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文档序号:1917247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8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lexible SiC/C nano composite fib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原晓艳 李欢欢 沙爱明 黄圣琰 郭守武 于 2021-09-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可溶性前驱体和聚合物为原材料,四氢呋喃无水乙醇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Mo-SiC/C复合纳米纤维。本发明工艺简单,制备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形貌,晶粒均匀的分布于纤维内,并表现出优异的电磁波吸收性能。(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flexible SiC/C nano composite fiber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process, and the prepared fiber has good appearance, the crystal grain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in the fiber, and the fiber shows excellent electromagnetic wav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磁波吸收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电磁技术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电磁污染(包括天然电磁和人为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电子设备寿命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这就使得电磁波防护成为了热点研究对象之一。电磁屏蔽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护作用,但不足在于二次污染的产生。而吸波材料可以对进入内部的电磁波进行有效吸收或减弱,将电磁能转换为内能或其他形式能量损耗掉,从根本上避免电磁波危害,因此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随着应用领域的多元化,吸波材料也不再一味地强调强衰减,而是在轻质、宽频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开发具有优异性能的新型吸波材料显得尤为重要了。

其中碳化硅(SiC)作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可调的电导率,是理想的电磁波吸收体。一维(1D)的SiC陶瓷由于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优异的抗氧化性、化学稳定性以及良好的介电和电磁性能而备受关注。特别是1DSiC作为吸波材料时,相比于块体和颗粒,可以构建内部导电网络,以提高材料的电导损耗。然而,仍然存在一些应用限制:首先,纯碳化硅表现出比碳和铁磁吸收材料更低的介电常数,通常引入缺陷来增加碳化硅的介电常数,以接近用于电磁吸收的适当阻抗匹配;目前的1D碳化硅材料只能实现高频波段单一覆盖,且吸收宽度有限;作为高温应用陶瓷,制备温度较高,多为1300℃以上。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可低温合成的宽频段高效1D碳化硅吸波材料。另一方面,引入磁性元素(如铁、钴、镍等)已被证明是改善1D碳化硅材料的电磁衰减性能的有效方法。Mo作为过渡金属,具有其独特的优异性能,暂无研究将其应用于碳化硅材料改性,因此探究了将微量的钼源引入SiC进行掺杂改性,以期望降低SiC的生成温度,提高其作为电磁波吸收材料的介电常数和阻抗匹配能力,以期望制备轻质的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柔性Mo-SiC/C纳米纤维。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条件易于实现,操作简单,主要采用简单的静电纺丝法和高温热解工艺,以获得柔性的,具有良好纳米纤维形貌以及优异电磁波损耗性能的SiC/C纳米材料。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碳硅烷和乙酰丙酮钼混合后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得到溶液A;向聚乙烯吡咯烷酮中添加无水乙醇得到溶液B,分别对得到的溶液A和溶液B进行磁力搅拌至溶液成呈均一状态;

S2、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均一状态的溶液A加入到均一状态的溶液B中,继续搅拌至充分混合形成稳定的浅绿色纺丝液;

S3、以恒定速度,利用步骤S2得到的纺丝液进行纺丝得到前驱体纤维;

S4、对步骤S3得到的前驱体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获得预氧化纤维;

S5、将步骤S4得到的预氧化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经退火处理得到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

具体的,步骤S1中,聚碳硅烷:乙酰丙酮钼: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为(0.5~1.0):(0~0.1):(3.55~8.88)。

具体的,步骤S1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5~1.0):(2.37~4.74)。

具体的,步骤S1中,搅拌时间为30~60min。

具体的,步骤S2中,搅拌时间为12~24h。

具体的,步骤S3中,纺丝的速度为0.1~0.4mm/min,电压为15~20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的距离为15~20cm,转速为80~100r/min。

