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

文档序号:186117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 (Feathering device for blades of wind turbine generator ) 是由 林国汉 曹时德 张枭 于 2021-09-0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其包括:顺桨箱,其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叶片,且所述轴承设置两组,并间隔一定间距;锁死组件二,安装在左右侧轴承之间,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固定环箱,安装在所述顺桨箱内,且相对位于左右侧所述轴承中心处,其内部转动连接有顺桨装置,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eathering device for blades of a wind turbine generator, which comprises: the feathering box is internally and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blades through bearings, and the bearings are arranged in two groups and are spaced at a certain interval; the second locking componen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left bearing and the right bearing and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wall of the blade connecting shaft end; and the fixed ring box is arranged in the feathering box and is relatively positioned at the lef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of the bearing center,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xed ring box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a feathering device and is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wall of the blade connecting shaft end.)

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是指把风的动能转换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此中,由风吹向桨叶,带动风轮转动产生机械能,但是,因风的流速几乎全为变速,要维持风力发电的能量转化的稳定性,需要对桨叶进行适当顺桨,改变桨距角,进而调节风对桨叶的作用力,促进桨叶旋转的稳定性,但现有的顺桨装置中,驱动调节桨叶时,其电机执行结构控制过程中,频繁的调节桨叶,导致电机热负荷负载过量,进而使得构件的损坏率较大,且不能很好的应对风速的突然增大的情况,导致桨叶的旋转极其不稳定,进而对桨叶、承载柱等结构的作用力不稳定。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以解决上述

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其包括:

顺桨箱,其内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叶片,且所述轴承设置两组,并间隔一定间距;

锁死组件二,安装在左右侧轴承之间,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

固定环箱,安装在所述顺桨箱内,且相对位于左右侧所述轴承中心处,其内部转动连接有顺桨装置,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环箱内侧环壁上安装有监测元件,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顺桨装置包括:

转动环一,嵌入所述固定环箱内转动连接,其环壁上安装有与所述监测元件相对应的定位元件,且每组所述定位元件一侧均安装有压块,相邻所述压块、所述监测元件、所述定位元件之间形成顺桨腔室;

转动环二,嵌入所述转动环一内,其外侧环壁上安装有受压组件,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每组所述顺桨腔室内设置相同数量的受压组件;

转动环件,其包括转动环三、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呈圆周排列安装在转动环三上,并与所述顺桨腔室相对应,所述转动环三嵌入转动环二内转动连接,其内侧环壁上安装有内附齿轮环;

复位轮环,嵌入所述转动环三内,其前侧面端上安装有锁死组件一,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其外侧环壁上安装有外附齿轮环、复位拉座,且所述复位拉座与顺桨腔室对应设置,且所述外附齿轮环与所述内附齿轮环通过齿轮啮合连接,且所述齿轮安装在复位组件上;

可伸缩杆,与所述顺桨腔室对应设置,用于衔接一组所述顺桨腔室中的压块、预警组件;

弹性复位杆,与所述可伸缩杆对应设置,用于衔接一所述顺桨腔室中可伸缩杆内侧端、复位拉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环一、转动环二、转动环三、复位轮环的后侧面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环箱后侧壁上,且所述转动环二连接结构为单向逆时针转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齿轮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所述复位组件与其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压块下端呈梯形面结构,且沿其梯形面端安装有多组微型压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预警组件包括驱动座,安装在所述预警杆件上,并用于所述可伸缩杆、弹性复位杆的铰接连接,且每组所述预警杆件外侧壁上设有受拉临界预警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位于所述顺桨腔室中的多组所述受压组件受压强度呈顺时针梯度增强,一组所述受压组件包括:

增压器;

增压箱,安装在所述增压器上端,由所述增压器调控其内部气压;

受压块,其上端呈梯形面结构,其下端固定有密封塞,并嵌入所述增压箱内;

导向伸缩杆,被配置为多组,且对称设置在增压箱左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限位套板,所述限位套板套在所述受压块外侧环壁上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受压块上端梯形面端开设有压轮滑轨,所述压轮滑轨内嵌入微型压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复位组件包括:

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顺桨箱上;

转轴,其左端与所述齿轮同轴固定,其右端转动连接在复位电机输出端上;

锁死组件三,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并套在所述转轴与复位电机连接端外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本结构中顺桨装置的驱动装置,避免了由电机直接作用调节顺桨装置,且本结构中的电机频繁使用调节时,其输出端的动力仅需较小的动力,且为复位调节的驱动装置,进而避免了电机发热情况,从而使得顺桨调节过程中,更加稳定。

