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

文档序号:42281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 (Continuous circulating pouring method for concrete member ) 是由 于建 罗龙聪 于 2021-07-0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将生产工序所需的施工工位构建在同一主轨道上,将混凝土构件放置在主轨道的运输设备上,通过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在主轨道上移动并依次钢筋绑扎工位、构件浇筑工位、养护工位,上述钢筋绑扎工位上进行混凝土构件的钢筋捆扎,使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经过不同的工位完成生产工序;上述混凝土构件完成生产工序后,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第一过渡区,由第一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与主轨道并列的次轨道上,并由次轨道上的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回到主轨道起点的对应位置;以期望优化现有混凝土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受限于场地尺寸和移动浇筑难的情况,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tinuous circulating casting method of a concrete member, which comprises the steps of constructing construction stations required by a production process on the same main track, placing the concrete member on a transportation device of the main track, driving the concrete member to move on the main track through the transportation device, and sequentially binding a steel bar binding station, a member casting station and a maintenance station, wherein the steel bar binding station is used for binding steel bars of the concrete member, so that the concrete member passes through different stations along the main track to complete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fter the concrete member is produced, the concrete member is moved to a first transition area, the first transition area moves the concrete member to a secondary track parallel to the main track, and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on the secondary track drives the concrete member to return to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of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main track; the method aims to hopefully optimize the problems that the existing concrete member is limited by site size and is difficult to move and pour in the processing process, and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is low.)

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构件的加工和生产,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混凝土构件生产装置是采用混凝土制作底座,通过模板覆盖后进行浇筑,待浇筑完成后,取下模板,并将模板移动至下一待浇筑的工位,即在预制件生产线上混凝土构件处于静止状态,通过拆装模具和移动浇筑点,实现对多个混凝土构件的加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混凝土构件需要占用一定量的面积,且完成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无法马上搬离,从而导致有限的空间环境,混凝土构件的加工效率低下,还需要注意的是,受限于场地尺寸,容易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摆放影响浇筑点移动,从而造成移动浇筑难的情况,从而进步一降低加工效率;从而使得场地利用率低下,整体加工成本巨大,因此如何优化混凝土构件的连浇筑的制得研究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以期望优化现有混凝土构件在加工过程中受限于场地尺寸和移动浇筑难的情况,导致加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将生产工序所需的施工工位构建在同一主轨道上,将混凝土构件放置在主轨道的运输设备上,通过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在主轨道上移动并依次钢筋绑扎工位、构件浇筑工位、养护工位,上述钢筋绑扎工位上进行混凝土构件的钢筋捆扎,上述构件浇筑工位进行混凝土构件的浇筑,上述养护工位进行混凝土构件的养护,由钢筋绑扎工位、构件浇筑工位、养护工位在固定位置进行施工,使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经过不同的工位完成生产工序;上述混凝土构件完成生产工序后,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第一过渡区,由第一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与主轨道并列的次轨道上,并由次轨道上的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回到主轨道起点的对应位置。

作为优选,上述对应位置为次轨道末端,上述次轨道末端还设有第二过渡区,由第二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过渡到主轨道起点位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生产工序设置在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之间;上述生产工序所需的施工工位还包括张拉灌浆工位,且张拉灌浆工位为养护工位的下一工序,由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途径养护工位后进入张拉灌浆工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均包括两个导向轨,且两个导向轨之间的间隙小于混凝土构件长度,上述导向轨上设有摆渡小车,由摆渡小车将混凝土构件在主轨道和次轨道上过渡。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运输设备移动到恒定位置后,上述摆渡小车移动至混凝土构件底部。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方法,步骤A,将混凝土构件的半成品沿主轨道进入钢筋绑扎工位,由钢筋绑扎工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钢筋捆扎。

步骤B,混凝土构件完成钢筋捆扎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进入构件浇筑工位,由构件浇筑工位进行浇筑施工。

步骤C,混凝土构件完成浇筑施工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进入养护工位,由养护工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

步骤D,混凝土构件完成养护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进入张拉灌浆工位,由张拉灌浆工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整平。

步骤E,混凝土构件完成整平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进入过渡区,由过渡区的导向轨和摆渡小车相互配合,将混凝土构件由主轨道运输到次轨道的运输设备上,并由运输设备将混凝土构件回到次轨道末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本发明通过混凝土构件移动,从而形成类似于级进式的加工方式,从而有效节形成流水线模式,避混凝土构件处于静止状态,从而大量占用工位面积,通过该方式可以在固定工位实现定点浇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移动浇灌,更为重要的是,该方式适用于局部工艺周期调整,通过在主轨道上增加工位,通过加工周期性的规划,可以极大的增大工位之间的工作时差,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轨道首端示意图。

