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

文档序号:185828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rounding rock cracks ) 是由 张云 刘广进 佟海 高海军 于 2021-09-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包括壳体、平移机构、四个定位器、多个测距装置以及驱动机构。壳体内固定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带动移动件水平移动;四个定位器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中三个定位器固定在壳体内,另一定位器固定在移动件上;一个测距装置固定在壳体上并且探测方向与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余测距装置均固定在移动件的侧壁上并且探测方向均与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壳体上固定有驱动机构;本发明提供的探测装置能进入到宽度较大的裂缝内部,并在裂隙内部自由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位置为探测点测量数据,通过测量的全部数据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and a method for detecting a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urrounding rock crack.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is fixed in the shell and drives the moving part to move horizontally; the four positioners are positioned on the same plane, and the plane is parallel to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piece; three of the positioners are fixed in the shell, and the other positioner is fixed on the moving piece; a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 is fixed on the shell and the detection direction is parallel to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piece; the other distance measuring devices are fix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moving part, and the detection directions are all vertical to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moving part; a driving mechanism is fixed on the shell; the detection devic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enter a crack with a large width, freely move to different positions in the crack, measure data by taking the different positions as detection points, and establish a three-dimensional coordinate model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crack through all measured data.)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裂隙是岩石受力后断开并沿断裂面无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裂隙按其成因分为原生和次生裂隙两类。前者是在成岩过程中形成,后者则是岩石成岩后遭受外力所成。按力的来源又分为非构造和构造两类裂隙。前者由外力地质作用而成,如风化、滑坡、坍塌等裂隙,它们常局限于地表,规模不大且分布不规则。后者则由构造作用形成,分布极广而有规律,延伸较长且深,可切穿不同岩层。裂隙对工程建设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稳定性影响更大。

现有技术中虽然也有围岩裂隙探测装置,但是只能探测到裂隙的长度和局部裂隙的深度,而岩石在出现裂隙时通过表面观察只能观察到表面裂缝的长度和宽度,对于宽度很小的裂缝可采用超声波探测的方式探测到裂隙的深度。但是对于宽度较大的裂缝采样超声波探测的方式也仅仅只能探测到裂隙的深度,即通过探测到表面长度和深度只能确定裂隙的二维截面形状,而并不能探测清楚裂隙内部的各个位置的高度数据,也就不能确定整个裂隙断层内部的三维立体形状,而对裂隙断层全貌的掌握直接影响岩土工程后期加固施工的方式,所以对围岩裂隙断层全貌的掌握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能进入到宽度较大的裂缝内,并在裂隙内部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位置为探测点探测围岩裂隙边沿点的坐标数据,通过测量的全部数据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实现对围岩裂隙断层全貌的掌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包括:

壳体;平移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平移机构包括移动件,所述移动件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在壳体内沿直线运动;

四个定位器,四个定位器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中三个所述定位器固定在所述壳体内,另一定位器固定在所述移动件上;

多个测距装置,一个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上,该测距装置的探测方向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余测距装置均固定在所述移动件的侧壁上,其余测距装置的探测方向均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所述壳体上与所述其余测距装置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允许测距装置测距时穿过的通槽;

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壳体上用于带动探测装置前进。

上述探测装置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

数据接收模块,接收所述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接收多个所述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确定三维坐标系的坐标原点,获取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三个固定在壳体上的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根据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和所述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测距装置测量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数据统计模块,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所得的全部位置坐标数据绘制到同一三维坐标系中;

中央处理器,用于协调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所述数据统计模块的工作。

多个上述测距装置均为激光测距装置,激光测距装置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激光测距装置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五个激光测距装置依次为前边沿测距装置、左边沿测距装置、右边沿测距装置、上边沿测距装置以及下边沿测距装置;

所述前边沿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壳体外侧前端,前边沿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方向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平行并向围岩裂隙前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所述左边沿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件的外侧壁,左边沿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左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所述右边沿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件的外侧壁,右边沿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右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所述上边沿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件的外侧壁,上边沿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上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所述下边沿测距装置固定在所述移动件的外侧壁,下边沿测距装置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所述移动件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下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上述平移机构包括:

螺杆,水平放置在所述壳体内,螺杆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壳体连接,螺杆的右端通过轴承与竖直固定在壳体内的挡板连接;

螺母,与所述螺杆螺纹连接;所述移动件套设在螺母外侧;所述左边沿测距装置、所述右边沿测距装置、所述上边沿测距装置以及所述下边沿测距装置均固定在移动件的侧壁上;所述移动件的侧壁还通过导向机构与所述壳体连接;

第一电机,固定在所述挡板上,其输出轴与所述螺杆右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上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均包括:

驱动轴,横向贯穿所述壳体;

驱动轮,分别套设在所述驱动轴两侧;

从动齿轮,套设在所述驱动轴外侧;

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

第二电机,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其中,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轴横向贯穿所述壳体前端,另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轴横向贯穿所述壳体后端。

上述驱动轮包括圆盘和多个摩擦组件,多个摩擦组件绕圆盘中心周向均布,每个摩擦组件均包括:

杆体,一端与所述圆盘固定连接;

摩擦件,一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杆体另一端连接,摩擦件另一侧可拆卸连接有橡胶摩擦垫。

上述壳体前端固定有掘进机构,掘进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前端的第三电机,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头连接,第三电机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体,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前端;所述第三电机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上述壳体上固定有用于开关上述通槽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

两个滑槽,分别开设在壳体与通槽相对位置的左右两侧;

两个滑动板,分别与两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两个电磁铁,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滑动板相对的一侧;所述两个电磁铁均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上述壳体为圆筒形,壳体上端固定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开设的凹槽内,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与定位板连接,定位板上固定有用于与围岩裂隙内壁接触的柔性橡胶垫连接;所述电动推杆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探测装置放置到围岩裂隙内,探测装置上固定有四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定位器和多个测距装置;

根据三个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前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前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左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左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右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右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上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上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下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下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改变所述裂隙探测装置在所述探测区域内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结束后将同一所述探测区域内全部的测量坐标数据汇总;

测量结束后将全部的测量坐标数据汇总导入到三维建模软件的同一坐标系中,三维建模软件根据测量的多个数据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体积较小,保证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探测装置能自由的在岩土裂隙内移动。本发明探测装置的壳体为圆筒,圆筒表面光滑便于在裂隙内移动。本发明在壳体内部设有四个定位器,利用三个固定在壳体上的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本发明在壳体内设有多个测距装置,多个测距装置均为激光测距装置。前边沿测距装置向探测装置向前移动的最前端发射激光,当激光接触到围岩裂隙一点接触后返回,就完成与探测点相对的围岩裂隙前边沿所对应点的测量。由于探测点所在的位置是确定的,那么根据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和所述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测距装置测量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更换探测位置后,多次测量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将测量的全部数据汇总到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2、本发明在壳体内固定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带动一个定位器和多个测距装置同时移动,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定位器移动改变的是探测点的位置,通过改变探测点和多个测距装置的位置实现在探测装置整体不动的情况下对不同位置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进行测量。

3、本发明的探测装置在移动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其前进,驱动机构由前后两个驱动组件组成,通过同时正向或反向转动驱动组件带动探测装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围岩裂隙内部不平整的状态,本发明的驱动轮并没有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轮子,现有技术中的轮子在工作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适合在平面内行走,而不适合在不平整且附着力不好的围岩裂隙表面行走。本发明的驱动轮由多个摩擦组件组成,多个摩擦组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依次与围岩裂隙表面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整个探测装置前进。

4、本发明的探测装置设有掘进机构,将掘进机构固定在壳体前端,在前进的过程中通过第三电机带动螺旋钻头转动,螺旋钻头转动在掘进机构前进时将其前方拥堵的杂质清除,边缘探测装置稳定前进。

