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

文档序号:1882743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 (Automobile and center console with movable position ) 是由 姬秋云 李俊维 邱国华 赵勇 于 2020-05-2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该中控台包括中控台本体和间隔布置于所述中控台本体底部的多个第一线圈,用于与布置于车身地板可位移区域的多个第二线圈及布置于车内侧部的多个第三线圈适配;并配置为: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形成所述中控台的悬浮作用力;所述第一线圈根据所述第三线圈通电形成的磁信号,可形成所述中控台本体在所述可位移区域位移的驱动导向作用力。本方案通过结构优化能够实现中控台在座舱内的可靠位移,以有效利用座舱系统空间。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and a movable center console thereof, wherein the center console comprises a center console body and a plurality of first coils which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center console body at intervals and are used for being matched with a plurality of second coils arranged in a vehicle body floor displaceable area and a plurality of third coils arranged at the inner side part of the automobile; and is configured to: the current directions of the first coil and the second coil are opposite to each other so as to form a suspension acting force of the center console; the first coil can form driving guide acting force for displacing the center console body in the displaceable area according to a magnetic signal formed by electrifying the third coil. The scheme can realize the reliable displacement of the center console in the cabin through the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o as to effectively utilize the cabin system space. Has better user experience.)

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车中控台定位在两个前排座椅中间,基于其在汽车内部位于中心位置特点,现有汽车的重要功能按键、操控系统、储物系统等功能都被集成于中控台。目前,市售车型的中控台大多连接至车身地板与仪表板之间,相对于整车的位置固定。

随着汽车行业的迅猛发展,尤其在中高端车型上,越来越多的功能绑定在中控台上,导致中控台尺寸越来越大,进而在座舱内所占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因此,乘客对中控台多功能性需求与汽车座舱空间的局限性成为现阶段中控台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瓶颈。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现有汽车中控台进行方案优化,以克服现有中控台占用座舱内空间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及其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通过结构优化能够实现中控台在座舱内的可靠位移,以有效利用座舱系统空间。

本发明提供的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包括中控台本体和间隔布置于所述中控台本体底部的多个第一线圈,用于与布置于车身地板可位移区域的多个第二线圈及布置于车内侧部的多个第三线圈适配;并配置为: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以形成所述中控台的高频悬浮作用力;所述第一线圈根据所述第三线圈通电形成的磁信号,可形成所述中控台本体在所述可位移区域位移的驱动导向作用力。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线圈在所述中控台本体的底部以行列式间隔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单元,用于输出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和所述第三线圈工作电流的指令。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采集车辆运行稳定信号的采集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以所述车辆运行稳定信号满足位移锁止条件,输出控制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的指令,以形成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锁定作用力。

优选地,所述中控台本体通过无线通讯接口与汽车ECU建立信号传输,所述中控台本体上配置有操作功能区域和存储区域。

优选地,所述操作功能区域包括存储盒和\或杯座,所述操作功能区域包括空调控制面板和多媒体控制面板。

优选地,所述操作功能区还包括USB接口和\或点烟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中控台,还包括如前所述的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线圈在所述可位移区域以行列式间隔布置,所述可位移区域为包括后排储物空间、座椅间座舱通道及中部座舱空间中至少两者的连续区域。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三线圈分别布置在车内侧部的B柱和前排座椅的背部区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另辟蹊径地提出了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创新方案,该中控台本体相对于车身和仪表板独立设置,通过其底部设置的多个第一线圈,与布置于车身地板可位移区域的多个第二线圈及布置于车内侧部的多个第三线圈适配;具体地,当需要移动中控台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产生方向相反的洛伦兹力,以形成中控台的高频悬浮作用力;同时,第一线圈根据第三线圈通电形成的磁信号,可形成中控台本体在可位移区域位移的驱动导向作用力,由此实现中控台在座舱内位置的调整。应用本方案,基于中控台的舱内位置改变,能够根据乘员需求有效利用座舱系统空间,并可有效兼顾多功能中控台外形较为庞大与座舱空间局限性的实际问题。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中,增设有中控台位置锁定功能,其控制单元以车辆运行稳定信号满足位移锁止条件,输出控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电流方向相同的指令,也就是说,基于电流的磁效应,中控台的线圈与底盘的线圈相吸,中控台在受到向下的洛伦兹力的状态下完成锁止,以形成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锁定作用力。如此设置,可进一步确保在车辆抖动或车辆启停等由外力输入影响时,实现中控台的自动锁止,防止中控台的无限制任意移动,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二线圈的布置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三线圈的布置示意图;

图5a、图5b分别示出了所述中控台的两种典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的模块化示意图;

图7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的控制框图。

图中:

中控台1、中控台本体11、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21、第三线圈22、线圈模块固定位31、线圈模块线束孔32、控制单元41、采集单元42;

