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物和印刷方法

文档序号:1914237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2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印刷物和印刷方法 (Printed matter and printing method ) 是由 远藤恒延 于 2021-05-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一种印刷物和印刷方法。印刷物(100)具有:介质(70),具有镜面反射层(72);第一线(82C),由形成于介质(70)上的第一颜色构成;第二线(82M),在介质(70)上由第二颜色形成并且与第一线(82C)平行地形成;以及棱镜层(83),至少在第一线(82C)上形成,在将介质(70)分割为平行地连续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时,第一线(82C)配置于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第二线(82M)配置于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区域,棱镜层(83)横跨包含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在内的连续的两个区域配置,且棱镜层(83)的剖面具有近似椭圆的非圆形的圆弧的一部分的形状。(A printed matter and a printing method. A printed matter (100) comprises: a medium (70) having a specularly reflective layer (72); a first line (82C) formed of a first color formed on the media (70); a second line (82M) formed of a second color on the medium (70) and formed in parallel with the first line (82C); and a prism layer (83) that is formed at least on the first line (82C), wherein when the medium (70) is divided into a first region (F1), a second region (F2), and a third region (F3) that are connected in parallel, the first line (82C) is disposed in any one of the first region (F1), the second region (F2), and the third region (F3), the second line (82M) is disposed in any one of the regions other than the region in which the first line (82C) is formed, the prism layer (83) is disposed across two consecutive regions including the region in which the first line (82C) is formed, and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prism layer (83) has a shape that approximates a portion of a non-circular arc of an ellipse.)

印刷物和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物和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有利用凸透镜对图像赋予立体感、或者根据观看角度的不同而使色彩不同的视觉效果的印刷物。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将由间隔物层和微透镜层形成的凸透镜设置于图像层上,从而得到上述视觉效果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5201号公报

然而,在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以得到具有视觉效果的印刷物时,需要将印刷图像配置于凸透镜的焦点。即,凸透镜的厚度成为焦距,因此,存在印刷物变厚的问题。而且,透镜材料比成为印刷物的介质的纸或膜等硬,因此,难以将印刷物弯曲或者使其变形。

发明内容

印刷物具有:介质,具有针对可见光的镜面反射层;第一线,由通过在所述介质上喷出墨水而形成的第一颜色构成;第二线,通过在所述介质上喷出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墨水而形成,并且与所述第一线平行地形成;以及棱镜层,通过至少在所述第一线上喷出不包含色料的墨水而形成,在将所述介质的一部分模拟地分割为重复多个以作为线状区域且平行地连续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为一组的连续区域时,所述第一线配置于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区域,所述第二线配置于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除形成有所述第一线的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区域,所述棱镜层横跨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包含形成有所述第一线的区域的连续的两个区域,并且相对于所述线状区域平行地配置,且所述棱镜层的剖面具有近似椭圆的非圆形的圆弧的一部分的形状。

印刷方法包括:形成具有针对可见光的镜面反射层的介质的工序;通过在所述介质上喷出墨水而形成由第一颜色构成的第一线的工序;通过在所述介质上喷出与所述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墨水而形成与所述第一线平行的第二线的工序;以及通过至少在所述第一线上喷出不包含色料的墨水而形成棱镜层的工序,在将所述介质的一部分模拟地分割为重复多个以作为线状区域且平行地连续的第一区域、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为一组的连续区域时,所述第一线形成于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任意一个区域,所述第二线形成于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除形成有所述第一线的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区域,所述棱镜层横跨所述一组内的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中的、包含形成有所述第一线的区域的连续的两个区域,并且相对于所述线状区域平行地形成,且所述棱镜层的剖面具有近似椭圆的非圆形的圆弧的一部分的形状。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将印刷物印刷的印刷装置的概略整体构成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印刷物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第一线、第二线以及棱镜层的形状的放大剖面图。

图5是示出第三线的形状的放大剖面图。

图6是说明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印刷物的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8是示出印刷物的另一例的剖面图。

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物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70、170…介质,71…基材,72…镜面反射层,80…全息像层,82C…第一线,82M…第二线,82Y…第三线,83…棱镜层,100、110、120、130…印刷物,F1…第一区域,F2…第二区域,F3…第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1

