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196445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Howling suppression method, howling suppression device, headphone, and storage medium ) 是由 周岭松 于 2021-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公开是关于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该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包括获取被检测对象反射后被麦克风采集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根据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如果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则根据第一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如果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则根据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在采用第二滤波器组进行滤波时,保持透通效果的同时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可能包含的啸叫音,实现耳机在通透模式时,避免由于检测对象压迫耳机等原因造成耳机腔体变形而产生啸叫,提高耳机在通透模式下环境音的获取质量。(The present disclosure relates to a howling suppression method, a howling suppression device, an earphone, and a storage medium. The inhibition method of the howling comprises the steps of obtaining ultrasonic reflection signals collected by a microphone after being reflected by a detected object; determin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detection object and the earphone according to the ultrasonic reflection signal; if the relative position does not meet the preset howling condition, filtering the first audio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first filter bank to obtain a second audio signal; and if the relative position meets the howling condition, filtering the first audio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filter bank to obtain a third audio signal. When adopting the second filter bank to filter, the whistle sound that probably contains in the filtering first audio signal when keeping penetrating the effect, when realizing that the earphone is in penetrating mode, avoid because reasons such as detection object oppression earphone cause the earphone cavity to warp and produce the whistle, improve the earphone and the quality of acquireing of environment sound under penetrating mode.)

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音频领域,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和输出的音频设备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应用在通透模式的音频设备。通透模式指音频设备采集环境音,对环境音滤波后输出,叠加泄露进人耳的声音,使人耳接收完整环境音。但音频设备在对外界声音信号进行采集时,有时会受到附近物体的干扰从而影响到声音信号的输出质量。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啸叫声的抑制装置、耳机及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包括:

获取超声波反射信号,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为扬声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被检测对象反射后被麦克风所采集的信号;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如果所述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滤波器组对已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如果所述相对位置满足所述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滤波器组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所述第二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和啸叫声抑制;

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比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二滤波器;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频率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频率值;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Q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Q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所述啸叫条件为0≤x≤M;其中,x表示所述第一距离,M表示预设的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一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1;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二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2;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所述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后再到所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包括:

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一麦克风采集得到,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二麦克风采集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包括: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算式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其中,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d1表示第一反射路径长度,d2表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

x和y表述所述相对距离包含的两个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啸叫声的抑制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获取超声波反射信号,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为扬声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被检测对象反射后被麦克风所采集的信号;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滤波器组对已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第四处理单元,用于如果所述相对位置满足所述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滤波器组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所述第二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和啸叫声抑制;

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比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二滤波器;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频率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频率值;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Q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Q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所述啸叫条件为0≤x≤M;其中,x表示所述第一距离,M表示预设的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一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1;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二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2;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所述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后再到所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一麦克风采集得到,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二麦克风采集得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算式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其中,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d1表示第一反射路径长度,d2表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

x和y表述所述相对距离包含的两个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耳机,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扬声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包括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用于发送超声波信号,所述第二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啸叫声抑制方法,通过检测对象反射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位位置,再通过判断相位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确定采用哪一组滤波器组对采集到的环境音(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具体的,如果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则采用第一滤波器组进行滤波;如果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即第一音频信号可能会包含啸叫音,则采用第二滤波器组进行滤波,以在保持透通效果的同时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可能包含的啸叫音,从而实现耳机在通透模式时,避免由于检测对象压迫耳机等原因造成耳机腔体变形而产生啸叫,提高耳机在通透模式下的环境音的获取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超声波反射信号路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音与被动降噪后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对比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透模式下耳机需要输出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透模式下耳机发生啸叫时频率响应曲线对比示意。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啸叫声的抑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在音频领域,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和输出的音频设备多种多样。其中也包括应用在通透模式的音频设备。尤其是具有通透模式的耳机。当用户戴着耳机,要与其他人进行对话,可以不用摘下耳机,切换到通透模式,则等同于摘下耳机的效果,实现与对方的清晰对话。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迅速普及,使得用户在通透模式的使用频次和使用时长都在上升。环境音的通透传输也在朝着越来越准确和自然的听感方向发展。

