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

文档序号:186179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 (Remove intelligent frequency conversion air compressor machine ) 是由 林华旺 于 2021-08-1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包括空压机主体、设置于空压机主体下方的底座,底座下方设置有四个滑轮,底座呈中空结构;底座上沿底座高度方向滑动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柱和四个第二连接柱;四个第一连柱和四个第二连接柱均位于底座的四个拐角处;滑轮与第一连接柱一一对应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柱下方;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块;底座上设置有切换滑轮或支撑块向下伸出的切换装置。本发明具有便于对空压机移动和固定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效果。(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ir compressors and discloses a mobile intelligent variable frequency air compressor which comprises an air compressor main body and a base arranged below the air compressor main body, wherein four pulleys are arranged below the base, and the base is of a hollow structure; four first connecting columns and four second connecting columns are arranged on the base in a sliding mode along the height direction of the base; the four first connecting columns and the four second connecting columns are positioned at four corners of the base; the pulleys correspond to the first connecting columns one by one and are rotatably connected below the first connecting columns; a supporting block is arranged below the second connecting column; the base is provided with a switching device for switching the downward extension of the pulley or the supporting block. The air compressor switching device has the effect of conveniently switching the moving and fixing states of the air compressor.)

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

背景技术

空压机又称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空气压缩机与水泵构造类似,大多数空气压缩机是往复活塞式,旋转叶片或旋转螺杆,离心式压缩机是非常大的应用程序,空压机系统包括有空压机、冷干机、干燥机、储气罐、精密过滤器和排水器。

现有的空压机在使用时,常常将空压机放置于底座上,通过底座下方设置的滑轮,从而得到便于搬运空压机的目的。

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本申请发明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发明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但是在对空压机进行搬运的过程中,需要对空压机整体进行定位固定时,滑轮容易偏移或转动,导致空压机放置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压机放置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便于对空压机移动和固定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效果,在空压机需要移动时能够快速移动,在空压机需要固定不动时能够稳定放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包括空压机主体、设置于空压机主体下方的底座,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四个滑轮,所述底座呈中空结构;所述底座上沿底座高度方向滑动设置有四个第一连接柱和四个第二连接柱;四个所述第一连柱和四个所述第二连接柱均位于底座的四个拐角处;所述滑轮与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一对应并转动连接于第一连接柱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下方设置有支撑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切换滑轮或支撑块向下伸出的切换装置。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底座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位于所述底座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位于第二连接柱的外侧;所述切换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内的楔形块、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上的第一复位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上的第二复位机构;所述楔形块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所述楔形块的上端长度大于楔形块下端的长度;所述楔形块设置有四个,每个所述楔形块与位于所述底座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配合;所述第一连接柱与对应的所述楔形块的腰贴合时,所述第二连接柱与对应的所述楔形块的下端面贴合;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楔形块沿着所述底座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上端面均转动连接有减摩轮;所述减摩轮与楔形块的腰或下端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柱一侧的第一固定块、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底座内底壁上的第一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复位机构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柱一侧的第二固定块、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底座内底壁上的第二复位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所述底座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一调节杆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对应位置的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用于驱动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杆相向滑动或相背离滑动的联动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内顶壁上的调节丝杠、滑动连接于所述底座内顶壁上的第二调节杆;所述调节丝杠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调节丝杠与一个所述第一调节杆螺纹连接;所述底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驱动调节丝杠的制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杆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一调节杆和所述第二调节杆相互垂直;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斜齿条;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斜齿条;位于所述底座同一侧的两个所述第一斜齿条的齿线方向相反;所述第一斜齿条与对应的所述第二斜齿条相互啮合。

进一步,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一T形块;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上端面设置有第二T形块;所述底座的内顶壁上开设有第一T形槽和第二T形槽;所述第一T形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T形槽的长度方向沿所述底座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T形块与所述第一T形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T形块与所述第二T形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制动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调节丝杠一端的驱动杆、设置于所述驱动杆一端的把手;所述把手位于底座的外侧;所述底座的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驱动杆转动的定位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驱动杆上且靠近底座端面的齿轮、转动设置于底座端部的定位条、设置于定位条上的定位块、设置于定位块上的定位齿;所述定位条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与所述底座的端部螺纹连接;所述螺纹柱位于所述齿轮的侧上方位置;所述定位齿与所述齿轮位于最顶部的齿槽插接配合。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1、由于采用了切换装置的结构,所以能够在空压机需要搬运时,切换滑轮向下伸出并与地面接触,使得滑轮带动底座以及空压机主体移动,在需要空压机稳定放置时,通过切换装置切换支撑块向下伸出并与地面接触,使得底座固定放置,不易移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压机放置不稳定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便于对空压机移动和固定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效果,在空压机需要移动时能够快速移动,在空压机需要固定不动时能够稳定放置。