1-1.印刷装置的概要构成

参照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构成。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具备将长条的介质70支承为圆筒形状的转动鼓35且通过辊对辊方式输送介质70的印刷装置1。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有送出介质70的送出轴20、输送介质70的输送部30、对由输送部30输送的介质70进行印刷的印刷部50、卷绕被印刷后的介质70的卷绕轴40、以及控制印刷装置1的各部的动作的控制部10等。在印刷装置1中,长条的介质70沿着输送路径Pc而被架设,该介质70其两端被送出轴20及卷绕轴40卷绕为卷筒状。介质70边在从送出轴20向卷绕轴40之间设置的转动鼓35中被向输送方向Ds输送,边接受图像印刷。如图3所示,介质70具有基材71和设置于基材71的表面的对于可见光的镜面反射层72。基材71的种类大体分为纸类和膜类。若举出具体例,则纸类有优质纸、铸涂纸、美术纸、铜版纸等,膜类有合成纸、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P(polypropylene)等。镜面反射层72是铝、镍、铬、不锈钢等的金属薄膜。

印刷装置1包括从送出轴20送出介质70的送出区域2、在从送出区域2送出的介质70中记录图像的工艺区域3、以及将在工艺区域3中记录有图像的介质70卷绕于卷绕轴40的卷绕区域4这三个区域。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介质70的两个面中的、记录图像的面称为表面,另一方面,将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送出区域2具有:送出轴20,卷绕有介质70的一端;以及从动辊21,卷绕从送出轴2抽出的介质70。送出轴20以使介质70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卷绕并支承介质70的一端。然后,送出轴20在图1中以顺时针进行旋转,从而卷绕于送出轴20的介质70经由从动辊21而向工艺区域3送出。从动辊21与介质70接触并受到与输送的介质70之间的摩擦力而向介质70的输送方向Ds进行从动旋转。介质70经由能够装拆于送出轴20的芯管22而卷绕于送出轴20。当送出轴20的介质70用完时,卷绕有卷筒状的介质70的新的芯管22被装载于送出轴20。

工艺区域3具有输送部30以及印刷部50,该印刷部50对由输送部30输送的介质70进行印刷。输送部30设置有前驱动辊31、将介质70支承为圆筒形状的转动鼓35、以及后驱动辊32。印刷部50设置有记录头51、52和UV照射器61、62、63。

在工艺区域3中,从送出区域2送出的介质70由转动鼓35支承,由沿着转动鼓35的外周面配置的记录头51、52和UV照射器61、62、63适当地进行对于介质70的处理,而对介质70记录图像。在该工艺区域3的上游侧设置有朝向转动鼓35输送介质70的前驱动辊31。在工艺区域3的下游侧设置有将介质70朝向卷绕轴40输送的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的介质70支承于转动鼓35。

前驱动辊31呈在外周面具有通过热喷涂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的圆筒状或圆柱状,并对从送出区域2送出的介质70从背面侧进行卷绕。然后,前驱动辊31在图1中以顺时针旋转,从而向输送路径Pc的下游侧输送从送出区域2送出的介质70。夹持辊31n与前驱动辊31对置设置。夹持辊31n在向前驱动辊31侧施力的状态下与介质70的表面抵接,在与前驱动辊31之间夹持介质70。由此,能够确保前驱动辊31与介质7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前驱动辊31的介质70的输送。

转动鼓35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的具有例如400mm的直径的圆筒形状的鼓,且将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的介质70从背面侧进行卷绕。该转动鼓35边对介质70从背面侧进行支承,边承受与被输送的介质70之间的摩擦力而向介质70的输送方向Ds从动旋转。在工艺区域3中,在向转动鼓35卷绕介质70的区域的输送方向Ds上的两侧设置有变更介质70的行进方向的从动辊33、34。从动辊33在输送方向Ds上的前驱动辊31与转动鼓35之间卷绕介质70的表面,将介质70的行进方向向朝向转动鼓35的方向折返。从动辊34在输送方向Ds上的转动鼓35与后驱动辊32之间卷绕介质70的表面,将介质70的行进方向折返。通过相对于转动鼓35在输送方向Ds的上游侧及下游侧分别将介质70折返,能够较长地确保介质70的向转动鼓35的卷绕部。

