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992 发布日期:2021-09-24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Sewage deodorant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黄金标 朱旭佳 彭发龙 黄小龙 吴兰兰 于 2021-08-12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污水除臭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除臭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水60-70份,吸附剂5-10份,PH调节剂3-6份,硫酸镁2-4份,硅酸钠2-4份,微生物添加剂8-12份;其中,所述微生物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光合细菌4-6份,硝化细菌4-6份;通过在除臭剂中加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微生物一方面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该种方法除臭效果好,环保卫生,无二次污染,并且可同时处理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污水。(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ewage deodorization, and particularly relates to a sewage deodora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deodorant is prepared from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60-70 parts of water, 5-10 parts of adsorbent, 3-6 parts of pH regulator, 2-4 parts of magnesium sulfate, 2-4 parts of sodium silicate and 8-12 parts of microbial additive; wherein the microbial additiv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in parts by weight: 4-6 parts of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nd 4-6 parts of nitrobacteria; by adding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nd nitrobacteria into the deodorant, microorganisms grow and reproduce by taking pollutants in the sewage as nutrients on one hand, and decompose toxic and harmful malodorous substances in the sewage into nontoxic and harmless simple inorganic substances on the other hand, so that the aim of deodorization is fulfilled.)

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除臭

技术领域

,具体的说是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垃圾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主要物质,也是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机相的主要来源,其易腐烂、高含水率和高有机质,在收运、处置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强刺激的恶臭气体及水体,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而且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会使中枢神经产生障碍、病变,引起慢性病、急性病。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污水除臭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20107732222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工业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原料:氯化镁5-8份,螯合剂3-6份,水30-50份,硅酸钠0.05-0.15份,硫酸镁2-8份,植物提取物15-25份,絮凝剂1-10份,碳酸氢钠2-12份和表面活性剂1-8份。工业污水除臭剂能从多方面消除恶臭气味的产生,提供一个高效的除臭方法,从根源上解决废水恶臭气体产生,可对各类废水起到消除VOCs、氨气及硫化氢等气体的作用,除臭范围广;且该工业污水除臭剂对废水无污染,对人体没有危害,能多方面使用,对环境友好。

上述技术中,通过各种化学成分来组成除臭剂,其对污水除臭的效果有限,对于不同的水体需要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品,来应对不同的污染物,配备过程复杂繁琐,且使用过程不够环保卫生。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通过各种化学成分来组成除臭剂,其对污水除臭的效果有限,对于不同的水体需要采用不同的化学药品,来应对不同的污染物,配备过程复杂繁琐,且使用过程不够环保卫生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除臭剂,该除臭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其中,所述微生物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光合细菌 4-6份

硝化细菌 4-6份;

通过在除臭剂中加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微生物一方面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该种方法除臭效果好,环保卫生,无二次污染,并且可同时处理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污水。

一种污水除臭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污水除臭剂,该除臭剂采用如下步骤制取:

S1:通过培养设备的外接口将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注入到一号培养基中,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注入到二号培养基中,启动双头电机,将隔板上方的空气抽到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培养5-7天;

S2:将一号培养基和二号培养基中的培养液分别抽出,过滤后得到光合细菌提取液和硝化细菌提取液;

S3:将水、吸附剂、PH调节剂、硫酸镁和硅酸钠混合并加热至50-70℃,冷却后将光合细菌提取液和硝化细菌提取液加入并搅拌均匀,即制得成品污水除臭剂;

其中,S1中所述培养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安装有密封盖,且密封盖内侧安装有发光源;所述壳体中固接有压力室,且压力室为环形结构;所述壳体中固接有一号培养基和二号培养基,且一号培养基位于二号培养基的上方;所述一号培养基与二号培养基之间通过隔板隔绝空气;所述一号培养基和二号培养基通过外接口注入或吸出培养液;所述一号培养基上方的壳体中安装有双头电机;所述双头电机的两端驱动有转轴,且转轴延伸至压力室中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位于压力室的部分固接有一号卷轮;所述压力室中滑动密封连接有配重环;所述一号卷轮上固接并缠绕有一号连接绳,且一号连接绳的另一端与配重环上侧固接;所述配重环中开设有输送孔,且输送孔中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压力室顶部开设有抽气口,压力室底部开设有推气口,且抽气口中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壳体底部开设有出气口;由于光合细菌为厌氧菌,硝化细菌为好氧菌,此时通过外接口向一号培养基注入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向二号培养基注入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开启发光源为光合细菌提供光能,同时启动双头电机带动转轴旋转,进而一号卷轮将一号连接绳卷收,使得配重环向上运动,压力室中配重环上方的空气通过输送孔到达配重环下方,之后双头电机停止工作,配重环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将压力室底部的空气通过推气口挤入二号培养基所在的腔体中,同时将一号培养基所在腔体中的空气通过抽气口抽入压力室顶部,几次循环之后,能够将隔板上方的大部分空气抽到隔板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可以同时培养两种细菌,简化了培养方法,降低了培养成本。

