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装置

文档序号:1855344 发布日期:2021-11-19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升降装置 (Lifting device ) 是由 安志奇 于 2020-05-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底架,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具有第一避让空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升降台,所述升降组件的下端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升降组件的上端与所述升降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台朝向所述底架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当所述升降台下降并靠近所述底架时,所述升降台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lifting device, includes: the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frame, a first support rod and a second support rod, wherein the base frame comprises two support rods which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two support rods are connected together through a connecting piece, and a first avoidance spa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support rods; the lif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lifting component and a lifting platform, the lower end of the lift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underframe, the upper end of the lifting component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fting platform to drive the lifting platform to ascend or descend, a second avoidance space is arranged on one surface, facing the underframe,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when the lifting platform descends and approaches the underframe, at least part of the lifting platform is accommodated in the first avoidance space, and at least part of the connecting piec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second avoidance space, so that the heigh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lifting platform and the ground is reduced as much as possible, and therefore goods on the ground can be carried onto the lifting platform or carried down.)

一种升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用于搬运货物的升降装置的使用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对于存在月台的物流网点,通常会使用升降装置对货物进行搬运,以提高货物的搬运效率。以通过升降装置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货车车厢内的过程为例:一般先降低升降装置的升降台高度,使升降台贴近地面,并将货物搬运到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上,然后控制升降台上升,使升降台的高度与货车车厢的高度保持一致,最后,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推到货车车厢内。

但是,现有的升降装置,其升降台即使下降到极限位置时,升降台与地面之间依然会存在较大的高度差,货物从地面搬运到升降台上时不够方便。

发明内容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旨在对升降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使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下降到极限位置后,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较小,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本申请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在所述两个支撑杆之间、具所述连接件两侧形成第一避让空间;

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升降台,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台朝向所述底架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当所述升降台下降并靠近所述底架时,所述升降台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升降组件,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两个支撑杆连接,所述两个升降组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升降台连接。

可选地,所述升降台包括分别支撑在所述两个升降组件上端的两个升降杆,以及连接在所述两个升降杆之间的支撑板。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包括一“V”型凹槽,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上方并与所述连接杆的位置相对,所述升降台位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位置相对。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一倒“V”型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角θ为140度至175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还包括两个搭接板,所述两个搭接板分别活动连接于所述承载板的两端。

可选地,所述支撑板还包括多个沿所述承载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板。

可选地,所述升降组件包括驱动缸,以及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和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包括与所述支撑杆铰接的第三端,及与所述升降杆滑动铰接的第四端,所述第二驱动杆包括与所述升降杆铰接的第五端,及与所述支撑杆滑动铰接的第六端,所述驱动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铰接,以驱动所述第一驱动杆和所述第二驱动杆相对旋转。

可选地,所述第二驱动杆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杆铰接的铰接点;所述第二驱动杆背离支撑杆的一侧伸出有铰接部,所述铰接部位于所述第二驱动杆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所述驱动缸的一端和所述第一驱动杆的第三端铰接,所述驱动缸的另一端与所述铰接部铰接。

可选地,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安装在所述支撑杆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所述两个支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台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升降台连接,以驱动所述升降台上升或下降,所述升降台朝向所述底架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杆和所述连接件围合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当所述升降台下降并靠近所述底架时,所述升降台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一避让空间内,所述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所述第二避让空间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上,或者,将升降台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上升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台下降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台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所示升降台的主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底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底架100;支撑杆110;第二滑槽1101;第二铰接孔1102;第二导轨1103、第二滑块1104;第一避让空间111;滚轮112;脚踏支撑结构113;移动把手114;限位杆115;连接件120;升降机构200;升降组件210;驱动缸211、第一驱动杆212;过孔2121;第一铰接孔2122;第三铰接孔2123;第二驱动杆213;第四铰接孔2131;第五铰接孔2132;铰接部2133;避让孔2134;侧板2135;升降台220;第二避让空间221;支撑板222;子支撑板2221;固定板2222;连接板2223;搭接板2224;加强板2225;升降杆223;第一导轨2231;第一滑块2232;第六铰接孔2233;控制模块2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示例性”一词用来表示“用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任何实施例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更优选或更具优势。为了使本领域任何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和使用本发明,给出了以下描述。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解释的目的而列出了细节。应当明白的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使用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实例中,不会对公知的结构和过程进行详细阐述,以避免不必要的细节使本发明的描述变得晦涩。因此,本发明并非旨在限于所示的实施例,而是与符合本申请所公开的原理和特征的最广范围相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装置,以下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底架和升降机构,该底架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两个支撑杆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杆之间形成有第一避让空间;升降机构,包括升降组件和升降台,升降组件与升降台连接,以驱动该升降台上升或下降;升降台朝向底架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当升降台下降并靠近底架时,升降台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避让空间内,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避让空间内。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机构上升后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4和图6所示,升降装置包括底架100和升降机构200。底架100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支撑杆110,两个支撑杆110通过连接件120连接在一起,两个支撑杆110之间具有第一避让空间111。升降机构200包括升降组件210和升降台220,升降组件210的上端与升降台220连接,以驱动升降台220上升或下降,升降台220朝向底架100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221,当升降台220下降并靠近底架时,升降台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一避让空间111内,连接件至少部分容置于第二避让空间内。

