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系结构、双轴电机、风机及家用电器

文档序号:46304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34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轴系结构、双轴电机、风机及家用电器 (Shafting structure, biax motor, fan and domestic appliance ) 是由 李萍 闫甜甜 武谷雨 江记凯 胡义明 于 2021-06-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出一种轴系结构、双轴电机、风机及家用电器,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轴承组件,第二转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的后方;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支撑稳定、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hafting structure, a double-shaft motor, a fan and a household applianc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otating shaft, a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a bearing assembly, wherein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a hollow manner,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sleev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extends out of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is positioned behind the rear end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bearing assembly comprises a first bearing, a second bearing and a third bearing, wherein the first bearing is sleev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is sleeved at the periphery of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and the third bearing is arrang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bearing and is located between the first rotating shaft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shaft. The invention has the remarkable advantages of compact structure, strong practical functionality, stable support,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small axial size, low manufacturing cost and the like.)

轴系结构、双轴电机、风机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轴系结构、双轴电机、风机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电机也被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具有两个同轴同侧相互独立输出能力、体积更小、成本更低。目前市面上普遍的电机还是具有一个输出轴、两端同速输出的双轴、同一端输出的双轴,其中两端同速输出的双轴电机相对于单输出轴只是多了一段从另一侧输出的轴而已,同一端输出的双轴电机采用的轴系支撑方式还是在每根轴采用两个轴承支撑,这种支撑方式需要的轴向空间大,且支撑稳定性相对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轴系结构,旨在降低电机的体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轴系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的后方;

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轴为台阶轴,所述第一转轴具有第一高阶轴段和第一低阶轴段,第一高阶轴段和第一低阶轴段相邻,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低阶轴段的外周,所述第一高阶轴段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的套设位置,与所述第二转轴对应所述第二轴承的套设位置平齐。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加强轴承,所述加强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轴套之间,所述加强轴承与所述第一轴承相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加强轴承,所述加强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上,并且所述加强轴承的外周用于连接所述轴套、电机的定子或电机的后端盖,所述加强轴承和所述第一轴承分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子连接部的两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加强轴承,所述加强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轴套之间,所述加强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相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加强轴承,所述加强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上,并且所述加强轴承的外周用于连接所述轴套、电机的定子或电机的后端盖,所述加强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设于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子连接部两侧。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轴电机,包括轴系结构,所述轴系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的后方;

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还包括定子组件及转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设有转轴孔和位于所述转轴孔周侧的第一转子槽和第二转子槽,所述第一转子槽和所述第二转子槽在所述转轴孔的轴向上相间隔;所述转子组件包括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子槽,所述第二转子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子槽;所述轴系结构安装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一转子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所述第二转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子组件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所述第一绕组对应所述第一转子设置,所述第二绕组对应所述第二转子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子槽与所述第二转子槽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包括轴系结构,所述轴系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的后方;

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家用电器,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包括双轴电机,双轴电机包括轴系结构,所述轴系结构包括:

第一转轴;

第二转轴,呈中空设置,所述第二转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后端的后方;

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第三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二转轴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与所述第二转轴之间。

相对于现有的五个轴承,本发明在电机内只设置有三个轴承,并且将一个轴承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部,也就是第一转轴的自由端,并且在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从而,电机主体内部的轴承不用设置过多,也可以保证电机运转稳定性。相对于现有的五个轴承的轴系结构,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支撑稳定、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轴系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图1中轴系结构的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装配图;

图3为安装有图1中轴系结构的双轴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轴系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安装有图5中轴系结构的双轴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轴系结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有图7中轴系结构的双轴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轴系结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装配图;

图11为图10中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安装有图9中轴系结构的双轴电机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电机通常包括定子、转子及转轴,转子连接转轴,当电机通电后,转子可带动转轴旋转。对于同一端输出的双轴电机而言,其内部有两套转子,转轴也是内外套设的双轴结构,两套转子中的一套与其中一个转轴连接,另一套与另一个转轴连接。为了保持两转轴转动的稳定性,这种双轴电机中还设置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必须是四个轴承以上,也就是每一个转轴上均套接有两个轴承,从而才可保证双轴转动的稳定性。然而,虽然这种四个轴承的套接方式大致可以保证双轴的运行,但是电机在运转过程中,这种双轴的稳定性尚且不佳。为了使这种双轴稳定性更高,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在其中一个转轴上继续增加一个轴承。这样一来就需要在电机主体内设置五个转轴,然而,五个轴承会占用电机内部较大空间,尤其是电机的轴向空间,如此,电机的轴向尺寸就必须做的很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轴系结构、包含有该轴系结构的双轴电机、设置有该双轴电机的风机,以及设置有该风机家用电器。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该轴系结构10包括第一转轴10a、第二转轴10b和轴承组件10c。其中,第二转轴10b呈中空设置,也就是空心轴,所述第二轴承10c2套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0a的外周,所述第一转轴10a的前端由所述第二转轴10b的前端伸出,所述第一转轴10a的后端位于所述第二转轴10b的后端的后方(也就是第二转轴10b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一转轴10a的轴向长度,第二转轴10b大致套设在第一转轴10a的中部)。轴承组件10c包括第一轴承10c1、第二轴承10c2和第三轴承10c3,所述第一轴承10c1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10a的外周,所述第二轴承10c2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0b的外周,所述第三轴承10c3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10c2的前端,且位于所述第一转轴10a与所述第二转轴10b之间。

