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867036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 of eupolyphaga walker in preparation of insect tea, insect tea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温立香 袁冬寅 陈家献 张芬 彭靖茹 黄寿辉 赵媛 陈燕 冯春梅 于 2021-08-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虫茶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其具有寄主植物广泛、蚕食周期长、产茶量大、制备虫茶得率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适宜用作虫茶的生产制备。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制备得到的虫茶产品干茶颗粒饱满,乌润油亮,呈圆柱状,两端平截,直径0.20-0.55mm,高度0.60-1.90mm,干茶显药香,汤色红褐明亮,无沉淀物,滋味醇厚甘甜,茶汤香气浓郁持久,药香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2.45-38.67%,茶多酚4-7%,氨基酸5.05-6.66%,必需氨基酸种类尤其丰富,EAA/TAA值达到40.06%,EAA/NEAA值最高达66.83%,达到FAO/WHO推荐的食物蛋白氨基酸理想比例。(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sect tea processing and preparation, in particular to application of Orthosiphon aristatus in insect tea preparation, insect tea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new tea-producing insect dual-direct nestling moth with economic valu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wide host plants, long silkworm feeding period, large tea yield, high insect tea preparation yield, rich nutrient substances and the like, and is suitable for production and preparation of insect tea. The insect tea product prepared by the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dry tea is full in particles, black, smooth, glossy and cylindrical, the two ends of the insect tea product are truncated, the diameter is 0.20-0.55mm, the height is 0.60-1.90mm, the dry tea has medicinal fragrance, the soup color is red, brown and bright, no precipitate exists, the taste is mellow and sweet, the tea soup fragrance is strong and lasting, and the medicinal fragrance is obvious. The nutrient substances are rich, the water extract content is 32.45-38.67%, the tea polyphenol content is 4-7%, the amino acid content is 5.05-6.66%, the essential amino acid types are particularly rich, the EAA/TAA value reaches 40.06%, the EAA/NEAA value reaches up to 66.83%, and the ideal ratio of food protein amino acid recommended by FAO/WHO is achieved.)

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虫茶加工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虫茶又叫“茶精”,是我国湘桂黔山区特有的一种林业昆虫产品,素有茶界“猫屎咖啡”之称,由特定昆虫取食特定植物,在昆虫体内经过特殊的生理生化反应产生的排泄物经筛分、灭菌、干燥等工序加工而成,其营养物质丰富,具有清热解毒、祛湿健胃、抗氧化、治腹泻、调节肠道微生态等功能,是一种集营养和药用价值为一体的热带、亚热带清凉特种茶饮料。随着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虫茶市场逐渐走俏。

目前我国民间已知的可用来生产虫茶的有经济价值的昆虫主要有米缟螟(Aglossa dimidiata)、化香夜蛾(Hydrillodes morosa)、白条谷螟(Fujimaciabicoloralis)、黄条谷螟(Herculia glaucinalis)、弓须夜蛾(Hhdrillodesrepugnalis)、雪疽夜蛾(Nodaria niphona)、紫斑谷螟(Pyralis farinalis)、灰直纹螟(Orthopygia glaucinalis)等;寄食植物包括三叶海棠(Malus sieboldii)、化香树(Platycarya strebilacea)、苦藤茶(Sageretiathea)、苦丁茶(Rubus henryi)、茶树(Camellia sinensis)、酸枣树((Roxb.)Burtt et Hill和豹皮樟(Litsea coreana)等。

产茶昆虫和寄食植物不同产生的虫茶理化特性、功效等千差万别,大部分虫茶需要陈放多年经过充分的物质转化才能形成较高的品质,时间成本高,因此目前市场上虫茶产品少且价格较高。同时,现有虫茶生产得率普遍偏低,平均30-40斤原料可制得1斤虫茶,有的寄食植物如藤茶等原料、产品比甚至达到100:1-2,加之大部分产茶昆虫取食寄食植物原料比较单一,制得的产品营养物质也不够丰富。许多学者不停的探索尝试,以期探寻新的得率高且营养物质丰富的产茶昆虫和寄食植物原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一种虫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如下:

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双直巢螟(Hypsopygia repetita(Butler,1887)),本申请所用双直巢螟是从融安地区收集到的产茶昆虫,经形态学、解剖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是双直巢螟。