后驱动辊32呈在外周面具有通过热喷涂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的圆筒状或圆柱状,并对从转动鼓35经由从动辊34被输送而来的介质70从背面侧进行卷绕。后驱动辊32在图1中以顺时针旋转,从而向卷绕区域4输送介质70。夹持辊32n与后驱动辊32对置设置。夹持辊32n在向后驱动辊32侧施力的状态下与介质70的表面抵接,在与后驱动辊32之间夹持介质70。由此,能够确保后驱动辊32与介质70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可靠地进行基于后驱动辊32的介质70的输送。

这样,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输送的介质70支承于转动鼓35的外周面。然后,在工艺区域3中,为了对支承于转动鼓35的介质70的表面印刷彩色图像,而设置有与互不相同的颜色对应的多个记录头51。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一颜色的青色、作为第二颜色的品红色、作为第三颜色的黄色以及与黑色对应的四个记录头51按该颜色顺序在输送方向Ds上排列。

各记录头51与卷绕于转动鼓35的介质70的表面以隔开稍许间隙的方式对置,将对应颜色的墨水从记录头51所具有的喷嘴以喷墨方式喷出到介质70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而固化的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作为墨水,在介质70上形成由第一颜色构成的第一线82C、包括第二颜色的第二线82M、包括第三颜色的第三线82Y。下面,将紫外线固化型墨水也称为UV墨水。

在工艺区域3中,为了使墨水固化并定影到介质70而设置UV照射器61、62。墨水的固化是分为预固化和正式固化这两个阶段来执行的。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者之间配置预固化用的UV照射器61。UV照射器61通过照射弱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按与不照射紫外线的情况相比墨水的润湿扩展变得足够慢的程度使墨水预固化。由此,不同颜色的有色墨水进行混合之类的混色的发生得到抑制。

相对于多个记录头51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正式固化用的UV照射器62。UV照射器62通过照射比UV照射器61强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而按墨水的润湿扩展停止的程度使墨水正式固化。由多个记录头51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UV照射器62正式固化而定影于介质70。

而且,相对于UV照射器62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记录头52。该记录头52与卷绕于转动鼓35的介质70的表面以空出若干的间隙的方式对置,将不包含色料的UV墨水从喷嘴以喷墨方式喷出到介质70上。下面,将不包含色料的UV墨水也称为透明墨水。也就是说,对由记录头51形成的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还喷出透明墨水。

相对于记录头52在输送方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UV照射器63。该UV照射器63通过照射比UV照射器61强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而使记录头52喷出的透明墨水正式固化。由此,能够使透明墨水定影到介质70的表面。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1使用透明墨水形成具有近似于椭圆的非圆形的圆弧的一部分的剖面形状的棱镜层83。这样,在工艺区域3中,对卷绕在转动鼓35的外周部的介质70适当地执行墨水的喷出和固化。介质70通过后驱动辊32而向卷绕区域4输送。

卷绕区域4除了卷绕有介质70的另一端的卷绕轴40之外,还在卷绕轴40与后驱动辊32之间具有将介质70从背面侧卷绕的从动辊41。卷绕轴40在使介质70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卷绕并支承介质70的另一端。也就是说,当卷绕轴40在图1中以顺时针旋转时,被从后驱动辊32输送而来的介质70经由从动辊41卷绕于卷绕轴40。顺带一提,介质70经由能够装拆于卷绕轴40的芯管42卷绕于卷绕轴40。因而,当卷绕于卷绕轴40的介质70卷满时,能够连同芯管42一起将介质70拆下。

