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及其封装体、温度上升构件以及其与吸收性物品的套件

文档序号:1880269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及其封装体、温度上升构件以及其与吸收性物品的套件 (Absorbent article, absorbent article package and package thereof, temperature-raising member, and kit of absorbent article and temperature-raising member ) 是由 内田祥平 林俊久 山本成海 渡子直纪 于 2021-05-2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及其封装体、温度上升构件以及其与吸收性物品的套件。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感觉到舒适的温感。一种吸收性物品(1),其包括肌肤侧片(3)、非肌肤侧片(5)以及设于所述肌肤侧片(3)和所述非肌肤侧片(5)之间的吸收体(2),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1)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该温度上升材料(30)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1)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bsorbent article, an absorbent article package and a package thereof, a temperature raising member, and a kit with an absorbent article. The wearer of the absorbent article feels a comfortable temperature. An absorbent article (1) comprising a skin side sheet (3), a non-skin side sheet (5), and an absorbent body (2) provided between the skin side sheet (3) and the non-skin side sheet (5),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absorbent article (1) comprises a temperature raising material (30), and the temperature raising material (30) raises the skin surface temperature of a wearer by 0.1 to 5.0 degrees after 20 minutes from the time when the absorbent article (1) is worn by the wearer.)

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及其封装体、温度上升构件以 及其与吸收性物品的套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物品、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封装体、吸收性物品与温度上升构件的套件以及温度上升构件。

背景技术

在生理用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中,要求穿着时不易感觉到闷热。由于吸收性物品的保温率较高,使得穿着者易于感觉到热而出汗,从而导致闷热,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设为45%以下的保温率的吸收性物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09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另一方面,有时被排泄到吸收性物品并由于环境温度而变凉的排泄物与穿着者接触,使穿着者感觉到发冷。由于穿着者的身体的发冷会导致痛经、腰痛等,因此也要求对穿着者的身体进行加温。不过,若对穿着者的身体过度地进行加温,则穿着者有可能感觉到疼痛、发痒。

于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肌肤侧片、非肌肤侧片以及设于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温度上升材料,该温度上升材料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

关于本发明的其他特征,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将变得清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使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附图说明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到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俯视图。

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到的卫生巾1的俯视图。

图3是卫生巾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图4是肌肤侧片3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311的说明图。

图5是前侧片7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312的说明图。

图6是卫生巾1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卫生巾1的穿着者的感官评价的表。

图8是表示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图。

图9是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1是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2A和图12B是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3是从外侧观察用于包装卫生巾1的包装材料11的俯视图。

图14A是展开中途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的俯视图,图14B是展开前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的俯视图。

图15是独立包装体的封装体60的立体图。

图16是封装体60的后视图。

图17A和图17B是温度上升构件70的独立包装体72的说明图。

图18是卫生巾80的独立包装体82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卫生巾(吸收性物品);1A、前方区域;1B、后方区域;1C、中央区域;1w、护翼部;2、吸收体;3、肌肤侧片;4、中间片;5、非肌肤侧片;6、侧片;7、前侧片(片材);8、防偏移部;9、后侧片(片材);101、重叠区域;102、非重叠区域;10、独立包装体;11、包装材料;12、固定带;13、联想标识;20、压缩部;30、温度上升材料;31、配置区域;32、端部配置区域;33、中央配置区域;40、熊的图样(表示是腹侧的标识);41、熊的脚的图样(表示是背侧的标识);42、文字(表示是背侧的标识);50、主体部(吸收性能主体部);51、温度上升部;52、截切线;60、封装体;61、袋体;62、63、卫生巾图样(表示吸收性物品的图样);64~66、区域标识(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的区域);70、温度上升构件;80、卫生巾(吸收性物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记载,至少以下的事项变得清楚。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肌肤侧片、非肌肤侧片以及设于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温度上升材料,该温度上升材料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因此穿着者能够感觉到由穿着吸收性物品而产生的温感。另外,由于皮肤表面温度的上升温度不高于5.0度,因此穿着者感觉到疼痛、发痒的可能性较小,穿着者能够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温度上升材料,该温度上升材料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4度以上且0.9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更多的穿着者能够通过穿着吸收性物品而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所述长度方向上从所述吸收性物品的一端到向中央侧分离150mm的位置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在与穿着者的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对应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从而能够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并具有一对护翼部,该一对护翼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非肌肤侧分别具备护翼粘合部,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在与所述护翼粘合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且是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设置所述温度上升材料,在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能够在对穿着者的下裆部进行加温的同时,防止由温度上升材料刺激穿着者的排泄口。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端部配置区域,与所述护翼粘合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且是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具有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中央配置区域,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端部配置区域的最大长度比所述中央配置区域的最大长度长。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穿着者的身体的形状匹配地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内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因而,穿着者更加易于感觉到由穿着吸收性物品而产生的舒适的温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并具有一对护翼部,该一对护翼部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非肌肤侧分别具备护翼粘合部,并向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在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端部配置区域,所述端部配置区域的至少局部的颜色和与所述护翼粘合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且是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的颜色不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穿着者易于着眼于端部配置区域,易于认识到在吸收性物品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因而,穿着者更加易于感觉到由穿着吸收性物品而产生的舒适的温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时,在与所述护翼粘合部在所述长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且是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中,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设置所述温度上升材料,在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与所述宽度方向的端部的颜色相同。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穿着者不易认识到在吸收性物品的下裆部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能够防止使穿着者抱有会由温度上升材料刺激下裆部的不安。因而,能够在对穿着者的下裆部进行加温的同时对穿着者赋予安心感。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从所述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所述吸收性物品时,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端部配置区域,在所述端部配置区域设有表示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腹侧的标识或者表示是所述吸收性物品的背侧的标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看到表示是腹侧或背侧的标识的穿着者能够以正确的前后朝向穿着吸收性物品。因而,能够将温度上升材料贴于穿着者的身体的目标部位,能够对该目标部位进行加温。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有:吸收性物品主体部,其包括所述肌肤侧片、所述非肌肤侧片和所述吸收体;以及温度上升部,其具备所述温度上升材料,所述吸收性物品主体部与温度上升部能够分离。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穿着者能够将温度上升部贴于身体的期望部位进行加温,因此能够更加易于感觉到舒适的温感。另外,能够保持安装着温度上升部的状态地更换吸收性物品主体部,或者保持安装着吸收性物品主体部的状态地仅拆下温度上升部。