进一步的,所述双直巢螟在虫茶制备方面的应用,具体是双直巢螟作为虫茶产茶昆虫方面的应用。

进一步的,所述双直巢螟作为虫茶产茶昆虫,具体是双直巢螟幼虫在取食原料并消化、排泄后得到其消化发酵物并用其制作虫茶。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具有寄主植物广泛(包括茶树、酸枣叶、钩藤等)、蚕食周期长、产茶量大、制备虫茶得率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

一种虫茶的制备方法,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双直巢螟。

进一步的,所述在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双直巢螟,具体是以双直巢螟作为产茶昆虫,用双直巢螟幼虫取食原料,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蚕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

进一步的,所述虫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2)原料发酵;(3)产茶昆虫取食;(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5)高温去杂气;(6)摊凉;(7)足火干燥;(8)包装贮藏。

进一步的,各步骤具体操作如下: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3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0-30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60-90℃下烘25-40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进一步的,所述的寄食植物包括茶树叶、酸枣叶、钩藤。进一步的,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1:0:0)-(3:1:3)。进一步的,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1:1:1)-(3:1:3)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30cm-50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的过程中,原料堆温控制在25-35℃。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的高温去除杂气,是采用热风法100-120℃,20-30min;或者微波法3-4min;或者蒸汽法4-8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创造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经济价值的产茶昆虫,经鉴定为双直巢螟,其具有寄主植物广泛(包括茶树、酸枣叶、钩藤等)、蚕食周期长、产茶量大、制备虫茶得率高、营养物质丰富等优点,适宜用作虫茶的产茶昆虫取食。

(2)对使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虫茶产品进行急性经口毒、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及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等毒理安全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该虫茶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耐受剂量>20g/kg BW,属无毒级;Ames试验中5种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无论是否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结果均为阴性;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与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中10000、5000、2500mg/kg BW3个剂量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双直巢螟产生的虫茶没有致突变、致畸变作用,无遗传毒性,安全无毒。同时重金属(铅、砷、镉)、农残(氯氰菊酯、二氧化硫、乐果等12种)、水分、灰分等均符合GH/T1091代用茶的要求,四种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未检出,说明该虫茶符合食品安全性要求。

(3)使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虫茶产品,其特点为干茶颗粒饱满,乌润油亮,呈圆柱状,两端平截,直径0.20-0.55mm,高度0.60-1.90mm,干茶显药香,汤色红褐明亮,无沉淀物,滋味醇厚甘甜,茶汤香气浓郁持久,药香明显。营养物质丰富,水浸出物含量32.45-38.67%,茶多酚4-7%,氨基酸5.05-6.66%,必需氨基酸种类尤其丰富,EAA/TAA值达到40.06%,EAA/NEAA值最高达66.83%,达到FAO/WHO推荐的食物蛋白氨基酸理想比例。

(4)双直巢螟可蚕食的寄食植物主要包括酸枣叶、茶叶、钩藤,虫茶制品得率高,平均得率可达27%以上,是其他产茶昆虫的5-10倍。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原料虫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较图;

图2是不同原料虫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比较图;

图3是不同原料虫茶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

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对不同配比原料的蚕食率及得率比较

表1不同酸枣叶和茶叶配比的蚕食率及虫茶得率比较

通过研究发现双直巢螟可蚕食的寄食植物主要包括酸枣叶、茶叶、钩藤,虫茶制品得率高,平均得率可达27%以上,是其他产茶昆虫的5-10倍;试验表明双直巢螟对酸枣叶和钩藤的喜好更明显,蚕食率高达到100%,对纯茶叶蚕食率较低,当茶叶与酸枣叶或钩藤原料混合蚕食率可明显得到提升。同时通过感官审评对比发现以纯茶叶或添加适当茶叶为原料产生的虫茶药香更浓郁,结合产量与品质的考虑,酸枣叶、茶叶、钩藤叶原料配比以1:1:1-3:1:3为佳。

不同产茶昆虫所得虫茶品质对比

表2不同产茶昆虫虫茶品质对比

不同产茶昆虫蚕食寄主植物所产生的虫茶营养成分不同,低咖啡碱是虫茶的共有特性,如表7所示,双直巢螟所产虫茶咖啡碱未检出,说明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在体内对咖啡碱的降解作用尤其显著。此外,双直巢螟所产虫茶营养物质丰富,水浸出物高达38.67%,超过其他多类虫茶产品,氨基酸总含量达到6.66%,必需氨基酸种类尤其丰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0.06%(EAA/TAA值),EAA/NEAA值最高达66.83%,达到FAO/WHO推荐的食物蛋白氨基酸理想比例,双直巢螟所产虫茶是一种优质的蛋白质资源。

