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368955 发布日期:2021-12-10 浏览:23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Heparin coating drainage tube for reduc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 是由 赵雪莹 范忠鹏 吴亮亮 刘静 蔡湫亭 马毓飞 于 2021-08-26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属于眼科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引流管包括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以及在基底表面共价接枝的肝素涂层,其适用于微创植入,不仅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顺应性,并且其表面的肝素涂层能够有效的防止组织液或血液在其表面形成瘢痕或血栓,进一步降低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ophthalmic medical biomaterials, and provides a heparin coating drainage tube for reducing intraocular pressure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眼科医用生物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为视乳头损伤、视力下降以及相关视野缺损,发病的主要因素为病理性眼内压升高和视神经供血不足,但诱发青光眼的因素比较复杂。目前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就是降低眼内压,早期青光眼的降眼压治疗主要采取药物的方式进行,但患者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性,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中晚期,采用药物治疗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需要手术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方式仍以滤过性手术(glaucoma filtration surgery,GFS)为主要术式,建立房水引流通道,达到降低眼压的效果。在滤过性手术中,小梁切除术目前阶段在我国仍是控制青光眼进程的主要诊治手段,然而其术后长期存在各种并发症如早期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包裹、脉络膜脱离或迟发脉络膜出血等,并且滤过泡的纤维化、瘢痕化会进一步导致手术的失败。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微创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治疗青光眼疾病中。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较,微创手术治疗伤口面积小、患者恢复期短、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明显减少。而出现在其中的青光眼引流管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这种引流管尺寸非常细小,通过输送器以微创方式输送到合适位置,将房水从前房导出从而达到降眼压的作用。中国专利CN 107811752 A公开了一种微型壳聚糖青光眼引流管,内径300~700μm,外径400~950μm,通过模板-凝固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尽管如此,其壳聚糖材质本身带正电荷,植入眼内并与组织或血液接触时容易导致过敏、炎症及凝血等反应;中国专利CN 110524769 A公开了一种微米级青光眼引流管,内径100~500μm,外径300~1000μm,以明胶或其衍生物为基质,通过其自制的凝胶管制备装置经固化、交联、干燥等步骤最终制得,生物相容性好,性能可控;然而有研究指出明胶可以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增加血小板活性因子PF4,P-选择素和TXB2的释放量,激发内源性凝血途径进而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因此以明胶为基质的青光眼引流管仍然无法避免接触眼内组织或血液时产生的凝血反应;中国专利CN111467581 A公开了一种丙烯酸酯类材质的青光眼引流管,内径35~75μm,外径300~400μm,通过提拉线在其溶胶-凝胶液中提拉浸涂,并经过交联、固化、去除杂质、干燥、脱模等步骤最终得到引流管,具有良好的柔韧度和顺应性,然而其制备过程中用到的自由基引发剂和交联剂等有毒小分子无法完全去除,长期应用于人体仍存在安全性风险,同时其仍然不可避免与体内组织或血液接触时导致炎症、凝血等。于此,这些专利中均没有给出方案如何解决或降低青光眼引流管在植入眼内与组织或血液接触时可能产生的过敏、炎症或凝血等不良反应或由此引发的其他并发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包括基底和肝素涂层,所述基底以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肝素涂层通过嫁接技术在基底表面共价接枝肝素形成。

进一步,所述引流管内径为20~150μm,外径为100~500μm,引流管长度为2~12mm。作为优选,引流管内径为50~80μm,外径为120~250μm,引流管长度为3~8mm。

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引流管基底:

S1.1:金属丝亲水性处理:将金属丝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浸入10%(w/w)水溶性高分子溶液中30分钟,随后进行干燥,得到亲水性金属丝;

S1.2:配制10%-20%-40%(w/w)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将生物高分子粉末溶于无菌注射水中,分别配制成10%(w/w)、20%(w/w)、40%(w/w)浓度的三个溶液,并于50℃~60℃下保温待用;

S1.3:配制交联固定液:将交联剂配制成1%(w/w)浓度的固定液,待用;

S1.4:将步骤S1.1的亲水性金属丝依次经过步骤S1.2中的10%-20%-40%(w/w)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随后经过步骤S1.3中的交联固定液进行交联固化,完成一个循环操作;重复循环操作1~100次,然后干燥并抽离金属丝,得到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

其中,步骤S1.1- S1.3的先后顺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顺序;

S2:在引流管基底表面制备肝素涂层:

S2.1:配制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

S2.2:配制醛基化肝素溶液;

