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

文档序号:1910058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 (Gradu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dating rejuvenation method for degenerated scattered bamboo garden ) 是由 金雅琴 范俊俊 王文君 冯宗清 于 2021-10-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全园勘察;(2)小区划分;(3)竹龄标号;(4)疏老补幼;(5)垦抚养竹;(6)控笋采收。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法一方面可以实现在短期内有步骤、有条理地实现退化竹林的有机更新,恢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的健康竹林;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的巧妙分区和轮换作业设计,在满足竹林有序更新、保留合理立竹度的同时,可以稳定地收获竹笋,确保了竹林更新后的受光均匀、营养充分,促进竹林持续发笋、永续利用。(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gradu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updating rejuvenation method for a degenerated scattered bamboo garde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urveying the whole garden; (2) dividing a cell; (3) labeling the bamboo age; (4) 4, old people are thinned and young children are nourished; (5) cultivating and nourishing bamboo; (6) and controlling and harvesting the bamboo shoots. The technical metho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realize organic updating of the degraded bamboo forest in steps and in a short time and recover the healthy bamboo forest which is reasonable in structure and full of vitality;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ingenious partition and alternate operation design, the bamboo shoots can be stably harvested while the requirements of orderly updating of the bamboo forest and the reasonable bamboo standing degree are kept, so that the condition that the updated bamboo forest is uniformly illuminated and fully nourished is ensured, and the continuous shoot growth and the continuous utilization of the bamboo forest are promoted.)

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竹业生产和竹林经营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竹,学名Bambusoideae,为禾本科竹亚科的统称,多年生木本植物。竹,心虚、节坚、常青、傲寒。竹子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可以为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服务,而且竹子具有生命力强、一次植竹多年收益的显著特征,因此受到人们的偏爱。

按照竹子地上部分分布状况以及地茎的生长习性,竹种主要有单轴散生型、合丛生型和混生型3种。一般来说,丛生竹多适宜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散生竹则多适宜生长在温带及北亚热带。丛生竹地下茎形成多节的假鞭,节上无芽无根,由顶芽出土成秆,竹秆在地面呈密集丛状,而散生竹竹鞭在地下横走密集,而发笋后竹秆则在地上分散生长。竹农在经营管理竹林时由于缺少专业知识,往往对不同类型的竹林采取统一的经营模式,加上近年来劳动力缺乏导致竹林的管理日益粗放,经营数年的竹林呈现竹林老化、生长势衰退、发笋量锐减和生产难以为继的窘境。

目前,老化竹林的更新技术普遍缺乏,更新方式仍然是单一的一次性竹林砍伐一次性补种,这种作业方式具有技术简单、操作方便、实施效率高的优点。但是这种传统的更新模式存在如下致命的缺陷:一是更新开始时间高度一致势必形成结构简单的同龄林,强烈的竞争效应导致若干年后竹林生产力急剧下降;二是这种更新模式植物层片单纯,短时间造成林地暴露,容易滋生杂草,需要消耗较多的劳动力来维护管养;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更新模式未对竹林进行选择性采伐好渐进性补充,森林绿量和蓄积量瞬间消失,造成竹林数年发笋断档,无法满足人们对竹笋的消费需求,也不符合可持续经营的要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当前竹林趋于老化、结构不良、生产力日渐衰退、林地资源利用率日益低下的现状,提供一种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全园勘察;

步骤(2)小区划分;

步骤(3)竹龄标号;

步骤(4)疏老补幼;

步骤(5)垦抚养竹;

步骤(6)控笋采收。

其中,所述步骤(1)为对现有退化竹林进行全面清查,查清竹园的面积、竹园形状、总株数、建植年代、竹种名称、母竹来源、土壤质地、土壤肥力,以及竹林病虫害、自然灾害发生情况。

其中,所述步骤(2)的小区划分依据竹园的形状进行,若竹园形状为近矩形则小区长边平行于竹林边缘线设置,小区长等同于竹林边缘线,小区宽4~6米;若竹园形状为近圆形或椭圆形,小区辐射状设置,自中央向边缘划分小区界,辐射角度30~35度,小区宽度不等。

其中,所述小区划分完成后小区之间挖出宽20~24cm、深25~30cm的隔离沟;各小区插竹牌以示区别,依次用罗马字母Ⅰ、Ⅱ、Ⅲ循环标记清楚。

所述步骤(3)的竹龄标号为依据竹叶、小枝、竹秆颜色综合判断竹龄(表1),划分年龄层次,并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老龄竹标记;不足5年生幼竹不标记,6~7年生标记黄色,8~9年标记黑色,10年及以上标记红色。

表1竹龄的粗略判断

其中,所述步骤(4)为在实施当年Ⅰ区开展采伐作业,将标记红色的老竹全部连根挖除;第2年在Ⅰ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和Ⅱ区红色的老竹;第3年在Ⅰ区采伐黄色标记的竹子、Ⅱ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Ⅲ区采伐红色的老竹,完成一个轮回;每次采伐完成后经清理整地、规范挖穴,并补种同种1年生幼竹;一个轮回不足于全部更新适时启动第二个轮回,直至更新完成,竹林恢复生机。一般采伐作业安排在每年的10月前后。

