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触发笔

文档序号:387633 发布日期:2021-12-14 浏览:2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微触发笔 (Micro-trigger pen ) 是由 宋迎迎 余成鹏 于 2021-10-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复位件、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模组;所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调节件、触发组件和定位件;通过调节模组可以控制书写工具主体的收芯和出芯;同时通过触发组件和控制件的配合,采用抽芯的方式进行释放收芯,这种方式实现的效果极佳,实际所需的触发力度极小,带来的触发体验极佳,可以做到真正的微动触发收芯;并且,所有结构组件模块化设计,生产和装配更加简单,成本可控,以普通笔的成本即可实现微动触发收芯;结构覆盖全面,具备多种触发方式;并且,操作过程稳定性极佳,操作整体非常流畅,整体结构设计完善,同时,经久耐用。(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en, in particular to a micro-trigger pen, which comprises an outer rod, a resetting piece, a writing tool main body and an adjusting module, wherein the outer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resetting piece; the adjusting module comprises a control part, an adjusting part, a triggering assembly and a positioning part; the core retraction and core ejection of the writing tool main body can be controlled through the adjusting module; meanwhile, the core is released and collected in a core pulling mode through the matching of the trigger assembly and the control element, the effect achieved by the mode is excellent, the actually required trigger force is extremely small, the trigger experience brought by the mode is excellent, and the real micro-motion trigger core collection can be realized; moreover, all the structural components are in modular design, so that the production and the assembly are simpler, the cost is controllable, and the micro-contact sending and receiving cores can be realized at the cost of a common pen; the structure is covered comprehensively, and multiple triggering modes are provide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operation process is excellent, the operation is very smooth, the whole structure design is perfect, and meanwhile, the operation is durable.)

一种微触发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笔,特别涉及一种微触发笔。

背景技术

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更多的新型技术开始出现,其中,包括针对笔的重大升级,比如:

CN202011512192.6一种三百六十度触发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笔;该技术实现了笔的三百六十度的触发收芯的功能,达到近似自动收芯的出色功能,这种收芯方式效果极佳,也更能反映新时代的快速变化和笔的操作方式的巨大升级,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对笔的操作体验,以机械技术实现更好的智能化;但是,该方案采用的关节轴承,虽然该关节轴承是现今社会上针对360度旋转机构中,最为稳定和普遍的结构,但是,这种成熟的技术针对笔的360度触发收芯而言,生产成本过高,生产难度大。

虽然对比文件的收芯方式可以做到多种收芯,这种开创式结构设计,虽然效果很好,但是,在触发收芯方面的实际触发所需力度较大,无法在确保使用过程稳定的前提下,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微触发收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笔的触发技术的触发灵敏性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微触发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复位件、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模组;所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调节件、触发组件和定位件;

所述控制件上设有控制杆;

所述定位件装于于外杆内,所述定位件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收芯切换壁、收芯限位壁和出芯凸台;所述出芯凸台上设有出芯滑落壁;

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位移件,所述位移件活动于定位槽内;

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和复位件置于调节件内,所述复位件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件之间;所述书写工具主体的尾端抵于定位件的下端;

所述控制件和调节件滑动套接于外杆内:

所述收芯切换壁和收芯限位壁夹角处形成收芯处;

所述位移件位于收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所述位移件位于出芯滑落壁时,受出芯滑落壁和复位件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之前,会受控制杆对定位件、位移件和/或调节件的限位,使得位移件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则此时,出芯滑落壁决定位移件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上,则此时位移件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此时为出芯状态;

所述触发组件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控制控制杆的移动,当控制杆脱离和位移件的接触,则位移件会从出芯处移动到收芯处。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复位件、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模组;所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调节件和触发组件;

所述控制件上设有控制杆;

所述外杆上设有定位槽和定位部;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收芯切换壁、收芯限位壁和出芯凸台;所述出芯凸台上设有出芯滑落壁;

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位移件,所述位移件活动于定位槽内;

;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和复位件置于调节件内,所述复位件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件之间;所述书写工具主体的尾端抵于定位部的下端;

所述控制件和调节件滑动套接于外杆内:

所述收芯切换壁和收芯限位壁夹角处形成收芯处;所述出芯滑落壁上为出芯处;

所述触发组件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控制控制杆的移动;

所述位移件位于收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所述位移件位于出芯滑落壁时,受出芯滑落壁和复位件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之前,会受控制杆对位移件和/或调节件的限位,使得位移件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则此时,出芯滑落壁决定位移件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上,则此时位移件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此时为出芯状态;

此时,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此时为出芯状态。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复位件、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模组;所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调节件和触发组件;

所述控制件上设有控制杆;

所述外杆上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上设有收芯切换壁、收芯限位壁和出芯凸台;所述出芯凸台上设有出芯滑落壁;

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位移件,所述位移件活动于定位槽内;