在该吸收性物品中,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具备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所述吸收性物品的所述长度方向的至少一个端部具有设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片材,所述吸收性物品在配置有所述片材的区域中具有所述片材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和所述片材与所述吸收体在所述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所述非重叠区域具有与所述重叠区域相比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较高的区域。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由于在具有厚度的容易紧贴于穿着者的重叠区域中温度上升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不会变得过高,因此能够防止使穿着者感觉到发痒等,穿着者能够感觉到舒适的温感。另外,由于在与穿着者的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对应的重叠区域中温度上升材料的单位面积重量较高,因此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的身体的目标部位进行加温。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包括所述吸收性物品和用于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包装材料,其中所述包装材料具有用于联想到所述吸收性物品具备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联想标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穿着者在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展开时看到包装材料的联想标识,易于认识到通过穿着吸收性物品而获得温感。因而,穿着者更加易于感觉到由穿着吸收性物品而产生的舒适的温感。

一种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封装体,其特征在于,该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封装体具有: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是由包装材料包装所述吸收性物品而成的;以及袋体,其用于收纳所述吸收性物品包装体,其中,所述袋体具有表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图样,在表示所述吸收性物品的图样中具备表示配置有所述温度上升材料的区域的标识。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包装体的封装体,穿着者在观察封装体时易于认识到通过穿着吸收性物品而变温暖,并且易于识别变温暖的部位。因而,穿着者更加易于感觉到由穿着吸收性物品而产生的舒适的温感。

一种吸收性物品与温度上升构件的套件,其特征在于,该套件具有:吸收性物品,其包括肌肤侧片、非肌肤侧片以及设于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的吸收体;以及温度上升构件,其具备温度上升材料,该温度上升材料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吸收性物品与温度上升构件的套件,穿着者能够将温度上升构件与吸收性物品一起使用,或者仅使用吸收性物品,或者仅使用温度上升构件。

一种温度上升构件,其与包括肌肤侧片、非肌肤侧片以及设于所述肌肤侧片和所述非肌肤侧片之间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一起使用,其特征在于,该温度上升构件具备温度上升材料,该温度上升材料在从穿着者穿着所述吸收性物品起20分钟之后使所述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

根据这样的温度上升构件,穿着者能够适当地将温度上升构件与通常的吸收性物品一起使用。

以下,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一例,举出生理用卫生巾的例子进行说明。不过,吸收性物品并不限定于生理用卫生巾,作为其他的吸收性物品,例如能列举出卫生护垫、失禁垫、一次性尿布等。

===生理用卫生巾1的基本结构===

图1是从肌肤侧观察到的生理用卫生巾1(以下称为“卫生巾”)的俯视图。图2是从非肌肤侧观察到的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3是卫生巾1的沿着前后方向的概略剖视图。

卫生巾1具有相互正交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厚度方向。在长度方向上,成为穿着者的腹侧的一侧是前侧,成为穿着者的背侧的一侧是后侧。在厚度方向上,抵接于穿着者的肌肤的一侧是肌肤侧,其相反侧是非肌肤侧。另外,卫生巾1具有吸收体2、肌肤侧片3、中间片4、非肌肤侧片5、一对侧片6以及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之后说明)的前侧片7。

肌肤侧片3是配置于比吸收体2靠肌肤侧的位置的透液性的片。中间片4是配置于肌肤侧片3和吸收体2之间的透液性的片。作为透液性的片,能够例示无纺布、开孔膜等。非肌肤侧片5是配置于比吸收体2(吸收性芯)靠非肌肤侧的位置的不透液性的片。侧片6是从肌肤侧片3的肌肤侧面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向外侧伸出的片。作为侧片6,能够例示与肌肤侧片3相同的柔软的无纺布、防水性的无纺布等。

吸收体2具有吸收性芯和包覆吸收性芯的透液性的芯包片。作为吸收性芯,能够例示在浆粕纤维、纤维素类吸收性纤维等液体吸收性纤维中加入了高吸收性聚合物(SAP)并成形为预定形状而成的吸收性芯等。此外,吸收体也可以不具有芯包片。

另外,卫生巾1在前后方向上被划分为比吸收体2的前端2a靠前侧的前方区域1A和比前方区域1A靠后侧的后方区域1B。前侧片7主要配置于前方区域1A。在图1所例示的卫生巾1中,前侧片7的后端部与吸收体2的前端部重叠,配置于后方区域1B。不过并不限定于此,前侧片7的后端也可以与吸收体2的前端2a接触或者向前侧分离。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前侧片7通过三张片在厚度方向上层叠而构成。另外,前侧片7配置于比中间片4和吸收体2靠非肌肤侧且是比非肌肤侧片5靠肌肤侧的位置。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前侧片7也可以由一张片构成,还可以通过除三张之外的多张片层叠而构成。

卫生巾1的后方区域1B大致是通常的生理用卫生巾的形状,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具有向宽度方向的外侧突出的一对护翼部1w。护翼部1w由侧片6和非肌肤侧片5形成。另外,设想在后方区域1B中前后方向的中央稍靠前方的区域(护翼部1w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抵接于穿着者的排泄口。此外,卫生巾也可以不具有护翼部。

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1A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列举出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包含角是圆角的情况、边是曲线的情况)、圆形、椭圆形、生物的形状或者这些形状的组合。本实施方式的前方区域1A具有比后方区域1B的除去一对护翼部1w的部分的最大宽度大的宽度。另外,前方区域1A是宽度从其前端部朝向后端部变窄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前侧片7也是将前方区域1A的形状相似地缩小而成的大致三角形的形状。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形状,前侧片7例如也可以是矩形形状等与前方区域1A不同的形状。

卫生巾1在其非肌肤侧面(也就是非肌肤侧片5的非肌肤侧面)设有防偏移部8。防偏移部8是涂敷有粘接剂的粘合部(物品侧粘合部),如图2所示具有中央防偏移部81、前方防偏移部82以及护翼防偏移部83。

中央防偏移部81用于将卫生巾1的主体部粘贴于内裤的内侧面,在从卫生巾1的前方直到后方的范围内设于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在中央防偏移部81中,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的粘合部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有8个。

前方防偏移部82用于将宽度较宽的前方区域1A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部粘贴于内裤的内侧面,在前方区域1A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有一对。在各前方防偏移部82中,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的粘合部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有3个。前方防偏移部82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比中央防偏移部81的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短。另外,前方防偏移部82配置为在前后方向上与中央防偏移部81局部重叠并延伸到比中央防偏移部81靠前侧的位置。

