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943493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 (Silica gel fiber cotton underwear cup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黄忠成 于 2021-09-1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申请涉及罩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至少两层硅胶纤维棉,相邻两层所述硅胶纤维棉通过粘胶层连接;其中,所述硅胶纤维棉由若干根弹性纤维组成,每根所述弹性纤维包括纤维丝以及包覆于所述纤维丝表面的硅橡胶层。本申请的硅胶纤维棉,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弹性和支撑性能,且采用粘胶层将相邻两层硅胶纤维棉粘接稳定组成内衣罩杯,能提高罩杯的柔韧性,多次洗涤后仍保持较好的弹性和支撑力,且层间不易分离,穿着时对胸部承托力好。(The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ups, in particular to a silica gel fiber cotton underwear cup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underwear cup comprises at least two layers of silica gel fiber cotton, and two adjacent layers of silica gel fiber cotton are connected through viscose; the silica gel cellucotton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elastic fibers, and each elastic fiber comprises a fiber yarn and a silica gel layer coat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ber yarn.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lica gel cellucotton has good pliability, elasticity and support performance, and adopts the viscose layer to bond adjacent two-layer silica gel cellucotton and stably form the underwear cup, can improve the pliability of cup, still keeps better elasticity and holding power after washing many times, and difficult separation between the layer, and the bearing power is good to the chest when wearing.)

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罩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内衣是女性日常穿着的服装,与女性胸部皮肤紧密接触,用以承托胸部、对胸部塑形。目前的内衣罩杯大多采用透气性绵材料,保证内衣穿着时透气性好,穿着舒适。

而由于内衣为女性日常必需品,经常需要洗涤维护,但是目前的绵材料罩杯经过多次洗涤和晾晒后,绵体结构容易撕裂、变形,降低了内衣罩杯对胸部的承托、支撑作用,影响内衣正常穿戴。

对于内衣罩杯的支撑性问题,目前有在罩杯内部设置胶网,利用胶网提高罩杯的支撑性,并减少罩杯的形变率。针对上述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胶网虽然能一定程度提高罩杯的支撑性、减少形变情况,但是罩杯的绵体经多次洗涤后易形变的问题仍未得以解决,而且胶网的硬度比绵体大,多次洗涤晾晒后绵体老化或形变变薄,会使得较硬的胶网对胸部造成异物感,影响正常穿戴舒适感。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罩杯经多次洗涤晾晒后易形变、承托力下降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包括至少两层硅胶纤维棉,相邻两层所述硅胶纤维棉通过粘胶层连接。

采用的硅胶纤维棉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弹性和支撑力,且采用粘胶层将相邻两层硅胶纤维棉粘接组成内衣罩杯,能提高罩杯的柔韧性和支撑力,多次洗涤后仍保持较好的弹性和支撑力,且层间不易分离,穿着时对胸部承托力好。另外,可以根据罩杯杯型、尺寸和厚度所需,设置对应层数的硅胶纤维棉,适用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硅胶纤维棉由若干根弹性纤维组成,每根所述弹性纤维包括纤维丝以及包覆于所述纤维丝表面的硅橡胶层。

通过采用硅橡胶层包覆纤维丝,能提高纤维丝的弹性和柔韧性,不易断裂,经过多次洗涤晾晒后不易老化、变形,使利用该弹性纤维缠绕组成的硅胶纤维棉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支撑力。

优选的,该内衣罩杯的厚度为2-50mm。

本申请的内衣罩杯可根据罩杯的杯型、尺寸设置对应层数的硅胶纤维棉,如对于杯型较大的胸部,可设置增加硅胶纤维棉的厚度,以使内衣罩杯能承托杯型较大的胸部;反之,对于杯型较小的胸部,则可设置厚度较薄的内衣罩杯。而由于硅胶纤维棉的弹性纤维是由硅橡胶层包覆纤维丝组成,使得硅胶纤维棉具有优良的支撑力和弹性,采用多层硅胶纤维棉制备内衣罩杯,亦能使内衣罩杯具有较好的支撑力和承托性能。

