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1929321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16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 (Automobile outer covering part sliding line control method ) 是由 张晓静 于 2021-08-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目标特征线一侧设置双拉延筋;S2:在拉延成形初始阶段,通过双拉延筋使目标特征线附近的外覆盖件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S3:在滑移线产生的阶段,通过调整双拉延筋相对距离,使板料流出相对外侧的拉延筋,双拉延筋自动调整为单拉延筋,减小目标特征线上的板料流动,从而控制减缓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本发明能够在保证产品刚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多特征线的滑移线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liding line of an automobile outer covering part,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arranging double draw beads on one side of the target characteristic line; s2: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rawing and forming, the main profile of the outer cover near the target characteristic line is fully deformed by the double draw beads; s3: and in the stage of generating the slip line, the relative distance of the double drawing beads is adjusted to enable the plate to flow out of the drawing beads on the relative outer sides, the double drawing beads are automatically adjusted into single drawing beads, the plate flowing on the target characteristic line is reduced, and the slip line for changing the target characteristic line is controlled to be slowed down.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the slip lines of a plurality of characteristic lines on the premise of ensuring the rigidity of the product.)

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滑移线是指在冲压成形过程中板材流过凸圆角、凸模特征线时,因板材正反弯曲造成弯曲硬化,并在制件外表面产生痕迹,以致表面喷漆后也无法消除的现象。滑移线是汽车外覆盖件在冲压生产中一种常见的表面缺陷,滑移线的出现严重影响汽车外覆盖件表面质量和视觉美观,成为影响整车品质提升的一大问题。

如果外覆盖件表面只有一条主特征线,可以通过调整特征线上下两侧的常规拉延筋阻力来控制板材在主特征线上的滑动,实现减少甚至消除该主特征线滑移线的目的,即常规拉延筋阻力在整个拉深成形过程中是固定的,也可以通过调整冲压方向改善主特征线滑移线的严重程度,还可以通过加高滑移线附近的工艺补充的高度,避免板料过早与特征线接触,从而达到减缓滑移线的目的。

但上述方法只能解决单特征线滑移线的控制问题,对于同时存在多条特征线的情况,一般很难满足产品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尤其是发罩、翼子板和侧围。

目前的折中解决措施是:

1)在多条特征线中选择重点要保证那一条主特征线,放弃其它特征线的滑移线的控制。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虽然主特征线滑移线可以控制住,也保证了产品的刚性,但是其它特征线滑移线失控,仍然残留较严重的表面质量和视觉美观问题;

2)如果汽车厂要求每条特征线都要减少滑移线,则只能通过降低拉延筋阻力或压边力来减缓多特征线的滑移线。但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外覆盖件刚性不足,影响零件整体性能,得不偿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产品刚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多特征线的滑移线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目标特征线一侧设置双拉延筋;

S2:在拉延成形初始阶段,通过双拉延筋使目标特征线附近的外覆盖件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