护翼防偏移部83用于将向内裤的外侧折回的护翼部1w粘贴于内裤的外侧面,分别设于一对护翼部1w。在各护翼防偏移部83中,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边的长方形状的粘合部沿宽度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有3个。

此外,各防偏移部81~83的形状、数量、配置位置并不限定于图2所例示的方式。

另外,卫生巾1具有卫生巾1沿厚度方向凹陷而成的压缩部20。压缩部20既可以是在前后方向、宽度方向上连续地沿厚度方向凹陷的(槽状的)压缩部,也可以是不连续地沿厚度方向凹陷的点状的压缩部。利用压缩部20能够防止吸收体2的走形,或者提高卫生巾1的液体扩散性。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如图1所示具有点状的压缩部离散地配置而成的压缩部、点状的压缩部以线状排列地配置而成的压缩部、点状的压缩部以形成图样(例如熊的眼、鼻)的方式配置而成的压缩部、压缩成文字的形状的压缩部。

在压缩部20中,与周围相比,卫生巾1的厚度较薄,卫生巾1的纤维密度较高。这些比较可以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进行。作为卫生巾1的厚度的比较,能够例示目测比较的方法、使用三丰(株)制的刻度盘式厚度计ID-C1012C或者与其等同的仪器获取以例如3.0gf/cm2对对象部位进行加压而测量的值进行比较的方法。作为卫生巾1的密度的比较,能够例示基于利用电子显微镜等将卫生巾1沿厚度方向剖切得到的剖面放大而得到的图像进行比较的方法。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于前方区域1A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压缩部20是对肌肤侧片3和前侧片7从肌肤侧进行压缩而成的。设于后方区域1B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压缩部20设为对肌肤侧片3到吸收体2从肌肤侧进行压缩而成的压缩部和仅对吸收体2进行压缩而成的压缩部(未图示)。

===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

图4是肌肤侧片3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311的说明图。图5是前侧片7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312的说明图。图6是卫生巾1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说明图。也就是说,图6表示将肌肤侧片3的配置区域311和前侧片7的配置区域312合在一起而成的区域。图7是表示卫生巾1的穿着者的感官评价的表。图8是表示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图。图9~图12B是卫生巾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前方区域1A,成为与通常的卫生巾1的形状相比在前侧较长且宽度较宽的形状。在以卫生巾1的排泄口抵接区域与穿着者的排泄口对应的方式安装卫生巾1时,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1A与穿着者的下腹部对应。由于穿着者的下腹部被前方区域1A覆盖,因此与不具有前方区域1A的卫生巾1相比,能够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使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的“温度上升材料30”。将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称为“配置区域31”。如图2所示,温度上升材料30配置于肌肤侧片3的非肌肤侧面和位于最靠肌肤侧的前侧片7a的肌肤侧面。不过并不限定于此,温度上升材料30只要配置于构成卫生巾1的材料中的任一者(例如吸收体2、中间片4等)即可。另外,肌肤侧片3和前侧片7只要是能够保持温度上升材料30的片材,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列举出无纺布等。

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能列举出利用喷雾法、辊涂法、刷涂法等各种公知的涂敷方法进行或者将片材浸渍的方法、使颗粒状的试剂混合于片材的纤维的方法等。另外,在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中,既可以在其整个区域配置(整面涂覆)温度上升材料30,也可以以条纹图案、螺旋图案等各种公知的图案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

作为温度上升材料30,例如能够例示含有溶剂成分和将TRP通道(温度感受器(温热知觉感受器))激活的温感成分的材料。通过在卫生巾1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来刺激卫生巾1的穿着者的TRP通道。其结果为,能够期待经由交感神经系统从温度上升材料30的接触部分产生热,使温度上升材料30的接触部分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在与穿着者的肌肤直接接触的部位未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然而,在穿着时,温度上升材料30通过析出或者挥发而到达穿着者的肌肤。到达穿着者的肌肤的温感成分将穿着者的TRP通道激活,对该部位赋予温感。

作为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感成分,只要将TRP通道激活,就没有特别的限制,既可以是液体状,也可以是固体状(包含膏状、粉末状等)。另外,从穿着者的安心感的观点出发,温感成分优选为源自植物的化合物。作为温感刺激剂,例如能列举出辣椒苷、辣椒素(LD50:47mg/kg,分子量:305)、类辣椒素类(二氢辣椒碱、降二氢辣椒碱、高二氢辣椒碱、高辣椒碱、诺香草胺等)、辣椒红素、烟酸苄酯(LD50:2,188mg/kg,分子量:213)、烟酸β-丁氧基乙酯、N-乙酰基香草酰胺(N-アシルワニルアミド)、壬酸香草酰胺、多元醇、辣椒粉、辣椒酊、辣椒提取物、壬酸香草醚、香草醇烷基醚衍生物(例如,香草醇乙醚、香草醇丁醚(LD50:4,900mg/kg,分子量:210)、香草醇戊醚、香草醇己醚)、异香草醇烷基醚、乙基香草醇烷基醚、藜芦醇衍生物、取代苄醇衍生物、取代苄醇烷基醚、香兰素丙二醇缩醛、乙基香兰素丙二醇缩醛、生姜提取物、姜油、姜辣素(LD50:250mg/kg,分子量:294)、姜油酮、橙皮苷和吡咯烷酮羧酸以及它们的任意组合。

作为溶剂成分,只要能够含有温感成分,就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能列举出亲油性溶剂和亲水性溶剂。这样的溶剂成分能够使温感成分溶解、分散等。作为亲油性溶剂,能列举出油脂,例如天然油(例如甘油三酯等脂肪酸酯、椰子油、亚麻籽油、(辛酸/癸酸)甘油三脂等)、烃(例如石蜡,例如液体石蜡)等。亲水性溶剂能列举出水和醇。作为上述醇,能列举出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等低级醇;辛醇、月桂醇、肉豆蔻醇等高级醇等。其中,作为溶剂成分,从易于控制挥发性特别是易于降低挥发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油脂(亲油性溶剂)或醇(亲水性溶剂)。另外,在卫生巾1中,从不易阻碍吸收性的观点出发,上述溶剂成分优选为亲油性溶剂。

如上所述的温度上升材料30与温感成分自身发热的发热剂不同,因此不易引起低温灼伤。另外,由于不易使用于将卫生巾1粘贴于内裤的防偏移部8软化,因此在自内裤拆卸卫生巾1时不易使防偏移部8残留于内裤,所以优选如上所述的温度上升材料30。