所述调节件上还设于调节抵触部和调节摁压部;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和复位件置于外杆内,所述复位件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和外杆之间;所述书写工具主体的尾端抵于调节抵触部的下端;

所述控制件和调节件滑动套接于外杆内:

所述收芯切换壁和收芯限位壁夹角处形成收芯处;所述出芯滑落壁上为出芯处;

所述触发组件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控制控制杆的移动;

所述控制件和调节件之间设有辅助复位件;所述辅助复位件的弹力小于复位件的弹力;

所述位移件位于收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所述位移件位于出芯滑落壁时,受出芯滑落壁和复位件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之前,会受控制杆对位移件和/或调节件的限位,使得位移件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则此时,出芯滑落壁决定位移件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上,则此时位移件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此时为出芯状态;

操作方法:

收芯状态切换到出芯状态:通过外力,在保持外杆不动的情况下,移动调节件,使位移件从收芯处移动到出芯凸台的上方,随后松开外力,位移件受到复位件的影响回落,接触到出芯滑落壁和控制杆后,停留在出芯处;

出芯状态切换到收芯状态:通过触发组件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使得控制件移动,解除控制件对位移件或调节件的限位,则位移件受出芯滑落壁和复位件的影响会往下移动,从而接触到收芯切换壁,最终滑落到收芯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位移件在定位槽内左移或右移的解决方案,可采用至少以下六种方案,以下六种方案部分可以组合使用:

一、所述位移件上设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和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滑动珠;所述滑动珠代替位移件和定位槽直接接触;这种方案不需要调节件发生旋转或平移,更加稳定,并且生产简单,安装简单,使用顺畅;所述活动槽包括活动直槽、活动弧槽和活动环槽;所述活动直槽的活动轨迹为直线,适合平面定位槽,所述活动弧槽活动轨迹为弧线,适合弧面定位槽;所述活动环槽的活动轨迹为环形,适合环面定位槽。

二、所述位移件上还设有位移卡凸或滑动珠槽,所述滑动珠槽和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滑动珠;所述滑动珠或位移卡凸代替位移件和定位槽直接接触;所述定位件可相对外杆平移或旋转;

三、所述位移件上还设有位移卡凸或滑动珠槽,所述滑动珠槽和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滑动珠;所述滑动珠或位移卡凸代替位移件和定位槽直接接触;并且位移件自身具备一定的形变弯曲能力,可以弯曲一定幅度,从而满足在定位槽内移动时,调节件自身不动的前提下,位移件会出现的左移或右移的情况;这种方法对位移件的形变弯曲度和形变恢复性要求比较高;

四、所述位移件上还设有位移卡凸或滑动珠槽,所述滑动珠槽和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滑动珠;所述滑动珠或位移卡凸代替位移件和定位槽直接接触;所述滑动珠在滑道珠槽内无法相对位移件发生平移,只能在滑道珠槽内滚动,相当于位移卡凸的功能,但是,产生的摩擦力更小;并且所述位移件自身不形变弯曲,当需要左移和右移时,则调节件整体跟着左移和右移;

五、位移件从调节件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部件,所述位移件上还设有位移卡凸或滑动珠槽,所述滑动珠槽和定位槽之间还设有滑动珠;所述滑动珠或位移卡凸代替位移件和定位槽直接接触;位移件和调节件之间通过磁吸、卡合、套接和/或第三方配件的方式进行配合,从而实现位移件相对调节件进行旋转或平移;

六、通过其他第三方配件的辅助,使得位移件可以满足定位槽内所需的左移和右移要求;

当所述控制杆需要限制的是位移卡凸、滑动珠或位于定位槽内的位移件部分时,则所述定位槽内还设有控制槽;所述控制杆穿过控制槽从而限制位移卡凸、滑动珠或位于定位槽内的位移件部分脱离出芯滑落壁;

所述定位槽的收芯处A的形状,可以根据位移卡凸、滑动珠和/或位移件滑动于定位槽内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位移件在定位槽内从收芯处移动到出芯处的解决方案,可采用至少以下三种方案:

一、所述出芯凸台靠收芯处端和/或位移件靠出芯处端设有出芯辅助坡,所述位移件自身具备形变弯曲能力,当位移件经过出芯凸台可以通过出芯辅助坡和位移件的形变弯曲能力,越过出芯凸台,到达出芯处;采用这种方案,则要确保位移件到达出芯处后,无法利用形变弯曲能力,重新回到收芯处,如:出芯凸台上增加倒钩,增加粗糙纹理,增大摩擦力和/或增加配合接触面。

二、所述出芯凸台靠收芯处侧还设有出芯导向壁;所述定位槽上还设有出芯切换壁;所述出芯切换壁和出芯凸台之间还设有出芯通道;所述位移件从收芯处上移时,受出芯导向壁的影响,进入出芯通道,随后通过出芯切换壁到达出芯处的上方,此时,松开外力,则位移件会回落到出芯处;

