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85276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external waterproof layer of undergrou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 是由 张联博 卿大海 汤前福 于 2021-06-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包括底板防水施工、侧墙防水施工和顶板防水施工,该底板防水施工和顶板防水施工采用干铺法施工,侧墙防水施工采用湿铺法施工;该方法通过于顶板上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从而具有耐树根穿刺的作用,适用于绿化带下面的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该方法可以提高防水卷材的铺贴质量、保证防水卷材的铺贴效率;尤其是侧墙防水卷材湿铺,卷材与聚合物水泥砂浆满粘密贴,卷材铺贴密实无空鼓并且防滑落。且该方法施工工序简单、现场工人易懂操作方便,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铺贴方法,优缺点兼容,保证了施工质量,提供了施工效率。(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n external waterproof layer of an undergrou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which comprises bottom plat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side wall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nd top plat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wherein the bottom plat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nd the top plate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are constructed by adopting a dry paving method, and the side wall waterproof construction is constructed by adopting a wet paving method; the method has the function of resisting tree root puncture by arranging the root puncture resistant layer on the top plate, and is suitable for external waterproofing of undergrou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below a green belt. The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aving quality of the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and ensure the paving efficiency of the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particularly, the side wall waterproof coiled material is wet-paved, the coiled material is fully adhered and closely attached with polymer cement mortar, and the coiled material is densely paved, has no hollowness and is prevented from slipping.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imple, field workers can easily understand and operate the method, different paving methods are adopted for different parts, the advantag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are compatibl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is guaranteed,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结构工程,例如地下结构工程的底板,侧墙和顶板的外防水层,一般采用铺贴卷材和涂刷防水涂料的施工方法。

现有的“综合管廊底板喷膜外防水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011367968.X),该发明只针对导墙与侧墙阴角防水的处理的方法,施工工艺繁琐,操作不灵活,施工速度慢。

已知的“交叉式综合管廊外防水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CN202011162000.3),该专利只针对侧墙距离底板和顶板一定距离施工缝的防水处理;施工局限性大,工序繁琐,不利于提高施工速度,且防水材料的铺设未解决潮湿环境下铺设施工质量的控制和墙体基面不平整时铺设防水卷材的质量控制。

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存在种种不便和问题,这些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不希望见到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包括底板防水施工、侧墙防水施工和顶板防水施工:

所述底板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进行砼垫层的施工工艺以于底板上形成混凝土垫层;

步骤S12,在于混凝土垫层上涂刷一层基层处理剂后,于混凝土垫层上铺设底板防水卷材;

步骤S13,于底板防水卷材上形成底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所述侧墙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侧墙基层进行清理,并确定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步骤S22,根据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于侧墙基层上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并在聚合物水泥砂浆上铺贴侧墙防水卷材;

步骤S23,于侧墙防水卷材上形成防水砂浆保护层;

步骤S24,于所述防水砂浆保护层外侧砌筑砖以形成砖砌保护层;

所述顶板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对顶板基层进行清理,并于顶板基层上涂刷一层冷底子油,且在顶板基层上弹出顶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步骤S32,根据顶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于顶板基层上铺贴顶板防水卷材;

步骤S33,于顶板防水卷材上铺贴耐根穿刺层;

步骤S34,于耐根穿刺层上形成顶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S11具体包括:

在测量放出砼垫层的边线后,于底板上设置砼垫层的模板,且砼垫层的模板高度为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其中,砼垫层的模板采用木枋,且直线段模板每隔1m固定一次,曲线变化段模板每隔0.5m固定一次;

于砼垫层的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且边浇筑边进行振捣,以形成混凝土垫层。

优选的,所述底板防水卷材为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

在所述步骤S12中,于混凝土垫层上铺设底板防水卷材的步骤具体包括:

从一端将底板防水卷材的隔离纸从背面揭起,两人拉住揭起的隔离纸均匀用力向后拉以将整副的隔离纸拉出,同时将揭起隔离纸的部分底板防水卷材黏贴到混凝土垫层上,且在底板防水卷材铺贴后采用胶辊前后对底板防水卷材进行滚压;

其中,相邻底板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大于或等于80mm,相邻底板防水卷材之间采用胶接带搭接,且底板防水卷材在底板与侧墙交接的阴阳角处设置有第一加强层,且第一加强层的宽度为300-500m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2中,

制备所述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步骤包括:

按照1:10的质量比将聚合物母料与水泥干搅拌均匀后水调成浆状混合液,其中,水灰比为0.4;

采用电动搅拌器对浆状混合液进行搅拌,并在搅拌均匀后静置5~8min,其中搅拌时间为1~2min。

优选的,所述侧墙防水卷材为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

在所述步骤S22中,揭掉侧墙防水卷材下表面的隔离膜,将侧墙防水卷材平铺在已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上,并在一幅卷材铺贴完毕后再涂刷下一处聚合物水泥砂浆,并铺设下一幅侧墙防水卷材,且在铺设后用抹子或橡胶板拍打、赶压侧墙防水卷材上表面以使得侧墙防水卷材与砂浆紧密贴合;

