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文档序号:526298 发布日期:2021-06-01 浏览:21次 >En<

阅读说明:本技术 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Bridged metallocene compound containing nitrogen or phosphorus heterocyclic ring structur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是由 李彪 刘龙飞 赵永臣 栾波 于 2021-01-15 设计创作,主要内容包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A为氮或磷;X为卤素或烷基;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茂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便于修饰,且催化活性高,高温耐受性好,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用其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反应,可得到高分子量、高共单体插入率的聚合物产品。(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ridged metallocene compound with a nitrogen or phosphorus heterocyclic ring structure, which has a structure shown in a formula (I); wherein R is 1 Is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1-C30 alkyl,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3-C30 cycloalkyl,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6-C30 aryl,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6-C30 aryl heterocyclic group; r 2 Is alkyl or phenyl of C1-C10; r 3 Is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1-C10 alkyl, substituted or unsubstituted C6-C20 aryl; a is nitrogen or phosphorus; x is halogen or alkyl; m is a fourth subgroupA transition metal of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metallocene compoun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structure modification,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and good high-temperature tolerance, can maintain higher catalytic activity under a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 and can be used for catalyzing the copolymerization reaction of ethylene and alpha-olefin to obtain a polymer product with high molecular weight and high comonomer insertion rate.)

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 及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聚烯烃类产品因其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生产与加工、机械性能好、性能优越等诸多优点,而成为了目前生产与生活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树脂类材料。聚烯烃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代表了一个国家石油化工的发展水平,是国民经济和国防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烯烃聚合催化剂直接决定了聚烯烃类产品的内部结构与形貌,是聚烯烃工业发展过程中最核心的技术。

茂金属催化剂,这类催化剂的出现基本解决了Ziegler-Natta催化剂的不足,具有单一活性中心,活性相对更高,可以催化多系列烯烃单体的均聚以及共聚反应,并且能够对聚烯烃类产品的分子量和内部形貌实现精准控制,丰富聚烯烃产品种类,因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日本Sumitomo公司发表的文章(Organometallics 2009,28,3785-3792;Organometallics 2009,28,6915-6926;Organometallics 2010,43,2299-2306.),其中报道了多种新型的半夹心型PHENICS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具有优异的耐高温性能,其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反应能够得到高插入率共聚物产品;韩国SK公司申请的专利WO2019132523A1与WO2019038605A1,是在日本Sumitomo公司申请保护的PHENICS催化剂的基础上进行的部分修饰,其研究了修饰基团对修饰型PHENICS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的影响,在高温聚合条件下得到系列高共单体插入率的聚合物产品;虽然这些报道的催化剂能够保证高温聚合条件下高共单体插入率,但是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普遍偏低,同时文献报道中主要研究的是乙烯与1-己烯的共聚反应。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催化活性高、热稳定性好且可高效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反应得到高分子量、高共单体插入率聚合物的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

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

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

A为氮或磷;

X为卤素或烷基;

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

优选的,所述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的C6~C3-的芳杂环基、取代的C1~C10的烷基与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中的取代基选自C1~C5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与C3~C6的环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R1为C1~C10的烷基、苯基取代的烷基、C6~C10的桥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杂环基。

优选的,所述R1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金刚烷基、咔唑基、苯基、1-萘基、9-蒽基、枯基或三苯基甲基。

优选的,所述R2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苯基。

优选的,所述R3为甲基、苯基或苄基;所述X为氯或甲基。

优选的,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为:

茂金属化合物I-1:R1=甲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3:R1=金刚烷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4:R1=枯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5:R1=咔唑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6:R1=苯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7:R1=1-萘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8:R1=9-蒽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9:R1=叔丁基,R2=叔丁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0:R1=叔丁基,R2=甲基,R3=甲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1:R1=叔丁基,R2=甲基,R3=苄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P,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3: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Me;

茂金属化合物I-14: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Zr,X=Cl。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配体L;

在保护气氛中,将所述配体L与MX4反应,得到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

在保护气氛中,将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经烷基化反应,得到X为烷基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