三、所述出芯凸台靠近收芯处侧还设有出芯通道;所述定位槽上还设有出芯切换壁;所述位移件从收芯处上移时,直接进入出芯通道,随后通过出芯切换壁到达出芯处的上方,此时,松开外力,则位移件会回落到出芯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控制件和触发组件之间设有辅助复位件。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辅助复位件的弹力小于复位件的弹力;所述复位件和辅助复位件为弹性物质,可磁吸物、可磁吸材料、弹性材料和/或复位弹簧组合或单独形成。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触发组件可通过至少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一、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限位件、触发环和触发盖体;所述限位件穿过触发盖体和控制件相互连接,所述控制件跟随限位件移动;所述触发盖体和外杆相互连接,触发盖体相对于外杆不发生移动;所述触发环位于限位件和触发盖体之间;所述限位件的下侧、触发环的上侧、触发环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触发环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可以使得控制件相对定位槽上移,从而使得控制杆上移,使得位移件从出芯处滑落到收芯处;

二、所述外杆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限位件、触发环和触发盖体;所述限位件穿过触发盖体和连接体相互连接,所述触发盖体穿过连接体和控制件相互连接或抵触;所述触发盖体往下移动,则控制件也会受压下移;所述触发环位于限位件和触发盖体之间;所述限位件的下侧、触发环的上侧、触发环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触发环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可以使得控制件相对定位槽下移,从而使得控制杆下移,使得位移件从出芯处滑落到收芯处;

触发方式方案一、通过触发组件间接控制控制件上移;而触发方式方案二,则是通过触发组件间接控制控制件下移;主要根据触发所需控制件所需移动的方向,而决定采取那种触发方式。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多层高低错位设计;所述多层高低错位设计的底层切换到高层之间设有平滑坡;如:收芯处相关的区域形成高层,而出芯处相关的区域形成底层,低于于收芯处,则位移件从收芯处进入出芯处后不易原路返回收芯处,形成类似单向阀的回路;而平滑坡则可以便于位移件从底层的终点回到高层的起点。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复位件、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模组;所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调节件和触发组件;

所述控制件上设有释放辅助坡;

所述外杆上设有出芯卡台、收芯卡台和定位部;所述出芯卡台的外径大于收芯卡台的外径;

所述调节件上设有位移件,所述位移件活动于出芯卡台、收芯卡台之间;

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和复位件置于调节件内,所述复位件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和调节件之间;所述书写工具主体的尾端抵于定位部的下端;

所述收芯卡台为收芯处;所述出芯卡台为出芯处;

所述触发组件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控制释放辅助坡的移动;

所述控制件和调节件滑动套接于外杆内:

所述位移件位于收芯处,此时,书写工具主体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所述位移件位于出芯处时,此时,书写工具主体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此时为出芯状态。

从收芯状态切换到出芯状态:通过外力,保持外杆不动的前提下,使得调节件往触发组件端移动;使得位移件从收芯卡台移动到出芯卡台,随后松开外力,则受到复位件3的作用力,位移件会和出芯卡台之间卡合,从而保持出芯状态;

从出芯状态切换到收芯状态:通过触发组件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从而使得控制件下移,从而通过释放辅助坡使得位移件脱离和出芯卡台的卡合,受复位件3的弹力影响,则位移件会回到收芯卡台上。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触发组件可通过至少以下两种方式实现:

一、所述触发组件包括触发件、触发环和旋转固件;所述触发件穿过旋转固件和触发环相互连接;所述旋转固件固定于外杆的顶端;所述触发件的中端设有旋转环凸,所述触发件的下端设有触发环凸;所述触发件通过旋转环凸可相对旋转固件360度倾斜和下移;所述旋转环凸无法穿过旋转固件;所述控制件的顶端设有下移环凸;所述触发环凸往中间移动时,则会挤压下移环凸,间接促使释放辅助坡下移;释放辅助坡下移则会使得位移件脱离和出芯卡台之间的配合,从而受复位件3的影响回落到收芯卡台;