优选的,所述纤维丝为棉纤维丝、玉米纤维丝、麻纤维丝、丝纤维丝、涤纶纤维丝、丙纶纤维丝、聚酯纤维丝或氨纶纤维丝。

通过采用上述的纤维丝,强度好,且成本低、易于加工,硅橡胶层能稳定地包覆于纤维丝表面,使制得的硅胶纤维棉具有优良的柔韧性和支撑力,经过多次洗涤晾晒后不易变形,保持内衣罩杯对胸部的优良承托力。

优选的,所述硅橡胶层由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得:

A组分:甲基含氢硅油 25-30%

气相二氧化硅 20-35%

异构十二烷 15-25%

甲基丁炔醇 0.1-0.5%

增粘剂 2-8%

B组分:乙烯基硅油 3-30%

铂金混合物 0.1-3%。

通过采用上述原料制得的硅橡胶层,强度高,易于加工至纤维丝表面,提高纤维丝的柔韧性和支撑力,使制得的硅胶纤维棉经过多次洗涤晾晒后不易形变,承托力好。

其中,通过加入增粘剂可使制得的硅橡胶层具有粘性,进而易于粘附并包覆于纤维丝的表面,且能使制得的硅胶纤维棉具有一定的粘流性,易于在表面涂覆粘胶层或是贴合其他纤维面料;进一步优选的,增粘剂可以为江西纳恩Z-1401型硅硼改性增粘剂。A组分中采用异构十二烷能将甲基含氢硅油、气相二氧化硅、甲基乙炔醇和增粘剂分散均匀,其中的气相二氧化硅能提高制得的硅橡胶层的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等物性,进而提高硅胶纤维棉的柔韧性和支撑力,不易变形,其中的甲基丁炔醇能抑制硅橡胶硬化或发生结构化反应,使得液体状硅橡胶长期存放过程中保持优良的流动性和物理性能,在涂覆使用时易于涂覆使用。B组分中乙烯基硅油与铂金混合物分散均匀,其中铂金混合物为氯铂酸和/或二乙烯四甲基二硅氧烷铂络合物,优选的,铂金混合物为氯铂酸与二乙烯四甲基二硅氧烷铂络合物以重量比为1:(0.8-1.2)混合组成。

上述硅橡胶层的制备具体步骤如下:

制备A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先将甲基含氢硅油、气相二氧化硅和异构十二烷混合,真空搅拌均匀,然后加入甲基丁炔醇和增粘剂,继续真空搅拌均匀,则制得A组分。

制备B组分:按照重量百分比将乙烯基硅油与铂金混合物混合,真空搅拌均匀,则制得B组分。

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则制得液体硅橡胶。

在A组分和B组分混合时,铂金混合物催化A组分的甲基含氢硅油与B组分的乙烯基硅油相交联形成稳定的液体硅橡胶体系。

将此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纤维丝缠绕组成的棉体表面,液体硅橡胶沿着纤维丝的表面流入至棉体的内部,或者是通过外部轻压压力将棉体表面的液体硅橡胶轻压至棉体内部,经固化成型后则在纤维丝的表面形成硅橡胶层。

优选的,所述粘胶层为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层、脲醛树脂粘胶层、聚醋酸乙烯粘胶层、聚氨酯粘胶层、环氧树脂粘胶层、聚丙烯酸树脂粘胶层、聚酯粘胶层、PUR热熔粘胶层、TPE热熔粘胶层、PES热熔粘胶层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的粘胶层,粘接力强,能将相邻两层的硅胶纤维棉粘结稳定,使得内衣罩杯的层间结构稳定,不易出现层间分离现象或是形变情况,实用性高。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往一层硅胶纤维棉的上表面涂覆粘胶,形成粘胶层,再将相邻一层的硅胶纤维棉置于粘胶层的上表面,在温度为145-185℃条件下热压25-18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其中,所述硅胶纤维棉的制备步骤具体为:将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液体硅橡胶涂覆于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后形成硅胶纤维棉,则涂覆粘胶材料并将两层硅胶纤维棉叠放,通过一次热压处理则将两层硅胶纤维棉粘结稳定,且热压过程液体状的硅橡胶固化,在纤维丝表面形成硅橡胶层,且固化成型过程中粘胶一并固化,提高硅胶纤维棉与粘胶层之间的层间稳定性,结构稳定,多次洗涤晾晒后亦不易出现层间分离现象。