通透模式是通过耳机上的麦克风采集环境声音,并经通透滤波器滤波后,用耳机上的喇叭播放出来,叠加泄露进来的环境音实现。但用户佩戴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且开启通透模式时,用手按压耳机腔体或其他操作引起腔体声学结构变化,导致声学传递路径变化引起耳机啸叫。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通过检测手等物体和耳机的相对位置,从而判断耳机是否会产生啸叫,如果不会产生啸叫,则继续采用原来通透滤波器进行滤波,如果会产生啸叫,则通过预设的能够消除啸叫音的通透滤波器进行滤波,从而实现了避免了处于通透模式下的耳机因被按压导致腔体变形而产生啸叫,提高了用户体验。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啸叫声的抑制方法流程图。如图1所示,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包括:

步骤10、获取超声波反射信号,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为扬声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被检测对象反射后被麦克风所采集的信号;

步骤11、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步骤12、如果所述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滤波器组对预先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步骤13、如果所述相对位置满足所述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滤波器组对预先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啸叫声的抑制方法应用于耳机,尤其应用于耳机的通透模式。耳机中设置有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的扬声器和采集超声波反射信号的麦克风。

本公开实施例中,检测对象指在耳机周围活动,可能与耳机接触导致耳机产生啸叫的物体。例如,人的手部肢体(包括手掌、手臂等)或其他肢体器官,又或者是帽子、头盔、围巾、围脖等物品。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为麦克风预先采集的耳机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第二音频信号和第三音频信号均为通过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后得到的音频信号。其中,通过第一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啸叫条件表示检测对象能够引起耳机啸叫的相对位置,用于判断检测对象是否将要接触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当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说明检测对象不会接触到耳机,耳机不会产生啸叫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当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音频信号和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在人耳处叠加,可使得戴耳机的用户听到第二音频信号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叠加后的声音。此时用户听到的叠加后的声音与不戴耳机听到的声音一致,从而实现环境音的通透感知。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时,第二滤波器除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可以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得到第三音频信号。第三音频信号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叠加得到用户不戴耳机时听到的环境音一致的声音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啸叫声抑制方法,通过检测对象反射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位位置,再通过判断相位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确定采用哪一组滤波器组对采集到的环境音(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具体的,如果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则采用第一滤波器组进行滤波;如果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即第一音频信号可能会包含啸叫音,则采用第二滤波器组进行滤波,以在保持透通效果的同时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可能包含的啸叫音,从而实现耳机在通透模式时,避免由于检测对象压迫耳机等原因造成耳机腔体变形而产生啸叫,提高耳机在通透模式下的环境音的获取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所述第二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和啸叫声抑制;

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组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组的增益值;

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比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通过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第二滤波器组的增益值可小于第一滤波器组的增益值,或,第三音频信号比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使得第二滤波器组在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不仅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从而抑制耳机产生啸叫。第三音频信号比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能够使得第三音频信号与干扰信号叠加降低干扰信号幅值,抑制干扰信号引发耳机啸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二滤波器;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中的滤波器的数量均可以是6个。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均包括6个级联的滤波器。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均包含增益值。每个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表1为第一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表2为第二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如表1、表2所示,第二滤波器组中各滤波器的增益均比第一滤波器组中对应的滤波器的增益小。每个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可使得第二滤波器组在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不仅可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可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从而抑制耳机产生啸叫。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为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的1/3。1/3是本申请经过多次实验后的经验值。

表1第一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

滤波模组 类型 增益 滤波频率(Hz) Q值
第一滤波器 Peak/Notch 12 3000 0.9
第二滤波器 Peak/Notch 4 1400 1
第三滤波器 Peak/Notch 4 3800 1
第四滤波器 Peak/Notch 2 2000 1
第五滤波器 Peak/Notch 5 8000 1
第六滤波器 HighShelf 4 1000 1

