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

文档序号:1969972 发布日期:2021-12-17 浏览:1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 (High-speed hose production line ) 是由 徐芸 卢文俊 刘自锁 楼伟亮 陈�田 阎兴雷 李建国 于 2021-11-17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软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依次相连设置有冷挤机、螺纹机、退火炉、内喷涂机、固化炉、底色机、烘箱、多色印刷机、烘箱、捻帽机和尾涂机。本发明集冷挤机、螺纹机、退火炉、内喷涂机、固化炉、底色机、烘箱、多色印刷机、烘箱、捻帽机和尾涂机为一个生产整线,实现了铝制软管的高速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生产效率高。(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ose produ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high-speed hose production line. The cold extrusion machine, the thread machine, the annealing furnace, the inner spraying machine, the curing furnace, the bottom color machine, the oven, the multicolor printing machine, the oven, the cap twisting machine and the tail coating machine are sequentially connected.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a cold extrusion machine, a threading machine, an annealing furnace, an inner spraying machine, a curing furnace, a bottom color machine, an oven, a multicolor printing machine, an oven, a cap twisting machine and a tail coating machine into a whole production line, realizes the high-speed production of aluminum hoses, fills the domestic blank and has high production efficiency.)

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管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

背景技术

包装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牙膏、化妆品、药膏等等多是贮存在包装管之中,现在国内的包装软管生产领域缺少了一条完整的软管生产线,用于高速生产软管,适用于当今高速的生产节奏。亟需一项高速软管的生产线来填补国内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速软管生产线,依次相连设置有冷挤机、螺纹机、退火炉、内喷涂机、固化炉、底色机、烘箱、多色印刷机、烘箱、捻帽机和尾涂机。

进一步的,所述烘箱分别固定在底色机和多色印刷机上方,所述螺纹机和退火炉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所述固化炉和底色机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所述多色印刷机上方的烘箱和捻帽机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

进一步的,所述退火炉和固化炉的一侧均设置有软管进料装置,所述退火炉和固化炉的另一侧均设置有软管出料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冷挤机包括设置在冷挤机内的薄顶装置和冷挤机机械手,所述薄顶装置具有机体,所述机体具有顶头结构和回弹结构;

所述顶头结构具有顶头、顶头滑套、第一滑套安装座,所述第一滑套安装座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顶头滑套连接于所述第一滑套安装座,所述顶头滑动连接于所述顶头滑套;

所述回弹结构具有套筒、顶杆、活塞杆、碟簧、调节螺杆,所述套筒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机体,所述顶杆固定连接于所述活塞杆的左端外侧,所述活塞杆的左端连接所述顶头,所述活塞杆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所述碟簧套接于所述活塞杆的中间端,所述碟簧的右端设有螺纹连接于所述套筒的调节螺杆;

所述冷挤机机械手具有机械抓手、机械手臂杆、连接板、连杆、曲轴组件、定位座、固定板、固定座和链轮;所述机械手臂杆顶端与机械抓手固定;所述连杆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所述第一连杆两端分别与机械手臂杆底端和曲轴组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两端分别与机械手臂杆底端和定位座铰接;所述连接板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中部和定位座铰接;所述定位座与固定板固定安装;所述曲轴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座、固定板和固定座中部,且所述曲轴组件末端安装有链轮。

进一步的,所述螺纹机包括挤螺纹部件,所述挤螺纹部件具有箱体;

所述箱体设有驱动机构和挤压机构,所述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连接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连接有张紧螺杆,所述张紧螺杆连接有撞块安装板,所述撞块安装板连接有撞块,所述撞块安装板垂直滑动连接于滑轨,所述挤压机构具有挤螺纹主轴,所述挤螺纹主轴铰接有互相交叉的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所述第一刀体连接有第一螺纹刀,所述第二刀体连接有第二螺纹刀,所述第一螺纹刀和所述第二螺纹刀位于同一垂直线,所述撞块挤压连接于所述第一刀体和所述第二刀体。

进一步的,所述底色机上设置有印刷机辊筒结构和气路结构;

所述印刷机辊筒结构具有筒体,所述筒体设有第一墨辊、第二墨辊、第一张紧辊、第二张紧辊、第一齿轮、驱动机组,所述第一墨辊和所述第二墨辊平行并列设置,所述第一张紧辊位于所述第二墨辊的右侧,所述第二张紧辊位于所述第一墨辊的下侧,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所述第二墨辊的下侧,所述第一墨辊、所述第二墨辊、所述第一张紧辊、所述第二张紧辊、所述第一齿轮之间链带连接,所述驱动机组用以驱动所述第一齿轮;

所述气路结构具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管道连接第一气路分配器,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管道连接多个真空发生单元、出管吹气单元、多个取墨单元、多个上墨单元、快换顶出单元。

进一步的,所述捻帽机, 具有主机架、主传动箱体部件、分度传动箱部件、芯轴部件、压管部件、进管推杆部件、前上下箱体部件、进管输送部件、退管部件、出管输送部件、上料储藏盘、帽盖走道部件、保洁头安装部件、还具有上帽部件和紧帽部件;

所述主传动箱体部件设置在主机架后下方;所述分度传动箱部件设置在主机架中部;所述芯轴部件设置在主机架中部,和分度传动箱部件连接;所述压管部件设置在芯轴部件上方;所述进管推杆部件设置在芯轴部件右侧,所述前上下箱体部件设置在进管推杆部件下方;所述进管输送部件设置在进管推杆部件右侧;所述退管部件设置在芯轴部件左侧;所述出管输送部件设置在芯轴部件左侧,退管部件的下方;所述上料储藏盘设置在芯轴部件上方;所述帽盖走道部件上端连接至上料储藏盘,下端设置在芯轴部件前方;所述保洁头安装部件设置在帽盖走道部件右侧;所述保洁头安装部件通过走道连接至上料储藏盘;所述上帽部件设置在帽盖走道部件下端的前方,所述紧帽部件设置在上帽部件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尾涂机内设置有喷枪,所述喷枪具有喷嘴、旋转体、壳体和枪针,所述旋转体的头端与喷嘴连接,尾端与壳体连接;所述枪针内设于喷嘴、旋转体和壳体,枪针的尾端伸出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进料装置具有用于运输软管的上料装置和用于接收由上料装置运输的软管的接料装置;