请参阅图3,对于设置有这种轴系结构10的双轴电机,除了所述轴系结构10外,双轴电机还包括定子组件20a及转子组件20b,所述定子组件20a设有转轴孔(图中未标示)和位于所述转轴孔周侧的第一转子槽20a1和第二转子槽20a2,所述第一转子槽20a1和所述第二转子槽20a2在所述转轴孔的轴向上相间隔。所述转子组件20b包括第一转子20b1和第二转子20b2,所述第一转子20b1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子槽20a1,所述第二转子20b2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子槽20a2。所述轴系结构10安装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一转子20b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a,所述第二转子20b2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b;所述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固定于定子组件20a(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间接固定)。

请参阅图1至图3,第一转轴10a具有第一转子连接部101(用于连接第一转子20b1,作为动力输入段)、第一动力输出段102(用于连接待驱动的部件,例如连接风叶或齿轮)、第一旋转支撑段(用于连接第一轴承10c1)。第二转轴10b为空心轴,第二转轴10b套于第一转轴10a外侧,第二转轴10b设于第一转子连接部101与第一动力输出段102之间。第二转轴10b具有第二转子连接部111(用于连接第二转子20b2,作为动力输入段)、第二动力输出段112(用于连接待驱动的部件,例如连接风叶或齿轮)、第二旋转支撑段(用于连接第二轴承10c2)。两个轴承分别对应套设在第一旋转支撑段和第二旋转支撑段,并且两个轴承分别对应设置在两个转轴与静定件之间(静定件可以是定子,也可以是电机端盖,也可以是其他固定于电机主体内不可移动的结构),一个轴承设于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之间(第三轴承10c3的外环连接第二转轴10b的内壁,第三轴承10c3的内环连接第一转轴10a的外壁),也就是空心轴与实心轴之间。

在此,第一转轴10a和第二转轴10b均具有转子连接部和动力输出段,可以实现两个动力的相互独立输入和输出。第一转子连接部101与第一动力输出段102大致置于第一转轴10a的轴向两端,第二转轴10b径向同轴套于第二转轴10b的外侧,轴向设于第一转子连接部101与第一动力输出段102之间。第二转子连接部111与第二动力输出段112在第二转轴10b的轴向上间隔,第二动力输出段112与第一动力输出段102轴向同侧输出,实现了轴向同轴同侧输出的功能的同时,合理化了轴系的空间布局,使得轴系的结构更加紧凑。

三个轴承,配合设于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的旋转支撑段实现对第一转轴10a和第二转轴10b的旋转支撑。第一轴承10c1径向设于第一转轴10a与静定件之间,第二轴承10c2径向设于第二转轴10b与静定件之间,使得第一转轴10a和第二转轴10b能够相对于静定件形成稳定的两点旋转支撑。第三个轴承径向设于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之间,亦使得每一个转轴形成稳定的两点旋转支撑,这种结构布置使得需要支撑于静定件的轴承只需要两个,从而降低所需静定件的轴向距离或在静定件的轴向距离受限的情况下增加支撑于静定件的两轴承的轴向跨距,从而增加轴系的支撑刚度。

相对于现有的五个轴承,本发明在电机内只设置有三个轴承,并且将一个轴承设置在电机主体的外部,也就是第一转轴10a的自由端,并且在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之间,从而,电机主体内部的轴承不用设置过多,也可以保证电机运转的稳定性。相对于现有的五个轴承的轴系结构10,本发明具有结构紧凑、实用功能性强、支撑稳定、安装方便、轴向尺寸小、制造成本低等显著优点。

