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文档序号:448469 发布日期:2021-12-28 浏览:5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是由 野野山昌宏 神谷昌弘 酒井克英 舛田纯一 木村拓 于 2021-06-2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能够根据信封的种类进行适当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形成部(2),在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并输出;信封判断部(81),判断记录媒体是否是信封;基重获取部(82),获取记录媒体的基重;决定部(83),基于信封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和由基重获取部(82)获取的基重,决定在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以及打印控制部(84),基于决定部(83)的决定结果,控制图像形成部(2)的动作。(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proper image 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an envelope and a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1) is provided with: an image forming unit (2) that forms and outputs an ima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conveyed along a predetermined conveyance path; an envelope judging section (81) for judging whether the recording medium is an envelope; a basis weight acquisition unit (82) for acquiring the basis weight of the recording medium; a determination unit (83) for determining control when forming an image on a recording medium,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the envelope determination unit (81) and the basis weight acquired by the basis weight acquisition unit (82); and a print control unit (84) that controls the operation of the image forming unit (2) based on the determination result of the determination unit (83).)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特别涉及在成为图像形成的对象的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进行适合信封的图像形成的技术。

背景技术

以往,在打印机、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s:多功能外设)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知有测定打印纸张等片材的厚度,基于该测定出的厚度进行与片材相关的设定从而进行图像形成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另外,以往,还已知有能够对信封进行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2)。

近年来,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作为图像形成的对象而使用的信封的种类处于增加趋势,根据信封的种类而存在各种厚度的信封。在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的对象的记录媒体而使用信封的情况下,若与通常的打印纸张等片材进行比较,存在在信封通过定影器时容易产生皱褶这样的课题。因此,在图像形成装置将信封作为记录媒体进行图像形成时,通过进行与对片材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不同的控制,从而抑制在信封产生的皱褶。

然而,在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果记录媒体是信封,则一律应用预先决定的信封用的设定值来进行图像形成。即,在使用厚度较薄的信封的情况下以及在使用厚度较厚的信封的情况下,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应用相同的设定值来进行图像形成。

然而,一般地,厚度较薄的信封与厚度较厚的信封相比,具有在通过定影器时更容易产生皱褶这样的特性。因此,关于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在将厚度较薄的信封作为记录媒体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在信封产生皱褶的情况,存在打印物的品质降低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00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116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信封的种类进行适当的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技术方案的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图像形成单元,在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并输出;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上述记录媒体是否是信封;基重获取单元,获取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决定单元,基于上述信封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和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基重,决定在上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以及控制单元,基于上述决定单元的决定结果,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动作。

第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规定值高的情况下选择第一控制参数,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上述规定值低的情况下选择与上述第一控制参数不同的第二控制参数。

第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基重检测单元,上述基重检测单元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设置于比上述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图像形成的位置靠上游侧,并且检测沿着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由上述基重检测单元检测的基重。

第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不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基重获取单元将上述基重检测单元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第一方法,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基重获取单元将上述基重检测单元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与上述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

第五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或者第四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基重检测单元具备光透过型传感器和光反射型传感器中的至少一方而构成。

第六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与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不是信封的情况相比,上述基重检测单元提高上述光透过型传感器或者上述光反射型传感器的光量或者灵敏度。

第七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基重获取单元使上述基重检测单元检测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

第八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基重获取单元使上述基重检测单元在信封的封舌部进行基重的检测。

第九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八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封舌检测单元,上述封舌检测单元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设置在比上述基重检测单元更靠上游侧,伴随着由上述封舌检测单元检测信封的封舌部,上述基重获取单元使上述基重检测单元进行基重的检测。

第十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技术方案至第七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基重获取单元使上述基重检测单元在信封的封舌部以外的片材重叠的部分进行基重的检测。

第十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基重获取单元接受由用户进行的基重的输入操作,并且获取由用户输入的基重来作为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

第十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或者第二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信封判断单元接受由用户进行的是否是信封的选择操作,并且在由用户选择是信封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

第十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一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信封检测单元,上述信封检测单元在上述输送路径中设置于比上述图像形成单元进行图像形成的位置靠上游侧,并且检测沿着上述输送路径输送的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上述信封判断单元根据由上述信封检测单元检测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而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

第十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三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信封检测单元由超声波传感器构成。

第十五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四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决定单元决定使图像定影于上述记录媒体的定影辊的输送速度、向上述记录媒体转印图像的位置与上述定影辊之间的上述记录媒体的弯曲形成的有无、上述定影辊的定影温度、以及上述定影辊的压接力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参数。

第十六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十五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改变使图像定影于上述记录媒体的定影辊的输送速度。

第十七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六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使上述定影辊的输送速度比通常输送速度高。

第十八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技术方案至第十七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并且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决定进行如下控制:在向上述记录媒体转印图像的位置与上述定影辊之间不形成上述记录媒体的弯曲。

第十九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技术方案至第十八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改变上述定影辊的定影温度。

第二十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九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使上述定影辊的定影温度比通常定影温度低。

第二十一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十五技术方案至第二十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信封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根据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改变上述定影辊的压接力。

第二十二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一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由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获取的信封的基重比规定值低的情况下,上述决定单元使上述定影辊的压接力比通常压接力弱。

第二十三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技术方案至第二十二技术方案中的任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的通信单元,上述基重获取单元能够经由上述通信单元从上述外部装置获取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

第二十四技术方案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十三技术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上述信封判断单元能够在经由上述通信单元从上述外部装置指定了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判断为上述记录媒体是信封。

第二十五技术方案的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单元,上述图像形成单元在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的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并输出,上述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信封判断步骤,判断上述记录媒体是否是信封;基重获取步骤,获取上述记录媒体的基重;决定步骤,基于上述信封判断步骤中的判断结果和通过上述基重获取步骤获取的基重,决定在上述记录媒体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以及控制步骤,基于上述决定步骤中的决定结果,控制上述图像形成单元的动作。