还包括布置在所述上料装置和接料装置之间且用于转运软管的转运装置;所述转运装置包括转运辊、支撑架、转运驱动装置以及负压装置;所述转运辊内设中空腔体,转运辊的外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容纳槽;每个所述容纳槽内开设有多个与中空腔体连通的通孔;所述转运辊的两端架设在支撑架上;所述转运辊的一端与转运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软管出料装置具有出料装置支架,所述出料装置支架设有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张紧有炉体输送链,多个所述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中最右的一个下方对应有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所述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的下方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所述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包括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架,所述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架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所述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所述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所述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具有以下积极的效果:

(1)本发明集冷挤机、螺纹机、退火炉、内喷涂机、固化炉、底色机、烘箱、多色印刷机、烘箱、捻帽机和尾涂机为一个生产整线,实现了铝制软管的高速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

(2)本发明冷挤机薄顶装置机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设有顶头结构和回弹结构,在上工位将铝罐管嘴的元片送进的时候,利用顶头结构将元片形成一个突出来的小圆,然后再通过弹簧回弹把成型的管嘴退出去,自动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

(3)本发明冷挤机机械手的圆拱形凹槽牢固地抓取挤压件,动力设备带动曲轴和连杆联动,使得机械抓手把挤压件稳稳地推送到输送船,避免了挤压件的弹落,安全性高。在连接板的限位作用下,连杆和机械手臂杆自动复位,重复抓取和推送挤压件,从而提高了挤压件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了挤压件的生产效率。通过滑座在滑槽内的滑动可以调整机械手的位置,以适应挤压件出料口的位置。

(4)本发明挤螺纹部件的结构巧妙,布局紧凑合理,通过撞块的垂直位移,对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进行挤压,进而使得第一刀体和第二刀体上的第一螺纹刀和第二螺纹刀靠近而对铝罐进行螺纹挤压,再由复位弹簧将第一螺纹刀和第二螺纹刀复位。设有挤螺纹导向齿轮进行第一螺纹刀和第二螺纹刀的导向和定位。设有啮合连接的第一螺纹刀轴齿轮和挤螺纹主轴齿轮,保持同步且配合计数器可以进行计数。

(5)本发明底色机辊筒的结构简单,布局紧凑,通过并列设置的第一墨辊和第二墨辊对铝罐进行白色的底色印刷,由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进行链带张紧,整个印刷过程上墨均匀,无飞墨,无需额外设置防止飞墨的压辊。设置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分别对第一墨辊和第二墨辊进行压力微调。设置手动把手和第二齿轮可以进行手调维护设备。

(6)本发明底色机的气路结构设有连接于第一气路分配器的多个真空发生单元、出管吹气单元、多个取墨单元、多个上墨单元、快换顶出单元,布局合理,可以对铝罐进行吸附、取墨、上墨、顶出、更换芯棒等多个工位步骤操作,自动化程度高,弥补了国内铝罐制造专业底色印刷机气路相关专利的空白,值得市场大力推广。

(7)本发明捻帽机的上保洁头、上帽、紧帽一系列工序全自动加工,采用了双道帽盖走道,上帽装置,效率高。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管,上紧不同尺寸的帽盖,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填补了国内空白。

(8)本发明尾涂机喷枪通过皮带轮带动旋转体匀速地转动,将进入喷枪腔内的密封胶从喷嘴360度甩出,使得密封胶均匀地涂抹在软管尾部。喷枪腔体采用枪针推进方式,不涂抹时,枪针前进堵住喷嘴;涂抹时,枪针后退释放喷嘴,可以有效地防止密封胶的溢漏现象。

(9)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上料装置优化为单双排变换的结构,在接料时为单排,将软管转运至转运装置处时切换为双排;此外在转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软管能够有效且平稳地输送到接料装置处,通过负压作用原理进行吸附转运,大大地提高了软管的上料效率和转运的稳定性。

(10)本发明软管出料装置配合有多个张紧有固化炉输送链的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使用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和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将通过固化炉后的软管进行输送,传送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配合密切,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为滚子链带,经久耐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的长度为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的二分之一,整个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可以沿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导轨进行软管的输送,同时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设有吸气口,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吸住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保证输送的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整线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冷挤机薄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冷挤机机械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冷挤机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挤螺纹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挤螺纹部件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底色机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底色机辊筒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底色机辊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剖图;

图10为图7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A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B的放大图;

图13为图9中C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底色机的气路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捻帽机的正向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捻帽机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捻帽机芯轴部件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捻帽机的芯轴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发明捻帽机的退让环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捻帽机上帽部件的主视图;

图22为本发明捻帽机上帽部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捻帽机上帽部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发明捻帽机紧帽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捻帽机紧帽部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发明尾涂机喷枪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发明尾涂机喷枪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28为发明尾涂机喷枪旋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发明尾涂机喷枪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发明尾涂机喷枪枪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转运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上料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上料装置俯视图;

图35为本发明软管进料装置的上料装置B-B向剖视图;

图36为本发明软管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7为本发明软管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发明依次相连设置有冷挤机1、螺纹机2、退火炉3、内喷涂机4、固化炉5、底色机6、烘箱10、多色印刷机7、烘箱10、捻帽机8和尾涂机9。所述烘箱10分别固定在底色机6和多色印刷机7上方,所述螺纹机2和退火炉3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11,所述固化炉5和底色机6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11,所述多色印刷机7上方的烘箱10和捻帽机8之间设置有1台软管存储器11。所述退火炉3和固化炉5的一侧均设置有软管进料装置12,所述退火炉3和固化炉5的另一侧均设置有软管出料装置13。

见图 2,冷挤机1包括设置在冷挤机1内的薄顶装置和冷挤机机械手,所述薄顶装置具有机体1A-1,所述机体1A-1具有顶头结构和回弹结构;

顶头结构具有顶头1A-21、顶头滑套1A-22、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连接于机体1A-1,顶头滑套1A-22连接于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顶头1A-21滑动连接于顶头滑套1A-22,顶头1A-21的左侧限位于顶头滑套1A-22。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设有用于顶头滑套1A-22固定安装的槽口,顶头滑套1A-22相应于顶头1A-21左侧的位置为喇叭形,使得顶头1A-21的左侧限位于顶头滑套1A-22的左侧内来回滑动。

回弹结构具有套筒1A-31、顶杆1A-32、活塞杆1A-33、碟簧1A-34、调节螺杆1A-35,套筒1A-31的左端固定连接于机体1A-1,顶杆1A-32固定连接于活塞杆1A-33的左端外侧,活塞杆1A-33的左端连接顶头1A-21,活塞杆1A-33滑动连接于套筒1A-31,碟簧1A-34套接于活塞杆1A-33的中间端,且位于顶杆1A-32和调节螺杆1A-35之间,碟簧1A-34的右端设有螺纹连接于套筒1A-31的调节螺杆1A-35。碟簧1A-34设有多个,数量不做具体限定,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调节螺杆1A-35用以调节碟簧1A-34的松紧程度。