在一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极易转动,要将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固定在转轴孔内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将轴承(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与转轴过盈配合,由于二者都是刚性件,且轴承在转轴孔内的安装位置较深,所以,如果采用过盈配合,必将导致装配困难。第二种是在转轴孔内设置固定结构,单独对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进行固定,然而,由于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周向面积相对较小,即便是在转轴孔内设置固定结构,也难以与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配合。显然上述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轴承的固定。鉴于此,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2,该轴系结构10还包括轴套10d,所述轴套10d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10c1和所述第二轴承10c2的外周。一方面,轴套10d的周向尺寸较大,其周向表面积也较大,同等压力情况下,轴套10d与转轴孔的内壁摩擦力也就越大。所以,轴套10d与转轴孔的内壁不需要装配太紧,也可以产生较大摩擦力,从而利于转轴的安装。另一方面,轴套10d相对于两个轴承,更便于固定在转轴孔内。

由于第一转轴10a要与第一转子20b1连接,第二转轴10b要与第二转子20b2连接,为了保证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的同轴性更佳,第一转轴10a和第二转轴10b装配后,二者的外部直径最好保持一致,如此就对第一转轴10a和第二转轴10b的结构需要提出要求,也就是第一转轴10a必须为设置为台阶轴。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图5、图7、图9、图10及图11,所述第一转轴10a具有第一高阶轴段10a2和第一低阶轴段10a1,第一高阶轴段10a2和第一低阶轴段10a1相邻,所述第二转轴10b套设于所述第一低阶轴段10a1的外周,所述第一高阶轴段10a1对应的所述第一轴承10c1的套设位置,与所述第二转轴10b对应所述第二轴承10c2的套设位置平齐。

对于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二者的内径相同,二者的外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于二者外径相同的实施例而言,轴承的规格一致,装配间接、迅速。另外,轴套10d也可以设置为直筒状,轴套10d结构也相对简单,制造成本低,效率高,转配方便快速。

对于二者直径不同的实施例而言,较佳的方式是第一轴承10c1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10c2的外径。原因如下:如果第一轴承10c1的外径大于第二轴承10c2的外径,那么同样,轴套10d对应第一转轴10a的部分的直径也会相对较大,那么该轴系结构10的安装就必须从后向前转,但是该轴系结构10前端伸出电机主体的部分较多,如果从后向前转配,将影响装配效率。所以,第一轴承10c1的外径需要小于第二轴承10c2的外径。

另外,第一轴承10c1与第二轴承10c2的外径不同还可以防止二者在轴套10d内滑动。请参阅图4,为了防止轴套10d在转轴孔内滑动,还可以将轴套10d设置为台阶状,转轴孔内也设置为台阶状,从而可以与轴套10d适配。

也就是第一轴承10c1的外径小于第二轴承10c2的外径、轴套10d呈台阶状设置、转轴孔设置为与轴套10d适配的台阶状可以达到多方面有益效果:一者可以提高该轴系的装配效率、二者可以防止第一轴承10c1和第二轴承10c2在轴套10d内发生相对滑动、三者可以防止轴套10d在转轴孔内滑动。

为了对上述实施例中轴系结构10的加强,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轴系结构10还包括加强轴承10c4,所述加强轴承10c4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10a与所述轴套10d之间,所述加强轴承10c4与所述第一轴承10c1相间隔。

在此,由于加强轴承10c4和第一轴承10c1之间间隔,所以,二者可以形成稳定的两点旋转支撑。如此,第一转轴10a在双轴电机主体内被支撑的位置有三个(两个轴承和第一转子连接部101),所以第一转轴10a在电机主体内的稳定性较高。而又因为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轴承10c3,因此,第二转轴10b在双轴电机主体内被支撑的位置有两个(一个轴承和第二转子连接部111),另外再加上外部的第三轴承10c3支撑,所以第二转轴10b的稳定性也较高。

由于第三轴承10c3是直接关联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的,所以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的稳定性是息息相关的,其中一个转轴稳定性越高,同样会促进另一个转轴的稳定性。

对于加强轴承10c4的安装位置,下述实施例中将作更多的阐述。

对于加强轴承10c4的位置,上一实施例中,加强轴承10c4和第一轴承10c1都位于第一转子连接部101的同一侧,虽然这种方式也比较稳定,但是毕竟加强轴承10c4和第一轴承10c1都是转动的,第一转轴10a和加强轴承10c4与第一转轴10a的连接关系在稳固性上,都不如第一转子20b1与第一转轴10a的连接。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为了使第一转轴10a平衡性更佳,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7、所述加强轴承10c4套设在所述第一转轴10a上,所述加强轴承10c4和所述第一轴承10c1分设于所述第一转轴10a的转子连接部(第一转子连接部101)的两侧。

