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结构

文档序号:196449 发布日期:2021-11-02 浏览:20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耳机结构 (Earphone structure ) 是由 赵长宏 张椋 孙施展 于 2021-07-30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一种耳机结构,包括壳体和耳套结构,所述壳体形成有朝一侧突出设置的导音管;所述耳套结构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设置有半入耳伞帽和入耳伞帽,所述安装部能够分别通过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导音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一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具有入耳状态,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二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半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具有半入耳状态。用户可根据当前的使用需求合理的选择所述耳套结构的安装方向,从而在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两种模式切换,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earphone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and an earmuff structure, wherein a sound guide pipe which is arranged in a protruding manner towards one side is formed on the shell; the earmuff structure includes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has relative first end and second end, the first end of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and second end correspondence are provided with half income ear umbrella cap and go into ear umbrella cap,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can respectively through its first end and second end with leading sound pipe demountable installation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with its first end with during the leading sound pipe installation, it is in the outer end to go into ear umbrella cap, so that the earmuff structure has the income ear state the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with its second end with during the leading sound pipe installation, half income ear umbrella cap is in the outer end, so that the earmuff has half income ear state. The user can be according to current user demand reasonable selection the installation direction of earmuff structure to two kinds of mode switch in the state of going into the ear and half income ear state, satisfy user&#39;s multiple user demand.)

耳机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耳机结构。

背景技术

佩戴舒适性、降噪是目前无线蓝牙耳机最重要的两大核心用户需求。目前市场上的耳机根据入耳的深浅大致分为两类:入耳式耳机(带耳套)和半入耳式耳机(不带耳套)。入耳式耳机的优势是耳套与人的耳道接触,会形成很好的密封性,且佩戴稳固性好,满足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的技术要求,但是耳套会对耳道造成压迫感,不利于长时间佩戴;而半入耳式耳机的优势是没有耳套,不会对耳道造成压迫,长时间佩戴舒适性好,但是密封较差,要实现降噪功能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结构,旨在提出一种可以在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两种状态切换的耳机,以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耳机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朝一侧突出设置的导音管;以及,

耳套结构,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应设置有半入耳伞帽和入耳伞帽,所述安装部能够分别通过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与所述导音管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一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具有入耳状态,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二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半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具有半入耳状态。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包括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套设安装在所述导音管的外表面,且沿所述导音管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

可选地,所述导音管的外表面设有沿所述导音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凹槽;

所述安装环座的内壁面对应设有至少一环形卡凸,所述环形卡凸与其中一所述环形凹槽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环形卡凸间隔设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设置;

在所述入耳状态时,设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环形卡凸与远离所述壳体的所述环形凹槽卡接配合。

可选地,所述导音管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

所述安装环座的内壁面对应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导音管螺纹配合。

可选地,所述半入耳伞帽、所述入耳伞帽和所述安装环座一体成型。

可选地,所述半入耳伞帽和所述入耳伞帽的材质为橡胶;

所述安装环座的材质为塑料。

可选地,所述导音管的外径朝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设置。

可选地,所述半入耳伞帽形成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且沿所述导音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朝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段与所述第一段之间形成夹角α;

所述入耳伞帽形成有依次连接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三段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端,且沿所述导音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朝所述安装部的第一端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段与所述第三段之间形成夹角β;

其中,0°<β<α<90°。

可选地,所述第二段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段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壳体设置所述导音管的侧面形成有环设在所述导音管周侧的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与所述导音管之间限定出环形限位槽,所述环形限位槽供所述半入耳伞帽或所述入耳伞帽至少部分容设。