顶头1A-21贯穿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并固定连接于活塞杆1A-33,使得顶头1A-21受力时,能够带动活塞杆1A-33一起位移。

顶头滑套1A-22内侧设有滑套1A-24,顶头1A-21的左侧滑动连接于滑套1A-24,滑套1A-24用以导向,提供给顶头1A-21长期有效的滑动场地。

顶头滑套1A-22和第一滑套安装座1A-23套接有第二滑套安装座1A-25,加强顶头结构的稳定性。

套筒1A-31的右端连接有螺纹连接于调节螺杆1A-35的第一锁紧螺母1A-36,加强调节螺杆1A-35和套筒1A-31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调节螺杆1A-35的右侧设有衬套1A-37,衬套1A-37的右侧设有第二紧固螺母1A-38,衬套1A-37、第二紧固螺母1A-38均套接于活塞杆1A-33。

碟簧1A-34和调节螺杆1A-35之间设有垫圈1A-39,防止碟簧1A-34和调节螺杆1A-35的直接接触,防磨损。

套筒1A-31通过内六角螺钉1A-4固定于机体1A-1。

上个工位(图中未示出,可以理解为送料的气缸之类)将软管管嘴的元片送向顶头1A-21时,顶头1A-21受力向右推动活塞杆1A-33,活塞杆1A-33带动顶杆1A-32挤压碟簧1A-34,碟簧1A-34受压形变。在元片成型后,碟簧1A-34回弹,推动顶杆1A-32,顶杆1A-32带动活塞杆1A-33后推动顶头1A-21将成型后的软管管嘴推出。

机体结构简单,布局合理,设有顶头结构和回弹结构,在上工位将软管管嘴的元片送进的时候,利用顶头结构将元片形成一个突出来的小圆,然后再通过弹簧回弹把成型的管嘴退出去,自动化程度高,反应速度快。

见图 3和图4,所述冷挤机机械手具有机械抓手1B-1、机械手臂杆1B-2、连接板1B-3、连杆1B-4、曲轴组件1B-5、定位座1B-6和固定板1B-7;机械手臂杆1B-2顶端与机械抓手1B-1固定;机械抓手1B-1形状为长方体,且长方体底面中部沿长度方向有圆拱形凹槽1B-10;曲轴组件1B-5包括小轴1B-51、摆轴1B-52和长轴1B-53;连杆1B-4包括第一连杆1B-41和第二连杆1B-42;其中,第一连杆1B-41两端分别与机械手臂杆1B-2底端和小轴1B-51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1B-42两端分别与机械手臂杆1B-2底端和定位座1B-6铰接;连接板1B-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1B-41中部和定位座1B-6铰接。

曲轴组件1B-5包括小轴1B-51、摆轴1B-52和长轴1B-53;其中,小轴1B-51和长轴1B-53分别位于摆轴1B-52两侧,小轴1B-51一端与摆轴1B-52顶端铰接,长轴1B-53一端与摆轴1B-52底端固定连接,长轴1B-53另一端设有平键1B-16;长轴1B-53可转动地安装在定位座1B-6、固定板1B-7和固定座1B-12中部,且长轴1B-53末端安装有链轮1B-14;定位座1B-6与固定板1B-7固定安装;固定板1B-7与滑座1B-8固定安装,滑座1B-8固定于板1B-9,且滑座1B-8在板1B-9中部的滑槽1B-11内左右位置可调式固定;板1B-9和固定座1B-12固定于冲床1B-13。

工作时,首先通过滑座1B-8在滑槽1B-11内的滑动调整机械抓手的位置,使其位于挤压件出料口的对应位置。然后启动动力设备,动力设备通过链轮1B-14带动长轴1B-53转动,长轴1B-53转动带动摆轴1B-52圆周摆动,摆轴1B-52圆周摆动带动小轴1B-51围绕长轴1B-53中心轴线转动。小轴1B-51转动带动第一连杆1B-41前后、上下运动,在第一连杆1B-41和第二连杆1B-42的共同作用下使得机械抓手1B-1通过凹槽1B-10固定住挤压件从而完成挤压件的抓取和推送。同时,在连接板1B-3的限位作用下,连杆1B-4和机械手臂杆1B-2自动复位,使得机械抓手1B-1在相同的运行轨迹中实现抓取和推送动作的循环。

通过机械抓手的圆拱形凹槽牢固地抓取挤压件,动力设备带动曲轴和连杆联动,使得机械抓手把挤压件稳稳地推送到输送船,避免了挤压件的弹落,安全性高。在连接板的限位作用下,连杆和机械手臂杆自动复位,重复抓取和推送挤压件,从而提高了挤压件的输送效率,进而提高了挤压件的生产效率。通过滑座在滑槽内的滑动可以调整机械手的位置,以适应挤压件出料口的位置。

见图 5和图6,所述螺纹机2包括挤螺纹部件,所述挤螺纹部件具有箱体2-1。

箱体2-1设有驱动机构和挤压机构,驱动机构设有驱动电机2-2,驱动电机2-2驱动连接有偏心轮2-3,偏心轮2-3连接有张紧螺杆2-4,张紧螺杆2-4连接有撞块安装板2-5,撞块安装板2-5连接有撞块2-6,撞块安装板2-5垂直滑动连接于滑轨2-7,挤压机构具有挤螺纹主轴2-8,挤螺纹主轴2-8铰接有互相交叉的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第一刀体2-9连接有第一螺纹刀2-11,第二刀体2-10连接有第二螺纹刀2-12,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位于同一垂直线,撞块2-6挤压连接于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

具体地,第一刀体2-9远离第一螺纹刀2-11的一端和第二刀体2-10远离第二螺纹刀2-12的一端之间连接有复位弹簧2-13。

具体地,第一刀体2-9转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刀轴2-17,第一螺纹刀轴2-17连接第一螺纹刀2-11;第二刀体2-10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刀轴2-18,第二螺纹刀轴2-18连接第二螺纹刀2-12。

第一螺纹刀轴2-17连接有第一螺纹刀轴齿轮2-19,挤螺纹主轴2-8连接有挤螺纹主轴齿轮2-20,第一螺纹刀轴齿轮2-19啮合于挤螺纹主轴齿轮2-20。挤螺纹主轴齿轮2-20可以设置相应的计数器,在于第一螺纹刀轴齿轮2-19进行啮合同步的同时,能够进行转动时的计数。