优选的,所述二号培养基下方的壳体中通过扭簧铰接有二号卷轮;所述压力室底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导轮;所述二号卷轮上固接并缠绕有二号连接绳,且二号连接绳的另一端绕过导轮并与配重环下侧固接;双头电机通过一号卷轮将配重环拉到压力室顶部后,双头电机停止工作,此时二号卷轮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并将二号连接绳卷收,使得配重环在自身重力和二号连接绳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稳定有效的向下移动,避免因配重环重量有限,配重环与压力室摩擦过大,导致配重环难以下移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压力室顶部与外界之间通过进气口连通,且进气口中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压力室靠近一号培养基的位置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且压力传感器与电磁阀电性连接;配重环上下移动几次之后,隔板上侧气压过低,此时便难以再将隔板上方的空气抽到下方,通过设置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使得隔板上方的气压低于一定阈值后,电磁阀自动打开,进而配重环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抽到隔板下方,为二号培养基中的硝化细菌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同时外来空气不会通过抽气口的单向阀进入隔板上方,为一号培养基中的光合细菌持续提供低氧环境。

优选的,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导气管,且导气管的一端与推气口连通,另一端与二号培养基底部连通;通过设置导气管,可以将抽入的空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二号培养基的培养液中,进而空气从二号培养基底部向上飘出,并最终通过出气口向外流出,该操作增大了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接触时间,使得硝化细菌能够充分吸收氧气,加快了培养进度。

优选的,所述压力室顶部通过支架固接有活塞缸,且一号连接绳贯穿活塞缸并与之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缸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板,且一号连接绳与活塞板连接;所述活塞板上开设有导流孔;所述活塞板下侧通过扭簧铰接有密封垫,且密封垫贴合在导流孔上;所述密封垫上开设有阻尼孔;配重环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带动活塞板向上运动,进而密封垫旋转并与导流孔脱离接触,活塞缸上部的气体可以通过导流孔到达下部,故此时活塞板上移速度较快,即配重环上移速度较快,配重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带动活塞板向下运动,进而密封垫重新贴合在导流孔上,活塞缸下部的气体只能通过阻尼孔到达上部,故此时活塞板下移速度较慢,即配重环下移速度较慢,该操作可以降低配重环向下推气的速度,从而让空气通入二号培养基时能够提高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程度。

优选的,所述一号连接绳贯穿活塞板并与之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绳外侧均匀固接有若干弹性片;通过设置弹性片,使得一号连接绳与活塞板之间为滑动阻尼连接,一号连接绳可以通过弹性片的卡位作用带动活塞板上下移动,当活塞板移动到活塞缸端部时,继续拉动一号连接绳,使得弹性片变形并与一号连接绳贴合在一起,进而一号连接绳可以与活塞板相对滑动,该操作可以让活塞板运动到活塞缸端部之后,一号连接绳还可以继续运动,从而避免了因活塞缸长度有限,导致配重环位移行程短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二号培养基底部固接有弹性囊,且导气管延伸至二号培养基中并与弹性囊连通;所述弹性囊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通过设置弹性囊,使得抽入的空气进入弹性囊中并将其胀大,之后弹性囊自动收缩复位,将其中的空气通过小孔慢慢挤到培养液中,该操作可以将抽入的空气暂存在弹性囊中,并通过弹性囊将空气均匀并且缓慢的喷挤到培养液中,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与氧气的接触时间,加快培养进度。

