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以及装饰性的塑料部件

文档序号:310277 发布日期:2021-11-26 浏览:4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以及装饰性的塑料部件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ecorative plastic part and decorative plastic part ) 是由 K·萨尔茨曼 S·海德尔 于 2020-04-08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饰性的塑料部件(1)以及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提供膜(10),其例如包括载体层(11)和装饰层(12);在一个加工工艺中至少区域地将至少一种塑料材料(20)施加到膜上;在膜中这样引入异变部(61、62),使得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尤其是通过塑料材料(10)可视觉识别,尤其是通过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可视觉识别。(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ecorative plastic part (1) and a method for producing a decorative plastic part, comprising the following steps: providing a film (10) comprising, for example, a carrier layer (11) and a decorative layer (12); applying at least one plastic material (20) to the film at least regionally in a processing process; the alterations (61, 62) are introduced into the film in such a way that they are visually recognizable after the processing process, in particular by the plastic material (10), in particular by the depth effect and/or the 3D effect and/or the transparency effect.)

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以及装饰性的塑料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以及装饰性的塑料部件。

背景技术

为了装饰塑料部件,例如在DE 4331167 A1中描述了将一层或多层有色颜料施加到颗粒表面上。然后该颗粒被供应到塑料加工机、使其熔化并且随后通过挤出机加工成塑料部件。

这种操作方法的缺点在于由此产生的光学效果的控制以及塑料部件光学装饰的光学设计可能性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基于的任务是改善塑料部件的装饰并且尤其是可低成本地在塑料部件的装饰中实现新型的光学效果、尤其是3D效果和深度效果。

所述任务通过一种用于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来解决,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提供膜,

-在一个加工工艺中至少局部区域地将至少一种塑料材料施加到膜上,

-在膜中这样引入异变部,使得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可视觉识别,尤其是通过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可视觉识别。

所述任务还通过一种装饰性的塑料部件来解决,该塑料部件具有至少一个膜和在加工工艺中至少局部区域地施加到膜上的塑料材料,在膜中这样引入异变部,使得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可识别,尤其是通过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可视觉识别。

通过本发明实现的优点是,可通过同一种初始产品,即膜和塑料材料低成本地实现塑料部件的大量不同装饰效果。根据引入的异变部类型,可实现大量不同的光学装饰和光学效果。因此,不再需要为不同的装饰提供不同的、专门制造的初始材料,而是可通过相应的预处理和/或加工工艺的变化以非常经济的方式实现不同的光学装饰。此外有利的是,通过相应地引入异变部和选择加工工艺的参数也可实现否则只能以复杂且高成本的方法实现的光学装饰。例如也可通过这样的膜来实现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其膜层和/或装饰层不产生这种效果并且例如仅赋予二维的、统一的颜色印象。这种令人惊讶的效果可以解释为:当施加塑料材料时,在异变部区域中膜层和/或装饰层的相应区域与没有异变部的区域相比在其空间位置和/或定向上发生变化并且因此入射光的反射平面和/或反射角度相应地发生局部变化,这又产生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

本发明的有利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所述膜可以是单层的、如纯色塑料膜或单层的、例如由铝或铜制成的金属膜。所述膜也可以是纸或纸状材料、如

所述膜也可以是多层的并且尤其是具有至少一个载体层和至少一个装饰层。

优选塑料材料在被施加膜之前被熔化。然后在施加塑料材料时使熔化的塑料材料与膜接触。由此实现的优点是,一方面可借助异变部很好地调整膜的局部区域的局部定向或位置,这是因为施加“液态”介质。此外实现的优点是,当塑料材料冷却时,这种定向或空间位置被“保持”。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措施可实现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

“位置”在此尤其理解为在进行加工工艺之后相对于塑料部件的主表面并且尤其是塑料材料的与膜相对置的表面的空间位置。

“定向”在此尤其是理解为在进行加工工艺之后由装饰层或膜的主表面形成的平面相对于塑料部件的主表面并且尤其是塑料材料的与膜相对置的表面的局部立体角。

定向的局部变化在此尤其是这样形成:膜层和/或膜的装饰层的局部区域相对于塑料部件的主表面或塑料材料的背离膜的一侧局部“倾斜”并且因此相应地改变局部入射光的反射角。

位置的局部变化除了定向的变化之外还包括装饰层或膜的局部区域与塑料部件的主表面或塑料材料的与膜相对置的一侧的垂直定位和/或水平局部间距的变化。由此也相应地改变光射至装饰层或膜的运行长度

作为塑料材料优选使用热塑性塑料材料,优选包含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丙烯(PP)和/或聚苯乙烯(PS)。

塑料材料优选具有60℃和300℃之间、尤其是90℃和200℃之间、更优选100℃和150℃之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已经证明特别有利的是,在加工工艺的至少一个阶段中塑料材料在10巴和700巴之间、优选10巴和300巴之间的压力下被压到膜上。

研究表明,通过在异变部区域中施加相应的机械力来实现膜层和/或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相应变化、尤其是局部位置变化或定向变化,并且由此提高异变部的视觉可识别性并且这些异变部尤其是有助于实现3D效果和深度效果。

塑料材料优选在60℃和300℃之间的温度下、更优选在200℃和250℃之间的温度下被施加到膜上。研究表明,由此产生的温度输入有利于膜和尤其是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区域的位置和/或定向变化并由此进一步提高了装饰效果的质量。

优选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通过下述一种或多种效果可视觉识别。

异变部优选可通过膜层中的区域的局部开口和/或区域的局部压皱和/或折叠和/或重叠来识别。

异变部优选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局部区域地、尤其是在异变部区域中从载体层的局部剥离来识别。在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剥离区域中,一方面,有可能装饰层的剥离的局部区域仍局部区域地与膜的一个或多个层机械连接,但在剥离位置区域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空间位置和/或定向相应改变。

此外,也有可能在剥离位置区域中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不再与膜的层机械耦合,而是与膜分离,尤其是作为片状颗粒分散在塑料材料后面。

优选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可由此视觉识别:在异变部区域中,膜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区域的位置发生局部变化,尤其是膜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区域的定向发生局部变化。如上所述,由此引起入射光的反射角度和/或运行长度发生局部变化。此外,膜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区域的位置的局部变化尤其是在塑料材料的“体积”中引起阴影效果。这两种效果也构成了产生深度效果和3D效果的基础。

优选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通过膜层和/或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切开和破坏而可视觉识别。通过该效果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光学效果局部相应地消失或改变并由此实现相应的局部光学变化。

优选熔化的塑料材料这样被施加到膜上,使得熔化的塑料材料在膜的至少一个主表面上至少局部区域地覆盖膜。

优选熔化的塑料材料在此这样被施加到膜上,使得熔化的塑料材料全表面地覆盖膜的至少一个主表面和/或包裹膜。由此实现的优点是,通过施加塑料材料特别好地“保持”膜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中的局部“变化”并且保护它们免受环境影响。