然而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也可以是温感成分自身发热的温度上升材料30。例如,也可以是含有通过与空气的接触而发热的氧化性金属的温度上升材料30。作为氧化性金属,例如能列举出从铁、铝、锌、锰、镁、钙以及电气石、堇青石等矿物中选择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粉末、纤维。为了使发热温度、发热时间持续,温度上升材料30除了含有氧化性金属之外还含有活性炭、保水剂、食盐、水等则较佳。

如图4所示,肌肤侧片3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1具有一对前侧配置区域311A和隔开间隔地配置于比一对前侧配置区域311A靠长度方向的后侧的位置的一对后侧配置区域311B。在一对前侧配置区域311A和一对后侧配置区域311B中,分别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宽度20mm左右)的两侧排列有沿着长度方向延伸的带状的配置区域。另外,一对前侧配置区域311A配置于比吸收体2靠前侧且是与前侧片7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一对后侧配置区域311B配置于比前侧片7靠后侧且是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

如图5所示,前侧片7在其整个区域内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也就是说,前侧片7的整个区域成为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下腹部的区域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因此,能对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下腹部的范围进行加温。通过对穿着者的下腹部即穿着者的靠近子宫的部分进行加温,能期待缓和穿着者的痛经,或者减轻月经前症候群、怕冷症、更年期障碍等症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该温度上升材料30在从穿着者穿着卫生巾1起20分钟之后使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

在皮肤表面温度的上升小于0.1度时,穿着者难以感觉到因穿着卫生巾1而产生的温感。另一方面,在皮肤表面温度的上升高于5.0度时,有可能由于皮肤表面温度的过度上升而使穿着者感觉到疼痛、发痒。在一次性暖宝宝等的情况下,粘贴时的皮肤表面温度有时被设定为38度~42度,只要皮肤表面温度为42度以下,则低温灼伤的可能性就较小。因此,只要自卫生巾1的穿着前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的温度为5.0度以下,皮肤表面温度就能保持在42度以下,能够防止低温灼伤。因而,通过在卫生巾1中配置使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1度以上且5.0度以下的温度上升材料30,穿着者能够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此外,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是指由于穿着卫生巾1而受到影响的皮肤的位置的表面温度。具体而言是在穿着者的上下方向上位于从肚脐的位置到下裆部的范围的皮肤的表面温度。

例如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以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为目的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优选为穿着者的腹侧面中的从肚脐向下方下降10mm~12mm的位置且是穿着者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的皮肤的表面温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卫生巾1安装在适当的位置的状态下,是成为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1A的最大宽度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且是作为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p1(参照图6)所对应的皮肤的表面温度。

另外,例如在以对穿着者的腰部附近进行加温为目的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图9)的情况下,优选为穿着者的背面中的与腹侧的肚脐的位置对应的上下方向的位置且是穿着者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处的皮肤的表面温度。

另外,在使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的情况下,提高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感成分的浓度,或者提高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每单位面积的质量:g/m2),或者增大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面积31则较佳。相反而言,在使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下降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上升材料30的浓度,或者降低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或者减小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面积31则较佳。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温度上升材料30的种类来调节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

具体而言,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感成分的浓度优选为1质量%~70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55质量%则较佳。另外,卫生巾1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感成分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0.001g/m2~40g/m2,更优选为0.1g/m2~30g/m2,进一步优选为1g/m2~20g/m2则较佳。

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的测量方法利用以下所示的方法进行。

首先,在测量对象者上安装温度传感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像前述那样,在从肚脐向正下方下降10mm~12mm的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使用安立计器株式会社制的带型温度传感器(手持式温度记录仪)、或者与其等同的仪器来进行则较佳。

接着,测量对象者在不穿着卫生巾1的状态下在保持为室温24℃且湿度55%的房间中以坐在椅子上的状态静坐10分钟。之后,测量穿着卫生巾1之前的测量对象者的皮肤表面温度。

接着,测量对象者穿着卫生巾1,再次以坐在椅子上的状态静坐20分钟。在从穿着卫生巾1起经过20分钟之后再次测量测量对象者的皮肤表面温度。这样得到的测量值的差是从穿着者穿着卫生巾1起20分钟之后皮肤表面温度上升的温度。

另外,实施与卫生巾1的温感相关的感官试验。让测试员实际穿着卫生巾1,按照上述的测量方法测量穿着卫生巾1之前的皮肤表面温度和从穿着卫生巾1起20分钟之后的皮肤表面温度。然后,让测试员对从穿着卫生巾1起20分钟之后的穿着舒适性进行评价。按照1较强、2刚好、3较弱、4没有感觉的四个等级对因穿着卫生巾1而产生的温感进行评价。

对象的卫生巾1在肌肤侧片3的非肌肤侧面和前侧片7的肌肤侧面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另外,作为温度上升材料30,使用温感成分是香草醇丁醚且溶剂成分是(辛酸/癸酸)甘油三脂的材料。另外,肌肤侧片3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设为3g/m2,前侧片7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设为14g/m2。测试员是20岁~45岁的6名女性,是BMI值小于25的不是肥胖体形的女性。

在图7中表示其结果。根据表的结果得知,通过穿着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在20分钟之后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具体而言,皮肤表面温度上升了0.4℃~1.1℃的范围内的温度。

得知了上升温度为0.4度~0.7度的测试员感觉到因穿着卫生巾1而产生的温感刚好。也有由于皮肤表面温度上升而感觉到对痛经起作用的测试员。另外还得知,相对于上升温度为0.8度的测试员从刚好起开始感觉到较强而言,也有即使上升温度为0.9度也感觉到刚好的测试员。另一方面,上升温度为1.1度的测试员的温感较强,感觉到发痒。

因此,优选的是,卫生巾1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该温度上升材料30在从穿着者穿着卫生巾1起20分钟之后使穿着者的皮肤表面温度上升0.4度以上且0.9度以下。通过这样做,能够使更多的穿着者通过穿着卫生巾1而感觉到舒适的温感。另外,能够更可靠地防止由于皮肤表面温度的过度上升而使穿着者感觉到疼痛、发痒。

另外,如图8所示,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卫生巾1时与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重叠的区域设置压缩部20则较佳。在压缩部20中,由于肌肤侧片3的厚度较薄,因此设于肌肤侧片3的非肌肤侧面、前侧片7的温度上升材料30易于传递到穿着者,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进行加温。另外,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的穿着者有时会出汗。由于在压缩部20中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沿厚度方向凹陷,因此空气易于通过。因而,能够抑制由穿着者的汗、排泄液引起的闷热,能够提高卫生巾1的穿着舒适性。

