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17678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 (Cutting slide-resistant pile plastering-free attached formwork construction method ) 是由 刘凯 陈海斌 连忠民 于 2021-07-2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施工准备、S2定位放样、S3桩孔开挖、S4护壁施工、S5成孔验收、S6附着式模板安装、S7浇筑抗滑桩混凝土、S8破碎凿除护壁、S9拆模。本申请通过设置附着式模板,其具有平整的成型模腔面,以使得浇筑完成的抗滑桩的外露段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以确保抗滑桩外露段表面的平整度和外观度,并且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可作为饰面,无需进行抹灰,省去搭设作业脚手架和抹灰的费用和时间。(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a cutting slide-resistant pile plastering-free attached form supporting construction method,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S2 positioning and lofting, S3 pile hole excavation, S4 retaining wall construction, S5 hole acceptance inspection, S6 attached template installation, S7 pouring of anti-slide pile concrete, S8 crushing and chiseling out the retaining wall, and S9 form removal. This application is through setting up the inserted form template, and it has smooth moulded die cavity face to make the section surface that exposes of pouring the friction pile reach the effect of clear water concrete, with the roughness and the outward appearance degree of guaranteeing the section surface that exposes of friction pile, and the natural feel after the concrete shaping can regard as the veneer, need not to plaster, saves the expense and the time of setting up operation scaffold frame and plastering.)

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路堑抗滑桩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抗滑桩是将桩体深入岩土体中,依靠桩体强大的抗变形能力抵抗滑体的滑动力,从而保证边坡的安全。因抗滑桩具有开挖面小、圬工体积小、布设位置灵活、施工速度快、加固效果好等优点,广泛用于水利、公路、铁路及建筑工程等领域。

在抗滑桩施工中,为尽可能地发挥抗滑桩的抗力作用,常采用矩形截面的抗滑桩。由于矩形孔机械成孔难度高,因而实际施工时通常采用人工挖孔。

具体施工:先通过安装每节桩孔护壁,再进行人工挖孔,待桩成孔完毕下放钢筋笼,最后浇筑桩身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合格后,再凿除并破碎其表面粘结的护壁,由于成型后抗滑桩的表面平整度较差,最后还应于抗滑桩的外露段表面抹灰,以确保抗滑桩的表面平整度。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抹灰层与桩身结合度较为一般,易发生脱离的情况,从而影响抗滑桩的表面平整度和外观。

发明内容

为了确保抗滑桩的良好的表面平整度,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

S2、测定抗滑桩位点、控制点及高程;

S3、桩孔开挖;

S4、护壁施工:随开挖及时跟进施工护壁,并且成型护壁的内表面平直;

S5、成孔验收;

S6、附着式模板安装:附着式模板包括四个模板单元,四个模板单元的相对面合围组成用于浇筑抗滑桩的模腔;模板单元包括与护壁内表面固定连接的第一模板、位于所述第一模板远离护壁一侧的第二模板和位于第二模板远离第一模板的一侧的橡胶垫,其中橡胶垫覆盖于第二模板的内表面;

具体安装过程如下:预先将橡胶垫贴合于第二模板的表面上;然后将第一模板固定于护壁的内表面,并确保第一模板的平面处于竖直面内,然后将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进行连接;

S7、浇筑抗滑桩混凝土;

S8、待路堑土方开挖后,破碎凿除抗滑桩桩身外露段护壁;

S9、依次拆除第一模板、第二模板和橡胶垫,以露出表面平整的抗滑桩的外露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通过设置附着式模板,其具有平整的成型模腔面,以使得浇筑完成的抗滑桩的外露段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以确保抗滑桩外露段表面的平整度和外观度,并且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可作为饰面,无需进行抹灰,省去搭设作业脚手架和抹灰的费用和时间;并且,橡胶垫具有缓冲减震作用,能够减少破碎凿除护壁过程中所产生的冲击力对于抗滑桩的影响,从而减少抗滑桩的外露段的表面损伤。

可选的,所述第二模板设有用于控制所述橡胶垫与第二模板相对固定或分离状态的限位结构,所述第二模板转动连接有操作杆,所述操作杆旋转时控制限位结构,操作杆水平穿过第一模板上所开设的穿孔,所述操作杆的外周壁凸出设有第一凸块,所述穿孔的内壁沿自身轴向贯穿开设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凸块的第一避让槽;