优选所述膜在加工工艺中在所有侧面被塑料材料包裹。由此实现的优点是,可靠地保护膜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免受环境影响以及后续加工工艺的机械和热负荷。

塑料材料优选由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材料制成。透明塑料材料理解为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大于70%、优选大于80%、更优选大于90%的透射率的塑料材料。半透明塑料材料理解为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70%和10%之间、优选地70%和30%之间、更优选地70%和40%之间的透射率的塑料材料。

在塑料材料的这种实施方式中实现的优点是,异变部在加工工艺之后通过塑料材料可视觉识别,从而在从塑料材料的侧面观察时可穿过塑料材料视觉识别制造过程所达到的装饰效果。

优选塑料材料是光学散射塑料材料。光学散射塑料材料理解为在透射和/或反射中散射入射光的至少10%、优选大于20%、更优选50%的塑料材料。

研究令人惊讶地表明,通过这样选择塑料材料可实现更有趣的光学效果。因此,尤其是扩大可看到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的视角范围。

尤其是通过添加相应的无机颜料或添加剂作为入射光的散射中心,可将塑料材料相应地调整到希望的散射效果。

上述有关透射率和散射的说明优选涉及进行加工工艺之后的塑料材料,即进行加工工艺之后的塑料材料的层厚。

优选在加工工艺中塑料材料这样被施加到膜上,使得塑料部件的视觉外观在异变部区域中发生变化。

因此,尤其是这样选择加工工艺,使得异变部区域中的膜的光学外观在加工工艺中通过热和/或化学和/或机械影响而发生视觉可识别的变化。因此,光学效果主要通过加工工艺并且尤其是通过将塑料材料相应施加到膜上和/或引入膜中引起。因此,“异变部”仅局部定义在加工工艺中尤其是在施加塑料材料时引起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相应改变的区域,这些改变最终在进行加工工艺之后实现异变部的视觉可识别性。

由此实现很大的优点,即可通过简单且低成本的方法引入异变部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加工步骤并且由此可实现即使通过复杂的膜预处理也无法实现的光学效果。

优选在此异变部和/或异变部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在加工工艺中通过那里存在的条件、尤其是压力和/或温度而改变。相应改变由此尤其是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和/或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翘曲和/或变形引起。

此外,优选改变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和/或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撕裂引起。

此外,优选改变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剥离引起。

此外,优选改变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切开和/或塑性变形的增大引起,优选增大多于100%、优选多于500%。

此外,优选在加工工艺中破坏、在很大程度上破坏异变部周围的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和/或使其光学效果改变。

上述措施可在加工工艺中单独或任意相互组合地实现。

此外,优选在加工工艺结束时通过塑料材料的固化保持在引入异变部的区域中发生的膜的局部光学变化。这例如可通过塑料材料的相应冷却和/或塑料材料的时效硬化,尤其是通过热硬化、辐射硬化或电子束硬化来实现。

异变部可加工工艺之前和/或期间被引入膜中。优选在施加塑料材料之前将异变部引入膜中。

尤其是以下措施已被证明可有效地引入异变部:

可通过引入预定断裂点形成一个或多个异变部,从而膜中存在由预定断裂点形成的第一异变部。

预定断裂点尤其是理解为膜的局部、尤其是点状或线状区域,在其中膜的材料组织与周围区域相比被机械弱化,尤其是通过在该区域至少部分地切开膜的一个或多个层或以其它方式弱化其相对于周围区域的结合力(Zusammenhalt)。

这些预定断裂点优选通过机械损伤膜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通过局部机械损伤载体层和/或膜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被引入膜中。

为了引入第一异变部,在此尤其是至少部分地切开膜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载体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这优选机械地、尤其是通过切割、冲压、刮擦或雕刻进行。

此外,也可通过辐射、尤其是通过激光、电子束或热源至少部分地、例如通过蒸发相应层的材料来切开膜的一个或多个层和/或相应弱化相应层的材料。

此外,为了引入第一异变部,尤其是可通过蚀刻局部地在第一异变部的区域中部分地切开膜的至少一层或相应地“弱化”材料。

通过引入第一异变部在切开载体层以及装饰层时优选可分解作为连续组织的膜的复合物并产生彼此分开的膜局部。这些膜局部优选可具有约1mm2至1,000,000mm2的面积、优选约5mm2至90,000mm2的面积。

在此进一步有利的是,一个或多个第一预定断裂点彼此不同,尤其是在被切开的层的横向面延伸或面形状、层的切开深度或膜层的弱化强度方面不同。由此,在使用同一膜时也可在塑料部件的不同局部区域中实现相应不同的光学效果和作用。

优选一个或多个异变部(以下称为第二异变部)由弯曲点形成。为此,当引入第二异变部时,膜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载体层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在弯曲点区域中通过弯曲尤其是塑性变形和/或断裂和/或通过弯曲引起一个或多个装饰层从膜的至少一个相邻层局部剥离。

弯曲点尤其是应理解为相应的局部区域、如膜的点状或线状区域,在其中通过弯曲负荷实现膜的上述相应局部变化。

在此优选通过局部弯曲膜、尤其是通过折弯和/或压皱和/或折叠和/或扭转膜引入第二异变部。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为了引入异变部,一次或多次将膜扭转至少180°。当使用具有至少两个具有不同视觉外观的装饰层的膜且所述装饰层在入射光和/或透射光中从膜的不同主表面可见时尤其如此。通过引入这样的异变部,在膜的局部区域中相应引起大的局部倾斜,其除了引起入射光反射角度的相应变化外,也基于特殊的装饰层结构引起视觉外观的相应变化。

在此也有利的是,一个或多个第二额定断裂点彼此不同,尤其是在横向面延伸或面形状、变形和/或断裂的层方面和/或在异变部区域中的膜的局部弯曲半径方面不同。由此实现的优点是可用同一张膜在塑料部件中实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可根据规则或不规则栅格(Raster)以预定装饰的形式规则地和/或随机地和/或伪随机地引入异变部。

在此也可引入不同的异变部组,它们分别以不同的图案设置,例如根据规则栅格设置的第一组异变部、根据例如由字母数字字符或图片模板组成的预定图案设置的第二组异变部、随机或伪随机地设置的第三组异变部。通过这些措施可用同一张膜在塑料部件中实现不同的装饰效果。

优选上述措施相互组合,以便在塑料部件上实现复杂的、视觉上吸引人的装饰。

所述膜可在加工工艺之前被预处理,以提高膜与塑料材料之间的附着力和/或润湿性。作为预处理优选进行以下一种或多种加工方法:尤其是通过充气、火焰处理、等离子处理、氟化、辐射、清洁、涂层进行表面活化。