另一种制备方法为:将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温度为145-185℃条件下辊压25-50s,以使液体硅橡胶渗透至棉体的内部,形成硅胶纤维棉;然后再在一层上述制得的硅胶纤维棉的上表面涂覆粘胶,形成粘胶层,并将相邻一层的硅胶纤维棉置于粘胶层的上表面,在温度为145-185℃条件下热压25-180s,通过两步热压方式制备内衣罩杯,能使液体硅橡胶先稳定渗透至棉体的内部,保证硅胶纤维棉的柔韧性、弹性和支撑力,再将两层硅胶纤维棉粘接,能使内衣罩杯的手感更柔软,罩杯的厚度方向上弹性好,不易塌落、形变。

通过将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使得上述通过一步热压或两步热压的方式制备内衣罩杯的过程,能使硅橡胶热压成型,且成型稳定,采用模具热压成型后不需要再次冷却才能稳定成型,节约模压制备的冷却工序,缩减工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请硅橡胶层包覆纤维丝制备得到弹性纤维,能提高纤维丝的韧性和弹性,不易断裂;并采用该弹性纤维进一步制备硅胶纤维棉,且采用粘胶层将两层硅胶纤维棉粘接稳定,能提高内衣罩杯的柔韧性和支撑力,多次洗涤晾晒后仍具有良好的支撑性,且层间不易分离,稳定性好。

2、本申请内衣罩杯的制备方法,可以采用两种制备方式,均能制得质量稳定、不易形变的内衣罩杯,如一次热压的制备方式,操作工艺简单,通过一次热压过程同时将液体硅橡胶和粘胶成分固化,使得硅胶纤维棉与粘胶层粘结稳定,不易层间分离;又如,采用分步两次热压的制备方式,能使液体硅橡胶更好地渗透至硅胶纤维棉内部,提高内衣罩杯的柔软手感和支撑性。而上述一次热压或分步两次热压方式,均能使液体硅橡胶固化成型,节约热压后的冷却成型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内衣罩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内衣罩杯的横截面剖视图。

图3是本申请所述弹性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9的内衣罩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9的内衣罩杯的横截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硅胶纤维棉;2、第一粘胶层;3、第二硅胶纤维棉;4、第二粘胶层;5、第三硅胶纤维棉;101、弹性纤维;102、纤维丝;103、硅橡胶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表1物料来源

本申请的制备例和实施例中所采用的物料厂家型号,均为支撑制备例和实施例中的助剂而具体选择,为实验所采用,在实际生产制备硅橡胶过程中,原料的来源不仅限于上述厂家型号。

制备例

制备例1

一种液体硅橡胶,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制备A组分:将25kg甲基含氢硅油、20kg气相二氧化硅和25kg异构十二烷混合,真空搅拌均匀,然后加入0.1kg甲基丁炔醇和2kg增粘剂,继续真空搅拌均匀,则制得A组分;制备B组分:将27.8kg乙烯基硅油与16.7kg铂金混合物混合,真空搅拌均匀,则制得B组分;

然后将A组分和B组分混合,则制得液体硅橡胶。

制备例2-3

制备例2-3与制备例1的区别在于物料的用量差异,具体参见下表。

表2制备例1-3的物料用量(kg)

原料 型号 厂家
107液体硅橡胶 XLD-107硅橡胶 兴隆达
甲基含氢硅油 XRJ-266 鑫润锦
硅硼改性增粘剂 Z-1401型 江西纳恩
乙烯基硅油 289 兴隆达
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 F-70D 武汉仕全兴
聚氨酯粘胶剂 GSY-6018B 广思远聚氨酯材料