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之间由分度传动盘2-23和分度星盘2-24等流水作业传送器将铝罐2-100送至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之间,驱动电机2-2转动,输出转速由减速电机2-21减速后,带动偏心轮2-3转动,张紧螺杆2-4一端连接于偏心轮2-3,另一端连接于撞块安装板2-5,而撞块安装板2-5连接的滑块2-22只能沿滑轨2-7做垂直位移,因此偏心轮2-3带动张紧螺杆2-4再进而带动撞块安装板2-5做往复的垂直上下位移,进而带动撞块安装板2-5上的撞块2-6做往复的垂直上下位移。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之间的间距由上至两者交叉处渐小,因而撞块安装板2-5往复垂直上下的时候,撞块2-6的向下位移会撞动互相交叉的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彼此远离,进而带动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靠近对铝罐2-100进行挤螺纹。

铝罐2-100的挤螺纹结束后,撞块2-6的向上位移时,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会在复位弹簧2-13的作用下,两者的间隙变小,进而带动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远离。铝罐2-100被松开由分度传动盘2-23带走至下个工位。

第一刀体2-9远离第一螺纹刀2-11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转环2-14;第二刀体2-10远离第二螺纹刀2-12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二转环2-15,第一转环2-14的轴心和第二转环2-15的轴心位于同一水平线。该实施例中,撞块2-6可以设置成上宽下窄的倒梯形结构,可以对第一转环2-14和第二转环2-15进行挤压,省去对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的直接碰撞,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挤螺纹主轴2-8连接有挤螺纹导向齿轮2-16,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均切合于挤螺纹导向齿轮2-16。挤螺纹导向齿轮2-16进行第一螺纹刀2-11和第二螺纹刀2-12的导向和定位。

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分别轴承连接于挤螺纹主轴2-8。采用轴承连接的方式使得第一刀体2-9和第二刀体2-10铰接于挤螺纹主轴2-8。

驱动电机2-2输出连接有减速电机2-21,减速电机2-21输出连接于偏心轮2-3。

撞块安装板2-5连接有滑块2-22,滑块2-22垂直滑动连接于滑轨2-7。滑块2-22和滑轨2-7的位置根据需求调整,其具体的安装和结构细节在此不多做阐述,此处应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见图 7至图13,所述底色机(6)上设置有印刷机辊筒结构和气路结构;

所述印刷机辊筒结构具有筒体6A-1,筒体6A-1设有第一墨辊6A-21、第二墨辊6A-22、第一张紧辊6A-23、第二张紧辊6A-24、第一齿轮6A-25、驱动机组,第一墨辊6A-21和第二墨辊6A-22平行并列设置。第一张紧辊6A-23位于第二墨辊6A-22的右侧,第二张紧辊6A-24位于第一墨辊6A-21的下侧,第一齿轮6A-25位于第二墨辊6A-22的下侧,第一墨辊6A-21、第二墨辊6A-22、第一张紧辊6A-23、第二张紧辊6A-24、第一齿轮6A-25之间链带连接。驱动机组用以驱动第一齿轮6A-25。第一张紧辊6A-23的外径要大于第二张紧辊6A-24的外径,驱动机组带动第一齿轮6A-25转动后,第一齿轮6A-25在第一张紧辊6A-23和第二张紧辊6A-24的张紧作用下,通过链带带动第一墨辊6A-21和第二墨辊6A-22进行铝罐的底色上墨。

驱动机组包括连接于筒体6A-1的马达座6A-31、连接于马达座6A-31的减速马达6A-32和超越离合器6A-33,减速马达6A-32连接超越离合器6A-33,超越离合器6A-33驱动连接第一齿轮6A-25(细节处图中未示出,此处应不影响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第一墨辊6A-21配合有第一调节螺杆6A-27,第二墨辊6A-22配合有第二调节螺杆6A-28。第一调节螺杆6A-27和第二调节螺杆6A-28分别用于对第一墨辊6A-21和第二墨辊6A-22的压力微调。

第一墨辊6A-21通过第一深沟球轴承6A-211、平面轴承6A-212、第一密封圈6A-213、调整垫6A-214、第一轴座6A-215、第二密封圈6A-216配合连接于筒体6A-1。第一墨辊6A-21位于第一轴座6A-215内侧面,第一墨辊6A-21和第一轴座6A-215之间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密封圈6A-213、第一深沟球轴承6A-211、第二密封圈6A-216、平面轴承6A-212、调整垫6A-214,其中调整垫6A-214为部分在第一墨辊6A-21和第一轴座6A-215之间,剩余部分外露。第一深沟球轴承6A-211共有8个,每6A-4个并列设置,即第一墨辊6A-21的两端各4个。

第二墨辊6A-22通过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A-221、第三密封圈6A-222、第四密封圈6A-223、第二轴座6A-224配合连接于筒体6A-1。第二墨辊6A-22位于第二轴座6A-224内侧面,第二墨辊6A-22和第二轴座6A-224之间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三密封圈6A-222、双列角接触球轴承6A-221、第四密封圈6A-223。

第一张紧辊6A-23为橡胶辊。

第一张紧辊6A-23通过第二深沟球轴承6A-231、第三轴座6A-232配合连接于筒体6A-1。第二深沟球轴承6A-231共有4个,每2个并列间隔设置,即第一张紧辊6A-23的两端各2个。

该印刷机辊筒结构简单,布局紧凑,通过并列设置的第一墨辊和第二墨辊对铝罐进行白色的底色印刷,由第一张紧辊和第二张紧辊进行链带张紧,整个印刷过程上墨均匀,无飞墨,无需额外设置防止飞墨的压辊。设置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分别对第一墨辊和第二墨辊进行压力微调。设置手动把手和第二齿轮可以进行手调维护设备。

见图14 ,气路结构具有进气口6B-1,所述进气口6B-1管道连接第一气路分配器6B-2,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6B-2管道连接多个真空发生单元、出管吹气单元、多个取墨单元、多个上墨单元、快换顶出单元。进气口6B-1用以进气,第一气路分配器6B-2用以对进入的气体进行分配。真空发生单元用以产生负压对铝罐进行吸附,通过出管吹气单元吹入芯棒,这里的芯棒是用以定位固定待上墨的金属棒材。然后取墨单元进行依次取墨,再由上墨单元对固定好的铝罐依次上墨,最后由快换顶出单元将上好墨的铝罐顶出。