除了所述塑料材料之外,优选在加工工艺中还将一种或多种其它塑料材料施加到膜上。尤其是可将所述塑料材料施加到膜的一个主表面上并且可将另一种塑料材料施加到膜的另一主表面上。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膜被供应给加工工艺两次或多次。可通过相应叠加装饰效果来实现复杂的深度和3D效果。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加工工艺是挤出工艺并且所述塑料材料是挤出工艺的挤出材料。在此优选在挤出辊之前使塑料材料与膜接触。

挤出工艺在此是这样的挤出工艺,在其中进行挤出或进行共挤。

但加工工艺也可以是另一种加工工艺,尤其是选自尤其是使用辊式层压机或行程压力机(Hubpresse)的层压工艺、胶合过程/深拉工艺和注塑工艺的工艺。

在注塑工艺中,尤其是通过背面注塑、过多注塑和/或浸没(überfluten)将塑料材料施加到膜上。为此并非必须制造膜插件。相反,将膜完全或部分表面地放入注塑模具中并且在一侧或两侧与注塑材料接触即可。

这些加工工艺也可进一步相互结合。例如可在进行挤出工艺之后对由此制造的塑料部件进行背面注塑和/或浸没和/或深拉和/或层压。

可在加工工艺之后处理塑料部件,以便尤其是提高塑料部件与后续可能要施加到塑料部件上的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和/或润湿性。作为处理优选进行一种或多种以下加工方法:尤其是通过充气、火焰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氟化、辐射、清洁、涂层进行表面活化。

此外,尤其是在挤出工艺之后,可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步骤、在此尤其是通过丝网印刷和/或数字印刷和/或热烫压印刷和/或冷烫压印刷和/或热转移印刷和/或激光标记和/或层压精制在那里特别平坦且未变形的塑料部件。

尤其是在进行注塑工艺或深拉之后,可通过进一步的加工步骤,在此尤其是通过丝网印刷和/或数字印刷和/或热烫压印刷和/或冷烫压印刷和/或热转移印刷和/或激光标记和/或胶合精制现在存在的3D成型部件。

这些加工步骤可单独或组合地在挤出工艺后或在3D成型过程后在塑料部件的可见侧上进行,以便施加特殊的保护层和/或触觉效果和/或其它装饰层、如全表面或部分表面装饰、渐变和/或哑光效果和/或亮光效果和/或全表面或部分不透明性、尤其是作为例如用于产生背光照明(hinterleuchtbar)区域的不透明层内的定义的透明区域。

这些加工步骤可在挤出工艺后或3D成型过程后单独或组合地在塑料部件上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在背离塑料部件的可见侧的一侧上进行,以便例如实现塑料部件的全表面或部分不透明性,或者也为了生成特殊的光效果,例如以背光照明区域的形式尤其是作为不透明层内的定义的透明区域,例如为了产生背光照明区域,或者也为了例如在表面的耐抗性和/或附着力和/或润湿性方面实现技术优势,在此尤其是为了进一步的后续加工步骤、如注塑成型。

丝网印刷中的层厚在1μm和50μm之间、优选在5μm和30μm之间、特别优选在5μm和15μm之间。例如对于5μm和30μm之间的层厚,该层厚是通过5g/m3到20g/m3的液体漆的涂覆量实现的。丝网印刷层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

透明丝网印刷层理解为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大于70%、优选大于80%、更优选大于90%的透射率的丝网印刷层。半透明丝网印刷层理解为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70%至10%、优选70%至30%、更优选70%至40%的透射率的丝网印刷层。不透明丝网印刷层理解为在可见波长范围内具有40%和0%之间、优选30%和0%之间、更优选10%和0%之间的透射率的丝网印刷层。

丝网印刷层可包括多个局部层,这些局部层叠加和/或并排设置。每个局部层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可以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或不透明的,因此丝网印刷层可包括多个局部区域,它们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可分别具有不同的透射率。

此外,可以丝网印刷施加透明保护漆,其具有选自未交联的丙烯酸酯、聚氨酯、可UV交联的丙烯酸酯、可化学交联的丙烯酸酯(通过异氰酸酯、三聚氰胺、碳二亚胺等)的一种或多种组分,可选地尤其是可附加地设有无机助剂(例如SiOx等)和/或脱模剂。这种保护漆可全表面地或仅在局部区域中施加在塑料部件的表面和/或塑料部件上存在的层上。

此外,在进行加工工艺之后还可将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层施加到塑料材料和/或膜上以形成塑料部件。为此,优选使用一种或多种上述加工工艺、如丝网印刷、数字印刷、层压、胶合、深拉、注塑或挤出。

所述膜优选为层压膜或转印膜。

转印膜在此这样的膜形成,在其中载体层可从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剥离并且尤其是还具有一个或多个剥离层。使用这种膜的优点在于,在此特别简单地通过引入异变部实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剥离,尤其是因为层结构中设置了一个或多个剥离层。

载体层优选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制成。

载体层的层厚优选介于10μm和200μm之间,更优选介于25μm和75μm之间。

膜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优选分别由涂有一种或多种染料和/或颜料的漆层制成。此外,膜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分别优选由以下层中的一层或多层形成:

装饰层可由一个金属层和/或多个、尤其是不同的金属层、尤其是不同颜色的金属层形成。金属层的不同颜色可通过上光(lasierend)涂层对金属的着色和/或由金属的固有颜色引起。

装饰层可由反射层形成,尤其是由一个或多个HRI(HRI=高折射率)或LRI(LRI=低折射率)层形成。作为HRI层优选使用ZnS或SiOx层。

装饰层可由具有光学活性表面浮雕的浮雕层形成。

该浮雕层优选由热塑性或紫外线固化漆制成,其中通过冲压模具成型光学活性表面浮雕。

光学活性表面浮雕优选是衍射结构、尤其是全息图、哑光结构、尤其是各向同性或各向异性哑光结构、折射结构、优选微透镜结构、零级衍射光栅。

装饰层可由通过干涉产生色移效果的薄膜元件和/或通过等离子体共振在透射光中产生颜色效果的层形成、如半透明金属层,在其中形成周期低于可见光波长的浮雕结构或者其根据周期低于可见光波长的格栅结构化。

上述装饰层可在膜中以任意组合相互组合。装饰层在此可全表面地,但也可局部地或以图案方式存在于膜中。

装饰层优选具有介于0.01μm和20μm之间的层厚。

塑料部件可用于各种应用:因此有利的是,塑料部件尤其是作为外部车身部件或作为外部附件或作为机动车内饰的一部分用于汽车领域、尤其是作为电子或电器设备的底座部件用于消费电子领域或家用电器领域、例如作为家具部件用于家具行业、例如作为包装膜用于包装领域。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借助多种实施例示例性阐述本发明。附图如下:

图1示出一种膜的剖面图;

图2示出一种膜的剖面图;

图3示意性示出加工工艺;

图4a至4c分别示出塑料部件的剖面图;

图5和图6示出用于说明塑料部件的制造的示意图;

图7a示出用于说明塑料部件的制造的示意图;

图7b示出根据图7a的塑料部件的剖面图;

