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文档序号:1880025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Vision de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and wearable device ) 是由 黄桂平 王越超 尚春莉 于 2021-08-31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适用于视力检测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该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该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可穿戴设备根据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像距,并根据像距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视力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视力检测的效率,为随时检测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vision detection method, a device and wearable equipment,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vision detection, and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wearable device receives a confirmation operation triggered by a user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the position of the lens group, wherein the confirmation operation is triggered when eyes of the user perceive a clear image; the wearable device obtains a target distance between an imaging plane and a target plane when the confirmation operation is received, wherein the target plane is a plane where a first lens on the near-eye side of the lens group is located; the wearable device determines the image distance of the len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target distance, and determines the myopia degree corresponding to the vision of the user according to the image distance. Can solve the visual detection complex operation through this application embodiment, the lower problem of detection efficiency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of visual detection, provides very big facility for the detection operation at any time.)

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视力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视力检测方式包括视力表检查、医学检查以及镜片切换检查等。

然而,通过视力表检查方式测试时需要保证身体垂直、不能外头,而且需要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辨认;医学检查需要到指定的医学机构,由医师利用指示器等特定器材获取到识别结果,依据识别结果进一步确定视力;镜片切换检查需要通过多次切换不同的镜片来确认视力;从而使得视力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可以解决视力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方法,包括:

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该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该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可穿戴设备根据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像距,并根据像距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移动可穿戴设备的镜片组的位置,包括:

可穿戴设备响应于视力检测指令,从初始位置开始驱动镜片组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包括:

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镜片组相对于初始位置的移动距离;根据移动距离,以及初始位置和成像平面之间的距离,确定所述目标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位移传感器获取移动距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与图像显示装置所在平面的物距;根据该物距与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焦距;根据该焦距确定镜片组对应的焦度;根据该焦度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距离与视力的对应关系,将该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视力作为该用户的视力。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通过语音播报或显示屏显示该用户的视力或近视度数。

示例性的,该可穿戴设备可以创建用户的账户信息,并记录用户的历史数据,可以实现对用户视力的随时检测及对比,以便提醒用户在一段时间内的视力变化。

示例性的,通过上述实现方式,将可穿戴设备佩戴于用户眼睛之前,可以更好的模拟人眼戴眼镜的状态,通过接收用户触发的复位键或关闭键,可穿戴设备中的马达驱动装置可以驱动镜片组恢复至初始位置处。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镜片组、图像显示装置、马达驱动装置;

马达驱动装置用于驱动镜片组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并在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获取镜片组的移动距离;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视力检测指令时显示图像;镜片组用于在移动过程中调整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其中,所述移动距离用于确定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所述目标平面为所述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所述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所述镜片组包括N个间隔设置的凹透镜和凸透镜,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视力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所述确认操作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所述目标平面为所述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镜片组的第一焦距;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焦距确定所述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该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该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视力检测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视力检测方法。

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该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该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可穿戴设备根据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像距,并根据像距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视力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视力检测的效率,为随时检测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具有较强的易用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内部实现架构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内部实现架构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眼视力检测流程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为了说明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是头戴式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或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如图1所示,该可穿戴设备上还可以包括开关键、暂停键、扩音器以及显示屏等。在用户开始检测视力时,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用户点击开关键输入的视力检测指令,该可穿戴设备响应于该视力检测指令,开始驱动内部的镜片组进行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确定当前镜片组移动的距离;其中,确认操作可以是用户在看到清晰图像时通过点击暂停键输入的触发操作,还可以是通过其他方式,例如通过与可穿戴设备关联的遥控器等控制端所触发的。在此对开始检测指令以及确认操作的触发形式不做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确定成像平面与镜片组之间的目标距离,进一步确定当前镜片组的像据,并根据该像距确定用户视力的近视度数或者用户的视力。并且还可以对近视度数及视力通过扬声器进行播报或者通过显示屏显示,如图1所示,通过左边的显示屏显示左眼的视力:0.3,所需的眼镜度数300-350度;通过右边的显示屏显示右眼的视力:0.25,所需的眼镜度数400度。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随时实现对用户视力的检测,使得操作便捷,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

下面进一步通过具体实施例介绍本申请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实施原理。

请参见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视力检测方法的实现流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该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图像,需要检测视力的用户可以佩戴该可穿戴设备,通过镜片组的移动查看图像显示装置显示的图像,以实现对其视力的检测。

S202,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该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

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的内部实现架构示意图。该可穿戴设备作为视力检测装置,可以包括镜片组、图像显示装置、马达驱动装置。