2、由于采用了楔形块的结构,所以能够通过驱动机构带动楔形块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向底座端部的位置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改变楔形块与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接触位置,当楔形块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柱的上方抵触时,楔形块的腰与第二连接柱的上方抵触,进而能够改变第一连接柱伸出的长度大于第二连接柱伸出的长度,使得第一连接柱下方的滑轮与地面接触,而第二连接柱下方的支撑块与地面间隔设置,进而便于移动底座以及空压机主体,当驱动机构将楔形块向远离底座端部的位置移动时,楔形块的底部与第二连接柱的上方抵触,楔形块的腰与第一连接柱的上方抵触,使得第二连接柱下方的支撑块与地面接触,第一连接柱下方的滑轮与地面间隔设置,进而能够对底座以及空压机主体进行稳定支撑,使得空压机主体能够不易移动,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对空压机快速移动和稳定放置的状态进行切换的问题,进而实现了能够方便切换空压机的状态,使得空压机能够快速移动或稳定放置。

3、由于采用了第一复位机构和第二复位机构,所以在移动楔形块后,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柱未受到楔形块下端面挤压时能够自动恢复升高,进而第一复位机构能够使得滑轮与地面不接触,而移动楔形块使得楔形块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柱抵接,在第二复位机构的作用下能够使得支撑块远离地面,而使得滑轮与地面接触,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使得滑轮或支撑块自动复位的问题,进而实现了滑轮或支撑块便于自动复位的功能。

4、由于采用了驱动机构的结构,所以能够通过转动调节丝杠,能够带动一个第一调节杆沿着底座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能够通过第一斜齿轮和第二斜齿轮的配合,能够同时使得两个第一调节杆相向移动或相背离移动,进而能够驱动第一调节杆两端设置的楔形块移动,驱动第一连接柱或第二连接柱的伸出或抬起,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不便于快速调节四个滑轮和四个支撑柱切换的问题,进而实现了同时调节四个滑轮伸出或四个支撑块同时伸出的效果。

5、由于采用了制动组件的结构,所以能够在不需要切换滑轮与支撑块的状态时,通过制动组件,能够将驱动杆固定柱,使得调节丝杠不易转动,进而使得当前结构稳定可靠,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调节丝杠容易转动而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的问题,进而实现了便于对调节丝杠进行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的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空压机主体;2、底座;21、第一活动孔;22、第二活动孔;23、第一连接柱;24、第二连接柱;25、减摩轮;26、滑轮;27、支撑块;28、第一T形槽;29、第二T形槽;3、切换装置;31、楔形块;32、第一复位机构;321、第一固定块;322、第一复位弹簧;33、第二复位机构;331、第二固定块;332、第二复位弹簧;34、驱动机构;341、第一调节杆;342、第一T形块;343、第一斜齿条;35、联动组件;351、调节丝杠;352、第二调节杆;353、第二T形块;354、第二斜齿条;4、制动组件;41、驱动杆;42、把手;5、定位组件;51、齿轮;52、螺纹柱;53、定位条;54、定位块;55、定位齿;56、定位槽;57、滑柱。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通过设置切换装置3,能够在空压机需要移动时,使得滑轮26与地面接触,而支撑块27与地面间隔设置,使得底座2能够带动空压机主体1快速移动,在空压机需要固定不动时,能够使得滑轮26与地面脱离连接,而使得支撑块27与地面接触,对底座2进行支撑,使得底座2以及底座2上放置的空压机主体1能够稳定放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压机放置不稳定的问题,实现了便于对空压机移动和固定的状态进行切换的效果。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照图1、图2,一种移动智能变频空压机,包括空压机主体1、底座2,空压机主体1固定安装于底座2上,底座2呈空心长方体状。在底座2的下端面开设有四个第一活动孔21和四个第二活动孔22,四个第一活动孔21和四个第二活动孔22在底座2上设置成两排,每排包括两个第一活动孔21和两个第二活动孔22,且每排的两个第一活动孔21和两个第二活动孔22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设置成两组,一组第一活动孔21和第二活动孔22位于底座2的一个拐角处,且每组的第一活动孔21靠近底座2的边缘,每组的第二活动孔22靠近底座2的中部。

