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槽接头

文档序号:1917857 发布日期:2021-12-03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排水槽接头 (Drainage channel joint ) 是由 丁磊 叶吉 徐俊峰 于 2021-09-1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屋面排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水槽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设置于接头本体之上的吸水器;接头本体具有汇流腔,其侧壁设有通向汇流腔的进水口,其侧壁或底部设有连通汇流腔的出水口;吸水器包括吸水腔、吸水管和吸水罩;所述吸水腔连通所述汇流腔与大气;吸水管的上部位于吸水腔之中并与水平面相交,其下部延伸到汇流腔底部并通向出水口;吸水罩设置于吸水腔之中,其开口朝下并罩设于吸水管的上部,其内表面与吸水管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其开口与吸水腔连通。本发明在传统排水槽接头的基础上增设吸水器,不仅可以避免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流在该处因相互冲击而损失通水速度,而且能够加速排水槽接头的通水速度。(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oof drainage and discloses a drainage channel joint which comprises a joint body and a water absorber arranged on the joint body; the join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rging cavity, the side wall of the join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verging cavity, and the side wall or the bottom of the joint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verging cavity; the water absorber comprises a water absorbing cavity, a water absorbing pipe and a water absorbing cover; the water suction cavity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confluence cavity and the atmosphere;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suction pipe is positioned in the water suction cavity and is intersected with the horizontal plane,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water suction pipe extends to the bottom of the confluence cavity and leads to the water outlet; the water absorbing cover is arranged in the water absorbing cavity, the opening of the water absorbing cover faces downwards and covers the upper part of the water absorbing pipe, a gap is reserved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water absorbing cover and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water absorbing pipe, and the opening of the water absorbing cov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water absorbing cavity. The invention adds the water absorber 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drainage channel joint, thereby not only avoiding the loss of water passing speed of water flows from different directions due to mutual impact at the position, but also accelerating the water passing speed of the drainage channel joint.)

一种排水槽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排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排水槽接头。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为实现海绵城市,屋面排水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屋面,尤其是种植屋面,可以将降落到屋面上的雨水、灌溉水等收集,然后通过管道将雨水排放到地下或储存到地下的蓄水池中。该系统主要由铺设在屋面上的排水板、排水槽和排水槽接头组成,排水槽通过排水槽接头连接成网,并交织在平铺的排水板之间。铺设好屋面排水系统后,通常会在其上方覆盖土工布并回填绿化土等土层。降雨或灌溉时,土壤中的水分穿过土工布进入排水板,再通过排水槽两侧的排水口流进排水槽,最终从排水槽中进入蓄水池。该系统主要利用排水槽的满管流以及埋设在屋面中的虹吸系统产生虹吸现象,将过多的雨水、灌溉水收集至蓄水池中,再反过来利用收集到的水对屋面绿化进行灌溉,实现给排水的同时,满足节能环保的要求。

排水槽通常呈棋盘格方式布置在屋面上,在排水槽横纵相交处,使用三通、四通等排水槽接头将多路直排水槽连接起来。现有技术中,排水槽接头内部通道呈十字交叉相通,结构简单,仅起连通作用。在虹吸作用下,不同方位的直排水槽中的水流快速汇入排水槽接头后,容易在中心产生相互冲击,形成紊流。水流的动能极大降低,排水槽接头流出的水流流速变慢,从而影响虹吸雨水排放系统的排水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排水槽接头,解决水流汇入后流速折损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排水槽接头,包括接头本体和设置于接头本体之上的吸水器;接头本体具有汇流腔,其侧壁设有通向汇流腔的进水口,其侧壁或底部设有连通汇流腔的出水口;吸水器包括吸水腔、吸水管和吸水罩;所述吸水腔连通所述汇流腔与大气;吸水管的上部位于吸水腔之中并与水平面相交,其下部延伸到汇流腔底部并通向出水口;吸水罩设置于吸水腔之中,其开口朝下并罩设于吸水管的上部,其内表面与吸水管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其开口与吸水腔连通。

本发明在传统排水槽接头的基础上增设吸水器,该吸水器包括由汇流腔之上伸入汇流腔之中的吸水管和罩设于吸水管之外、汇流腔之上的吸水罩,吸水罩内表面与吸水管外表面之间保留间隙,吸水罩开口与汇流腔连通;吸水管的下部伫立于汇流腔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弱紊流的作用,也贡献了吸水管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一部分高度差,有利于吸水作用的达成,当水进入间隙并高于吸水管的顶端时,吸水管将起吸水作用,不仅可以避免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流在该处因相互冲击而损失通水速度,而且能够加速排水槽接头的通水速度。