所述真空发生单元具有4个,包括密封连接的6B-2个滚轮杠杆阀6B-31、6B-4个第一节流阀6B-32和6B-4个真空发生器6B-33。6B-2个滚轮杠杆阀6B-31并列设置,每个滚轮杠杆阀6B-3连接6B-2个并列设置的第一节流阀6B-32和6B-2个真空发生器6B-33。真空发生器6B-33产生负压对铝罐进行吸附。

所述出管吹气单元具有6B-1个,包括密封连接的第一电磁阀6B-41、第二节流阀6B-42、吹气管6B-43。吹气管6B-43吹气使得铝罐吹入套至芯棒。

所述取墨单元具有6个,包括密封连接的6个第二电磁阀6B-51、6B-12个第三节流阀6B-52、6个取墨气缸6B-53。6个第二电磁阀6B-51并列设置,每个第二电磁阀6B-51连接2个第三节流阀6B-52, 2个第三节流阀6B-52连接1个取墨气缸6B-53。6个取墨气缸6B-53进行依次取墨操作。

所述上墨单元具有20个,包括密封连接的3个第三电磁阀6B-61、6个第四节流阀6B-62、8个第二气路分配器6B-63、4个第三气路分配器6B-64、20个上墨气缸65。3个第三电磁阀6B-61并列设置,每个第三电磁阀6B-61并列连接2个第四节流阀6B-62,每个第四节流阀6B-62并列连接2个第二气路分配器6B-63或第三气路分配器6B-64,第二气路分配器6B-63两两交叉连接4个上墨气缸6B-65,第三气路分配器6B-64两两交叉连接2个上墨气缸6B-65。20上墨气缸6B-65对固定好的铝罐依次上墨。

所述快换顶出单元具有1个,包括密封连接的第四电磁阀6B-71、6B-2个第五节流阀6B-72、快换顶出气缸6B-73。快换顶出气缸6B-73顶出上好墨的铝罐至下一个工位。

所述进气口6B-1和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6B-2之间设有第一过滤减压阀6B-11。第一过滤减压阀6B-11用以保证压力稳定。

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6B-2还管道连接有芯棒拆卸单元6B-8,所述芯棒拆卸单元包括连接于所述进气口6B-1和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6B-2之间的气动电机6B-81、位于气动电机6B-81两侧的2个第五电磁阀6B-82。芯棒拆卸单元6B-8主要是由气动电机6B-81提供动力,针对不同口径的铝罐进行不同芯棒的更换。

所述进气口6B-1和所述第五电磁阀6B-84中的一个之间设有第二过滤减压阀6B-83和油雾器6B-84。第二过滤减压阀6B-83也是用以保证压力稳定。油雾器6B-84用以使用润滑剂随压缩空气流入需要润滑的部位。

所述第一气路分配器6B-2还设有压力开关6B-9。

设有连接于第一气路分配器的多个真空发生单元、出管吹气单元、多个取墨单元、多个上墨单元、快换顶出单元,布局合理,可以对铝罐进行吸附、取墨、上墨、顶出、更换芯棒等多个工位步骤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本底色机6的气路结构设有连接于第一气路分配器的多个真空发生单元、出管吹气单元、多个取墨单元、多个上墨单元、快换顶出单元,布局合理,可以对铝罐进行吸附、取墨、上墨、顶出、更换芯棒等多个工位步骤操作,自动化程度高。

见图 15至图25,捻帽机8具有主机架8-100,主传动箱体部件8-1,主传动箱体部件8-1设置在主机架8-100后下方;分度传动箱部件8-2,分度传动箱部件8-2设置在主机架8-100中部;芯轴部件8-3,芯轴部件8-3设置在主机架8-100中部,和分度传动箱部件8-2连接;压管部件8-4;压管部件8-4设置在芯轴部件8-3上方;进管推杆部件8-5,进管推杆部件8-5设置在芯轴部件8-3右侧,前上下箱体部件8-6,前上下箱体部件8-6设置在进管推杆部件8-5下方;进管输送部件8-7,进管输送部件8-7设置在进管推杆部件8-5右侧;退管部件8-10,退管部件8-10设置在芯轴部件8-3左侧;出管输送部件8-11,出管输送部件8-11设置在芯轴部件8-3左侧,退管部件8-10的下方;上料储藏盘8-12,上料储藏盘8-12设置在芯轴部件8-3上方;帽盖走道部件8-13,帽盖走道部件8-13上端连接至上料储藏盘8-12,下端设置在芯轴部件8-3前方。保洁头安装部件8-14,所述保洁头安装部件8-14设置在帽盖走道部件8-13右侧;所述保洁头安装部件8-14通过走道连接至上料储藏盘8-12。还具有上帽部件8-8和紧帽部件8-9;上帽部件8-8设置在帽盖走道部件8-13下端的前方,紧帽部件8-9设置在上帽部件8-8左侧。

上帽部件8-8具有往复递送机构8-81、夹帽机构8-82和拦帽机构8-83;往复递送机构8-81可往复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板8-101上,往复递送机构8-81上固定有夹帽机构8-82,夹帽机构8-82旁设置有拦帽机构8-83;安装板8-101固定在主机架8-100上;往复递送机构8-81起到一个往复递送帽盖的作用,夹帽机构8-82用于夹持上道工序传送的帽盖,拦帽机构8-83用于将帽盖走道部件8-13传送的帽盖,挡回至夹帽机构8-82上,防止帽盖掉落。

往复递送机构8-81包括往复递送板8-811、往复驱动装置8-812和滑轨8-813;往复递送板8-811设置在安装板8-101的滑槽内,往复驱动装置8-812和往复递送板8-811连接,滑轨8-813共有2条,分别同向设置在往复递送板8-811两侧。往复驱动装置8-812和往复递送板8-811铰接,整体为一个曲轴往复装置,通过整体装置内的驱动装置作往复运动。

夹帽机构8-82共有2个,分别同时设置在滑轨8-813和往复递送板8-811上,夹帽机构8-82包括滑台8-821、气爪8-822、气爪安装块8-823、夹帽钳8-824;滑台8-821一侧可滑动地安装在滑轨8-813上,另一侧固定在往复递送板8-811上,气爪安装块8-823固定在滑台8-821上,气爪8-822固定在气爪安装块8-823上,气爪8-822的驱动端上分别设置有夹帽钳8-824。夹帽钳8-824通过气爪8-822驱动,夹持等待上紧至软管的帽盖,滑台8-821通过往复递送板8-811的带动,在滑轨8-813上往复移动,往复上料。