根据本发明,在判断为记录媒体是信封的情况下,能够决定与信封的基重对应的控制来进行对信封的图像形成。即,能够根据信封的种类进行适当的图像形成,即使是对厚度较薄的信封和较厚的信封中的任一方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也能够在信封上不产生皱褶的情况下进行图像形成,能够抑制打印物的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外观结构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部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信封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基重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弯曲检测传感器的结构例的图。

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机构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图7是对信封检测传感器和基重检测传感器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

图8是例示信封的输送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参照信息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由控制器进行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信封控制决定处理的详细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在操作面板显示的操作画面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2…图像形成部(图像形成单元);9…记录媒体;12…定影部;33…输送路径;40…信封检测传感器(信封检测单元、封舌检测单元);50…基重检测传感器(基重检测单元);60…弯曲检测传感器;81…信封判断部(信封判断单元);82…基重获取部(基重获取单元);83…决定部(决定单元);84…打印控制部(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并且详细地说明关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中对相互共用的要素标注同一附图标记,省略对它们的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图。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例如构成为具备复印功能、扫描功能以及打印功能等多个功能的MFP(MultifunctionPeripherals)。若着眼于打印功能,则图像形成装置1是以电子照片方式进行图像形成的类型的装置并且是能够以串联方式形成彩色图像的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的中央部具备图像形成部2。图像形成部2在其下部具备供纸托盘3,能够在供纸托盘3中预先收纳片材、信封等记录媒体。另外,图像形成部2在装置主体的侧面具备能够开闭的手动托盘4。图像形成装置1使放置于供纸托盘3或者手动托盘4的记录媒体一张一张地供纸,对该记录媒体进行图像形成并向设置于上部的排纸托盘5排出。

另外,该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的上部具备图像读取部6。例如在选择复印功能或者扫描功能的情况下,图像读取部6用于读取原稿的图像。即,图像读取部6光学性地读取由用户放置的原稿并生成图像数据。

而且,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的正面侧具备成为用户接口的操作面板7。图像形成装置1在操作面板7上显示用户能够操作的各种操作画面,接受用户的操作。

图2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图像形成部2的内部构造的一个例子的图。在图2中,表示手动托盘4开放的状态。如图2所示,在供纸托盘3能够收纳多张记录媒体9。另外,也能够在手动托盘4放置多张记录媒体9。图像形成部2构成为:输送收纳于供纸托盘3的记录媒体9或者放置于手动托盘4的记录媒体9,在该记录媒体9通过规定位置时对记录媒体9形成图像,使该图像定影并向排纸托盘5排出。作为记录媒体9,能够使用打印纸张等片材。另外,记录媒体9也能够使用信封15。

图像形成装置1在装置主体的内部具备统一地控制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器8。控制器8通过控制设置于图像形成部2的各部的动作,来控制对记录媒体9的图像的形成动作。

图像形成部2具有: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图像并转印到记录媒体9;输送机构11,输送记录媒体9;以及定影部12,使转印到记录媒体9的图像定影于记录媒体9。

图像形成单元10具备:多个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是为了生成Y(黄色)、M(品红色)、C(青色)、K(黑色)的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而设置的;多个曝光部21,用于对设置于各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的像载体(感光体鼓)进行曝光;中间转印带22,对在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中生成的调色剂图像进行一次转印;以及二次转印辊23,使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于记录媒体9。

图像形成单元10通过基于成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对多个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和多个曝光部21进行驱动,而在各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的像载体上形成与各种颜色成分对应的静电潜像,通过利用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在像载体的表面上生成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通过将由多个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各自生成的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依次地一次转印于沿箭头F1方向循环移动的中间转印带22,从而在中间转印带22的表面上生成重叠有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的彩色图像。而且,图像形成单元10在中间转印带22上的彩色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时,使彩色图像二次转印于由输送机构11输送的记录媒体9的表面。

另外,在成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为单色图像的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10仅使与K色对应的调色剂图像生成部20进行动作。在该情况下,图像形成单元10在将单色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之后,在记录媒体9通过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时使单色图像二次转印于记录媒体9。

输送机构11从供纸托盘和手动托盘4中的任一方供给记录媒体9,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33向箭头F2方向输送记录媒体9。输送机构11具备:拾取辊31a,从供纸托盘3朝向输送路径33送出记录媒体9;以及供纸辊32a,将由拾取辊31a送出的记录媒体9向输送路径33供纸。供纸辊32a具有在通过拾取辊31a送出多张记录媒体9的情况下仅将处于最上部的1张记录媒体9向下游侧的输送路径33供纸的功能。另外,输送机构11具备:拾取辊31b,从手动托盘4朝向输送路径33送出记录媒体9;以及供纸辊32b,将由拾取辊31b送出的记录媒体9向输送路径33供纸。供纸辊32b具有在通过拾取辊31b送出多张记录媒体9的情况下仅将处于最上部的1张记录媒体9向下游侧的输送路径33供纸的功能。

另外,输送机构11在二次转印辊23的上游侧具备对位辊34。对位辊34在使由供纸辊32a、32b供给的记录媒体9的前端对齐的状态下暂时停止记录媒体9的输送。而且,对位辊34估计通过图像形成单元10形成于中间转印带22的图像(彩色图像或者单色图像)向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移动的定时而朝向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供给记录媒体9。

另外,输送机构11具备排出辊37,该排出辊37将在定影部12中进行了图像的定影处理的记录媒体9排出到排纸托盘5上。排出辊37将形成有图像的记录媒体9从排出口38排出到排纸托盘5上。