关于原料发酵堆放高度及堆温控制的研究

对于双直巢螟蚕食寄主植物,推荐原料发酵堆放高度30cm-50cm为宜,原料堆放后缓慢失水,前期需要保证一定的水分条件更利于原料发酵,也利于给产茶昆虫营造一个适宜的暗蚕食环境。堆放太低(<30cm),失水过快,造成发酵不足,且比较难营造适宜的蚕食暗环境,昆虫缺乏安全感,蚕食率低,同时不利于生产空间利用;堆放太高(>50cm),通气不良、无氧发酵,原料产生酸馊味或者发霉等降低对昆虫的吸引,另外原料堆放过高,堆内温度容易升至40℃以上,超过昆虫幼虫生长适应的温度,幼虫难孵化成活,还会造成表面蚕食,中间部分不蚕食等问题,因此原料发酵堆放高度30cm-50cm,堆温控制在35℃以下为宜。

产茶昆虫饲养试验

试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设置25℃、30℃、35℃、40℃4个温度梯度,以室温为对照CK,相对湿度为75%,光周期为14:10(L:D)h,试验进行时间段室温平均气温为32℃,结果表明产虫茶昆虫双直巢螟生存繁殖的温度在25-35℃,后期进一步试验得出双直巢螟蚕食最佳温度条件为温度25-30℃,湿度80-85%。

高温去杂气对品质的影响试验

表3不同处理对虫茶品质的影响

双直巢螟蚕食不同原料所产虫茶的抗氧化指标比较

以Vc做阳性对照,对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分别蚕食酸枣叶和茶叶所产的虫茶进行抗氧化指标检测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茶汤浓度的增加,不同原料虫茶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逐渐增大,到一定浓度后清除率趋向于稳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在90%以上(具体见图1),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在45%以上(具体见图2),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在95%以上(具体见图3),且蚕食酸枣叶所产虫茶的抗氧化效果整体优于茶叶的。

毒理安全性评价试验

1材料和方法

1.1样品制备及前处理:

1.1.1样品制备

(1)准备寄食植物原料;

(2)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堆放发酵2天,堆放高度40cm左右;

(3)采用自然引化的方式,使双直巢螟在原料上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5℃;

(4)待蚕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采用风选、人工剔除等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采用热风法110℃,25min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水分含量15%左右;

(6)经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30min;

(7)对已摊凉的半成品,80℃烘30min,烘至水分含量为9%;

(8)密封袋包装保存备用。

1.1.2样品前处理

称取上述虫茶样品50g,加入85℃纯水500mL浸泡30分钟,用纱布过滤浸泡液;以同样方法重复浸泡、提取一次。然后合并两次滤液,用旋转蒸发仪减压浓缩至50mL,即得1.0g/mL(以干品计,下同)的样品提取液,置冰箱保存。

1.2实验动物及环境:SPF级健康昆明种小鼠,由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繁殖,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9-0014,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1107261911001645、430726201100244242。动物饲料由北京科澳协力饲料有限公司和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许可证号和合格证编号分别为:SCXK(京)2014-0010、1112621900007994;SCXK(湘)2019-0014、1107372000000704。动物实验室为屏障系统,使用许可证号:SYXK(桂)2016-0002。动物实验室温度:22-25℃,相对湿度:55-70%。

1.3试验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五种菌株,购自美国MOLTOX公司。

1.4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采用最大耐受剂量(MTD)试验法。选20只小鼠,雌、雄性各10只,试验前动物禁食16小时,不限饮水。按0.4mL/20g BW的体积给动物灌胃1.0g/mL的样品提取液,剂量为20000mg/kg BW。灌胃后观察、记录动物的中毒表现。每周称重一次,观察两周时间,试验结束解剖动物进行大体观察。按毒性分级标准评价受试物的急性毒性。

