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板发声装置

文档序号:1908671 发布日期:2021-11-30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面板发声装置 (Panel sound production device ) 是由 郑岳世 刘驰中 于 2020-05-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面板发声装置,其中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及至少一第二薄膜发声组件。所述基板能够界定出一工作区域;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且共同地覆盖所述工作区域;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具有一压电薄膜,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相对两个侧面的导电层;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不相等。(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anel sound production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substrate, at least one first film sound production assembly and at least one second film sound production assembly. The substrate can define a working area; the at least one first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and the at least one second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upper side surface or the lower side surface of the substrate and jointly cover the working area; the at least one first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and the at least one second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piezoelectric film and conducting layers arranged on two opposite side surfaces of the piezoelectric film; the thickness of the piezoelectric film of at least one first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is not equal to that of the piezoelectric film of at least one second film sounding component.)

面板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板发声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整合于手机、手持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显示面板上的面板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触控显示面板技术成熟,使得手机、平板计算机以及笔记本电脑等类型的电子产品广泛地使用触控面板作为显示面板。

此外,现有的电子产品为达到缩小体积且同时增加屏幕可视面积的目的,通常会采用窄边框的设计,将电子产品的边框的尺寸尽量缩小,以使得屏幕显示面板的面积尽量扩大。然而,现有的电子产品通常会设置一个以上的扬声器,用以输出声音频号,因此必须在电子产品的边框上设置扬声器孔,甚至于在显示面板上设置缺口,或者是开孔,以供容纳扬声器的出音孔,因此造成了电子产品的边框尺寸无法缩小,且使得显示面板因为设置缺口或开孔,而影响到显示面板的可视面积,并且影响到了显示画面的完整性。

因此,为达到缩小边框尺寸,且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的面积和完整性,现有的一部分电子产品采用了屏幕发声的技术,现有的屏幕发声技术,大致上为在显示面板的一侧边设置一压电震动组件,压电震动组件贴附在显示面板的一侧面且和音源信号电性连接,因此能够通过压电震动组件带动显示面板产生震动,而使得显示面板成为发音单体,以输出声音。

然而,现有的屏幕发声技术采用的压电震动组件通常仅设置在显示面板的边缘角落位置,因此使得屏幕发声区域受到限制,而不利于输出的音质表现。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现有电子产品发声组件的缺点,故如何通过结构改良,以解决前述各项问题,已成为该项产品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屏幕发声装置发声效率不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发声装置,其包括一基板、至少一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及至少一第二薄膜发声组件。所述基板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能够界定出一工作区域;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且共同地覆盖所述工作区域;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具有一压电薄膜,以及设置于所述压电薄膜相对两个侧面的导电层。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的所述压电薄膜的厚度不相等。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共同地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相互重叠地设置于所述基板的所述工作区域中。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彼此相对地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及下侧面覆盖所述工作区域。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采并联方式连接一音源信号。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连接一分音电路。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压电薄膜选自聚偏氟乙烯、尼龙、聚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丙烯的其中之一;其中所述导电层选自导电性纳米材料层、纳米金属材料层、金属氧化导电层、导电高分子材料层或导电胶材料层的其中之一。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通过黏着层贴合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或者通过所述黏着层使得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相互贴合。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黏着层为透明光学胶。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分别通过间隔构件贴合于所述基板的上侧面或下侧面,或者通过所述间隔构件使得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相互贴合,并且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和所述基板间,或者至少一所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至少一所述第二薄膜发声组件之间分别形成多个间隙。

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间隔构件为双面胶。

本发明的至少一个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结合于基板上,因此当第一薄膜发声组件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震动发出声音时,基板也会随之震动,而使得基板也形成了发声震动体的一部分,以此解决屏幕发声装置发声效率不佳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设置有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的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二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三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四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五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五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六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七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八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第九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剖面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的薄膜发声组件以并联方式连接音源信号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面板发声装置的薄膜发声组件和一分音电路连接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所公开有关“面板发声装置”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实施例]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面板发声装置1,所述面板发声装置1能够运用于手机、平板计算机、手持计算机等类型的移动电子装置使用,用以作为扬声器、超音波产生器,或者震动产生器等类型的电子组件。

如图1所示,为一设置有本发明的面板发声装置1的电子装置50的一具体实施例,其中电子装置50具有一本体部,且于电子装置50的本体具有一安装部51,用以安装本发明的面板发声装置1。本实施例中,面板发声装置1设置有一连接扁平电缆12,并且电子装置50的本体部上设置一连接器54,用以和面板发声装置1的连接扁平电缆12连接。此外,电子装置50的内部还设置一扬声器52,并且在电子装置50的壳体上上还设置一出音孔53,供第扬声器52发出的声音从出音孔53中穿出。因此,使得电子装置50能够通过面板发声装置1和扬声器52共同地输出声音频号。此外,本实施例中,能够将面板发声装置1和扬声器52规划为用以输出不同音频范围的音场,用以扩大电子装置50输出音场的音频范围。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面板发声装置1具有一基板10,以及设置于基板10上的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其中基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 LED)或其他类型的显示面板,基板10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基板10能够界定一工作区域11。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设置于基板10的工作区域11的范围内,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能够相互重叠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上侧面或下侧面。