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

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

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

A为氮或磷;

X为卤素或烷基;

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以上述的茂金属化合物为主催化剂。

优选的,烯烃聚合为乙烯与α-烯烃共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A为氮或磷;X为卤素或烷基;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茂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便于修饰,且催化活性高,高温耐受性好,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用其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反应,可得到高分子量、高共单体插入率的聚合物产品。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茂金属化合物催化乙烯和1-丁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33.4×104g/mol,1-丁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24.2%;乙烯和1-己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32.2×104g/mol,1-己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16.8%;乙烯和1-辛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29.7×104g/mol,1-辛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9.3%。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得到的茂金属化合物I-2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具有式(I)所示结构:

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杂环基;更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的芳杂环基;再优选为C1~C10的烷基、苯基取代的烷基、C6~C10的桥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萘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蒽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杂环基;其中,所述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与取代的C6~C3-的芳杂环基中的取代基优选C1~C5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与C3~C6的环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C1~C4的烷基、苯基、萘基与蒽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最优选地,所述R1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金刚烷基、咔唑基、苯基、1-萘基、9-蒽基、枯基或三苯基甲基。

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优选为C1~C8的烷基或苯基,更优选为C1~C6的烷基或苯基,再优选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或苯基。

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8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5的芳香基,更优选为C1~C7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10的芳香基;其中,取代的C1~C10的烷基与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中的取代基优选C1~C5的烷基、苯基、萘基、蒽基与C3~C6的环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为C1~C4的烷基、苯基、萘基与蒽基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发明中,最优选地,R3为甲基、苯基或苄基。

A为氮或磷;

X为卤素或烷基,优选为卤素或C1~C10的烷基,更优选为卤素或C1~C6的烷基,再优选为卤素或C1~C4的烷基,最优选为氯或甲基。

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

具体地,所述茂金属化合物优选为:

茂金属化合物I-1:R1=甲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3:R1=金刚烷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4:R1=枯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5:R1=咔唑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6:R1=苯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7:R1=1-萘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8:R1=9-蒽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9:R1=叔丁基,R2=叔丁基,R3=苯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0:R1=叔丁基,R2=甲基,R3=甲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1:R1=叔丁基,R2=甲基,R3=苄基,A=N,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P,M=Ti,X=Cl;

茂金属化合物I-13: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Ti,X=Me;

茂金属化合物I-14: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M=Zr,X=Cl。

本发明提供的茂金属化合物的结构便于修饰,且催化活性高,高温耐受性好,在高温条件下也可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用其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反应,可得到高分子量、高共单体插入率的聚合物产品。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式(II)所示的化合物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配体L;

将所述配体L与MX4反应,得到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

将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经烷基化反应,得到X为烷基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

其中,R1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3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3~C3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香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杂环基;

R2为C1~C10的烷基或苯基;

R3为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C6~C20的芳香基;

A为氮或磷;

X为卤素或烷基;

M为第四副族过渡金属钛、锆或铪。

在本发明中,所述R1、R2、R3、A、X与M均同上所述,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式(II)所示的化合物优选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式(IV)所示的化合物与乙醚混合,在低温条件下滴加正丁基锂溶液,升至室温后反应,得到含有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所述低温条件优选为0℃;所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h,更优选为3h。

所述式(IV)所示的化合物可参考现有相关文献合成,具体可参考以下资料:US9657119B2、US9828403B2、US20170107307A1和US20190085100A1。

所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优选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将式(V)所示的化合物、四甲基乙二胺与乙醚混合后,在低温条件下滴加正丁基锂溶液,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得到反应液A;将二甲基二氯硅烷与乙醚混合后冷却至-40℃,滴加反应液A,滴加完毕后,升至室温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将含有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溶液与式(III)所示的化合物在低温条件下混合,然后升至室温反应,得到配体L;所述低温条件的温度优选为-40℃;所述室温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0~15h,更优选为12h;室温反应后真空浓缩,过滤除去不溶物后,抽干滤液中易挥发组分,粗产品经二氯乙烷/正己烷重结晶,得到配体L;所述二氯乙烷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优选为1:(30~40)。