图2为构件浇筑工位与养护工位连接。

图3为本发明主轨道末端示意图。

图4为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混凝土构件转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轨道、2-钢筋绑扎工位、3-构件浇筑工位、4-养护工位、5-张拉灌浆工位、6-导向轨、7-摆渡小车、9-次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是,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将生产工序所需的施工工位构建在同一主轨道1上,将混凝土构件放置在主轨道1的运输设备上,通过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在主轨道1上移动并依次进入钢筋绑扎工位2、构件浇筑工位3、养护工位4,上述钢筋绑扎工位2上进行混凝土构件的钢筋捆扎,上述构件浇筑工位3进行混凝土构件的浇筑,上述养护工位4进行混凝土构件的养护,由钢筋绑扎工位2、构件浇筑工位3、养护工位4在固定位置进行施工,使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1经过不同的工位完成生产工序。

上述混凝土构件完成生产工序后,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第一过渡区,由第一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与主轨道1并列的次轨道9上,并由次轨道9上的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回到主轨道1起点的对应位置。

其中,每个施工工位之间具有间隙,具体的说,运输装置移动到钢筋绑扎工位2,并在运输装置上完成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其捆扎完成后的混凝土构件稳定放置在运输装置上,在随后运输装置将混凝土构件从钢筋绑扎工位2输送到构件浇筑工位3,并在构件浇筑工位3中完成构件浇筑,完成构件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通过运输装置送入养护工位4进行养护,为了便于混凝土构件的运输,其主轨道1呈直线设置,从而保证每个工位能够相互对应。

待混凝土构件完成所有生产工序后,主轨道1上的混凝土构件与主轨道1上的初始位置具有较远距离,由此,通过运输装置将混凝土构件移动到第一过渡区,通过第一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和运输装置移动到次轨道9,通过运输装置在次轨道9上将混凝土构件送回,从而实现混凝土构件的前进和回退,当主轨道1上设置多个运输装置和多个混凝土构件时,每个施工工位完成相应工序后,可持续性的补入上一工序产物,从而形成流水化生产,极大的节约了使用场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由于每个施工工位完成不同的工序,其工序的位置处于固化,通过该方式可以在固定工位实现定点浇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移动浇灌。

实施例2:

基于上述实施例,参考图1和4所示,本发明的另的一个实施例是,上述主轨道1起点的对应位置为次轨道9末端,上述次轨道9末端还设有第二过渡区,由第二过渡区将混凝土构件过渡到主轨道1起点位置。

即次轨道9和主轨道1为相互平行的两根直线轨道,由主轨道1上的工位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加工,完成加工后的混凝土构件由次轨道9到返回,从而易于拆卸和后续统一装车运输。

进一步的,参考图3到图5所示,上述生产工序设置在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之间;上述生产工序所需的施工工位还包括张拉灌浆工位5,且张拉灌浆工位5为养护工位4的下一工序,由运输设备带动混凝土构件途径养护工位4后进入张拉灌浆工位5。

其中,将预应力钢筋张拉并锚固在运输装置上,待混凝土构件在构件浇筑工位3进行浇筑后,其混凝土构件的强度逐渐增大,待达混凝土构件完成养护后后,混凝土构件的强度达到设定范围,在张拉灌浆工位5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放张,以此实现预应力的方法。

具体的说,先在钢筋绑扎工位2上安装设计规定的拉力张拉筋束,并用锚具临时锚固;经过构件浇筑工位3浇筑混凝土构件,并途径养护工位4养护后的混凝土构件达到强度要求后,混凝土构件在张拉灌浆工位5进行放张,其放张的操作主要是将锚固松开或将钢束剪断,让筋束回缩;由于筋束与混凝土的粘结作用阻止了钢束回缩,将回缩力传递给混凝土,使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中,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不同,需要设计合适的预应力筋形式和偏心距,使得预应力作用形成的等效荷载的分布形式与外荷载的分布形式相同,用以抵消部分或全部外荷载。

进一步的,参考图4和图5所示,上述第一过渡区和第二过渡区均包括两个导向轨6,其中导向轨6横穿主轨道1和次轨道9,且两个导向轨6之间的间隙小于混凝土构件长度,上述导向轨6上设有摆渡小车7,由摆渡小车7将混凝土构件在主轨道1和次轨道9上过渡。其中,第一过渡区进行过渡主要将主轨道1上的混凝土构件运输到次轨道9上;也可以通过第二过渡区将次轨道9上的混凝土构件运输到主轨道1上。