定影部12设置于比对记录媒体9二次转印图像的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靠下游侧。定影部12进行用于使转印到记录媒体9的图像定影于记录媒体9的定影处理。定影部12具备一对定影辊35、36。一对定影辊35、36中的一个定影辊35是由后述的加热器加热的辊,对记录媒体9实施加热处理。另一个定影辊36与定影辊35对置地配置,压接于定影辊35的表面而对记录媒体9实施加压处理。定影辊36相对于定影辊35的压接力能够调整。这样,定影部12通过在记录媒体9通过一对定影辊35、36的夹持部时实施加热处理和加压处理,来使图像定影于记录媒体9。

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在输送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具备信封检测传感器40、基重检测传感器50以及弯曲检测传感器60。

信封检测传感器40是在输送路径33中设置于供纸辊32a、32b与对位辊34之间、并检测由供纸辊32a、32b供给的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的传感器。

图3是表示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结构例的图。例如,信封检测传感器40由超声波传感器构成。如图3的(a)所示,信封检测传感器40具备设置于夹着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而相互对置的位置的超声波发送部41和超声波接收部42。超声波发送部41朝向超声波接收部42发送规定频率的超声波。在沿着输送路径33输送的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的内侧具有空洞部16。因此,从超声波发送部41发送的超声波在信封15的空洞部16衰减,由超声波接收部42接收。与此相对,在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而是1张片材的情况下,与信封15的情况相比,从超声波发送部41发送的超声波的衰减量较小。因此,信封检测传感器40能够通过检测从超声波发送部41发出的超声波的衰减量是否是规定值以上,来检测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

图3的(b)表示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详细的结构例。超声波发送部41具有驱动电路43和发送元件44。驱动电路43通过驱动发送元件44,而使发送元件44发送规定频率(例如300kHz)的超声波。该超声波经由在输送路径33中输送的记录媒体9而由超声波接收部42接收。

超声波接收部42具有接收元件45、谐振电路46、放大电路47以及整流电路48。接收元件45是接收超声波的元件,输出与接收到的超声波对应的电信号。谐振电路46对从接收元件45输出的电信号施加规定频率(例如300kHz)的滤波而提取从超声波发送部41发送的超声波的信号成分。放大电路47放大该超声波的信号成分并向整流电路48输出。整流电路48通过对放大后的信号进行整流,而生成与接收元件45接收到的超声波强度对应的模拟电压信号并输出。如果记录媒体9是信封15,则该模拟电压信号为小于规定值的值,如果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则该模拟电压信号为规定值以上的值。因此,从整流电路48输出的模拟电压信号为表示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的信号。

另外,信封检测传感器40还作为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的封舌检测单元发挥功能。信封15具有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和2张片材不重叠的封舌部。在该封舌部位于记录媒体9的输送方向的前端侧或者后端侧的情况下,信封检测传感器40能够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的前或者后检测封舌部。

接下来,基重检测传感器50是在输送路径33中设置在供纸辊32a、32b与对位辊34之间、并检测由供纸辊32a、32b供给的记录媒体9的基重的传感器。本实施方式的基重检测传感器50在输送路径33中设置在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下游侧。

图4是表示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结构例的图。该基重检测传感器50具备光透过型传感器和光反射型传感器。即,基重检测传感器50构成为具备朝向输送路径33照射第一光的第一光源51、朝向输送路径33照射第二光的第二光源52、以及受光元件53。第一光源51是光反射型传感器的光源。第二光源52是光透过型传感器的光源。受光元件53兼用作光透过型传感器和光反射型传感器双方的受光元件。

第一光源51相对于输送路径33配置在与受光元件53相同侧,朝向输送路径33照射第一光。若记录媒体9通过第一光的照射区域,则第一光被记录媒体9的表面反射,该反射光入射到受光元件53而被检测。

另外,第二光源52夹着输送路径33配置在第一光源51和受光元件53的相反侧,对输送路径33照射第二光。若记录媒体9通过第二光的照射区域,则第二光透过记录媒体9,该透过光由受光元件53检测。

记录媒体9的基重(每单位面积的重量)根据记录媒体9的厚度而改变。因此,记录媒体9的基重越大,则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量越小。另外,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量也根据记录媒体9的色调而改变。因此,基重检测传感器50通过测定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光量来检测记录媒体9的基重,通过测定从第一光源51照射的光的反射光来检测记录媒体9的色调。而且,基重检测传感器50根据记录媒体9的色调校正基于透过光量的基重,由此检测排除了色调的影响的记录媒体9的基重。

接下来,弯曲检测传感器60配置在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记录媒体9的位置与定影辊35、36之间。弯曲检测传感器60是检测在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与定影辊35、36之间通过记录媒体9挠曲而形成的记录媒体9的弯曲的传感器。

图5是表示弯曲检测传感器60的结构例的图。在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与定影辊35、36之间在记录媒体9未形成弯曲的情况下,记录媒体9通过图中虚线所示的路径L1。与此相对,若在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与定影辊35、36之间在记录媒体9形成弯曲,则记录媒体9通过图中实线所示的路径L2。弯曲检测传感器60能够检测该弯曲的大小。另外,记录媒体9的弯曲仅在配置有弯曲检测传感器60的一个方向上形成。例如,弯曲检测传感器60构成为具备伴随着形成记录媒体9的弯曲而与该弯曲抵接并位移的致动器61,根据致动器61的位置而检测记录媒体9的弯曲的大小。

接下来,对图像形成装置1中的控制机构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机构的一个例子的框图。如图6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控制器8控制上述的图像形成部2的动作。控制器8具备CPU70和存储器71,CPU70通过读出并执行存储于存储器71的程序78而使图像形成部2进行动作。另外,在控制器8连接有操作面板7和通信部72。