表2第二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

滤波模组 类型 增益 滤波频率(Hz) Q值
第一滤波器 Peak/Notch 2 3000 0.8
第二滤波器 Peak/Notch 0.9 1400 1
第三滤波器 Peak/Notch 1 3800 1
第四滤波器 Peak/Notch 1 2000 0.8
第五滤波器 Peak/Notch 0.6 8000 1
第六滤波器 HighShelf 0.5 1000 1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频率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频率值;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Q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Q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Q值表示品质因数。Q值=中心频率÷滤波器带宽。Q值越大,滤波器带宽越窄,越小则滤波器带宽越宽。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组中各滤波器的滤波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分别对应的滤波器的滤波带宽基本相同。例如,如表1和表2所示的,第一滤波器组中第六滤波器的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第六滤波器的带宽相同,第一滤波器组中第五滤波器的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第五滤波器的带宽相同等,从而使得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对相同中心频率的音频信号具有相同的滤波带宽,从而有利于对同一带宽的第一音频信号的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所述啸叫条件为0≤x≤M;其中,x表示所述第一距离,M表示预设的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示意图。如图2所示,第一距离:检测对象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可作为判断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的一个判断条件。即用第一距离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当检测对象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在0~M之间,可基本被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接触到耳机,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1~1厘米,优选的为0.5厘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垂直。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如图2所示,在第一距离的基础上可增加第二距离的判断。第二距离表示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通过对第二距离的限定,来确定检测对象是与耳机接触,避免出现第一距离满足啸叫条件时,检测对象并没有作用于耳机上的情况。例如,当手放在太阳穴上而不是在耳机上,也可能出现第一距离满足啸叫条件的情况。鉴于此,可增加对第二距离的判断,来减少误判,进而提高对检测对象是否会接触耳机引起啸叫的判断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一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1;其中,如图2所示,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二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2;其中,如图2所示,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时,以检测对象与耳机中扬声器的相对位置为判断标准。相对位置的确定条件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为检测对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与扬声器的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一麦克风的一侧时,检测对象与扬声器的距离,另一个是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二麦克风的一侧时,检测对象与扬声器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一麦克风的一侧时,第一距离在0~M内,第二距离小于L1,此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二麦克风的一侧时,第一距离在0~M内,第二距离小于L2,此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第一距离不在0~M内,或第二距离大于L1,或第二距离大于L2等只要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没有接触到耳机,不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所述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后再到所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时,可先确定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检测对象后再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再通过确定的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包括:

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一麦克风采集得到,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二麦克风采集得到。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可以是耳机中的前馈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可以是耳机中的通话麦克风。扬声器发射的超声波信号经检测对象反射后,可向多个方向反射,并可由两个不同位置的麦克风采集。被两个不同位置的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分别为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再通过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以根据确定的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包括: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超声波反射信号路径示意图。如图3所示,被两个不同位置处麦克风采集的超声波反射信号,形成的超声波反射路径为两个,包括第一反射路径和第二反射路径。第一反射路径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第二反射路径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变化,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d1,通过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变化,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d2。再通过第一反射路径长度和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包括:

根据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第一麦克风到扬声器的距离和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算式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其中,如图3所示,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d1表示第一反射路径长度,d2表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

x和y表述所述相对距离包含的两个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x表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y表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直线垂直且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啸叫声的抑制装置。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啸叫声的抑制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装置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71,用于获取超声波反射信号,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为扬声器发出的超声波信号被检测对象反射后被麦克风所采集的信号;

第二处理单元72,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第三处理单元73,用于如果所述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一滤波器组对已获取的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

第四处理单元74,用于如果所述相对位置满足所述啸叫条件,则根据预设的第二滤波器组对所述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啸叫声的抑制装置应用于耳机,尤其应用于耳机的通透模式。耳机中设置有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的扬声器和采集超声波反射信号的麦克风。

本公开实施例中,检测对象指在耳机周围活动,可能与耳机接触导致耳机产生啸叫的物体。例如,人的手部肢体(包括手掌、手臂等)或其他肢体器官,又或者是帽子、头盔、围巾、围脖等物品。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音频信号为麦克风预先采集的耳机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信号。第二音频信号和第三音频信号均为通过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后得到的音频信号。其中,通过第一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二音频信号,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啸叫条件表示检测对象能够引起耳机啸叫的相对位置,用于判断检测对象是否将要接触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当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说明检测对象不会接触到耳机,耳机不会产生啸叫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一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当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二音频信号和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在人耳处叠加,可使得戴耳机的用户听到第二音频信号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叠加后的声音。此时用户听到的叠加后的声音与不戴耳机听到的声音一致,从而实现环境音的通透感知。

本公开实施例中,通过第二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滤波得到第三音频信号时,第二滤波器除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可以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得到第三音频信号。第三音频信号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叠加得到用户不戴耳机时听到的环境音一致的声音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啸叫声抑制装置,通过检测对象反射的超声波反射信号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位位置,再通过判断相位位置是否满足预设条件,来确定采用哪一组滤波器组对采集到的环境音(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具体的,如果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则采用第一滤波器组进行滤波;如果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即第一音频信号可能会包含啸叫音,则采用第二滤波器组进行滤波,以在保持透通效果的同时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可能包含的啸叫音,从而实现耳机在通透模式时,避免由于检测对象压迫耳机等原因造成耳机腔体变形而产生啸叫,提高耳机在通透模式下的环境音的获取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所述第二滤波器组用于通透滤波和啸叫声抑制;