其中,马达驱动装置还包括马达和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是位移传感器。该可穿戴设备通过马达驱动镜片组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并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通过该传感器获取该镜片组的移动距离。该图像显示装置用于在接收到视力检测指令时显示图像;该图像可以是图形或数字,例如可以是国际视力表的“E”。

示例性的,移动距离用于确定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如图3所示,镜片组可以包括N个间隔设置的凹透镜和凸透镜,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示例性的,镜片组用于在移动过程中调整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从而通过改变像距调整焦点的位置,最终使得焦点落在人眼的视网膜上,即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

示例性的,在镜片组中靠近用户眼睛的一侧的第一个镜片可以为凹透镜,另一侧靠近图像显示装置的第N个镜片可以为凸透镜。通过设置凹透镜与凸透镜之间的可成像距离,实现镜片组对图像显示装置发射的平行光进行充分发散的功能。

应理解,如图3所示,针对用户的眼睛视力正常时,平行光线透过用户眼睛的晶状体的成像点(或焦点)可以落在用户眼睛的视网膜上。

如图3所示,假设成像平面与镜片组在初始位置时第一镜片所在的平面之间的像距v,以及第一镜片所在的平面与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物距u;基于如下公式(1)中焦距f与像距v、物距u的关系,通过驱动该镜片组的移动,改变镜片组的像距v与物距u,实现该可穿戴设备的自动调焦。例如,在从镜片组的初始位置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像距v、缩小物距u,从而可以调整该可穿戴设备的成像点位置,即焦点位置(焦距的大小)。

下面基于上述原理,介绍针对存在近视问题的用户的眼睛,进行检测的具体过程。

请参见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过程中内部实现架构的示意图。如图4中的(a)所示,针对用户眼睛的视力存在近视问题时,平行光线透过用户眼睛的晶状体的成像点(或焦点)落在用户眼睛的视网膜的前方,例如第一成像平面所在的平面位置,此时用户看到的图像是模糊不清晰的。从而,在对用户眼睛进行视力检测时,可穿戴设备开始通过马达驱动镜片组从初始位置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

如图4中的(b)图所示,镜片组在由初始位置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镜片组的焦距也发生改变,使得镜片组与用户眼睛的晶状体的成像在同一焦点上,即用户眼睛的视网膜上,此时用户眼睛感知到清晰的图像。在用户感知到清晰的图像时,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马达停止驱动,传感器采集镜片组的移动距离。

示例性的,镜片组在初始位置时,对应的位置坐标为0;传感器采集停止移动时对应的位置坐标,从而根据两个位置坐标确定移动距离,如图4中的(b)图所示的d1;此时的目标距离可以为d2,物距为u1。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附图中所标识的距离仅示意性说明,其在附图中所示的长短或大小并不表示实际应用中的实际距离的大小关系,仅为清晰的说明各个参量之间的关系,而用于限定各个参量的实际量值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中的(b)图所示,可穿戴设备通过马达驱动镜片组由初始位置向图像显示装置的方向移动后,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增大像距、缩小物距,调整镜片组的焦距,使得镜片组与用户眼睛的晶状体的成像从第一成像平面变化为第二成像平面,成像在用户眼睛的视网膜上,使用户眼睛看到清晰的图像。

S203,可穿戴设备根据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像距。

S204,根据像距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中的(b)图所示,该目标距离可以为视网膜(第二成像平面)与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之间的距离,即d2。

第一方面,可以根据一般人眼的视网膜距离人眼前端的距离△d为17毫米,在传感器采集到镜片组的移动距离d1之后,通过d1加上△d得到d2的实际值,将d2确定为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镜片组的像距。

另一方面,由于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图4中的(b)图所示△d(人眼视网膜距离人眼前端的距离)相对与d1的量级较小,例如一般人眼的视网膜距离人眼前端的距离△d为17毫米,而d1则可能为70毫米至100毫米不等,因此可以直接将目标距离d2近似为传感器采集的d1,将d1确定为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镜片组的像距。

示例性的,基于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像距以及另一方面中的像距,如图4中的(b)图所示,此时的物距u1可以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与图像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平面之间的距离。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穿戴设备还可以通过传感器采集在接收到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时该镜片组的物距u1,从而可以根据公式(1)像距、物距以及焦距的关系,得出此时镜片组与晶状体的焦距。

示例性的,若为上述第一方面中的像距d2,则通过公式(2)、公式(3)以及公式(4),计算得出此时此时镜片组与晶状体的焦距f。其中,公式(2)、公式(3)以及公式(4)分别表示如下:

d2=d1+Δd (3);

进一步,根据公式(5),计算出镜片组的焦度D;根据公式(6)计算出用户的眼睛所需眼镜的度数A。其中,公式(5)与公式(6)分别表示如下:

示例性的,若为上述另一方面中的像距d1,则通过公式(7)和公式(8),计算得出此时此时镜片组与晶状体的焦距f。进一步根据公式(9)计算出镜片组的焦度D,根据公式(10)计算出用户的眼睛所需眼镜的度数A。其中,公式(7)、公式(8)、公式(9)以及公式(10)分别表示如下:

基于上述实施例,在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中,针对公式(7),由于实际应用中,物距u1的量级较大,所以在公式(7)中还可以忽略从而进一步

最终,计算出用户的眼睛所需眼镜的度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另一种可实现的方式还可以适用于第一方面中的像距d2的情况。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可穿戴设备根据距离与视力的对应关系,将该目标距离对应的目标视力作为用户的视力。

示例性的,可穿戴设备中设置有距离与视力对照表,该距离可以是检测过程中,镜片组的移动距离,还可以是镜片组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距离用户眼睛的视网膜的像距。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的检测过程同时适用于用户左眼和右眼的视力检测。如图5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双眼视力检测流程的示意图。

在用户佩戴上该可穿戴设备后,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到用户触发的开始检测指令,从而可穿戴设备开启图像显示装置,显示图像,例如国际视力表;可穿戴设备中左边的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镜片组,使用户眼睛感知到左边的清晰图像时,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通过传感器采集左边镜片组对应的目标距离并输出。

同理,可穿戴设备中右边的马达驱动装置驱动镜片组,使用户眼睛感知到右边的清晰图像时,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通过传感器采集右边镜片组对应的目标距离并输出。

基于上述实施例输出的左边镜片组对应的目标距离和右边镜片组对应的目标距离,计算并输出检测结果,该检测结果可以包括左眼和右眼分别对应的所需眼镜的读书,或者左眼与右眼分别对应的视力。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对镜片组中的镜片的数量(大于等于3),不作具体的限定,镜片组的数量越多,则可以使得图像显示装置发出的光线更加发散,使得测量更加准确;并且基于可穿戴设备的体积以及成本,可以综合考虑确定镜片组中的镜片的数量。

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该确认操作为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可穿戴设备获取在接收到该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该目标平面为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可穿戴设备根据目标距离,确定镜片组的像距,并根据像距确定该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解决视力检测操作繁琐,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提高了视力检测的效率,为随时检测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实现简单便捷测试同时,方便使用;而且在使用的时候可以作监测,跟之前的历史数据做对比,评判用户视力度数的涨落,眼睛参数变化,从而提醒用户;不需要复杂的仪器和专业的操作人员,可随时进行检测。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文实施例的方法,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的结构框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图6示例的视力检测装置可以是前述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方法的执行主体。

参照图6,该视力检测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61,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在移动镜片组的位置的过程中,接收用户触发的确认操作,所述确认操作为所述用户的眼睛感知到清晰图像时所触发的操作;

第二获取模块62,用于获取在接收到所述确认操作时成像平面与目标平面的目标距离,所述目标平面为所述镜片组中近眼侧的第一个镜片所在的平面;

第一确定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距离,确定所述镜片组的第一焦距;

第二确定模块64,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焦距确定所述用户的视力对应的近视度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装置中各模块实现各自功能的过程,具体可参考前述图2所示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还应理解的是,虽然术语“第一”、“第二”等在文本中在一些本申请实施例中用来描述各种元素,但是这些元素不应该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只是用来将一个元素与另一元素区分开。例如,第一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二表格,并且类似地,第二表格可以被命名为第一表格,而不背离各种所描述的实施例的范围。第一表格和第二表格都是表格,但是它们不是同一表格。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视力检测方法可以应用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或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等终端设备上,本申请实施例对终端设备的具体类型不作任何限制。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所述终端设备为可穿戴设备时,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如智能眼镜等。

图7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实施例的可穿戴设备7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70(图7中仅示出一个)、存储器71,所述存储器71中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7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72。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个视力检测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例如图2所示的步骤S201至S204。或者,所述处理器7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72时实现上述各装置实施例中各模块/单元的功能,例如图6所示模块61至64的功能。

所述可穿戴设备7可以是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或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设备等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70、存储器7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7仅仅是可穿戴设备7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可穿戴设备7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发送设备、网络接入设备、总线等。

所称处理器7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7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可穿戴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可穿戴设备7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71也可以是所述可穿戴设备7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可穿戴设备7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可穿戴设备7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7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7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发送或者将要发送的数据。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穿戴设备,所述可穿戴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使所述终端设备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时实现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对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智能综合验光分析系统和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