另外,将非肌肤侧片5设为具有透气性的不透液性片则较佳。例如能够例示多孔质塑料片(聚乙烯片等)、涂敷疏水性树脂等的无纺布(SMS无纺布等)。通过这样做,能够抑制由穿着者的汗、排泄液引起的闷热,能够提高卫生巾1的穿着舒适性。另一方面,通过将非肌肤侧片5设为合成树脂膜这样的非透气性的片,使得通过温度上升材料30的效果而被加温的空气不易散失,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进行加温。

另外,棉纤维的吸水性较佳。因此,肌肤侧片3设为含有棉纤维的无纺布等的片材则较佳。优选为含有70%以上棉纤维的片材则较佳。通过这样做,易于吸收穿着者的汗、排泄液,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不易发粘。因而能够提高卫生巾1的穿着舒适性。另外,通过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不发粘而很干爽,穿着者易于感觉到由温度上升材料30引起的温感。能够利用众所周知的方法进行肌肤侧片3中的棉纤维的比例的确认,例如能够利用使用硫酸使棉纤维溶解的溶解法、显微镜法进行确认。

另外,如上所述使用含有棉纤维的肌肤侧片3,或者在肌肤侧片3和吸收体2之间设置中间片4等,使汗、排泄液的返湿率比较小则较佳。优选将返湿率设为50%以下则较佳。通过这样做,使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不易发粘。因此能够提高卫生巾1的穿着舒适性,另外,穿着者易于感觉到由温度上升材料30引起的温感。

能够利用以下的方法测量返湿率。

首先,在卫生巾1之上放置开设有孔的亚克力板(200mm×100mm,125g,在中央开设有40mm×10mm的孔),使用移液管从上述孔滴下(第1次)37±1℃的EDTA抗凝马血(为了防止凝结,在马的血液中添加了乙二胺四乙酸)3g。在1分钟之后利用移液管从亚克力板的孔再次滴下(第2次)37±1℃的EDTA抗凝马血3g。

在第2次滴下血液之后立即拆下上述亚克力板,在滴下了血液的部位放置10张滤纸(研华东洋株式会社定性滤纸No.2,50mm×35mm),从滤纸之上以压力为30g/cm2的方式放置配重。在1分钟之后拆下上述滤纸,按照以下的算式计算“返湿率”。

返湿率(%)=100×(试验后的滤纸质量-试验前的滤纸质量)/6(g)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向前方延伸到覆盖穿着者的下腹部的程度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如图6所示,在长度方向上从卫生巾1的前端1a1到向中央侧分离150mm的位置的区域34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则较佳。更优选的是,在长度方向上从卫生巾1的前端1a1到向中央侧分离100mm的位置的区域35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则较佳。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卫生巾1的与穿着者的下腹部对应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

另外,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成为卫生巾1的后方较长且宽度较宽的形状。另外,在与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腰部附近的臀部的范围对应的区域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具体而言,在卫生巾1的后方,在肌肤侧片3和非肌肤侧片5之间设有后侧片9,在后侧片9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另外,在肌肤侧片3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和后方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因此,能对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腰部附近的臀部的范围进行加温,从而能期待缓和穿着者的腰痛。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中,向后方延伸到覆盖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的程度。在该情况下,在长度方向上从卫生巾1的后端1a2到向中央侧分离150mm的位置的区域34的至少局部,更优选为从卫生巾1的后端1a2到向中央侧分离100mm的位置的区域35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则较佳。通过这样做,能够在与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对应的卫生巾1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从而能够对穿着者的腰部附近进行加温。

然而,卫生巾1只要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即可,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并不限定于图6、图9所例示的大小、形状、配置位置。例如也可以在上述的范围(从卫生巾1的一端到分离100mm~150mm的位置的区域34、35)未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另外,也可以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的端部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另外,也可以仅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另外,由于卫生巾1的肌肤侧面不发粘的方式易于使穿着者感觉到由温度上升材料30引起的温感,因此也可以在沿厚度方向观察卫生巾1时不与吸收体2重叠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

另外,作为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确定方法,例如有这样的方法:利用冷喷涂等将卫生巾1的在厚度方向上层叠的材料分解,在各材料上撒了竹炭、可可粉等有色的细颗粒之后,抖掉颗粒。由于在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部分附着有很多颗粒,因此能够确定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

此外,也可以自卫生巾1在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上以预定的尺寸细致地切下许多个样品,进行感官试验。例如将切下来的样品贴于检查者的上臂,在其上重叠PE片等气密性较高的片材。检查者计测并记录直到感觉到样品的温感效应为止的时间。对每个样品的计测时间进行比较,能够将卫生巾1的切下了计测时间较短的样品的位置确定为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前侧端部具有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前侧片7(片材)。前侧片7的后端部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因此,如图6所示,卫生巾1在配置有前侧片7的区域中具有前侧片7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101和前侧片7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非重叠区域102。另外,像在前述的图4中说明的那样,肌肤侧片3中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1是比吸收体2靠前侧且与前侧片7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前侧配置区域311A和比前侧片7靠后侧且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一对后侧配置区域311B。另外,如图5所示,在前侧片7的整个区域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

在肌肤侧片3中,在避开了重叠区域101的区域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因此,在重叠区域101仅配置有涂敷于前侧片7的温度上升材料30。另一方面,非重叠区域102具有涂敷于前侧片7的温度上升材料30与涂敷于肌肤侧片3的温度上升材料30重叠地配置的区域(前侧配置区域311A所处的区域)。也就是说,非重叠区域102具有与重叠区域101相比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g/m2)较高的区域。

与厚度较薄的非重叠区域102相比,前侧片7与吸收体2重叠的具有厚度的重叠区域101容易紧贴于穿着者的肌肤。因此,优选的是,在重叠区域101不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变高的区域。通过这样做,能够防止对穿着者的肌肤局部地加温而发生瘙痒等,能够对穿着者赋予舒适的温感。特别是由于肌肤侧片3比前侧片7更靠近穿着者的肌肤,因此通过在肌肤侧片3的与重叠区域101对应的部分不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防止过度刺激穿着者的肌肤。另一方面,在比吸收体2靠近前侧的下腹部的非重叠区域102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变高的区域则较佳。通过这样做,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

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通过在肌肤侧片3中的避开了后侧片9(片材)与吸收体2在厚度方向上重叠的重叠区域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防止使穿着者发生瘙痒等。另外,通过在肌肤侧片3中的比吸收体2靠后侧且与后侧片9重叠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高效地对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