其中,所述步骤(5)垦抚养竹包括幼竹栽植后的土壤改良、有机覆盖、中耕除草、灌水施肥。

其中,所述的土壤改良为依据前期的竹林清查结果调节土壤酸碱性,若土壤pH值小于6.5,则增施生石灰或氰氨化钙,生石灰采用撒施,氰氨化钙采用穴施,生石灰用量20~25kg/亩,氰氨化钙用量250~300g/株。

其中,所述的有机覆盖为竹林地表增施厚度2~3cm的有机物,有机物为竹园采伐的竹枝、竹叶的粉碎物和充分发酵鸡鸭粪的混合物,竹园粉碎物的粒径要求小于0.5cm,粉碎物和鸡鸭粪的混合体积比为4.5~5:1。

其中,所述的中耕除草为每年进行3次以上的除草作业,要求将竹林地表的杂草除净,减少杂草竞争。

其中,所述的灌水施肥包括水分调节和肥力提升两个方面;水分调节要求根据地表的墒情适时为土壤补水,墒情探测使用美国Stevens公司生产的Hydra Probe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当土壤容积含水量低于30%开始实施灌溉补水;肥力提升为每年4~5月对竹林进行一年1次的土壤追肥,追肥方式为环绕竹秆50~55cm开沟,沟深20~25cm,施后覆土回填,肥料的种类为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无机肥料。

其中,所述的步骤(6)的控笋采收是指按照事先划分的小区进行选择性采笋,以控制新笋密度,确保竹林密度适中;完成一轮采伐作业后即开始在Ⅰ区采笋,Ⅱ、Ⅲ区养竹,第2年在Ⅱ区采笋,Ⅰ、Ⅲ区养竹,第3年在Ⅲ区采笋,Ⅰ、Ⅱ区养竹,依次类推进行轮换采笋作业,实现年年有收获,年年有储备。

其中,所述的选择性采笋重点是剔除密度过于集中、病虫笋及明显有缺陷的劣质笋,密度控制的原则是每100平方米保留18~20株,密度低于该指标不予采集。

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当前竹业生产、竹林经营中存在的更新改良技术性不足,提出一种实际操作简便,有利于改良土壤,提高竹林生产力,并能连续性提供竹产品的渐进式竹林更新、结构调整模式。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运用一方面可以实现在短期内有步骤、有条理地实现退化竹林的有机更新,恢复结构合理、充满生机的健康竹林;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的巧妙分区和轮换作业设计,在满足竹林有序更新、保留合理立竹度的同时,可以稳定地收获竹笋,确保了竹林更新后的受光均匀、营养充分,促进竹林密度适宜、持续发笋、永续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近矩形竹园小区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竹园小区划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竹园边界,2为隔离沟,3为作业小区。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实施例1

2013年10月~2019年10月,在仪征市实验林场(江苏省仪征市小铜山)开展了退化竹园结构调整与更新试验,其实施过程如下:

(1)全园勘察:2013年10月20~22日,应用实地勘测对现有退化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进行全面清查,竹园实施面积为32亩,竹园形状为近矩形(外缘部分不规则竹林未实施)、竹林单位面积328株数/亩,较为密集但分布不均。建植年代约为2000年春季,历经数年放任经营,竹林失管,竹林老化明显。林地土壤pH值6.2,土壤厚度25~35cm,质地粘,肥力中等,竹林病虫害较少,2008年曾经历严重的雪灾危害。

(2)小区划分:竹园形状为近矩形,经营小区长边平行于竹林边缘线设置,小区宽4~5米。小区之间挖宽20cm、深25~30cm的隔离沟。各小区端部插竹牌,依次标记Ⅰ、Ⅱ、Ⅲ(图1)。

(3)竹龄标号:依据表1综合判断竹龄,划分年龄层次,并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老龄竹标记。标记方法为不足5年生幼竹不标记,6~7年生标记黄色,8~9年标记黑色,10年及以上标记红色。

(4)疏老补幼:2013年起在Ⅰ区开展采伐作业,将标记红色的老竹全部连根挖除;次年在Ⅰ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和Ⅱ区红色的老竹;第3年在Ⅰ区采伐黄色标记的竹子、Ⅱ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Ⅲ区采伐红色的老竹,完成一个轮回;每次采伐完成后经清理整地、规范挖穴,并补种同种1年生幼竹。