需要说的是,加强轴承10c4是与静定件连接的(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定子)。例如该双轴电机还包括后端盖20d1,后端盖20d1固定于定子,后端盖20d1上设置有容置加强轴承10c4的轴承槽,加强轴承10c4设置在后端盖20d1与第一转轴10a之间。加强轴承10c4设置在后端盖20d1,后端盖20d1可以设置轴承槽,也可以不设置轴承槽,另外,该轴承槽可以在第一转轴10a的轴向上向后凸出,如此,请参阅图3,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双轴电机主体的内部尺寸(后端盖20d1除外),从而双轴电机结构稳定性更佳的同时,电机主体内部尺寸也不会增加。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转轴10的后端直径可以做小,第一转轴10a后端对应套设的加强轴承10c4的内径也可以相应做小(也就是加强轴承10c4的直径小于第一转轴10a的直径),从而小轴承可以降低偏心度,提高精准度,大轴承可以提高稳固性,二者配合后,无论是在稳固性还是在精准性上,效果都较佳。

请参阅图5和图9,加强轴承10c4不仅可以套设在第一转轴10a上,也可以套设在第二转轴10b上。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轴承10c4设置于所述第二转轴10b与所述轴套10d之间,所述加强轴承10c4与所述第二轴承10c2相间隔。

由于加强轴承10c4和第二轴承10c2之间间隔,所以,二者也可以形成稳定的两点旋转支撑。如此,第二转轴10b在双轴电机主体内被支撑的位置有三个(两个轴承和第二转子连接部111),所以第二转轴10b在电机主体内的稳定性较高。而又因为第一转轴10a与第二转轴10b之间还设置有第三轴承10c3,因此,第一转轴10a在双轴电机主体内被支撑的位置有两个(一个轴承和第一转子连接部101),另外再加上外部的第三轴承10c3支撑,所以第一转轴10a的稳定性也较高。

当然,在保证双轴电机轴向尺寸不是太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调节加强轴承10c4与第二轴承10c2之间的间距,相对而言,该间距适当调大,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二转轴10b旋转的稳定性。

对于加强轴承10c4的位置,上一实施例中,加强轴承10c4和第二轴承10c2都位于第二转子连接部111的同一侧,虽然这种方式也比较稳定,但是毕竟加强轴承10c4和第二轴承10c2都是转动的,第二转轴10b和加强轴承10c4与第二转轴10b的连接关系在稳固性上,都不如第二转子20b2与第二转轴10b的连接。

与上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5和图6,所述加强轴承10c4套设在所述第二转轴10b上,所述加强轴承10c4和所述第二轴承10c2分设于所述第二转轴10b的转子连接部(第一转子连接部101)的两侧。如此,第二转轴10b平衡性更佳。

需要说的是,加强轴承10c4是与静定件连接的(直接或间接固定于定子)。例如该双轴电机还包括前端盖20d2,前端盖20d2固定于定子,前端盖20d2上设置有容置加强轴承10c4的轴承槽,加强轴承10c4设置在后端盖20d1与第一转轴10a之间。与前端盖20d2情况类似,前端盖20d2上可以设置轴承槽,也可以不设置轴承槽。为了使轴系结构稳定性更佳,可以将该轴承槽可以在第一转轴10a的轴向上向前凸出,从而双轴电机结构稳定性更佳的同时,电机主体内部尺寸也不会增加(请参阅图6)。

请参阅图3、图6、图8和图1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还包括定子组件20a、转子组件20b及两个端盖,所述定子组件20a设有转轴孔和位于所述转轴孔周侧的第一转子槽20a1和第二转子槽20a2,所述第一转子槽20a1和所述第二转子槽20a2在所述转轴孔的轴向上相间隔;所述转子组件20b包括第一转子20b1和第二转子20b2,所述第一转子20b1安装于所述第一转子槽20a1,所述第二转子20b2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子槽20a2;所述轴系结构10安装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第一转子20b1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0a,所述第二转子20b2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0b。两个端盖分别固定连接于定子组件20a轴向最外侧,轴套10d固定连接于定子组件20a的转轴孔内,轴套10d内部具有用于容纳轴承的轴承室,轴承室内设置有用于固定轴承的结构。

所述定子组件20a内设置有相互独立的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关于两个绕组,图中未标示),所述第一绕组对应所述第一转子20b1设置,所述第二绕组对应所述第二转子20b2设置。并且,所述第一绕组和所述第二绕组设置在第一转子槽20a1和第二转子槽20a2之间。具有两个相互独立的绕组,能够形成轴向磁通;两个所述转子组件20b为盘式转子,具有轴向电磁力。将转子组件20b设置为盘式组件,并且将第一绕组和第二绕组设置在第一转子槽20a1和第二转子槽20a2之间,从而可以降低双轴电机主体的径向尺寸。

对于小体积的双轴电机,往往会受到更多风机的青睐,该风机可以用于家用电器,例如作为电风扇的组件,也可以是空调器的组件,也可以是除湿机或加湿器的组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18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折叠装置、壳体及电子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