图8a示出用于说明塑料部件的制造的示意图;

图8b示出根据图8a的塑料部件的剖面图;

图9a示出用于说明塑料部件的制造的示意图;

图9b示出根据图9a的塑料部件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2示例性方式示出膜的结构。所述膜优选由转印膜或层压膜形成。此外,所述膜如上所述也可构造成单层的。

根据图1的膜是转印膜。根据图1的膜10包括一个载体层11、一个剥离层13、一个或多个保护层14、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和一个或多个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该膜具有前主表面111和后主表面112。

主表面理解为主体的外限界面,该主体不仅仅具有下级的面延伸。

载体层11优选由塑料制成,该塑料与施加的塑料材料良好连接。载体层11在此可在一侧或两侧被涂漆、气相喷镀和/或涂底漆,以便尤其是提高与施加在其上的塑料材料的层间粘合。

载体层11优选由PET制成。这优选是为后续加工工艺“优化”的PET载体材料。为了更好的深拉性,可使用柔性、可深拉的PET载体材料。为了更好的抗紫外线能力,可使用紫外线稳定的PET载体材料。

此外,载体层11也可由其它材料、尤其是ABS或ABS-PC或PC或PMMA或聚氨酯或TPU或TPE制成。此外,载体层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局部层,这些局部层优选由上述材料中的一种制成。根据加工工艺,从弹性或刚性、溶解、剥离和/或熔化的材料中选择载体层11是有利的。

载体层11的层厚优选介于10μm和500μm之间,更优选介于25μm和150μm之间。

剥离层13优选由蜡制成,可选地含溶剂或是水性的(如PE、纤维素)。如果剥离层13由可交联的OH-官能化的丙烯酸酯、尤其是异氰酸酯、三聚氰胺、碳二亚胺制成,也是有利的。剥离层在此还可由这些材料的组合制成。剥离层13的层厚优选介于0.1μm和5μm之间、更优选介于0.5μm和3μm之间。

如果膜10的与载体层11邻接的层相应形成得使这些层之间的层间粘合如此之低,以至于可在不破坏这些层的情况下使这些层从载体层11剥离,则也可省去剥离层13。此外,在膜10中也可不仅设置一层剥离层13,而是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剥离层13。

保护层14优选由保护漆层形成。该保护漆优选由未交联的丙烯酸酯、聚氨酯和/或可UV交联或可化学交联的丙烯酸酯、尤其是异氰酸酯、三聚氰胺、碳二亚胺制成。无机助剂、尤其是SiOx和“脱模剂”也可添加到保护漆层中。

此外,保护层14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保护漆层,这些保护漆层的每一层优选提供针对特殊环境影响的保护。

保护层14的层厚优选介于1μm和10μm之间、更优选介于2μm和6μm之间。

也可省去保护层14。这是因为在塑料部件的制造过程中后续将塑料材料施加到膜10上,该塑料材料可接替保护层14对接下来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保护功能。

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优选由一个或多个漆层形成。

这些漆层优选包括一个或多个通过染料或颜料着色的层。这些层尤其是具有未交联的丙烯酸酯、聚氨酯、可交联的可OH-官能化的丙烯酸酯、尤其是异氰酸酯、三聚氰胺、碳二亚胺作为粘合剂、染料和/或颜料、尤其是有机或无机颜料和/或添加剂如分散添加剂。

作为颜料在此可使用光学可变颜料、尤其是液晶颜料、干涉层颜料或衍射颜料。除了使用染料和/或颜料之外,也可使用具有发光和/或磷光特性的染料和/或颜料。

此外,装饰层12也可包括上述层中的一个或多个层,即尤其是也包括真正的金属层、如铬、锡、铝、铜、铟、银或黄金的气相沉积层。

各个装饰层12可在装饰设计的意义上和/或在光学和/或电气功能的意义上被平面地和局部地施加。

装饰层12的层厚优选介于0.1μm和20μm之间、更优选介于0.5μm和10μm之间。

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优选包括至少一个漆层,并且根据应用领域、尤其是“汽车”、“消费电子”、“包装”及其技术要求、尤其是光稳定性,相应的漆结构可能会有所不同。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在此优选由热胶层制成,其尤其是包含聚氯乙烯(PVC)、低熔点丙烯酸酯、聚氨酯。

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的层厚优选介于0.5μm和10μm之间、优选介于1μm和4μm之间。

也可省去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

图2示出层压膜10的层结构。该层压膜包括一个载体层11、一个增附剂层16、一个或多个保护层14、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和一个或多个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

图2所示的层压膜的结构基本上与图1所示的转印膜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代替剥离层13设置增附剂层16。

载体层11、保护层14、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和粘合剂和/或粘合层15在此类似于根据图1的载体层12、保护层14、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以及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15构造,因此在这方面参考前面的说明。

增附剂层16改进所述一个或多个层装饰层12与载体层11之间的层间粘合。增附剂层16优选由可高度交联的丙烯酸酯体系、尤其是三聚氰胺或异氰酸酯制成。

增附剂层16的层厚优选在0.5μm和10μm之间、更优选在1μm和4μm之间。

图3现在说明用于借助挤出装置50制造装饰性的塑料部件的方法的基本过程:

首先,提供膜10、优选根据图1和/或图2的膜10,其具有一个载体层、尤其是载体层11和一个或多个装饰层、尤其是装饰层12。除了这些层之外,膜10还可具有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层,如上面参考图1和2所解释的。但膜也可仅由载体层11和一个装饰层12或者载体层11和多个装饰层12组成,或者膜仅作为单层膜存在,例如作为单层不透明或半透明塑料材料或作为例如由铝或铜制成的单层金属膜。

如图3所示,膜10被供应给加工工艺。在根据图3实施例中,该加工工艺是挤出工艺。为此,将塑料颗粒21从存储容器51供应给挤出机52。

在挤出机52中熔化塑料颗粒21并在10巴至300巴或700巴之间的压力下以及60℃至300℃之间的温度下挤出熔化的塑料材料20。

塑料材料20是可挤出的塑料材料,尤其是包含PC、ABS、PMMA、PP和/或PS。

塑料材料20在此优选是透明的或半透明的。但塑料材料20也可具有不透明的光学特性,即尤其是塑料材料在可见光波长范围内的透明度低于80%、更优选低于90%、更优选低于99%。如果塑料材料20着色和/或塑料材料20具有散射特性,则也是有利的。

膜10现在优选在被供给到加工工艺之前已设有预定断裂点并且如图3所示被供给到挤出工艺。如图3所示,熔化的塑料材料20被施加到膜10上,然后将具有施加的、仍为液态的塑料材料20的膜10引入两个挤出辊53之间的辊间隙中。然后通过挤出辊53将熔化的塑料材料20压在膜10上。如上所述,通过在此出现的高温和高压,异变部区域中的膜10的外观与没有异变部的区域相比优选可视觉识别地改变。