具体地,底架100具有两个第一避让空间111,两个第一避让空间分别位于连接件120的左右两侧,两个支撑杆111的两端均相互间隔,形成与两个避让空间111连通的两个开口,升降台220朝向底架100的一面具有第二避让空间221,当升降组件210控制升降台220下降到最低位置时,连接件120能够容置在升降台220的第二避让空间221内,升降台220能够容纳在第一避让空间111内,以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220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从底架100的开口处搬运到升降台220上,或者,将升降台220上的货物从底架100的开口处搬运到地面上。

另外,货物可以为物品,也可以为放置有物品的笼车,此处不作限制。

请参阅图1和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机构200包括两个升降组件210,两个升降组件210的下端分别支撑在底架100的两个支撑杆110上,且两个升降组件210的上端分别与升降台220连接,以驱动升降台220上升或下降。由于升降组件210包括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的下端分别支撑在底架100的两个支撑杆110上,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的上端与升降台220连接,因此,在两个升降组件210之间形成的空间与底架100上的第一避让空间111连通,升降台220位于第一避让空间110的上方并与第一避让空间110的位置相对,当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下降时,升降组件210不会位于升降台220的下方而与升降台发生干涉,因此,能够使升降台220的底部下降至第一避让空间111内,从而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220与地面之间的高度差,以便于将地面上的货物搬运到升降台220上,或者,将升降台220上的货物搬运下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台220包括支撑板222和两个升降杆223,支撑板222连接在两个升降杆223之间,用于放置货物,两个升降杆223分别支撑在两个升降组件210上端,以提高升降台220与升降组件21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支撑板222包括子支撑板2221,以及连接子支撑板2221和升降杆223的第一连接结构,子支撑板2221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223的高度,从而可使升降杆223对子支持板2221上的货物具有限位作用,防止货物从子支撑板222的两侧滑落,同时,当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下降时,能够使子支撑板2221更加贴近地面,从而进一步降低升降台220的高度。升降台220的两个升降杆223并列设置,升降杆223的延伸方向与下方的支撑杆110的延伸方向一致,两个升降杆223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支撑板222的第一连接结构包括支撑在两个升降杆223上方并与升降杆223固定连接的两个固定板2222,每个固定板2222靠近安装空间的侧边向下伸出有连接板2223,子支撑板2221的相对两侧边缘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板2241的下侧边缘固定连接,以使子支撑板2221的高度小于两个升降杆223的高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支撑板222的固定板2222、连接板2223及子支撑板2221一体设置。由此,支撑板222可以通过对板状结构进行弯折形成,加工非常方便。

请参阅图1至图4和图6,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连接件120为连接杆,第二避让空间221为一“V”型凹槽,凹槽设置在连接杆120的上方并与连接杆的位置相对,升降台220位于第一避让空间111的上方并与第一避让空间位置相对。在本实施例中,凹槽位于连接件120的上方,并与连接件120位置相对,可以是凹槽位于连接件120的正上方,或者与连接件的正上方偏移一定的距离,只需使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下降后,连接件120能够完全容纳在凹槽内或者连接件一部分能够容纳在凹槽内即可。升降台220位于第一避让空间111的上方,例如可以是升降台220位于第一避让空间111的正上方,或者与第一避让空间111的正上方偏移一定的距离,只需使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下降后,升降台220完全容纳在第一避让空间111内,或者,升降台220的一部分容纳在第一避让空间111内,另一部分从底架100上的开口伸出即可。