二、所述外杆上设有连接体;所述触发组件包括限位件、触发环和触发盖体;所述限位件穿过触发盖体和连接体相互连接,所述触发盖体穿过连接体和控制件相互连接或抵触;所述触发盖体往下移动,则控制件也会受压下移;所述触发环位于限位件和触发盖体之间;所述限位件的下侧、触发环的上侧、触发环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触发环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可以使得控制件相对定位槽下移,从而使得释放辅助坡下移,使得位移件从出芯处滑落到收芯处;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触发环的外径大于外杆的外径;所述控制件的下端还可延伸设有延伸杆;所述触发环的下端增加触发斜面;所述延伸杆可以充实内部结构,防止调位件晃动和/或脱离外杆,还可防止控制件自身不必要的晃动和旋转,还可给控制件提供限位,从而更好的稳定内部结构;所述触发斜面的倾斜角度由设定的触发倾斜角度决定,如:倾斜10°时,即可完成触发收芯,则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以上,便于提高触发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所述书写工具主体包括圆珠笔芯、中性笔芯、钢笔书写芯和墨囊、荧光笔笔芯、宝珠笔笔芯、可擦笔笔芯、永恒笔笔芯和/或铅笔笔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所述调节件的前端,可拆分出换笔部,便于更换笔芯和安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所述控制杆和触发环的表面应当尽可能的光滑,减少摩擦力,则可以减弱触发所需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触发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所述出芯卡台的内径往内缩小,从而使得出芯卡台的内径小于收芯卡台的外径;所述出芯卡台的下侧设有卡台切换坡。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一、针对整只笔使用状态的稳定性、不使用状态的稳定性、使用状态切换到不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和流畅度、不使用状态切换到使用状态的稳定性和流畅度、外观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整体内部空间的压缩和优化、触发力度转化比例的调整等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改进;

二、利用结构的优化,实现去外物复位的效果,减少触发所需的最小力度,极大的提高触发效果,使得实际使用体验极大提升,更好的实现了触发收芯;

三、通过结构整体化和去外物复位的优化,实现降低成本和降低装配难度的更佳效果;

四、通过去关节轴承的优化,虽然关节轴承属于成熟技术,并且十分稳定,但是,经过多次测验,发现实际对于笔的三百六十度触发而言,关节轴承的稳定性给笔带来的是高成本和扼杀了一些可能;

反而本发明所采用的三百六十度触发结构,所带来的三百六十度触发的不稳定,反而可以实现更好的技术效果,不仅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装配难度,同时,还在关节轴承所能实现的原本的技术效果上,有了新的突破:

可以实现半圆式触发效果,即在三百六十度的基础上,增加了顶部斜向三百六十度和顶部的触发收芯;这种突破,所带来的不仅是触发范围的极度扩展,同时,还可以实现更好的触发效果,因为,关节轴承所带来的稳定性必然会吸收除触发范围外产生的触发力度,则这部分触发力度是没办法传动下去的;而实际生活中笔的存在场景是非常多变的,则在大多数情况下,超出关节轴承触发范围的触发力度是必然存在的;而本发明所采用的三百六度触发结构;其触发范围更大,实现了半圆式触发收芯,则可以传动整个半圆范围的触发力度,所以,关节轴承会消耗更多的外部触发力度,而本发明所采用的三百六十度触发结构,还能进一步降低被结构本身所消耗的外部触发力度,使在外部触发力度不便的情况下,传动更多的外部触发力度,更好的实现触发收芯;

则新的突破所带来的优点,至少包含以下三点:

1、实现了半圆式收芯,触发范围极大增加,覆盖了侧面三百六十度、顶部斜向三百六度和顶部三百六十度;

2、可以传动更多外部触发力度,更好的实现触发收芯;

3、极大的降低了成本和降低了组装难度。

五、深度挖掘了侧面收芯方式的实际运用,改进了机构的稳定性和触发灵敏性。

六、针对触发组件的传动方式进行了优化,采用直接接触传动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则自动笔夹和笔之间的配合点,无论是采用铰连接、关节轴承、三百六十度旋转连接或其他连接方式,都可以分解部件后藏于笔内,采用组装的形式进行装配,减少装配难度和成本,同时,提升笔的外观和使用稳定性。

七、采用中心挤压方法,更好的实现了下压件的下移;在转动杆和下压件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下压件下压的距离扩大很多,极大的提高了下压效率,而对比文件中附图13中采用的360°倾斜下移解决出芯切换到收芯方案,是由内而外的挤压,这种挤压方式更为费力,并且以关节轴承处为原点进行由内往外的旋转,触发件和内部触发件之间的接触点的水平高度是处于逐渐上升的过程,而触发件倾斜的主要目的是使内部触发件下压,对比文件的方案会有下移距离的相互抵消,导致最终下移的距离变少一些,故此,并不高效;而本发明的实施例5采用的360°倾斜下移方式,采用的是由外往内的挤压过程,则挤压更为省力,并且,触发件和控制件之间的接触点的水平高度是逐渐下降的,则最终下移的距离会更多;此消彼长,而本身这种方案的下移距离就是较小的,相对增加的下移距离就显得相当多了,使得触发收芯更容易;。

八、本发明实施例1到实施例4采用出芯到收芯的方案更为成熟,并且实际所需的触发力度小于实施例5的数倍,触发更为高效,触发效果非常好,这得益于本方案,另辟蹊径,选择通过出芯凸台来承受复位件的大部分弹力,而采用控制件来限制调位件或位移件脱离出芯滑落壁,此时,控制件等于是开关,只承担了非常小的复位件的弹力形成的压力,只需要抽出控制件,释放回落的通道,即可通过出芯滑落壁和复位件使得位移件回到收芯处;而且,这种方案,完全不用考虑控制件的表面摩擦力,故此,控制件的表面摩擦力越小越小,控制件的表面摩擦力越小,则触发所需的力度越小,触发越灵敏。