挤出辊53之间的辊距优选介于0.5mm和5mm之间、更优选在50μm和200μm之间。如上所述,熔化的塑料材料在被压到膜10上时的温度优选在60℃和300℃之间、更优选在210和240℃之间。

在此,根据所选择的塑料材料20和膜10相应地这样设置这些过程参数,使得如上所述优选在膜中引起上述可视觉识别的变化,尤其是这样设置,使得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10的局部翘曲和/或变形、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10或膜1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撕裂、和/或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10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剥离和/或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膜10或膜10的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局部切开和/或塑性变形的增大可视觉识别并且尤其是通过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可视觉识别所述异变部。

此外,挤出辊53也可具有一个或多个表面浮雕、如哑光和/或亮光和/或压花和/或刷光(gebürstetes)的表面浮雕并且通过一个或两个挤出辊53的相应轮廓还可在加工工艺期间将相应地轮廓压入塑料部件的表面中。挤出辊可在其与塑料材料接触的表面上具有一致的表面浮雕或者作为替代方案彼此相邻的不同表面区域分别具有不同的表面浮雕或基本上平滑的区域。因此,可在塑料部件上形成局部不同的表面、如哑光/亮光效果或仅限于局部的视觉和/或触觉可感知的表面浮雕或没有浮雕的平滑区域。

优选在进行加工工艺之后还进行至少一个后续加工工艺,以增强、改变或优化塑料部件的光学效果,保护待引入的材料并满足特殊行业的要求。

在挤出工艺期间和/或之前,通过不同类型的预加工将异变部引入膜10中、尤其是载体层11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中。这优选在膜10与塑料材料20在挤出工艺中结合在一起之前进行。

现在参考图4a至4c举例说明引入异变部的不同可能性。

一种引入异变部的基本可能性在于在膜10的一层或多层中引入预定断裂点。在此,通过局部机械损伤或弱化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载体层11和/或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来引入预定断裂点。对此的一种可能性例如在于,通过切割工具或冲压工具在相应预定断裂点的区域中局部或完全切开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尤其是在使用冲压工具时,预定断裂点可具有点状横向形状,和/或尤其是在使用切割工具时,预定断裂点可具有线性横向延伸。

图4a示出塑料部件1的一种实施例,在其制造过程中这种异变部61被引入膜10中:

根据图4a的塑料部件1包括具有载体层1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膜10,在图4a中仅示例性示出其中一个装饰层12。塑料部件1还具有塑料材料20。

在加工工艺中在构造为预定断裂点的异变部61区域中存在孔,这些孔通过在引入预定断裂点时已经进行的膜10的切开和/或通过预定断裂点在该区域中因那里进行的对膜10的“弱化”而撕开以及在加工工艺中作用于其的高压/温度产生。通过这些“孔”在加工工艺中塑料材料20可到达塑料部件1的与施加塑料材料20的一侧相对置的一侧。

塑料材料20因此可在这些位置上在塑料部件1的相对置表面上扩散,由此在异变部61的边缘区域中——也如图4a所示——膜10、尤其是装饰层12相应地翘曲和/或散边(ausgefranst)并且因此相应地在异变部61区域中引起装饰层12的面区域的位置和/或定向的局部改变。

代替通过切割工具或冲压工具引入异变部61,如上所述,例如也可通过刮擦工具、如钢丝刷或通过辐射和/或化学预加工“弱化”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

在此这样选择这些加工步骤的强度,使得装饰层12在加工位置处剥离和/或产生预定断裂点,这些预定断裂点随后在加工工艺期间导致该区域中的膜10的层封装的相应撕开和/或断开并因此实现由此引起的异变部的视觉可识别性。

在此有利的是,膜10具有较大的穿透部(Durchgriff)(规则的和/或不规则的),由此塑料材料20可穿透膜10之间并且不会形成没有粘合连接的区域。

此外,为了引入异变部有利的是,在膜10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弯曲点。下面参考图4b和4c对此进行说明:

为了引入异变部62,在此将膜10这样弯曲一次或多次,使得在膜中引入一个或多个弯曲点,在这些弯曲点区域中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通过弯曲塑性变形和/或折断和/或通过弯曲引起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从膜的至少一个相邻层局部剥离。

在图4b中现在示出一种实施例,其中异变部62以弯曲点的形式被引入膜10中,在弯曲点的区域中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通过弯曲塑性变形:图4b示出具有塑料材料20和膜10的塑料部件10,所述膜包括载体层11和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为简单起见图4b中仅示出其中一个装饰层12。如图4所示,在异变部62区域中,膜10的载体层11和装饰层12通过弯曲塑性变形,使得在弯曲点区域中,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位置和/或定向发生局部改变,并且尤其是如图4b所示,相应地装饰层12的局部表面区域相对于塑料部件1的与膜10相对置的主表面发生倾斜。

在此尤其是可通过将膜10压皱、通过折弯膜10、通过折叠膜10和/或扭转膜10来引入弯曲点。弯曲点在此优选具有线性形状并且相应地可通过选择弯曲工具来确定其横向延伸和待引入的弯曲半径。此外,也可通过有针对性地供应膜10来在膜10中相应地引入弯曲点,例如通过反复改变幅材张力(Bahnzug)或通过相应的供应引起膜扭转。

如图4b所示,通过塑性材料20“保持”并因此“稳定”由异变部62引起的塑性变形。

此外,也可在弯曲点区域中类似于根据图4a的实施例在加工工艺中通过相应地折断和/或弱化膜10的一个或多个层引起膜10的层封装的相应“撕开”并由此也可能在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中引起部分预定断裂点,这些预定断裂点引起与根据图4b的预定断裂点类似的光学效果。

此外,如在根据图4c的实施例中所示,也可在加工工艺中在弯曲点区域中引起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局部剥离:根据图4c的实施例示出具有塑料材料20和膜10的塑料部件1,所述膜包括载体层11以及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出于简化原因,图4c示出其中一个装饰层12:

如该图所示,在异变部62区域中通过相应减弱载体层11和装饰层12之间的层间粘合而在这些区域中通过弯曲负荷,通过加工工艺中的压力负荷引起装饰层12的局部剥离。因此,在异变部62区域中设有装饰层12的局部区域,其基于剥离而相对于没有受到相应弯曲负荷的装饰层12区域具有空间位置/定向的显著变化。因此,例如在异变部62区域中,装饰层12的面法线相对于塑料部件1的与膜相对置的主表面相应地倾斜,从而在该区域中相应地产生塑料部件反射特性方面的光学变化。

因此,通过引入弯曲点可实现根据图4b的效果、根据图4c的效果和/或根据图4a的效果并且由此可在异变部区域中引起相应的可视觉识别的变化并且尤其是塑料部件中的深度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