2、本发明中的顺桨装置的结构设置,提高了顺桨调节的精度,且通过受压组件的梯度式受压强度的预设置的设置方式,使得受压组件能够实时配合不同流速的风力,尤其是,在风力值频繁多边时,即增强、减弱时,通过受压组件的气压式阻力与压块之间的作用力,使得叶片能够自行正反转,且为小角度调节,其每次自行调节过程中,均能够受到受压组件的阻力,进而在一定风力值范围内的调节,相当于压块在相邻受压组件之间的受压块的倾斜面进行晃动,待风力变化较大时,则直接进行下一级的顺桨调节,从而使得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较为稳定,不易产生较大浮动及机械热能,进一步提高电能的转化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管件端部修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传送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清洁组件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修整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叶片;2、顺桨箱;3、轴承;4、固定环箱;5、锁死组件一;6、顺桨装置;7、复位组件;8、锁死组件二;9、监测元件;10、定位元件;61、转动环一;62、压块;63、转动环二;64、受压组件;65、转动环件;66、内附齿轮环;67、齿轮;68、复位轮环;69、外附齿轮环;610、可伸缩杆;611、弹性复位杆;651、转动环三;652、预警杆件;653、驱动座;641、增压器;642、增压箱;643、导向伸缩杆;644、受压块;645、密封塞;646、限位套板;621、微型压轮;71、固定板;72、转轴;73、锁死组件三;74、复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风电机组叶片顺桨装置,其包括:

顺桨箱2,其内部通过轴承3转动连接有叶片1,且所述轴承3设置两组,并间隔一定间距;

锁死组件二8,安装在左右侧轴承3之间,并套在所述叶片1连接轴端外侧壁上;

固定环箱4,安装在所述顺桨箱2内,且相对位于左右侧所述轴承3中心处,其内部转动连接有顺桨装置6,并套在所述叶片1连接轴端外侧壁上;

此中,轴承的结构设计,能够降低叶片对锁死组件二、顺桨装置及其内部构件的应力强度,且锁死组件二处于锁死状态时,第一种用途,用于叶片的固定,第二种用途,用于顺桨装置每次顺桨完成后,进行锁死,辅助顺桨装置的复位调节,需要注意的时,每次顺桨过程中,锁死组件二为未锁死状态。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环箱4内侧环壁上安装有监测元件9,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

本实施例中,所述顺桨装置6包括:

转动环一61,嵌入所述固定环箱4内转动连接,其环壁上安装有与所述监测元件9相对应的定位元件10,且每组所述定位元件10一侧均安装有压块62,相邻所述压块62、所述监测元件9、所述定位元件10之间形成顺桨腔室;

转动环二63,嵌入所述转动环一61内,其外侧环壁上安装有受压组件6,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每组所述顺桨腔室内设置相同数量的受压组件6;

转动环件65,其包括转动环三651、预警组件,所述预警组件呈圆周排列安装在转动环三651上,并与所述顺桨腔室相对应,所述转动环三651嵌入转动环二63内转动连接,其内侧环壁上安装有内附齿轮环66;

复位轮环68,嵌入所述转动环三651内,其前侧面端上安装有锁死组件一5,并套在所述叶片连接轴端外侧壁上,其外侧环壁上安装有外附齿轮环69、复位拉座,且所述复位拉座与顺桨腔室对应设置,且所述外附齿轮环69与所述内附齿轮环66通过齿轮67啮合连接,且所述齿轮67安装在复位组件7上;

可伸缩杆610,与所述顺桨腔室对应设置,用于衔接一组所述顺桨腔室中的压块62、预警组件;

弹性复位杆611,与所述可伸缩杆610对应设置,用于衔接一所述顺桨腔室中可伸缩杆610内侧端、复位拉座;

作为最佳实施例,本结构中叶片逆时针旋转;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受压组件中,相邻受压组件之间的间距均一致,且顺桨过程中,可伸缩杆为锁死不伸缩状态;

此中,锁死组件一锁死时,为顺桨调节过程,未锁死时,为复位调节过程;

作为最佳实施例,监测元件、定位元件均设置12组,受压组件总数量设为48组,一组顺桨腔室内受压组件设为4组,此中,监测元件、定位元件的分离再重合,为一次顺桨过程,且一次顺桨角度为7.5°,配合受压组件的数量,致使一次顺桨角度7.5°再次分化为四次1.875°的顺桨角度,进而提高顺桨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环一61、转动环二63、转动环三651、复位轮环68的后侧面端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环箱4后侧壁上,且所述转动环二63连接结构为单向逆时针转动连接;