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222包括一倒“V”形子支撑板2221,该子支撑板2221的顶角θ为140度至175度,可使支撑板222降低至最低高度时,支撑板222的两端与地面的高度差尽可能的小,例如可使子支撑板2221的两端直接与地面抵接,从而方便在支撑板222的两端进行货物的装卸。需要说明的是子支撑板2221的顶角θ是指倒“V”形子支撑板朝向底架的两侧面围合形成的角度,该顶角可以是具有过渡结构的平滑顶角。具体地,子支撑板2221为对称结构,子支撑板的顶角θ可进一步选择为160度至175度,也即子支撑板2221为一对称结构的小角度倾斜平台,将子支撑板设计为具有对称结构的小角度倾斜平台,其朝向底架100的一面具有一“V”形凹槽,该凹槽形成第二避让空间221可在支撑板下降并靠近底架100时容置连接件120,从而避免连接件120对升降台220的干涉,使升降台220尽可能的容置于第一避让空间111内。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子支撑板2221设计为具有对称结构的小角度倾斜平台可使笼车快速在支撑板222上定位,同时,升降组件210在驱动支撑板和支撑板上的笼车上升或下降过程中,笼车难免会产生沿支撑板长度方向的移动,但将支撑板设计为具有对称结构的小角度倾斜平台,则笼车需要具有大于能越过斜坡顶端的能垒才能滑过斜坡顶端,从而有利于笼车在支撑板222上的稳定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对称结构的倒“V”形子支撑板2221可直接通过对板状结构进行弯折形成,加工非常方便。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222还包括两个搭接板2224,两个搭接板2224分别活动连接于子支撑板2221的两端,便于通过支撑板两端进行装货和卸货,同时对支撑板两端的货物具有限位作用。具体地,两个搭接板2224分别与子支撑板2221的两端转动连接,该搭接板2224可绕子支撑板2221的端部向上或向下转动而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过渡结构,货物能够直接通过搭接板2224移动到车厢内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上,而无需将升降装置旋转一定角度,使升降台220靠近车厢或其它高度较高的平台。当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升高或降低至装卸平台附近时,搭接板2224在支撑板222与装卸平台之间能够起到一定的过渡作用,使货物能够更加方便的从地面搬运到支撑板222上。例如,在笼车装车过程中,可将笼车推到支撑板222上,然后折叠两端的搭接板2224,通过升降组件210将升降台220和笼车升高到车厢高度,然后转动装车一侧的搭接板2224搭接到车厢内,将笼车推到车厢中;笼车装载后,再将笼车推上支撑板222上,转动折叠装车一侧的搭接板2224,然后降低至地面,转动卸车一侧的搭接板2224与地面搭接,将笼车推出支撑板222。当然,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设计支撑板222的端部直接与车厢或地面搭接,而不用额外设置搭接板222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支撑板222还包括多个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设置的加强板2225。具体地,多个加强板2225设置于子支撑板2221朝向底架的一面,且沿子支撑板2221的长度方向平行设置,可加强子支撑板2221的负荷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5所示,升降组件210包括驱动缸211,以及交叉铰接在一起的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驱动缸211的两端连接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之间,以驱动第一驱动杆212相对第二驱动杆213转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均连接在支撑杆110和升降台220之间。当驱动缸211驱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对旋转时,能够改变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的整体高度,进而改变升降台220的高度。

其中,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交叉铰接在一起是指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互交叉,且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在交叉处铰接在一起,以使第一驱动杆212能够相对第二驱动杆213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杆212的中部外侧壁上开设有贯穿的过孔2121,第二驱动杆213穿过该过孔2121与第一驱动杆212交叉在一起,通过将一插销同时穿过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即可使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铰接在一起。其中,第一驱动杆212上的过孔2121沿第一驱动杆212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使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旋转形成的最小夹角尽可能小,进而使通过驱动升降组件210驱动升降台220下降后的高度尽可能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12包括相对的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0铰接,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升降杆223滑动铰接;第二驱动杆213包括相对的第五端和第六端,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升降杆223铰接,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0滑动铰接,驱动缸21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铰接,以驱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对旋转。

其中,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升降杆223滑动铰接是指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升降杆223铰接,且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能够相对升降杆223滑动;同样地,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0滑动铰接,是指第二驱动杆212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0铰接,且第二驱动杆212的第六端能够相对升降杆223滑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驱动缸211驱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对转动时,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会发生改变,通过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升降杆223滑动铰接,并使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0滑动铰接,当驱动缸211驱动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对转动,使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的端部之间的间距会发生改变,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依然能够同时与支撑杆110和升降杆223保持铰接,从而稳定的驱动升降杆223上升或下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升降杆223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2231,该第一导轨2231上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2232,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第一滑块铰接,从而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升降杆223滑动铰接。其中,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0铰接。