参照图2、图3,第一活动孔21内连接有第一连接柱23,第二活动孔22内连接有第二连接柱24,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能够沿底座2的高度方向滑动设置,位于底座2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位于底座2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23位于第二连接柱24的外侧。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的上端面均转动连接有减摩轮25。第一连接柱23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有滑轮26,第二连接柱24的下端面固定安装有支撑块27。

参照图3、图4和图5,为了便于切换底座2的工作状态,驱动滑轮26向下伸出,进而便于移动空压机本体,或者驱动支撑块27向下伸出,进而稳定放置空压机本体,在底座2上安装有切换装置3。切换装置3包括楔形块31、第一复位机构32、第二复位机构33和驱动机构34,楔形块31的截面为等腰梯形,且楔形块31的上端长度大于楔形块31的下端长度,楔形块31设置有四个,每个楔形块31与位于底座2同一拐角处的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配合,当第一连接柱23上的减摩轮25与对应的楔形块31的腰贴合时,第二连接柱24上的减摩轮25与对应的楔形块31的下端面贴合,当第一连接柱23的减摩轮25与对应的楔形块31的下端面贴合时,第二连接柱24的减摩轮25与对应的楔形块31的腰贴合,通过水平移动楔形块31,能够便于改变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与楔形块31不同的部位进行抵接,进而能够调节第一连接柱23和第二连接柱24的高度,使得两者的高度不同,进而使得滑轮26和支撑块27的状态能够便于切换。第一复位机构32安装于第一连接柱23上,当楔形块31的下端面与第二连接柱24抵接时,能够通过第一复位机构32使得第一连接柱23向上提升。第一复位机构32包括第一固定块321、第一复位弹簧322。第一固定块321固定安装于第一连接柱23的一侧,且第一固定块321位于底座2内部,第一复位弹簧3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固定块321和底座2的内底壁上。第二复位机构33安装于第二连接柱24上,当楔形块31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柱23抵接时,能够通过第二复位机构33使得第二连接柱24向上提升。第二复位机构33包括第二固定块331、第二复位弹簧332。第二固定块331固定安装于第二连接柱24的一侧,第二复位弹簧33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块331与底座2的内底壁上。

参照图3、图4和图5,驱动机构34安装于底座2上,用于驱动楔形块31沿着底座2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对滑轮26和支撑块27进行切换。驱动机构34包括第一调节杆341、联动组件35,第一调节杆34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2的长度方向相互垂直,第一调节杆341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杆341的上端面固定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T形块342,底座2的内顶壁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一T形槽28,第一T形槽28的长度方向沿底座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T形块342与第一T形槽28滑动配合。第一调节杆341的两端均固定有沿第一调节杆341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斜齿条343,位于底座2同一侧的两个第一斜齿条343的齿线方向相反。每两个楔形块31的上端面与对应的一个第一斜齿条343固定连接。联动组件35安装于底座2内,用于驱动两个第一调节杆341相向滑动或相背离滑动。联动组件35包括调节丝杠351、第二调节杆352,调节丝杠351转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顶壁上,且调节丝杠351的长度方向与底座2的长度方向一致,调节丝杠351的一端穿过一个第一调节杆341的中部并与该第一调节杆341螺纹连接。第二调节杆352滑动连接于底座2的内顶壁上,第二调节杆352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调节杆341和第二调节杆352相互垂直。第二调节杆352的上端面固定安装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T形块353,底座2的内顶壁上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T形槽29,第二T形槽29的长度方向沿底座2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二T形块353与第二T形槽29滑动配合。第二调节杆352的两端均固定有沿第二调节杆352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斜齿条354。第一斜齿条343的厚度小于第一调节杆341的厚度,第二斜齿条354的厚度小于第二调节杆352的厚度,第一斜齿条343设置有齿的一面朝向底座2的内顶壁,第二斜齿条354设置有齿的一面背向底座2的内顶壁,第一斜齿条343与对应的第二斜齿条354相互啮合。

参照图4、图6,为了便于转动调节丝杠351,在底座2的一端安装有制动组件4,制动组件4包括驱动杆41、把手42,驱动杆41的一端与调节丝杠351的一端,驱动杆41的另一端穿过底座2的端部并像底座2外延伸。把手42固定在驱动杆41位于底座2外侧的端部上。

