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文档序号:1943970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essing device ) 是由 胡莹莹 刘奎 李燕春 王俊红 魏玉玲 任乐宁 于 2021-09-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可有效解决儿童患者按压深度与儿童实际胸廓厚度之间的关系;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的壳体,壳体下端面中部为向上凸起且贯穿前后端面的圆弧面,壳体上端面固定有圆筒,圆筒下方有竖杆,竖杆的中部装有法兰盘,法兰盘与竖杆螺纹连接,壳体的上方有开口朝下U形板,U形板的底部置于圆筒的上方;壳体两侧各有一个螺杆,壳体内的左右两侧装有支撑杆,壳体内左右两侧装有竖直放置的转轴;当转轴带动支撑杆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转轴使法兰盘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杆移动方向相反,且支撑杆移动的竖直距离是法兰盘移动的竖直距离的三倍。(Aiming at the situation and overcoming the defects of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aims to provide 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pressing device which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pressing depth of a child patient and the actual thickness of the thorax of the child; the technical scheme includes that the device comprises a horizontally placed rectangular shell, the middle of the lower end face of the shell is an arc surface which is upwards convex and penetrates through the front end face and the rear end face, a cylinder is fixed on the upper end face of the shell, a vertical rod is arranged below the cylinder, a flang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middle of the vertical rod and in threaded connection with the vertical rod, a U-shaped plate with a downward opening is arranged above the shell, and the bottom of the U-shaped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cylinder; two sides of the shell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screw rod, the lef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in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supporting rods, and the left side and the right side in the shell are provided with vertically arranged rotating shafts; when the rotating shaft drives the supporting rod to move upwards or downwards for a certain distance, the rotating shaft enables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flange plate to be opposite to the moving direction of the supporting rod, and the moving vertical distance of the supporting rod is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flange plate.)

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心肺复苏,特别是心肺复苏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心肺复苏术是针对骤停的心脏和呼吸采取的救命技术,用于对出现急性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在胸外按压时,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对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按压深度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

胸外心脏按压方式有两种:

一是人工按压,需医生对患者进行做胸外按压;人工按压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主要的是非专业操作者不能进行按压,否则容易造成按压不到位或二次伤害,因此基本是医护人员进行操作,医院外出现心脏骤停无法得到及时的抢救;

二是使用心肺复苏装置自动按压,对于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但应避免超过6厘米的能够很容易调节,但对与儿童(包括婴儿[小于一岁]至青春期开始的儿童)只能根据大约相当于婴儿4厘米,儿童5厘米来进行调节,由于儿童阶段发育情况不同,简单的调节容易达不到按压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心肺复苏按压装置,可有效解决儿童患者按压深度与儿童实际胸廓厚度之间的关系。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的壳体,壳体下端面中部为向上凸起且贯穿前后端面的圆弧面,壳体上端面的中部固定有下端开口的圆筒,圆筒下方的壳体上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装有只能上下移动的竖杆,竖杆上端面固定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圆筒内的上端面,弹簧始终给竖杆一个向上的力,且竖杆经弹簧随壳体上下移动,竖杆贯穿壳体下端圆弧面,竖杆的中部装有法兰盘,法兰盘与竖杆螺纹连接,壳体的上方有能上下移动且开口朝下U形板,U形板的底部置于圆筒的上方,U形板的下端贯穿壳体上端面并与法兰盘的上端面接触,U形板受外力向下移动能经法兰盘带动竖杆向下移动,圆筒能给U形板一个下移的最低限位;

壳体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螺杆,螺杆转动连接在壳体内腔顶面上,壳体内的左右两侧装有两个竖直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探出壳体下端面,螺杆转动能使支撑杆相对与壳体向上或向下移动;

壳体内装有竖直放置的转轴,转轴的上端探出壳体上端面,转轴能同时带动螺杆与法兰盘旋转;

当转轴带动支撑杆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转轴使法兰盘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杆移动方向相反,且支撑杆移动的竖直距离是法兰盘移动的竖直距离的三倍。

所述的转轴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法兰盘的上方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转轴中部固定有主动轮,螺杆上固定有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经带轮连接。

所述的竖杆的下端固定有按压块,按压块的下端面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

所述的竖杆的上端为方形,圆筒下方的壳体上端面开设的通孔为方孔,竖杆的上端的方形部分穿过方孔且方形部分始终与方孔不脱离,方孔阻止竖杆旋转。

所述的支撑杆为多边形杆,壳体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支撑杆对应的多边形孔,支撑杆置于多边形孔内上下移动,支撑杆的上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杆置于螺纹孔内,支撑杆下端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平板,平板位于弧形面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壳体内装有竖直放置的方杆,方杆位于壳体的后侧中部,壳体的上端面开设有方孔,方杆上端置于壳体上端面的方孔内并探出壳体上端面,弧形面上开设有方孔,方杆下端置于弧形面上的方孔内并探出弧形面,方杆经上下端的方孔上下移动且不能转动,方杆的中部固定有矩形块,矩形块的前端面为齿形面,矩形块向上移动时,齿形面能与齿轮啮合,阻止齿轮旋转,矩形块向下移动时,齿形面与齿轮分离;

