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

文档序号:483409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19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 (Fan, humidification subassembly and humidification support ) 是由 侯剑飞 刘陈 白建东 陈晓冰 张逸鸿 梁桂明 于 2021-10-13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加湿支架包括主框体及挡水部,主框体内具有用于收容加湿体的容置腔及与容置腔连通的集水槽,主框体上开设有与容置腔连通的输入口,挡水部配接于主框体开设输入口的一侧,至少挡水部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落入至集水槽内。本申请提供的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具有不易漏水的特点。(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fan, a humidifying assembly and a humidifying support, wherein the humidifying support comprises a main frame body and a water retaining part, an accommodating cavity for accommodating a humidifying body and a water collecting tank communicated with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are arranged in the main frame body, an input por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ccommodating cavity is formed in the main frame body, the water retaining part is matched and connected with one side of the main frame body provided with the input port, and at least the projection of the lower end of the water retaining part in the gravity direction falls into the water collecting tank. The application provides a fan, humidification subassembly and humidification suppor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icult leaking.)

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风扇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家居用品已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传统的具有加湿功能的风扇一般包括风机及加湿组件,加湿组件包括加湿支架及设于加湿支架内的加湿体,通过风机驱动气流经过加湿体,可对气流进行加湿及制冷,从而使得用户具有更好的送风体验。然而,该种风扇中的加湿组件容易漏水,导致风扇存在漏电的风险。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风扇中的加湿组件容易漏水问题,提供一种不易漏水的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

一种加湿支架,包括:

主框体,其内具有用于收容加湿体的容置腔及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集水槽,其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的输入口;以及

挡水部,配接于所述主框体开设所述输入口的一侧,至少所述挡水部的下端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投影落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主框体包括支撑部及集水部,所述集水部沿所述重力方向凹陷并形成所述集水槽,所述支撑部架设于所述集水部的上方并与所述集水槽的槽壁共同围设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支撑部上开设有所述输入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相对所述重力方向为倾斜设置,且所述支撑部在所述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至所述集水槽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为至少两个,全部所述挡水部沿所述支撑部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部包括挡水板及设于所述挡水板两端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远离所述挡水板的一侧与所述主框体连接,每个所述密封板密封所述挡水板与所述主框体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挡水板具有相对的顶端及底端,所述挡水板的顶端位于所述主框体外,所述挡水板的底端从所述输入口伸入所述容置腔内。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支架还包括加湿管,所述加湿管配接于所述主框体,所述加湿支架上开设有连通于所述加湿管的内部与所述容置腔之间的加湿孔。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加湿支架还包括排水部,所述排水部配接于所述主框体上,并连通于所述集水槽的底部与储水件之间。

一种加湿组件,包括:

加湿体;以及

如上述任意一项实施例所述的加湿支架,所述加湿体设于所述容置腔内。

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加湿组件。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包括:

支撑座;

机头,包括支撑架、外壳及加湿组件,所述支撑架配接于所述支撑座,所述外壳设于所述支撑架且具有加湿通道,所述加湿组件设于所述支撑架并位于所述加湿通道内气流的流动路径上;

第一驱动件,配接于所述支撑架,并与所述外壳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被构造为用于驱动所述外壳相对所述支撑架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和/或

第二驱动件,配接于所述支撑座,并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被构造为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相对所述支撑座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旋转轴线相交。

上述风扇、加湿组件及加湿支架,由于挡水部是配接于主框体,且至少挡水部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是落入至集水槽内的,因此,当加湿体放置于主框体的容置腔内时,加湿体上滴落的水滴可顺着挡水部流入至集水槽内进行收集,从而可防止加湿组件漏水,因而可降低风扇漏电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外壳相对支撑架上摆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风扇去掉支撑座及部分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风扇旋转90°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风扇旋转180°之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的风扇的正视剖面图;

图8为图1所示的风扇中机头去掉外壳及风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的风扇中加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加湿支架的侧视图;

