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件和连接器

文档序号:514420 发布日期:2021-05-28 浏览:27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接触件和连接器 (Contact and connector ) 是由 安井达雄 菊地宽明 岩崎正章 日景千宏 于 2020-11-24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如下构造的接触件和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使压入部可靠地压入至壳体,而且抑制对方接触件的插入所导致的影响传递至压接部。接触件(10)具有基部(20)、压接部(30)、悬垂部(40)以及接触部(50)。悬垂部(40)在压接部(30)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而且,该悬垂部(40)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41)。该压入部(41)在比压接槽(31)更靠下方的位置,设于悬垂部(40)的左右两侧。在设有该压入部(41)的部位,未形成压接缝隙(31),经受压入时的强的反力而被可靠地压入。(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tact and a connector with the same, wherein the contact is structured as follows: the press-fit portion is reliably pressed into the housing,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sertion of the mating contact is suppressed from being transmitted to the pressure-bonding portion. The contact (10) has a base (20), a pressure-bonding section (30), an overhanging section (40), and a contact section (50). The hanging part (40) is folded back downwar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pressure-bonding part (30) and extends downward. The hanging part (40) has a press-fitting part (41) that is press-fitted into the housing. The press-in portions (41) are provided on both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overhanging portion (40) at positions below the press-fit groove (31). The press-fit portion (41) is provided with no press-fit slit (31), and is reliably press-fitted by a strong reaction force during press-fitting.)

接触件和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触件和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该接触件具有压接电线的压接部。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具备接触件的连接器,该接触件具有压接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接触件,该接触件在基部的上方具有压接部,在基部的下方具有与对方接触件接触的接触部。在压接部,压接槽形成于左右的中央。该压接槽将被覆电线纳入而将其被覆切断,与其芯线接触。接触部将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纳入至与基部之间,与对方接触件接触。该接触件在压接部的左右两侧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在将该接触件装入至壳体时,压入部被压入至壳体,该接触件被固定于壳体。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5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的小型化、轻质化的要求也涉及具备上述类型的接触件的连接器。因此,接触件也推行小型化、薄壁化,变得易于挠曲。

在此,在上文揭示的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在将接触件压入至壳体时,压入部从壳体受到反力,缩小压接槽的宽度的方向的力作用于压接部。因此,如果由于小型化、薄壁化的影响而接触件变得易于挠曲,则有可能压入部未被牢固地压入至壳体,不能发挥本来的效果。

另外,在将对方接触件纳入至接触部与基部之间时,接触部弹性变形。在此,在上文揭示的专利文献1的构造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压入部位于压接部的左右的位置。因此,由于对方接触件的插入而接触部弹性变形的影响有可能涉及到压接部。如果由于小型化、薄壁化的影响而接触件变得易于挠曲,则有可能对压接部造成的影响大,压接部处的与芯线的接触压力变动。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构造的接触件和具备该接触件的连接器:在将接触件装入至壳体时,使压入部可靠地压入至壳体,而且抑制对方接触件的插入所导致的影响传递至压接部。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接触件,其特征在于具有:基部;压接部,其从基部向上方延伸,形成有压接电线的压接槽;悬垂部,其在压接部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在比压接槽更靠下方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以及接触部,其从悬垂部的下端延伸,在与基部之间纳入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与对方接触件接触。

在本发明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压入部形成于比压接槽更靠下方,即不存在压接槽的位置。因此,即使反力作用于压入部,也能够经受该反力而使压入部可靠地压入至壳体。

另外,在本发明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压入部设于压接部与接触部的中间。因此,对方接触件的插入所导致的接触部的变形的影响在压入部的位置处被截断,可抑制该影响涉及到压接部。

在此,在本发明的接触件中,优选的是,压接部分别具有在基部的、对方接触件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各个设置的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悬垂部在第一压接部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

如果具有第一压接部和第二压接部,则压接部和芯线以更高的可靠性电导通。

另外,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和本发明的任一个方式的接触件,压入部被压入至壳体。

依据本发明的连接器,实现可靠性高的连接器。

发明的效果

依据以上的本发明,实现如下的接触件和连接器:接触件被壳体稳定地支撑,而且即使对方接触件被插入,也稳定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在图2中示出立体图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A-A的放大截面图(A)、和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放大截面图(B)。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触件的立体图。

