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

文档序号:506629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2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空调系统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是由 解丹 王芳 倪毅 李龙飞 薛寒冬 于 2021-03-0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配管、第二配管及第三配管,第一配管的一端能与压缩机的排出口或回气口连通,第一配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的第一过口、第二室内换热器的第三过口及室外换热器,第三配管与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在除湿再热模式下,连通第二配管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配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在制冷模式下,连通第二配管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断开第三配管。空调系统中连接于第一配管与第三配管之间的泄流管,当空调系统切换到制冷模式时堆积在第三配管内的冷媒压力较高可以通过泄流管排入到冷媒压力较低的第一配管中,防止空调系统内堆积冷媒。(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a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 first piping, a second piping and a third piping, wherein one end of the first piping can be communicated with a discharge port or an air return port of the compressor,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pip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a first through port of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a third through port of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hird piping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discharge port of the compressor. In the dehumidification and reheat mode, the second pipe and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are communicated, and the third pipe and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re communicated. In the cooling mode, the second pip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seco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third pipe is disconnected.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pipe connected between the first pipe and the third pipe, when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switched to a refrigeration mode, the refrigerant accumulated in the third pipe with higher pressure can be discharged into the first pipe with lower pressure through the drainage pipe, and the refrigerant accumulation in th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is prevented.)

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器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为了满足不同人群对温度、功能的需求,开发了许多功能模块,但是也会带来设计上的缺陷。例如,通过管路设计及电子元器件的配置来切换不同的工作模式,但是在切换过程中需要连通断开一些管路,当管路由连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后可能会使部分冷媒堆积在管路内,而影响空调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空调器内堆积冷媒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系统,该空调系统可以的达到防止空调器内堆积冷媒的技术效果。

一种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具有除湿再热模式和制冷模式,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室内换热器、第二室内换热器、第一配管、第二配管及第三配管,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一过口和第二过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过口和第四过口,所述第一配管的一端能够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或者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一配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一过口、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三过口及所述室外换热器,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

在所述除湿再热模式时,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二配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所述第三配管连通所述压缩机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

在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通过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第三配管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断开;

其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泄流管,所述泄流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第三配管之间。

上述空调系统具有除湿再热模式和制冷模式,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第一配管与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第二配管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第二配管与第一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配管与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在制冷模式下,第一配管与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第二配管与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第二配管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连通,第三配管断开与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的连通。

并且,空调系统中还包括泄流管,泄流管连接于第一配管与第三配管之间。这样,当空调系统切换到制冷模式时,堆积在第三配管内的冷媒压力较高可以通过泄流管排入到冷媒压力较低的第一配管中,然后可以与第一配管中的冷媒汇合一起流入到第一室内换热器及第二室内换热器进行冷媒循环,可以防止空调系统内部的管路内堆积冷媒。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泄流管为毛细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具有制热模式;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配管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所述第三配管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所述第一切换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与所述第二配管及所述第三配管通断,所述第一切换装置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与所述第二配管及所述第三配管通断。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一连接管、第一控制阀及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第一支管和第二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与所述第二配管,所述第二支管连通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与所述第三配管,所述第一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一支管上用于打开及关闭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二支管上用于打开及关闭所述第二支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换装置包括第二连接管、第三控制阀及第四控制阀,所述第二连接管包括第三支管和第四支管,所述第三支管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与所述第二配管,所述第四支管连通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与所述第三配管,所述第三控制阀设于所述第三支管上用于打开及关闭所述第三支管,所述第四控制阀设于所述第四支管上用于打开及关闭所述第四支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第三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一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二过口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之间,所述第四连接管连接于所述第二室内换热器的所述第四过口与所述第二连接管之间。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管及所述第三支管连通,所述第二配管的另一端能够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或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所述第三配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管及所述第四支管连通,所述第三配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在所述除湿再热模式及所述制冷模式时,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连通第一配管与所述压缩机排出口,并连通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

在所述制热模式时,所述第二切换装置连通所述第二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并连通所述第一配管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第一四通阀,所述第一四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一配管,或者所述第一四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第一配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换装置包括第二四通阀,所述第二四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与所述第二配管,或者所述第二四通阀用于连通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与所述第二配管。

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四通阀具有第一入口、第一出口、第二出口及第三出口,所述第二四通阀具有第二入口、第四出口、第五出口及第六出口;

所述第一入口及所述第二入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排出口连通,所述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配管连通,所述第二出口及第三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所述第四出口与所述第二配管连通,所述第五出口及所述第六出口均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连通;

所述第一入口能够切换至与所述第一出口或第三出口连通,所述第二入口能够切换至与所述第四出口或第六出口连通,所述第三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所述第六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回气口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除湿再热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空调系统制冷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空调系统制热模式下的系统示意图。