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在保护气氛中,将所述配体L与MX4反应;所述保护气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保护气氛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氮气;在本发明中,优选先将配体L溶于有机溶剂,然后在低温条件下滴加正丁基锂溶液滴加完毕后,在室温下反应;再加入冷却的MX4溶液,低温反应后升至室温继续反应,然后加入三乙胺加热反应,得到配体L;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所述低温条件优选为-5℃~5℃,更优选为0℃;所述室温下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4h,更优选为3h;冷却的MX4溶液的温度优选为-40℃~-30℃;所述低温反应的时间优选为0.3~0.8h,更优选为0.5h;所述室温继续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3h,更优选为2h;所述加热反应的温度优选为90℃~110℃,更优选为100℃;所述加热反应的时间优选为8~12h,更优选为10h。

反应结束后,优选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真空条件下抽滤除去滤液中的易挥发组分,然后以二氯乙烷/正己烷重结晶,得到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所述二氯乙烷与正己烷的体积比优选为1:(10~15)。

在保护气氛中,将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所述保护气氛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保护气氛即可,并无特殊的限制,本发明中优选为氮气;在本发明中,此步骤优选具体为:将X为卤素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与有机溶剂混合,在低温条件下,加入烷基化试剂,然后升至室温反应;所述有机溶剂优选为甲苯;所述低温条件优选为-5℃~5℃,更优选为0℃;所述烷基化试剂优选为烷基溴化镁;所述室温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3h,更优选为2h。

反应结束后,优选过滤除去不溶物,抽干滤液,即可得到X为烷基时式(I)所示的茂金属化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烯烃聚合的方法,以上述的茂金属化合物为主催化剂;优选还包括助催化剂;所述助催化剂优选为烷基铝与硼剂的混合物、烷基铝氧烷、改性烷基铝氧烷或卤代烷基铝;所述助催化剂中烷基优选为甲基,即在本发明中,所述助催化剂优选为甲基铝与硼剂的混合物、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或卤代甲基铝;所述助催化剂中铝元素与主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优选为(5~5000):1,更优选为(10~2000):1,再优选为(50~1000):1,最优选为(50~800):1;所述助催化剂中硼元素与主催化剂中金属元素的摩尔比优选为(0~2):1。

按照本发明,所述烯烃聚合优选为乙烯与α-烯烃共聚;聚合时乙烯气的压力优选为0.1~10MPa,更优选为0.1~8MPa,再优选为0.1~4MPa。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桥连型含氮或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进行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剂均为市售。

实施例1:配体的制备

本发明中一类桥连型含氮、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的配体,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在本发明中,所制备的配体,进一步优选如下12种结构的配体L1~L12。

L1:R1=甲基,R2=甲基,R3=苯基,A=N;

L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N;

L3:R1=金刚烷基,R2=甲基,R3=苯基,A=N;

L4:R1=枯基,R2=甲基,R3=苯基,A=N;

L5:R1=咔唑基,R2=甲基,R3=苯基,A=N;

L6:R1=苯基,R2=甲基,R3=苯基,A=N;

L7:R1=1-萘基,R2=甲基,R3=苯基,A=N;

L8:R1=9-蒽基,R2=甲基,R3=苯基,A=N;

L9:R1=叔丁基,R2=叔丁基,R3=苯基,A=N;

L10:R1=叔丁基,R2=甲基,R3=甲基,A=N;

L11:R1=叔丁基,R2=甲基,R3=苄基,A=N;

L12:R1=叔丁基,R2=甲基,R3=苯基,A=P;

该类型配体的具体制备过程如下:

(1)本发明中所需的中间体式(IV)化合物可参考现有的相关文献合成,具体可参考以下资料:US9657119B2、US9828403B2、US20170107307A1和US20190085100A1。

(2)本发明中所需要的其它中间体化合物依次参照以下方法制备:

①R1=苯基、1-萘基、9-蒽基,制备方法:

室温条件下,取100mmol相应的2-溴-4-R2-苯酚类原料(式VI)溶于400mL干燥的乙腈中,将体系置换成氮气气氛,向其中加入KOH(120mmol)固体,搅拌反应4h,而后加入150mmol的碘甲烷(CH3I),继续反应8h,停止反应,过滤,旋蒸除去乙腈,加入100mL乙醚和150mL水,分液保留有机相,而后用乙醚萃取水相3次,合并保留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旋蒸除去溶剂,基本等当量的得到甲基基团保护的原料(如式VII所示);

氮气气氛下,将式VII化合物(50mmol)、苯硼酸(55mmol)、脱氧处理的乙二醇二甲醚(200mL)、脱氧处理的去离子水(50mL)、碳酸钾(55mmol)、四(三苯基膦)钯(5mmol)依次加入到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热回流反应72h,冷却至室温,旋蒸除去大部分的溶剂,加入100mL乙醚、100mL水,分液保留有机相,水相继续用乙醚萃取3次,合并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旋蒸除去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得到R1=苯基的酚类化合物(如式V所示);

R1=1-萘基是以1-萘基硼酸为起始原料,R1=9-蒽基是以9-蒽基硼酸为起始原料,制备过程参考R1=苯基的合成制备过程。

②R1=咔唑基,制备方法:

氮气气氛下,将咔唑(120mmol)、式VII化合物(75mmol)、磷酸钾(85mmol)依次加入到250mL的圆底烧瓶中,向其中加入150mL干燥的二氧六环,随后向体系中加入碘化亚铜(5mmol)和反式-1,2-环己二胺(6mmol),回流反应36h,停止反应,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盐类,并用100mL乙醚多次洗涤沉淀,合并有机相,加入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旋蒸除去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20)得到R1=咔唑基的酚类化合物(如式V所示)。

③R1=枯基,制备方法:

氮气气氛下,将4-R2-苯酚(100mmol)、α-甲基苯乙烯(105mmol)、催化当量的对甲基苯磺酸依次加入到250mL的圆底烧瓶中,120℃条件下反应3h,冷却至室温,加入150mL乙醚、50mL水,分液保留有机相,有机相继续水洗3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过滤,旋蒸除去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50)得到R1=枯基的酚类化合物;

按照①中酚的甲基保护过程,得到甲基保护的R1=枯基的酚类化合物。

④R1=金刚烷基,制备方法:

氮气气氛下,将4-R2-苯酚(100mmol)、1-溴金刚烷(110mmol)、AlCl3(100mmol)、正辛烷(350mL)依次加入到500mL的圆底烧瓶中,加热至回流反应12h,冷却至室温,加入150mL乙醚、50mL水,分液保留有机相,有机相继续水洗3次,无水硫酸镁干燥有机相,过滤,旋蒸除去溶剂,粗产品经柱层析纯化(洗脱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1:50)得到R1=金刚烷基的酚类化合物;

按照①中酚的甲基保护过程,得到甲基保护的R1=金刚烷基的酚类化合物。

(3)本发明中配体的通用合成路线:

氮气气氛下,将式V化合物(20mmol)、分子筛干燥处理过的四甲基乙二胺(TMEDA,25mmol)、干燥的乙醚(150mL)依次加入到一Schlenck瓶(250mL)中,冷却至0℃,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21mmol)溶液,滴加完毕,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h,此为反应液A;

氮气气氛下,在一Schlenck瓶(500mL)中,依次加入二甲基二氯硅烷((Me)2SiCl2,100mmol)、干燥的乙醚(150mL),冷却至-40℃,将反应液A滴加至其中,约30min滴完,滴加完毕,升至室温继续反应12h,真空条件下抽除易挥发组分,升至80℃继续抽1.5h,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干燥的乙醚,过滤除去无机盐类,抽除易挥发组分,得到式III所示的化合物;