5、本发明设有定位机构,当探测装置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先将其暂停到该位置进行数据测量,为了保证探测装置在围岩裂隙内部的稳定性,启动定位机构的电动推杆,电动推杆向上推动定位板,定位板上固定的柔性橡胶垫与围岩裂隙表面接触增加探测装置在探测数据时的稳定性。

6、本发明在壳体上与通槽相对的位置还设有开关组件,利用开关组件在多个测距装置测量数据时将通槽打开,使测距装置发射的激光穿透通槽。当测距完成后利用开关组件将通槽关闭,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到通槽内。

7、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能伸入到围岩裂隙内部,先沿一条直线作为探测路径,在该探测路径上取多点作为探测点,再更换探测路径,在更换的探测路径上取多点作为探测点,最后通过多探测点,确定大量围岩裂隙边沿点的坐标数据,由点到线再到面生成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移动件套设在螺母外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驱动机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驱动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测量装置放置在围岩裂隙内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测量装置放置在围岩裂隙内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在某一位置测量时各点的位置坐标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控制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2、移动件;3、定位器;4、通槽;5、前边沿测距装置;6、左边沿测距装置;7、右边沿测距装置;8、上边沿测距装置;9、下边沿测距装置;10、螺杆;11、螺母;12、挡板;13、第一电机;14、驱动轴;15、驱动轮;16、从动齿轮;17、主动齿轮;18、第二电机;19、圆盘;20、杆体;21、摩擦件;22、第三电机;23、螺旋钻头;24、外壳体;25、滑槽;26、滑动板;27、电磁铁;28、电动推杆;29、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1,对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包括壳体1、平移机构、四个定位器3、多个测距装置以及驱动机构。所述壳体1内固定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包括移动件2,移动件2在平移机构的带动下在壳体1内沿直线运动;四个定位器3位于同一平面上,该平面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中三个所述定位器3固定在壳体1内,另一定位器3固定在移动件2上;多个测距装置中的一个固定在壳体1上,该测距装置的探测方向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平行;其余测距装置均固定在移动件2的侧壁上,其余测距装置的探测方向均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垂直,壳体1上与其余测距装置相对的位置均开设有允许测距装置测距时穿过的通槽4;驱动机构,固定在壳体1上用于带动探测装置前进。

进一步地,所述探测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数据接收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统计模块以及中央处理器;数据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接收多个所述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数据处理模块,首先确定三维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根据获取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接收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根据三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固定在移动件2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根据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和所述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测距装置测量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数据统计模块用于将所述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所得的全部位置坐标数据绘制到同一三维坐标系中;中央处理器,用于协调所述数据接收模块、所述数据处理模块以及所述数据统计模块的工作。