100、空调系统;10、压缩机;12、排出口;14、回气口;20、室外换热器;30、第一室内换热器;32、第一过口;34、第二过口;40、第二室内换热器;41、第三过口;43、第四过口;52、第一配管;54、第二配管;56、第三配管;60、泄流管;70、第一切换装置;72、第一连接管;721、第一支管;723、第二支管;73、第一控制阀;74、第二控制阀;75、第二连接管;752、第三支管;754、第四支管;76、第三控制阀;78、第四控制阀;81、第三连接管;83、第四连接管;90、第二切换装置;92、第一四通阀;D1、第一入口;C1、第一出口;S1、第二出口;E1、第三出口;94、第二四通阀;D2、第二入口;C2、第四出口;S2、第五出口;E2、第六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空调系统100具有除湿再热模式、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在除湿再热模式时可以降低室内环境的湿度,在制冷模式时可以降低室内环境的温度,在制热模式时可增大室内环境的温度,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满足对温度及湿度的多种需求。

空调系统100包括压缩机10、室外换热器20、第一室内换热器30、第二室内换热器40、第一配管52、第二配管54及第三配管56,第一室内换热器30具有系那个户连通的第一过口32和第二过口34,第二室内换热器40具有相互连通的第三过口41和第四过口43,第一配管52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一过口32、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三过口41及室外换热器20,第三配管56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连通。参阅图1,在除湿再热模式时,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排出口12连通,第二配管54连通第一室内热器的第二过口3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第三配管56连通压缩机10排出口12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排出的高压冷媒分为两路,一路由第一配管52经过室外换热器20降温后从第一过口32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0,温度较低的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可冷凝出空气中的水分,降低空气的湿度;另一路通过第三配管56从第四过口43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0对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0除湿后的空气进行加热,实现除湿功能且不会使室内空气温度过低。最后,第二室内换热器40内的冷媒经过换热从第三过口41汇入第一配管52流经第一室内换热器30后,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内的冷媒一起由第二过口34进入第二配管54并流入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完成除湿再热循环。

参阅图2,在制冷模式时,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过口34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通过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排出的冷媒由第一配管52进入室外化热器降温后分别从第一过口32和第三过口41进入到第一室内换热器30和第二室内换热器40内,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中的低温冷媒与室内空气交换热量,使室内温度降低,然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中的冷媒分别通过第二过口34和第四过口43流经第二配管54后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中,完成制冷循环。并且,第三配管56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换热器断开,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流出的冷媒进入第三配管56后不会继续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以保证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正常制冷。

但是,当第三配管56由连通状态切换为断开状态后,由压缩机10进入第三配管56的冷媒无法流出,第三配管56内会堆积冷媒,若第三配管56内经常堆积冷媒会影响空调系统100的使用寿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空调系统100中,还包括泄流管60,泄流管60连接于第一配管52与第三配管56之间。这样,当空调系统100切换到制冷模式时,堆积在第三配管56内的冷媒压力较高可以通过泄流管60排入到冷媒压力较低的第一配管52中,然后可以与第一配管52中的冷媒汇合一起流入到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进行冷媒循环,可以防止空调系统100内部的管路内堆积冷媒。

可选地,泄流管60为毛细管,通过毛细管可以将第三配管56中的冷媒通过压力差引导至第一配管52中,同时可防止第一配管52中的冷媒倒流如第三配管56内。

参阅图3,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具有制热模式。在制热模式时,第二配管54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过口34,第三配管56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从压缩机10排出口12排出的冷媒分为两路,一路由第二配管54从第二过口34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另一路由第三配管56从第四过口43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0,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冷媒与室内空气交换热量使室内环境升温后,分别从第一过口32及第三过口41由第一配管52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内,实现冷媒的制热循环。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一切换装置70,第一切换装置70用于控制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过口34与第二配管54及第三配管56通断,第一切换装置70还用于控制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过口43与第二配管54及第三配管56通断。这样,通过第一切换装置70控制第二配管54和第三配管56分别与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通断,或者控制第二配管54和第三配管56分别与第二换热器和第一换热器通断,可以根据工作状态的需求进行灵活切换。例如,在除湿再热模式时,第三配管56通过第一切换装置70与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过口43连通,第二配管54通过第一切换装置70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过口34连通,实现除湿再热循环;在制冷模式时,第一切换装置70控制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过口34及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过口43均与第二配管54连通,且第一切换装置70切断第三配管56与第一换热器及第二换热器的流通路径,实现制冷循环;在制热模式时,第三配管56通过第一切换装置70与第二换热器的第四过口43连通,第二配管54通过第一切换装置70与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过口34连通,实现制热循环。

进一步地,第一切换装置70包括第一连接管72、第一控制阀73及第二控制阀74,第一连接管72包括第一支管721和第二支管723,第一支管721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过口34与第二配管54,第二支管723连通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过口34与第三配管56,第一控制阀73设于第一支管721上用于打开及关闭第一支管721,第二控制阀74设于第二支管723上用于打开及关闭第二支管723。当第一控制阀73打开时,可通过第一支管721连通第二过口34与第二配管54,当第二控制阀74打开时,可通过第二支管723连通第二过口34与第三配管56。