为避免水流对吸水管的冲击,汇流腔中设有罩住吸水管的护套,吸水管的下部穿过护套后通向出水口,吸水腔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口,若干进水口围绕护套设置。护套的设置,一方面保护了纤细的吸水管,提高排水槽接头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缩小了汇流腔的实际空间,有利于使排水槽接头更快形成满管流,缩减贮存积水的空间。每个进水口设有用于与排水槽连接的搭接结构,当然,出水口也可以配置用于与排水槽连接的搭接结构。

汇流腔中布设有若干第一隔板,若干第一隔板围绕护套呈放射状排列,将汇流腔分为若干个围绕护套布置的子腔,若干子腔相互连通。第一隔板可以进一步减缓来自水流的冲击力,并起到导向的作用,促使水流在汇流腔和吸水腔内汇集,向吸水罩开口方向流动,减少水流绕开吸水管或护套,冲击另一水流的可能性,降低水流动能的损失,达到局部(第一隔板处)降速、整体提速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通水速度;子腔之间相互连通,有利于维持排水槽接头中各处压力平衡,提高排水槽接头的使用寿命。该第一隔板可以被配置为平板、弧形板等。

吸水罩设置在吸水腔之中,当汇流腔被水充满时,从各进水口汇聚而来的水将满溢到吸水腔中,同时逐渐充满间隙,直至吸水管起吸水作用时吸水腔中的水位可以继续上升,吸水管的吸水作用也将促使吸水腔中的水被快速吸走,保证水流在排水槽接头处的通过速度。优选地,吸水腔的高度为汇流腔高度的2~3倍。

吸水腔与汇流腔之间设有带通孔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的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吸水筒;吸水筒套设于吸水管之外并安插于间隙中,将间隙分为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第一间隙位于吸水筒的外表面与吸水罩的内表面之间,第二间隙位于吸水筒的内表面与吸水管的外表面之间,吸水筒的开口端面高于吸水管的顶端。吸水筒将间隙一分为二,既保证吸水作用的产生,又有利于提高水流在该处的通过速度,还有利于减少积水。从进水口汇聚到汇流腔中的水流将借由第二隔板上的通孔进入吸水腔,使吸水腔水位上升的同时,从吸水罩的开口进入第一间隙,充满第一间隙后满溢进入第二间隙,使第二间隙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直至达到吸水管的顶端入口,水流入吸水管,激发吸水器的吸水作用,此时吸水管开始工作。其中,第二隔板可以由护套、第一隔板支撑。

为使吸水罩能够稳定罩设于吸水管上部,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第一种,吸水筒的开口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第一凸柱,第一凸柱支撑吸水罩;第二种,吸水罩的开口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第二凸柱,第二凸柱支撑于第二隔板的顶部。

为进一步提高通水速度,吸水器包括若干吸水管,所有吸水管的上部均被罩设于吸水罩之中。当吸水器设有吸水筒时,所有吸水管均穿过该吸水筒。当汇流腔中设有护套时,所有吸水管的下部均穿过护套后通向出水口。

为保证吸水器起吸水作用,吸水腔需要保持与大气连通,同时排水系统铺设后,排水槽接头上方也需要覆盖土工布和回填土,为避免回填土因重力或压力而压入吸水腔之中,吸水腔的顶部设为格栅,起到支撑回填土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格栅之上的水流入吸水腔中。该格栅包括若干栅条,优选栅条的截面呈L形,有利于提高格栅的承载力。为进一步保证通气效果,格栅中上设有连通吸水腔与大气的换气筒,该换气筒起到限制回填土覆盖的作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保留传统排水槽接头的固有结构的基础上增设吸水器,既保证了排水槽接头的通用性,又解决了汇聚而来的水流在排水槽接头处形成紊流、动能折损、影响通水速度的问题。

2、本发明进一步通过护罩、第一隔板等结构保护吸水管,同时起到局部降速、整体提速的通水作用。

3、本发明进一步对吸水器本身的结构进行改进,例如增设吸水筒、增加吸水管数量,使通水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排水槽接头与排水槽配合的全剖视图。

图2是吸水管与设有护罩的汇流腔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吸水管与设有第一隔板的汇流腔的配合示意图一。

图4是吸水管与设有第一隔板的汇流腔的配合示意图二。

图5是排水槽接头与排水槽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吸水筒支撑吸水罩的排水槽接头的全剖视图。