拦帽机构8-83共有2个,分别设置在夹帽机构8-82旁,拦帽机构8-83包括摇杆8-831、挡杆8-832、连杆8-833、关节轴承8-834和支撑轴8-835;摇杆8-831为L形,一端固定有挡杆8-832,连杆8-833两端分别固定有1个关节轴承8-834,连杆8-833一端通过关节轴承8-834铰接在摇杆8-831的另一端,连杆8-833另一端通过关节轴承8-834和固定在安装板8-8100上的支撑轴8-835顶端铰接;摇杆8-831中部转折处和气爪安装块8-823铰接。挡杆8-832通过连杆8-833的带动,将上面的盖帽,挡回至夹帽钳8-824之间,防止掉落。

往复递送板8-811上设置有2个后挡块8-825,后挡块8-825和气爪安装块8-823之间设置有前后调节螺钉8-826;气爪安装块8-823侧面设置有和气爪8-822底端连接的上下调节螺钉8-827;用以调节装置的位置,适用于不同型号的软管与帽盖。连杆8-833和挡杆8-832相接的安装孔位为竖直向的腰孔。用于调整挡杆8-32的上下位置。夹帽钳8-824一侧开有1个半圆形凹槽8-8241。

紧帽部件8-9具有驱动机构8-91、紧帽机构8-92和移动机构8-93,移动机构8-93固定在主机体上,紧帽机构8-92固定在移动机构8-93上,驱动机构8-91的驱动端和紧帽机构8-92的末端啮合。驱动机构8-91驱动设置在移动机构8-93上的紧帽机构8-92进行紧帽工作。

驱动机构8-91包括驱动支架8-911、驱动电机8-912、减速机8-913和主动齿轮8-914;驱动支架8-911固定在主机架8-100上,驱动支架8-911上依次固定有减速机8-913和驱动电机8-912,减速机8-913的驱动轴上固定有主动齿轮8-914。驱动电机8-912带动减速机8-913输出,用于驱动紧帽机构8-92。

紧帽机构8-92包括紧帽连接板8-921、轴座8-922、紧帽轴8-923、紧帽头8-924、压簧8-925和从动齿轮8-926;紧帽连接板8-921固定在移动机构8-93上,紧帽连接板8-921上方固定有轴座8-922,轴座8-922内设置有紧帽轴8-923,紧帽轴8-923左端头部上固定有紧帽头8-924,紧帽头8-924和轴座8-922之间的紧帽轴8-923套装有压簧8-925,紧帽轴8-923右端尾部固定有和主动齿轮8-914啮合的从动齿轮8-926。从动齿轮8-926通过主动齿轮8-14轴向自转的同时,在轴向上做着前后的往复运动,压紧管帽再同时自转,以此来上紧管帽。

轴座8-922右侧的紧帽轴8-923上固定有挡圈8-927。移动机构8-93包括固定支座8-931、往复轴8-932、滑动座8-933、移动支架8-934;固定支座8-931共有2个,固定在主机体上,固定支座8-931之间设置有和紧帽轴8-923同轴向设置的往复轴8-932,往复轴8-932上套装有可滑动的滑动座8-933,滑动座8-933上固定有移动支架8-934。移动支架8-934通过紧帽机构8-92的带动在往复轴8-932上作往复运动。

滑动座8-933和往复轴8-932之间套装有2个直线轴承8-935,2个直线轴承8-935之间设置有轴承隔圈8-936;紧帽头8-924下方设置有用于调节轴座8-922轴向位置的轴座调节螺钉8-928;滑动座8-933上设置有调节紧帽机构8-92上下位置的上下调节螺钉8-937。轴座调节螺钉8-928用以调节适应不同规格的软管之间,紧帽头8-924和软管之间的距离。上下调节螺钉8-937用于确保本装置的上下位置的准确。

主机架8-100上设置有一个驱动轴伸出主机架8-100侧面的驱动机构8-31,驱动轴上套装有一个转盘机构8-32,转盘机构8-32上均匀周布8-10组芯轴组件8-33,每个芯轴8-33尾端都设置有一个固定在转盘机构8-32上的刹车机构8-34,驱动轴上方的主机架8-100上设置有一个和刹车机构8-34对应的退让环8-35。

转盘机构8-32包括转盘套筒8-321、安装盘8-322和芯轴转盘8-323,转盘套筒8-321和安装盘8-322通过螺栓依次套装在驱动轴上,芯轴转盘8-323固定在安装盘8-322上,芯轴转盘8-323上均匀周布开设有10个芯轴组件安装孔8-3231。

芯轴组件8-33包括芯轴8-331、芯轴套筒8-332、带轮8-333、前盖8-334和后盖8-335;芯轴8-331通过轴承可转动地套装在芯轴套筒8-332,芯轴套筒8-332前端设置有前盖8-334,后端设置有后盖8-335,芯轴8-331位于后盖8-335外的尾端上固定有带轮8-333,芯轴套筒8-332固定在芯轴组件安装孔8-3231内。芯轴8-331中沿轴线开有一条气道8-3311。

刹车机构8-34包括刹车支撑块8-341、轴套8-342、刹车轴8-343、压板8-344、压板弹簧8-345、刹车块8-346和滚针轴承8-347;刹车支撑块8-341对应芯轴组件8-33固定在安装盘8-322上,刹车支撑块8-341内依次设置有轴套8-342和刹车轴8-343,刹车轴8-343顶端安装有刹车块8-346,压板8-344套装在刹车块8-346下方的刹车轴8-343外,压板弹簧8-345设置在压板8-344和轴套8-342之间,滚针轴承8-347设置在刹车轴8-343底端和退让环8-35配合。刹车轴8-343和刹车块8-346之间设置有碟簧8-348。

退让环8-35整体为弧形,上方设置有一道退让台阶8-351,退让台阶8-351两端分别设置有一端退让坡8-352。

芯轴8-331上套装有上一道工序安装的待上帽管件。当刹车机构8-34的滚针轴承8-347通过退让坡8-352后,将整体刹车机构8-34向转盘机构8-32拉动,使得刹车块8-346和带轮8-333分离,此时芯轴8-331可以自转,在上帽工位时,自转将帽盖预紧。转过退让环8-35后,刹车块8-346在压板弹簧8-345的弹力下,继续和带轮8-333接触,防止芯轴8-331自转,开始紧帽工序,紧帽工序完成后,气道8-3311喷气,将紧帽后的管件送至传送带上,送至下一加工工位。

