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

文档序号:1940967 发布日期:2021-12-07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structure ) 是由 苏永东 于 2020-06-0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底盖,前盖和底盖之间设有发射线圈以及电路板,前盖和底盖之间夹紧有至少两片的支撑片,支撑片绕发射线圈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发射线圈的外围,支撑片所处高度位置介于发射线圈与电路板之间,发射线圈被夹紧于支撑片与前盖之间,电路板被夹紧于支撑片与底盖之间。本发明通过设置支撑片同步将电路板和发射线圈固定住,使得电路板和发射线圈经过长时间使用也不容易松动,结构稳定性高,不易损坏,同时也改善了使用体验,有利于市场推广。(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structure. The wireless charging module structure comprises a front cover and a bottom cover which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 transmitting coil and a circuit board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bottom cover, at least two supporting pieces are clamped between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bottom cover, the supporting pieces are uniformly distribut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transmitting coil around the center of the transmitting coil, the height positions of the supporting pieces are between the transmitting coil and the circuit board, the transmitting coil is clamped between the supporting pieces and the front cover, and the circuit board is clamped between the supporting pieces and the bottom cover. The support sheet is arranged to synchronously fix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transmitting coil, so that the circuit board and the transmitting coil are not easy to loosen after long-time use,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is high, the transmitting coil is not easy to damage, the use experience is improved, and the market popularization is facilitated.)

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产品,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技术源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可分为小功率无线充电和大功率无线充电两种方式。日常所见的大部分智能终端无线充电均为小功率的无线充电,通常是通过电磁感应来实现。在常规的无线充电设备中,通常带有电路板和发射线圈。当无线充电设备做得体积较小时,通常会将设备的发射线圈与电路板紧贴,没有设置对发射线圈、电路板额外的固定结构,这种装配结构容易导致内部元器件松动;或者厂商会设计成用粘性材料互相黏贴在一起,一旦拆修就难以分开,这些问题都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而提供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增加额外固定结构,使内部元器件不易松动,同时产品内部没有多余的螺丝件,且易于装配和拆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其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和底盖,前盖和底盖之间设有发射线圈以及电路板,前盖和底盖之间夹紧有至少两片的支撑片,支撑片绕发射线圈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发射线圈的外围,支撑片所处高度位置介于发射线圈与电路板之间,发射线圈被夹紧于支撑片与前盖之间,电路板被夹紧于支撑片与底盖之间。

无线充电模块结构还包括有一个散热板,散热板被夹紧于电路板与底盖之间。

支撑片设有水平的悬臂,悬臂设在电路板与发射线圈之间,悬臂末端设有竖直的顶杆,顶杆的顶端抵顶发射线圈,悬臂底面抵顶电路板。

前盖的内侧设有若干磁环,磁环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连接贴在待充电终端上的无线充电贴或金属片、磁片;底盖与磁环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筒体,筒体与磁环共轴,磁环、筒体同时将支撑片夹紧。

底盖的筒体穿入有螺钉,磁环的中间位置设有与磁环共轴的螺纹筒,螺钉贯穿支撑片并拧入螺纹筒。

前盖设有用于固定磁环的套筒,套筒与磁环共轴,磁环外壁与套筒内壁紧贴。

支撑片设有两条平行的水平的悬臂,悬臂设在电路板与发射线圈之间,悬臂的末端设有竖直的顶杆,顶杆的顶端抵顶发射线圈,悬臂底面抵顶电路板;两条悬臂之间留有间隙,套筒朝向底盖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定位凸起,定位凸起插入于两条悬臂之间的间隙,定位凸起用于定位支撑片的悬臂朝向。

定位凸起处于磁环中心与发射线圈中心之间的连线上。

底盖底面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柱,定位柱依次贯穿散热板及电路板,定位柱用于固定电路板与散热板在壳体中的位置。