S2.3:将步骤S1.4得到的引流管基底再次浸泡于交联固定液中充分交联活化1~12h,得到表面活化的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

S2.4:将步骤S2.3得到的表面活化的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浸泡于步骤S2.1制得的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中反应1~12h,得到表面接枝含有酰肼基团嫁接剂的引流管;

S2.5:将步骤S2.4获得的表面接枝含有酰肼基团嫁接剂的引流管浸泡于S2.2制得的醛基化肝素溶液中反应1~12h,得到表面接枝肝素的引流管;

其中,步骤S2.1和S2.2中配制两种溶液的的先后顺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顺序;

S3:清洗干燥

将步骤S2.5得到的表面接枝肝素的引流管清洗并干燥后,最终得到肝素涂层引流管。

具体的,所述制备步骤S1.1中金属丝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金属丝直径为20~150μm,优选40~100μm。

具体的,制备步骤S1.1中水溶性高分子溶液的水溶性高分子为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氧乙烯(PEO)、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醇(PVA)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水溶性高分子为聚氧乙烯(PEO)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进一步优选,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具体的,制备步骤S1.2中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的生物高分子为几丁糖或其衍生物、透明质酸钠或其衍生物、海藻酸钠或其衍生物、明胶、丝素蛋白、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制备步骤S1.2中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的生物高分子为几丁糖或其衍生物、明胶、海藻酸钠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制备步骤S1.2中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的生物高分子为明胶。

具体的,制备步骤S1.3中交联固定液的交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DMTMM)、巴豆醛、戊二醛、氯化钙中的一种。

作为优选,制备步骤S1.3中交联固定液的交联剂为戊二醛。

具体的,制备步骤S2.1中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的嫁接剂为二酰肼、多酰肼及酰肼基团改性的生物大分子、酰肼基团修饰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中的一种。

其中,二酰肼为己二酸二酰肼、草酸二酰肼、琥珀酸二酰肼、丙二酸二酰肼、乙基丙二酸二酰肼、癸二酸二酰肼、异酞酸二酰肼、顺丁烯二酸二酰肼、庚二酸二酰肼、二硫代二丙酰肼其中的一种。

酰肼基团改性的生物大分子为酰肼基团改性的几丁糖、酰肼基团改性的透明质酸钠、酰肼基团改性的海藻酸钠、酰肼基团改性的明胶、酰肼基团改性的丝素蛋白、酰肼基团改性的纤维素中的一种。

酰肼基团修饰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为酰肼基团改性的聚醚、酰肼基团改性的聚酯、酰肼基团改性的聚氨酯、酰肼基团改性的聚脲、酰肼基团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

具体的,制备步骤S2.1中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的浓度为0.01%~20%(w/w),溶剂为水、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由其中至少两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具体的,制备步骤S2.2中醛基化肝素溶液的醛基化肝素为肝素或肝素衍生物经过化学改性而使得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的肝素分子。其中,化学改性的方法为亚硝酸钠氧化或高碘酸钠氧化。

具体的,制备步骤S2.2中醛基化肝素溶液的浓度为0.01%~20%(w/w),溶剂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由其中至少两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及其制备方法,适用于微创植入,不仅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而且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顺应性,并且其表面的肝素涂层能够有效的防止组织液或血液在其表面形成瘢痕或血栓,进一步降低手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涂层前后亲水性变化对比图。

图2为涂层前后染色对比图。

图3为肝素钠标准曲线图。

图4为涂层在BSS缓冲液中的稳定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包括基底和肝素涂层,所述基底以生物高分子材料制成,所述肝素涂层通过嫁接技术在基底表面共价接枝肝素形成。所述引流管内径为20~150μm,外径为100~500μm,引流管长度为2~12mm。作为优选,引流管内径为50~80μm,外径为120~250μm,引流管长度为3~8mm。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降低眼内压的肝素涂层引流管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引流管,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引流管基底:

S1.1:金属丝亲水性处理:将金属丝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浸入10%(w/w)水溶性高分子溶液中30分钟,随后进行干燥,得到亲水性金属丝。其中,金属丝为不锈钢丝或镍钛丝,金属丝直径为20~150μm,优选40~100μm。制备中水溶性高分子溶液的水溶性高分子为聚苯乙烯磺酸钠(PSS)、聚氧乙烯(PEO)、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乙烯醇(PVA)中的一种;作为优选,水溶性高分子为聚氧乙烯(PEO)或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进一步优选,水溶性高分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S1.2:配制10%-20%-40%(w/w)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将生物高分子粉末溶于无菌注射水中,分别配制成10%(w/w)、20%(w/w)、40%(w/w)浓度的三个溶液,并于50℃~60℃下保温待用。其中,制备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的生物高分子为几丁糖或其衍生物、透明质酸钠或其衍生物、海藻酸钠或其衍生物、明胶、丝素蛋白、纤维素及其衍生物中的一种;作为优选,生物高分子为几丁糖或其衍生物、明胶、海藻酸钠或其衍生物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生物高分子为明胶。