图7是吸水罩支撑于第二隔板的排水槽接头的全剖视图。

图8是配置有三根吸水管的吸水腔示意图。

图9是带换气筒的排水槽接头与排水槽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排水槽接头与排水槽的爆炸图。

图11是四通排水槽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三通排水槽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三通排水槽接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出水口配置在底部的排水槽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接头本体100,底座101,汇流腔110,进水口111,出水口112,护罩120,第一隔板130,吸水器200,中间壳体201,吸水腔210,吸水管220,第一间隙221,第二间隙222,吸水罩230,第二凸柱231,第二隔板240,通孔241,吸水筒242,第一凸柱243,格栅250,换气筒251,排水槽400。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排水槽接头,不仅能够像传统排水槽接头一样实现排水槽间的相互连通,而且能够通过局部降速、整体提速达到提高通水速度之目的。

如图1所示,该排水槽接头包括接头本体100和设置于接头本体100之上的吸水器200;接头本体100具有汇流腔110,其侧壁设有通向汇流腔110的进水口111,其侧壁或底部设有连通汇流腔110的出水口112;吸水器200包括吸水腔210、吸水管220和吸水罩230;所述吸水腔210连通所述汇流腔110与大气;吸水管220的上部位于吸水腔210之中并与水平面相交,其下部延伸到汇流腔110底部并通向出水口112;吸水罩230设置于吸水腔210之中,其开口朝下并罩设于吸水管220的上部,其内表面与吸水管220的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其开口与吸水腔210连通。

上述排水槽接头具有传统排水槽接头的基本结构——接头本体100,其进水口111能够像传统排水槽接头一样与排水槽400连接,起到将纵横交错的排水槽400连接成网的作用,进水口111通向设于接头本体100中的汇流腔110,汇流腔110供来自不同进水口111的水流通过,最终通过排水管排到地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还在传统排水槽接头的基础上增设吸水器200,该吸水器200包括由汇流腔110之上伸入汇流腔110之中的吸水管220和罩设于吸水管220之外、汇流腔110之上的吸水罩230,吸水管220竖直或倾斜设置,不与水平面平行,吸水罩230内表面与吸水管220外表面之间保留间隙,使得水流可以借由该间隙从吸水管220的顶端入口进入吸水管220中,吸水罩230开口与汇流腔110连通;吸水管220的下部伫立于汇流腔110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减弱紊流的作用,也贡献了吸水管220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一部分高度差,有利于吸水作用的达成,当水进入间隙并高于吸水管220的顶端时,吸水管220将起吸水作用,不仅可以避免来自不同方向的水流在该处因相互冲击而损失通水速度,而且能够加速排水槽接头的通水速度。

在虹吸作用下,来自不同方位的水流快速汇入排水槽接头后,容易对布置在汇流腔110中的吸水管220下部产生冲击,影响排水槽接头的使用寿命。为此,如图2所示,汇流腔110中设有罩住吸水管220的护套,吸水管220的下部穿过护套后通向出水口112,吸水腔210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进水口111,若干进水口111围绕护套设置。护套的设置,一方面保护了纤细的吸水管220,另一方面也缩小了汇流腔110的实际空间,有利于使排水槽接头更快形成满管流,缩减贮存积水的空间。

如图3~4所示,汇流腔110中布设有若干第一隔板130,若干第一隔板130围绕护套呈放射状排列,将汇流腔110分为若干个围绕护套布置的子腔,若干子腔相互连通。第一隔板130可以进一步减缓来自水流的冲击力,并起到导向的作用,促使水流在汇流腔110和吸水腔210内汇集,向吸水罩230开口方向流动,减少水流绕开吸水管220或护套,冲击另一水流的可能性,降低水流动能的损失,达到局部(第一隔板130处)降速、整体提速的目的,进一步提高通水速度;子腔之间相互连通,有利于维持排水槽接头中各处压力平衡,提高排水槽接头的使用寿命。该第一隔板130的形状可以有多种,例如平板(如图3)、弧形板(如图4)等。

本实施例的吸水罩230设置在吸水腔210之中,当汇流腔110被水充满时,从各进水口111汇聚而来的水将满溢到吸水腔210中,同时逐渐充满间隙,直至吸水管220起吸水作用时吸水腔210中的水位可以继续上升,吸水管220的吸水作用也将促使吸水腔210中的水被快速吸走,保证水流在排水槽接头处的通过速度。优选地,吸水腔210的高度为汇流腔110高度的2~3倍。