1.5细菌回复突变试验:采用经鉴定符合要求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五种菌株进行试验。量取1.0g/mL的样品提取液5.0mL,加纯水至100mL,充分混匀、配成50mg/mL浓度溶液,再依次5倍稀释(取10mL加纯水至50mL),分别配成10、2、0.4、0.08mg/mL浓度溶液,受试溶液经高压灭菌(0.103Mpa 20min)处理后供试验用。以多氯联苯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酶(S-9)作为体外代谢活化系统。采用平板掺入法,在保温的顶层培养基中依次加入0.1mL试验菌株增菌液、0.1mL受试物溶液和0.5mL S-9混合液(当需要代谢活化时),混匀后倒入底层培养基平板上。5个试验剂量分别为5000、1000、200、40、8μg/皿,同时设自发回变对照、溶剂对照和阳性突变剂对照。自发回变对照除不加样品外,其余条件与样品组相同。溶剂对照用灭菌纯水替代样品,其余条件与样品组相同。每个剂量组的各种菌株均做3个平行皿。在37℃下培养48小时,计数每皿的菌落数。整套试验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做两次。如果受试物的回变菌落数增加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以上,并具有剂量-反应关系者,即为诱变试验阳性。

1.6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采用间隔24小时两次经口灌胃法进行试验。选体重为25~30g的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试验组3个剂量分别设10000、5000、2500mg/kg BW,以纯水为阴性对照,40mg/kg BW剂量的环磷酰胺(cp)作阳性对照。分别量取1.0g/mL的样品提取液20.0、10.0、5.0mL,各加纯水至40mL,混匀,配成500、250、125mg/mL浓度溶液,然后按0.4mL/20g BW的体积给动物灌胃,阴性对照组灌给等体积的纯水,阳性对照组灌给等体积的2mg/mL环磷酰胺溶液。采集外周血制片,第2次给受试物后48小时从小鼠尾部采血,滴在玻片上,用小牛血清稀释涂片,自然晾干、用甲醇固定,用Gimsa应用液染色10分钟,用pH6.8磷酸盐缓冲液冲洗,自然晾干后在油镜下观察,每只动物计数2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率以含微核的PCE千分率表示;同时计数观察1000个红细胞(RBC)时所见的嗜多染红细胞(PCE),计算PCE/RBC比值。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泊松分布均数比较法统计处理。如试验组的微核率比阴性对照组增高,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和统计学意义,即为阳性结果。

1.7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体重为25~35g的昆明种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成5组,其中一组10只,另4组每组5只。试验组3个剂量分别设10000、5000、2500mg/kgBW,以纯水为阴性对照,40mg/kg BW剂量的环磷酰胺(cp)作阳性对照。分别量取1.0g/mL的样品提取液20.0、10.0、5.0mL,各加纯水至40mL,混匀,配成500、250、125mg/mL浓度溶液,按0.4mL/20g BW的体积给动物灌胃,阴性对照组灌给等体积的纯水,阳性对照组按0.4mL/20gBW的体积灌给2mg/mL环磷酰胺溶液。

高剂量组动物分2批分别于给受试物后24h和48h处死,其余组动物均于给受试物后24h处死。处死前4h,各组动物按0.2mL/20g BW的体积腹腔注射浓度为0.5mg/mL的秋水仙素(折合剂量5mg/kg BW)。以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取两侧睾丸,将睾丸放进1%柠檬酸三钠中分离曲细精管,之后在甲醇/冰乙酸(3:1)固定液中固定2次,在60%冰乙酸中软化并打匀、离心。将收集到的细胞混悬液滴于冰水玻片上,制成2~3张片,晾干,经Giemsa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下镜检。每只动物计数100个中期分裂相细胞,观察精原细胞染色体数目和结构改变,另观察1000个精原细胞以确定有丝分裂指数。记录每只动物含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细胞数和每个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数,统计各组不同类型的染色体结构畸变数目和频率(染色体裂隙不计入畸变率)。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染色体断裂、断片、微小体、易位、畸变细胞率等分别按二项分布进行统计处理。

如受试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率或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定为阳性。在一个受试剂量组中出现染色体畸变率或畸变细胞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无剂量-反应关系,则进行重复试验,结果可重复者定为阳性。

2结果

2.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表4虫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从表4可见,以20000mg/kg BW剂量的样品给予动物灌胃后,动物生长良好,未见体重受到影响。受试小鼠均未见有中毒症状,观察14天无动物死亡。试验结束解剖动物、大体观察,肝、肾、脾、心、肺、胃、肠等主要脏器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15193.3-2014)的急性毒性分级标准,该样品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耐受剂量大于20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