可选地,所述环形限位槽的深度呈小于所述导音管的长度设置;和/或,

沿所述导音管的长度方向,所述环形限位槽朝向所述耳套结构的方向呈槽宽逐渐增大设置。

可选地,所述环形限位槽的外环直径小于所述半入耳伞帽的外径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一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具有入耳状态,此时用户佩戴耳机后所述入耳伞帽与用户的耳道接触,形成良好的密封性,佩戴稳固性好,满足降噪的使用需求,在所述安装部以其第二端与所述导音管安装时,所述半入耳伞帽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具有半入耳状态,此时用户佩戴耳机后所述半入耳伞帽与用户的耳道接触,对耳道造成的压迫小,能够满足舒适性的使用需求,用户可根据当前的使用需求合理的选择所述耳套结构的安装方向,从而可以在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两种模式切换,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更加便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结构一实施例入耳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耳机结构半入耳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耳套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结构另一实施例入耳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耳机结构半入耳状态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佩戴舒适性、降噪是目前无线蓝牙耳机最重要的两大核心用户需求。目前市场上的耳机根据入耳的深浅大致分为两类:入耳式耳机和半入耳式耳机。入耳式耳机的优势是耳套与人的耳道接触,会形成很好的密封性,且佩戴的稳固性好,满足被动降噪和主动降噪的一些技术要求,但是耳套会对耳道造成压迫感,不利于长时间佩戴;而半入耳式耳机的优势是没有耳套,不会对耳道造成压迫,长时间佩戴舒适性好,但存在密封较差的问题,要实现降噪功能比较困难。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结构,能够在一支耳机上实现入耳、半入耳两种状态的切换,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实时进行两种方式的自如切换,可大幅度提升用户对耳机的粘性,从而更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图1至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耳机结构的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5,耳机结构100包括壳体1和耳套结构2,所述壳体1形成有朝一侧突出设置的导音管11;所述耳套结构2包括安装部21,所述安装部21具有相对的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所述安装部21的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对应设置有半入耳伞帽22和入耳伞帽23,所述安装部21能够分别通过其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与所述导音管11可拆卸安装。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在所述安装部21以其第一端21a与所述导音管11安装时,所述入耳伞帽23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2具有入耳状态,此时用户佩戴耳机后所述入耳伞帽23与用户的耳道接触,形成良好的密封性,佩戴稳固性好,满足降噪的使用需求,在所述安装部21以其第二端21b与所述导音管11安装时,所述半入耳伞帽22处在外端,以使得所述耳套结构2具有半入耳状态,此时用户佩戴耳机后所述半入耳伞帽22与用户的耳道接触,对耳道造成的压迫小,能够满足舒适性的使用需求,用户可根据当前的使用需求合理的选择所述耳套结构2的安装方向,从而可以在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两种模式切换,满足用户的多种使用需求,更加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所述的外端是以所述壳体为基准,指的是壳体的外部。

具体的,所述安装部21包括安装环座211,所述安装环座211套设安装在所述导音管11的外表面,且沿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方向位置可调。通过设置套设安装的所述安装环座211作为安装部21,与所述导音管11通过轴孔配合的方式进行安装,用户的自行拆装更加的方便。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21设置为截面为H形的环形支座,该环形支座两侧对应的凹槽用于匹配所述导音管11的壁厚进行卡接固定,此结构状态下,所述入耳伞帽23和半入耳伞帽22在对应状态下的位置是固定的,在设计时对应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下用户的最佳舒适状态对应设计所述入耳伞帽23和半入耳伞帽22,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在又一实施例中,所述导音管11的外径朝背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逐渐减小设置。此时所述导音管11的截面整体呈锥形,所述安装部21为套管,此时其中心孔沿着第一端21a或第二端21b均可以与锥形的所述导音管11进行安装配合,并且拆卸方便。

考虑到所述耳套结构2处于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的时的佩戴效果不同,所述入耳伞帽23处于所述入耳状态相较于所述半入耳伞帽22处于半入耳状态而言,所述入耳伞帽23伸入人体耳道内的长度应当大于所述半入耳伞帽22伸入人体耳道内的长度,因此,在所述安装环座211对应的安装时,入耳状态时所述安装环座211应当处在所述导音管11更加靠近人耳的侧端,半入耳状态时,所述安装环座211应当处在所述导音管11更加靠近壳体1的侧端,从而通过调节所述安装环座211相对所述导音管11的位置,匹配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时耳套结构2的有效长度。

为了实现所述安装环座211的位置可调,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导音管11的外表面设有沿所述导音管1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凹槽111;所述安装环座211的内壁面对应设有至少一环形卡凸2111,所述环形卡凸2111与其中一所述环形凹槽111卡接配合。当所述环形卡凸2111设置一个时,入耳状态时,所述安装部21的第一端21a朝向所述壳体1进行安装,此时所述环形卡凸2111安装在多个所述环形凹槽111中远离所述壳体1的环形凹槽111内;半入耳状态时,所述安装部21的第二端21b朝向所述壳体1进行安装,此时所述环形卡凸2111安装在多个所述环形凹槽111中靠近所述壳体1的环形凹槽111内,在同一状态内,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耳部形状和佩戴的体验感,通过调节所述环形卡凸2111的安装位置从而调节对应的伞帽在此状态下的入耳长度,在不同状态下,用户通过将所述耳套结构2翻转180°以切换状态,结构简单,容易安装定位,加工方便。