壳体内后端面的前方有左右放置的摆杆和伸缩杆,摆杆的左端置于方杆的左侧并转动连接在壳体后端面上,伸缩杆置于方杆的右侧且伸缩杆的右端转动在壳体后端面上,摆杆的右端置于方杆的右侧并与伸缩杆的左端铰接;

摆杆的中部开设有直槽口,直槽口与摆杆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杆上设置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置于直槽口内,摆杆的左端与伸缩杆的右端连线位于一个水平面上;

伸缩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使伸缩杆始终有向伸缩杆两端移动的力;

当摆杆与伸缩杆的轴线不平行时,弹簧经伸缩杆推动摆杆,摆杆又经圆柱凸起推动方杆向上或向下移动。

所述的壳体内的前端装有前后方向的转杆,转杆探出壳体前端面,转杆的中部装有发条,转杆旋转能够带动发条上劲;

转杆的后端装有圆盘,圆盘后端面的圆周上固定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上铰接有上下放置的直杆,壳体上开设有让位孔,直杆的上端经让位孔探出壳体上端面,圆盘与直杆构成曲柄摇杆结构;

当发条每带动圆盘旋转一圈时,直杆能向上移动一次。

本发明结构巧妙,通过转轴同时实现支撑杆和法兰盘的上下移动,达到胸廓与按压深度的同时调整,根据U形板底部端面与圆筒上端面的设计,能够更好的保证三分之一按压深度的最低限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主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左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A-A俯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去除壳体上端面及壳体上端面的俯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去除壳体前端面及只保留方杆的连接主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二齿轮的配合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方杆的连接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曲柄摇杆装置直观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支撑杆与平板的连接立体图。

图12为本发明主剖视图的按压前调节工作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左剖视图方杆按下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13给出,本发明包括水平放置的矩形的壳体1,壳体1下端面中部为向上凸起且贯穿前后端面的圆弧面,壳体1上端面的中部固定有下端开口的圆筒20,圆筒20下方的壳体1上端面开有通孔,通孔内装有只能上下移动的竖杆15,竖杆15上端面固定有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在圆筒20内的上端面,弹簧始终给竖杆15一个向上的力,且竖杆15经弹簧随壳体1上下移动,竖杆15贯穿壳体1下端圆弧面,竖杆15的中部装有法兰盘17,法兰盘17与竖杆15螺纹连接,壳体1的上方有能上下移动且开口朝下U形板21,U形板21的底部置于圆筒20的上方,U形板21的下端贯穿壳体1上端面并与法兰盘17的上端面接触,U形板21受外力向下移动能经法兰盘17带动竖杆15向下移动,圆筒20能给U形板21一个下移的最低限位;

壳体1内左右两侧各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螺杆5,螺杆5转动连接在壳体1内腔顶面上,壳体1内的左右两侧装有两个竖直放置的支撑杆6,支撑杆6探出壳体1下端面,螺杆5转动能使支撑杆6相对与壳体1向上或向下移动;

壳体1内装有竖直放置的转轴19,转轴19的上端探出壳体1上端面,转轴19能同时带动螺杆5与法兰盘17旋转;

当转轴19带动支撑杆6向上或向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转轴19使法兰盘17的移动方向与支撑杆6移动方向相反,且支撑杆6移动的竖直距离是法兰盘17移动的竖直距离的三倍。

所述的转轴19下端安装有第一齿轮13,法兰盘17的上方固定有第二齿轮14,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啮合;

转轴19中部固定有主动轮3,螺杆5上固定有从动轮4,主动轮3与从动轮4之间经带轮连接。

所述的竖杆15的下端固定有按压块10,按压块10的下端面为中部凸出的圆弧形。

所述的竖杆15的上端为方形,圆筒20下方的壳体1上端面开设的通孔为方孔,竖杆15的上端的方形部分穿过方孔且方形部分始终与方孔不脱离,方孔阻止竖杆15旋转。

所述的支撑杆6为多边形杆,壳体1下端面上开设有与支撑杆6对应的多边形孔,支撑杆6置于多边形孔内上下移动,支撑杆6的上端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杆5置于螺纹孔内,支撑杆6下端固定有水平放置的平板7,平板7位于弧形面的左右两侧。