图11为图9所示的加湿支架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

100、风扇;10、支撑座;11、底座;12、支撑杆;13、顶盖;14、固定轴套;142、固定孔;20、机头;21、支撑架;212、限位孔;22、外壳;222、加湿通道;23、风机;24、加湿组件;241、加湿支架;2412、输入口;2413、输出口;2414、主框体;24141、支撑部;24143、容置腔;24145、集水部;24147、集水槽;2415、挡水部;24151、挡水板;24153、密封板;2416、加湿管;24161、管体;24163、密封塞;2417、加湿孔;2418、排水部;24182、排水通道;2419、阻挡体;243、加湿体;25、转动轴;30、第一驱动件;31、第一驱动主体;33、第一转轴;40、第二驱动件;41、第二驱动主体;43、第二转轴;50、定位柱;60、储水件;70、输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图1、图3、图4及图7,本申请提供一种风扇100,风扇100包括支撑座10、机头20、第一驱动件30和/或第二驱动件40,较优地,风扇100同时包括支撑座10、机头20、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支撑座10支撑于例如地面、桌面等表面,且机头20包括支撑架21、外壳22、风机23及加湿组件24,支撑架21配接于支撑座10,外壳22设于支撑架21且具有加湿通道222,风机23配接于外壳22,并位于加湿通道222内,风机23用于驱动外部气流经加湿通道222后流出(如图3中箭头A所示),加湿组件24设于支撑架21并位于加湿通道222内气流的流动路径上,加湿组件24用于对流经其的气流进行加湿及制冷,第一驱动件30配接于支撑架21,并与外壳2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0被构造为用于驱动外壳22相对支撑架21绕第一旋转轴线(如图7中虚线C所示)旋转,第二驱动件40配接于支撑座10,并与支撑架21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0被构造为用于驱动支撑架21相对支撑座10绕第二旋转轴线(如图7中虚线B所示)旋转,其中,第一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相交。

可选地,第一旋转轴线与第二旋转轴线之间的夹角可以为30°,60°,90°,120°等等,以下实施例均以图1中的风扇100支撑于水平地面时,第一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二旋转轴线沿重力方向延伸为例进行说明。当然,当支撑座10安装的表面发生变化时,第一旋转轴线及第二旋转轴线的底端至所述主框体2414的顶端的方向也相应发生变化。

请一并参阅图2,风扇100工作时,第一驱动件30驱动外壳22带动风机23相对支撑架21上下摆动,使得风扇100能够实现上下送风,第二驱动件40驱动支撑架21带动外壳22及风机23相对支撑座10左右摆动,使得风扇100能够实现左右送风。值得一提的是,在风扇100进行上下送风的过程中,加湿组件24及支撑架21相对支撑座10是静止的,在风扇100进行左右送风的过程中,加湿组件24跟随支撑架21同步相对支撑座10左右摆动。

上述风扇100,由于第一驱动件30可驱动外壳22相对支撑架21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和/或第二驱动件40可驱动支撑架21相对支撑座10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因此,风扇100可实现多角度送风;此外,由于加湿组件24是设于支撑架21并位于加湿通道222内气流的流动路径上的,因此,在气流流经加湿组件24的过程中,加湿组件24还可对气流进行加湿并制冷,从而使得风扇100能够实现加湿送风及低温送风。由此可见,上述风扇100具有多功能化的特点。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风扇100可进行多角度送风,因此,用户可根据需要对风扇100的送风角度进行设置,以使得风扇100能够朝向用户送风或者避开用户进行送风。例如,在炎热的夏季,用户可设定风扇100朝向自身送风,加湿及制冷后的气流能够降低用户体表的温度,从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的舒适感,而在寒冷的冬季,用户可设定风扇100避开用户进行送风,加湿及制冷后的气流无法吹向用户以防止用户感冒,而且,加湿及制冷后的气流还可湿润室内干燥的空气,以便于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具体地,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可以分别驱动电机,或者,也可以分别为伸缩气缸等等。较优地,风扇100包括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且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均为驱动电机,第一驱动件30包括第一驱动主体31及具有第一旋转轴线的第一转轴33,第一驱动主体31配接于支撑架21,第一转轴33传动连接于第一驱动主体31与外壳22之间,第一驱动主体31通过第一转轴33驱动外壳22绕第一转轴33旋转;和/或第二驱动件40包括第二驱动主体41及具有第二旋转轴线的第二转轴43,第二驱动主体41固接于支撑架21,第二转轴43固接于支撑座10并与第二驱动主体41传动连接。具体地,第一旋转轴线即为第一转轴33的中心轴线,第二旋转轴线即为第二转轴43的中心轴线,第一驱动主体31驱动第一转轴33带动外壳22相对支撑架21绕第一旋转轴线旋转,以便于实现风扇100的上下送风,第二驱动主体41带动整个机头20相对支撑座10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以便于实现风扇100的左右送风。

请再次参与图3及图7,更具体地,支撑座10包括底座11、支撑杆12及顶盖13,支撑杆12配接于底座11上,顶盖13配接于底座11远离底座11的一端,支撑座10还包括固定轴套14,固定轴套14固定并穿设于顶盖13,固定轴套14具有固定孔142,第二转轴43穿设并固定于固定孔142内,第二驱动主体41与支撑架21固接并与第二转轴43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0启动后,由于第二转轴43是固定的,则第二驱动主体41相对第二转轴43及支撑座10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以带动机头20旋转并实现左右送风。此外,支撑杆12还可相对底座11伸缩,以调整机头20相对支撑座10的高度,使得风扇100能够在不同的高度进行送风。