S1.3:配制交联固定液:将交联剂配制成1%(w/w)浓度的固定液,待用。其中,制备交联固定液的交联剂为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4-(4,6-二甲氧基三嗪-2-基)-4-甲基吗啉盐酸盐(DMTMM)、巴豆醛、戊二醛、氯化钙中的一种;作为优选,交联剂为戊二醛。

S1.4:将步骤S1.1的亲水性金属丝依次经过步骤S1.2中的10%-20%-40%(w/w)梯度浓度生物高分子溶液,随后经过步骤S1.3中的交联固定液进行交联固化,完成一个循环操作;重复循环操作1~100次,然后干燥并抽离金属丝,得到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

其中,步骤S1.1- S1.3的先后顺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顺序;

S2:在引流管基底表面制备肝素涂层:

S2.1:配制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具体的,制备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的嫁接剂为二酰肼、多酰肼及酰肼基团改性的生物大分子、酰肼基团修饰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中的一种。其中,二酰肼为己二酸二酰肼、草酸二酰肼、琥珀酸二酰肼、丙二酸二酰肼、乙基丙二酸二酰肼、癸二酸二酰肼、异酞酸二酰肼、顺丁烯二酸二酰肼、庚二酸二酰肼、二硫代二丙酰肼其中的一种。酰肼基团改性的生物大分子为酰肼基团改性的几丁糖、酰肼基团改性的透明质酸钠、酰肼基团改性的海藻酸钠、酰肼基团改性的明胶、酰肼基团改性的丝素蛋白、酰肼基团改性的纤维素中的一种。酰肼基团修饰的人工合成聚合物为酰肼基团改性的聚醚、酰肼基团改性的聚酯、酰肼基团改性的聚氨酯、酰肼基团改性的聚脲、酰肼基团改性的聚丙烯酸酯中的一种。嫁接剂溶液的浓度为0.01%~20%(w/w),溶剂为水、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由其中至少两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S2.2:配制醛基化肝素溶液。具体的,制备醛基化肝素溶液的醛基化肝素为肝素或肝素衍生物经过化学改性而使得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的肝素分子。其中,化学改性的方法为亚硝酸钠氧化或高碘酸钠氧化。醛基化肝素溶液的浓度为0.01%~20%(w/w),溶剂为水、甲醇、乙醇、异丙醇、四氢呋喃、二甲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由其中至少两种成分按不同比例组成的混合溶剂。

S2.3:将步骤S1.4得到的引流管基底再次浸泡于交联固定液中充分交联活化1~12h,得到表面活化的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

S2.4:将步骤S2.3得到的表面活化的生物高分子引流管基底浸泡于步骤S2.1制得的含有酰肼基团的嫁接剂溶液中反应1~12h,得到表面接枝含有酰肼基团嫁接剂的引流管。

S2.5:将步骤S2.4获得的表面接枝含有酰肼基团嫁接剂的引流管浸泡于S2.2制得的醛基化肝素溶液中反应1~12h,得到表面接枝肝素的引流管。

其中,步骤S2.1和S2.2中配制两种溶液的的先后顺序包括但不限于上述顺序。

S3:清洗干燥:

将步骤S2.5得到的表面接枝肝素的引流管清洗并干燥后,最终得到肝素涂层引流管。

下面用一组具体的数据针对的性的说明制备方法以及测试结果。

典型实施例如下:

1:肝素涂层引流管制备

S1:制备引流管基底:

S1.1:金属丝亲水性处理:选择直径为60μm的镍钛丝,经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后,浸入10%(w/w)的聚乙烯吡咯烷酮溶液中30分钟,随后进行干燥,得到亲水性金属丝;

S1.2:配制10%-20%-40%(w/w)梯度浓度的明胶溶液:将明胶粉末溶于无菌注射水中,分别配制成10%(w/w)、20%(w/w)、40%(w/w)浓度的三个溶液,并于50℃~60℃下保温待用;

S1.3:配制戊二醛交联固定液:将戊二醛交联剂配制成1%(w/w)浓度的固定液,待用;

