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

文档序号:483518 发布日期:2022-01-04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 (CO of composit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organic Rankine cycle2Pressure-increasing storage device ) 是由 张荻 孟玥 谢永慧 孙磊 王鼎 于 2021-09-29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增压储存部分、吸收式制冷部分和有机朗肯循环部分。本发明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引入传统封存过程,能够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动力透平产生的动能驱动封存过程的压缩机进行工作,不需要耗费电网电能,有效提升了封存过程的效率。(The invention discloses CO of composite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and organic Rankine cycle 2 The pressurized storage device comprises a carbon dioxide pressurized storage part, an absorption refrigeration part and an organic Rankine cycle part.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is introduced into the traditional sealing process, the kinetic energy generated by the power turbine in the organic Rankine cycle system can be used for driving the compressor in the sealing process to work, the electric energy of a power grid is not required to be consumed, and the efficiency of the sealing process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氧化碳增压存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

背景技术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CO2 Capture and Storage,CCS)是目前减缓温室气体引起全球变暖的主要途径,其包括二氧化碳从排放源中的分离、运输以及封存三个部分。当前,我国的主要发电模式为火电,由于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因此火电站被认为是碳捕集与封存技术最合适的目标之一。

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可以分为捕集、运输与封存三个过程,其中封存过程通常需要将二氧化碳从接近常压的状态压缩至超高压状态,压比很高。因此传统的封存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压缩功,而该部分耗功需要从电网或其他途径获取,导致整个过程效率较低,功耗较大。此外,部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将二氧化碳直接升压,从气态直接压缩至超临界态进行储存,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的压缩功。

针对以上现有封存过程的不足,本发明结合现有工程实际,提供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利用工业余热实现系统内部能量的补足,并利用吸收式制冷进行冷凝,具有效率高、能量利用率高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以解决上述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发明设计的装置能够有效提高二氧化碳封存过程的效率,提高能量利用率,并对工业余热进行再次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增压储存部分、吸收式制冷部分和有机朗肯循环部分;

二氧化碳增压储存部分包括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入口,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入口,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入口,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冷凝器第一入口,二氧化碳冷凝器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入口,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完成二氧化碳的压缩与储存;

吸收式制冷部分包括制冷剂吸收器,制冷剂吸收器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增压泵入口,制冷剂增压泵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的第一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第一出口连接至第一节流膨胀阀入口,第一节流膨胀阀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吸收器第一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第三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冷凝器入口,制冷剂冷凝器出口连接至第二节流膨胀阀入口,第二节流膨胀阀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发器第一入口,制冷剂蒸发器第一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吸收器第二入口,完成制冷剂的蒸发吸热与吸收储存;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增压泵入口,冷却工质增压泵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发器第二入口,制冷剂蒸发器第二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冷凝器第二入口,二氧化碳冷凝器第二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储存罐入口;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入口,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出口分别连接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和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和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的第二出口连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的第二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第二出口连接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完成冷却工质的放热与吸热;

有机朗肯循环部分包括有机工质动力透平,有机工质动力透平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冷凝器的入口,有机工质冷凝器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的入口,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入口,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机工质动力透平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的第三出口连接至有机工质动力透平的第二入口,完成有机工质的朗肯循环做功;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入口连接工业余热,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的第二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的第二出口连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第四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第四出口连接工业余热,完成工业余热的三级梯级利用。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收式制冷部分的制冷剂可选择氨—水工质对或水—溴化锂工质对。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吸收式制冷部分的冷却工质选择水或者导热油。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有机朗肯循环部分的有机工质选择异丁烯或者R134a。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根据需求调节输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的工业余热的热量,实现吸收式制冷循环制冷量的调节。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1进口压力为0.18MPa,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出口压力为4.5MPa,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的出口压力为15MPa,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0压力为15MPa。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二氧化碳采用的是工业尾气、常规电站燃煤排气或燃气轮机排气分离出的二氧化碳。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制冷剂蒸汽发生器中所利用的热量除了工业余热,还能够利用燃气轮机排气、地热。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能够为油井地层,高压二氧化碳可被储存在油井中,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引入传统封存过程,能够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中动力透平产生的动能驱动封存过程的压缩机进行工作,不需要耗费电网电能,有效提升了封存过程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针对二氧化碳的封存过程,采用将二氧化碳先冷凝再直接压缩至超临界态,相较于从气态直接压缩至超临界态,耗费的压缩功更小,节省能量,此外,使用这种方案,若耗费电能进行冷凝仍需大量能量,本发明引入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二氧化碳冷凝过程提供稳定零度以下冷源,并为二氧化碳多级压缩过程提供级间冷却,均不需要外加冷源,进一步提升了封存过程的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利用工业余热或其他低品位热作为有机朗肯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源,实现了余热的三级梯级利用方式,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将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结合,针对具体工程状况可调节工业余热在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量及先后顺序,从而进一步提升能量利用率、实现灵活调峰、应对多种复合要求;