优选的,所述二号培养基的底部内壁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固接有磁性板;所述弹性囊靠近磁性板的一侧固接有磁性块,且磁性板与磁性块相互靠近的位置磁极相反;空气充入弹性囊并将弹性囊胀大,弹性囊膨胀后磁性块逐渐靠近磁性板并与其吸附在一起,之后弹性囊收缩时通过磁性块拉动磁性板,当弹簧拉力大于磁吸力时,磁性块与磁性板分离,进而磁性板在弹簧的作用下来回摆动,搅动附件的硝化细菌,避免角落中的部分硝化细菌无法接触到空气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弹性囊外侧靠近小孔的位置固接有波浪管,且波浪管与小孔连通;所述波浪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囊中的空气通过小孔和波浪管向外喷出时,会带动波浪管来回摆动,进一步搅动二号培养基中的培养液和硝化细菌,从而让空气中的氧气与培养液混合均匀,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效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除臭剂中加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微生物一方面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该种方法除臭效果好,环保卫生,无二次污染,并且可同时处理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污水。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向一号培养基注入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向二号培养基注入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启动双头电机,配重环向上运动,压力室中配重环上方的空气通过输送孔到达配重环下方,之后双头电机停止工作,配重环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将压力室底部的空气通过推气口挤入二号培养基所在的腔体中,同时将一号培养基所在腔体中的空气通过抽气口抽入压力室顶部,几次循环之后,能够将隔板上方的大部分空气抽到隔板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可以同时培养两种细菌,简化了培养方法,降低了培养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培养设备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培养设备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发明中弹性囊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壳体1、密封盖2、发光源3、压力室4、一号培养基5、二号培养基6、隔板7、外接口8、双头电机9、转轴10、一号卷轮11、配重环12、一号连接绳13、输送孔14、抽气口15、推气口16、出气口17、二号卷轮18、导轮19、二号连接绳20、进气口21、压力传感器22、导气管23、活塞缸24、活塞板25、导流孔26、密封垫27、阻尼孔28、弹性片29、弹性囊30、磁性板31、磁性块32、波浪管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除臭剂,该除臭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其中,所述微生物添加剂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光合细菌 4-6份

硝化细菌 4-6份;

通过在除臭剂中加入光合细菌和硝化细菌,微生物一方面以污水中的污染物为养料,进行生长繁殖,另一方面将污水中的有毒、有害恶臭物质分解,降解成无毒无害的简单无机物,从而达到除臭的目的,该种方法除臭效果好,环保卫生,无二次污染,并且可同时处理含有多种污染物的污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污水除臭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适用于上述污水除臭剂,该除臭剂采用如下步骤制取:

S1:通过培养设备的外接口8将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注入到一号培养基5中,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注入到二号培养基6中,启动双头电机9,将隔板7上方的空气抽到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培养5-7天;

S2:将一号培养基5和二号培养基6中的培养液分别抽出,过滤后得到光合细菌提取液和硝化细菌提取液;

S3:将水、吸附剂、PH调节剂、硫酸镁和硅酸钠混合并加热至50-70℃,冷却后将光合细菌提取液和硝化细菌提取液加入并搅拌均匀,即制得成品污水除臭剂;

其中,S1中所述培养设备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顶部安装有密封盖2,且密封盖2内侧安装有发光源3;所述壳体1中固接有压力室4,且压力室4为环形结构;所述壳体1中固接有一号培养基5和二号培养基6,且一号培养基5位于二号培养基6的上方;所述一号培养基5与二号培养基6之间通过隔板7隔绝空气;所述一号培养基5和二号培养基6通过外接口8注入或吸出培养液;所述一号培养基5上方的壳体1中安装有双头电机9;所述双头电机9的两端驱动有转轴10,且转轴10延伸至压力室4中并与之转动连接;所述转轴10位于压力室4的部分固接有一号卷轮11;所述压力室4中滑动密封连接有配重环12;所述一号卷轮11上固接并缠绕有一号连接绳13,且一号连接绳13的另一端与配重环12上侧固接;所述配重环12中开设有输送孔14,且输送孔14中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压力室4顶部开设有抽气口15,压力室4底部开设有推气口16,且抽气口15中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壳体1底部开设有出气口17;由于光合细菌为厌氧菌,硝化细菌为好氧菌,此时通过外接口8向一号培养基5注入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向二号培养基6注入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开启发光源3为光合细菌提供光能,同时启动双头电机9带动转轴10旋转,进而一号卷轮11将一号连接绳13卷收,使得配重环12向上运动,压力室4中配重环12上方的空气通过输送孔14到达配重环12下方,之后双头电机9停止工作,配重环12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将压力室4底部的空气通过推气口16挤入二号培养基6所在的腔体中,同时将一号培养基5所在腔体中的空气通过抽气口15抽入压力室4顶部,几次循环之后,能够将隔板7上方的大部分空气抽到隔板7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可以同时培养两种细菌,简化了培养方法,降低了培养成本。