具体的,步骤S4中,预氧化处理的温度为150~200℃,时间为1~4h。

具体的,步骤S5中,退火处理的升温速率是2~5℃/min,温度是1000~1300℃,时间为1~3h。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在电磁波吸收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柔性Mo-SiC/C纳米复合纤维制备方法,一维SiC纳米纤维不但拥有碳化硅材料本身耐高温等性能,纤维还会互相交错搭建内部导电网络,便于电子在纤维内部迁移以及纤维之间跃迁,有效增强电导损耗,乙酰丙酮钼的掺杂,不仅会显著降低SiC生成温度,使得其在1100℃具有明显的物相特征峰,与此同时生成Mo2C均匀分散在SiC/C纤维内部。Mo2C不但对电导损耗有贡献,同时会增加材料的界面、缺陷等,与SiC/C相互协同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电磁波吸收性能。通过此方法制备的纳米复合纤维在电磁波吸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溶解于四氢呋喃的PCS为碳化硅源,添加PVP调节纺丝液的黏度,配置所需纺丝液。值得注意的是,乙酰丙酮钼的添加对纺丝液的粘度有相当大程度的影响,因此它的量必须严格控制以保证纤维的可纺性。通过静电纺丝工艺制备出前驱体纳米纤维,再空气预氧化及后续高温烧结获得具有优异吸波性能的Mo-SiC/C复合纳米纤维。

进一步的,以聚碳硅烷:乙酰丙酮钼:四氢呋喃的质量比为(0.5~1.0):(0~0.1):(3.55~8.88),既保证了碳化硅作为基体纤维,又通过引入微量的乙酰丙酮钼对其掺杂改性,因PCS不易溶解于其他溶剂,所以应有足够量的THF保证PCS和乙酰丙酮钼的充分溶解。

进一步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的质量比为(0.5~1.0):(2.37~4.74)不但保证PVP完全溶解,也综合考虑了溶液黏度对于纺丝的影响,通过调节无水乙醇比例取得最佳值。

进一步的,为了使得PCS与PVP充分溶解,所以先将它们分别溶解在四氢呋喃和乙醇中,足够时间的搅拌使得它们分散均匀,有利于下一步溶液的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混合后的溶液由于溶剂要互溶,溶质要在混合液中发生扩散,以形成均匀稳定的纺丝液,所以一定要搅拌足够的时间,使得两溶液充分混合,避免纺丝不均匀,堵塞等问题。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搅拌时间也不可过长,因为乙酰丙酮钼随时间变化较大。

进一步的,需要足够的电压以确保纺丝针头和收集装置之间有足够的静电牵引力,可以形成纳米纤维;推注速度不可过快也不可过慢,以确保均匀推注出来的纺丝液可以在静电作用下充分拉伸为纤维;收集距离和转筒速度都需要在合适的范围,以确保纺出的纤维不改变原始形态被尽可能多的收集。

进一步的,为稳定静电纺丝纺出的纤维,将其置于鼓风干燥箱在150~200℃预氧化1~4h,以使纤维中的四氢呋喃和乙醇充分挥发稳定纤维形态,便于后续的高温热处理。

进一步的,将预氧化的稳定纤维在惰性气体Ar气氛下以一定的烧成制度进行烧成,氩气作为常见的惰性气体,在材料的烧成过程中不但不会掺杂其他的元素,并且可以有效的将纤维保护起来,阻断空气的接触,有益于物相的形成及纯度,对于纤维的烧成制度,升温速率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升温如果过快,则会导致纤维形貌难以维持,PCS不能及时转化为SiC。烧结温度过高会导致Mo2C晶粒过分长大且分布不均,所以温度必须适宜。

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纳米级纤维结构使得其作为吸波材料,可以构建内部导电网络,Mo2C的生成增加了内部界面和缺陷,从而表现为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均提升,反射损耗加强,有效吸收宽度明显提升。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工艺简单,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形貌完整,直径分布均一,Mo2C晶粒均匀的分布于SiC/C纤维内,同时表现出优异的吸波性能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制备的Mo-SiC/C预氧化纳米纤维SEM图;

图2为本发明制备的Mo-SiC/C纳米纤维高温热解后的SEM图;

图3为本发明制备的不同温度烧结Mo-SiC/C纳米纤维与SiC/C纳米纤维XRD对比图,其中1100与1200分别代表烧结温度为1100℃和1200℃;

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不同温度烧结Mo-SiC/C纳米纤维与SiC/C纳米纤维作为吸波材料三维反射损耗图,其中1100与1200分别代表烧结温度为1100℃和1200℃;

图5为本发明制备的不同温度烧结Mo-SiC/C纳米纤维与SiC/C纳米纤维介电常数实部(a)与虚部图(b),其中1100与1200分别代表烧结温度为1100℃和1200℃;

图6为本发明制备的Mo-SiC/C-1100在不同厚度的有效吸收宽度;

图7为本发明制备的柔性Mo-SiC/C-1100纳米纤维光学图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