该接触件10通过一块金属平板的冲裁加工和弯曲加工而形成。该接触件10具有基部20、压接部30、悬垂部40以及接触部50。

基部20具有平板形状,水平地扩展。

另外,压接部30从基部20向上方延伸。而且,在该压接部30,形成有压接被覆电线90(参照图5)的压接缝隙31。如果将被覆电线90装配于该压接部30,则在压接缝隙31的两侧的边缘处,被覆电线90的被覆被切断,其内侧的芯线与该接触件10电导通。该压接部分别具有第一压接部30A和第二压接部30B,其设于箭头S所示的对方接触件81(参照图5)的插入方向的、基部20的前端部和后端部中的各个。通过将被覆电线90压接于第一压接部30A和第二压接部30B这两处,从而使芯线与接触件10之间的导通的可靠性提高。

另外,悬垂部40在压接部30的上端(具体地,在箭头S所示的插入方向的前端部设置的第一压接部30A的上端)处向下折回并向下方延伸。而且,该悬垂部40具有压入至壳体的压入部41。该压入部41在比压接槽31更靠下方的位置,设于悬垂部40的左右两侧。在设有该压入部41的部位,未形成压接缝隙31,在左右的压入部41之间,不存在如压接缝隙31那样的空间。因此,即使施加使左右的压入部41彼此互相接近的方向(箭头F所示的方向)的力,左右的压入部41彼此的距离也被维持。与此相对的是,假设箭头F’所示的方向的力施加至形成有压接缝隙31的压接部30,则压接缝隙31向内侧挠曲,压接部30的左右的边缘32彼此的距离接近。在前文揭示的专利文献1的接触件的情况下,在与压接缝隙31并排的、箭头F’所示的位置,形成有压入部。因此,有可能压接缝隙31向内侧挠曲,压入部沿与壳体的壁分离的方向移动,未进行充分的压入、进而接触件的保持。与此相对的是,在该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左右的压入部41之间,不存在如压接缝隙31那样的空间,即使压入部41从壳体60的壁61受到强的反力,也能够经受该反力,进行充分的压入。

另外,接触部50从悬垂部40的下端以悬臂梁形状延伸。而且,该接触部50将所插入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81纳入至与基部20之间,与对方接触件81接触且电导通。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立体图。

另外,图3是在图2中示出立体图的连接器的俯视图。

而且,图4是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A-A的放大截面图(A)、和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放大截面图(B)。

该图2所示的连接器100具备壳体60和装配于该壳体60的多个(在该图2所示的示例的情况下,13个)接触件10。图2所示的箭头S,其方向与图1所示的箭头S一致。即,在壳体60,以图1的箭头S与图2的箭头S的方向一致的方式装配有多个接触件10。

如图4(A)所示,如果将各接触件10装配于壳体60内,则压入部41以陷入的方式被压入至壳体60的壁61。由此,各接触件10被固定于壳体60内的各既定位置。

另外,在该壳体60,在与各接触件10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对方接触件81(参照图5)所插入的插入开口62。如图4(B)所示,该插入开口62形成于与接触件10的基部20和接触部50之间的对方接触件81的纳入口51相连通的位置。而且,在该壳体60,形成有与各接触件10对应的容纳槽63。关于被覆电线90,其端部被接触件10的压接部30压接,与被压接的端部相连的部分容纳于壳体60的容纳槽63。但是,在图2至图4中未示出被覆电线90。

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沿着图3所示的箭头B-B的截面的立体图。在该图5中,还示出被覆电线90。但是,在此示出的被覆电线90未区分被覆和芯线,而作为一体的部件示出。另外,在图5(B)、(C)中,还示出在对应的部位处截面的对方连接器80的立体图。

如图5(A)所示,关于被覆电线90,其端部被接触件10的压接部30压接,与被压接的端部相连的部分容纳于壳体60的容纳槽63。

在图5(B)中,示出嵌合于该连接器100的方向和姿势的、嵌合之前的对方连接器80。

另外,在图5(C)中,示出嵌合于该连接器100的状态的对方连接器80。

对方连接器80具备与该连接器100的接触件10相同数量的阳型的对方接触件81。如果将对方连接器80嵌合于该连接器100,则各对方接触件81被从各插入开口62插入至连接器100内。然后,该插入的对方接触件81被该连接器100的接触件10的接触部50和基部20夹持,与接触件10电导通。在对方接触件81的插入时,接触部50弹性地挠曲。但是,该接触部50挠曲的影响在悬垂部40的形成有压入部41的部分被抑制,能够无视对压接部30造成的影响。因此,维持了压接部30与被覆电线90的芯线的稳定导通。

此外,在此对具备13个接触件10的连接器100进行了说明,但接触件10的数量也可以是一个以上的若干个。

符号说明

10 接触件

20 基部

30 压接部

30A 第一压接部

30B 第二压接部

31 压接槽

40 悬垂部

41 压入部

50 接触部

60 壳体

81 对方接触件

90 被覆电线

100 连接器。

10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一种换流站的活动金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

技术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