进一步的,本发明利用二氧化碳压缩产生的热量作为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源,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降低能量耗费,进一步提升了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对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下面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所描述的附图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2、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03、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04、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5、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6、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7、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8、二氧化碳冷凝器;09、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10、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1、制冷剂吸收器;12、制冷剂增压泵;13、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4、第一节流膨胀阀;15、制冷剂冷凝器;16、第二节流膨胀阀;17、制冷剂蒸发器;18、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19、冷却工质第一增压泵;20、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1、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22、有机工质透平;23、有机工质冷凝器;24、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25、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6、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27、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效果以及技术方案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描述;显而易见,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部分。基于本发明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包括: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1、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02、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03、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二氧化碳冷凝器08;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010;制冷剂吸收器11;制冷剂增压泵12;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一节流膨胀阀14;制冷剂冷凝器15;第二节流膨胀阀16;制冷剂蒸发器17;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18;冷却工质第一增压泵19;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0;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21;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有机工质冷凝器23;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24;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26;以及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

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1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02入口,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02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03入口,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03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第一入口,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入口,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的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冷凝器08第一入口,二氧化碳冷凝器08的第一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入口,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0,完成二氧化碳的压缩与储存,上述各部件构成二氧化碳增压储存部分。

制冷剂吸收器11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增压泵12入口,制冷剂增压泵12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的第一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一出口连接至第一节流膨胀阀14入口,第一节流膨胀阀14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吸收器11第一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三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冷凝器15入口,制冷剂冷凝器15出口连接至第二节流膨胀阀16入口,第二节流膨胀阀16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发器17第一入口,制冷剂蒸发器17第一出口连接至制冷剂吸收器11第二入口,完成制冷剂的蒸发吸热与吸收储存;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18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增压泵19入口,冷却工质增压泵19出口连接至制冷剂蒸发器17第二入口,制冷剂蒸发器17第二出口连接至二氧化碳冷凝器08第二入口,二氧化碳冷凝器08第二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储存罐18入口;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0出口连接至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21入口,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21出口分别连接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和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的第二入口,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和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的第二出口连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的第二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二出口连接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0,完成冷却工质的放热与吸热,上述各部件构成吸收式制冷部分。

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冷凝器23的入口,有机工质冷凝器23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24的入口,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24的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26入口,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26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的第一出口连接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的第一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三出口连接至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的第二入口,完成有机工质的朗肯循环做功;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的第二入口连接工业余热,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的第二出口连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二入口,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二出口连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四入口,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第四出口连接工业余热,完成工业余热的三级梯级利用,上述部件构成有机朗肯循环部分。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的工作流程,包括:

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1中进行压缩,之后进入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冷却,再进入二氧化碳二级压缩机02中进行压缩,之后进入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冷却,再进入二氧化碳三级压缩机03中进行压缩,之后进入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冷却,再进入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中进行压缩,之后进入二氧化碳冷凝器08冷凝至液态,再进入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进一步提升压力至超临界状态,并将压缩后的二氧化碳进入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0进行储存。

制冷剂吸收器11内的液态制冷剂经制冷剂增压泵12增压后进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吸热蒸发,未蒸发的低浓度液态制冷剂经过第一节流膨胀阀14膨胀后返回制冷剂吸收器11中;蒸发产生的气态制冷剂进入制冷剂冷凝器15中冷凝为液态,之后经过第二节流膨胀阀16膨胀后,进入制冷剂蒸发器17中蒸发吸热,最后气态的制冷剂进入制冷剂吸收器11中被低浓度液态制冷剂吸收。