本发明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

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

本发明中,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本发明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发明中。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聚碳硅烷(PCS)与乙酰丙酮钼按比例溶解于四氢呋喃(THF)溶液,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按配比溶解于乙醇溶剂中,分别配置均匀溶液;将两种溶液混合搅拌足够时间使其均匀,将所得浅绿色的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得到具有特定组成的含Mo的SiC/C前驱纤维;将前驱纤维在惰性气氛高温热解,得到期望的柔性Mo-SiC/C纳米纤维;将Mo-SiC/C纳米纤维与石蜡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介电样品,测试其电磁波吸收性能;乙酰丙酮钼的添加,不仅降低了SiC的生成温度,而且Mo2C与SiC/C协同作用有效拓宽了复合纤维的有效吸收宽度。本发明首次以乙酰丙酮钼为添加剂,通过静电纺丝和高温热解在较低温度制备了柔性的、具有良好电磁波吸收性能的SiC/C纳米纤维。

本发明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碳硅烷(PCS)和乙酰丙酮钼置入称量瓶中,按照一定比例溶解于四氢呋喃(THF)得到溶液A;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置于称量瓶中,添加无水乙醇(CH3CH2OH)得到溶液B,将所得溶液A和溶液B分别于磁力搅拌器搅拌30~60min直至分别呈均一溶液;

其中,聚碳硅烷:乙酰丙酮钼:四氢呋喃的质量体积比为(0.5~1.0):(0~0.1):(3.55~8.88);聚乙烯吡咯烷酮:无水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5~1.0):(2.37~4.74)。

S2、将步骤S1中所得均一溶液A在磁力搅拌作用下缓慢加入B,接着搅拌12~24h,使得两种溶液充分混合成稳定的浅绿色纺丝液;

S3、控制电压为15~20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的距离为15~20cm,转速为80~100r/min,以0.1~0.4mm/min的恒定速度进行纺丝,得到前驱体纤维;

其中,针头为内径0.3mm的23号针头。

S4、将步骤S3所得前驱体纤维收集于铝箔,在鼓风干燥箱中以150~200℃的温度预氧化1~4h,获得预氧化纤维;

S5、将步骤S4中得到的预氧化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2~5℃/min得速率升温至1000~1300℃,退火处理1~3h,得到Mo-SiC/C纳米复合纤维。

通过本发明所制备的Mo-SiC/C纳米复合纤维不但具有碳化硅耐苛刻环境的优良性能,同时具有纳米纤维高比表面积、高长径比等形貌特征,Mo元素的引入更是降低了SiC的生成温度。

一般而言碳化硅的烧成温度在1300~1500℃,由XRD图谱可知Mo-SiC/C纤维具有更低的烧成温度,且碳化硅结晶性相当良好。纯的碳化硅纤维具有比较低的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值,主要以介电损耗为主,具有较窄的有效吸收宽度以及低的损耗能力,乙酰丙酮钼的引入,生成了均匀分散于纤维内部的Mo2C晶粒,与SiC/C纳米纤维相互协同,使得有效吸收宽度以及最佳反射损耗均明显提高。

综上可知,Mo-SiC/C纳米复合纤维具有简便的制备方法,以及可期待的微波吸收性能,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的描述和所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称取0.5g聚碳硅烷(PCS),然后溶解在7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3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4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3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12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接着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16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15cm,转速为80r/min时,以恒定速度0.15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19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1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5℃/min进行升温,在1000℃温度下退火1h,得到Mo-SiC/C纳米纤维。

纺丝均匀且连续,维持有纳米纤维的二维形态,由于烧成温度相对较低,所以无SiC的晶粒出现。

实施例2

称取0.5g聚碳硅烷(PCS)和0.085g乙酰丙酮钼,然后溶解在7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3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4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3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12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17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20cm,转速为85r/min时,以恒定速度0.1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20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2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4℃/min进行升温,在1100℃温度下退火1h,得到Mo-SiC/C纳米纤维。

由于纺丝中各种参数的变化,纤维的直径出现些微变化,但整体保持长而连续,烧结温度的提高对结晶性有明显提高,介电常数实部与虚部均有提升。

实施例3

称取0.5g聚碳硅烷(PCS)和1.0g乙酰丙酮钼,然后溶解在7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4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4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4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14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接着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15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16cm,转速为90r/min时,以恒定速度0.4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17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3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3℃/min进行升温,在1200℃温度下退火2h,得到Mo-SiC/C复合纤维。