九、采用活动槽和滑动珠的方案,则可以完美解决位移件的旋转或平移问题,则内部的结构的完整度、耐用性和稳定性会极大提升,并且整个操作的流畅性和触发灵敏性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十、出芯卡台往内继续延伸一部分,确保在保持原本外径和厚度不便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卡合的契合度,并且可以再增加卡台切换坡来进一步提高收芯状态切换到出芯状态的流畅度

十一、触发环增加了触发斜面,进一步提高触发效果;

十二、定位槽置于定位件上,则生产加工难度进一步降低,并且,更换部件的难度也得到降低,同时,还可以生产平面的定位槽,以现在的工艺而言,平面比曲面更易生产,并且平面的精准度和实际效果会优于曲面,则操作的流畅性和稳定性会再次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A-A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3的B-B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主视图。

图6为本发明图5的C-C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图5的D-D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图7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立体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左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图10的E-E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图12的H-H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主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图14的J-J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的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1、复位件3、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模组。上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2、调节件4和触发组件6。

上述控制件2上设有控制杆21。

上述外杆1上设有定位槽71和定位部72。上述定位槽71上设有收芯切换壁711、收芯限位壁712和出芯凸台713。上述出芯凸台713上设有出芯滑落壁7131。

上述调节件4上设有位移件41,上述位移件41活动于定位槽71内。

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和复位件3置于调节件4内,上述复位件3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件4之间。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的尾端抵于定位部72的下端。

上述控制件2和调节件4滑动套接于外杆1内:

上述收芯切换壁711和收芯限位壁712夹角处形成收芯处A。上述出芯滑落壁7131上为出芯处B。

上述触发组件6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控制控制杆21的移动。

上述位移件41位于收芯处A,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4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上述位移件41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时,受出芯滑落壁7131和复位件3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7131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之前,会受控制杆21对位移件41和/或调节件4的限位,使得位移件41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则此时,出芯滑落壁7131决定位移件41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41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上,则此时位移件41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B。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上述控制杆21相对定位槽71只能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无法左右移动。

上述位移件41上还设有位移卡凸411或滑动珠槽,并且上述位移件41自身不产生

上述定位槽71的收芯处A的形状,可以根据位移卡凸411、滑动珠8和/或位移件41滑动于定位槽71内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上述出芯凸台713靠收芯处A端和/或位移件41靠出芯处B端设有出芯辅助坡B1,上述位移件41自身具备前后形变弯曲能力,当位移件41经过出芯凸台713可以通过出芯辅助坡B1和位移件41的形变弯曲能力,越过出芯凸台713,到达出芯处B。采用这种方案,则要确保位移件41到达出芯处B后,无法利用形变弯曲能力,重新回到收芯处A,如:出芯凸台713上增加倒钩,增加粗糙纹理,增大摩擦力和/或增加配合接触面。

上述触发组件6包括限位件61、触发环62和触发盖体63。上述限位件61穿过触发盖体63和控制件2相互连接,上述控制件2跟随限位件61移动。上述触发盖体63和外杆1相互连接,触发盖体63相对于外杆1不发生移动。上述触发环62位于限位件61和触发盖体63之间。上述限位件61的下侧、触发环62的上侧、触发环62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63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C。触发环62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C,可以使得控制件2相对定位槽71上移,从而使得控制杆21上移,使得位移件21从出芯处B滑落到收芯处A。

实施例2:

如图3至4所示的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1、复位件3、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模组。上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2、调节件4和触发组件6。

上述控制件2上设有控制杆21。

上述外杆1上设有定位槽71。上述定位槽71上设有收芯切换壁711、收芯限位壁712和出芯凸台713。上述出芯凸台713上设有出芯滑落壁7131。

上述调节件4上设有位移件41,上述位移件41活动于定位槽71内。

上述调节件4上还设于调节抵触部42和调节摁压部43。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和复位件3置于外杆1内,上述复位件3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5和外杆1之间。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的尾端抵于调节抵触部42的下端。

上述控制件2和调节件4滑动套接于外杆1内:

上述收芯切换壁711和收芯限位壁712夹角处形成收芯处A。上述出芯滑落壁7131上为出芯处B。

上述触发组件6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控制控制杆21的移动。

或控制件2和调节件4之间设有辅助复位件31。上述辅助复位件31的弹力小于复位件3的弹力。

上述位移件41位于收芯处A,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4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上述位移件41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时,受出芯滑落壁7131和复位件3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7131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之前,会受控制杆21对位移件41和/或调节件4的限位,使得位移件41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则此时,出芯滑落壁7131决定位移件41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41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上,则此时位移件41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B。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上述控制杆21相对定位槽71只能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无法左右移动。