此中,转动环二的单向逆时针连接结构,即,顺时针锁死状态,逆时针转动状态,主要用于一次顺桨过程完成后,配合压块的反向旋转,进行复位,致使监测元件、定位元件再次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齿轮67呈圆周排列设置多组,且所述复位组件7与其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块62下端呈梯形面结构,且沿其梯形面端安装有多组微型压轮621;

此结构,一方面,为了降低压块、受压块之间的摩擦力,另一方面,使得压块对受压块的作用力合力均垂直与受压块表面,减少其他作用力的掺杂,进而有利于配合预置受压组件内部气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警组件包括驱动座653,安装在所述预警杆件652上,并用于所述可伸缩杆610、弹性复位杆611的铰接连接,且每组所述预警杆件652外侧壁上设有受拉临界预警值;

此结构中,主要用于对受压组件进行预警,其中,其预警值最低值为受压组件中气压最大上限值,并设置一定的安全范围预警值;

作为最佳实施例,顺桨过程中,压块压向受压组件承载的最大值时,则启动,驱动座逆时针移动、可伸缩杆进行缩短,进而缩小可伸缩杆与压块指向所夹的角度,进而使得,在伸缩杆内侧端所受同等牵引作用力时,其旋转趋向的牵引作用分力降低,为使此状态下的牵引作用分力达到能够牵引压块移动时,则需增大牵引作用力,从而相对提高了受压组件对压块的阻挡强度,其中,此结构运行时,即产生报警,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反馈和应对。

本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顺桨腔室中的多组所述受压组件64受压强度呈顺时针梯度增强,一组所述受压组件64包括:

增压器641;

增压箱643,安装在所述增压器641上端,由所述增压器641调控其内部气压;

受压块644,其上端呈梯形面结构,其下端固定有密封塞645,并嵌入所述增压箱643内;

导向伸缩杆643,被配置为多组,且对称设置在增压箱643左右侧,其输出端固定有限位套板646,所述限位套板646套在所述受压块644外侧环壁上滑动连接;

此中,通过增压器对增压箱进行增压,并将每组顺桨装置中的四组增压箱,均依次呈梯度式结构进行预设置,四组逐次增大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受压强度;

作为最佳实施例,若依次顺桨装置调节过程中,完成一级至四级的调节过程时,则瞬间调节,由设置第四级受压强度为下次顺桨调节过程中的一级预设置,其二级、三级、四级的预设置也进行增大,并瞬间进入下次顺桨调节对应的预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受压块644上端梯形面端开设有压轮滑轨,所述压轮滑轨内嵌入微型压轮621,辅助压块的运行趋向。

本实施例中,所述复位组件7包括:

固定板71,固定在所述顺桨箱2上;

转轴72,其左端与所述齿轮67同轴固定,其右端转动连接在复位电机74输出端上;

锁死组件三73,安装在所述固定板71上,并套在所述转轴72与复位电机74连接端外侧壁上;

本结构,主要为了对每次的一次顺桨装置的调节过程中,调节监测元件与定位元件的完全重合。

在具体实施时,将本结构构件对应安装完成后,根据监测所处环境的风力数据,并对受压组件的受压强度,由低至高进行设置,完成后,此结构状态为,锁死组件二处于锁死状态,锁死组件一、锁死组件三处于未锁死状态,待风力发生变化时,触发锁死组件一进行锁死,锁死组件二脱离叶片外侧面,通过叶片带动复位轮环逆时针旋转,传递带动齿轮顺时针旋转,传递带动传送环三顺时针旋转,传递带动可伸缩杆牵拉压块挤压一级受压组件,直至四级受压组件后,完成一次顺桨过程,进行二次顺桨过程,此时,锁死组件二进行锁死,锁死组件一脱离叶片外侧面,通过弹性复位杆弹性收缩,以及转动环二的连接结构,促使转动环一、转动环二、转动环三进行复位,再通过锁死组件三进行锁死,通过复位电机主动驱动齿轮进一步调节,确定监测元件、定位元件完全重合,则触发每组顺桨腔室内的受压组件的二次受压强度的预设置,此时,再次恢复一次顺桨过程前时的初始结构,并开始下一次的顺桨过程,而预警组件则本结构的安全设置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用于大湍流工况的风力发电机防超速组控制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