1-2.印刷物的构成

接着,参照图2和图3说明具有视觉效果的印刷物100。

印刷物100具有在介质70上印刷的四叶草。在四片叶子的部分设置有用青色墨水形成的第一线82C、与第一线82C平行地用品红色墨水形成的第二线82M、与第一线82C及第二线82M平行地用黄色墨水形成的第三线82Y、以及用透明墨水形成的棱镜层83。四片叶子的部分具有通过基材71所具有的镜面反射层72、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以及棱镜层83发挥视觉效果的全息像层80。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在各叶中形成有按纵向、横向、斜向以及圆弧状延伸的平行线。由此,印刷物100能够发挥复杂的色彩变化作为视觉效果。

介质70被模拟地分割为重复多个以作为线状区域且平行地连续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为一组的连续区域。图3是连续的第一区域~第三区域F1、F2、F3的剖面图。如图3所示,第一线82C配置于一组内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中的任意一个区域。第二线82M配置于一组内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中的、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以外的任意一个区域。第三线82Y配置于一组内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中的、既未形成有第一线82C也未形成有第二线82M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出第一线82C配置于第一区域F1、第二线82M配置于第二区域F2、第三线82Y配置于第三区域F3的方式。此外,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与第一区域~第三区域F1、F2、F3的组合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其它组合。

棱镜层83配置于横跨一组内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中的、包含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的连续的两个区域的区域。另外,棱镜层83相对于以线状延伸的各区域F1~F3平行地配置。本实施方式的棱镜层83配置于横跨第一区域F1和第二区域F2的区域。即,棱镜层83形成于第一线82C和第二线82M上。

优选第一区域~第三区域F1、F2、F3的宽度即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的宽度是相当于近视视力1.0的分辨率的85μm以下程度。近视视力是指能够将位于分开30cm的位置的两个点识别为两个点的视力。近视视力1.0是指能够识别作为1/60度的、形成视角1分的两个点的视力。30cm接近人类阅读书等印刷物时的距离,近视视力1.0是在日常生活体验中没有妨碍的视力。

棱镜层83的剖面呈与离心率大的椭圆近似的非圆形圆弧形状。棱镜层83的宽度是160μm左右,其膜厚是4~40μm。也就是说,棱镜层83的膜厚与其宽度相比极薄,比入射到棱镜层83的光在第一线82C上汇聚焦点的厚度薄。顺带一提,为了使入射到棱镜层83的光在第一线82C上汇聚焦点,需要与圆弧的半径相同的膜厚。

接着,参照图4和图5来说明印刷物100的视觉效果。

如图4所示,棱镜层83的剖面形成以第一线82C与第二线82M的边界为顶点的椭圆的圆弧形状。因此,入射到棱镜层83并到达第一线82C的第一入射光91a入射到棱镜层83的位置处的切线斜率与入射到棱镜层83并到达第二线82M的第二入射光92a入射到棱镜层83的位置处的切线斜率不同。棱镜层83是离心率大的椭圆形状,因此,第一线82C上的切线斜率θtd能够近似为恒定的斜率。另外,第二线82M上的切线斜率θtd能够近似为与第一线82C上的斜率正负不同的恒定的斜率。换句话说,也可以说棱镜层83具有将切线斜率具有正斜率+θtd的棱镜与切线斜率具有负斜率-θtd的棱镜背靠背而成的结构。

在下面的说明中,第一线82C的线宽和第二线82M的线宽为85μm,高度为10μm。另外,棱镜层83的宽度为170μm,高度为20μm。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线82C的上方的棱镜层83的切线斜率θtd相对于介质70的平面为+8°。第二线82M的上方的棱镜层83的切线斜率θtd相对于介质70的平面为-8°。另外,空气的折射率n1为1.0,棱镜层83的折射率n2与第一线82C及第二线82M的折射率n2为相同的1.5。

对入射到第一线82C的第一入射光91a以及作为其正反射光的第一出射光91b进行说明。从空气层入射到棱镜层83并沿第一线82C直行而到达镜面反射层72的第一入射光91a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in1与由镜面反射层72反射并沿第一线82C直行而从棱镜层83出射到空气层的第一出射光91b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out1的关系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用下式求出。

[数学式1]

例如,在第一入射光91a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in1=30°从空气层入射到棱镜层83时,入射到棱镜层83的入射角为θin1-θtd。第一入射光91a在其边界处相对于垂直线VL以角度θ1≈22°进行折射。