上述位移件41上还设有位移卡凸411,并且上述位移件41自身不会左右形变弯曲,当需要左移和右移时,则调节件4整体跟着左移和右移。

上述定位槽71的收芯处A的形状,可以根据位移卡凸411、滑动珠8和/或位移件41滑动于定位槽71内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

上述出芯凸台713靠收芯处A端和/或位移件41靠出芯处B端设有出芯辅助坡B1,上述位移件41自身具备前后形变弯曲能力,当位移件41经过出芯凸台713可以通过出芯辅助坡B1和位移件41的形变弯曲能力,越过出芯凸台713,到达出芯处B。采用这种方案,则要确保位移件41到达出芯处B后,无法利用形变弯曲能力,重新回到收芯处A,如:出芯凸台713上增加倒钩,增加粗糙纹理,增大摩擦力和/或增加配合接触面。

上述控制件2和触发组件6之间设有辅助复位件31。

上述外杆1上设有连接体11。上述触发组件6包括限位件61、触发环62和触发盖体63。上述限位件61穿过触发盖体63和连接体11相互连接,上述触发盖体63穿过连接体11和控制件2相互连接或抵触。上述触发盖体63往下移动,则控制件2也会受压下移。上述触发环62位于限位件61和触发盖体63之间。上述限位件61的下侧、触发环62的上侧、触发环62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63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C。触发环62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C,可以使得控制件2相对定位槽71下移,从而使得控制杆21下移,使得位移件21从出芯处B滑落到收芯处A。

触发方式方案一、通过触发组件6间接控制控制件2上移。而触发方式方案二,则是通过触发组件6间接控制控制件2下移。主要根据触发所需控制件所需移动的方向,而决定采取那种触发方式。

实施例3:

如图5至9所示的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1、复位件3、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模组。上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2、调节件4、触发组件6和定位件7。

上述控制件2上设有控制杆21。

上述定位件7装于于外杆1内,不可大幅度上下移动,最好不要上下移动。上述定位件7上设有定位槽71。上述定位槽71上设有收芯切换壁711、收芯限位壁712和出芯凸台713。上述出芯凸台713上设有出芯滑落壁7131。

上述调节件4上设有位移件41,上述位移件41活动于定位槽71内。

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和复位件3置于调节件4内,上述复位件3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件4之间。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的尾端抵于定位件7的下端。

上述控制件2和调节件4滑动套接于外杆1内:

上述收芯切换壁711和收芯限位壁712夹角处形成收芯处A。

上述位移件41位于收芯处A,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4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上述位移件41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时,受出芯滑落壁7131和复位件3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7131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之前,会受控制杆21对定位件7、位移件41和/或调节件4的限位,使得位移件41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则此时,出芯滑落壁7131决定位移件41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41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上,则此时位移件41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B。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上述触发组件6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控制控制杆21的移动,当控制杆21脱离和位移件41的接触,则位移件41会从出芯处B移动到收芯处A。

上述控制杆21相对定位件7只能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无法左右移动。

上述位移件41上设有活动槽81,上述活动槽81和定位槽71之间还设有滑动珠8。上述滑动珠8代替位移件41和定位槽71直接接触。这种方案不需要调节件发生旋转或平移,更加稳定,并且生产简单,安装简单,使用顺畅。上述活动槽81包括活动直槽、活动弧槽和活动环槽。上述活动直槽的活动轨迹为直线,适合平面定位槽,上述活动弧槽活动轨迹为弧线,适合弧面定位槽。上述活动环槽的活动轨迹为环形,适合环面定位槽。

当上述控制杆21需要限制的是位移卡凸411、滑动珠8或位于定位槽71内的位移件41部分时,则上述定位槽71内还设有控制槽715。上述控制杆21穿过控制槽715从而限制位移卡凸411、滑动珠8或位于定位槽71内的位移件41部分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

上述出芯凸台713靠收芯处A侧还设有出芯导向壁7132。上述定位槽71上还设有出芯切换壁714。上述出芯切换壁714和出芯凸台713之间还设有出芯通道B2。上述位移件41从收芯处A上移时,受出芯导向壁7132的影响,进入出芯通道B2,随后通过出芯切换壁714到达出芯处B的上方,此时,松开外力,则位移件41会回落到出芯处B。

上述控制件2和触发组件6之间设有辅助复位件31。

上述触发组件6包括限位件61、触发环62和触发盖体63。上述限位件61穿过触发盖体63和控制件2相互连接,上述控制件2跟随限位件61移动。上述触发盖体63和外杆1相互连接,触发盖体63相对于外杆1不发生移动。上述触发环62位于限位件61和触发盖体63之间。上述限位件61的下侧、触发环62的上侧、触发环62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63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C。触发环62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C,可以使得控制件2相对定位槽71上移,从而使得控制杆21上移,使得位移件21从出芯处B滑落到收芯处A。

实施例4:

如图10至13所示的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1、复位件3、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模组。上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2、调节件4、触发组件6和定位件7。