实施例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包括由内表面至外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一硅胶纤维棉1、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第一硅胶纤维棉1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均是由若干根弹性纤维101缠绕组成,且参见图3,每根弹性纤维101是由硅橡胶层103包覆于纤维丝102表面形成。本实施例的内衣罩杯厚度为8-12mm,内衣罩杯靠近罩杯底部的部分厚度较厚,可达到12mm,内衣罩杯的中上部厚度较薄,为8mm。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粘胶层2为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层,第一硅胶纤维棉1中的纤维丝102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中纤维丝102的种类均采用棉纤维丝,第一硅胶纤维棉1中的硅橡胶层103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中的硅橡胶层103均是由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纤维丝表面固化形成。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棉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辊压50s,制得两块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

然后在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涂覆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硅胶纤维棉1涂覆有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一表面涂覆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再将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硅胶纤维棉3涂覆有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对硅胶纤维棉进行涂覆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的不同涂覆先后顺序,均可实施,均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棉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温度为165℃条件下辊压40s,制得两块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

然后在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硅胶纤维棉1涂覆有聚氨酯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65℃条件下热压10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棉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温度为185℃条件下辊压25s,制得两块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

然后在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涂覆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硅胶纤维棉1涂覆有异氰酸酯树脂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85℃条件下热压25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棉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制得两块涂覆有市售107液体硅橡胶的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和第二硅胶纤维棉3;

然后在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硅胶纤维棉1涂覆有聚氨酯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65℃条件下热压10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1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2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2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2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3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2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2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4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实施例9

参照图4和图5,一种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包括由内表面至外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一硅胶纤维棉1、第一粘胶层2、第二硅胶纤维棉3、第二粘胶层4和第三硅胶纤维棉5,第一硅胶纤维棉1、第二硅胶纤维棉3和第三硅胶纤维棉5均是由若干根弹性纤维101缠绕组成,且参见图3,每根弹性纤维101是由硅橡胶层103包覆于纤维丝102表面形成。本实施例的内衣罩杯厚度为12-15mm,内衣罩杯靠近罩杯底部的部分厚度较厚,可达到15mm,内衣罩杯的中上部厚度较薄,为12mm。

其中,本实施例的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均为聚氨酯粘胶层,第一硅胶纤维棉1中的纤维丝102、第二硅胶纤维棉3中纤维丝102、第三硅胶纤维棉5中的纤维丝102均采用玉米纤维丝,第一硅胶纤维棉1中的硅橡胶层103、第二硅胶纤维棉3中的硅橡胶层103、第三硅胶纤维棉5中的硅橡胶层103均是由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纤维丝表面固化形成。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玉米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辊压50s,制得三块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第二硅胶纤维棉3和第三硅胶纤维棉5;

然后在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两表面均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再将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粘胶层2表面,将第三硅胶纤维棉5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粘胶层4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然后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贴合于涂覆有聚氨酯粘胶剂的第一硅胶纤维棉1一面,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另一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将第三硅胶纤维棉5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硅胶纤维棉3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亦能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或者可以在第三硅胶纤维棉5的一表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然后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贴合于涂覆有聚氨酯粘胶剂的第三硅胶纤维棉5一面,再将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另一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将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硅胶纤维棉3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亦能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在本实施例或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对硅胶纤维棉进行涂覆聚氨酯粘胶剂的不同涂覆先后顺序,均可实施,均在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

该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将107液体硅橡胶涂覆于由玉米纤维丝缠绕制得的棉体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制得三块涂覆有市售107液体硅橡胶的硅胶纤维棉,分别为第一硅胶纤维棉1、第二硅胶纤维棉3和第三硅胶纤维棉5;

然后在第二硅胶纤维棉3的两表面均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2和第二粘胶层4,再将第一硅胶纤维棉1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粘胶层2表面,将第三硅胶纤维棉5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粘胶层4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制得硅胶纤维棉内衣罩杯。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2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9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10的区别在于:采用等量的制备例2制得的液体硅橡胶替换实施例10的市售107液体硅橡胶。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纤维棉内衣罩杯,包括由内表面至外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维棉、粘胶层和第二纤维棉,第一纤维棉和第二纤维棉均是由若干根纤维丝缠绕组成,纤维丝并未经过液体硅橡胶涂覆处理。