和/或,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小于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和/或,所述第三音频信号比所述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通过滤波器组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第二滤波器组的增益值可小于第一滤波器组的增益值,或,第三音频信号比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使得第二滤波器组在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不仅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从而抑制耳机产生啸叫。第三音频信号比第二音频信号的平均幅值小,能够使得第三音频信号与干扰信号叠加降低干扰信号幅值,抑制干扰信号引发耳机啸叫。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一滤波器,所述第二滤波器组包括多个第二滤波器;

所述第一滤波器的数量与所述第二滤波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中的滤波器的数量均可以是6个。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均包括6个级联的滤波器。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均包含增益值。每个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表1为第一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表2为第二滤波器组滤波设置对照表。如表1、表2所示,第二滤波器组中各滤波器的增益均比第一滤波器组中对应的滤波器的增益小。每个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小于对应的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可使得第二滤波器组在对第一音频信号进行滤波时,不仅可滤除第一音频信号中与绕过耳机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对应的音频信号部分外,还可滤波第一音频信号中引起耳机啸叫声的干扰信号,从而抑制耳机产生啸叫。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增益值均为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增益值的1/3。1/3是本申请经过多次实验后的经验值。

在本申请中,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中的滤波器的数量变动时,各滤波器对应的增益值、频率值以及Q值可进行灵活调整。表1和表2数据仅为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频率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频率值;

每个所述第二滤波器的Q值均等于对应的所述第一滤波器的Q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Q值表示品质因数。Q值=中心频率÷滤波器带宽。Q值越大,滤波器带宽越窄,越小则滤波器带宽越宽。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组中各滤波器的滤波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分别对应的滤波器的滤波带宽基本相同。例如,如表1和表2所示的,第一滤波器组中第六滤波器的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第六滤波器的带宽相同,第一滤波器组中第五滤波器的带宽与第二滤波器组中第五滤波器的带宽相同等,从而使得第一滤波器组和第二滤波器组对相同中心频率的音频信号具有相同的滤波带宽,从而有利于对同一带宽的第一音频信号的处理。

本申请中各滤波器的频率、增益和Q值可通过声音信号的频率响应曲线分析提前确定,方法如下:

1)确定环境音与被动降噪后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环境音与被动降噪后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对比图。如图3所示,图3中曲线A代表完整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B代表耳机戴在人耳上时被动降噪后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

2)确定音频设备(耳机)工作在通透模式时需要输出音频信号的频率响应;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透模式下耳机需要输出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示意图。图4中曲线C为曲线A对应的频率响应减去曲线B对应的频率响应获得。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透模式下耳机发生啸叫时频率响应曲线对比示意图。图5中曲线D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不满足啸叫条件的情况下,经过调整各滤波器的频率、增益和Q值,耳机实际输出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曲线。经过调整第一滤波器组各滤波器的频率、增益和Q值,使得耳机实际输出的环境音的频率响应趋近于理论值C的频率响应。调整过程中通过使得D趋近于C来获得如表1所示的各滤波器对应的频率、增益和Q值,使得第一滤波器组滤除曲线B对应的环境音(泄露进人耳的环境音部分),得到曲线D对应的环境音。如此得到的曲线D对应的环境音和泄露的曲线B对应的环境音的叠加即为人耳接收的完整的曲线A对应的环境音。

图5中的曲线E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啸叫条件的情况下,耳机中存在的引起啸叫的干扰信号的频率响应。通过调整第二滤波器组各滤波器的频率、增益和Q值,为如表2所示的数据,使得第二滤波器组滤除曲线B对应的环境音外,同时滤除曲线E对应的干扰信号,得到曲线D对应的环境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包括: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

所述啸叫条件为0≤x≤M;其中,x表示所述第一距离,M表示预设的阈值。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距离:检测对象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可作为判断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的一个判断条件。即用第一距离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当检测对象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在0~M之间,可基本被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接触到耳机,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阈值的取值范围为0.1~1厘米,优选的为0.5厘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还包括:

第二距离,所述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其中,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垂直。