2.2细菌回复突变试验

表5虫茶第一次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

注:1、以上结果(菌落数)均为3个平皿的均值±标准差。

2、阳性对照:TA97a+S-9、TA98+S-9、TA100+S-9采用2-氨基芴(剂量为10μg/皿);TA98-S-9采用柔毛霉素(剂量为6μg/皿);TA97a-S-9、TA102-S-9采用敌克松(剂量为50μg/皿);TA100-S-9、TA1535-S-9采用叠氮钠(剂量为1.5μg/皿);TA102+S-9采用1,8-二羟基蒽醌(剂量为50μg/皿);TA1535+S-9采用环磷酰胺(剂量为200μg/皿)。表6同。

表6虫茶第二次细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

表5、表6可见,对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五种试验菌株,无论是否加入S-9,样品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超过自发回变菌落数的两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该受试物诱变试验结果为阴性。

2.3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

表7虫茶对哺乳动物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发生率的影响

注:**表示阴性对照组比较,P<0.01;cp为环磷酰胺。

从表7可见,样品各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PCE/RBC值均不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未见该样品对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损伤和抑制作用。

2.4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表8虫茶对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

注:*结构改变的环形改变包括有着丝点环和无着丝点环,多着丝点为含有两个以上的着丝点;裂隙不计入畸变细胞率,畸变细胞率=(畸变细胞数-裂隙数)/观察细胞数×100;**表示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

从表8可见,样品各剂量组小鼠的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数目、结构各类型的改变及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均不低于阴性对照组的5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未见该样品对小鼠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有致畸变作用。

3结果与判定

3.1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以20000mg/kg BW剂量的样品给予动物灌胃后,未见动物有中毒症状,无动物死亡,该样品对小鼠的急性经口毒性耐受剂量大于20g/kg BW,急性经口毒性属无毒级。

3.2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分别以5000、1000、200、40、8μg/皿5个剂量的样品溶液对5种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菌株(TA97a、TA98、TA100、TA102、TA1535)进行回复突变试验,结果无论是否加入S-9代谢活化系统,各剂量组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见明显增加,亦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该样品诱变试验结果为阴性。

3.3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分别以10000、5000、2500mg/kg BW 3个剂量的样品给小鼠灌胃2次,各剂量组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PCE/RBC值均不少于阴性对照组的2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未见该样品对小鼠的外周血红细胞有损伤和抑制作用。

3.4小鼠精原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以10000、5000、2500mg/kg BW 3个剂量的样品给小鼠灌胃1次,各剂量组小鼠的精原细胞的染色体畸变数目、结构各类型的改变及畸变细胞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各剂量组的有丝分裂指数均不低于阴性对照组的50%,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提示未见该样品对小鼠的精原细胞染色体有致畸变作用。

实施例1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1:1:1;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5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4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0℃;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热风法110℃,25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5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75℃下烘30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实施例2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3:1:3;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3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25℃;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热风法100℃,30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0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60℃下烘40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实施例3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1:0:1;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3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5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5℃;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热风法120℃,20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30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90℃下烘25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实施例4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5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4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0℃;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微波法3.5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5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75℃下烘35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实施例5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钩藤叶;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5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4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0℃;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蒸汽法4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5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75℃下烘35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实施例6

一种虫茶,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寄食植物原料选择:依照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取食特性采收寄主植物叶、嫩茎新鲜原料备用,所述的寄食植物原料配比为酸枣叶:茶叶:钩藤叶=1:3:1;

(2)原料发酵:将收集到的寄食植物原料进行自然摊放至无表面水后,堆放发酵2.5天至产生能吸引产茶昆虫双直巢螟的气味,堆放发酵的具体堆放高度为40cm;

(3)产茶昆虫取食:采用自然引化或人工放置双直巢螟的方式,使其进行产卵、孵化,幼虫取食原料,原料堆温控制在30℃;

(4)收集半成品、去杂质:待产茶昆虫双直巢螟取食后的消化发酵物晾干后进行收集,去除杂物、杂质,得到虫茶半成品;

(5)高温去杂气:对步骤(4)收集得到的虫茶半成品进行高温去除杂气及一部分水分,所述高温去除杂气采用蒸汽法8min;

(6)摊凉:将经高温去杂气处理的半成品,摊凉25min,茶体水分重新分布均匀,待降至室温进入下一工序;

(7)足火干燥:对已摊凉的半成品,在75℃下烘35min,烘至水分含量在10%以下;

(8)包装贮藏:成品密封包装,于避光、干燥、无异味的条件下贮藏。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发明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降脂降压降糖保健茶的生产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