更具体地,第一驱动主体31设于支撑架21内,第一转轴33穿设于外壳22的侧壁,第二驱动主体41设于支撑架21内,第二转轴43部分穿设于固定轴套14内,其余部分穿设于支撑架21内,如此,使得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均能够被隐藏,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风扇100的美观性,还可防止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与外部环境接触,从而便于延长第一驱动件30及第二驱动件40的使用寿命。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进一步地,机头20还包括转动轴25,转动轴25沿第一方向穿设于支撑架21及外壳22,外壳22相对支撑架21旋转时,亦绕转动轴25旋转。具体地,转动轴25及第一转轴33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且均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旋转轴线沿第一方向穿过转动轴25,且第一旋转轴线与转动轴25的中心轴线重合。通过设置转动轴25,转动轴25与第一转轴33共同配合并从外壳22的两侧同时对外壳22及支撑架21进行连接,且在第一驱动主体31的作用下,外壳22可同时绕第一转轴33及转动轴25旋转,从而使得外壳22与支撑架21具有较佳的连接牢靠性及摆动稳定性。

请再次参阅图4、图5及图6,并同时参阅图11,加湿组件24包括加湿支架241及加湿体243,加湿支架241配接于支撑架21上,且具有收容加湿体243的容置腔24143,加湿体243设于容置腔24143内。

请一并参阅图9、图10及图11,具体地,加湿支架241包括主框体2414及挡水部2415,主框体2414内具有用于收容加湿体243的容置腔24143及与容置腔24143连通的集水槽24147,主框体2414上沿加湿通道222内的气流流动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有输入口2412及输出口2413,且输入口2412及输出口2413均与与容置腔24143连通。挡水部2415配接于主框体2414开设输入口2412的一侧,至少挡水部2415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落入至集水槽24147内。

更具体地,加湿通道222具有沿气流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进风口及出风口,输入口2412靠近进风口设置,输出口2413靠近出风口设置,风机23启动时,外部气流依次经进风口、输入口2412、容置腔24143、输出口2413及出风口流出至外部。

更具体地,集水槽24147位于主框体2414位于重力方向的底部,且容置腔241的底部的空间与集水槽24147内的部分空间重合并连通,加湿体243收容于容置腔241内时,加湿体243的底部亦伸入至集水槽24147与容置腔241重合的部分中。集水槽24147在重力方向的最低位置低于容置腔241的最低位置,且集水槽24147在重力方向的最低位置位于输入口2412及输出口2413的下方,从而使得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滴可汇聚于集水槽24147内。

在本申请中,由于挡水部2415是配接于主框体2414上,且至少挡水部2415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是落入至集水槽24147内的,因此,当加湿体243放置于主框体2414的容置腔24143内时,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滴可顺着挡水部2415并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至集水槽24147内进行收集,从而可防止加湿组件24漏水,因而可降低风扇100漏电的风险。

请一并参与图8,具体地,加湿支架241可通过螺钉,定位柱50与定位孔配合的方式与支撑架21可拆卸地连接,当集水槽24147内蓄积的水较满时,可拆卸加湿支架241,并将集水槽24147内的水倾倒至回收处即可。

进一步地,挡水部2415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至集水槽24147内。因此,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滴可顺着挡水部2415全部落入至集水槽24147,以使得加湿组件24具有较佳的防漏水功能。

进一步地,主框体2414包括支撑部24141及集水部14145,集水部14145沿重力方向凹陷并形成集水槽24147,支撑部24141架设于集水部14145的上方并与集水槽24147的槽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24143,支撑部24141上开设有输入口2412。具体地,支撑部24141为U形,支撑部24141上开口的一端架设于集水槽24147的槽口处,且支撑部24141的内壁与集水槽24147的槽壁共同围设形成容置腔24143,位于支撑部24141两侧的开口分别形成输入口2412及输出口2413。通过设置支撑部24141及集水部14145,使得集水部14145的成型方式更简单。

进一步地,支撑部24141相对重力方向为倾斜设置,且支撑部24141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完全落入至集水槽24147内。因此,可有效防止从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滴经输入口或者输出口2413流出至外部,从而使得加湿组件24具有较佳的防漏水功能。

进一步地,挡水部2415为至少两个,全部挡水部2415沿支撑部24141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挡水部2415,一方面,全部挡水部2415可分别对加湿体243的不同位置进行支撑,以使得加湿体243具有较佳的安装可靠性,另一方面,从加湿体243不同位置滴落的水可在与之位置对应的挡水部2415的引导下最终汇集于集水槽24147内,以防止风扇100漏水。此外,全部挡水部2415沿支撑部24141的倾斜方向间隔设置,因此,流入至加湿通道222内的气流能够快速从任意相邻的两个挡水部2415之间的间隙经输入口2412流入至容置腔24143内,从而使得风扇100能够对气流进行快速加湿及制冷。