为了对重叠区域101和非重叠区域102的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进行比较,与确定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时同样地进行感官试验则较佳。自卫生巾1的重叠区域101和非重叠区域102分别切下预定尺寸的细小的样品,将样品贴于检查者的上臂等,计测直到感觉到样品的温感效应为止的时间。得知以下情况:若从非重叠区域102切下来的样品的计测时间比从重叠区域101切下来的样品的计测时间短,则非重叠区域102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单位面积重量较高的区域。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具有一对护翼部1w的卫生巾1中,如图6所示,将与护翼粘合部83在长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且是与吸收体2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区域(用点a、b、c、d包围的区域)设为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该中央区域1C是设想为固定于内裤的裆部且穿着者的排泄口及其附近所抵接的区域。

因此,优选的是,在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中,在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在宽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

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对穿着者的下裆部赋予舒适的温感的同时,防止由温度上升材料30刺激在生理周期中变得敏感的排泄口(阴道口)而对穿着者赋予痛感。另外,通过在中央区域1C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未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防止由温度上升材料30阻碍排泄液的吸收,能够确保卫生巾1的吸收性能。

另外,关于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图6、图8)及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在从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具有端部配置区域32和中央配置区域33。端部配置区域32是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端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具体而言,将在长度方向上比吸收体2的端部2a靠外侧的区域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设为端部配置区域32。中央配置区域33是在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用点a、b、c、d包围的区域)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因此,卫生巾1能够对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下腹部的范围赋予舒适的温感,或者对从穿着者的下裆部到腰部附近的臀部的范围赋予舒适的温感。

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卫生巾1也可以不具有中央配置区域33,还可以是中央配置区域33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较短。也就是说,既可以仅在长度方向上的比护翼粘合部83靠前侧(或后侧)的位置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也可以在长度方向上与护翼粘合部83的局部重叠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

进而优选的是,在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上,端部配置区域32的最大长度W1比中央配置区域33的最大长度W2长。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宽度方向的更大的范围内对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另外,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的面积比下裆部的面积大。因此,通过与身体的形状相匹配地加长端部配置区域32的宽度,能够更有效地对穿着者赋予舒适的温感。

此外,有时像中央配置区域33这样,带状的配置区域在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情况下,将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中的在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位置和最靠另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位置33a、33b之间的间隔设为最大宽度。同样地,将长度方向上的比吸收体2的端部2a靠外侧的区域中的在宽度方向的最靠一侧的位置和最靠另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位置32a、32b之间的间隔设为最大宽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前侧片7的颜色设为与构成卫生巾1的其他材料(肌肤侧片3、中间片4、吸收体2等)不同的颜色。能够隔着肌肤侧片3从卫生巾1的肌肤面侧视觉辨认前侧片7的颜色。因此,在从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图8),配置有前侧片7的端部配置区域32的颜色与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的颜色不同。

只要像这样端部配置区域32的至少局部的颜色与中央区域1C的颜色不同,则端部配置区域32醒目,穿着者易于着眼于端部配置区域32。因此,穿着者易于认识到在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具体而言,相对于构成卫生巾1的主要的材料的颜色是白色,前侧片7着色为表示温感的暖色系的颜色(粉色、红色、橙色、黄色等)则较佳。通过这样做,穿着者易于识别卫生巾1的温感功能。不过,前侧片7的颜色并不限定于暖色系的颜色。

另外,端部配置区域32的颜色与中央区域1C的颜色不同只要是以在使用者从肌肤侧视觉辨认卫生巾1时能够识别端部配置区域32的程度具有色差即可。具体而言,优选的是,使用柯尼卡美能达公司制的色彩色差计CR-300或者与其等同的仪器进行测量的情况下的色差为13以上,或者在根据奥斯特瓦尔德色调环分类的24色的比色图表中相差2以上。

另一方面,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中央区域1C也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但未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的颜色与设有温度上升材料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中央配置区域33)的颜色相同。

通过这样做,穿着者不易认识到在卫生巾1的中央区域1C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因此,能够防止使穿着者抱有会由温度上升材料30刺激在生理周期中变得敏感的下裆部的不安。因而,能够在对穿着者的下裆部进行加温的同时对穿着者赋予安心感。

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例如,既可以端部配置区域32的颜色是与中央区域1C相同的颜色,也可以将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的整个区域设为与周围不同的颜色。另外,也可以不将前侧片7设为着色的片材,而将位于端部配置区域32的其他材料(例如肌肤侧片3)着色。

另外优选的是,在从厚度方向上的肌肤侧观察卫生巾1时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端部配置区域32设有表示卫生巾1的前后方向的标识。

通过这样做,能够以正确的前后朝向安装卫生巾1,从而利用温度上升材料30对穿着者的身体的目标部位进行加温。

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在前侧的端部配置区域32设有表示是卫生巾1的腹侧的标识则较佳。在图8中,作为表示是卫生巾1的腹侧的标识,在端部配置区域32设有具有上下方向的熊的图样40。此外,熊的图样40的至少局部设于端部配置区域32即可。熊的图样40的上下方向沿着卫生巾1的前后方向延伸,熊的图样40的头侧(上侧)与卫生巾1的前侧(腹侧)对应。因此,在穿着卫生巾1时观察熊的图样40的穿着者能够识别配置有熊的图样40的一侧是腹侧,能够以前侧的端部配置区域32位于自身的腹侧的方式穿着卫生巾1。因而,能够利用端部配置区域32的温度上升材料30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

另外,在图9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的情况下,在后侧的端部配置区域32设有显示是卫生巾1的背侧的标识则较佳。在图9中,作为表示是卫生巾1的背侧的标识,设有熊的脚(肉球)的图样41和“back”这样的文字42。观察这些内容的穿着者能够识别配置有这些内容的一侧是背侧,能够以后侧的端部配置区域32位于自身的背侧的方式穿着卫生巾1。因而,能够利用端部配置区域32的温度上升材料30对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

上述的标识40~42由压缩部20形成,但也可以通过印刷形成。另外,表示是腹侧或背侧的标识只要是能够表示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的前后的标识即可,也可以是具有上下方向的图样(例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文字、数字、具有上下方向的记号以及它们的组合等。另外,表示是腹侧或背侧的标识的上下方向并不限于沿着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平行,也可以相对于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以小于90度的角度倾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中,在除了端部配置区域32之外的区域也设有表示卫生巾1的前后的标识。例如,图8所示的卫生巾是由压缩部20形成的“HOT”这样的文字43、熊的脚的图样44。通过像这样多个标识40~44表示卫生巾1的前后,使穿着者易于识别卫生巾1的前后,易于以正确的前后朝向安装卫生巾。