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18中的冷却工质经冷却工质第一增压泵19增压后,进入制冷剂蒸发器17中放热降温,低温的冷却工质进入二氧化碳冷凝器08中吸热升温后返回冷却工质第一储存罐18。

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0中的冷却工质经冷却工质第二增压泵21增压后,分别进入二氧化碳一级级间换热器05、二氧化碳二级级间换热器06、二氧化碳三级级间换热器07与二氧化碳充分换热后回到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为制冷剂蒸发提供热量,最后返回冷却工质第二储存罐20。

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出口的有机工质经过有机工质冷凝器23进行冷凝,以饱和液体的形式离开冷凝器,送入有机工质第一增压泵24进行增压,随后进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部分蒸发,中温中压的有机工质蒸汽直接进入有机工质动力透平第二入口与原有蒸汽混合后做功,其余液态有机工质进入有机工质第二增压泵26增压后进入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吸热蒸发,高温高压的蒸汽进入有机工质动力透平22做功,产生的动力用于驱动压缩机循环。

工业余热通过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的第二入口进入,加热有机工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之后进入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的第二入口,继续为有机工质蒸发提供热量,产生中温中压蒸汽,之后从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第二出口流出至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为制冷剂蒸发提供热量,至此,完成了工业余热的三级梯级利用,为有机朗肯循环与吸收式制冷循环提供稳定热源。

可选的,吸收式制冷部分的制冷剂可选择氨—水工质对或水—溴化锂工质对。

可选的,吸收式制冷部分的冷却工质可以选择水或者导热油。

可选的,有机朗肯循环部分的有机工质可以选择异丁烯(C4H8)或者R134a。

可选的,可根据需求调节输入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的工业余热的热量,实现吸收式制冷循环制冷量的调节。

优选的,二氧化碳一级压缩机01进口压力为0.18MPa,二氧化碳四级压缩机04出口压力为4.5MPa,二氧化碳高压压缩机09的出口压力为15MPa,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0压力为15MPa。

优选的,装置利用的二氧化碳可以是工业尾气、常规电站燃煤排气、燃气轮机排气等多种废气中分离出的二氧化碳。

优选的,有机工质第二蒸发器27、有机工质第一蒸发器25、制冷剂蒸汽发生器13中所利用的热量除了工业余热,还可以利用燃气轮机排气、地热(160-170℃)等,从而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

优选的,二氧化碳高压储存罐10可以为油井地层,高压二氧化碳可被储存在油井中,用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本发明能够实现: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利用工业余热通过有机朗肯循环为二氧化碳压缩提供动力,并通过吸收式制冷为二氧化碳液化提供零度以下的冷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压缩所需要耗费的压缩功,从而有效提升二氧化碳封存过程的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吸收式制冷与有机朗肯循环的CO2增压储存装置,能够实现二氧化碳封存过程效率的有效提升,并提升能量利用率。具体优点包括:(1)本发明将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与传统二氧化碳封存过程结合,利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产生的动能驱动二氧化碳封存过程中的压缩机进行工作,不需要耗费电网电能,有效提升了封存过程的效率;(2)本发明针对二氧化碳的封存过程,采用将二氧化碳先冷凝再直接压缩至超临界态,相较于从气态直接压缩至超临界态,耗费的压缩功更小,节省能量,此外,使用这种方案,若耗费电能进行冷凝仍需大量能量,本发明引入吸收式制冷循环为二氧化碳冷凝过程提供稳定零度以下冷源,并为二氧化碳多级压缩过程提供级间冷却,不需要外加冷源,进一步提升了封存过程的效率;(3)本发明利用工业余热或其他低品位热作为有机朗肯循环、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源,实现了余热的三级梯级利用方式,有效提升了能量利用率;(4)本发明将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结合,针对具体工程状况可调节工业余热在有机朗肯循环和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量及先后顺序,从而进一步提升能量利用率、实现灵活调峰、应对多种复合要求;(5)本发明利用二氧化碳压缩产生的热量作为吸收式制冷循环的热源,实现了能量的循环利用,降低能量耗费,进一步提升了能量利用率。综上,本发明所设计的二氧化碳增压储存装置能够高效地实现二氧化碳的封存,且能够有效提升能量利用率,应用背景广泛。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这些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空调器制热运行四通阀自修复系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