操作面板7具备显示部7a和操作部7b。显示部7a例如由彩色液晶显示器构成,显示用户能够操作的各种操作画面。操作部7b由触摸面板键等构成,接受用户的操作。控制器8能够经由操作面板7获取由用户输入的信息,也能够基于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控制图像形成部2。

通信部72经由LAN等网络与外部装置进行通信。例如,控制器8能够经由通信部72从外部装置获取成为打印对象的图像数据。另外,控制器8也能够经由通信部72获取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2的信息。

另外,图像形成部2具备输送辊驱动部73、定影辊驱动部74、定影辊压接力调整部75、以及加热器76。

输送辊驱动部73例如由马达等构成,该马达对用于沿着输送路径33输送记录媒体9的各种辊进行旋转驱动。输送辊驱动部73对包括拾取辊31a、31b、供纸辊32a、32b、对位辊34、二次转印辊23和排出辊37的多个辊进行驱动。其中,输送辊驱动部73的驱动力构成为经由电磁离合器向各种辊传递。因此,例如在记录媒体9的前端到达对位辊34的定时停止对位辊34的驱动,在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的图像到达规定位置的定时再次驱动对位辊34,由此能够在适当的定时向二次转印辊23供给记录媒体9。

输送辊驱动部73在开始记录媒体9的供纸动作时,设定由控制器8指定的系统速度并驱动各种辊。系统速度是沿着输送路径33输送记录媒体9时的输送速度。而且,输送辊驱动部73若在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之后,被从控制器8指示系统速度的变更,则能够根据系统速度变更之后的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例如,输送辊驱动部73能够根据由控制器8检测的记录媒体9的厚度来改变系统速度。

定影辊驱动部74是对定影辊35、36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等驱动部。即,定影辊35、36由与用于沿着输送路径33输送记录媒体9的各种辊不同的驱动源进行旋转驱动。因此,能够将定影辊35、36对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设定为与各种辊对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相同的速度、或者设定为与各种辊对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不同的速度。

定影辊压接力调整部75在定影部12中调整定影辊36相对于定影辊35的压接力。例如,定影辊压接力调整部75朝向定影辊35对定影辊36按压施力,通过调整该按压力,来调整压接力。

加热器76是加热定影部12的定影辊35的热源。加热器76构成为由控制器8驱动,加热定影辊35来保持规定的定影温度。另外,定影温度根据记录媒体9的种类而不同。

控制器8构成为基于设置于图像形成部2的信封检测传感器40、基重检测传感器50和弯曲检测传感器60各自的检测结果来分别控制输送辊驱动部73、定影辊驱动部74、定影辊压接力调整部75以及加热器76。另外,在图6中虽然省略图示,但控制器8当然也控制上述的图像形成单元10的动作。以下,对控制器8的详细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控制器8的CPU70通过执行程序78,而作为信封判断部81、基重获取部82、决定部83以及打印控制部84发挥功能。

打印控制部84驱动图像形成部2来控制对记录媒体9的图像形成动作。打印控制部84在经由通信部72被指示了打印任务的执行的情况下、或者在经由操作面板7被指示了打印任务的执行的情况下,开始用于驱动图像形成部2而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的打印动作。伴随着打印动作的开始,打印控制部84对输送辊驱动部73进行驱动,从供纸托盘3和手动托盘4中的由用户指定的托盘供给记录媒体9,沿着输送路径33输送记录媒体9。此时,打印控制部84例如以记录媒体9为普通纸为前提,设定与普通纸对应的系统速度,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另外,打印控制部84伴随着记录媒体9的输送开始,而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开始生成调色剂图像的动作。然后,该打印控制部84能够基于决定部83的决定结果,适当地变更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

信封判断部81是判断在输送路径33中输送的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的处理部。若通过打印控制部84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则信封判断部81进行如下动作:对信封检测传感器40进行驱动,在记录媒体9通过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位置时检测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而且,信封判断部81获取从信封检测传感器40输出的检测结果,基于该检测结果来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

基重获取部82是获取在输送路径33中输送的记录媒体9的基重的处理部。若通过打印控制部84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则基重获取部82进行如下动作:对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驱动,在记录媒体9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时检测记录媒体9的基重。而且,基重获取部82获取从基重检测传感器50输出的基重的检测结果。例如,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获取由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的信封15的基重。另外,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而是1张片材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获取由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的1张片材的基重。

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检测传感器50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检测的基重与在2张片材不重叠的封舌部检测的基重为不同值。这是因为,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与封舌部相比,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光量降低,并且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和封舌部,色调有时稍微不同,从第一光源51照射的光的反射光量改变。因此,基重获取部82驱动基重检测传感器50,以使得在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与封舌部中的任意一方检测基重。

图7是对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动作进行说明的图。信封检测传感器40在输送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中配置在比基重检测传感器50靠上游侧。因此,如图7的(a)所示,沿着输送路径33向箭头F2方向输送的记录媒体9首先通过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位置,然后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是已知的,并且信封检测传感器40与基重检测传感器50之间的距离也是已知。因此,能够预测与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的部分相同的部分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的定时。例如如图7的(b)所示,在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时,与该部分相同的部分17在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因此,基重获取部82在从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基重的检测动作,由此如图7的(c)所示,能够检测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的基重。

另外,如图7的(c)所示,在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信封15的封舌部18时,该封舌部18在经过规定时间后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位置。因此,基重获取部82在从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信封15的封舌部18起经过规定时间后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基重的检测动作,由此如图7的(d)所示,能够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