所述二号培养基6下方的壳体1中通过扭簧铰接有二号卷轮18;所述压力室4底部通过支架转动连接有导轮19;所述二号卷轮18上固接并缠绕有二号连接绳20,且二号连接绳20的另一端绕过导轮19并与配重环12下侧固接;双头电机9通过一号卷轮11将配重环12拉到压力室4顶部后,双头电机9停止工作,此时二号卷轮18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并将二号连接绳20卷收,使得配重环12在自身重力和二号连接绳20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稳定有效的向下移动,避免因配重环12重量有限,配重环12与压力室4摩擦过大,导致配重环12难以下移的问题。

所述压力室4顶部与外界之间通过进气口21连通,且进气口21中安装有电磁阀;所述压力室4靠近一号培养基5的位置安装有压力传感器22,且压力传感器22与电磁阀电性连接;配重环12上下移动几次之后,隔板7上侧气压过低,此时便难以再将隔板7上方的空气抽到下方,通过设置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22,使得隔板7上方的气压低于一定阈值后,电磁阀自动打开,进而配重环12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21抽到隔板7下方,为二号培养基6中的硝化细菌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同时外来空气不会通过抽气口15的单向阀进入隔板7上方,为一号培养基5中的光合细菌持续提供低氧环境。

所述壳体1底部设有导气管23,且导气管23的一端与推气口16连通,另一端与二号培养基6底部连通;通过设置导气管23,可以将抽入的空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二号培养基6的培养液中,进而空气从二号培养基6底部向上飘出,并最终通过出气口17向外流出,该操作增大了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接触时间,使得硝化细菌能够充分吸收氧气,加快了培养进度。

所述压力室4顶部通过支架固接有活塞缸24,且一号连接绳13贯穿活塞缸24并与之滑动密封连接;所述活塞缸24中滑动连接有活塞板25,且一号连接绳13与活塞板25连接;所述活塞板25上开设有导流孔26;所述活塞板25下侧通过扭簧铰接有密封垫27,且密封垫27贴合在导流孔26上;所述密封垫27上开设有阻尼孔28;配重环1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13带动活塞板25向上运动,进而密封垫27旋转并与导流孔26脱离接触,活塞缸24上部的气体可以通过导流孔26到达下部,故此时活塞板25上移速度较快,即配重环12上移速度较快,配重环1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13带动活塞板25向下运动,进而密封垫27重新贴合在导流孔26上,活塞缸24下部的气体只能通过阻尼孔28到达上部,故此时活塞板25下移速度较慢,即配重环12下移速度较慢,该操作可以降低配重环12向下推气的速度,从而让空气通入二号培养基6时能够提高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程度。

所述一号连接绳13贯穿活塞板25并与之滑动密封连接;所述一号连接绳13外侧均匀固接有若干弹性片29;通过设置弹性片29,使得一号连接绳13与活塞板25之间为滑动阻尼连接,一号连接绳13可以通过弹性片29的卡位作用带动活塞板25上下移动,当活塞板25移动到活塞缸24端部时,继续拉动一号连接绳13,使得弹性片29变形并与一号连接绳13贴合在一起,进而一号连接绳13可以与活塞板25相对滑动,该操作可以让活塞板25运动到活塞缸24端部之后,一号连接绳13还可以继续运动,从而避免了因活塞缸24长度有限,导致配重环12位移行程短的问题。

所述二号培养基6底部固接有弹性囊30,且导气管23延伸至二号培养基6中并与弹性囊30连通;所述弹性囊30上均匀开设有若干小孔;通过设置弹性囊30,使得抽入的空气进入弹性囊30中并将其胀大,之后弹性囊30自动收缩复位,将其中的空气通过小孔慢慢挤到培养液中,该操作可以将抽入的空气暂存在弹性囊30中,并通过弹性囊30将空气均匀并且缓慢的喷挤到培养液中,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与氧气的接触时间,加快培养进度。

所述二号培养基6的底部内壁上固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固接有磁性板31;所述弹性囊30靠近磁性板31的一侧固接有磁性块32,且磁性板31与磁性块32相互靠近的位置磁极相反;空气充入弹性囊30并将弹性囊30胀大,弹性囊30膨胀后磁性块32逐渐靠近磁性板31并与其吸附在一起,之后弹性囊30收缩时通过磁性块32拉动磁性板31,当弹簧拉力大于磁吸力时,磁性块32与磁性板31分离,进而磁性板31在弹簧的作用下来回摆动,搅动附件的硝化细菌,避免角落中的部分硝化细菌无法接触到空气的问题。

实施例二

如图7所示,对比实施例一,作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弹性囊30外侧靠近小孔的位置固接有波浪管33,且波浪管33与小孔连通;所述波浪管33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弹性囊30中的空气通过小孔和波浪管33向外喷出时,会带动波浪管33来回摆动,进一步搅动二号培养基6中的培养液和硝化细菌,从而让空气中的氧气与培养液混合均匀,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效率。