底盖底面在与定位柱的连接处均设有凸起,凸起用于将散热板与底盖底面隔开。

前盖的中间位置设有一定位杆或螺纹筒或金属螺母,定位杆或螺纹筒或金属螺母贯穿发射线圈中孔以固定发射线圈相对前盖的位置。

底盖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螺纹孔或金属螺母,螺纹孔或金属螺母用于与设在外部物体上的螺钉螺纹连接以实现相互固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支撑片同步将电路板和发射线圈固定住,使得电路板和发射线圈经过长时间使用也不容易松动,结构稳定性高,不易损坏,同时也改善了使用体验,有利于市场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无线充电模块结构装配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无线充电模块结构装配俯视图。

图4为图3的A-A截面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无线充电模块结构底部视角分解图。

图6为本发明无线充电模块结构与真空吸盘的分解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示例无线充电模块结构装配立体图。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视图所示产品均为适应图纸大小及视图清楚而进行了适当的缩小/放大,并不对视图所示产品大小加以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为一种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其具体结构如图1-6所示。

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包括有方形的壳体10。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也可以做成其他形状,譬如圆形、正多边形、异形等。壳体10包括了相互固定连接的前盖11及底盖12。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的元器件设在前盖11与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前盖11与底盖12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壳体10上设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穿孔13。穿孔13本身贯穿前盖11和底盖12。穿孔13可穿入螺栓并通过螺栓将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固定在外部物体上。又或者,穿孔13可穿入绳索并通过绳索将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绑定在外部物体上。在具体使用时,用绳索把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任意一端绑住,但是留有一定长度,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是可以自由活动的,这样当智能终端靠近就可以自动吸附(前提是待充电终端带有铁磁性物体),需要拿走待充电终端的时候由于无线充被绑住,就会和待充电终端脱离,使用方便性高。

本实施例的外部物体是指一些日常用品,譬如车载支架、消毒盒、蓝牙音箱、手机/平板支架等等。

如图2所示,前盖11与底盖12之间的空间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发射线圈21、磁环25、支撑片31、电路板22和散热板23。发射线圈21用于发射出电磁波,并由待充电的终端接收电磁波或者由终端的无线充电接收贴来接收电磁波,进而实现对终端进行充电。电路板22上设有电能接口24,电能接口24用于连接外部电源以给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提供电能。电路板22分别电连接电能接口24和发射线圈21。在本施例中,电能接口24有两个,分别是USB Type-C插口241以及Micro-USB插口242。USB Type-C插口241可以替换成USB-A、Mini-USB、Micro-USB或者Lightning类型的插口。而Micro-USB插口242则可以替换成USB-A、Mini-USB、USB Type-C或者Lightning类型的插口。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电能接口24是在同一水平高度并排设置,并且相互之间最小距离不超过3mm。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电能接口可以在同一垂直线上平行设置,两个电能接口相互之间最小距离不超过2mm。

如图2所示,底盖12设有四个扣位121,前盖11与底盖12上的扣位121进行卡接,便可以将前盖11与底盖12相互固定连接起来。

结合图2、4所示,前盖11的内侧设有4个磁环25。4个磁环25是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连接贴在待充电终端上的无线充电贴,或者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连接贴在待充电终端上的金属片或磁片,使得待充电的终端能够轻松地自动对准无线发射线圈21,使用方便性更佳。前盖11设有用于固定磁环25的套筒111。在装配后,套筒111与磁环25共轴,磁环25外壁与套筒111内壁紧贴,使得磁环25不会松动。底盖12与磁环25对应的位置上设有与磁环25共轴的筒体126。前盖11与底盖12固定连接时,前盖11通过磁环25将支撑片31压紧在筒体126顶面,即支撑片31被磁环25及筒体126顶面夹紧。前盖11和底盖12之间总共夹紧有4片支撑片31。4片支撑片31围绕发射线圈21的中心均匀分布在发射线圈21的外围。支撑片31所处高度位置介于发射线圈21与电路板22之间。支撑片31设有水平的悬臂32,而悬臂32延伸入在电路板22与发射线圈21之间。悬臂32末端设有竖直的顶杆33。在前盖11与底盖12相互固定连接之后,磁环25、支撑片31被同时夹紧,而支撑片31的顶杆33的顶端抵顶发射线圈21,发射线圈21的上表面则紧贴前盖11,因而发射线圈21被夹紧于4片支撑片31与前盖11之间、实现了固定。而同时,悬臂32底面抵顶电路板22上面,而电路板22与下面散热板23紧贴,即电路板22、散热板23被夹紧于4片支撑片31与底盖12之间。支撑片31起到了同步固定发射线圈21、电路板22、散热板23的作用。