在S6步骤中,预先将橡胶垫贴合于第二模板的内表面上,并通过限位结构固定于第二模板上;先在抗滑桩桩身外露段的护壁的内表面钻以供操作杆穿过的孔,然后将第一模板固定于护壁的内表面,并确保第一模板的平面处于竖直面内;然后将第二模板上的操作杆穿过第一模板上的穿孔,且过盈插入护壁的孔内,并确保操作杆上的第一凸块抵接于第一模板的内表面,然后使得第二模板与第一模板之间间隔且相对固定设置;

在S8步骤中,护壁凿除过程中先进行部分凿除,以外露出操作杆,旋转操作杆,通过限位结构,以使第二模板与橡胶垫处于分离状态,且第一凸块随操作杆的转动而移动至对准第一避让槽的位置,水平移动操作杆,以带动第二模板靠近第一模板方向移动,即使得第二模板与橡胶垫具有间隔;最后破碎凿除护壁的剩余部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以实现橡胶垫与第二模板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便于将第二模板拆离橡胶垫,即使得抗滑桩与护壁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破碎凿除护壁所生产的冲击力传递至抗滑桩上的情况发生,以确保抗滑桩外露段的表面平整度和美观度;并且当浇筑混凝土时,第二模板对橡胶垫具有平面支撑作用,从而能够确保橡胶垫的平面稳定性,进而确保抗滑桩浇筑后的表面平整度;并且当需要拆卸橡胶垫时,由于第二模板与橡胶垫之间具有间隔空间,因此仅需沿橡胶垫的一角进行拉扯,以便于将柔性的橡胶垫缓慢从成型的抗滑桩表面揭下,从而极大减少了拆卸橡胶垫过程中对于抗滑桩表面的损伤。

可选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筒、转杆、齿轮、齿条;所述固定筒固定设置于橡胶垫的朝向第二模板的表面,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开设有环槽,所述转杆与所述第二模板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周壁固定有与所述环槽转动连接的第二凸块,所述固定筒的内壁还贯穿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凸块沿转杆轴向移动的第二避让槽;所述齿轮套设固定于转杆上,齿条与所述第二模板水平滑移设置,齿条与齿轮相啮合,所述操作杆转动时带动所述齿条水平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橡胶垫与第二模板进行固定时,转杆插入固定筒内,第二凸块位于环槽内且第二凸块与第二避让槽错开,此时固定筒对转杆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橡胶垫与第二模板之间的贴合固定;当需要拆离时,可旋动操作杆,使得其上的第一凸块对准第一避让槽,操作杆具有水平滑移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操作杆的旋转也带动齿条水平滑移,从而通过齿条齿轮的啮合,以带动转杆转动,使得转杆上的第二凸块对准第二避让槽,即第二模板与橡胶垫处于可分离状态;然后水平滑移操作杆,以带动第二模板靠近第一模板方向移动,以分离第二模板与橡胶垫,如此一来,方便快捷,可一次实现两种解锁。

可选的,所述固定筒设为多个,且各固定筒均匀排布于橡胶垫的朝向第二模板的表面,同一所述齿条与同一水平线上的各所述齿轮同时啮合;所述第二模板沿齿条长度方向滑移连接有竖直条,竖直条同时与各所述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条开设有竖直设置的腰形孔,所述操作杆的端面偏心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插入所述腰形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多个固定筒,使得第二模板与橡胶垫之间形成多点连接,以大大提高橡胶垫与第二模板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以便于抗滑桩的浇筑成型质量;并且通过操作杆的转动,以带动竖直条水平滑移,从而实现齿轮的转动;并且,竖直条还能同时带动多个齿条水平滑移,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橡胶垫内穿设有多道水平设置的钢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条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对橡胶垫进行平面支撑,以提高橡胶垫的整体平整度;并且,当从上往下揭开橡胶垫时,钢条可以作为配重条,以加快揭开速度,同时形成多段效果,即一节一节揭开橡胶垫,以减少揭开难度。

可选的,同一所述钢条与同一水平线上的各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实现固定筒与橡胶垫之间的相对固定。