其中,相邻侧墙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大于或等于80mm,且侧墙防水卷材在侧墙与顶板交接的倒角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加强层,且第二加强层的宽度为300-500m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3中,由底部向顶部于侧墙防水卷材上涂抹防水砂浆保护层,且每天涂抹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2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4中,由侧墙两端向中间于所述防水砂浆保护层外侧砌筑砖以形成砖砌保护层,且每天砌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m。

优选的,所述顶板防水卷材为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

在所述步骤S32中,对准顶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从一端将顶板防水卷材的隔离纸从背面揭起,两人拉住揭起的隔离纸均匀用力向后拉以将整副的隔离纸拉出,同时将揭起隔离纸的部分顶板防水卷材黏贴到顶板基层上,且在顶板防水卷材铺贴后采用胶辊前后对底板防水卷材进行滚压

其中,相邻顶板防水卷材的搭接宽度大于或等于80mm。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3中,相邻耐根穿刺层的采用热熔焊接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下结构工程为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下穿隧道或地下通风井。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一、本发明通过于顶板上设置有耐根穿刺层,从而具有耐树根穿刺的作用,适用于绿化带下面的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

二、可以提高防水卷材的铺贴质量、保证防水卷材的铺贴效率;尤其是侧墙防水卷材湿铺,卷材与聚合物水泥砂浆满粘密贴,卷材铺贴密实无空鼓并且防滑落。

三、施工工序简单、现场工人易懂操作方便,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铺贴方法,优缺点兼容,保证了施工质量,提供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的施工结构示意图;

其中,11为混凝土垫层;12是底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3是底板防水卷材;21是侧墙基层;22是聚合物水泥砂浆;23是侧墙防水卷材;24是防水砂浆保护层;25是砖砌保护层;31是顶板基层;32是冷底子油;33是顶板防水卷材;34是耐根穿刺层;35是顶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工程外防水层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可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地下下穿隧道、地下通风井等地下结构工程的外防水施工,本实施例以地下综合管廊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该施工方法包括底板防水施工、侧墙防水施工和顶板防水施工,其中,该底板防水施工和顶板防水施工采用干铺法施工,侧墙防水施工采用湿铺法施工;其中,湿铺法的优点:对基面要求低,施工自由度高,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能在潮湿基面上施工,能大大地缩短工期、节约成本、并且可使得卷材与基面达到满粘的效果;干铺法的优点是:施工简单,施工效率高。

具体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上述底板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进行砼垫层的施工工艺以于底板上形成混凝土垫层11。

具体的,上述砼垫层为C20砼垫层,该步骤S11具体包括:测量放出砼垫层的边线后,于底板上设置砼垫层的模板,且砼垫层的模板高度为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其中,砼垫层的模板采用木枋,且直线段模板每隔1m固定一次,曲线变化段模板每隔0.5m固定一次,以防止在垫层混凝土浇筑过程出现跑模现象;然后于砼垫层的模板内进行混凝土浇筑,且边浇筑边进行振捣以形成混凝土垫层11,振捣采用50型振动棒进行,移动范围为1.5倍作用半径,保证混凝土的密实。

S12,在于混凝土垫层11上涂刷一层基层处理剂后,于混凝土垫层11上铺设底板防水卷材13。

具体的,该底板防水卷材13为4mm厚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采用点粘法单层铺设。即在混凝土垫层11达到设计强度后,将混凝土垫层11清理干净并保证干燥,然后涂刷一层基层处理剂,之后再进行底板防水卷材13铺贴;并在底板防水卷材13铺贴之前,在混凝土垫层11上弹出底板防水卷材13的铺贴线,对准基准线平铺在基准面,然后从一端将隔离纸从背面揭起,两人拉住揭起的隔离纸均匀用力向后拉,慢慢将整副的隔离纸拉出,同时将隔离纸揭起的部分底板防水卷材13黏贴到混凝土垫层11上。底板防水卷材13铺贴后随时用胶辊进行向前,向后进行滚压,使之牢固粘结在基面上。其中相邻底板防水卷材13短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即大于或等于80mm),采用胶接带搭接,相邻底板防水卷材13端部搭接应错开;长边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即大于或等于80mm),采用胶结带带搭接。相邻底板防水卷材13的搭接时将下层卷材油纸解开,将上层卷材铺贴在上面,并在相对铺贴薄弱的地方用密封膏封堵。且该底板防水卷材13在底板与侧墙交接的阴阳角处提前做好第一加强层,该第一加强层宽度为300-500mm,并做成圆弧或45°坡角。

S13,于底板防水卷材13上形成底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2。

具体的,在细石混凝土进场时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2浇筑之前,在底板上设置5cm高的模板,模板采用木枋,直线地段模板固定每1m设置一次,曲线地段模板每隔0.5m加固一次。浇筑时候均匀撒布在底板防水卷材13上,然后用木抹刀进行抹均匀,以保证细石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