待上帽的管子一个个地通过进管输送部件8-7传输到进管推杆部件8-5上,进管推杆部件8-5将管子推至芯轴部件8-3的10个圆周排列的芯轴上,芯轴部件8-3在装置上转动,管子先通过保洁头安装部8-14安装好保洁头,再将一个个管子传送至上帽部件8-8位置,排列好的帽盖在帽盖走道部8-13传送至上帽部件8-8位置,此时,压管部件8-4下压,后部有皮带带动芯轴自转,压管部件8-4前的橡胶压辊带动管子和芯轴一同转动,上帽部件8-8夹持住帽盖送至管子螺纹口,芯轴部件8-3的芯轴带动管子自转,预紧一下,再转动至紧帽部件8-9位置,紧帽部件8-9上紧帽盖后,退管部件8-10连通芯轴8-331的气道8-3311,将上好帽盖的管子吹出,传送至出管输送部件8-11,运输至下一工序。

该捻帽机8上保洁头、上帽、紧帽一系列工序全自动加工,采用了双道帽盖走道,上帽装置,效率高。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管,上紧不同尺寸的帽盖,省去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填补了国内空白。

见图 26至图30,尾涂机9内设置有喷枪,具有喷嘴9-1、旋转体9-2、壳体9-3和枪针9-4,枪针9-4内设于喷嘴9-1、旋转体9-2和壳体9-3,枪针9-4的尾端安装有螺母9-7,且伸出壳体9-3;旋转体9-2包括支撑轴9-21、轴承9-22和旋转套9-23;支撑轴9-21外套于枪针9-4的头端;轴承9-22固定于支撑轴9-21的中部;轴承9-22设有两个,两个轴承9-22之间的支撑轴9-21外部设有压簧9-25;压簧9-25的两端分别通过垫圈9-26抵靠轴承9-22;旋转套9-23外套于轴承9-22,且旋转套9-23向支撑轴9-21的头端延伸出旋转套头9-24;旋转套头9-24外套于支撑轴9-21;喷嘴9-1通过螺母固定于旋转套头9-24;壳体9-3包括第一枪体9-31a、第二枪体9-31b、螺母套9-32和旋钮9-33;第一枪体9-31a的头端与支撑轴9-21的尾端固定连接;第一枪体9-31a的尾端与第二枪体9-31b的头端通过螺母连接;第一枪体9-31a和第二枪体9-31b的连接处与枪针9-4之间设有旋塞9-34;旋塞9-34的头端与枪针9-4之间设有9-0形圈9-35;第二枪体9-31b与枪针9-4之间设有活塞9-36和调节螺母9-37;调节螺母9-37位于第二枪体9-31b的尾端,固定于枪针9-4;第一枪体9-31a中部设有进料口9-5;第二枪体9-31b尾端设有进气口9-6,进气口9-6的位置与活塞9-36相对应;第二枪体9-31b的尾端与螺母套9-32的头端连接;旋钮9-33外套于螺母套9-32的尾端;螺母套9-32和旋钮9-33与枪针9-4之间设有丝杆9-38;丝杆9-38的头端与螺母套9-32之间设有顶套9-39a;调节螺母9-37和顶套9-39a之间设有压簧9-39c;压簧a的一端抵靠调节螺母9-37,另一端抵靠顶套9-39a;旋钮9-33与丝杆9-38之间设有压簧9-39d;压簧9-39d的一端抵靠旋钮9-33,另一端通过卡齿9-39b抵靠螺母套9-32的尾端。

在喷枪启动前,枪针9-4在压簧9-39c和压簧9-39d的弹力作用下堵住喷嘴9-1的出料口9-11。电磁阀开启气泵,从进气口9-6向喷枪腔内送气,在气压的作用下,把腔内的活塞9-36向后推挤,在活塞9-36的推挤下,调节螺母9-37克服压簧9-39c和压簧9-39d的弹力向后运动,从而带动枪针9-4向后移动,枪针9-4向后移动使得出料口9-11得到开启。同时,密封胶从进料口9-5压入,密封胶顺着枪针9-4与支撑轴9-21之间的间隙流动到出料口9-11进入喷嘴9-1。同步启动皮带轮(图中未示出),带动旋转套9-23匀速转动,从而带动喷嘴9-1匀速转动。喷嘴9-1里面的密封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9-360度均匀的甩在软管的尾部。当喷涂作业结束时,气泵在电磁阀的控制下关闭,抵抗压簧9-39c和压簧9-39d的弹力的气压消失,压簧a和压簧b的弹力作用于调节螺母9-37,使得枪针9-4复位,重新堵住出料口9-11。气泵在电磁阀的控制下不断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循环作业。

见图 31至图35,所述软管进料装置12-12具有用于运输软管的上料装置12-100和用于接收由上料装置12-100运输的软管的接料装置12-200;

还包括布置在上料装置12-100和接料装置12-200之间且用于转运软管的转运装置12-300;转运装置12-300包括转运辊12-310、支撑架12-320、转运驱动装置以及负压装置;转运辊12-310内设中空腔体,中空腔体的一侧与外界连通,另一侧密封,转运辊12-310的外周均匀分布有多个容纳槽12-311,每个容纳槽12-311平行于转运辊12-310轴向布置;每个容纳槽12-311内开设有多个与中空腔体连通的通孔12-312;转运辊12-310的两端通过轴承座架设在支撑架12-320上;转运辊12-310的一端与转运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即中空腔体密封的一侧的转运辊12-310与转运驱动装置传动连接;转运辊12-310的另一端与负压装置连通,即中空腔体与外界连通一侧与负压装置连通,负压装置参考现有的负压设备即可,且负压装置与转运辊12-310及中空腔体对接处的结构参考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加赘述;转运驱动装置可选用电机且其在附图中未画出;具体运作时,转运辊12-310在转运驱动装置和负压装置的共同作用下,一边转动,一边进行负压吸附,从而将上料装置12-100处运送来的软管吸附固定。

容纳槽12-311为V型;V型容纳槽12-311的槽深<软管半径,槽深设置的较浅,其作用是便于负压通过通孔12-312吸住软管,同时也便于转运装置在卸料的时,软管能从容纳槽12-311中快速脱离。