第一入射光91a成为在棱镜层83及第一线82C内直行并由镜面反射层72正反射的反射光,再次在第一线82C及棱镜层83内直行并到达空气层。在反射光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1=-22°从棱镜层83入射到空气层时,入射到空气层的入射角成为θ1+θtd,因此其边界处的折射角变大。反射光相对于垂直线VL以角度θout1≈-41°进行折射,而作为第一出射光91b从棱镜层83出射。

第一入射光91a是白色光。第一入射光91a在第一线82C的表面使第一线82C的墨水颜色即青色成为扩散反射光91c并扩散。即,第一线82C作为从白色光将青色除去的彩色滤光片而起作用。第一入射光91a当侵入到第一线82C时,变化为从白色光除去了青色的红色光,其反射光作为红色的第一出射光91b从棱镜层83出射。此外,在第一线82C的表面被扩散反射后的青色的扩散反射光91c中的、与第一出射光91b为相同方向的光量明显少于第一出射光91b的光量,因此,仅作为第一出射光91b的红色光被目视观察。

对入射到第二线82M的第二入射光92a和作为其正反射光的第二出射光92b进行说明。从空气层入射到棱镜层83并沿第二线82M直行而到达镜面反射层72的第二入射光92a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in2与由镜面反射层72反射并沿第二线82M直行而从棱镜层83出射到空气层的第二出射光92b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out2的关系可以通过斯涅尔定律并用下式求出。

[数学式2]

第二入射光92a是与第一入射光91a平行的光。例如,在第二入射光92a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in2=30°从空气层入射到棱镜层83的情况下,入射到棱镜层83的入射角为θin2+θtd。即,第二入射光92a的入射度比第一入射光91a的入射角大出2θtd,因此,第二入射光92a比第一入射光91a更大地折射,在其边界处相对于垂直线VL成为角度θ2≈16°。

第二入射光92a成为在棱镜层83及第二线82M内直行并由镜面反射层72正反射的反射光,再次在第2线82M及棱镜层83内直行并到达空气层。在反射光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2=-16°从棱镜层83入射到空气层的情况下,入射到空气层的入射角度成为θ2-θtd,因此其边界处的折射角变小。反射光相对于垂直线VL以角度θout2≈-20°进行折射,作为第二出射光92b从棱镜层83出射。

第二入射光92a是白色光。第二入射光92a在第二线82M的表面作为第二线82M的墨水颜色的品红色成为扩散反射光92c而被扩散。即,第二线82M作为从白色光将品红色除去的彩色滤光片而起作用。第二入射光92a当侵入到第二线82M时变为从白色光除去了品红色的绿色光,其反射光作为绿色的第二出射光92b从棱镜层83出射。此外,由第二线82M的表面扩散反射的品红色的扩散反射光92c中的、与第二出射光92b为相同方向的光量明显少于第二出射光92b的光量,因此,仅作为第二出射光92b的绿色光被目视观察。

参照图5说明入射到第三线82Y的第三入射光93a和作为其正反射光的第三出射光93b。第三线82Y的线宽及高度与第一线82C及第二线82M相同。第三线82Y的正上方的切线斜率相对于介质70的平面成为0°。从空气层入射到第三线82Y并到达镜面反射层72的第三入射光93a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in3与由镜面反射层72反射并从第三线82Y出射到空气层的第三出射光93b的相对于垂直线VL的角度θout3的关系可以用下式求出。

[数学式3]

θout3=θin3 …(3)

第三入射光93a是与第一入射光91a平行的光。例如,在第三入射光93a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in3=30°从空气层入射到第三线82Y时,入射到第三线82Y的入射度与角度θin3相同。即,以入射角30°入射的第三入射光93a在其边界处相对于垂直线VL以角度θ3≈20°进行折射。

第三入射光93a成为在第三线82Y内直行并由镜面反射层72正反射的反射光,再次在第三线82Y内直行而到达空气层。在反射光相对于介质70的垂直线VL以角度θ3=-20°从第三线82Y入射到空气层的情况下,反射光相对于垂直线VL以角度θout3≈-30°进行折射,作为第三出射光93b从第三线82Y出射。