为了产生弯曲点,膜在被引入塑料材料之前可围绕一个轴线、尤其是纵向轴线机械扭转一次或多次。这可在不同的角度下进行,这可在接下来的材料轧制过程中实现由此引入的异变部的不同外观。扭转的速度以及挤出物的通过速度对由此引起的异变部的视觉外观有影响。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在扭转180°和相应的装饰层结构下,装饰层12的颜色会根据扭转而改变,从而呈现视觉外观的相应变化。

在此有利的是,使用从正面和/或背面观察时产生不同视觉外观的膜10。例如有色金属化膜可用作膜10,其仅在正面上通过金属层上的另一上光装饰层着色,从而当在反射光下从正面观察时膜例如给人金色印象并且在反射光下从背面观察时则给人银色金属的印象。

膜10在此可平面地并且以均匀的张力或侧向变化的张力/拉力被引入。通过侧向变化的张力/拉力在此可通过与来自挤出机52的塑料材料的热条件和/或流速以及挤出辊53的辊压力和辊间距的相应配合随机和/或规则地引入异变部。膜10的张力和/或拉力可手动和/或通过相应的机械膜供应装置来改变。尤其是可通过手动干预任意改变膜10的张力和/或拉力。替代地或附加地,也可通过有针对性地控制膜供应装置来改变膜的供应速度和/或供应角度。例如可借助相应的程序控制相应的伺服电机或其它致动器和膜供应装置的执行机构。这种效果可通过膜10的各层的局部熔化和/或通过塑料材料20对膜10的各层的局部泡胀和/或压离进一步加强。还可尤其是例如在塑料部件1的中间、其边缘区域中或也可全表面地改变膜在塑料材料20中的位置。

在所有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将膜10引入塑料材料20时,膜可以各种方式被供应:张紧地/基本上抹平地、压缩地/强烈变形地、未张紧/紧绷地、扭转地等。这可根据希望的效果均匀地或不均匀地进行。例如膜在开始时松弛和皱缩地并在接下来的阶段张紧地被输入,这可相应地反复重复进行。

此外,也可这样将所述膜与塑料材料20结合在一起,使得膜10位于塑料材料20的正面和/或背面和/或单次或多重地彼此并排。为此,在加工工艺中不仅可将一个膜10,而且也可将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膜10与塑料材料20结合在一起。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这些膜10具有不同的视觉外观。

此外,膜10也可多重叠加地被供应到加工工艺并且因此例如在加工工艺中塑料材料20与两个或更多个膜10接触。例如在正面和背面分别设置一个膜10并且因此形成由塑料材料20和两个或更多个优选被塑料材料20包裹的膜10组成的复合体。

通过该方法尤其是实现下述光学效果:

原则上通过附加引入的材料、即一个或多个膜10以及通过引入异变部61、62在成品挤出物中产生特殊的光学效果、尤其是深度效果。

所述深度效果在此可通过异变部61、62的不同引入方式以及加工工艺中膜10的不同引入方式而变化。如果膜10在塑料部件中(更确切地说)位于下侧,则由此产生比膜10在塑料部件中(更确切地说)位于正面时强得多的深度效果。

优选在此希望呈“褶裥”或具有明显高度和深度的浮雕图像形式的深度效果。

通过相应地引入弯曲点,可实现一连串波纹形式的进一步的效果,这些波纹依次出现,可设计成小的/大的以及凸的/凹的并且其大小也可相应有针对性地在表面上分布地改变。

深度效果和/或3D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的表现通过异变部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的局部区域的大小和位置变化引起,该表现可通过相应设置弯曲、扭转的强度以及引入异变部的强度和大小被局部加强或减弱。

通过在异变部区域中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在塑料材料20体积中的位置局部改变而引起进一步的深度影响。这在视觉上看起来好像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区域地在塑料材料中“漂浮”于不同高度上。

此外,深度效果也通过塑料部件内的真实阴影投射引起。如果选择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材料20并将膜施加到塑料材料的正面上,该膜会在塑料部件的位于塑料材料20背面的层上投下阴影。如果在进一步的加工步骤中例如通过丝网印刷在背景中、即在背面施加一个漆层,则该漆层可使阴影投射很好地显示出它的效果,这进一步强调了深度效果。

塑料材料20的上光程度(Lasierungsgrad)也影响光学深度效果。如果膜10完全位于塑料材料20的表面上,则可清楚地看到它。但如果它位于更深的区域,则它在此——取决于塑料材料的上光程度——看起来是漫反射的,从而产生相应的深度效果。

原则上深度效果和阴影形成随着塑料部件1中的塑料材料20的层厚度增加而增加。

优选进行共挤。如果膜10位于塑料材料20的表面上,则不能保护膜不受外界影响。共挤使膜10、尤其是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被完全包裹并且在此尤其是具有以下优点:

因此,一方面实现对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的完全保护。此外,挤出物的整个表面具有相同的材料特性。后续加工步骤、如丝网印刷、数字印刷、热烫压印刷、冷烫压印刷、热转移印刷、热成型和背面注射也变得更加容易。尤其是实现了一致的漆连接(Lackanbindung)和光滑的、均匀的表面,该表面例如确保丝网印刷机中的良好吸力。

共挤在此可直接在加工工艺中进行。根据要求,也可想到不同的材料组合。这例如在图5中示出:

图5示出一种实施例,在其中包括载体层11和至少一个装饰层12的膜10在加工工艺中在两侧与塑料材料20接触。这优选通过这样改变根据图3的挤出工艺来实现,使得在膜10进入挤出辊53的辊间隙之前塑料材料20不仅在一侧与熔化的塑料材料20接触,而是在膜10的两侧施加塑料材料20。

此外,这种共挤也可不直接在加工工艺中,而是在后续加工步骤中进行。

除了使用相同的塑料材料之外,在此也可将不同的塑料材料施加到膜10的两侧。例如可在一侧施加由ABS制成的塑料材料20并且在另一侧施加由PC制成的塑料材料20。

与共挤并行和/或在共挤之后,可进行其它后续加工步骤。在此特别有利的是,例如通过丝网印刷或数字印刷进行事后的印刷,以便如上所述加强深度效果以及产生其它颜色效果和/或透明度效果和/或背光效果和/或触觉效果和表面质感、尤其是哑光、亮光的。拉深、背面注塑、流动涂布、涂漆、激光打标、修整、抛光、清洁、质量控制是单独或组合的其它可能的后续加工步骤。

下面说明用于实现方法的多种示例:

示例1:

膜10具有作为上装饰层12的弹性的、尤其是黄色的涂层以及作为位于下方的第二装饰层12的铝层。因此,当在反射光下从正面观察时,膜10给人金色金属色印象,而在从背面观察时给人银色金属色印象。

例如借助切割工具切割该膜10以引入预定断裂点并且例如通过折叠和/或揉皱和/或压皱这样加工该膜10,使得大量的弯曲点被引入膜。该加工在该示例中尤其是手动进行。在以这种方式将大量异变部引入膜10之后,将其供应到根据图3的挤出工艺,并且作为塑料材料20使用液态透明PC。