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更加准确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在第一距离的基础上可增加第二距离的判断。通过对第二距离的限定,来确定检测对象是与耳机接触,避免出现第一距离满足啸叫条件时,检测对象并没有作用于耳机上的情况。例如,当手放在太阳穴上而不是在耳机上,也可能出现第一距离满足啸叫条件的情况。鉴于此,可增加对第二距离的判断,来减少误判,进而提高对检测对象是否会接触耳机引起啸叫的判断的准确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一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1;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如果所述检测对象位于所述扬声器的靠近所述第二麦克风的一侧,则所述啸叫条件为:0≤x≤M且y<L2;其中,y表示所述第二距离,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时,以检测对象与耳机中扬声器的相对位置为判断标准。相对位置的确定条件包括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为检测对象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与扬声器的距离。其中,第二距离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一麦克风的一侧时,检测对象与扬声器的距离,另一个是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二麦克风的一侧时,检测对象与扬声器的距离。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一麦克风的一侧时,第一距离在0~M内,第二距离小于L1,此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检测对象位于扬声器的靠近第二麦克风的一侧时,第一距离在0~M内,第二距离小于L2,此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将会或已经接触到耳机,可能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第一距离不在0~M内,或第二距离大于L1,或第二距离大于L2等只要是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中的其中一个时,可确定为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不满足预设的啸叫条件。此时,说明检测对象没有接触到耳机,不会引发耳机产生啸叫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所述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后再到所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在确定检测对象与所述耳机的相对位置时,可先确定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检测对象后再到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再通过确定的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其中,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一麦克风采集得到,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由设置于所述耳机的第二麦克风采集得到。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可以是耳机中的前馈麦克风。第二麦克风可以是耳机中的通话麦克风。扬声器发射的超声波信号经检测对象反射后,可向多个方向反射,并可由两个不同位置的麦克风采集。被两个不同位置的麦克风采集的信号分别为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再通过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和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确定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以根据确定的超声波反射路径长度来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根据所述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用于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的长度。

本公开实施例中,被两个不同位置处麦克风采集的超声波反射信号,形成的超声波反射路径为两个,包括第一反射路径和第二反射路径。第一反射路径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一麦克风的路径。第二反射路径表示超声波信号从扬声器经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第二麦克风的路径。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变化,确定第一反射路径长度,通过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的相位信息变化,确定第二反射路径长度。再通过第一反射路径长度和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具体用于根据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和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反射路径长度、第二反射路径长度、第一麦克风到扬声器的距离和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确定检测对象与耳机的相对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如下算式确定所述相对位置:

其中,L1表示所述第一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L2表示所述第二麦克风到所述扬声器的距离;

d1表示第一反射路径长度,d2表述第二反射路径长度;

x和y表述所述相对距离包含的两个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中,x表示第一距离,第一距离为所述检测对象到所述麦克风和扬声器所在的直线的垂直距离。y表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表示所述检测对象到预设平面的垂直距离,所述预设平面与所述直线垂直且所述扬声器位于所述预设平面。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耳机,包括:麦克风、扬声器、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执行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耳机指的是一只耳机。

本公开实施例中,当用户需要使用一幅耳机时,需要每只耳机中均包含有麦克风、扬声器、处理器和存储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扬声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所述第二麦克风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耳机中可包含有一个扬声器。该扬声器既可以播放超声波信号,也可以同时播放音频信号。超声波信号的频率远高于一般的音频信号的频率。因为超声波信号频率较高,用户听不到,因此超声波信号不会对用户接收音频造成干扰,所以可在耳机中才用一个扬声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麦克风可以是前馈麦克风,用于采集超声波第一反射信号;第二麦克风可以是耳机中的通话麦克风,用于采集超声波第二反射信号以及耳机周围的环境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麦克风包括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包括第一扬声器和第二扬声器,所述第一扬声器用于发送超声波信号,所述第二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所述第一扬声器、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位于同一直线,且所述第一扬声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麦克风和第二麦克风之间。

本公开实施例中,耳机中也可包含有两个扬声器。第一扬声器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第二扬声器用于播放音频。此处的音频为相对于超声波信号频率较低的声音信号。一般指用户可以听到的声音信号。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各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8,终端设备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802,存储器804,电力组件806,多媒体组件808,音频组件8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812,传感器组件814,以及通信组件816。

处理组件802通常控制终端设备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8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8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808和处理组件8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8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终端设备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设备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8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806为终端设备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8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设备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808包括在终端设备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8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8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8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设备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804或经由通信组件8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8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812为处理组件8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8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设备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814可以检测到终端设备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组件为终端设备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检测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设备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设备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设备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8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8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8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设备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8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2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耳机输出阻抗自适应系统及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