可选的,所述橡胶垫的上边缘处设有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依次向下绕过第二模板的底部、向上穿入操作杆内、沿操作杆轴向穿出操作杆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模板与橡胶垫之间形成间隔时,可拉动牵引绳,使得牵引绳对橡胶垫的上边缘施加向下的力,以将橡胶垫从上至下揭开,第二模板与橡胶垫之间形成的间隙恰好为呈弯折状态的橡胶垫提供形变空间,同时第二模板与橡胶垫之间形成的间隙也限制了橡胶垫的弯折程度,确保橡胶垫仅能向下弯折,如此一来,极大利于橡胶垫以稳定的速率和形变状态揭开,从而有效确保了抗滑桩的表面完整性。

可选的,所述操作杆的一端转动套设有转套,所述牵引绳的一端捆绑于所述转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转套即可实现牵引绳的拉动,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橡胶垫的背离所述第二模板的表面覆盖固定有PET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PET膜具有较为良好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从而有效确保抗滑桩的表面完整性。

可选的,相邻所述模板单元之间的交界处设有封堵胶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少浇筑混凝土过程中的漏浆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附着式模板,其具有平整的成型模腔面,以使得浇筑完成的抗滑桩的外露段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以确保抗滑桩外露段表面的平整度和外观度,并且混凝土成型后的自然质感可作为饰面,无需进行抹灰,省去搭设作业脚手架和抹灰的费用和时间;

2.通过设置限位结构,以实现橡胶垫与第二模板的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利用操作杆带动第二模板移动,使第二模板拆离橡胶垫,即使得抗滑桩与护壁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破碎凿除护壁所生产的冲击力传递至抗滑桩上的情况发生,以确保抗滑桩外露段的表面平整度和美观度;

3.通过牵引绳的拉扯,将橡胶垫从上至下且以稳定的速率和形变状态揭开,从而有效确保了抗滑桩的表面完整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附着式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的模板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转杆位置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第二模板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转杆与固定筒连接关系的破剖视图。

图9是实施例1的施工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10是实施例1的护壁施工完成后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橡胶垫弯曲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模板;2、第二模板;3、橡胶垫;5、牵引绳;10、抗滑桩;100、模板单元;11、导向孔;12、穿孔;13、第一避让槽;20、护壁;21、导向杆;22、操作杆;221、支杆;222、通孔;223、转套;224、导杆;23、第一凸块;24、容纳腔;25、水平轨道;30、封堵胶带;31、钢条;41、固定筒;411、环槽;412、第二避让槽;42、转杆;421、第二凸块;43、齿轮;44、齿条;45、竖直条;451、腰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1公开一种路堑抗滑桩免抹灰附着式模板。参照图1、图2,包括四个模板单元100,模板单元100与护壁20的内表面固定设置,四个模板单元100的相对面合围组成用于浇筑抗滑桩10的模腔,相邻两个模板单元100之间的交界处粘接有封堵胶带30。

先将模板单元100安装于与浇筑抗滑桩10的外露段相对应的护壁20的内表面,然后粘接上封堵胶带30,以减少相邻模板单元100之间的交界处的间隙,然后浇筑抗滑桩10混凝土,以制成抗滑桩10,而模板单元100的平整的成型模腔面则确保抗滑桩10的外露段的表面平整度较为良好。

如图3所示,模板单元100沿远离相邻护壁20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和橡胶垫3,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和橡胶垫3均与竖直面相平行,其中第一模板1通过钢钉与护壁20固定连接。

如图3、图4所示,第二模板2与第一模板1之间具有间隔,第二模板2的表面垂直固定有多个导向杆21,第一模板1开设有供导向杆21水平滑移插入的导向孔11,即第二模板2可相对第一模板1进行水平滑移;第二模板2的中部设有操作杆22,操作杆22与导向杆21平行设置,操作杆22与第二模板2转动连接;第一模板1的中部贯穿开设有穿孔12,操作杆22与穿孔12滑移连接,操作杆22的外周壁凸出有第一凸块23,穿孔12的内壁沿自身轴向贯穿开设有用于避让第一凸块23的第一避让槽13。

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之间还设有限位结构,通过操作杆22的转动即可控制限位结构的运行,从而控制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相对固定或分离状态。