进一步地,如图2、图3所示,多个所述测距装置均为激光测距装置,激光测距装置的数量为五个,五个激光测距装置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五个激光测距装置依次为前边沿测距装置5、左边沿测距装置6、右边沿测距装置7、上边沿测距装置8以及下边沿测距装置9;前边沿测距装置5固定在壳体1外侧前端,前边沿测距装置5的激光发射方向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平行并向围岩裂隙前边沿发射激光测距;左边沿测距装置6固定在移动件2的外侧壁,左边沿测距装置6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左边沿发射激光测距;右边沿测距装置7固定在移动件2的外侧壁,右边沿测距装置7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右边沿发射激光测距;上边沿测距装置8固定在移动件2的外侧壁,上边沿测距装置8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上边沿发射激光测距;下边沿测距装置9固定在移动件2的外侧壁,下边沿测距装置9的激光发射方向垂直于移动件2的移动方向并向围岩裂隙下边沿发射激光测距。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体积较小,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探测装置能自由的在岩土裂隙内移动。本发明探测装置的壳体为圆筒,圆筒表面光滑便于在裂隙内移动。本发明在壳体内部设有四个定位器3,利用三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本发明在壳体1内设有多个测距装置,多个测距装置均为激光测距装置。前边沿测距装置5向探测装置向前移动的最前端发射激光,当激光接触到围岩裂隙一点接触后返回,就完成与探测点相对的围岩裂隙前边沿所对应点的测量。由于探测点所在的位置是确定的,那么根据测距装置测量的距离数据和所述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测距装置测量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更换探测位置后,多次测量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将测量的全部数据汇总到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本发明中为了便于计算,左边沿测距装置6和右边沿测距装置7发射的激光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与三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的平面平行。上边沿测距装置8和下边沿测距装置9发射的激光也在同一直线上,并且垂直于三个固定在壳体1上的定位器3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的平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图1、图2、图4所示,所述平移机构包括水平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螺杆10,螺杆10的左端通过轴承与壳体1连接,螺杆10的右端通过轴承与竖直固定在壳体1内的挡板12连接;螺杆10与螺母11螺纹连接,螺母11的外侧套设有移动件2;所述左边沿测距装置6、所述右边沿测距装置7、所述上边沿测距装置8以及所述下边沿测距装置9均固定在移动件2的侧壁上;所述移动件2的侧壁还通过导向机构与所述壳体1连接;螺杆10的右端与第一电机13的输出轴连接,第一电机13固定在挡板12上,第一电机13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在壳体1内固定有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带动一个定位器3和多个测距装置同时移动,固定在移动件2上的定位器3移动改变的是探测点的位置,通过改变探测点和多个测距装置的位置实现在探测装置整体不动的情况下对不同位置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进行测量。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图5所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两个驱动组件,每个驱动组件均包括驱动轴14,横向贯穿所述壳体1;驱动轮15,分别套设在所述驱动轴14两侧;从动齿轮16,套设在所述驱动轴14外侧;主动齿轮17,与所述从动齿轮16啮合;第二电机18,其输出轴与所述主动齿轮17的中心转轴连接;所述第二电机18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其中,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轴14横向贯穿所述壳体1前端,另一个驱动组件的驱动轴14横向贯穿所述壳体1后端。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驱动轮15包括圆盘19和多个摩擦组件,多个摩擦组件绕圆盘19中心周向均布,每个摩擦组件均包括杆体20,杆体20一端与圆盘19固定连接,杆体20另一端通过转轴与摩擦件21连接,摩擦件21上可拆卸连接有橡胶摩擦垫。

本发明的探测装置在移动时利用驱动机构带动其前进,驱动机构由前后两个驱动组件组成,通过同时正向或反向转动驱动组件带动探测装置向前或向后移动。同时为了更好的适应围岩裂隙内部不平整的状态,本发明的驱动轮并没有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轮子,现有技术中的轮子在工作时与地面接触面积小,适合在平面内行走,而不适合在不平整且附着力不好的围岩裂隙表面行走。本发明的驱动轮由多个摩擦组件组成,多个摩擦组件在驱动轮的驱动下依次与围岩裂隙表面接触,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整个探测装置前进。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前端固定有掘进机构,掘进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端的第三电机22,第三电机22的输出轴与螺旋钻头23连接,第三电机22的外侧套设有外壳体24,外壳体24固定在所述壳体1前端;所述第三电机22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的探测装置设有掘进机构,将掘进机构固定在壳体1前端,在前进的过程中通过第三电机22带动螺旋钻头23转动,螺旋钻头23转动在掘进机构前进时将其前方拥堵的杂质清除,边缘探测装置稳定前进。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1上固定有用于开关通槽4的开关组件,所述开关组件包括两个滑槽25、两个滑动板26以及两个电磁铁27;两个滑槽25分别开设在壳体1与通槽4相对位置的左右两侧,两个滑槽25内分别设有一与其滑动连接的滑动板26;两个滑动板26相对的一侧固定有两个电磁铁27,两个电磁铁27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在壳体1上与通槽4相对的位置还设有开关组件,利用开关组件在多个测距装置测量数据时将通槽4打开,使测距装置发射的激光穿透通槽4。当测距完成后利用开关组件将通槽4关闭,避免过多的杂质进入到通槽4内。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基于实施例1,如图2所示,所述壳体1为圆筒形,壳体1上端固定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电动推杆28,电动推杆28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开设的凹槽内,电动推杆28的伸缩端与定位板29连接,定位板29上固定有用于与围岩裂隙内壁接触的柔性橡胶垫;所述电动推杆28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