上述控制件2上设有控制杆21。

上述定位件7装于于外杆1内,不可大幅度上下移动,最好不要上下移动。上述定位件7上设有定位槽71。上述定位槽71上设有收芯切换壁711、收芯限位壁712和出芯凸台713。上述出芯凸台713上设有出芯滑落壁7131。

上述调节件4上设有位移件41,上述位移件41活动于定位槽71内。

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和复位件3置于调节件4内,上述复位件3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件4之间。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的尾端抵于定位件7的下端。

上述控制件2和调节件4滑动套接于外杆1内:

上述收芯切换壁711和收芯限位壁712夹角处形成收芯处A。

上述位移件41位于收芯处A,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4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上述位移件41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时,受出芯滑落壁7131和复位件3的影响会往出芯滑落壁7131倾斜方向移动,在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之前,会受控制杆21对定位件7、位移件41和/或调节件4的限位,使得位移件41无法正常完全脱离出芯滑落壁7131,则此时,出芯滑落壁7131决定位移件41的高度位置关系。最终位移件41会停留在位于出芯滑落壁7131上,则此时位移件41停留的位置为出芯处B。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上述触发组件6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控制控制杆21的移动,当控制杆21脱离和位移件41的接触,则位移件41会从出芯处B移动到收芯处A。

上述控制杆21相对定位件7只能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无法左右移动。

位移件41从调节件4中独立出来,形成独立部件,上述位移件41上还设有位移卡凸411或滑动珠槽,上述滑动珠槽和定位槽71之间还设有滑动珠8。上述滑动珠8或位移卡凸411代替位移件41和定位槽71直接接触。位移件41和调节件4之间通过磁吸、卡合、套接和/或第三方配件的方式进行配合,从而实现位移件41相对调节件4进行旋转或平移。

上述出芯凸台713靠收芯处A侧还设有出芯导向壁7132。上述定位槽71上还设有出芯切换壁714。上述出芯切换壁714和出芯凸台713之间还设有出芯通道B2。上述位移件41从收芯处A上移时,受出芯导向壁7132的影响,进入出芯通道B2,随后通过出芯切换壁714到达出芯处B的上方,此时,松开外力,则位移件41会回落到出芯处B。

上述触发组件6包括限位件61、触发环62和触发盖体63。上述限位件61穿过触发盖体63和控制件2相互连接,上述控制件2跟随限位件61移动。上述触发盖体63和外杆1相互连接,触发盖体63相对于外杆1不发生移动。上述触发环62位于限位件61和触发盖体63之间。上述限位件61的下侧、触发环62的上侧、触发环62的下侧和/或触发盖体63的上侧上设有触发辅助斜环C。触发环62受外力挤压时,则通过触发辅助斜环C,可以使得控制件2相对定位槽71上移,从而使得控制杆21上移,使得位移件21从出芯处B滑落到收芯处A。

上述定位槽71内设有多层高低错位设计。上述多层高低错位设计的底层D2切换到高层D1之间设有平滑坡D3。如:收芯处A相关的区域形成高层,而出芯处B相关的区域形成底层,低于于收芯处A,则位移件41从收芯处A进入出芯处B后不易原路返回收芯处A,形成类似单向阀的回路。而平滑坡则可以便于位移件41从底层的终点回到高层的起点。

实施例5:

如图14至15所示的 一种微触发笔,包括外杆1、复位件3、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模组。上述调节模组包括控制件2、调节件4和触发组件6。

上述控制件2上设有释放辅助坡24。

上述外杆1上设有出芯卡台73、收芯卡台74和定位部72。上述出芯卡台73的外径大于收芯卡台74的外径。

上述调节件4上设有位移件41,上述位移件41活动于出芯卡台73、收芯卡台74之间。

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和复位件3置于调节件4内,上述复位件3具体位于书写工具主体5和调节件4之间。上述书写工具主体5的尾端抵于定位部72的下端。

上述收芯卡台74为收芯处A。上述出芯卡台73为出芯处B。

上述触发组件6用于收集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控制释放辅助坡24的移动。

上述控制件2和调节件4滑动套接于外杆1内:

上述位移件41位于收芯处A,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保持完全隐藏于调节件4内部,此时为收芯状态。

上述位移件41位于出芯处B时,此时,书写工具主体5的书写部分会露出调节件4,此时为出芯状态。

从收芯状态切换到出芯状态:通过外力,保持外杆1不动的前提下,使得调节件4往触发组件端移动。使得位移件41从收芯卡台74移动到出芯卡台73,随后松开外力,则受到复位件3的作用力,位移件41会和出芯卡台73之间卡合,从而保持出芯状态。

从出芯状态切换到收芯状态:通过触发组件6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使得控制件2下移,从而通过释放辅助坡24使得位移件41脱离和出芯卡台73的卡合,受复位件3的弹力影响,则位移件41会回到收芯卡台74上。