本实施例的内衣罩杯厚度为8-12mm,内衣罩杯靠近罩杯底部的部分厚度较厚,可达到12mm,内衣罩杯的中上部厚度较薄,为8mm。本实施例的粘胶层为聚氨酯粘胶剂层。

该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在第一纤维棉的一表面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粘胶层,再将第二纤维棉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纤维棉涂覆有聚氨酯粘胶剂的一面,在温度为165℃条件下热压100s,制得纤维棉内衣罩杯、

对比例2

一种纤维棉内衣罩杯,包括由内表面至外表面依次设置的第一纤维棉、第一粘胶层、第二纤维棉、第二粘胶层和第三纤维棉,第一纤维棉、第二纤维棉和第三纤维棉均是由若干根纤维丝缠绕组成,纤维丝并未经过液体硅橡胶涂覆处理。

本实施例的内衣罩杯厚度为18-22mm,内衣罩杯靠近罩杯底部的部分厚度较厚,可达到22mm,内衣罩杯的中上部厚度较薄,为18mm。本实施例的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均为聚氨酯粘胶剂层。

该纤维棉内衣罩杯通过如下步骤制得:

在第二纤维棉的两表面均涂覆聚氨酯粘胶剂,形成第一粘胶层和第二粘胶层,再将第一纤维棉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一粘胶层表面,将第三纤维棉的一表面贴覆于第二粘胶层表面,在温度为145℃条件下热压180s,制得纤维棉内衣罩杯。

表3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2的方案区别表

性能检测试验将上述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2制得的内衣罩杯进行透气性、压缩回弹性、耐黄变性能测试,且测试水洗300次后的透气性、压缩回弹性、耐黄变性能,具体测试方法参见如下:(1)透气性:按照标准《ISO9237:1995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进行测试,测试压差为200Pa条件下的透气量;

(2)压缩回弹性能:按照标准《FZ/T64003-2011》的附录A进行测试,并控制压力为10kg,测试压缩8h后的回复率;

(3)耐黄变性能:按照标准《ISO105-X18:2007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试验方法》进行测试,测试沾色级别;

(4)水洗操作:将上述内衣罩杯置于30℃的清水中浸泡10min,然后揉搓洗涤10min,阴凉处晾干,则为水洗一次;重复水洗300次,然后测试水洗300次后的透气率、压缩回复率和沾色级别。

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表4实施例1-12以及对比例1-2的测试结果

通过上述数据可知,实施例1-12采用液体硅橡胶涂覆于棉体,以在纤维丝表面形成硅橡胶层,并采用该硅胶纤维棉制备得到的内衣罩杯,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压缩回弹性和耐黄变性能,经多次水洗后仍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不易形变,承托力好。

而对比例1为采用两层纤维棉直接粘合制备内衣罩杯,对比例2采用三层纤维棉直接粘合制备内衣罩杯,制得的产品透气性虽然稍有上升,但是压缩回弹性显著下降,耐黄变性能也明显下降,且经过多次水洗后,透气性能、压缩回弹性、耐黄变性能均下降明显。

而本申请采用市售液体硅橡胶或是本申请制备例制得的液体硅橡胶,进一步对棉体进行涂覆和压合处理后制得的内衣罩杯均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压缩回弹性和耐黄变性能;另外,本申请采用一次压合方式或是分步压合方式制备内衣罩杯,亦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压缩回弹性和耐黄变性能,多次洗涤后不易形变,承托力好;说明本申请采用液体硅橡胶涂覆于棉体,并通过辊压与热压相结合的两次压合方式、或是通过涂覆后一次压合的方式,均能制得上述综合性能优良的内衣罩杯,且适用于含有多层硅胶纤维棉的内衣罩杯,适用范围广泛。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便于拆卸的气囊服及拆卸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