所述的壳体1内装有竖直放置的方杆11,方杆11位于壳体1的后侧中部,壳体1的上端面开设有方孔,方杆11上端置于壳体1上端面的方孔内并探出壳体1上端面,弧形面上开设有方孔,方杆11下端置于弧形面上的方孔内并探出弧形面,方杆11经上下端的方孔上下移动且不能转动,方杆11的中部固定有矩形块18,矩形块18的前端面为齿形面,矩形块18向上移动时,齿形面能与齿轮啮合,阻止齿轮旋转,矩形块18向下移动时,齿形面与齿轮分离;

壳体1内后端面的前方有左右放置的摆杆12和伸缩杆9,摆杆12的左端置于方杆11的左侧并转动连接在壳体1后端面上,伸缩杆9置于方杆11的右侧且伸缩杆9的右端转动在壳体1后端面上,摆杆12的右端置于方杆11的右侧并与伸缩杆9的左端铰接;

摆杆12的中部开设有直槽口,直槽口与摆杆12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方杆11上设置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置于直槽口内,摆杆12的左端与伸缩杆9的右端连线位于一个水平面上;

伸缩杆9上套有弹簧,弹簧使伸缩杆9始终有向伸缩杆9两端移动的力;

当摆杆12与伸缩杆9的轴线不平行时,弹簧经伸缩杆9推动摆杆12,摆杆12又经圆柱凸起推动方杆11向上或向下移动。

所述的壳体1内的前端装有前后方向的转杆22,转杆22探出壳体1前端面,转杆22的中部装有发条16,转杆22旋转能够带动发条16上劲;

转杆22的后端装有圆盘23,圆盘23后端面的圆周上固定有圆柱形凸起,圆柱形凸起上铰接有上下放置的直杆24,壳体1上开设有让位孔,直杆24的上端经让位孔探出壳体1上端面,圆盘23与直杆24构成曲柄摇杆结构;

当发条16每带动圆盘23旋转一圈时,直杆24能向上移动一次。

本发明使用时,经平板7将本装置放置在水平面上,使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是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三倍,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是用于放置需按压儿童的距离,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是按压距离。

本发明使用前的调整,先向下按压方杆11,方杆11上的矩形块18向下移动并与第一齿轮13分离,矩形块18与第一齿轮13分离后,且摆杆与伸缩杆的铰接点移至摆杆左端与伸缩杆右端的连线下方时,伸缩杆9上的弹簧推动伸缩杆9伸长,伸缩杆9推动摆杆12向下旋转,摆杆12使方杆11下端低于按压块10的下侧;再旋转转轴19,转轴19带动主动轮3旋转,主动轮3带动皮带8旋转,皮带8带动从动轮4旋转,螺杆5随从动轮4旋转,螺杆5使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上移动,直到平板7下端面与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大于儿童患者的胸廓厚度,防止壳体1放置在儿童患者身上时按压块10对儿童患者造成按压伤害;

在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上移动过程中,第一齿轮13随转轴19旋转,第一齿轮13带动第二齿轮14旋转,第二齿轮14下端固定的法兰盘17随第二齿轮14同轴旋转,由于法兰盘17与竖杆15之间为螺纹连接,且竖杆15上方的方形部分置于壳体1上的方孔内无法旋转,支撑杆6与法兰盘17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法兰盘17在旋转的同时能沿竖杆15向上移动;由于竖杆15上方设有弹簧,在弹簧拉力下竖杆15并不会随法兰盘17向下移动,法兰盘17相对于竖杆15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上移动距离的三分之一,法兰盘17相对竖杆15向上移动时,法兰盘推动U形板21相对竖杆15向上移动且移动距离是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上移动距离的三分之一,此时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仍是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三倍;

本发明操作时,将调整后的壳体1弧形面扣在需要心肺复苏按压的儿童患者身上,使按压块10置于需要按压位置的正上方,并且支撑杆6下端固定的平板7置于平面上且与儿童患者的后背平齐,然后反向旋转转轴19,转轴19带动主动轮3旋转,主动轮3带动皮带8旋转,皮带8带动从动轮4旋转,螺杆5随从动轮4旋转,螺杆5旋转会沿支撑杆6向下移动,螺杆5会带动壳体1向下移动,竖杆随壳体向下移动,竖杆15下端的按压块10随竖杆15向儿童患者靠近;

当按压块10向儿童患者靠近过程中,方杆11下端先与儿童患者接触并停止向下移动,由于壳体1仍在下移,所以方杆11相对壳体1上移,当摆杆与伸缩杆的铰接点移至摆杆左端与伸缩杆右端的连线上方,弹簧继续快速推动摆杆12,摆杆12使方杆11向上移动,直到方杆11中部矩形块18上的齿形面与第一齿轮13啮合后方杆停止上移,且同时按压块10与儿童患者刚好接触,矩形块18上的齿形面阻止第一齿轮13继续旋转,第一齿轮13使转轴19停止转动,进而使壳体1停止向下移动,且按压块10与儿童患者不产生按压;