更进一步地,第一切换装置70还包括第二连接管75、第三控制阀76及第四控制阀78,第二连接管75包括第三支管752和第四支管754,第三支管752连通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与第二配管54,第四支管754连通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与第三配管56,第三控制阀76设于第三支管752上用于打开及关闭第三支管752,第四控制阀78设于第四支管754上用于打开及关闭第四支管754,当第三控制阀76打开时,可通过第三支管752连通第四过口43与第二配管54,当第四控制阀78打开时,可通过第四支管754连通第四过口43与第三配管56。如此,可根据实际的工作状态,调节第一控制阀73、第二控制阀74、第三控制阀76及第四控制阀78的开关,进而切换形成不同的冷媒流路。

更进一步地,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三连接管81和第四连接管83,第三连接管81连接于第一室内换热器30的第二过口34与第一连接管72之间,第四连接管83连接于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第四过口43与第二连接管75之间,以通过第三连接管81和第四连接管83将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与第一切换装置70连接。

并且,第二配管54的一端与第一支管721及第三支管752连通,第二配管54的另一端能够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或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第三配管56的一端与第二支管723及第四支管754连通,第三配管56的另一端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连接。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第四支管754与第四过口43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从压缩机10流出的冷媒一路通过第三配管56由第四支管754进入到第二室内换热器40内,另一路通过由第一配管52经过室外换热器20后进入到第一室内换热器30。在制冷模式下,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第一支管721与第二过口34连通,第三支管752与第四过口43连通,从压缩机10流出的冷媒由第一配管52经过室外换热器20后分别进入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最后通过第一支管721及第三支管752汇聚到第二配管54后回到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处。在制热模式下,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由压缩机10流出的冷媒一路通过第三配管56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0,另一路通过第二配管54进入第二室内换热器40,最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中的冷媒汇聚在第一配管52中后回到压缩机10。

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还包括第二切换装置90,在除湿再热模式及制冷模式时,第二切换装置90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并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在制热模式时,第二切换装置90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并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以通过第二切换装置90切换第一配管52和第二配管54分别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和回气口14连通,或者使第一配管52和第二配管54分别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和排出口12连通,满足空调系统100不同状态下冷媒的流动需求。

进一步地,第二切换装置90包括第一四通阀92,第一四通阀92用于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一配管52,或者第一四通阀92用于连通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与第一配管52。第二切换装置90还包括第二四通阀94,第二四通阀94用于连通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与第二配管54,或者第二四通阀94用于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二配管54。在除湿再热模式及制冷模式时,第一四通阀92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一配管52,第二四通阀94连通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与第二配管54。在制热模式时,第一四通阀92连通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与第一配管52,第二四通阀94连通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与第二配管54。如此,实现冷媒流动路径的切换。

具体地,第一四通阀92具有第一入口D1、第一出口C1、第二出口S1及第三出口E1,第二四通阀94具有第二入口D2、第四出口C2、第五出口S2及第六出口E2;第一入口D1及第二入口D2均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连通,第一出口C1与第一配管52连通,第二出口S1及第三出口E1均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第四出口C2与第二配管54连通,第五出口S2及第六出口E2均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第一入口D1能够切换至与第一出口C1或第三出口E1连通,第二入口D2能够切换至与第四出口C2或第六出口E2连通,第三出口E1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第六出口E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

当第一入口D1与第一出口C1连通,第二入口D2与第六出口E2连通时,冷媒通过第一入口D1及第一出口C1进入第一配管52,而冷媒进入第二入口D2后,因为第六出口E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会阻止冷媒流动,此时便可使第一配管52与压塑机的排出口12连通,而使第二配管54通过相互连通的第四出口C2及第五出口S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

当第一入口D1与第三出口E1连通,第二入口D2与第四出口C2连通时,冷媒通过第二入口D2及第四出口C2进入第二配管54,而冷媒进入第一入口D1后,因为第三出口E1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之间设置有毛细管道会阻止冷媒流动,此时便可使第二配管54与压塑机的排出口12连通,而使第一配管52通过相互连通的第三出口E1及第二出口S1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连通。

上述空调系统100具有除湿再热模式、制冷模式及制热模式。在除湿再热模式下,第二切换装置90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并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第一切换装置70连通第二配管54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且连通第三配管56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0。在制冷模式下,第二切换装置90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并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第一切换装置70连通第二配管54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且断开第三配管56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及第二室内换热器40的连通。在制热模式下,第二切换装置90连通第一配管52与压缩机10的回气口14,并连通第二配管54与压缩机10的排出口12;第一切换装置70连通第二配管54与第一室内换热器30,且连通第三配管56与第二室内换热器40。

并且,在第一配管52与第三配管56之间设置泄流管60,具体泄流管60为毛细管,在制冷模式下可将第三配管56你堆积的冷媒引导至第一配管52中进行流动,防止第三配管56内经常堆积冷媒而影响空调系统10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3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极地海域的船用氨制冷系统的冷凝装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