第三入射光93a是白色光。第三入射光93a在第三线82Y的表面作为第三线82Y的墨水颜色的黄色成为扩散反射光93c而扩散。即,第三线82Y作为从白色光将黄色除去的彩色滤光片而起作用。第三入射光93a当侵入到第三线82Y时,变为从白色光除去了黄色的蓝色光,其反射光作为蓝色的第三出射光93b从第三线82Y出射。此外,由第三线82Y的表面扩散反射了的黄色的扩散反射光93c中的、与第三出射光93b为相同方向的光量明显少于第三出射光93b的光量,因此,仅作为第三出射光93b的蓝色光被目视观察。

1-3.印刷方法

接着,参照图6说明印刷物的印刷方法。

步骤S101是形成具有对于可见光的镜面反射层72的介质70的镜面反射层形成工序。在步骤S101中,在纸类、膜类的基材71上将使第一入射光~第三入射光91a、92a、93a镜面反射的金属材料通过电镀、蒸镀、热喷涂等成膜法来设置镜面反射层72。作为金属材料,能够采用铝、镍、铬、不锈钢等。镜面反射层72的形成方法除上述成膜法之外,也可以是将箔状的金属材料粘接、转印的方法、将粉状的金属材料涂装到基材71上并对其表面进行研磨的方法。此外,作为介质70,还能够使用铝、镍、铬、不锈钢等金属膜。在这种情况下,步骤S101的工序是不需要的。具有镜面反射层72的介质70沿着印刷装置1的输送路径Pc架设。

步骤S102是输送介质70的介质输送工序。控制部10控制输送部30而将沿着输送路径Pc架设的介质70向输送方向Ds输送。

步骤S103是通过在介质70上喷出墨水从而形成由第一颜色构成的第一线82C的第一线形成工序。控制部10控制喷出青色墨水的记录头51而在第一区域F1形成第一线82C。

步骤S104是通过在介质70上喷出与第一颜色不同的第二颜色的墨水从而形成与第一线82C平行的第二线82M的第二线形成工序。控制部10控制喷出品红色墨水的记录头51而在第二区域F2形成第二线82M。

步骤S105是通过在介质70上喷出与第一颜色和第二颜色不同的墨水从而形成与第一线82C和第二线82M平行的第三线82Y的第三线形成工序。控制部10控制喷出黄色墨水的记录头51而在第三区域F3形成第三线82Y。

步骤S106是通过至少在第一线82C上喷出不包含色料的墨水从而形成棱镜层83的棱镜层形成工序。控制部10控制喷出透明墨水的记录头52而在横跨第一区域F1和与第一区域F1连续的第二区域F2的线状区域形成棱镜层83。透明墨水是UV墨水,通过从UV照射器63照射的紫外线固化为具有近似于椭圆的非圆形圆弧的一部分的剖面形状。