氮气气氛下,在一Schlenck瓶(250mL)中,依次加入式ⅠV化合物(20mmol)、干燥的乙醚(150mL),冷却至0℃,向其中滴加正丁基锂(20.5mmol)溶液,约30min滴完,滴加完毕,升至室温继续反应3h;将此反应液滴入到事先冷却至-40℃含式III化合物(20mmol)的乙醚(50mL)溶液中,约30min滴加完毕,随后升至室温继续反应12h,得到白色浊液体系,真空条件下,将溶液浓缩至约30mL,过滤,除去不溶的无机盐类,抽干滤液中易挥发组分,粗产品经CH2Cl2/正己烷(体积比为1:35)重结晶,得到配体L纯品。

实施例2:一类桥连型含氮、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的制备

(1)茂金属化合物通用制备方法(金属氯化物,茂金属化合物I-1~茂金属化合物I-12,茂金属化合物I-14)

氮气气氛下,将2mmol配体(L1~L10中的一种)溶于30mL甲苯中,冷却至0℃,向其中滴加2mmol正丁基锂溶液,移除低温,室温下继续反应3h,用双头溶剂转移针将其缓慢的转移到事先冷却至-40℃的MX4(2mmol,M=Ti或Zr,X=Cl)的甲苯(10mL)中,保持低温反应0.5h,缓慢的升至室温,继续反应2h,向其中加入三乙胺(2mmol),升温至100℃继续反应10h,此时体系中有油状不溶物产生;冷却至室温,过滤除去不溶物,真空条件下抽除滤液中的易挥发组分,以CH2Cl2/正己烷(体积比为1:10)对产品进行重结晶得到茂金属化合物(本发明中优选的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I-1~茂金属化合物I-12,茂金属化合物I-14皆是用此方法制得)。

(2)茂金属化合物通用制备方法(金属甲基化物,茂金属化合物I-13)

按照上述制备方法得到配体的金属氯化物(此时金属M上的X=Cl),氮气气氛下,取此配体的金属氯化物(2mmol)溶于甲苯(30mL)中,冷却至0℃,向其中滴入甲基溴化镁溶液(4mmol),升至室温反应2h,过滤除去不溶物,抽干滤液,即可得到目标金属配合物(本发明中优选的催化剂茂金属化合物I-13是用此方法制得)。

实验结果如下:

茂金属化合物I-1,产量:0.3931g,收率:34.1%,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4.59(64.60)H:4.72(4.72)N:2.43(2.43);

茂金属化合物I-2,产量:0.4008g,收率:32.4%,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6.00(66.03)H:5.38(5.38)N:2.26(2.26);

茂金属化合物I-3,产量:0.4110g,收率:29.5%,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8.96(68.97)H:5.64(5.64)N:2.01(2.01);

茂金属化合物I-4,产量:0.4274g,收率:31.4%,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8.93(68.83)H:5.19(5.18)N:2.06(2.06);

茂金属化合物I-5,产量:0.4889g,收率:33.6%,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9.38(69.33)H:4.44(4.43)N:3.85(3.85);

茂金属化合物I-6,产量:0.3601g,收率:28.2%,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7.69(67.72)H:4.59(4.58)N:2.18(2.19);

茂金属化合物I-7,产量:0.4779g,收率:34.7%,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9.79(69.78)H:4.54(4.54)N:2.03(2.03);

茂金属化合物I-8,产量:0.4890g,收率:33.1%,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71.45(71.55)H:4.49(4.50)N:1.90(1.90);

茂金属化合物I-9,产量:0.3950g,收率:29.9%,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7.29(67.28)H:5.95(5.95)N:2.12(2.12);

茂金属化合物I-10,产量:0.3951g,收率:35.5%,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2.59(62.60)H:5.61(5.62)N:2.52(2.52);

茂金属化合物I-11,产量:0.4137g,收率:32.7%,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6.47(66.46)H:5.58(5.58)N:2.21(2.21);

茂金属化合物I-12,产量:0.4041g,收率:31.8%,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4.25(64.26)H:5.23(5.23);

茂金属化合物I-13,产量:0.3166g,收率:27.4%,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74.85(74.85)H:6.80(6.81)N:2.41(2.42);