此外,如图2、4所示,底盖12的每个筒体126穿入有一根螺钉26,共4根螺钉26。而前盖11在每个磁环25的中间位置设有与磁环25共轴的螺纹筒115。螺钉26贯穿支撑片31并拧入螺纹筒115中,以进一步加固前盖11与底盖12的连接稳固性。

由此可见,磁环25既可以用于通过磁吸力固定外部待充电终端,还起到了力传递的作用(夹紧支撑片31)。而磁环25与螺钉26同轴还可以节省磁环25所占的额外位置,可以让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体积做得更小。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片31设有两条平行的水平的悬臂32,并且两条悬臂32之间留有间隙34。而如图4、5所示,套筒111朝向底盖12的端面上设有一个定位凸起116。在装配时,如图4所示,定位凸起116插入于两条悬臂32之间的间隙34。定位凸起116处于磁环25中心(也即是套筒111中心)与发射线圈21中心之间的连线上。定位凸起116用于定位支撑片31的悬臂32朝向,使得支撑片31的悬臂32保持朝向发射线圈21的中心,避免出现偏移而影响固定结构的效果。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片也可以只设置一条较宽的水平的悬臂,并且在悬臂中设置一个定位孔,套筒的定位凸起插入悬臂的定位孔中实现定位作用。

如图2所示,内置的磁铁片27固定在底盖12的内表面上。外部物体上对应设有铁磁性的金属片/块,则磁铁片27可以用于通过磁吸力将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吸附固定在外部物体上。

图2中的散热板23可以用不锈铁片或不锈钢片来制成。图2中的分解结构在装配之后,散热板23与电路板22相互平行并相互贴合。散热板23的作用之一是将传导电路板22产生的热量。散热板23的作用之二是在无线充电模块结构100变得小型化、重量变轻、握持手感变劣之后,增加整体的重量,提升握持手感,改善使用体验。此外,如图2所示,底盖12底面上设有4个定位柱122(其中两个定位柱被遮挡)。定位柱122依次贯穿散热板23及电路板22,因而定位柱122用于固定电路板22与散热板23在底盖12中的位置。底盖12底面在与定位柱122的连接处均设有相互垂直的平面凸起123,而凸起123作用之一是增强定位柱122强度,作用之二则是用于将散热板23与底盖12底面隔开,避免散热板23上带有的小毛刺抵顶在底盖12底面而造成高低不平的现象。

如图5所示,前盖11内侧中间位置设有定位杆112。定位杆112贯穿于发射线圈21中孔211(图2)以固定发射线圈21相对前盖11的位置,避免发射线圈21在水平面产生位置窜动而造成无线充电时不能准确对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杆也可以换成螺纹筒或金属螺母。

如图5所示,底盖12底面中间位置设有一个螺纹孔28。螺纹孔28用于与设在外部物体上的螺钉螺纹连接以实现相互固定。螺纹孔28设在底盖12中间的一个圆柱124(图2)中,圆柱124则贯穿电路板22和散热板23。在其他实施例中,螺纹孔可以换成内嵌的一个金属螺母。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前盖11顶面中间位置设置一个螺纹孔113。螺纹孔113用于与设在外部物体上的螺钉螺纹连接以实现相互固定。而螺纹孔113也可以换成内嵌的一个金属螺母。

如图5所示,底盖12上还设有两排散热孔125,用于排出内部的热量,避免内部过热而造成部件损坏。

如图6所示,底盖12底面的设有用于供真空吸盘固定的表面区域29。在使用时,如图6所示,两个真空吸盘89是双面吸盘,一面吸合固定在表面区域29,另一面固定吸合在外部物体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真空吸盘的一头插入表面区域中间的小孔中固定,而另一面固定吸合在外部物体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吸尘器用多功能无线充电结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