在按压块10向儿童患者靠近过程中,第一齿轮经第二齿轮使法兰盘17旋转,且法兰盘17在旋转的同时能沿竖杆15向下移动;法兰盘17相对竖杆15向下移动的距离是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下移动距离的三分之一,法兰盘17向下移动时,法兰盘17上的U形板21在自身重力下向下移动,且法兰盘17与U形板21始终接触, U形板21相对竖杆15向下移动且移动距离是壳体1相对支撑杆6向下移动距离的三分之一,此时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仍是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三倍;

发条16的上劲,当按压块10与儿童患者接触且转轴19停止转动之后,手动旋转转杆22,转杆22带动发条16上劲,当发条16上劲完成之后,松开转杆22,发条16带动圆盘23旋转,圆盘23带动直杆24上下移动,且当发条16每带动圆盘23旋转一圈时,直杆24能向上移动一次,圆盘23每旋转一圈所用的时间与实际按压一次所用的时间一致;

本发明按压时,完成上述所有调整之后,急救人员将手放在U形板21的上端面上,观察直杆24的上下移动,当直杆24向上移动时,手向下匀速按压,使U形板21的底部与圆筒20的上端面接触,圆筒20的上端面给U形板21一个最低限位,由于此时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是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三倍,所以U形板21与圆筒20 接触时按压块10向下按压的深度刚好为儿童患者胸腔厚度的三分之一;在U形板21向下移动时,U形板21下端面向下推动法兰盘17,法兰盘17带动竖杆15向下移动,竖杆15下端的按压块10对儿童患者进行按压;按压后,快速使手向上移动,竖杆15上端的弹簧拉动竖杆15向上移动,竖杆15带动法兰盘17向上移动,法兰盘17推动U形板21向上移动,U形板21向上移动后,完成一次按压动作;当直杆24再次向上移动时,手向下再次匀速按压一次U形板21,如此循环按压U形板21;在观察直杆24的同时,也要时常留意儿童患者的情况,儿童患者恢复之后及时停止按压。

为了实现支撑杆6相对壳体1移动的距离与法兰盘17相对竖杆15移动的距离为3:1,通过进行改变螺杆5和竖杆15上螺纹的螺距、主动轮3和从动轮4直径的大小、第一齿轮13和第二齿轮14之间的传动比来实现;

例如:使螺杆5的螺距与竖杆15上螺纹的螺距相等,主动轮3与从动轮4的直径相等,第一齿轮13与第二齿轮14的传动比为1:3;等多种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

通过调整前平板7下端面到按压块10下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是U形板21底部到圆筒20上端面之间的竖直距离的三倍,调整时,能够通过转轴19同时对支撑杆6和法兰盘17的调整,使支撑杆6相对于壳体1移动的距离与法兰盘17相对于竖杆15移动的距离比为3:1,保证了按压深度与胸廓高度的比例始终为1:3,不用人为单独调节按压位置、测量胸廓厚度、计算按压深度,调节按压深度等一系列操作,减小因繁琐的操作影响急救的最佳时间,由于本方案只需要旋转转轴9,就能解决繁琐的操作,防止单独调节而繁琐的操作中出错的可能;而且能够根据儿童患者的胸腔厚度实现按压深度的调节,达到最佳的按压深度,防止按压过深对儿童患者造成二次损伤的可能。

通过U形板21的设计,使U形板21下端面与法兰盘17接触,U形板21的底部与圆筒20上端面的距离能够保证按压深度的最低限位,防止出现按压过深对儿童患者造成二次伤害;由于有最低限位的设定,能够使医护人员无法及时到场时,非医护人员也能进行按压行操,并且能够在儿童患者恢复后及时停止按压。

通过方杆11在儿童患者的身上相对壳体1向上移动,并使矩形块18上的齿形面与第一齿轮13啮合,矩形块18阻止第一齿轮13旋转,转轴19无法继续转动,能够在调节按压块10与儿童患者身体接触时不用随时进行观察,缩短调整时间,同时也能防止操作时紧张或焦急而出现的误操作问题。

通过发条16带动直杆24上下移动一次的时间与实际按压一次的时间一致,可以使操作者更好的根据实际按压规范进行按压,解决了非医护人员无法知道按压快慢的问题。

通过纯机械的方式实现调整和按压,保证装置的稳定性操作,防止大多数因电力输出的电压不稳和信号输出的信号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更好的适用于不同环境。

1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中药蒸熏护膝控制电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