上述触发组件6包括触发件64、触发环62和旋转固件65。上述触发件64穿过旋转固件65和触发环62相互连接。上述旋转固件65固定于外杆1的顶端。上述触发件64的中端设有旋转环凸641,上述触发件64的下端设有触发环凸642。上述触发件64通过旋转环凸641可相对旋转固件65360度倾斜和下移。上述旋转环凸641无法穿过旋转固件65。上述控制件2的顶端设有下移环凸22。上述触发环凸642往中间移动时,则会挤压下移环凸22,间接促使释放辅助坡24下移。释放辅助坡24下移则会使得位移件41脱离和出芯卡台73之间的配合,从而受复位件3的影响回落到收芯卡台74。

上述实施例1~5皆具备的额外补充点:

1、上述触发环62的外径大于外杆1的外径。上述控制件2的下端还可延伸设有延伸杆23。上述触发环62的下端增加触发斜面621。上述延伸杆23可以充实内部结构,防止调位件4晃动和/或脱离外杆1,还可防止控制件2自身不必要的晃动和旋转,还可给控制件2提供限位,从而更好的稳定内部结构。上述触发斜面的倾斜角度由设定的触发倾斜角度决定,如:倾斜10°时,即可完成触发收芯,则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0°以上,便于提高触发效果。

2、上述书写工具5主体包括圆珠笔芯、中性笔芯、钢笔书写芯和墨囊、荧光笔笔芯、宝珠笔笔芯、可擦笔笔芯、永恒笔笔芯和/或铅笔笔芯。

3、上述调节件4的前端,可拆分出换笔部44,便于更换笔芯和安装。

4、上述出芯卡台73的内径往内缩小,从而使得出芯卡台73的内径小于收芯卡台74的外径。上述出芯卡台73的下侧设有卡台切换坡731。

5、上述辅助复位件31的弹力小于复位件3的弹力。上述复位件3和辅助复位件31为弹性物质,可磁吸物、可磁吸材料、弹性材料和/或复位弹簧组合或单独形成。

上述实施例1~4皆具备的额外补充点:

1、控制杆21和触发环的表面应当尽可能的光滑,减少摩擦力,则可以减弱触发所需的力度,进一步提高触发的效果。

2、操作方法:

收芯状态切换到出芯状态:通过外力,在保持外杆1不动的情况下,移动调节件4,使位移件41从收芯处A移动到出芯凸台713的上方,随后松开外力,位移件41受到复位件3的影响回落,接触到出芯滑落壁7131和控制杆21后,停留在出芯处B。

出芯状态切换到收芯状态:通过触发组件6外部的触发力,传动给控制件2,从而使得控制件2移动,解除控制件2对位移件41或调节件4的限位,则位移件41受出芯滑落壁7131和复位件3的影响会往下移动,从而接触到收芯切换壁711,最终滑落到收芯处A。

特殊说明:

1、实施例中:“上述控制杆21相对定位槽71只能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无法左右移动;”这是出于书写时的稳定性的考虑,并非说明必须要这样设计,也可以采用斜上、斜下、斜前、斜后、向左和向右的移动方式,只是这样的操作体验会差一些,并且内部结构内需要额外设计与这种操作方位相匹配的导向结构,故此,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2、关于控制件2、调节件4、定位件7、触发组件之间的位置关系,因为,这几个部件的延伸性非常大,变化可能很多,故此,位置关系组合的可能性很多,没有绝对性的位置关系,主要以实现本发明所表达的操作方式为主;

3、关于调节件4装入外杆1后的不易脱离设计,可通过很多种方式实现,如延伸杆23、定位部72、定位件7和/或控制件2的结构本身对其的限位和这些的衍生部位与调节件4限位,这种方式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解决的,故此,类似问题都不做详细表述;如:实施例1中是利用控制件2的延伸杆23卡入位移件41和定位部72之间,以确保位移件41上的位移卡凸411无法脱离外杆1;

4、位移件41形变时,需要内部空间预留一定形变空间给位移件41,这种根据实际情况预留形变给位移件即可,如实施例1中是通过在延伸杆23上设置使用形变凹槽231,以解决位移卡凸411通过出芯凸台713时,产生形变时,产生的往后移动的形变问题;

5、关于防止控制杆21左右移动的问题,则是外杆上设置相关的卡凸,同时,控制杆21上也设有对应的卡凸,则可以起到防旋转的目的;

6、当控制件2是通过上移释放收芯时,则控制件2和触发组件6之间就算不设辅助复位件31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利用控制件2的重力进行下移复位,需要确保外杆1内与控制件2滑动有关的部分的摩擦力较小,而控制件2本身具备一定重力,则效果会较好;为了操作更稳定,则还是采用辅助复位件31更好,辅助复位件31的弹力不需要太大,只需能让控制件2复位即可。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上述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5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双面磁性写字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