更进一步的,上述运输设备移动到恒定位置后,上述摆渡小车7移动至混凝土构件底部,其中混凝土构件安装在运输装置上,其混凝土构件底部为运输装置底部。

具体的说,第一过渡区工作时,摆渡小车7移动到导向轨6与主轨道1的交接处,使摆渡小车7移动到主轨道1上运输装置下方,通过摆渡小车7托起运输装置以及运输装置上的混凝土构件,随后摆渡小车7在导向轨6上移动,直至移动次轨道9与导向轨6的交接处,待确认运输装置对应次轨道9后,摆渡小车7将运输装置放置在次轨道9上,由运输装置沿次轨道9将混凝土构件送回。

其中,工作人员可以在次轨道9上检测混凝土构件,若混凝土构件不需要返工,则可通过在次轨道9一侧设置吊装点进行统一撞车,其中第二过渡区工作时,可以将运输装置输送到主轨道1加工完成循环。必要时,例如需要某一工序进行返工时,第二过渡区也可以采用与第一过渡区相同的方式,通过摆渡小车7将运输装置和混凝土构件从次轨道9移动到主轨道1上。

实施例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构件的连续式循环浇筑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方法:

步骤A,将混凝土构件的半成品沿主轨道1进入钢筋绑扎工位2,由钢筋绑扎工位2对混凝土构件进行钢筋捆扎。钢筋捆扎需要进行钢筋架体搭建,扎骨架等操作,以保证整体应力的稳定性。钢筋捆扎时,为了避免铺设预应力筋时因其自重下垂破坏隔离剂,站污预应力筋,影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应在预应力筋设计位置下面先放置好垫块或定位筋后铺设,需要注意的是,还需要用临时锚具固定,其锚具为了重复使用,一般采用现有的工具式锚具或常用的有墩头式夹具、锥销式夹具、夹片式夹具。从而可以大批量购买,且长期使用后磨损,也便于替换。

步骤B,混凝土构件完成钢筋捆扎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1进入构件浇筑工位3,由构件浇筑工位3进行浇筑施工;在浇筑工位3中进行通过自动化设备进行快速立模,随后进行定点浇筑混凝土,其中混凝土构件应一次浇筑完成,且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需要进行振捣,以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尤其需要注意构件端部的密实性,才能保证混凝土强度和粘结力。

步骤C,混凝土构件完成浇筑施工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1进入养护工位4,由养护工位4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由于混凝土本身的抗拉伸能力较弱,若无法保证失水和泌水之间的平衡关系,其混凝土构件受到温湿度变化,可能会产生一定胀缩变形,从而引起内部应力变化,易导致混凝土构件出现收缩裂缝,一旦出现混凝土裂缝,轻则影响外观形象,重则需要修补,因此通过养护工位4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养护,从而确保混凝土构件失水速率减弱,并维持失水和泌水之间的平衡关系,以避免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风险。

步骤D,混凝土构件完成养护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1进入张拉灌浆工位5,由张拉灌浆工位5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整平;在张拉灌浆工位5放松预应力钢筋时,需要确定混凝土构件当前抗压强度应不低于设计要求抗压强度标准值的 75%。进入张拉灌浆工位5的混凝土构件不受构件浇筑工位3上的模具影响,有效保证放张时构件能自由压缩。放张工作应缓。

其中,放张工作应缓慢进行,防止冲击力过大,导致在放张过程中构件产生弯曲、裂纹及预应力筋断裂现象。同时,预应力钢筋的放张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类型进行适应性选择:

例如,混凝土构件是承受偏心与压力的构件,先同时放张预应力较小区域的预应力筋,再同时放张预应力较大区域的预应力筋。

例如,混凝土构件是承受轴心与压力的构件,所有的预应力筋应同时放张。

需要注意的是,原则上放张过程还应分阶段,并采用对称或相互交错地的形式进行,以避免在放张过程中构件产生弯曲、裂纹及预应力筋断裂现象;通常放张方法可以采用螺杆放张法、砂箱放张法、千斤顶放张法、楔型垫放张法、预热放张法等形式。

步骤E,混凝土构件完成整平后,混凝土构件沿主轨道1进入过渡区,由过渡区的导向轨和摆渡小车相互配合,将混凝土构件由主轨道1运输到次轨道9的运输设备上,并由运输设备将混凝土构件回到次轨道9末端。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振动台的自动控制方法及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