S1.4:将亲水性镍钛丝依次经过上述步骤S1.2中的10%-20%-40%(w/w)梯度浓度明胶溶液,随后经过S1.3中的戊二醛交联固定液进行交联固化,完成一个循环操作;重复循环操作30次,然后干燥并抽离镍钛丝,得到明胶引流管基底;

S2:在明胶引流管基底表面制备肝素涂层:

S2.1:配制10%(w/w)的己二酸二酰肼嫁接剂溶液:将10g己二酸二酰肼溶液溶于无菌注射水中,配制成10%(w/w)浓度的嫁接剂溶液;

S2.2:配制1%(w/w)的醛基化肝素溶液:将1g经过亚硝酸钠氧化的醛基化肝素溶于无菌注射水中,配制成1%(w/w)的醛基化肝素溶液;

S2.3:将步骤S1.4得到的明胶引流管基底再次浸泡于1%(w/w)浓度的戊二醛固定液中充分交联活化12h,得到表面醛基活化的明胶引流管;

S2.4:将步骤S2.3得到的表面醛基活化的明胶引流管基底浸泡于10%(w/w)的己二酸二酰肼嫁接剂溶液中反应1h,得到表面酰肼基团活化的明胶引流管;

S2.5:将步骤S2.4得到的表面酰肼基团活化的明胶引流管浸泡于1%(w/w)的醛基化肝素溶液中反应12h,得到表面接枝肝素的明胶引流管;

S3:清洗干燥:将步骤S2.5得到的表面接枝肝素的明胶引流管清洗并干燥后,最终得到肝素涂层引流管。

2:测试制得的肝素涂层引流管表面亲水性改变(接触角测试):

肝素涂层后会导致表面亲水性的改变,但由于引流管尺寸极小,较难进行接触角等测试,因此为研究涂层前后引流管表面的亲水性,以明胶片材(1cm*1cm*0.1cm)代替引流管,对涂层前后明胶片材样品进行水接触角测量。

测试过程为:将20μL纯化水滴加在样品表面,分别在滴加后0s、10s、20s、30s、40s、50s、60s时拍摄水和样品表面接触的截面图,获得7个不同时间点的水接触角数据,通过软件拟合计算其平均接触角。如图1所示,涂层后的水接触角相比于图层前的水接触角明显减小,因此,证实肝素涂层制备成功,涂层后提高了亲水性。

3、测试制得的肝素涂层引流管表面肝素分布均匀度:

肝素分子中的磺酸基能够与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 TBO)染料形成紫色络合物,故通过以下方式检测基材表面的肝素分布:

a、配制甲苯胺蓝溶液(0.01M HCl,0.2wt% NaCl,0.001wt% TBO);

b、将待测样品(涂层前及涂层后)浸泡于甲苯胺蓝溶液中反应,随后取出,用纯化水冲洗,干燥后进行拍照观察基材表面颜色。如图2所示,左侧为涂层前染色图,色彩基本未发生变化,右侧为涂层后染色图,色彩呈现紫红色,说明肝素涂层成功制备,并且右图染色均匀,可以判断肝素涂层分布比较均匀。

4、测试制得的肝素涂层引流管耐久性:

肝素分子中的磺酸基能够与甲苯胺蓝(Toluidine Blue O, TBO)染料形成紫色络合物,该络合物在623nm处有特征吸收,故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来测量涂层肝素中肝素含量,以明胶片材(1cm*1cm*0.1cm)代替引流管,测试方法如下:

a、配制甲苯胺蓝溶液(0.01M HCl,0.2wt% NaCl,0.001wt% TBO);

b、将已知含量的标准肝素钠溶液2.5mL与2.5mL新鲜配制的甲苯胺蓝溶液混合振荡30s;

c、在上述试管中加入正己烷,充分振荡30s。取有机相,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623nm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肝素钠含量标准曲线,如图3所示;

d、将待测样品(涂层前及涂层后明胶片材)浸入5mL BSS缓冲液中,37℃下,分别洗脱振荡0天、1天、2天、4天、7天、15天、30天后取出,然后浸泡在2.5mL新鲜配制的甲苯胺蓝溶液中,并稀释至5mL,室温下轻微振荡4h,取出样品;在波长623nm处测定液体的吸光度,并参照图3所示的标准曲线进行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从图中可见涂层在BSS缓冲液中较为稳定,从0~30天肝素涂层密度变化不大,说明肝素涂层结合较为稳定牢固。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11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可降解封堵器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