可明显看到,相比于1100℃烧结,结晶度明显提升,但由于乙酰丙酮钼的增加,使得溶液黏度太大,纺丝中连续堵塞以至于不能纺丝。推注速度过快,也使得纺丝液不能及时被电压拉伸成纤维结构,纺丝不易进行。

实施例4

称取1.0g聚碳硅烷(PCS)和0.085g乙酰丙酮钼,然后溶解在12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5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8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5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18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接着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18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17cm,转速为95r/min时,以恒定速度0.2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16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4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3℃/min进行升温,在1100℃温度下退火2h,得到Mo-SiC/C复合纤维。

由于PVP量过多,搅拌时间过长,粘度不合适,导致纤维直径变化大,纺丝难度增加。

实施例5

称取1.0g聚碳硅烷(PCS)和0.85g乙酰丙酮钼,然后溶解在12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55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8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55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24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接着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19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19cm,转速为80r/min时,以恒定速度0.3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18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2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2℃/min进行升温,在1300℃温度下退火3h,得到Mo-SiC/C复合纤维。

纺丝均匀且连续,维持有纳米纤维的二维形态,结晶度良好。但由于搅拌时间过长导致乙酰丙酮钼变化较大,纺丝困难。

实施例6

称取1.0g聚碳硅烷(PCS)和0.085g乙酰丙酮钼,然后溶解在12ml四氢呋喃(THF)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6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A;

与此同时,称取1.0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解在8ml无水乙醇中,将此溶液在磁力搅拌下搅拌60min,得到均一的溶液B;

在磁力搅拌作用下,将溶液A缓慢添加入溶液B,磁力搅拌20h直至成均匀稳定的纺丝前驱体C;

接着选用内径为0.3mm的23号针头,在电压为20kv,收集转筒距喷丝针头20cm,转速为100r/min时,以恒定速度0.35mm/min进行纺丝;

将所得纳米纤维收集并在150℃鼓风干燥箱中预氧化3h,再将预氧化的纳米纤维在Ar气氛中烧结,以2℃/min进行升温,在1200℃温度下退火3h,得到Mo-SiC/C纳米纤维。

可以看到,纤维直径明显变粗,晶粒结晶性完好,介电常数明显增加。

请参阅图1,预氧化的纤维的SEM图可知,添加乙酰丙酮钼进行纺丝,纤维保持形貌较好,表面光滑,无凸起,这表明乙酰丙酮钼添加后纺丝工艺是可行的。

请参阅图2,为高温处理后的纤维SEM图,可以看到,纤维直径缩小,这是由于高温烧结所致,表面依旧光滑,表明乙酰丙酮钼均匀分散于纤维内部,且并未在高温条件有晶粒的析出。

请参阅图3,由XRD图谱可以看出,不添加乙酰丙酮钼,纯的碳化硅纤维在1200℃时出现微弱的特征峰,1100℃基本无碳化硅生成,以碳基体为主。添加乙酰丙酮钼后,在1100℃出现了SiC明显的特征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特征峰的强度明显增强,同时添加乙酰丙酮钼的纤维均伴随有Mo2C物相的衍射峰出现,表明了钼元素以碳化物形式均匀分散于纤维内部。

请参阅图4,作为吸波材料的三维反射损耗图,同时参阅图5,为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相对频率图,可以看到,随着烧结温度提高以及乙酰丙酮钼的添加,对应的实部和虚部均提高,证明温度与乙酰丙酮钼对电磁波吸收性能均有积极作用。对应的损耗图可以看到最低反射损耗(RL min)在对应温度下Mo-SiC/C-1100纳米纤维是SiC/C-1100纳米纤维的5倍多。

请参阅图6和图7,可以看到,添加乙酰丙酮钼的纳米纤维,有效吸收宽度明显提升,在不同的厚度下可实现Ku,X波段的全覆盖,以及C波段的大部分覆盖。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柔性SiC/C纳米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以PCS为碳化硅源,选择添加乙酰丙酮钼进行改性,不但显著降低了碳化硅晶粒的形成温度,同时生成了均匀分布于纤维内部的Mo2C晶粒,提高了介电常数实部和虚部值,引入多重损耗机制,以达到最佳阻抗匹配和电磁损耗。静电纺丝设备的使用,直接制备了一维柔性Mo-SiC/C纳米复合纤维,结合了材料与纳米结构共同的优势。通过简便的工艺制的性能良好的微波吸收材料。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单槽多丝碳纤维生产工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