此外,在上述的印刷方法中,为了便于说明,将第一线~第三线形成工序和棱镜层形成工序分为步骤S103~步骤S106进行了说明,但步骤S103~步骤S106可以通过基于印刷物100的印刷数据的控制部10的控制而被大致同时执行。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以第一颜色是青色、第二颜色是品红色、第三颜色是黄色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组合。另外,第一颜色~第三颜色也可以说明成是作为减色混合的青色、品红色、黄色,但也可以是作为加色混合的红色、绿色、蓝色,还可以是其它颜色。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第一区域F1形成有第一线82C、在第二区域F2形成有第二线82M、在第三区域F3形成有第三线82Y的印刷物100,但不限于此。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是在第二区域F2既未形成第二线82M也未形成第三线82Y的印刷物110、或如图8所示在第三区域F3既未形成第二线82M也未形成第三线82Y的印刷物120。另外,也可以是在图7中的第二区域F2或图8中的第三区域F3形成有黑色的线或白色的线的印刷物。通过这种构成的印刷物,也能够发挥与印刷物100同样的视觉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棱镜层83横跨第一区域F1和第二区域F2的区域配置的印刷物100,但也可以是棱镜层83横跨第三区域F3和第一区域F1的区域配置的印刷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第一线82C、第二线82M、第三线82Y分别设为从白色光将墨水颜色除去的彩色滤光片,但第一线82C、第二线82M、第三线82Y也可以是从白色光使墨水颜色透过且不使其它颜色透过的彩色滤光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100和印刷方法,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物100具有在介质70上形成的镜面反射层72、以及在镜面反射层72上形成的第一线82C、第二线82M及棱镜层83。棱镜层83由于横跨包含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的两个区域而形成,因此在第一线82C的上方的切线和在第二线82M的上方的切线处具有正负不同的斜率。由此,经由棱镜层83到达第一线82C的第一入射光91a的折射角与经由棱镜层83到达第二线82M的第二入射光92a的折射角不同。同样地,在镜面反射层72进行正反射并经由第一线82C从棱镜层83出射的第一出射光91b的折射角与在镜面反射层72进行正反射并经由第二线82M从棱镜层83出射的第二出射光92b的折射角不同。印刷物100通过该折射角之差得到视觉效果。第一线82C、第二线82M以及棱镜层83由墨水形成,因此能够使印刷物100的厚度变薄。由此,能够使印刷物100容易弯曲或者变形。

印刷物100的棱镜层83比在第一线82C上汇聚焦点的厚度薄。即,能够得到比使用焦距为厚度的凸透镜得到视觉效果的印刷物薄的印刷物100。

印刷物100具备由第一颜色的墨水形成的第一线82C、由第二颜色的墨水形成的第二线82M、以及由第三颜色的墨水形成的第三线82Y。由此,能够提高印刷物100的视觉效果。

棱镜层83由紫外线固化型墨水形成。紫外线固化型墨水由于能够使墨水立体地固化,因此能够适当地形成具有近似于椭圆的非圆形圆弧的一部分形状的棱镜层83。

另外,第一区域~第三区域F1、F2、F3的宽度即配置于第一区域~第三区域F1、F2、F3的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的宽度也可以具有近视视力1.0以上的分辨率。由此,能够更适于目视观察印刷物100的视觉效果。

印刷方法包括:形成具有镜面反射层72的介质70的工序、形成由第一颜色构成的第一线82C的工序、形成包括第二颜色的与第一线82C平行的第二线82M的工序、以及在至少第一线82C上形成棱镜层83的工序。棱镜层83是横跨包含形成有第一线82C的区域的两个区域形成的,因此,在第一线82C的上方的切线和第二线82M的上方的切线处具有正负不同的斜率。由此,经由棱镜层83到达第一线82C的第一入射光91a的折射角与经由棱镜层83到达第二线82M的第二入射光92a的折射角不同。同样地,在镜面反射层72进行正反射并经由第一线82C从棱镜层83出射的第一出射光91b的折射角与在镜面反射层72进行正反射并经由第二线82M从棱镜层83出射的第二出射光92b的折射角不同。根据本印刷方法,能够形成通过该折射角之差得到视觉效果的印刷物100。另外,第一线82C、第二线82M以及棱镜层83是用墨水形成的,因此能够得到厚度薄、能够容易弯曲或者变形的印刷物100。

2.实施方式2

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印刷物130的构成进行说明。此外,针对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构成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9所示,印刷物130所使用的介质170具有基材71和设置于基材71的表面和背面的针对可见光的镜面反射层72。在介质170的两个面设置有通过基材71所具有的镜面反射层72、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以及棱镜层83来发挥视觉效果的全息像层80。

介质170的两个面被模拟地分割为重复多个以作为线状区域且平行地连续的第一区域F1、第二区域F2、第三区域F3为一组的连续区域。在印刷物130的介质170的两个面中,第一线82C形成于第一区域F1,第二线82M形成于第二区域F2,第三线82Y形成于第三区域F3。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物13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物130在两个面具有赋予视觉效果的镜面反射层72、第一线~第三线82C、82M、82Y、棱镜层83。由此,能够提高印刷物130的视觉效果。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绿色高效立体印刷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