另外,也可以是像图10所示的变形例的卫生巾1那样包括具有吸收性能的主体部50(吸收性物品主体部)和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度上升部51且主体部50和温度上升部51能够分离的卫生巾1。主体部50至少具备肌肤侧片3、非肌肤侧片5和吸收体2。温度上升部51至少具备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片材。作为温度上升部51,能够例示像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1A这样在肌肤侧片3和非肌肤侧片5之间设有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前侧片7。另外,为了在主体部50与温度上升部51分离之后使吸收体2、前侧片7不暴露,通过熔接等将各部50、51的外周缘50a、51a密封则较佳。另外,也可以在主体部10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

主体部50和温度上升部51以由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截切线52接合的状态提供给穿着者。通过这样做,从独立包装体取出了卫生巾1的穿着者能够容易地将主体部50和温度上升部51分离,能够将温度上升部51粘贴在自主体部50分离的身体的部位。温度上升部51既可以由设于非肌肤侧面的防偏移部(未图示)固定于穿着者的内裤,也可以固定于衣服。另外,也能够将主体部50和温度上升部51不分离地使用。因此,穿着者能够将温度上升部51贴于自身的身体的期望部位进行加温,能够感觉到更舒适的温感。

另外,穿着者能够保持安装着温度上升部51的状态仅拆下主体部50,而穿着另一个卫生巾。因此,穿着者能够使用清洁的卫生巾。相反而言,穿着者也能够保持安装着主体部50的状态仅拆下温度上升部51。因此,能够防止由温度上升部51对穿着者赋予过度的温感。

另外,在图10所示的卫生巾1中,温度上升部51相对于主体部50向长度方向的前侧偏移地配置,但不限于此,温度上升部51也可以向长度方向的后侧、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地配置。另外,温度上升部51也可以在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于主体部50上。在该情况下,在主体部50与温度上升部51分离时,需要使主体部50的肌肤侧片3不会破损。例如在温度上升部51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尼龙粘扣带的公构件则较佳。另外,也可以将能够剥离温度上升部51的非肌肤侧面的防偏移部(粘接剂)的材料设于主体部50的肌肤侧面中的不对吸收性能产生影响的部位。

图11是短裤型卫生巾1的立体图。图12A是展开且伸长状态的短裤型的卫生巾1的概略俯视图。图12B是短裤型的卫生巾1的概略剖视图。虽然至此例示了粘贴于内裤的类型的卫生巾1,但也可以是短裤型卫生巾1。

此外,展开状态是指短裤型卫生巾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部53e的接合被解除而将卫生巾1在上下方向上展开的状态。伸长状态是指使短裤型卫生巾1伸长至没有褶皱的程度的状态,是指使短裤型的卫生巾1伸长至构成短裤型的卫生巾1的材料的尺寸与不受伸缩性构件的影响的状态下的尺寸一致或者接近该尺寸的长度的状态。

短裤型卫生巾1具有外装构件53和吸收性主体54。如图12B所示,外装构件53包括非伸缩性片531和配置于在长度方向上折回的非伸缩性片之间的伸缩性片532。虽未图示,但吸收性主体20至少包括透液性的肌肤侧片、不透液性的非肌肤侧片以及吸收体。不过,短裤型的卫生巾1的结构并不限定于图示的结构。

另外,在短裤型卫生巾1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则较佳。例如,如图12A所示,在前侧(腹侧)的外装构件53沿着宽度方向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或者在吸收性主体54的前侧部位沿着长度方向设置温度上升材料30则较佳。通过这样做,使短裤型卫生巾1的穿着者能够感觉到舒适的温感。

另外,短裤型卫生巾1利用外装构件53覆盖穿着者的腰身即下腹部、腰部附近的臀部。因此,优选的是,与前述的卫生巾1(图6)同样,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短裤型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在从卫生巾1的前端1a1到向中央侧分离150mm的位置的区域34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更优选为从卫生巾1的前端1a1到向中央侧分离100mm的位置的区域35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卫生巾1的与穿着者的下腹部对应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对穿着者的下腹部进行加温。

另外,虽未图示,但优选的是,在展开且伸长状态的短裤型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上,在从卫生巾1的后端1a2到向中央侧分离150mm的位置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更优选为从卫生巾1的后端1a2到向中央侧分离100mm的位置的区域的至少局部设有温度上升材料30。通过这样做,能够在卫生巾1的与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对应的区域配置温度上升材料30,能够对穿着者的腰部附近的臀部进行加温。不过,只要短裤型卫生巾1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即可,温度上升材料30的配置区域31并不限定于上述区域。

===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吸收性物品包装体)===

图13是从外侧观察到的用于包装卫生巾1的包装材料11的俯视图。图14A是展开中途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的俯视图,图14B是展开前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的俯视图。

独立包装体10包括卫生巾1、用于包装卫生巾1的包装材料11以及固定带12。在图示的独立包装体10中,配置于包装材料11之上的卫生巾1在沿着卫生巾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折叠部F1、F2和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折叠部F3、F4处与包装材料11一起折叠。不过,独立包装体10的折叠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既可以仅在沿着宽度方向延伸的折叠部F1、F2处折叠,也可以相对于包装材料11独立地仅折叠卫生巾1。

优选的是,用于包装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的包装材料11具有用于联想到卫生巾1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的联想标识13。联想标识13只要是表达温感的图样、文字、数字、记号即可。在图13的包装材料11设有能够从包装材料11的外侧面侧视觉辨认的联想标识13。具体而言,作为联想标识13,在包装材料11设有“Feeling of Warmth”、“KeepWarming”、“Warm U UP”等表示温感的文字(表达)131、熊抱着心的图样132。

因此,穿着者在独立包装体10展开时看到包装材料11的联想标识13,易于认识到通过穿着卫生巾1而获得温感。因而,在穿着卫生巾1之后更加易于感觉到由温度上升材料30赋予的舒适的温感。

联想标识13通过印刷、包装材料11的压缩而形成则较佳。另外,联想标识13并不限定于图13所示的标识,例如也可以是表示通过穿着卫生巾1而设想的皮肤表面温度的数字、熊戴着围巾、手套的图样等。另外,联想标识13既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另外,联想标识13也可以能够在独立包装体10展开的状态下视觉辨认,或者能够从包装材料11的内侧面侧视觉辨认。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用于包装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的包装材料也可以不具有联想标识13。