S3:在滑移线产生的阶段,通过调整双拉延筋相对距离,使板料流出相对外侧的拉延筋,双拉延筋自动调整为单拉延筋,减小目标特征线上的板料流动,从而控制减缓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步骤:在拉延成型初始阶段,所述双拉延筋对外覆盖件提供拉深阻力,在板料开始接触目标特征线前,外覆盖件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拉延筋对外覆盖件提供的拉深阻力是单拉延筋对外覆盖件提供的拉深阻力的两倍以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当双拉延筋调整为单拉延筋时,拉延筋提供的拉深阻力的总阻力系数降低一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当板料流出相对外侧的拉延筋时,即板料开始接触目标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时刻,双拉延筋调整为单拉延筋,板料流动的阻力降低为原流动阻力的一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调整双拉延筋相对距离时,靠近目标特征线的拉延筋固定,调整相对目标特征线外侧的拉延筋与固定的拉延筋之间的相对距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S3中将双拉延筋调整为单拉延筋时,靠近目标特征线的拉延筋固定,去除相对目标特征线外侧的拉延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覆盖件包括汽车侧围板、发罩、翼子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覆盖件为翼子板,所述翼子板包括主特征线、第一特征线、第二特征线和第三特征线,所述第一特征线和第二特征线依次设置在主特征线一侧,所述第三特征线设在主特征线另一侧;所述主特征线通过调整冲压方向并平衡主特征线上下两侧的拉延筋阻力来实现对主特征线滑移线的控制;所述第一特征线靠近主特征线,主特征线的滑移线得到控制的同时所述第一特征线的滑移线得到相应控制;所述第二特征线通过抬高工艺补偿面方法来控制第二特征线产生的滑移线;所述第三特征线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以控制第三特征线产生的滑移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拉延第三特征线成型初始阶段,双拉延筋对翼子板提供拉深阻力,在板料开始接触第三特征线前,翼子板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当板料开始接触第三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时刻,板料流出相对第三特征线外侧的拉延筋,双拉延筋调整为单拉延筋,板料流动的阻力降低为原流动阻力的一半,减小第三特征线上的板料流动,从而控制减缓改第三特征线的滑移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拉深成形成形早期通过双筋提供强拉深阻力,实现对产品刚性的控制,即双拉延筋可以在拉深成形早期凸模特征线尚未触碰特征线时就让产品主型面尽可能产生充分变形,以保证产品主型面的刚性控制指标;通过调整外筋的位置,控制板材流出外拉延筋——双筋变单筋的时间点,使得板材开始触碰目标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时刻,双筋为单筋,降低板料在目标特征线上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的控制;通过本发明动态拉延筋工艺控制措施,可以克服冲压模具设计领域现存滑移线控制工艺措施的短板,能够对多特征线覆盖件实现刚性和滑移线的同时控制,满足多特征线覆盖件质量控制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外覆盖件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外覆盖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拉延成形初始阶段,常规单拉延筋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4是拉延成形初始阶段,本发明双拉延筋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5是拉延成形初始阶段,常规强筋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6是滑移线产生阶段,常规单拉延筋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7是滑移线产生阶段,本发明拉延筋变化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8是滑移线产生阶段,常规强筋控制状态效果图;

图9是实施例二中翼子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外覆盖件;11、目标特征线;12、滑移线;13、拉延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目标特征线11一侧设置双拉延筋13;

S2:在拉延成形初始阶段,通过双拉延筋13使目标特征线11附近的外覆盖件1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

S3:在滑移线12产生的阶段,通过调整双拉延筋13相对距离,使板料流出相对外侧的拉延筋,双拉延筋13自动调整为单拉延筋,减小目标特征线11上的板料流动,从而控制减缓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12。

具体的,在拉深成形成形早期通过双筋13提供2倍以上于单筋的强拉深阻力,实现对产品刚性的控制:由于双拉延筋13可以产生超过2倍的单筋的阻力,因此,双拉延筋13方案可以在拉深成形早期凸模特征线尚未触碰特征线时就让产品主型面尽可能产生充分变形,以保证产品主型面的刚性控制指标。滑移线12产生阶段动态降低拉延筋阻力,达到有效控制滑移线12的目的:通过调整外筋的位置,控制板材流出外拉延筋——双筋变单筋的时间点,使得板材开始触碰目标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12时刻,双筋正好变为单筋,材料流动阻力瞬间降低为原双筋阻力的一半,这将大大降低板料在目标特征线11上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12的控制。通过动态拉延筋工艺控制措施,可以克服冲压模具设计领域现存滑移线控制工艺措施的短板,能够对多特征线覆盖件实现刚性和滑移线的同时控制,满足多特征线覆盖件质量控制要求。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提供了一种汽车外覆盖件滑移线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产品刚性的前提下,有效减少甚至消除多特征线的滑移线问题。具体实施如下:

1)在拉深成形初始阶段:利用双筋产生较大的拉深阻力,参考图4,使外覆盖件产品主型面在成形初始阶段就产生充分的变形,实现保证产品的成形性,满足外覆盖件刚性控制指标的目的。此时,拉深阻力为Fdb,dynamic1=Fdb内+Fdb外