基重检测传感器50在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的情况下,能够与记录媒体9为1张片材的情况同样地检测基重。然而,在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的基重的情况下,产生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光量的降低、从第一光源51照射的光的反射光量的变化,因此有可能无法适当地检测基重。因此,优选基重获取部82使得在基重检测传感器50中检测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的基重的情况下,利用与记录媒体9为1张片材的情况下的基重检测方法不同的方法检测基重。即,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将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第一方法,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将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具体而言,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通过与判断为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的情况下的第一方法相比,提高基重检测传感器50中的光透过型传感器或者光反射型传感器的光量或者灵敏度的第二方法来进行基重的检测。由此,能够减少由从第二光源52照射的光的透过光量的降低、从第一光源51照射的光的反射光量的变化引起的影响,能够适当地检测信封15的基重。

另外,在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的情况下,不需要如上述那样切换基重的检测方法,因此减轻控制器8的处理负担。但是,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由于在输送路径33中输送的信封15的种类或者朝向,而假定在封舌部18检测基重是较难的情况。图8是例示沿输送方向F2输送的多种信封15的图。例如,如图8的(a)所示,在信封15的封舌部18位于输送方向F2的后端侧的情况下,封舌部18一定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位置。因此,在以图8的(a)所示的朝向输送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检测传感器50能够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另外,在信封15的封舌部18位于输送方向F2的前端侧的情况下也同样,封舌部18一定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位置,因此基重检测传感器50能够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

另一方面,如图8的(b)所示,在信封15的封舌部18位于与输送方向F2正交的方向的端部的情况下,封舌部18未必通过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位置。因此,在以图8的(b)所示的朝向输送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检测传感器50有时无法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的基重。这样的情况下,信封检测传感器40也无法检测信封15的封舌部18,因此优选基重获取部82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的基重。

接下来,决定部83是基于信封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和由基重获取部82获取的基重决定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的处理部。决定部83读出预先存储于存储器71的参照信息79,基于该参照信息79来决定控制。

图9是表示参照信息79的一个例子的图。参照信息79是按照记录媒体9的种类而预先定义了系统速度Vs、定影辊速度Vt、弯曲控制的有无、定影温度T、定影辊压接力FP的信息。

例如,在记录媒体9为片材且片材为普通纸的情况下,在参照信息79中,定义第一速度V1作为系统速度Vs。第一速度V1例如为200mm/s。另外,定义了将定影辊速度Vt设为与系统速度Vs相等的速度、将弯曲控制设为“有”、将定影温度T设为第一温度T1、以及将定影辊压接力FP设为第一压接力FP1。弯曲控制是指在定影部12的上游侧形成了记录媒体9的弯曲的状态下将记录媒体9向定影部12供给的控制。另外,第一温度T1例如为170℃。而且,第一压接力FP1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时的标准的压接力(通常压接力)。

另外,在记录媒体9为片材且片材为薄纸的情况下,在参照信息79中,与普通纸同样地定义第一速度V1作为系统速度Vs。另外,定义了将定影辊速度Vt设为与系统速度Vs相等的速度、将弯曲控制设为“有”、将定影温度T设为第二温度T2、以及将定影辊压接力FP设为第二压接力FP2。第二温度T2例如为150℃。另外,第二压接力FP2为小于第一压接力FP1的压接力。即,在薄纸的情况下,因为比普通纸薄,因此能够降低定影温度T,并且也能够减小定影辊36的压接力FP。

另外,在记录媒体9为片材且片材为厚纸的情况下,在参照信息79中,定义比第一速度V1低速的第二速度V2作为系统速度Vs。另外,定义了将定影辊速度Vt设为与系统速度Vs相等的速度、将弯曲控制设为“有”、将定影温度T设为第二温度T2、以及将定影辊压接力FP设为第三压接力FP3。第二速度V2例如为100mm/s。另外,第三压接力FP3为大于第一压接力FP1的压接力。即,在厚纸的情况下,降低系统速度Vs以使图像适当地转印于片材,因此能够与薄纸的情况同样地降低定影温度T。但是,为了适当地使图像定影于厚纸,优选使定影辊36的压接力FP大于通常压接力。

另一方面,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且为薄信封的情况下,在参照信息79中,定义第一速度V1作为系统速度Vs。另外,定义了将定影辊速度Vt设为比系统速度Vs快百分之几左右的速度、将弯曲控制设为“无”、将定影温度T设为比第一温度T1低的温度、以及将定影辊压接力FP设为比第一压接力FP1小的压接力。

在薄信封的情况下,若在定影部12的上游侧形成弯曲,则在通过定影部12时容易产生皱褶。特别是若薄信封产生歪斜,则皱褶的产生变得显著。该现象是由于在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产生的挠曲由定影部12直接定影而产生的。因此,在薄信封的情况下,定义了将定影辊35、36的输送速度(定影辊速度Vt)设为比系统速度Vs稍快的速度,以使得在定影部12的上游侧不形成弯曲。但是,若定影辊35、36过度拉动薄信封,则由二次转印辊23二次转印到薄信封的图像有可能紊乱,因此优选定影辊速度Vt与系统速度Vs的速度差抑制在百分之几以内。另外,如果在定影部12的上游侧未形成弯曲,则也可以将定影辊速度Vt设定为与系统速度Vs相等的速度。

另外,由于薄信封比薄纸厚,因此定影温度T与薄纸的情况相比较高。但是,定影辊压接力FP也可以是与薄纸的情况相同的压接力。

另外,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且为厚信封的情况下,在参照信息79中,定义第二速度V2作为系统速度Vs。另外,定义了将定影辊速度Vt设为与系统速度Vs相等的速度、将弯曲控制设为“有”、将定影温度T设为比第一温度T1低的温度、以及将定影辊压接力FP设为与第一压接力FP1相同的通常压接力。

在厚信封的情况下,降低系统速度Vs以使图像适当地转印于片材,因此能够与薄信封的情况同样地降低定影温度T。但是,厚信封的情况下的定影温度T也可以是比薄信封的情况下的定影温度T低的温度。另外,为了适当地使图像定影于厚信封,优选与薄信封的情况相比增大定影辊36的压接力FP,因此定义为与通常压接力相同。