因此,基于图4a至4c中说明的效果呈现大量新的设计效果和强烈的深度效果,尽管塑料部件1在塑料部件1的与膜10相对置的主表面上具有光滑的表面。

示例2:

作为膜10使用包括作为载体层11的可深拉PET膜、作为第一装饰层12的上光涂层和作为其下方的第二装饰层12的铬层的膜。

将该膜引入根据图3的加工工艺中并在引入和挤出工艺期间多次扭转该膜,以便在膜10中引入异变部。这优选以3秒的节拍在从0°到180°的旋转角度范围内从左到右交替进行。经过大约12秒的时间,膜10被翻转一次360°(即旋转两次180°),然后反复重复这一过程。在此,当膜10被输入挤出辊53的辊间隙时,它的张力随机或伪随机地变化。在此,辊距为0.5毫米,塑料材料20的流速为每分钟4.8米。

作为塑料材料20在此使用半透明的ABS,如上面已经参照图3所解释的,该材料在熔融的并且因此是液态的状态下与膜10接触。

在随后的步骤中,借助另一台小型挤出机对如此制造的、来自主挤出机的塑料部件进行共挤。透明的PC位于该小型挤出机中,它以0.5毫米的厚度被施加到塑料部件上。由此产生包括多个层的、材料厚度为1毫米的塑料板。透明的PC在此形成挤出物的最上层,同时膜10通过共挤完全被包裹并被保护免受外部影响。然后如此制造的塑料部件被制作为板状商品并在丝网印刷中在正面、即由透明的PC塑料材料形成的前主表面上全表面地被印上含溶剂的混合漆、尤其是亮光的清漆并且因此受到保护。该漆层的厚度优选介于1μm和20μm之间的范围内,例如为10μm。

随后再次在丝网印刷中以图案的形式在该漆层上印上含溶剂的混合漆、尤其是哑光触感漆。这一漆层的层厚优选在5和50μm之间、更优选在20μm和25μm之间。通过全表面亮光的保护性清漆和以图案形式存在的哑光触感漆产生可视觉识别的哑光/亮光效果和触觉可感知的粗糙/光滑效果。

在图6中示出执行此加工工艺后制造的塑料部件:

该塑料部件包括具有载体层11和两个装饰层12的塑料膜10、在根据图3的加工工艺中施加在其上的由半透明的ABS制成的塑料材料20、共挤在其上的由透明的PC塑料材料制成的基底30、印刷在基底上的透明漆层32和印刷在该漆层上的漆层33。上装饰层12由以装饰形式结构化的颜色漆层形成并且下装饰层12由铬层形成。

塑料材料20层具有例如500μm的层厚,基底30具有例如500μm的层厚,漆层32具有例如20μm的层厚并且由哑光触感漆制成的漆层33具有例如20μm和25μm之间的层厚。

膜10及其载体层11以及装饰层12具有上面已经提到的范围中的层厚并且因此构造得比由塑料材料20制成的层薄得多。由于引入了异变部,装饰层12——如图4a至4c所示——相应地以区域不同的空间位置和定向设置在由塑料材料20制成的层的体积内,从而由此产生上述光学效果、尤其是深度效果、透明度效果和颜色效果。

例如在某些区域中可在下装饰层12上看到上装饰层12的装饰,而在其它区域中只能看到下装饰层12的光学效果。根据引入时的角度和张力,例如重叠地/平滑地、张紧地/压缩地,上装饰层12的装饰和下装饰层12的铬表面也可在视觉上相互影响,例如彼此清晰分离地并排设置或在相互重叠的局部区域中设置。通过膜10在塑料部件整体结构中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增强了光学深度效果。这附加地通过塑料部件正面上的丝网印刷、尤其是以装饰的形式印刷的漆层33加强。

因此,装饰层12和丝网印刷的漆层33装饰作为具有较低透明度的层在基材上投下阴影。根据引入时膜10的张力,膜10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尺寸被折叠,并且从大的、单次折叠到多次集中的小折叠,从而基于由此引入的异变部产生相应变化的光学可变效果。

示例3:

如参考图7a所示,首先由优选透明的聚碳酸酯制成的板31在正面上优选在丝网印刷中以图案的方式印上颜色漆层32。板31优选具有750μm的层厚。漆层32优选以1μm至20μm、优选5μm至15μm、例如10μm的层厚被印上。漆优选是单组分丙烯酸酯体系。

随后在其上全表面地印上漆层33,该漆层优选是全表面的、哑光且透明的保护漆层。作为漆优选使用溶剂基混合漆。漆优选以1μm至20μm、优选5μm至15μm、例如10μm的层厚被印上。

随后通过深拉模具将如此制造的基底30在大约100摄氏度的模具温度和大约140摄氏度的成型温度下成型。可选地,进行如铣削和紫外线照射、修整、清洁等过程。

在随后的步骤中,如上所述,例如通过相应的压皱、折叠、切割、冲压等将异变部引入具有载体层1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如由铬层形成的装饰层12的膜10中。

随后,在如此预处理的膜10的边缘上局部地设置粘合剂层40,例如层厚为50μm的聚酰亚胺贴纸并因此将其固定在热成型基底30的背面。此外,也可在膜10被固定到基底30之后才将异变部引入膜10中和/或在固定之前和之后将异变部引入膜10中。特别有利的是,例如在将膜10固定到基底30上之后才通过切割工具引入预定断裂点。

在该预处理之后,将具有膜10的基板30放入注射模具中并且在65摄氏度的模具温度下用塑料材料20、如透明聚碳酸酯进行背面注塑。

在注塑工艺中,熔化的塑料材料20被施加到膜10上并且通过注塑工艺中的温度和压力相应在外观方面改变预定断裂点区域中的膜10,如上面参考图4a至图4c已经说明的。

因此,在注射成型过程中膜10被封闭在基底30和背面注塑的、由塑料材料20形成的基底之间并且在注塑成型过程中如上所述在其空间位置和定向中局部地不同地定位在塑料材料的体积中。

在图7b中示例性示出这种效果:图7b示出进行注塑工艺之后的塑料部件:塑料部件在上侧包括具有板31和漆层32和33的基底30。接着是由塑料材料20和膜10形成的复合物。在此,如图7b所示,在异变部区域内膜10的载体层1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在塑料材料20体积中的空间位置和定向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上面已经解释过的光学效果、尤其是光学深度效果。

由此制造的塑料部件具有很强的光学深度效果和阴影效果。这是因为膜10分布在由塑料材料20制成的基底的深度中并且因此位于基底上部区域中的膜10区域在位于基底下部区域中的膜10区域上投下阴影。

基于膜10的透光层,如载体层11和由上光涂层制成的上装饰层12,可在没有被施加覆盖的、不透明丝网印刷漆的区域中对塑料部件进行背光照明。当背光照明时,通过装饰层12和/或膜10的分布在塑料材料20体积深度中的局部区域产生有趣的光效果。这些光效果可具有光学上不同的新颖外观。尤其是通过膜局部在塑料材料中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光折射和反射。通过由或多或少常常叠加的膜局部引起的不同透明度会产生另一种特殊的光效果,这导致相应区域中不同强度的透明度。最终,这些光效果可单独出现,也可组合出现。