上述侧墙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对侧墙基层21进行清理,并确定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具体的,检查侧墙基层21表面平整度,并且进行表面清扫;然后确定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步骤S22,根据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于侧墙基层21上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22,并在聚合物水泥砂浆22上铺贴侧墙防水卷材23。

具体的,采用32.5R普硅水泥配制聚合物水泥砂浆22,制备上述聚合物水泥砂浆22的步骤具体包括:按照1:10的质量比将聚合物母料与水泥干搅拌均匀后水调成浆状混合液,其中,水灰比为0.4;采用电动搅拌器对浆状混合液进行搅拌,并在搅拌均匀后静置5~8min,其中搅拌时间为1~2min。

上述步骤S22具体包括:根据侧墙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于侧墙基层21上进行聚合物水泥砂浆22的涂刷,确定聚合物水泥砂浆22铺抹厚度为3mm,在此,需要注意的是,在卷材铺贴范围内抹水泥浆范围不宜过大、边抹边铺。上述侧墙防水卷材23为4mm厚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揭掉侧墙防水卷材23下表面的隔离膜,将侧墙防水卷材23平铺在刚刚铺涂刷的聚合物水泥砂浆22上;第一幅卷材铺贴完毕后,再涂刷聚合物水泥砂浆22,铺设第二幅卷材,以此类推;用抹子或橡胶板拍打、赶压卷材上表面,提浆、排出卷材下表面的空气,使卷材与砂浆紧密贴合;搭接时,将位于下层的卷材搭接部位的透明隔离膜揭起,将上层卷材平服粘贴在下层卷材上,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卷材铺贴完毕后,将卷材收头、管道包裹等部位用密封膏封堵。该侧墙防水卷材23在侧墙与顶板倒角位置设置宽度300-500mm的第二加强层,第二加强层与倒角处做成圆弧或45°倒角。

步骤S23,于侧墙防水卷材23上抹20mm厚1:3的防水砂浆形成防水砂浆保护层24。

具体的,防水砂浆保护层24采用标号为M7.5水泥砂浆,砂浆采用商品砂浆,运至施工现场,经和易性检测,满足要求方可以使用。由底部向顶部于侧墙防水卷材23上涂抹防水砂浆保护层24,且每天涂抹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2m;待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再进行,以防止砂浆强度不够脱落。

步骤S24,于防水砂浆保护层24外侧砌筑砖以形成120mm厚的砖砌保护层25;

具体的,该砌筑砖采用水泥实心强度等级为MU5,尺寸为240×115×90。由侧墙两端向中间于防水砂浆保护层24外侧砌筑砖以形成砖砌保护层25,且每天砌筑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m,以防止砌筑未达到一定强度砌体倒塌。

上述顶板防水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1,对顶板基层31进行清理,并于顶板基层31上涂刷一层冷底子油32,且在顶板基层31上弹出底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具体的,待顶板混凝土浇筑后达到设计强度,对顶面基面灰尘、杂物清理干净,涂刷一层冷底子油32,冷底油涂刷均匀,不得漏涂过渡涂刷,并在卷材铺贴之前,在顶板基层31上弹出底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

步骤S32,根据顶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于顶板基层31上铺贴顶板防水卷材33。

具体的,顶板防水卷材33为4mm厚双面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层,在步骤S32中,对准顶板的卷材铺贴基准线平铺在基准面,从一端将顶板防水卷材33的隔离纸从背面揭起,两人拉住揭起的隔离纸均匀用力向后拉,慢慢将整副的隔离纸拉出,同时将隔离纸揭起的部分顶板防水卷材33黏贴到顶板基层31上。卷材铺贴后随时用胶辊进行向前,向后进行滚压,使之牢固粘结在基面上。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80mm,搭接部位将下层卷材油纸解开,将上层卷材铺贴在上面;相对铺贴薄弱的地方用密封膏封堵。

步骤S33,于顶板防水卷材33上铺贴耐根穿刺层34。

具体的,铺贴之前将顶板防水卷材33顶面的油纸揭掉,然后将耐根穿刺层34铺贴在顶板防水卷材33上,耐根穿刺层34铺贴方法同顶板防水卷材33;相邻耐根穿刺层34搭接部位采用热熔焊接连接。

步骤S34,于耐根穿刺层34上形成顶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5。

具体的,待管廊两侧回填完成后,进行70mm厚度的顶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5浇筑。混凝土浇筑之前,在顶板四周设置7cm高的模板,模板采用木枋,直线地段模板固定每1m设置一处,曲线地段每隔0.5m加固一次。浇筑时候均匀撒布在卷材上,然后用木抹刀进行抹均匀,保证顶板细石混凝土保护层35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外防外贴型防水卷材底面折向立面保护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