通常,吸水管220的管径和间隙宽度需要被设计得较小,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水流的通过速度,为此,如图5所示,吸水腔210与汇流腔110之间设有带通孔241的第二隔板240,第二隔板240的顶部设有开口朝上的吸水筒242;吸水筒242套设于吸水管220之外并安插于间隙中,将间隙分为第一间隙221和第二间隙222,第一间隙221位于吸水筒242的外表面与吸水罩230的内表面之间,第二间隙222位于吸水筒242的内表面与吸水管220的外表面之间,吸水筒242的开口端面高于吸水管220的顶端。吸水筒242将间隙一分为二,既保证吸水作用的产生,又有利于提高水流在该处的通过速度。从进水口111汇聚到汇流腔110中的水流将借由第二隔板240上的通孔241进入吸水腔210,使吸水腔210水位上升的同时,从吸水罩230的开口进入第一间隙221,充满第一间隙221后满溢进入第二间隙222,使第二间隙222中的水位逐渐上升,直至高于吸水管220的顶端入口,水流入吸水管220,激发吸水器200的吸水作用,此时吸水管220开始工作。当吸水作用产生后,吸水筒242到吸水腔210壁之间的水位只要稍微没过吸水罩230的开口即可保证吸水作用持续进行,吸水筒242的设置使得该部分保证吸水作用持续的水所占据的空间缩小,当各排水槽400中的水被排走直至不足以充满该空间时,吸水作用将停止,此时滞留在该空间的水将由于空间缩小而减少,因此吸水筒242的设置有利于最大可能地排走更多的水。本实施例中,吸水筒242到吸水腔210壁之间的水平截面积、第一间隙221的水平截面积、吸水管的管径逐级缩小,使得吸水作用产生后,来自各排水槽400的水流具有更大的动能涌向排水槽接头。其中,第二隔板240可以由护套、第一隔板130支撑。

为使吸水罩230能够稳定罩设于吸水管220上部,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以下方案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第一种,如图6所示,吸水筒242的开口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第一凸柱243,第一凸柱243支撑吸水罩230;第二种,如图7所示,吸水罩230的开口设有若干相距设置的第二凸柱231,第二凸柱231支撑于第二隔板240的顶部。

本实施例中的接头本体100的整体尺寸与传统排水槽接头相当,其中吸水管220的管径宜取25~35mm,优选为30mm左右;吸水管220的入口与出口之间的高度差不小于40mm,满足虹吸现象的条件。为进一步提高通水速度,如图8所示,吸水器200包括若干吸水管220,所有吸水管220的上部均被罩设于吸水罩230之中。当吸水器200设有吸水筒242时,所有吸水管220均穿过该吸水筒242。当汇流腔110中设有护套时,所有吸水管220的下部均穿过护套后通向出水口112。

为保证吸水器200起吸水作用,吸水腔210需要保持与大气连通,同时排水系统铺设后,排水槽接头上方也需要覆盖土工布和回填土,为避免回填土因重力或压力而压入吸水腔210之中,吸水腔210的顶部设为格栅250,起到支撑回填土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格栅250之上的水流入吸水腔210中。该格栅250包括若干栅条,优选栅条的截面呈L形,有利于提高格栅250的承载力。为进一步保证通气效果,如图9所示,格栅250中上设有连通吸水腔210与大气的换气筒251,该换气筒251起到限制回填土覆盖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排水槽接头采用分体式设计,如图10所示,包括由下到上顺序连接的底座101、中间壳体201和格栅250。该中间壳体201中水平连接有上述第二隔板240,第二隔板240将中间壳体201分为上下两部分;其中上部作为吸水器200的底座101,顶部与格栅250连接,形成上述吸水腔210;其下部作为接头本体100的上盖,盖设于底座101上,与底座101共同形成上述汇流腔110,底座101和上盖的侧壁均开设有进水口111、出水口112,上盖的进水口111或出水口112顶部设有用于与排水槽400搭接的搭扣,形成搭接结构。使用时,先将底座101放置在屋面上,再使排水槽400插入底座101上的进水口111或出水口112,最后扣上中间壳体201,便将排水槽400与排水槽接头稳定连接在一起,需要拆除时反向操作即可。

本实施例的排水槽接头可以作为四通排水槽接头,如图11所示,底座101与中间壳体201的侧壁设有三个进水口111和一个出水口112;也可以作为三通排水槽接头,如图12~13所示,底座101与中间壳体201的侧壁设有两个进水口111和一个出水口112;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情况下,还可以配置为四面进水的四通排水槽接头,如图14所示,底座101与中间壳体201的侧壁设有四个进水口111,出水口112设置在底座101的底部。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1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用于绿色建筑装饰的屋顶隔热防渗水施工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