参照图4、图6,在底座2的端部安装有定位组件5,用于限制驱动杆41转动。定位组件5包括齿轮51、螺纹柱52、定位条53、定位块54、定位齿55,齿轮51固定安装于驱动杆41上且靠近底座2的端面的位置处,螺纹柱5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底座2的端面上,且螺纹柱52位于齿轮51的左上侧的位置,定位条53的一端固定于螺纹柱52上,定位块54固定于定位条53的一侧,且定位块54靠近定位条53远离螺纹柱52的一端的位置,定位齿55固定在定位块54远离定位条53一侧的位置处。定位齿55与齿轮51位于最顶部的齿槽插接配合。为了使得定位齿55能够稳定插接于齿轮51最顶部的齿槽内,在底座2的端面且位于齿轮51左上侧的位置处开设有定位槽56,定位槽56的截面呈圆弧状,且该圆弧为优弧,定位槽56的圆心与螺纹柱52的转动中心相重合,在定位条53靠近底座2的一侧固定有滑柱57,滑柱57滑动连接于定位槽56内,螺纹柱52与滑柱57的距离等于定位槽56的半径,且定位槽56靠近齿轮51的一端与定位槽56的圆心之间的连接线为水平线,定位槽56远离齿轮51的一端与定位槽56的圆心之间的连接线为倾斜线,倾斜线靠近定位槽56圆心的高度高于倾斜线远离定位槽56圆心的高度,当止向转动螺纹柱52时,能够使得定位条53向靠近齿轮51的一侧转动,当滑柱57与定位槽56的一端接触时,定位条53为水平状态,定位齿55插接于齿轮51位于最顶部的齿槽内,定位块54与齿轮51的外侧壁间隔设置。当反向转动螺纹柱52时,使得滑柱57与定位槽56远离齿轮51的一端接触,定位齿55脱离齿槽,定位条53为自下而上向靠近齿轮51的一侧倾斜设置,进而能够对定位条53稳定放置,定位齿55对齿轮51不产生干涉,使得驱动杆41能够便于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是:在需要对空压机主体1进行固定时,将螺纹柱52向远离齿轮51的方向转动,使得定位齿55脱离齿轮51的齿槽,通过转动把手42,使得驱动杆41带动调节丝杠351正向转动,使得调节丝杠351带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杆341向靠近底座2中心的位置滑移,带动与该第一调节杆341连接的两个楔形块31向靠近底座2中心的位置滑移,由于另一个第一调节杆341通过第一斜齿条343和第二斜齿条354连接,能够使得第二调节杆352带动另一个第一调节杆341向靠近底座2中心的方向滑移,进而能够带动另一个第二调节杆352上的楔形块31也向底座2中心靠拢,使得每个楔形块31的下端面均与第二连接柱24上的减摩轮25抵接,第二连接柱24向底座2下方伸出,带动支撑块27与地面抵紧,而此时第一连接柱23上的减摩轮25与楔形块31的腰抵触,在第一复位弹簧322的作用下,使得第一连接柱23带动滑轮26向靠近底座2顶部的方向移动,带动滑轮26脱离地面,最后转动螺纹柱52,使得螺纹柱52带动定位齿55转动,使得定位齿55插接于齿轮51最顶部的齿槽内,进而能够对空压机主体1进行稳定支撑。

在需要对空压机主体1进行搬运移动时,将螺纹柱52向远离齿轮51的方向转动,使得定位齿55脱离齿槽,通过反向转动把手42,使得驱动杆41带动调节丝杠351反向转动,进而能够驱动与其螺纹连接的第一调节杆341向靠近底座2端部的方向滑移,带动另一个第一调节杆341向靠近底座2另一个端部的方向滑移,使得四个楔形块31同时向各自的底座2端部处靠近,带动楔形块31与第一连接柱23对齐,使得楔形块31的下端面与第一连接柱23上方的减摩轮25抵接,在第二复位弹簧332的作用下,楔形块31的腰与第二连接柱24上方的减摩轮25抵接,带动支撑块27远离地面,使得滑轮26与地面抵接,再转动螺纹柱52,使得定位齿55插接于当前齿轮51位于最顶部的齿槽内,对调节丝杠351进行固定,进而能够通过滑轮26与地面抵接,便于搬运空压机主体1。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申请实施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空气压缩机组母管压力稳定性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