工作原理:由于光合细菌为厌氧菌,硝化细菌为好氧菌,此时通过外接口8向一号培养基5注入携带光合细菌的培养液,向二号培养基6注入携带硝化细菌的培养液,开启发光源3为光合细菌提供光能,同时启动双头电机9带动转轴10旋转,进而一号卷轮11将一号连接绳13卷收,使得配重环12向上运动,压力室4中配重环12上方的空气通过输送孔14到达配重环12下方,之后双头电机9停止工作,配重环12在自重作用下向下移动,进而将压力室4底部的空气通过推气口16挤入二号培养基6所在的腔体中,同时将一号培养基5所在腔体中的空气通过抽气口15抽入压力室4顶部,几次循环之后,能够将隔板7上方的大部分空气抽到隔板7下方,为光合细菌提供低氧环境,为硝化细菌提供高氧环境,可以同时培养两种细菌,简化了培养方法,降低了培养成本;双头电机9通过一号卷轮11将配重环12拉到压力室4顶部后,双头电机9停止工作,此时二号卷轮18在扭簧的作用下旋转并将二号连接绳20卷收,使得配重环12在自身重力和二号连接绳20拉力的共同作用下,能够稳定有效的向下移动,避免因配重环12重量有限,配重环12与压力室4摩擦过大,导致配重环12难以下移的问题;配重环12上下移动几次之后,隔板7上侧气压过低,此时便难以再将隔板7上方的空气抽到下方,通过设置电磁阀和压力传感器22,使得隔板7上方的气压低于一定阈值后,电磁阀自动打开,进而配重环12可以将外界的空气通过进气口21抽到隔板7下方,为二号培养基6中的硝化细菌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同时外来空气不会通过抽气口15的单向阀进入隔板7上方,为一号培养基5中的光合细菌持续提供低氧环境;通过设置导气管23,可以将抽入的空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二号培养基6的培养液中,进而空气从二号培养基6底部向上飘出,并最终通过出气口17向外流出,该操作增大了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接触时间,使得硝化细菌能够充分吸收氧气,加快了培养进度;配重环12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13带动活塞板25向上运动,进而密封垫27旋转并与导流孔26脱离接触,活塞缸24上部的气体可以通过导流孔26到达下部,故此时活塞板25上移速度较快,即配重环12上移速度较快,配重环12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一号连接绳13带动活塞板25向下运动,进而密封垫27重新贴合在导流孔26上,活塞缸24下部的气体只能通过阻尼孔28到达上部,故此时活塞板25下移速度较慢,即配重环12下移速度较慢,该操作可以降低配重环12向下推气的速度,从而让空气通入二号培养基6时能够提高空气与培养液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程度;通过设置弹性片29,使得一号连接绳13与活塞板25之间为滑动阻尼连接,一号连接绳13可以通过弹性片29的卡位作用带动活塞板25上下移动,当活塞板25移动到活塞缸24端部时,继续拉动一号连接绳13,使得弹性片29变形并与一号连接绳13贴合在一起,进而一号连接绳13可以与活塞板25相对滑动,该操作可以让活塞板25运动到活塞缸24端部之后,一号连接绳13还可以继续运动,从而避免了因活塞缸24长度有限,导致配重环12位移行程短的问题;通过设置弹性囊30,使得抽入的空气进入弹性囊30中并将其胀大,之后弹性囊30自动收缩复位,将其中的空气通过小孔慢慢挤到培养液中,该操作可以将抽入的空气暂存在弹性囊30中,并通过弹性囊30将空气均匀并且缓慢的喷挤到培养液中,进一步提高硝化细菌与氧气的接触时间,加快培养进度;空气充入弹性囊30并将弹性囊30胀大,弹性囊30膨胀后磁性块32逐渐靠近磁性板31并与其吸附在一起,之后弹性囊30收缩时通过磁性块32拉动磁性板31,当弹簧拉力大于磁吸力时,磁性块32与磁性板31分离,进而磁性板31在弹簧的作用下来回摆动,搅动附件的硝化细菌,避免角落中的部分硝化细菌无法接触到空气的问题;弹性囊30中的空气通过小孔和波浪管33向外喷出时,会带动波浪管33来回摆动,进一步搅动二号培养基6中的培养液和硝化细菌,从而让空气中的氧气与培养液混合均匀,提高硝化细菌对氧气的吸收效率。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7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无磷灰水分散剂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