另外,在图9的例子中,作是信封15的例子,仅表示薄信封和厚信封这两种,但也可以使用根据信封15的厚度而对3种以上的信封定义了具体的控制内容的参照信息79。

决定部83基于上述的参照信息79决定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例如,若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则决定部83基于由基重获取部82获取的信封15的基重,确定信封15的厚度,判断信封15是薄信封还是厚信封。其结果为,在薄信封的情况下,决定部83通过对参照信息79的薄信封的栏进行参照,决定适合于薄信封的系统速度Vs、定影辊速度Vt、弯曲控制“无”、定影温度T以及定影辊压接力FP。另外,在判断为是厚信封的情况下,决定部83通过对参照信息79的厚信封的栏进行参照,决定适合于厚信封的系统速度Vs、定影辊速度Vt、弯曲控制“有”、定影温度T以及定影辊压接力FP。而且,决定部83向打印控制部84输出该决定结果。

另外,在通过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为1张片材的情况下也是,决定部83基于参照信息79决定与片材的种类对应的控制,并向打印控制部84通知所决定的控制。

决定部83的决定最迟在记录媒体9的前端送出到对位辊34的下游侧之前进行。即,在记录媒体9的前端到达对位辊34之前、或者在记录媒体9的前端到达对位辊34之后而对位辊34对记录媒体9的输送暂时停止的期间,决定部83决定之后的控制。

打印控制部84在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之后,在记录媒体9的前端到达对位辊34的定时暂时停止记录媒体9的输送。然后,打印控制部84估计在图像形成单元10中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2的图像到达二次转印辊23的位置的定时,再次驱动对位辊34而朝向二次转印辊23送出记录媒体9的前端。此时,打印控制部84进行反映了决定部83的决定结果的控制。例如,在通过决定部83决定降低系统速度Vs的情况下,打印控制部84在进行对位辊34的再次驱动时,降低系统速度Vs,降低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另外,打印控制部84将定影辊35、36对记录媒体9的输送速度设定为由决定部83决定的定影辊速度Vt,使定影辊35、36旋转驱动。另外,打印控制部84基于由决定部83决定的弯曲控制的有无,进行在定影部12的上游侧形成记录媒体9的弯曲的控制、不形成弯曲的控制。例如,在薄信封的情况下,弯曲控制被决定为“无”,因此打印控制部84进行系统速度Vs和定影辊速度Vt的速度调整以使弯曲检测传感器60检测不到记录媒体9的弯曲。另外,打印控制部84通过驱动加热器76而将定影部12的定影温度T设定为由决定部83决定的温度,并且通过驱动定影辊压接力调整部75而将定影辊36的压接力调整为由决定部83决定的值。

例如,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打印控制部84能够根据该信封15的厚度来切换在信封15进行图像形成时的控制。换言之,打印控制部84控制为选择与信封15的厚度对应的最佳的控制参数来进行对信封15的图像形成。因此,在厚信封通过定影部12时,在应用了适合于厚信封的第一控制参数的状态下进行适合于厚信封的图像形成,与此相对,在薄信封通过定影部12时,在应用了与厚信封的情况不同的控制参数并且是适合于薄信封的第二控制参数的状态下进行适合于薄信封的图像形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即使例如在将厚度较薄的信封15作为记录媒体9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在信封15产生皱褶,能够抑制打印物的品质降低。

接下来,图10是表示由控制器8进行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是通过CPU70执行程序78而进行的处理。另外,该处理是在用户指示了打印任务的执行的情况下开始的处理。

若开始该处理,则控制器8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步骤S1)。与之相伴,控制器8将系统速度Vs设定为第一速度V1(步骤S2)。即,在该时刻未判明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因此控制器8将记录媒体9为普通纸作为前提而将系统速度Vs设定为第一速度V1。然后,控制器8通过驱动输送辊驱动部73,而开始将记录媒体9从供纸托盘3和手动托盘4中的任一方供给到输送路径33并进行输送的动作(步骤S3)。

若开始记录媒体9的输送,则控制器8判断信封检测传感器40是否检测到记录媒体9(步骤S4)。若信封检测传感器40检测到记录媒体9(在步骤S4中为“是”),则控制器8基于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步骤S5)。

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为“是”),控制器8设定第二方法作为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方法(步骤S6)。例如,如上所述,控制器8使第一光源51和第二光源52的光量比通常的光量(检测1张片材的基重时的光量)提高、或者使受光元件53的灵敏度比通常的灵敏度(检测1张片材的基重时的灵敏度)提高,由此设定为能够在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检测基重的状态。然后,控制器8驱动基重检测传感器50而从基重检测传感器50获取信封15的基重(步骤S7)。若能够获取信封15的基重,则控制器8执行信封控制决定处理(步骤S8)。

图11是表示信封控制决定处理(步骤S8)的详细的处理顺序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控制器8若开始该处理,则判断由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出的信封15的基重是否是规定值以上(步骤S20)。其结果为,在信封15的基重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是”),控制器8判定为是厚信封(步骤S21)。若判定为是厚信封,则控制器8基于参照信息79来设定变更系统速度Vs(步骤S22)。并且,控制器8基于参照信息79进行定影辊速度Vt的设定变更(步骤S23),并且进行定影温度T的设定变更(步骤S24)。

与此相对,在信封15的基重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在步骤S20中为“否”),控制器8判定为是薄信封(步骤S25)。若判定为是薄信封,则控制器8基于参照信息79来设定变更定影辊速度Vt(步骤S26)。即,在信封15的基重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器8使定影辊35、36对信封15的输送速度比通常的输送速度(第一速度v1)高。另外,控制器8进行设定变更,以使得不进行弯曲控制(步骤S27)。另外,控制器8基于参照信息79进行定影温度T的设定变更(步骤S28)。即,在信封15的基重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器8将定影辊35的定影温度T设定变更为比通常定影温度(第一温度T1)低的温度。另外,控制器8进行定影辊36的压接力的设定变更(步骤S29)。即,在信封15的基重小于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器8将定影辊36的压接力FP设定变更为比通常压接力(第一压接力FP1)弱的力。以上,信封控制决定处理结束。