示例4:

根据示例2制造的具有印刷基底30和在塑料材料20中“流动”的膜10的塑料部件作为基础材料在进一步的加工步骤中被个性化和/或个人化。由此例如制作名片或其它个人物品。对于名片来说,例如按信用卡的规格从由基础材料冲压和/或激光切割相应的卡片。然后通过热烫压印刷和/或数字印刷和/或激光打标和/或冲压等进行个人化。

示例5:

作为膜10使用包括作为载体层11的可深拉的PET膜、作为第一装饰层12的上光涂层和作为位于其下方的第二装饰层12的铝层的膜。该膜因此具有橙色金属或金色外观。

膜10被手动供应给根据图3的挤出工艺,作为塑料材料20使用液态、透明的PC,其如上文参考图3所解释的在熔化并且因此液态的状态中与膜10接触。当膜被引入两个挤出辊35之间的辊间隙中时,膜的张力随机地或伪随机地或非随机地变化。塑料材料20例如具有750μm的层厚。辊距在此为0.5mm,塑料材料20的流速为每分钟4.8米。

如此生产的塑料部件在冷却步骤之后被制作为板状商品31并且在丝网印刷中以图案的方式在背面、即在塑料材料的由透明PC塑料材料和金属橙色膜制成的后主表面上印上颜色漆32、尤其是含溶剂的黑色漆,优选印刷两次。该漆优选以1μm至20μm的层厚、优选以5μm至15μm的层厚、例如以10μm的层厚被印刷。

然后在丝网印刷中以图案的方式在正面、即塑料材料的由透明PC塑料材料和金属橙色膜制成的前主表面上印上颜色漆、尤其是是含溶剂的白色漆33。该漆优选以1μm至20μm的层厚、优选以5μm至15μm的层厚、例如以10μm的层厚被印刷。

随后通过深拉模具将如此制造的塑料部件在大约80℃至120℃、优选100℃的模具温度和大约100℃至180℃、优选140℃的成型温度下成型。随后,对成型的塑料部件进行修整、尤其是铣削和清洁。

在接下来的步骤中,提供另一膜10,其尤其是包括载体层11和设置在其上的装饰层12。如上所述,随后在所述另一膜中——例如与上面已经提到的橙色金属膜类似——引入异变部,例如通过相应的压皱、折叠、切割、冲压等。也可引入没有异变部的所述另一膜。

随后,在如此预处理的所述另一膜的边缘上设置粘合剂层、如层厚约为50μm的聚酰亚胺贴纸并且因此将其固定在热成型塑料部件的背面上。此外,也可在将膜固定到塑料部件上之后才将异变部引入膜中和/或在将膜固定到塑料部件之前和之后将异变部引入膜中。有利的是,例如在将膜固定到塑料部件上之后才通过切割工具引入预定断裂点。

在该预处理之后,将具有所述另一膜的塑料部件放入注塑模具中并在约40℃至90℃、优选65℃的模具温度下用塑料材料、如透明的聚碳酸酯进行背面注塑。在下一步骤中,用聚氨酯浸没具有所述另一膜的塑料部件的正面。

在注塑工艺中,熔化的塑料材料被施加到所述另一膜和塑料部件上并且通过注塑工艺中出现的温度和压力相应改变预定断裂点区域中的膜的外观,如上面参考图4a至图4c已经说明的。

因此,在注塑工艺中所述另一膜被封闭在塑料部件和注入的塑料材料之间并且在注塑工艺中如上所述在其空间位置和定向中局部地不同地定位在塑料材料的体积中。

在图8b示例性示出这种效果:图8b示出进行注塑工艺之后的塑料部件:塑料部件在上侧包括具有板31和漆层32和33的基底30。接着是由塑料材料20和膜10形成的复合物。在此如图8b所示,在异变部区域内膜10的载体层11和所述一个或多个装饰层12在塑料材料20体积中的空间位置和定向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上面已经解释过的光学效果、尤其是光学深度效果。

由此制造的塑料部件具有很强的光学深度效果和阴影效果。这是因为膜10分布在由塑料材料20制成的基底的深度中并且因此位于基底上部区域中的膜10区域在位于基底下部区域中的膜10区域上投下阴影。

基于膜10的透光层,如载体层11和由上光涂层制成的上装饰层12,可在没有被施加覆盖的、不透明丝网印刷漆的区域中对塑料部件进行背光照明。当背光照明时,通过装饰层12和/或膜10的分布在塑料材料20体积深度中的局部区域产生有趣的光效果。这些光效果可具有光学上不同的新颖外观。尤其是通过膜局部在塑料材料中的不同位置产生不同的光折射和反射。通过由或多或少常常叠加的膜局部引起的不同透明度会产生另一种特殊的光效果,这导致相应区域中不同强度的透明度。最终,这些光效果可单独出现,也可组合出现。

示例6

位于膜10的载体层11上的装饰层12局部借助注射不稳定的增附剂16(如热熔胶)设置在载体层11上,该增附剂按希望的设计、以图案的方式或平面地施加在膜上、尤其是装饰层的朝向载体层11的一侧上。也就是说,该增附剂层设置在载体层11和装饰层12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注射不稳定”是指该增附剂16尤其是在注塑工艺中出现的压力和温度下在热和机械方面不稳定并且尤其是在液化的注塑材料的冲击下也被液化和冲走。在相同的注塑工艺中,尤其是注射不稳定的增附剂的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明显低于没有这种注射不稳定的增附剂16的装饰层12区域。

膜可在背面,即以载体材料侧贴在另一载体材料11上、如聚碳酸酯、PMMA或ABS。

在注塑工艺中,注射不稳定的增附剂16所在的位置(通过热作用和/或注塑压力)与载体材料20和装饰层12的复合物分离并且因此可流入注入的塑料材料11中。相反,装饰层12的其余注射稳定的区域15在载体材料20上保持原位。由此产生具有先前确定的剥离装饰(注射不稳定的增附剂16所在的位置)的装饰,同时通过漂浮在后面的、剥离的装饰颗粒具有吸引人的深度和光效果,如图9b所示。

附图标记列表

1 塑料部件

10 膜

11 载体层

12 装饰层

13 剥离层

14 保护层

15 粘合剂和/或增附剂层

16 增附剂层

20 塑料材料

21 塑料颗粒

30 基底

31 板

32 漆层

33 漆层

40 粘合剂层

50 挤出装置

51 存储容器

52 挤出机

53 挤出辊

61 异变部

62 异变部

111 主表面

112 主表面。

2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使用在用于在竖直和水平平坦表面上移动悬挂的移动平台的系统中的麦克纳姆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