(5)垦抚养竹:幼竹栽植后实施了土壤改良、有机覆盖、中耕除草、灌水施肥。竹园由于土壤pH值偏低,土表撒施生石灰进行了土壤改良,用量20~25kg/亩。竹林更新后地表增施厚度2~3cm的有机物,有机物为竹园采伐的竹枝、竹叶的粉碎物(粒径<0.5cm)和充分发酵鸡鸭粪的混合物,混合体积比为5:1。自2013年4月起,每年进行3次以上的除草作业,减少杂草竞争。生长期就间每20天使用美国Stevens公司生产的Hydra Probe土壤水分温度传感器量测土壤容积含水量,当土壤容积含水量低于30%开始实施灌溉补水。每年4~5月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对竹林进行一年1次的土壤追肥,追肥方式为沟施,环绕竹秆50~55cm开沟,沟深20~25cm,施后覆土回填。

(6)控笋采收:2016年开始在竹园Ⅰ区采笋,ⅡⅢ区养竹,2017年在Ⅱ区采笋,ⅠⅢ区养竹,2018年在Ⅲ区采笋,ⅠⅡ区养竹。

(7)实施效果:2020年12月起对竹林进行了实施调查。竹林生长茂密,郁闭良好,分布均匀。竹林现存密度168株/亩,密度适宜,且年年正常发笋,平均发笋率82%,单位面积出笋450~500kg/亩,经济收益可观。

实施例2

2014年10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市溧水区林场开展了退化毛竹林结构调整与更新试验,其实施过程如下:

(1)竹林勘验:2014年10月10~20日,通过实地勘测对多年经营的退化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escens)林进行全面清查,实施面积为40亩,竹园形状为近椭圆形,竹林密度为339株数/亩,较为密集,部分单竹遭遇雪灾倒伏。竹林始建于2002年,经营粗放,老化明显。土壤pH值6.4,土壤厚度35~45cm,质地粘重,肥力较好,部分单竹失管倒伏。

(2)小区划分:竹园形状为近椭圆形,小区辐射状设置,状如楔形,自中央向边缘划分小区界,辐射角度30~35度,小区宽度不等。小区之间挖宽20cm、深25~30cm的隔离沟。各小区端部插竹牌,标记Ⅰ、Ⅱ、Ⅲ(图2)。

(3)竹龄标号:依据前述经验判断竹龄,划分年龄层次,并用不同颜色的油漆将老龄竹标记,标记方法同前。

(4)疏老补幼:2014年年底开始在Ⅰ区开展采伐作业,将标记红色的老竹全部伐除;次年在Ⅰ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和Ⅱ区红色的老竹;第3年在Ⅰ区采伐黄色标记的竹子、Ⅱ区采伐黑色标记的竹子、Ⅲ区采伐红色的老竹,完成一个轮回;采伐完成后按照实例1的方法进行抚育处理。

(5)垦抚养竹:幼竹栽植后实施了适当的土壤改良、有机覆盖、中耕除草、灌水施肥等措施。地表撒施生石灰进行了土壤改良,用量20~25kg/亩。并在地表增施厚度2~3cm的有机物。有机物为竹园粉碎物(粒径<0.5cm)和充分发酵鸡肥的混合物(混合体积比为5:1)。并在幼竹栽植后的每年进行3次以上的除草作业。当土壤容积含水量低于30%及时实施灌溉补水。每年4~5月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对竹林进行一年1次的土壤追肥,追肥方式为沟施,环绕竹秆50~55cm开沟,沟深20~25cm,施后覆土回填。

(6)控笋采收:2017年开始在竹园Ⅰ区采笋,ⅡⅢ区养竹,2017年在Ⅱ区采笋,ⅠⅢ区养竹,2018年在Ⅲ区采笋,ⅠⅡ区养竹。

(7)实施效果:2020年12月起对竹林进行了实施调查。目前,竹林10年以上的老竹基本更新完毕,竹林郁闭,并恢复了生机。竹林现存密度149株/亩,生长良好,且已正常发笋,平均发笋率79%,单位面积平均出笋430kg/亩,经济收益可观。

对比例1

2017年10月~2019年10月,在南京珍珠泉园林建设农业生态园(浦口区茶棚社区)实施了园区黄秆乌哺鸡竹(Phyllostachys vivax f.aureocaulis)竹林结构调整与更新项目。竹园形状为近椭圆形形、面积为20亩,竹林密度积342株数/亩,高度密集。建植年代约为2003年,历经数年放任失管,竹林趋于老化,每年发笋量很少。2008年曾经历严重的雪灾危害,部分竹子开花老化,竹林立竹度不均匀。2017年10月始分三次对竹林实施了采伐,采伐方式为皆伐,2017年采伐一侧的10亩,2018年采伐邻近的6亩,2019年采伐剩余的4亩。每次采伐均补种同种1年生幼竹,竹林地表适时开展了中耕除草、灌水施肥,但未实施前述的土壤改良和有机覆盖。

2019年12月起对竹林进行连续的跟踪调查。竹林基本更新完毕,但竹林年龄相近,地表杂草繁茂,土壤趋于板结;竹林现存密度中等(幼竹栽培后210株/亩),幼竹部分发笋,但幼笋分布不均,平均发笋率不高(39%),单位面积出笋不足100kg/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退化散生竹园渐进式结构调整与更新复壮方法的思路及方法,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适宜于柠檬反季秋花果栽培的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