===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的封装体60===

图15是独立包装体的封装体60的立体图。图16是封装体60的后视图。

封装体60具有由包装材料11包装卫生巾1而成的独立包装体10和用于收纳独立包装体10的袋体61。袋体61是由至少含有合成树脂的膜状的构件形成的袋状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由透明的低密度聚乙烯层(LDPE)和乳白色的聚乙烯层(PE)相粘接的状态的膜构件形成。此外,图15所示的封装体60是大致长方体形状,但封装体的形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也可以是将筒状的包装材料的上下封闭的袋状等。

另外,优选的是,封装体60的袋体61具有表示卫生巾1的图样62、63(以下也称为“卫生巾图样”),在卫生巾图样62、63中具备表示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的标识64~66(以下也称为“区域标识”)。卫生巾图样62、63和区域标识64~66为了更可靠地被穿着者视觉辨认,能够从封装体60的外侧视觉辨认则较佳。另外,卫生巾图样62、63、区域标识64~66通过印刷形成于袋体61则较佳。另外,在卫生巾1中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位置与卫生巾图样62、63中的区域标识64~66的位置也可以不完全一致。

具体而言,在袋体61的正面(图15)设有卫生巾图样62。另外,作为区域标识64,在卫生巾图样62的与配置有前侧片7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带有格子花纹,所述部分用暖色系的颜色进行着色。

另外,在袋体61的背面(图16)也设有卫生巾图样63。另外,作为区域标识65,在卫生巾图样63的与配置有前侧片7的区域对应的部分带有格子花纹,所述部分用暖色系的颜色进行着色,在所述部分中设有“腹部热感10cm”这样的文字。另外,在袋体61的背面,作为区域标识66,在卫生巾图样63的与以与吸收体2重叠的方式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区域对应的部分也带有暖色系的颜色的格子花纹。另外,在卫生巾图样63之外设有“在25cm的吸收区域也具有温热感”这样的文字67。

因此,穿着者在封装体60的购入时、开封时看到卫生巾图样62、63和区域标识64~66时,易于认识到通过穿着卫生巾1而变温暖,并且易于识别卫生巾1中变温暖的部位。因而,在穿着卫生巾1之后更加易于感觉到由温度上升材料30赋予的舒适的温感。另外,穿着者能够将卫生巾1的变温暖的部位适当地贴于自身的身体的欲进行加温的部位(例如下腹部等),易于正确地安装卫生巾1。

不过并不限定于上述的方式,具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卫生巾1的独立包装体10也可以收纳于不具有卫生巾图样62、63和区域标识64~66的封装体60。

另外,优选的是,封装体60的袋体61具有用于联想到温度上升材料30的功能的能够从外部视觉辨认的联想标识。在本实施方式中,产品名称标识68的“HOT暖℃”也是联想标识。“HOT暖℃”的“HOT”、“暖”均联想到温度上升材料30的加温功能。具体而言,在袋体61的正面(图15)中,将比作为联想标识的“HOT暖℃”靠外侧的区域设为黑色等较深的颜色,用红色(预定的颜色)对“HOT暖℃”的文字的边缘进行着色,通过烫印加工(日文:箔押し加工)在“HOT暖℃”的文字的内侧压接有银色的颗粒状的金属。此外,通过烫印加工而压接的金属既可以是颗粒状,也可以使用片状、块状等任意状态的金属。由此,由“HOT暖℃”的文字的内侧的金属将“HOT暖℃”的文字边缘的红色漫反射,使“HOT暖℃”的文字成为具有立体感的文字,从而穿着者易于着眼于联想标识,穿着者易于识别温感剂30的功能。另外,通过将比“HOT暖℃”靠外侧的区域设为黑色等较深的颜色,能够使“HOT暖℃”的文字更加醒目。

===温度上升构件70===

图17A和图17B是温度上升构件70的独立包装体72的说明图。图17A是展开状态的独立包装体72的俯视图,图17B是展开前的独立包装体72的俯视图。

图18是卫生巾80(吸收性物品)的独立包装体82的说明图,是展开状态的独立包装体82的俯视图。

在前述的图10所示的卫生巾1中,具有吸收性能的主体部50和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度上升部51以能够分离地接合的状态提供给穿着者。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具有吸收性能的卫生巾80(图18)和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的温度上升构件70(图17A)单独进行包装,以分离的状态提供给穿着者。

卫生巾80只要至少具备透液性的肌肤侧片、不透液性的非肌肤侧片以及设于肌肤侧片和非肌肤侧片之间的吸收体2即可。卫生巾80既可以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也可以不具备温度上升材料30。

温度上升构件70只要与卫生巾80一起使用且至少具备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片材即可。具体而言,能够例示像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前方区域1A那样在肌肤侧片3和非肌肤侧片5之间设有配置有温度上升材料30的前侧片7的结构。另外,图17A所示的温度上升构件70的俯视形状是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向外侧弯曲的大致长方形形状,但没有特别的限制。

卫生巾80和温度上升构件70与各自的包装材料81、71一起在折叠部F处进行折叠,而成为独立包装体72、82。卫生巾80的独立包装体82和温度上升构件70的独立包装体72收纳于同一个封装体的袋体则较佳。也就是说,卫生巾80和温度上升构件70以套件提供给穿着者则较佳。通过这样做,使得穿着者在感觉到痛经、发冷等时能够将温度上升构件70与卫生巾80一起使用,能够感觉到舒适的温感。另一方面,穿着者在未感觉到痛经、发冷等时能够仅使用卫生巾80,能够防止对穿着者的身体过度地进行加温。

另外,也可以仅是温度上升构件70的独立包装体72收纳于包装的袋体地提供给穿着者。在该情况下,穿着者能够将温度上升构件70适当地与通常的卫生巾(穿着者喜好使用的卫生巾、与日用、夜用等用途相应的卫生巾)一起使用。

此外,温度上升构件70也可以以接合于卫生巾80、通常的卫生巾的状态来使用。例如也可以以设于温度上升构件70的非肌肤侧面的防偏移部(未图示)接合于卫生巾80等的状态来使用。另外,也可以在温度上升构件70的非肌肤侧面设置尼龙粘扣带,以使温度上升构件70能够在不使卫生巾80等破损的前提下相对于卫生巾80等剥离、接合。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实施方式是为了使本发明容易理解而做出的,并非用于限定地解释本发明。另外不言而喻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情况下进行变更、改良,并且在本发明中包含其等同物。

4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抗震型组合式温度可控的新生儿临床用转运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