具体地,在升降杆223的下表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图中未示出),在第一滑槽的底面设有沿升降杆22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2231,第一滑块2232与第一导轨2231滑动连接,第一滑块2232可以沿第一导轨2231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第一滑块沿两个支撑杆110排列方向的侧边伸出有第一铰接轴(图中未示出),在第一驱动杆212第四端的侧表面开设有第一铰接孔2122,该第一铰接轴插入到第一驱动杆212第四端的第一铰接孔2122内,以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四端与第一滑块2232铰接。

另外,如图6所示,在支撑杆110的上表面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1101,在第二滑槽110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二铰接孔1102,在第一驱动杆212第三端的侧表面开有第三铰接孔2123,通过将一插销轴同时插入第一驱动杆212第三端的第三铰接孔2123和支撑杆110的第二铰接孔1102,以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0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110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1103,该第二导轨1103上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1104,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第二滑块1104铰接,以使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支撑杆110滑动铰接。其中,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与升降杆223铰接。

具体地,在支撑杆110的第二滑槽1101的底面设有沿支撑杆11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1103,第二滑块1104与第二导轨1103滑动连接,可以沿第二导轨1103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第二滑块1104沿两个支撑杆110排列方向的侧边伸出有第二铰接轴(图中未示出),在第二驱动杆213第六端的侧表面开设有第四铰接孔2131,该第二铰接轴插入到第二驱动杆213第六端的第四铰接孔2131内,以使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与第二滑块1103铰接。

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升降杆223的第一滑槽的内侧壁上开设有第六铰接孔2233,在第二驱动杆213第五端的侧表面凸设有第五铰接孔2132,通过将一插销轴同时插入第二驱动杆213第五端的第五铰接孔2132和升降杆223的第六铰接孔2233,以使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与升降杆223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驱动杆213具有与第一驱动杆212铰接的铰接点,在第二驱动杆213背离支撑杆110的一侧伸出有铰接部2133,该铰接部2133位于第二驱动杆213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驱动缸211的一端和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铰接,驱动缸211的另一端与铰接部2133铰接。驱动缸211通过收缩控制第一驱动杆212和第二驱动杆213相对旋转,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之间的高度差减小,也即,控制升降台220下降。由于驱动缸211收缩到极限位置后,驱动缸211依然会有一定的长度,通过使驱动缸211与第二驱动杆213背离支撑杆110一侧的铰接部2133铰接,当驱动缸211收缩到极限长度后,能够使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之间的高度差尽可能小,从而能够尽可能的降低升降台220的高度。

具体地,第二驱动杆213上开设有避让孔2134,该避让孔2134位于第二驱动杆213的铰接点与第五端之间,铰接部2133为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2135,且分布在避让孔2134的相对两侧,驱动缸211的活动端穿过避让孔2134与铰接部2133铰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支撑杆110的一个端部铰接,且升降杆223上的第一导轨2231位于升降杆223远离该铰接点的一端;同时,支撑杆110上的第二导轨1103靠近支撑杆110的另一端设置,第二驱动杆213的第五端与升降杆223远离第一导轨2231的一端铰接。由此,能够尽可能的增大第一驱动杆212的第三端与第二驱动杆213的第六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升降台220的升降幅度更大,并提高升降组件21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缸包括液压缸、气压缸等等,此处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升降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230,控制模块230安装在支撑杆的外侧,用于对升降组件210进行控制,进而驱动升降台220升降。

其中,控制模块230与升降组件210的连接方式具体可根据升降组件210的结构而定。例如:当升降组件210通过液压缸驱动时,控制模块230内可以设置液压泵,以及控制液压泵的控制电路,液压泵通过液压管与液压缸连通,控制电路通过控制液压泵工作,以控制液压缸伸缩,进而控制升降组件210升降。

当然,当升降组件210通过电机驱动升降时,控制模块230可以与升降组件210中的电机电路连接,以对电机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升降组件210升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6所示,在每个支撑杆1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滚轮112,以使升降组件210的移动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6所示,在每个支撑杆11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脚踏支撑结构113和移动把手114,脚踏支撑结构113用于在升降装置静止时向下伸出,并支撑在地面上,以对升降装置进行定位,防止升降装置移动。当需要移动升降装置时,控制脚踏支撑结构113与地面脱离解除即可;移动把手114用于方便工作人员推动或拖动升降装置,移动把手114上还可设有转动连接的限位杆115,转动限位杆115使其与移动把手114成一固定角度,例如限位杆115与移动把手114垂直,限位杆115可对升降台220上的货物进行限位,防止升降台220上的货物从升降台220侧边滑落。其中,脚踏支撑结构113及移动手柄114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上文针对其他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升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叉车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