基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环形卡凸2111间隔设有两个,分别对应所述第一端21a和所述第二端21b设置,所述环形凹槽111设有两个,在所述入耳状态时,设于所述第一端21a的所述环形卡凸2111与远离所述壳体1的所述环形凹槽111卡接配合,另一所述环形卡凸2111和另一所述环形凹槽111呈彼此远离设置,使得所述入耳伞帽23突出于所述导音管11,以保证所述入耳伞帽23伸入耳道内的有效长度;半入耳状态时,两个所述环形卡凸2111分别卡接安装至两个所述环形凹槽111内,此时所述半入耳伞帽22伸入耳道的长度最小,舒适度最高。

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至图5,所述导音管11的外壁面设有外螺纹;所述安装环座211的内壁面对应设有内螺纹,以与所述导音管11螺纹配合。在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切换时,通过将所述耳套结构2翻转180°以改变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的朝向,根据需求将所述安装部21的第一端21a或者第二端22a螺纹固定至相应的位置即可实现对应的功能。

为了满足使用需求,设置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均为可变性软胶材质,考虑到所述安装环座211需要具有一定的硬度从而保证与所述导音管11的配合,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半入耳伞帽22和所述入耳伞帽23的材质为橡胶,所述安装环座211的材质为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半入耳伞帽22、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安装环座211一体成型,从而保证较好的一致性,当所述半入耳伞帽22、所述入耳伞帽23均为软胶材质,所述安装环座211为硬胶材质时,可以采用硬软胶双料注塑工艺实现一体成型。

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由于其使用需求不同,在形状设计上也不相同,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请参照图3,所述半入耳伞帽22形成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21和第二段222,所述第一段221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1的第一端21a,且沿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222朝所述安装部21的第二端21b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段222与所述第一段221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入耳伞帽23形成有依次连接的第三段231和第四段232,所述第三段231对应安装在所述安装部21的第二端21b,且沿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四段232朝所述安装部21的第一端21a倾斜设置,所述第四段232与所述第三段231之间形成夹角β;其中,0°<β<α<90°。所述第四段232与所述第二端21b应当朝向彼此的方向倾斜延伸,二者与所述导音管11所在的直线所形成的夹角β和α均为锐角,具体的,所述β<α,从而保证所述入耳伞帽23整体为较长且饱满的伞帽形状,所述半入耳伞帽22整体为较短且扁平的伞帽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段2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四段232的长度,如此使得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在外观上的差异更加明显,便于用户辨别,同时保证所述入耳伞帽23具有足够的有效长度,同时,在自然状态下,所述第二段222和所述第四段232之间的间隙较小,更加的美观。

除此之外,所述壳体1设置有所述导音管11的侧面上,形成有环设在所述导音管11周侧的限位凸部12,所述限位凸部12与所述导音管11之间限定出环形限位槽121,所述环形限位槽121供所述半入耳伞帽22或所述入耳伞帽23至少部分容设。从而使得所述耳套结构2保持在入耳状态和半入耳状态时,所述耳机结构100的整体外观上,所述半入耳伞帽22和所述入耳伞帽23是隐藏的,所述限位凸部12起到遮挡的作用,能够提高所述耳机结构100整体的美观度。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限位凸部12为所述壳体1的局部凸出形成的,是与所述壳体1一体成型的。

在满足遮挡效果时,所述限位凸部12的设置同时也会遮挡所述导音管11,为了不影响所述安装部21对应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导音管11上后对应的伞帽的有效长度,应当设置所述环形限位槽121的深度小于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

沿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方向,所述环形限位槽121朝向所述耳套结构2的方向呈槽宽逐渐增大设置。即所述限位凸部12的内壁面倾斜设置且与所述导音管11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整体呈喇叭口的形状,在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对应安装时,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的至少部分与所述限位凸部12的倾斜壁面相抵,同时起到止挡限位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相关联的技术特征:所述环形限位槽121的深度呈小于所述导音管11的长度设置、所述环形限位槽121朝向所述耳套结构2的方向呈槽宽逐渐增大设置,可以同时设置也可以择一设置,同时设置效果更好,不影响所述安装部21对应的端部安装在所述导音管11上后对应的伞帽的有效长度,保证所述导音管11至少部分突出所述环形限位槽121设置,同时对所述入耳伞帽23和所述半入耳伞帽22起到止挡限位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限位槽121的外环直径小于所述半入耳伞帽22的外径设置。如此设置,在转换至入耳状态时,用户将所述半入耳伞帽22安装至所述环形限位槽121内,由于受到所述环形限位槽121的尺寸限制,所述半入耳伞帽22的外部随着安装而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呈现与所述环形限位槽121紧密配合的状态,保持相对稳固,可以限制所述耳套结构2在入耳状态下的位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耳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