如图5、图6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固定筒41、转杆42、齿轮43、齿条44和竖直条45;转杆42与操作杆22平行设置,各转杆42均匀排布于第二模板2的相对橡胶垫3的表面,转杆42与第二模板2转动连接,且转杆42的外周壁固定有第二凸块421。

如图6所示,第二模板2内开设有容纳腔24,齿轮43和齿条44均位于容纳腔24内,齿轮43套设固定于转杆42上,容纳腔24内固定有水平轨道25,齿条44与水平轨道25滑移连接,且齿条44同时与同一水平线上的各齿轮43啮合连接。

如图6、图7所示,竖直条45同时与各齿条44固定连接,竖直条45的中部贯穿开设有腰形孔451,腰形孔451沿竖直条45长度方向设置,操作杆22的位于容纳腔24内的端面固定有支杆221,支杆221与操作杆22偏心设置,支杆221插入腰形孔451内,且支杆221与腰形孔451滑移连接。

当旋转操作杆22时,通过支杆221与腰形孔451的配合,即可带动竖直条45沿水平轨道25长度方向滑移一段距离,从而带动齿条44沿水平轨道25长度方向滑移,并通过齿轮43啮合以带动转杆42转动一定角度。

如图6所示,橡胶垫3的背离第二模板2的表面覆盖有PET膜(图中未标出),橡胶垫3穿设有多个水平设置的钢条31,各钢条31沿竖直方向间隔排布,各固定筒41沿钢条31长度方向间隔焊接固定于钢条31上,且固定筒41的筒口外露于橡胶垫3朝向第二模板2的表面外,固定筒41与转杆42一一对应设置。

如图8所示,固定筒41的内壁开设有环槽411和第二避让槽412,第二避让槽412沿固定筒41轴向设置,转杆42可通过第二凸块421与第二避让槽412的配合水平插入固定筒41内;且通过第二凸块421与环槽411的配合,使得转杆42与固定筒41转动设置。

需要将橡胶垫3与第二模板2进行固定时,转杆42插入固定筒41内,第二凸块421位于环槽411内且第二凸块421与第二避让槽412错开,此时固定筒41对转杆42进行限位,从而实现橡胶垫3与第二模板2之间的贴合固定;当需要分离时,可旋动操作杆22,通过传动,以带动转杆42转动,使得转杆42上的第二凸块421对准第二避让槽412,即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处于可分离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1还公开了一种路堑抗滑桩10免抹灰附着式支模施工方法,如图9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准备,包括以下:

S1.1、审查施工设计图纸,熟悉有关资料。检查图纸是否齐全,图纸本身有无错误和矛盾,设计内容与施工条件能否一致,各工种之间搭接配合有否问题等。

S1.2、编制修补方案,熟悉相关规范要求,对全体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做好本工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施工的关键节点作详细交底,使全体施工人员明了本工程的技术要点。

S1.3、认真做好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计划采购准备,编制各项材料计划,对多种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和出库,制定完善的管理方法。

S2、定位放样:在场地三通一平的基础上,依据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桩平面位置图测定抗滑桩10桩位点、控制点及高程。撒白灰线作为桩开挖尺寸线,复核无误后开挖。

S3、桩孔开挖:从上到下逐层用镐、锹进行开挖,遇坚硬岩石采取乳化炸药浅孔爆破,挖孔过程中使桩孔壁稍微凹凸不平,以增加接触面的侧阻。

S4、护壁20施工:随开挖及时跟进施工护壁20;在护壁20钢筋绑扎完成后,复核每节护壁20支模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浇筑护壁20混凝土。如图10所示,护壁20的模板采用定型组合钢直模板,拆模后检查成型护壁20的位移量、平整度、垂直度,对超标部位及时进行凿修处理,同时凿除凸出部分(簸箕口)的素混凝土,以确保护壁20的内表面平直,护壁20成型后经复核合格方可进行下一循环施工。

S5、成孔验收:成孔后对桩身截面尺寸、孔底标局、桩位中线进行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

S6、附着式模板安装,包括以下:

S6.1、测量放样:在桩顶至路堑开挖标高的高度范围内(即桩身外露段),采用悬挂线坠方法测放出附着式模板安装控制线,并在护壁20内表面弹出墨线标记。

S6.2、预先将橡胶垫3与第二模板2进行固定连接,具体方式为:将转杆42插入固定筒41内,第二凸块421位于环槽411内,并确保橡胶垫3贴合于第二模板2内表面,然后转动操作杆22,通过传动,以带动转杆42转动,使得第二凸块421与第二避让槽412错开,此时固定筒41对转杆42进行限位,以实现橡胶垫3与第二模板2之间的贴合固定。

S6.3、先在对应抗滑桩10桩身外露段的护壁20的内表面钻孔,以供后续操作杆22穿过,然后通过钢钉,将第一模板1固定于护壁20内表面,并确保第一模板1的平面处于竖直面内;然后将第二模板2上的操作杆22穿过第一模板1上的穿孔12,且过盈插入护壁20的孔内,并确保操作杆22上的第一凸块23抵接于第一模板1的内表面,以使得第二模板2与第一模板1之间形成间隔,且该间隔的尺寸大于橡胶垫3的厚度。

S6.4、使得橡胶垫3的下边缘向下延展设置,然后将橡胶垫3的下边缘与第一模板1通过钢钉连接,此时橡胶垫3下边缘对混凝土具有阻隔作用,以减少浇筑抗滑桩10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溢进第二模板2与第一模板1之间的间隙内的情况发生。

S7、浇筑抗滑桩1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前清理PET膜的表面,并且桩顶至路堑开挖标高的高度范围(桩身外露段)的桩身混凝土要严格控制分层浇筑的间隔时间,减少影响成型观感的表面接茬痕迹,振捣棒插入表面深度不小于50毫米。

S8、破碎凿除护壁20:待路堑土方开挖后,破碎凿除桩身外露段护壁20;护壁20凿除过程中先进行部分凿除,以露出操作杆22和导向孔11,然后旋转操作杆22的外露端,第一凸块23随操作杆22的转动而移动至对准第一避让槽13的位置,且通过传动,转杆42也随操作杆22而转动,转杆42上的第二凸块421也转动至对准第二避让槽412的位置,然后水平外拔操作杆22,以带动第二模板2靠近第一模板1方向移动,即第二模板2脱离橡胶垫3,使得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具有间隔,而橡胶垫3仍处于贴合抗滑桩10外壁的状态;最后破碎凿除护壁20的剩余部位。

S9、拆模:依次拆除第一模板1、第二模板2,然后从橡胶垫3的上边缘处开始向下缓慢揭开橡胶垫3,以露出表面平整的抗滑桩10的外露面。

本申请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附着式模板,其具有平整的成型模腔面,以使得浇筑完成的抗滑桩10的外露段表面达到清水混凝土的效果,以确保抗滑桩10外露段表面的平整度和外观度。

并且通过对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的分离操作,使得抗滑桩10与护壁20之间形成空间,从而能够有效减少破碎凿除护壁20所生产的冲击力传递至抗滑桩10上的情况发生,减少抗滑桩10表面的结构损伤,以确保抗滑桩10外露段的表面平整度和美观度;并且当浇筑混凝土时,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相对贴合,第二模板2对橡胶垫3具有平面支撑作用,从而能够确保橡胶垫3的平面稳定性,进而确保抗滑桩10浇筑后的表面平整度。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11所示,操作杆22的背离第二模板2的一端设有转套223,转套223与操作杆22转动连接;橡胶垫3的上边缘处固定有牵引绳5,牵引绳5的另一端依次向下绕过第二模板2的底部、向上穿入操作杆22内的通孔222、沿通孔222轴向穿出操作杆22外、捆绑固定于转套223上;并且操作杆22的外壁固定有导杆224,牵引绳5可绕过导杆224。

当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之间形成间隔时,可转动转套223,以收卷牵引绳5,使得牵引绳5对橡胶垫3的上边缘施加向下的力,以将橡胶垫3从上至下揭开,如图12所示,第二模板2与橡胶垫3之间形成的间隙恰好为呈弯折状态的橡胶垫3提供形变空间,确保橡胶垫3仅能向下弯折,如此一来,极大利于橡胶垫3以稳定的速率和形变状态揭开,从而有效确保了抗滑桩10的表面完整性。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22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风化岩区的装配式护板及其施工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