特别说明,本实施例中,虽然公开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为一个,然而本发明实际运用时,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数量能够依据需求而改变,例如: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或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数量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基板10上除了设置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以外,还进一步设置第三、第四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薄膜发声组件也是可行的。

如图2及图12、图1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为压电式的薄膜发声组件,其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具有一压电薄膜21a及压电薄膜21b,以及设置于压电薄膜21a、b侧面的导电层22a、b。并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的压电薄膜21a的厚度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压电薄膜21b的厚度彼此不同,因此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具有不同的频率特性,而适合用以发出不同频率范围的音响信号。

更详细地说,压电薄膜21a、b为采用具有压电特性的高分子材料制成,例如:聚偏氟乙烯(PVDF)、尼龙(Nylon)、聚氯乙烯(PV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两个导电层22a、b通过蒸镀、溅镀、沉积、涂布、印刷等方式设置于压电薄膜21a、b的两个侧面。两个导电层22a、b是采用导电材料制成,导电层22a、b能够选用的材料包括导电性纳米材料层、纳米金属材料层、金属氧化导电层、导电高分子材料层或导电胶材料层。

当导电层22a、b为纳米导电材料或纳米金属时,可以选用的材料种类包括:纳米碳管、石墨烯、纳米碳球、纳米金、纳米银、纳米金属线等类型材料。当导电层22a、b为透明金属氧化导电层时,可以为氧化铟锡层(ITO)。此外,导电层22a、b也能够选用透明的高分子导电材料或者是透明导电胶,其中透明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为本质型导电聚合物(intrinsically conductive polymer),例如:聚乙炔、PEDOT。也可以为掺杂或混炼导电粒子的高分子材料薄膜或者是透明的导电胶。

如图12及图13所示,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工作原理是为压电薄膜21a、b的两个侧面设置有导电层22,因此当电压信号传导到导电层22a、b时,将使得压电薄膜21a、b的两个侧面带有电场,且因逆压电原理而使得压电薄膜21a、b产生震动,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发出声音。

由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具有不同频率特性,因此使得本发明的面板发声装置1能够分别通过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发出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频号,因此增加了面板发声装置1所能够输出的音域范围,并且改善输出的音质。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和音源信号具有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例如图1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是采用并联方式连接至一音源信号60,亦即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同一侧的导电层22a、b共同地经由导电线路连接到音源信号60的正极或负极,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共同地经由同一音源信号60驱动发出声音。

如图13所示实施例,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连接一分音电路70,分音电路70将音源信号分音后,分别输出不同音频的声音频号到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用以输出不同频率范围的声音频号。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是以相互重叠方式共同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上侧面。并且本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的底面是通过一黏着层30贴合于基板10的上侧面,并且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底面也同样通过黏着层30贴合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的上侧面。

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基板10能够为电子装置的显示面板,并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压电薄膜21a、21b以及导电层22a、22b均为透明,因此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形成透明的结构,而使得基板10所输出的光线或图像能够穿通过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并且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黏着层为透明的光学胶,并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是通过全贴合方式设置于基板10上,因此提高了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透光率,并减少光线的损失。

由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结合于基板10上,因此当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震动发出声音时,基板10也会随之震动,而使得基板10也形成了发声震动体的一部分。

[第二实施例]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基本结构及原理和第一实施例相似,因此相同技术特征不再重复介绍。

本实施例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是通过一间隔构件40设置于基板10上侧面,且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也同样通过间隔构件40设置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的上侧面。所述间隔构件40局部地贴合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基板10之间,以及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和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之间,因此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基板10之间,以及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和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之间分别形成一间隙41。

更详细地说,本实施例中,间隔构件40可以为双面胶,并且间隔构件40分别设置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边缘,因此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边缘能够和间隔构件40黏合,且被间隔构件40架高,而形成位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下方的间隙41。

本实施例中,位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下方的间隙41能够形成共振腔体,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震动时,间隙41内的介质能够产生共振,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所输出的声音被放大。

[第三实施例]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面板发声装置1具有一基板10,基板10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并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彼此相对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覆盖所述工作区域11。并且本实施例的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朝向基板10的一侧分别通过黏着层30贴合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

[第四实施例]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所公开的面板发声装置1和第三实施例相同,皆具有一基板10,基板10具有相对的上侧面及下侧面,并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彼此相对地设置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覆盖所述工作区域11。

本实施例相较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是通过间隔构件40贴合于基板10的上侧面及下侧面,并且间隔构件40局部地贴合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和基板10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之间,而使得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和基板10的上、下侧面之间分别形成两个间隙41。且所述间隙41形成了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共振腔。

[第五实施例]

如图6及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特点,为将本发明的面板发声装置1规划作为显示面板的屏下超声波组件的用途。本实施例中,基板10的工作区域11被规划于基板10的下侧面,且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共同地设置于基板10下侧面的工作区域11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分别通过黏着层30贴合于基板10的下侧面。

[第六至第九实施例]

如图8至图11所示,为本发明第六至第九实施例。本发明第六至第九实施例和前述各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所采用的压电薄膜21a、21b为厚度相等的结构。其中。特别说明,本发明第六实施例至第九实施例中,第一薄膜发声组件20a和第二薄膜发声组件20b的配置方式分别和前述第一至第四实施例相似,因此本说明书不再重复介绍。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

14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新型反射式定向声波号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