本发明设有定位机构,当探测装置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先将其暂停到该位置进行数据测量,为了保证探测装置在围岩裂隙内部的稳定性,启动定位机构的电动推杆28,电动推杆28向上推动定位板29,定位板29上固定的柔性橡胶垫与围岩裂隙表面接触增加探测装置在探测数据时的稳定性。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探测装置放置到围岩裂隙内,探测装置上固定有四个位于同一平面上的定位器和多个测距装置;

根据三个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另一个定位器的位置坐标数据为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前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前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左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左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右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右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上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上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利用测距装置测量出所述探测点所对应的围岩裂隙下边沿与探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该距离数据和探测点所在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围岩裂隙下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改变所述裂隙探测装置在所述探测区域内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结束后将同一所述探测区域内全部的测量坐标数据汇总;

测量结束后将全部的测量坐标数据汇总导入到三维建模软件的同一坐标系中,三维建模软件根据测量的多个数据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探测装置放入到围岩裂隙内,探测装置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沿围岩裂隙移动,探测装置移动一段距离后暂停来测量该位置的数据。探测装置上固定有四个定位器和多个测距装置。

四个定位器3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10所示,三个固定在壳体1内的定位器3所在的点依次为A点、B点、C点,根据A点、B点、C点三点的位置坐标数据确定一个平面为ABC平面。另一个固定在移动件2上的定位器3所在的点为O点,以O点为探测点,O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即为探测点的位置坐标数据。

先启动前边沿测距装置,如图10所示,前边沿测距装置向围岩裂隙最前端发射激光交点为D点,当激光接触到围岩裂隙前边沿后返回到测距装置就完成了围岩裂隙前边沿与测距装置之间距离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距离能计算出激光与前边沿接触的点D点与探测点O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OD之间的距离为L1。

启动左边沿测距装置,如图10所示,左边沿测距装置向围岩裂隙左边沿发射激光交点为E点,当激光接触到围岩裂隙左边沿后返回到测距装置就完成了围岩裂隙左边沿与测距装置之间距离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距离能计算出激光与左边沿接触的点E点与探测点O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OE之间的距离为L2。为减小计算难度激光发射时的直线平行与ABC平面,那么根据已知点O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E点的坐标。同理,右边沿测距装置7向围岩裂隙右边沿发射激光交点为F点,那么根据已知点O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F点的坐标。

启动上边沿测距装置,如图10所示,上边沿测距装置向围岩裂隙上边沿发射激光交点为G点,当激光接触到围岩裂隙上边沿后返回到测距装置就完成了围岩裂隙上边沿与测距装置之间距离的测量。根据测量的距离能计算出激光与上边沿接触的点G点与探测点O点之间的水平距离,即OG之间的距离为L3。为减小计算难度激光发射时的直线平行与ABC平面,那么根据已知点O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G点的坐标。同理,下边沿测距装置7向围岩裂隙右边沿发射激光交点为H点,那么根据已知点O点的位置坐标数据就能确定H点的坐标。

启动平移机构,平移机构带动一个定位器3和多个测距装置同时移动,固定在移动件上的定位器移动改变的是探测点的位置,通过改变探测点和多个测距装置的位置实现在探测装置整体不动的情况下对不同位置的围岩裂隙边沿上的点的位置坐标数据进行测量。

关闭平移机构即壳体1所在位置的数据采集完成后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整个探测装置前进,完成在裂隙内多探测点数据的测量,测量结束后将所有探测区域内测量的全部的坐标数据汇总,将汇总的坐标数据导入三维建模软件中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岩土工程围岩裂隙探测装置,能进入到宽度较大的裂缝内,并在裂隙内部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不同的位置为探测点探测围岩裂隙边沿点的坐标数据,通过测量的全部数据建立围岩裂隙三维坐标模型,实现对围岩裂隙断层全貌的掌握。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跟踪评价水平井调驱效果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