30a,设置有一对向腿部20的突出方向突出的突片80。突片80是沿着腿部20的延伸方向突出的直线棒状,与突出方向交叉的截面形状是在表背方向上较长的矩形,左右方向的宽度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带扣10的突片32细。一对突片80的彼此相对的侧面以随着靠近突片80的顶端而彼此远离的方式稍稍倾斜,一对突片82的间隔比上述实施方式的带扣10的突片32的间隔细。此外,一对突片80是彼此线对称的相同形状,但不需要一定是线对称,也可以是非对称的形状。突片80在表背方向上形成得比腿部20厚,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从腿部20沿表背方向突出。

在插座78的上表面部46的内表面以一定的深度设置有导向槽58。在缝隙56的靠近带状物穿通部42的侧缘部,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一对导向突起60。与上表面部46的导向槽58同样地,在下表面部48的内表面以一定的深度设置有导向槽64。

在与导向槽64的左右相邻的位置分别形成有突条82。突条82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且左右方向的宽度较小的板状,沿着导向槽64的侧缘部形成,前后方向的一个端部到达被卡止部50,另一个端部到达插入口40a的附近。优选在表背方向上与下表面部48的内表面和上表面部46的内表面连续,将上表面部46和下表面部48的内侧空间分隔开。突条8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随着靠近插入口40a而逐渐变细,突条82的彼此的间隔随着靠近插入口40a而逐渐变大,在插入口40a附近远离导向槽64。

在一对突条82的彼此相对的一侧的面,在与前后方向的中心相比稍稍靠近被卡止部50的位置,以向左右方向突出的方式设置有宽度变化的台阶部82a。与台阶部82a相比更靠近被卡止部50的部分为基部82b,与台阶部82a相比更靠近插入口40a的部分为顶端部82c,顶端部82c的彼此的间隔比基部82b大。台阶部82a由从彼此的间隔较大的顶端部82c至宽度较窄的基部82b连续的锥面形成。优选基部82b和顶端部82c分别以随着靠近插入口40a而彼此远离的方式稍稍倾斜。一对突条82的彼此不相对的外侧的面彼此平行。此外,突条82沿着插头76的一对突片80的外侧被安装,顶端部82c彼此的间隔形成得比一对突片80的外侧的面的间隔大,基部82b彼此的间隔形成得比一对突片80的外侧的面的间隔稍窄。

接着,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带扣74的插头76与插座78的卡合动作进行说明。使插头76的腿部20与插座78的插入口40a相向,将插头76压入插座78内。在腿部20被插入收容空间40b内时,被上下左右的导向突起60、68包围,腿部20以彼此靠近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然后,在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到达上表面部46的收容凹部62或下表面部48的被卡止部50时弹性变形复原,腿部20的卡合突起22与收容凹部62或被卡止部50嵌合,成为图7所示的卡合状态。

此时,插头76的一对突片80被插入插座78的一对突条82之间,该一对突片80在插入插头76时被沿着插入方向进行导向。突片80以该突片80的一部分与上表面部46的导向槽58和下表面部48的导向槽64嵌合的方式可靠地沿着插入方向进入。突条82的顶端部82c的间隔形成得比一对突片80大,因此突片80以不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式进入,基部82b形成得比一对突片80窄,因此在突片80的顶端到达突条82的台阶部82a时,突片80被台阶部82a推压,发生弹性变形而变细,一边压紧于基部82b一边进入。在卡合状态下,突片80压紧于基部82b,在左右方向上无晃动地卡合。由于一对突条82的间隔随着靠近突条82的顶端而变大,所以在卡合状态下插头76承受朝向使其远离插座78的方向的力,但是因插头76的卡合突起22与插座78的被卡止部50和收容凹部62卡合而无法远离,以抑制前后方向的移动的方式卡合。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带扣74,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在卡合时,能够抑制插头76和插座78的晃动,稳定地进行卡合。另外,在进行卡合时,插头76被沿着朝向插座78的插入方向导向,能够顺畅地进行卡合。

此外,本发明的带扣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突片和突条的形状只要是可靠地进行压紧的形状,就能够自由地变更。插头的腿部的形状只要也是能够可靠地与插座卡合、容易地进行装卸操作的形状即可。安装带扣的物品可以是包、衣类或防寒具等任何物品。

2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面状部的变色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