后排储物空间A、座舱通道B、座舱空间C。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汽车座舱内部作为描述基础,详细说明可在该空间内移动的汽车中控台具体方案。应当理解,该汽车座舱的具体空间尺寸及座椅自体结构等,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并对本申请请求保护的可移动的中控台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请参见图1和图2,其中,图1示出了本实施方式所述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为该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该汽车座舱内具有后排储物空间A、座椅间座舱通道B和中部座舱空间C,三者依次连通形成连续区域,例如但不限于,本方案以三个部分空间作为中控台1的可位移区域。

本方案中,该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1采用独立于车身的结构设计,其中控台本体11的底部间隔布置有多个第一线圈12,该第一线圈12用于与布置于车身地板上的多个第二线圈21和布置于车内侧部的多个第三线圈22适配。

其中,第二线圈21间隔布置于车身地板的可位移区域,请一并参见图3,该图示出了第二线圈21的布置示意图。相应地,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21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产生方向相反的洛伦兹力,以形成中控台1的高频悬浮作用力。基于该悬浮作用力的形成,中控台1在竖直方向上已经在空中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此状态下,水平内的运动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其中,第一线圈12可根据第三线圈22通电形成的磁信号,形成中控台本体1在该可位移区域内位移的驱动导向作用力。请一并参见图4,该图示出了第三线圈22的布置示意图。也就是说,布置在车内侧部的第三线圈22通电后产生电磁信号,中控台本体11上的第一线圈12感应接收,并以此形成该驱动导向作用力。

具体地,可以在感应接收该电磁信号后进行信号放大处理,以获得更加可靠的驱动导向作用力,由此实现中控台相对于地板在水平面内的自由移动。请一并参见图5a和图5b,分别示出了所述中控台的两种典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基于中控台1舱内位置的改变,根据乘员需求能够灵活地利用座舱系统空间,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实际应用时,如图1所示可将中控台1置于后排储物空间A,该区域相当于中控台隐藏区域,不占用座舱内乘员的主要使用区域,。当需要用使用该中控台1时,在悬浮作用力的基础上,辅以驱动导向作用力即可在可位移区域内位移至任间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不同车型来说,均有各自不同的内部设计方案,且内部空间布置也不完全一致。因此,“可位移区域”应当根据具体车型进行配置设定,只要是在连续区域之间形成该“可位移区域”即可,而非局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优选示例性三个区域。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线圈12在中控台本体11的底部以行列式间隔布置,如图3所示,多个第二线圈21在车身地板可位移区域以行列式间隔布置,兼顾布置空间与形成满足功能作用力的功能需要。具体地,第一线圈12和第二线圈21优选采用高频电流的线圈,并可采用图6所示的模块化结构,线圈可设置在模块壳体内,并利用线圈模块固定位31分别实现与中控台车体11和车身地板的固定连接;同时,相应地线圈接线通过线圈模块线束孔32伸出后逐个完成相应的电连接。

另外,用于布置第三线圈22的车内侧部,可根据具体调控需求进行选定。作为优选,多个第三线圈22可在车身内侧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上按需布置,而非局限图中所示的布置在车内侧部的两侧B柱和前排座椅的背部区域,只要能够起到驱动导向的作用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本方案提供的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1可采用控制单元41,输出分别控制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21和第三线圈22工作电流的指令,从而达成自动控制的功能需要。在此基础上,还包括用于采集车辆运行稳定信号的采集单元42,请一并参见图7,该图为该中控台的控制框图。这样,控制单元41以该车辆运行稳定信号满足位移锁止条件,则输出控制第一线圈12与第二线圈21的电流方向相同的指令,以形成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锁定作用力。例如但不限于车辆抖动或车辆启停等由外力输入的影响,此时基于电流的磁效应,中控台1的第一线圈12与底盘的第二线圈21产生的磁力相吸,以形成固定两者相对位置的锁定作用力。如此设置,非稳定状态下能够实现中控台的自动锁止,防止中控台1的无限制任意移动,具有较好的安全可靠性。

当然,这里的控制单元41可以为新增控制器,也可以为汽车ECU;采集单元42可以为具有相应信息采集功能的传感器,也可以为汽车ECU数据获取单元,只要能够实现上述自动锁止功能的判断并输出相应的操控指令均可。

本方案中,中控台本体11优选通过无线通讯接口与汽车ECU建立信号传输,具体来说,中控台本体11上配置有操作功能区域和存储区域(图未示出)。其中,所述操作功能区域包括存储盒和\或杯座,所述操作功能区域包括空调控制面板和多媒体控制面板,还可以包括USB接口和\或点烟器等功能。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通过电磁效应、高频电磁场悬浮等技术的结合运用,乘客在座舱内通过人机交互系统,感应并解锁中控台的移动功能,隐藏在汽车后排储物空间内的可移动至座舱内部的任意位置。对中控台重新进行定义,摒弃了传统大而全的特征,秉承小而巧、手到擒来的理念,有效利用座舱内部空间的同时,极大的方便了出行。

除前述可移动位置的中控台外,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前所述的中控台。可以理解的是,该汽车的其他功能构成非本申请的核心发明点所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基于现有技术实现,故本文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用仪表盘总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