具体地,挡水部2415包括挡水板24151及设于挡水板24151两端的密封板24153,密封板24153远离挡水板24151的一侧与主框体2414连接,每个密封板24153密封挡水板24151与主框体2414之间的间隙。通过设置密封板24153,一方面,密封板24153可从挡水板24151的两端进行密封,则容置腔24143内的水无法从挡水板24151的两端流出至容置腔24143外,从而可防止风扇100漏水,另一方面,密封板24153的设置,还可拉大挡水板24151与主框体2414之间的间距,从而更有利于气流流入至容置腔24143内。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挡水部2415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挡水板24151,挡水板24151相对的两端分别与主框体2414连接。

更进一步地,挡水板24151具有相对的顶端及底端,挡水板24151的顶端位于主框体2414外,挡水板24151的底端从输入口2412伸入容置腔24143内。则加湿体243容置于容置腔24143内时,仅与每个挡水板24151的底端接触,而每个挡水板24151除其底端之外的其他部分与加湿体243是间隔设置的,因此,在保障加湿体243具有较佳的安装稳定性的同时,还能减少加湿体243与加湿支架241的接触面积,对应地,加湿体243与从输入口2412流入的气流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便于加湿体243对气流进行加湿及制冷。

当然,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每个挡水板24151相对主框体2414为平行设置。但在该种实施例下,加湿体243与每个挡水板24151的接触面积较大,气流能够与加湿体243接触的面积较小。

加湿支架241还包括加湿管2416,加湿管2416配接于主框体2414,加湿支架241上开设有连通于加湿管2416的内部与容置腔24143之间的加湿孔2417。具体地,风扇100还包括储水件60,储水件60配接于支撑座10上并被构造为用于向加湿管2416内供水。风扇100还包括输水管70,输水管70连通于储水件60与加湿管2416之间,风扇100工作时,储水件60通过输水管70向加湿管2416内供水,加湿管2416内的水可经加湿孔2417流入至容置腔24143内并浸润加湿体243,使得加湿体243能够对气流进行加湿。通过设置加湿管2416及加湿孔2417,在风扇100工作的过程中,未经加湿孔2417流入至容置腔24143内的水能够被很好的保存于加湿管2416内,从而可防止加湿管2416内的水四处溅射而导致风扇100内的用电元件故障,从而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

具体地,加湿管2416可围绕主框体2414中的支撑部24141的周向设置,也可以沿支撑部24141的一支撑边设置,加湿支架241上可开设多个加湿孔2417,全部加湿孔2417沿加湿管2416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于提升加湿管2416的输水效率。

可选地,加湿管2416可以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结构,或者加湿管2416也可以包括管体24161及两个密封塞24163,管体2416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状结构,且管体24161沿第一方向延伸,两个密封塞24163分别密封于管体24161两端的开口以形成两端封闭的加湿管2416。

加湿支架241还包括排水部2418,排水部2418配接于主框体2414上,并连通于集水槽24147的底部与储水件60之间。具体地,排水部2418具有排水通道24182,储水件60具有储水腔,排水通道24182连通于集水槽24147的底部与储水腔之间。因此,从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均可在重力的作用下经排水通道24182重新回流至储水件60内并实现循环利用。此外,由于排水部2418是连通于集水槽24147的底部与储水件60之间的,因此,流入至集水槽24147的水能够及时从容置腔24143内排出,从而可进一步防止风扇100漏水。具体地,支撑架21上开设有限位孔212,排水部2418穿设于限位孔212内进行定位,且通过回收管(图未示)回收至储水件60内。

加湿支架241还包括阻挡部2419,阻挡部2419阻挡于加湿体243开设输出口2413的一侧。通过设置阻挡部2419,可防止加湿体243从输出口2413处脱落至容置腔24143外,从而使得风扇100具有较佳的工作可靠性。具体地,阻挡部2419与主框体2414可通过卡扣、螺钉等方式与主框体2414可拆卸地连接。当加湿体243由于长时间使用霉变或者损坏时,可将阻挡部2419拆卸,以方便对加湿体243进行更换,当加湿体243更换完成后,将阻挡部2419重新安装,即可实现阻挡部2419的固定。

上述风扇100、加湿组件24及加湿支架241,由于挡水部2415是配接于主框体2414,且至少挡水部2415的下端在重力方向上的投影是落入至集水槽24147内的,因此,当加湿体243放置于主框体2414的容置腔24143内时,加湿体243上滴落的水滴可顺着挡水部2415流入至集水槽24147内进行收集,从而可防止加湿组件24漏水,因而可降低风扇100漏电的风险。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2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医疗环境加湿组件及加湿设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