转运辊12-310的接料处和卸料处设置有导向板12-313,接料处的导向板12-313通过螺栓锁紧安装在上料装置12-100处,卸料处的导向板12-313通过螺栓锁紧安装在接料装置12-200处;导向板12-313的前端设置为齿状(在图中未画出),齿状的导向板12-313边缘的设置是为了便于从上料装置处接收运输过来的软管,与齿状的导向板12-313相辅的输送船上也设置为齿状。

上料装置12-100包括进管输送架12-110、进管输送组12-120以及动力模组12-130;进管输送组12-120架装于进管输送架12-110上,其中进管输送组12-120与进管输送架12-110接触部分为轴承连接;动力模组12-130与进管输送组12-120连接并由动力模组12-130驱动。

进管输送组12-120包括传送链条组12-121、链轮组12-122、输送船组12-123以及导向模组;传送链条组12-121中的传送链条对向布置,传送链条组12-121的前后两端与链轮组12-122啮合;对向布置的传送链条间安装有若干个可沿导向模组左右队列变换的输送船组12-123。

输送船组12-123包括固定输送船组和可调节输送船组;固定输送船组和可调节输送船组间隔安装;可调节输送船组可相对于固定输送船组沿导向模组进行左右队列变换。

固定输送船组包括固定输送船12-1231和用于架装固定输送船12-1231的输送撑杆组12-1232,输送撑杆组12-1232由两个平行设置的输送撑杆组成,两个输送撑杆架装一个固定输送船12-1231,有利于软管运输的平稳性;输送撑杆组12-1232的两端与传送链条组12-121的锁紧连接;固定输送船12-1231通过固定基座12-1233套固于输送撑杆组12-1232上,固定基座12-1233的两端卡装有卡簧。

可调节输送船组包括滑动输送船12-1234和用于架装滑动输送船12-1234的输送撑杆12-1232;输送撑杆组12-1232的两端与传送链条组12-121的锁紧连接;滑动输送船12-1234的下端设置有滑动调节基座12-1235,滑动输送船12-1234与滑动调节基座12-1235通过螺钉锁紧连接;滑动调节基座12-1235套装在输送撑杆12-1232上且滑动调节基座12-1235的下端与导向模组接触。

滑动调节基座12-1235的下端加装有与导向模组配合作用的导向块12-1236。

导向模组包括导轨12-141和布置在导轨12-141两端的导向滚轴12-142;导向滚轴12-142与前后两端的链轮组12-122之间的转轴轴承连接;导轨12-141通过辅助安装件配合螺钉架装于上下层的输送撑杆12-1232之间;导向块12-1236吊置于导轨12-141中。工作时,在趋于上料装置12-100的前端,固定输送船组和可调节输送船组排成一列,用于接收外界的单独上料,在趋近于上料装置12-100的后端时,滑动输送船12-1234在导轨12-141的作用下,逐渐分成两列,随后软管在导向板12-313的作用下滑入转运辊12-310上V型的容纳槽12-311中,并通过负压吸附将其转运至具有双排传送装置的接料装置12-200上。

链轮组12-122中的前端或后端链轮与动力模组12-130传动连接。

动力模组12-130包括动力机构和与动力机构连接并由动力机构驱动的转向箱12-131,转向箱12-131的输出端通过中转链轮与链轮组12-130中的任一链轮传动连接,其中动力机构选用电机,动力机构和转向箱12-131的输入端之间通过万向轴连接。

接料装置12-200包括用于接收软管且输送到退火炉12-3或固化炉12-5内的双排传送装置。

上料装置优化为单双排变换的结构,在接料时为单排,将软管转运至转运装置处时切换为双排;此外在转运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软管能够有效且平稳地输送到接料装置处,通过负压作用原理进行吸附转运,大大地提高了软管的上料效率和转运的稳定性。

见图 36至图37,所述软管出料装置13具有出料装置支架13-300,出料装置支架13-300设有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张紧有炉体输送链13-3011,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中最右的一个下方对应有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的下方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包括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架13-303,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架13-303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13-305,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13-305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机构的右侧下方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炉体输送链13-3011设有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相似结构的输送船(图中未示出),软管跟随炉体输送链13-3011上的输送船,在炉体输送链13-3011上沿着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位移,移动至最右的一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后落入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转动将软管落入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从左至右传送直至落入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由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转入下一个工位。

见图36,多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为13-5个,其中13-2个位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下方,13-3个位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上方。位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上方的13-3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中的右边两个位于同一水平线。炉体输送链13-3011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下方的一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进入,向上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上方的13-3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移动,再向下从出料装置支架13-300的下方的另一个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13-301返回。

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5通过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轴套13-308和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轴承13-309连接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架13-303。

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为滚子链带,简单,可靠,高效。

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固定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13-310,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连接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13-310。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13-310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进行垂直的固定连接。每个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固定方式连接在13-2个相邻的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13-310之间。

见图37,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固定设有斜向设置的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导轨13-311,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轨道连接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导轨13-311。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轨道可以对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的运行进行方向导向,便于后续工位的衔接调整。

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的长度为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13-310的二分之一。

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吸气口13-312。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吸气口13-312用于使用负气压吸住软管,其使用负压产生系统(例如真空发生器和真空单向阀等等相关设备,图中未示出)的连接使用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多做累述。同理,前面的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和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均可以设置相似结构的吸气口。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上的软管到达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的上方时,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13-307的负压解除,软管下落后被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等分星轮13-318的负压吸住,以此传输可以有效地防止软管因传输晃动或下落重力而导致罐体外表面损伤。

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13-302设有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挡板13-313,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设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一传动辊13-314,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一传动辊13-314带连接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二传动辊13-315,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二传动辊13-315带连接于出料装置软管输送减速机13-316,出料装置软管输送减速机13-316连接有出料装置软管输送传动万向节13-317。出料装置支架等分星轮挡板13-313起保护防掉落的作用。本发明的出料装置软管输送传动万向节13-317连接炉体内部的主动力源(图中未示出,可以是输出马达之类的动力源)。出料装置软管输送传动万向节13-317用以向出料装置软管输送减速机13-316提供动力,带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二传动辊13-315转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二传动辊13-315带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一传动辊13-314转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第一传动辊13-314连带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进行转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4再通过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辊轴13-305带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13-306传动。

经过退火炉3或者固化炉5的软管进行输送,传送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出料装置支架张紧辊配合密切,布局合理,占用空间小。出料装置软管输送链带为滚子链带,经久耐用。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的长度为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机架的二分之一,整个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可以沿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导轨进行软管的输送,同时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设有吸气口,可以在输送过程中吸住出料装置软管输送船,保证输送的稳定。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4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新型工程轮胎成型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