返回到图10的流程图,控制器8将之后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切换为在信封控制决定处理(步骤S8)中决定的控制(步骤S9)。然后,控制器8应用切换后的控制来控制之后的图像形成动作。由此,如果记录媒体9是信封15,则能够进行与信封15的厚度对应的控制,抑制打印物的品质降低。

另外,在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而是1张片材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为“否”),控制器8设定第一方法作为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方法(步骤S10)。例如,控制器8将第一光源51和第二光源52的光量设定为通常的光量,并且将受光元件53的灵敏度设定为通常的灵敏度,由此设定为能够适当地检测1张片材的基重的状态。然后,控制器8驱动基重检测传感器50而从基重检测传感器50获取片材的基重(步骤S11)。若能够获取信封15的基重,则控制器8执行片材控制决定处理(步骤S12)。该片材控制决定处理与信封控制决定处理同样,是基于参照信息79来决定对片材进行图像形成时的控制的处理。若进行片材控制决定处理,则控制器8判断是否需要切换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步骤S13)。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开始时,作为默认,以普通纸为前提进行设定。因此,在片材为普通纸以外的薄纸、厚纸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控制的切换。控制器8若判断为需要切换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在步骤S13中为“是”),则将之后的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切换为在片材控制决定处理(步骤S12)中决定的控制(步骤S14)。然后,控制器8应用切换后的控制来控制之后的图像形成动作。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适合于薄纸、厚纸的图像形成。

与此相对,在判断为不需要切换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的情况下(在步骤S13中为“否”),控制器8在不切换图像形成动作的控制的情况下控制之后的图像形成动作。由此,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进行适合于普通纸的图像形成。

然后,控制器8待机,直到打印任务的执行结束为止(步骤S15)。然后,若打印任务的执行结束(在步骤S15中为“是”),则控制器8的处理全部结束。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图像形成部2,在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33输送的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并输出;信封判断部81,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基重获取部82,获取记录媒体9的基重;决定部83,基于信封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和由基重获取部82获取的基重,决定在记录媒体9上形成图像时的控制;以及打印控制部84,基于决定部83的决定结果,控制图像形成部2的动作。因此,即使在使用信封15作为记录媒体9来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也能够根据该信封15的基重以最佳的动作进行图像形成。具体而言,在对厚信封进行图像形成时,能够以与厚信封对应的最佳的动作进行图像形成,并且在对薄信封进行图像形成时,能够以与薄信封对应的最佳的动作进行图像形成,能够抑制在薄信封产生皱褶而输出高品质的打印物。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分别在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和判断为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的情况下,基重获取部82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基重的检测的情况。然而,并不限于此,基重获取部82也可以仅在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信封15的基重的检测。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检测信封15的基重,由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根据信封15的基重以最佳的动作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图10所示的流程图中,例示了在判断为记录媒体9不是信封15的情况下将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第一方法,在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将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与第一方法不同的第二方法的情况。然而,这是以在信封15的2张片材重叠的部分17检测基重为前提的处理。与此相对,如果在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15的情况下使基重检测传感器50在信封15的封舌部18进行基重的检测,则不需要将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基重的检测方法设定为第二方法,与记录媒体9为片材的情况同样地采用第一方法来进行基重的检测即可。因此,能够省略切换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检测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因此能够实现高效的处理。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情况:决定部83基于信封判断部81的判断结果和由基重获取部82获取的基重,决定包括使图像定影于记录媒体9的定影辊35、36的输送速度、图像转印于记录媒体9的位置与定影辊35、36之间的记录媒体9的弯曲形成的有无、定影辊35的定影温度、以及定影辊36的压接力在内的多个控制参数。然而,并不限于此,决定部83决定上述多个控制参数中的至少一个控制参数即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基重检测传感器50具备光透过型传感器和光反射型传感器的情况。然而,即使仅是光透过型传感器与光反射型传感器中的任意一方,也能够检测记录媒体9的基重。因此,基重检测传感器50未必限于具备光透过型传感器和光反射型传感器双方,也可以仅具备任意一方。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如下情况:信封判断部81基于信封检测传感器40的检测结果来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15,并且基重获取部82获取由基重检测传感器50检测的基重。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对用户向操作面板7输入与记录媒体9的种类、记录媒体9的基重相关的信息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之前,在控制器8中,信封判断部81和基重获取部82发挥功能。即,在用户对操作面板7进行操作而进行与打印任务相关的设定操作时,信封判断部81和基重获取部82分别发挥功能。而且,控制器8在操作面板7显示用户能够输入记录媒体9的种类、记录媒体9的基重的操作画面。

图12是表示在操作面板7的显示部7a显示的操作画面的例子的图。图12的(a)表示选择记录媒体9的种类的画面G1。例如,信封判断部81使图12的(a)所示的画面G1显示于操作面板7的显示部7a,接受用户的操作。在画面G1显示与记录媒体9的种类对应的多个按钮B1、B2、B3、B4。在用户对操作面板7进行打印任务的设定操作时,若显示画面G1,则选择多个按钮B1~B4中的一个按钮并进行操作,由此能够对图像形成装置1指定记录媒体9的种类。在图12的(a)中,例示由用户选择信封的按钮B4的情况。

本实施方式的信封判断部81接受针对上述的画面G1进行的用户的选择操作。而且,在用户在画面G1上选择了信封的按钮B4的情况下,信封判断部81判断为记录媒体9是信封。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之前,确定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