图3-图5为板材刚刚开始触碰凸模目标特征线时的状态,其中,图3所示为常规单筋状态,由于单筋阻力小(Fdb=Fdb内=0.448),产品主型面变形明显不足;图4所示为动态拉延筋控制状态,由于拉深成形初期动态拉延筋为双筋状态,这为拉深成形过程提供了足够的拉深阻力(Fdb,dynamic1=Fdb内+Fdb外=0.896),在板材开始触碰目标特征线前,产品主型面已产生充分变形,达到刚性控制目标要求;图5所示为常规强筋控制状态(Fdb=2*Fdb内=0.896),也可让产品主型面充分变形,也达到刚性控制目标。

2)在滑移线产生的阶段:板料正好流出外拉延筋,双筋变单筋,大幅度减少拉延筋阻力,从而达到减小目标特征线上的材料流动,实现减小滑移线的目的。此时,拉深阻力位Fdb,dynamic2=Fdb内

图6-图8所示为拉深终了阶段状态,其中,图6所示为常规单筋状态(Fdb=Fdb内=0.448),虽然目标特征线滑移线得到控制,但产品主型面变形明显不足,影响了产品的刚性;图7所示为动态拉延筋控制状态,当板材开始触碰目标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时,板材刚好流过外筋,双筋变为单筋,总阻力系数由0.896直接降低为0.448(Fdb,dynamic2=Fdb内=0.448),将滑移线成功控制在1.3mm以内;图8所示为常规强筋控制状态(Fdb=2*Fdb内=0.896),虽可保证产品主型面变形充分,但由于滑移线产生阶段拉深成形阻力太大,导致滑移线已超过5.5mm。另外,拉深件也已发生破裂,产品质量遭到严重破坏。

通过上述实施,由于双拉延筋可以产生超过2倍的单筋的阻力(Fdb,dynamic1>2*Fdb内),因此,双拉延筋方案可以在拉深成形早期凸模特征线尚未触碰特征线时就让产品主型面尽可能产生充分变形,以保证产品主型面的刚性控制指标,板材开始触碰目标特征线要产生滑移线时刻,双筋正好变为单筋,材料流动阻力瞬间降低为原双筋阻力的一半(Fdb,dynamic2=Fdb内),这将大大降低板料在目标特征线上的滑动,从而实现对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的控制。通过动态单双拉延筋控制方法,既减小了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同时又能保证产品的刚性。因而克服了冲压模具设计领域现有工艺措施对多特征线外覆盖件无法同时兼顾滑移线和产品刚性控制的短板,满足了产品质量控制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选择外覆盖件为某量产车型翼子板,包括典型的多特征线外覆盖件产品,特征线B为主特征线,为必须严格控制的特征线。该主特征线可以通过传统滑移线控制方法,如优化冲压方向,平衡主特征线上下两侧的常规拉延筋阻力来实现对主特征线滑移线的控制;特征线D区可以通过抬高工艺补偿面的办法来控制特征线D产生的滑移线;但是特征线A的滑移线现有方法没有有效措施控制,只能让步接受(即放弃控制),或者是牺牲该区域刚性,如图6所示,来减缓滑移线的严重程度。

在本申请中,在拉延特征线A成型初始阶段,双拉延筋对翼子板提供拉深阻力,在板料开始接触特征线A前,翼子板主型面产生充分变形;当板料开始接触特征线A要产生滑移线时刻,板料按计划流出相对特征线A外侧的拉延筋,双拉延筋自动调整为单拉延筋,板料流动的阻力降低为原流动阻力的一半,减小特征线A上的板料流动,从而控制减缓改特征线的滑移线A。

通过本动态拉延筋工艺控制方法,成功克服了多特征线的滑移线控制短板问题。目前该车型已经上市,并且成功生产超过30万量汽车。该翼子板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滑移线质量问题。克服了传统滑移线工艺控制方法在处理多特征线滑移线控制方面的不足,即能保证产品型面变形充分,又能有效控制目标特征线的滑移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飞机舱盖蒙皮充液成形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