茂金属化合物I-14,产量:0.4050g,收率:30.6%,元素分析:实测(计算)C:61.69(61.70)H:5.03(5.03)N:2.11(2.12)。

利用核磁共振对实施例2中得到的茂金属化合物I-2进行分析,得到其核磁共振氢谱图,如图1所示。

实施例3:催化乙烯与1-丁烯共聚研究

聚合反应在50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将装有机械搅拌的聚合釜加热到150℃,真空抽气1h,调整体系至60℃,向聚合釜中压入一定质量的1-丁烯(为方便计算,表格中聚合数据1-丁烯换算成相对正己烷溶剂的摩尔浓度)、含一定量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的正己烷溶液(最终溶液总体积为400mL),调整体系至聚合所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至温度恒定,通入乙烯气体使聚合压力达到3.0MPa,等待10min,使乙烯达到溶解平衡,然后加入主催化剂,搅拌一段时间。聚合反应结束后快速放掉残余乙烯、丁烯气体,而后迅速降温至40℃,打开反应釜,将得到的聚合反应混合物倒入体积比1:1的3M盐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5min后过滤,真空烘箱中烘干聚合物产品。称其质量,测其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通过碳谱测共单体插入率,得到结果见表1。

表1 I-1~I-14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共聚数据a

a聚合条件:主催化剂I-1~I-14的用量为2.5μmol,助催化剂为MMAO-7,Al/M=400,聚合温度:140℃,聚合压力为3.0MPa,聚合时间为10min;b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由GPC测得;c13CNMR测得。

实施例4:催化乙烯与1-己烯、1-辛烯共聚研究

聚合反应在500mL的不锈钢高压反应釜中进行,将装有机械搅拌的聚合釜加热到150℃,真空抽气1h,调整体系至聚合所需温度条件,充入0.1MPa的乙烯气体,向聚合釜中加入含一定量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和一定浓度α-烯烃(1-己烯或1-辛烯)的混合异构烷烃(Isopar E)溶液(最终溶液总体积为400mL),保温一段时间至温度恒定,通入3.0MPa乙烯气体,等待10min,使乙烯达到溶解平衡,然后加入主催化剂,搅拌一段时间。聚合反应结束后放掉残余乙烯气体,冷却至40℃,打开反应釜,将得到的聚合反应混合物倒入体积比1:1的3M盐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搅拌5min后过滤,真空烘箱中烘干聚合物产品。称其质量,测其分子量以及分子量分布,通过碳谱测共单体插入率,得到结果见表2。

表2 I-1~I-14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己烯共聚数据a

a聚合条件:主催化剂C1~C14的用量为2.5μmol,助催化剂为MMAO-7,Al/M=400,1-己烯浓度为0.90mol/L,聚合压力为3.0MPa,聚合温度:140℃,聚合时间为10min;b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由GPC测得;c13CNMR测得。

表3 I-1~I-14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辛烯共聚数据a

a聚合条件:主催化剂C1~C14的用量为2.5μmol,助催化剂为MMAO-7,Al/M=400,1-辛烯浓度为0.90mol/L,聚合压力为3.0MPa,聚合温度:140℃,聚合时间为10min;b分子量、分子量分布由GPC测得;c13CNMR测得。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类桥连型含氮、磷杂环结构的茂金属化合物,其温度耐受性很好,可以在140℃条件下保持很高的催化活性,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与1-丁烯、1-己烯以及1-辛烯的共聚反应,活性高且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共单体插入率也很高。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配合物催化乙烯和1-丁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33.4×104g/mol,1-丁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24.2%;乙烯和1-己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32.2×104g/mol,1-己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16.8%;乙烯和1-辛烯共聚得到的聚合物的分子量最高达29.7×104g/mol,1-辛烯摩尔插入率最高为9.3%。

19页详细技术资料下载
上一篇: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装配设备
下一篇:高品质阿拉伯糖、半乳糖、鼠李糖和葡萄糖醛酸制备方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精彩留言,会给你点赞!