图12的(b)是在用户选择了信封的情况下所显示的画面G2。画面G2为输入信封的基重的画面。在该画面G2设置有显示信封的基重的基重显示栏R1,在该基重显示栏R1的下方位置显示用于由用户输入数值的按钮组B5。在选择信封作为记录媒体9的情况下,用户通过进行针对该画面G2的操作,能够自己手动输入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信封的基重。

本实施方式的基重获取部82接受针对上述的画面G2进行的用户的操作。而且,基重获取部82获取由用户输入到画面G2的基重作为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信封的基重。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之前,获取信封的基重。

但是,对于用户来说,有时很难自己掌握作为记录媒体9所使用的信封的基重。因此,也可以取代图12的(b)的画面G2,控制器8使显示部7a显示图12的(c)所示的画面G3。图12的(c)所示的画面G3是以一览形式显示预先登记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多种信封图像(缩略图图像)B7、B8、B9、B10的画面。各信封图像B7~B10具备作为用户能够选择操作的按钮的功能。因此,用户即使在不知道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信封的基重的情况下,也能够从显示于画面G3的多个信封图像B7~B10中确定并选择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信封。例如,在控制器8的存储器71存储有将预先登记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信封图像与信封的基重对应起来的信封信息,若用户选择一个信封图像,则能够获取与该信封图像对应的信封的基重。即,基重获取部82接受针对画面G3进行的用户的操作,基于由用户选择的信封图像而参照信封信息,由此获取在图像形成中使用的信封的基重。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之前,获取信封的基重。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开始前,能够基于由用户输入的信息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并且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取该信封的基重。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在基于用户对打印任务的执行指示而开始打印任务的执行时,能够初始设定与信封的基重对应的各种控制参数,而不需要在开始记录媒体9即信封的输送动作之后变更系统速度Vs等。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与该信封的基重对应的图像形成,因此,即使假设记录媒体9为厚度较薄的薄信封,也能够在信封不产生皱褶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点以外,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例如,也可以如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沿着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配置有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结构。因此,在用户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前没有指定记录媒体9的种类的情况下或者没有指定信封的基重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从而即使记录媒体9是信封,也能够进行与信封的基重对应的适当的图像形成动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图像形成装置1从外部装置获取包括基重的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结构相同。

图13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例的图。该图像形成装置1经由LAN等网络100与外部的信息处理装置101连接。信息处理装置101例如由个人计算机(PC)等构成,能够经由网络100与图像形成装置1进行通信。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和信息处理装置101构建图像形成系统。另外,在图像形成系统中也可以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和信息处理装置101以外的装置。

信息处理装置101具备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具有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在上下方向上隔开规定间隔而相互对置地配置的大致“コ”字型的外形。上壳体111与下壳体112的间隙为能够插入记录媒体9的插入空间113。而且,在上壳体111和下壳体112内置有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相同的结构。即,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夹住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的状态分别配置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例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夹住插入空间113的状态分别配置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因此,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通过在将记录媒体9插入到插入空间113的状态下使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进行动作,能够检测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并且也能够检测记录媒体9的基重。

用户通过在将图像形成装置1中使用的记录媒体9插入到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的插入空间113的状态下对信息处理装置101进行操作来指示检测开始,由此在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中开始记录媒体9的测定动作。即,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开始如下动作:检测插入到插入空间113的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并且检测记录媒体9的基重。若测定动作结束,则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向信息处理装置101输出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的检测结果和记录媒体9的基重。

信息处理装置101若从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接收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的检测结果和记录媒体9的基重,则基于这些信息而生成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此时,如果检测到记录媒体9是信封,则信息处理装置101将记录媒体9的基重换算成信封的基重。而且,信息处理装置101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

图像形成装置1若经由通信部72接收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则将该信息作为与新放置于供纸托盘3或者手动托盘4的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而保存于存储器71。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能够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开始前,预先登记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

另外,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也可以不内置信封检测传感器40。在该情况下,信息处理装置101通过接受用户的信封指定操作,能够掌握记录媒体9是信封,能够将记录媒体9的基重换算成信封的基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信封判断部81能够基于经由通信部72从外部接收的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判断记录媒体9是否是信封。另外,基重获取部82能够基于经由通信部72从外部接收的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获取记录媒体9的基重。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在记录媒体9是信封的情况下,能够进行与该信封的基重对应的图像形成,即使假设记录媒体9为厚度较薄的薄信封,也能够在信封不产生皱褶的状态下进行图像形成。

另外,在上述中,例示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经由信息处理装置101向图像形成装置1发送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的方式,但并不限于此,在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能够与图像形成装置1直接通信的情况下,也可以不经由信息处理装置101,而从记录媒体测定装置110对图像形成装置1直接发送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上述的点以外,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相同。例如,也可以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图像形成装置1具备沿着记录媒体9的输送路径33配置有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的结构。因此,图像形成装置1在打印任务的执行前,未将与记录媒体9相关的信息保存于存储器71的情况下,通过进行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动作,即使记录媒体9是信封,也能够进行与信封的基重对应的适当的图像形成动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不具备信封检测传感器40和基重检测传感器50。

(变形例)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几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容,能够应用各种变形例。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图像形成装置1构成为MFP的情况。然而,图像形成装置1并不限于构成为MFP。即,图像形成装置1也可以是仅具备打印功能的打印机。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器8中执行的程序78预先存储于存储器71的情况。然而,程序78也可以通过经由通信部72从外部下载而安装或者更新到图像形成装置1。在该情况下,程序78能够经由网络下载到图像形成装置1而被提供。另外,程序78也可以以记录于CD-ROM、USB存储器等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状态而被提供。

36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耗材容量记录方法、耗材芯片及存储介质和耗材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